×

机械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解释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2 18:13:52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机械唯物主义是什么

问题一:什么是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穿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儿的二元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四个特性,亦是局限性:第一: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第二: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第三: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第四: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二元论,既唯物又唯心,所以它存在唯心史观和二元论的局限。同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又是它的一个局限。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所以不可知论并不是它的局限。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唯心史观、机械性、二元论。

问题二: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至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实也是它以自己为标准划分了前两项唯物主义的缺陷,即弥补了唯物论中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又弥补了辩证法中形而上学的错误(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因而是对庸俗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扬弃.

问题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区别:
前者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因而是唯物主义的。
后者是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思想方法看待我们这个世界,但是没有对世界的本原作出回答。

问题四:机械唯物主义 什么是机械唯物主义呢。从哲学史看,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2、人的个性的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  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证明机械唯物论的前提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因此,了解物质前一刻的运动状态,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把整个宇宙的每一个粒子的运动状态确定以后,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其中一个著名的假设就是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哗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  因此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应是力学的性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是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力的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而获得的位置完全可以从前一个位置得出!

问题五:唯物辩证法和机械唯物主义是什么?怎么区别? 10分 一:区别
1 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问题六:机械唯物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 有什么区别啊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机械唯物主义。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事物的储藏所,而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不是储藏与被储藏的关系,不是大与小的关系.把它们分割开来,就是把它们当作彼此孤立存在的东西,所以说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费尔巴哈。

问题七:什么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什么是机械唯物主义呢。从哲学史看,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2、人的个性的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
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证明机械唯物论的前提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因此,了解物质前一刻的运动状态,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把整个宇宙的每一个粒子的运动状态确定以后,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其中一个著名的假设就是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
因此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应是力学的性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是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力的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而获得的位置完全可以从前一个位置得出!

问题八:机械唯物主义指什么 举例 唯物主义即唯物论。唯物论有两大核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唯物主义有三大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并把世界的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霍布斯: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天不变,道亦不变。

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扩展资料:

特征
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 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
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B)片面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不彻底性。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他们不知道社会基本矛盾,更没有找到社会发展最根本的经济原因。
他们往往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理性”看作社会历史。

什么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什么是机械唯物主义呢。从哲学史看,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2、人的个性的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
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证明机械唯物论的前提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因此,了解物质前一刻的运动状态,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把整个宇宙的每一个粒子的运动状态确定以后,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其中一个著名的假设就是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
因此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应是力学的性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是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力的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而获得的位置完全可以从前一个位置得出!

机械唯物主义的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的解释 亦称“ 机械论 ”。世界观的一种,是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的 典型 形式。其特点是用机械的观点来解释一切现象,把 自然 界和 社会 的变化过程都归结为物体在空间的机械移动, 否认 事物发展的内部 原因 、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词语分解 机械的解释 ∶ 利用 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 ∶ 比喻 拘泥于成规,刻板而 不知 变通详细解释.利用力学等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各种机器、杠杆、枪炮等均是机械。《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 有机 械者必有机事。” 晋 陆机 《辩 主义的解释 某种 特定的 思想 、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 客观 世界、社会 生活 以及学术 问题 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 某一特定人或物所特有之行为方式、作风 自由 主义 一定 的社会 制度 ; 政治 经济体系社会主

机械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

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以自然观和科学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理论,其基本思想是认为物质世界是由自然规律和自然科学所决定的,同时认为人可以通过机械的原理和方法来探究和理解物质世界的规律和本质。
机械唯物主义在19世纪自然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牛顿、笛卡尔、伽利略等。机械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自然规律,认为自然界是由一系列简单的、可重复的、可预测的物理和化学现象所组成的。这些现象在机械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和运动,形成了一切自然现象的根源。
机械唯物主义把自然规律看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和意识的影响,也不受社会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探究和理解自然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和控制自然界。
机械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它忽略了人类社会和历史因素对物质世界的影响,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看作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其次,它过于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忽略了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机械唯物主义还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和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影响,认为人只能通过机械的方法来探究和理解物质世界。
总之,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以自然观和科学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理论,它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自然规律,认为人可以通过机械的方法来探究和理解物质世界。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为什么说机械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的

机械唯物主义虽然在自然观方面承认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在社会历史观方面,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说机械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的
机械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方面被认为是唯心主义,主要因为它将社会意识视为决定社会存在的因素,而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机械唯物主义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物理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这种机械性的解释方式,也体现在它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解上。它认为人类社会的运行和自然界一样,都是被一些不变的规律所支配,而这些规律是可以被直观、消极、被动地认识的。
具体来说,机械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主要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把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存在的本原:机械唯物主义过于强调物质世界的重要性,忽视或否认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它将社会存在视为物质的,而社会意识则是物质的反映,从而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
2. 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机械唯物主义在解释社会发展时,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认为社会发展只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和飞跃。然而,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过程,不能仅仅用机械性的观点来解释。
3. 把人看作是被动的存在:机械唯物主义把人看作是被动的存在,只是消极地适应环境。它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的创造性,不能全面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因此,机械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它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被批判和纠正。

机械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区别

①机械唯物主义。亦称“ 机械论 ”。 世界观的一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形式。其特点是用机械的观点来解释一切现象,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都归结为物体在空间的机械移动,否认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②形而上学。它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称其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力学。
扩展资料: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二、机械唯物主义的显著特征
从哲学史看,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2、人的个性的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
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力学,在力学,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因此物体不能自我运动,只能在外力或虽的物体施力的情况下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而这种运动一般就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与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以这种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被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另外,这种唯物主义把世界看成是机器,整个宇宙是一架由神设计的机器,神给予它第一次推动后,它就服从力学规律了。动物是机器,甚至人也是机器。而机器却是根据力学原理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 机械性。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作是机械运动,把物质结构理解为简单的机械构成。
2. 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
3.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不可变化的,最终归结为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的唯心主义营垒。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其本质特征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1、首先,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2、其次,形而上学性。这是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用的复原分析方法密切相关的,它把整体归结为所有局部的线性叠加,把复杂事物复原为简单事物,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简单机械运动形式,这样只能得到各个局部的共同属性,而不是原有对象的整体性。复原分析方法给人们留下了孤立、静止、片面、绝对地看问题的习惯。3、最后,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开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社会实践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物质世界是唯一真实存在的,而精神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尽管机械唯物主义在解释现实世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
1. 忽略了心理现象:机械唯物主义将心灵和意识视为物质的产物,因此它无法解释心理现象。这导致了对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的忽视,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
2. 过于强调物质决定论: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唯一真实存在的,这导致人们过分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等非物质因素的影响。
3. 缺乏对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解释:机械唯物主义无法解释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本质,这使得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显得无力。
4. 难以解决现实问题:机械唯物主义虽然在解释现实世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它往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育领域,机械唯物主义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
5. 可能导致科学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可能导致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的过度崇拜,从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总之,尽管机械唯物主义在解释现实世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哲学观点和方法,以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机械性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 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
①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②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③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因此,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扩展资料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
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特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相当于把少年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看作世界的本原,它强调的是抽象、部分的;朴素唯物主义相当于把张三、李四、王五等具体一人或几人看作世界本原,它强调的是现实、具体、个体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