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女明星柯蓝说,我爷爷是开国上将,曾是粟裕的老部下,他是谁?
- 2、钟期光的人物简介
- 3、钟期光的人物生平
- 4、柯蓝爷爷是哪位将军
- 5、开国姓钟的上将
- 6、钟期光之子是谁
- 7、钟期光的家庭情况
- 8、钟期光的人物贡献
- 9、坚持三年游击战的开国上将有哪些
- 10、钟姓开国将军有多少
女明星柯蓝说,我爷爷是开国上将,曾是粟裕的老部下,他是谁?
在《人民的名义》中,女明星柯蓝饰演的陆亦可,凭借着精湛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视剧里的陆亦可,敢爱敢恨、重情重义,其实这也是柯蓝为人的真实写照。
在荧幕下,柯蓝也非常本分,虽然身在 娱乐 圈,但却很少听到她的绯闻,这与她的家教是很有关系的。 在一次节目中,柯蓝说,我爷爷是开国上将,曾是粟裕的老部下。
柯蓝只是艺名,她的原名叫钟好好。 柯蓝的爷爷是谁呢?在57位开国上将中,只有一位上将姓钟,他就是钟期光。
对于钟期光,粟裕大将曾评价说 :“钟期光工作很实际,很实在!” 粟裕是排名第一的大将,能得到他的高度认可,肯定非比寻常,钟期光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钟期光,1909年1月生于湖南平江的一个佃农家庭。 靠着家里的资助,钟期光一路从私塾读到了中学。 1924年,在平江天岳书院上学时,加入了国民党,但很快他就弃暗投明,1926年加入共产党。
为此,国民党反动派不仅通缉钟期光,还烧了他家的房屋。 1927年8月,钟期光跟随彭老总参加了平江起义,之后成立了红5军。 彭老总率红5军上了井冈山,钟期光则继续留在平江地区战斗。
1934年9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钟期光担任红6军团16师政治部主任,军团长是萧克,政委是王震,三人都成为开国上将。 钟期光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在湘鄂赣地区打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柯蓝曾回忆说,爷爷和陈丕显在一起进行游击战争。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两人确实都在南方打游击,但陈丕显在赣粤边苏区,钟期光在湘鄂赣地区。 陈丕显建国后曾任湖北省委书记,1995年8月去世。
1937年全民抗战爆发后,南方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钟期光任新四军1支队1团政治处主任。 1941年1月,新四军组建抗日先遣支队,到江南的敌后侦察,支队司令员是粟裕,政治处主任就是钟期光,从此开始两人合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粟裕任1师师长,钟期光任1师政治部主任。 柯蓝提到,抗战末期,粟裕大将还曾救过爷爷钟期光的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5年6月,在天目山新四军与日伪军的战斗的关键时刻,两人登上山顶观察战场态势。 拿着望远镜的粟裕发现敌人的炮兵正在准备炮弹,他迅速拉着钟期光跑离山头。
刚离开原地几十米远,敌人的几颗炮弹就落在了他们刚才观察的地方。晚年的钟期光每每讲起此事,都说 :“这惊险的场面,这辈子难忘。”
钟期光是继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之后,我军开国上将队伍中非常善于作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将军。 他一直担任粟裕的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不需要到一线指挥打仗,但他对打仗的贡献一点不比军事干部少。
早在抗战时期,钟期光就非常善于总结政治工作经验,先后撰写了 《在整训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问题》、《改造思想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关于战时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 等理论文章。
解放战争初期,钟期光担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亲自发出了《开始打》的政治工作指示,很好地凝聚了军心士气,但他最厉害的是创造了“随俘、随补、随打”的“三随”扩军方针,引起了延安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粟裕打的仗都是以少胜多的仗, 比如苏中战役3.3万对敌12万,莱芜战役19万对敌24万,豫东战役20万对敌25万,怎么能够快速补充兵员成为华东野战军首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济南战役中,钟期光在《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中提出了 “随俘、随补、随打” 的 “火线扩军、溶化俘虏” 经验,并在淮海战役发挥得淋漓尽致。 国民党军士兵一经被我俘虏,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快就会加入我军序列,调转枪口指向国民党军。
建国后,钟期光1955年授开国上将军衔,1960年12月任军事科学院副政委,粟裕大将比他早两年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 此后,粟裕还任军事科学院政委,两人又在一起共事了20多年时间。期间,钟期光提出 “我们 军事科学院靠研究成果吃饭”、“军事科研成果好的不用多、一个胜十个”、“保证六分之五的科研时间” 等治校名言。
1972年5月,柯蓝生于北京,此时的钟期光63岁。 柯蓝是钟期光和第三任妻子凌奔的孙女,柯蓝的妈妈也是一名优秀的女舞蹈演员。 柯蓝谈起名字的来历,她说 :“爷爷觉得女子就是好,长大后要做男人的事。”所以给她起名叫钟好好。
钟期光非常喜欢孙女,长大后的柯蓝,眉宇间还神似自己的爷爷钟期光。 1991年5月,钟期光上将因病逝世,享年92岁。
钟期光的人物简介
钟期光(1909年1月2日-1991年5月22日)上将。湖南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平江县区委书记、游击队党代表,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文委主任,湘鄂赣省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湘鄂赣省军区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南京军管会副主任,上海市军管会政工部主任兼党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战史研究部部长、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革时,钟期光先停职,后又隔离审查。直到1978年12月,军事科学院才为他彻底平反昭雪。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5月22日,因病久治不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钟期光的人物生平
钟期光1909年1月2日生于湖南平江肥田白湖口。4岁起即入私塾读书,并学书法。1921年考入平江县天岳书院,开始接受现代教育和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1926年中学毕业后,到平江南乡爽源镇白马庙小学教书,同时兼办农民夜校,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曾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湖南工农义勇军平江第1支队,曾任中共平江下东乡特委秘书,参加组织平江农民扑城暴动。
1928年7月平江起义后,任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长、县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并曾兼任军事部长,参与领导农民暴动。1930年7月调任红5军秘书长,参加长沙战役。
后任湘鄂赣总指挥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等职。
主力红军长征后,曾任红16师政治部主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部长,参加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4月任抗日先遣支队政治部主任,随部挺进苏南敌后,参与指挥韦岗战斗,圆满完成了战略侦察和发动群众的任务。
后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第1师兼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参加指挥车桥战斗、苏中反“清乡”和反“扫荡”战斗、黄桥战役以及浙西三次反顽战役,参与创建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
他长期主持政治部的领导工作和部队战时政治工作,强调政治工作的要有创造性、战斗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出“缩小机关,充实连队,一切工作在基层,政治工作在前线”的工作方针,对保证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对部队进行深入的战前动员,发出《开始打》的政治工作指示,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参与指挥高邮、苏中、宿北等战役,具体负责组织协同、开展对敌政治攻势、协助后勤补给和联络民工支前等工作。1947年起任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在鲁南、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参与领导前线政治工作,曾总结推广“立功运动”、“火线扩军”、“溶化俘虏”等基层战时政治工作经验。
在1948年8月起草的《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中,明确提出“随俘、随补、随打”的扩军方针,受到中央军委的重视。1949年夏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主持党务和政治工作。1951年参与组建军事学院,任政治部主任。1955年3月任该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7年10月任政治委员。1960年12月调任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曾兼任战史研究部部长。
长期致力于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发展军事教育事业和开展军事学术研究工作。曾提出“保证六分之五的科研时间”和军事科研成果“好的不用多,一个胜十个”等。
他要求政治工作要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出“我们军事科学院靠研究成果吃饭”的名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2年因患脑血栓未及治疗而致瘫痪。
1977年任军事科学院顾问。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2~1985年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5月22日病逝于北京。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红军时期,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以后,钟期光在李宗白、陈寿昌、徐彦刚、傅秋涛等人领导下,作了大量的政治思想领导工作,独立地坚持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在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失去联系、红军与国军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率领根据地军民,不畏艰险,出生入死,几落几起,顽强奋斗,终于赢得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保存和发展了一批革命骨干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钟期光长期主持政治部的领导工作和部队战时政治工作,强调政治工作的要有创造性、战斗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出“缩小机关,充实连队,一切工作在基层,政治工作在前线”的工作方针,对保证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钟期光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抗战方针与政策,深入战争实际,以保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为目的,对新四军战时政治工作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钟期光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应具体体现为政治工作的“战斗性”、“创造性”和“知人善任”。
首先,政治工作要有战斗性:“树榜样,正上梁”;“敢于反对不良倾向”;“对有错误的人惩前毖后,不蓄意整人”。
其次,政治工作要有创造性。他根据从红军到新四军、从内战到抗日、从山上到平原、从较为单一的斗争到极为复杂的三角斗争等实际情况,对政治工作在斗争策略、方针政策、依靠力量、工作方法等各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发展。
把抓好思想教育,提高指战员的民族与阶级觉悟,始终当作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其方法是:“正面灌输”;“扶弱为强”;“见事就教”。第三,政治工作要知人善任:“重视配好两个军政主官”;“爱才惜才”;对干部战士要“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
解放战争时期,钟期光主持制定和颁发了战时政治工作指示,对部队深入进行战斗动员。广泛深入的战时政治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苏中战役后,钟期光注意总结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使所属部队战时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创造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钟期光长期致力于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发展军事教育事业和开展军事学术研究工作。曾提出“保证六分之五的科研时间”和军事科研成果“好的不用多,一个胜十个”等。
他要求政治工作要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出“军事科学院靠研究成果吃饭”的名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钟期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政治工作多建树 毕生心血献人民
柯蓝爷爷是哪位将军
柯蓝的爷爷是钟期光将军。
柯蓝:原名钟好好,1972年7月25日出生于北京,演员、主持人、模特。钟期光:1909年1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26年入党,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1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他是演员柯蓝的爷爷。
2006年,柯蓝曾在一篇博客里写下了爷爷钟期光与奶奶的感情故事。奶奶凌奔来自一个很温暖的官僚家庭,为了追寻心中的爱情,她和进步的江家少爷私奔,加入了共产党。两人连手都没拉过,江就牺牲,凌奔“从左肩至右臀被日本军刀砍得深可见骨,幸运地被战友从死人堆里扒了出来”。经历了铁血考验的她最终嫁给了大她12岁的钟期光。
柯蓝的早年经历
1994年,柯蓝加入了卫视音乐台,成为第一代亚洲VJ。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成为《音乐无限》节目的主持人。2005年,离开了奋斗8年的凤凰卫视;同年,主演电视剧《靠近你,温暖我》。2009年,柯蓝辞别主持工作,专职演艺事业。
2010年,主演电视剧《国歌》,饰演安娥;10月,获得2010粉红音乐盛典粉红宣传大使奖;11月13日,获得华鼎奖近代革命题材类最佳女演员奖。2011年,创建了自己的官方电子杂志《好三八》。2012年,在《健康女性》当杂志封面模特。2014年12月,主演谍战剧《虎口拔牙》。2016年,主演行业医疗剧《急诊科医生》。
开国姓钟的上将
只有一个人,钟期光上将。湖南平江人。
钟期光(1909.1.2-1991.5.22),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长、红五军秘书长、湘鄂赣省委秘书长、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等职。参加组织了平江农民扑城暴动,参加了长沙战役,参加了主力红军长征后的三年游击战争,参与指挥了韦岗战斗、车桥战斗、黄桥战役以及浙西三次反顽战役,参与创建了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了高邮、苏中、宿北、鲁南、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后调任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1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
开国姓钟的上将就是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 事学院副政 委兼政 治部主任。
钟期光……是前几年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女一号柯蓝的爷爷……
开 国 姓 钟 的 上 将 是 钟 期 光,
时 任 军 事 学 院 副 政 委。
1955年授衔中将175名,钟姓中将是:钟赤兵,湖南平江县人,时任贵州军区司令员。
1955年授衔上将57名,钟姓上将是:钟期光,(1909.1.2-1991.5.22)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后调任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钟期光之子是谁
钟期光之子有:一、长子钟德苏。二、次子钟德浙。三、三子钟德鲁。四子钟德东。
钟期光,1909年1月出生于湖南平江肥田白湖口,4岁就入私塾,12岁考入平江县天岳书院,中学毕业后,到平江南乡爽源镇白马庙小学教书,同时兼办农民夜校,参与农动。
1926年加入中国,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在生涯中,历任区农民协会、平江县委组织部长、红五军秘书长、湘鄂赣秘书长、红十六师部主任、新四军一师部主任、华中野战军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等职。身经百战,为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上衔。
成立后,参与组建中国军军事学院,先后任部主任、副委员、委员,后调任军事科学院副委员。1991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
钟德苏,1944年9月出生于江苏宝应县,曾经担任武警某部副参谋长。
钟德浙,1945年8月出生于浙江天目山。曾经是中国军总装备部武器装备综合论证中心研究员,少衔。
钟德鲁,1948年7月出生于山东。1968年12月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安徽省长丰县插队落户,1969年12月在安徽巢县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海军战士,1973年5月加入中国,1989年3月转业到中国海洋航空公司,先后在海运部、国际合作部供职。曾经担任中国海洋航空公司国际合作部经理,2008年1月7日病逝,年仅60岁。
钟德东,1948年7月出生于山东,与钟德鲁是双胞胎兄弟。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在船舶工业集团工作.
钟期光的家庭情况
父母:钟期光家乡是山东省平江县三市乡肥田村。父亲钟开寿,毕生务农,为人忠厚老实。母亲徐巽贞,机敏贤慧,勤劳善良。钟期光是家里第四代“单传”。母亲生了8个子女,只有钟期光一个男孩。伯父钟臧寿,是个擅长外科的中医,没有儿子。父亲将钟期光一半过继给伯父。妻子:1942年春,钟期光与新四军第一师司令部政治文化教员兼党支部书记的凌奔结为伉俪。凌奔,原名黄明英,安徽芜湖人,为清军机大臣黄钺后人。18岁背弃富裕家庭投奔新四军。她性格豪爽,心直口快,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共同的理想和信任,使他们成为相濡以沫的终生伴侣。子女:儿子:长子钟德苏、次子钟德浙、三子钟德鲁、四子钟德东。女儿:长女钟德沪、次女钟德宁、小女钟德南。孙女:长孙女钟好好,著名主持人、演员柯蓝。
钟期光的人物贡献
大革命时期,他积极从事爱国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为建立和巩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央红军长征后,他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了一批革命有生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挺进江南敌后,为创建、巩固和发展苏南、苏中和苏浙皖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了苏中七战七捷,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的政治工作领导,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军队院校建设,为我军建立和发展军事理论研究体系,开创军事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十年动乱中,他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竭诚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主持政治工作期间,钟期光工作作风扎实,以实干家著称,一贯重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政治工作当作人民军队的生命线,并将红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抗日战争的新任务、新环境巧妙结合,从而对军队的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建树。他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出《对改进目前连队政治工作意见》、《在整训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问题》、《改造思想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本师的五年》、《论部队中政治工作建设》和《关于战时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等论文,进一步丰富了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宝库。
坚持三年游击战的开国上将有哪些
坚持三年游击战的开国上将有三位:叶飞上将、钟期光上将、傅秋涛上将。
叶飞(1914年5月7日—1999年4月18日):福建省南安县人,1935年,叶飞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委员,领导军民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其间先后率部在闽浙边取得沙埕、桃杭等战斗的胜利。195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治委员,被授予上将军衔。
钟期光(1909年1月2日-1991年5月22日):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组织了平江农民扑城暴动,参加了长沙战役,参加了主力红军长征后的三年游击战争,参与指挥了韦岗战斗、车桥战斗、黄桥战役以及浙西三次反顽战役,参与创建了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了高邮、苏中、宿北、鲁南、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傅秋涛: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任军委总参谋部队列部部 长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钟姓开国将军有多少
钟期光上将
钟期光(1908-1991),湖南省平江县人。
钟汉华中将
钟汉华(1909-1978),江西省万安县人。
钟赤兵中将
钟赤兵(1914-1975),原名钟志禄。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钟伟少将
钟伟(1915-1984),湖南省平江县人。
钟池少将
钟池(1915-1978),福建省长汀县人。
钟辉少将
钟辉(1914-——),江西省瑞金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钟人仿少将
钟人仿(1914-1975),江西省兴国县人。
钟元辉少将
钟元辉(1915-——),江西省上犹县人。
钟文法少将
钟文法(1914-2001),江西省兴国县人,
钟生溢少将
钟生溢(1915-1980),江西省兴国县人。
钟发生少将
钟发生(1914-——),江西省瑞金县人。
钟发宗少将
钟发宗(1910-1997),江西省兴国县人。
钟贤文少将
钟贤文(1915-2000),江西省于都县人。
钟国楚少将
钟国楚(1912-1996),江西省兴国县人。
钟明彪少将
钟明彪(1910-——),湖南省平江县人。
钟炳昌少将
钟炳昌(1915-——),江西省兴国县人。1
钟辉琨(1911-1994),江西省宁都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