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密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2 17:24:15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丙烯酸甲酯沸点

丙烯酸甲酯沸点是80℃,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6O2,无色透明液体,有辛辣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丙烯酸甲酯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拓展:主要用作合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黏剂等。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丙烯酸甲酯密度?

丙烯酸甲酯密度为:0.956g/cm3。
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6O2,无色透明液体,有辛辣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主要用作合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黏剂等。
存储方法:
1、在储存过程中易聚合,光、热和过氧化物能加速其聚合作用。纯粹的单体在低于10℃时不聚合。通常加入对苯二酚单甲醚0.1%作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
2、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镀锌铁桶包装。
3、应单独贮存,防止日光直射,贮存温度<21℃,长期贮存及运输应加阻聚剂。注意防火。按易燃品规定贮运。
用途:
丙烯酸甲酯是有机合成中间体及合成高分子的单体,由丙烯酸甲酯合成共聚橡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及耐油性能。与丙烯腈共聚可改变聚丙烯腈纤维的可纺性、耐塑料及染色性。
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或苯乙烯共聚是性能良好的涂料和地板上光剂。此外,在医药制造、皮革加工、造纸、粘合剂制造、油漆等工业中也有其日益广泛的用途。

丙烯酸甲酯沸点

80℃
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透明液体,有辛辣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丙烯酸甲酯在低于10℃时不聚合,高于10℃易发生聚合作用。

丙烯酸甲酯需要什么材质的包装

镀锌铁桶包装。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4H6O2,无色透明液体,有辛辣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是一种三级致癌物。需要使用镀锌铁桶包装,单独贮存,防止日光直射,贮存温度小于21摄氏度,长期贮存及运输应加阻聚剂。

丙烯酸甲酯结构式

丙烯酸甲酯结构式:
H2
||
H3C-0-C-C=CH2
|
H
丙烯酸甲酯是无色液体。有辛辣气味,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及苯,微溶于水。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丙烯酸甲酯分子式是什么

丙烯酸甲酯,别名败脂酸甲酯,分子式
C4H6O2或CH2CHCOOCH3,微溶于水。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挥发性的不饱和甲基酯,用于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橡胶、医药、皮革、造纸、粘合剂等。

丙烯酸甲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标编号 4 CAS号 5 中文名称 6 英文名称 7 丙烯酸甲酯的别名 8 分子式 9 外观与性状 10 分子量 11 蒸汽压 12 闪点 13 熔点 14 沸点 15 溶解性 16 密度 17 稳定性 18 危险性 18.1 爆炸极限 18.2 引燃温度 18.3 危险标记 19 主要用途 20 健康危害 21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23 环境标准 24 泄漏应急处理 25 防护措施 26 急救措施 1 拼音 bǐng xī suān jiǎ zhǐ
2 英文参考 methyl acrylate
3 国标编号 32146
4 CAS号 96333
5 中文名称 丙烯酸甲酯

6 英文名称 methyl acrylate
7 丙烯酸甲酯的别名 败脂酸甲酯
8 分子式 C4H6O2;CH2CHCOOCH3
9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灯似大蒜的气味
10 分子量 86.09
11 蒸汽压 13.38kPa/28℃
12 闪点 3℃/开杯
13 熔点 75℃
14 沸点 80.0℃
15 溶解性 微溶于水
16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5;相对密度(空气1)2.97
17 稳定性 稳定
18 危险性 遇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18.1 爆炸极限 1.2%~25.0%,
18.2 引燃温度 468℃
18.3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19 主要用途 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剂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 *** 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皮肤病变。
二、毒理学资料与环境行为
毒性:毒性比相应的饱和酯大10~13倍,是全身性毒物。
急性毒性:LD50277mg/kg(大鼠经口);1243mg/kg(兔经皮);LC504752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75ppm,最低 *** 剂量;人吸入0.25~0.5mg/L,对粘膜有 *** 作用。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 经口23mg/mg/日5日/周5周,对生长有影响,无病理形态学变化。
*** 性:家兔经眼:150mg,引起 *** 。家兔经皮开放性 *** 试验:10g/kg,引起 *** 。
致突变性:微核试验:小鼠淋巴细胞2202mg/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仓鼠卵巢1500mg/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9g/m3,17分钟(孕6~15天),致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数据。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丙烯酸甲酯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著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1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大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顾海东等,上海环境监测,1998(1)115~116
23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0mg/m3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01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2mg/L 24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5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6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丙烯酸甲酯的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辛辣气味。2.熔点(℃):-76.53.沸点(℃):80.54.相对密度(水=1):0.95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6.饱和蒸气压(kPa):9.1(20℃)7.燃烧热(kJ/mol):-21028.临界温度(℃):2639.临界压力(MPa):4.310.辛醇/水分配系数:0.811.闪点(℃):-3(OC)12.引燃温度(℃):46813.爆炸上限(%):25.014.爆炸下限(%):2.815.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16.闪点(oC,闭口):-317.闪点(oC,开口):618.蒸气压(kPa,0oC):4.219.蒸气压(kPa,20oC):9.320.蒸气压(kPa, 50oC):35.921.汽化热(KJ/mol):33.222.黏度(mPa·s,20oC):0.5323.黏度(mPa·s,25oC):0.4924.常温折射率(n25):1.400325.溶度参数(J·cm-3)0.5:19.02226.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7.260×10927.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49.28028.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2098.5729.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333.0030.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2069.3631.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362.2132.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60

丙烯酸甲酯结构简式

(1)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丙烯酸甲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甲酯,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3)对苯二甲酸与1,4-丁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酯类,即二元醇与二元酸反应生成酯类,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生产AB胶(丙烯酸脂)对人体有哪些害处??

丙烯酸甲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32146 CAS号 96-33-3 中文名称 丙烯酸甲酯 英文名称 methyl acrylate 别 名 败脂酸甲酯 分子式 C4H6O2;CH2CHCO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灯似大蒜的气味 分子量 86.09 蒸汽压 13.38kPa/28℃ 闪点:-3℃/开杯 熔 点 -75℃ 沸点:80.0℃ 溶解性 微溶于水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95;相对密度(空气=1)2.9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剂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皮肤病变。二、毒理学资料与环境行为 毒性:毒性比相应的饱和酯大10~13倍,是全身性毒物。 急性毒性:LD50277mg/kg(大鼠经口);1243mg/kg(兔经皮);LC504752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75ppm,最低刺激剂量;人吸入0.25~0.5mg/L,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 经口23mg/mg/日5日/周5周,对生长有影响,无病理形态学变化。 刺激性:家兔经眼:150mg,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g/kg,引起刺激。 致突变性:微核试验:小鼠淋巴细胞2202mg/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仓鼠卵巢1500mg/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9g/m3,17分钟(孕6~15天),致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数据。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丙烯酸甲酯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参考资料:全部带毒 丙烯酸甲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32146 CAS号 96-33-3 中文名称 丙烯酸甲酯 英文名称 methyl acrylate 别 名 败脂酸甲酯 分子式 C4H6O2;CH2CHCO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灯似大蒜的气味 分子量 86.09 蒸汽压 13.38kPa/28℃ 闪点:-3℃/开杯 熔 点 -75℃ 沸点:80.0℃ 溶解性 微溶于水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95;相对密度(空气=1)2.9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剂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皮肤病变。二、毒理学资料与环境行为 毒性:毒性比相应的饱和酯大10~13倍,是全身性毒物。 急性毒性:LD50277mg/kg(大鼠经口);1243mg/kg(兔经皮);LC504752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75ppm,最低刺激剂量;人吸入0.25~0.5mg/L,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 经口23mg/mg/日5日/周5周,对生长有影响,无病理形态学变化。 刺激性:家兔经眼:150mg,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g/kg,引起刺激。 致突变性:微核试验:小鼠淋巴细胞2202mg/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仓鼠卵巢1500mg/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9g/m3,17分钟(孕6~15天),致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数据。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丙烯酸甲酯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参考资料:全部带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