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有几种青蛙?
- 2、青蛙的特点有哪些呢?
- 3、青蛙在下雨天为什么要上岸?
- 4、青蛙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 5、青蛙的资料
- 6、青蛙小知识
中国有几种青蛙?
一、中华大蟾蜍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常见于阴湿的草丛中、土洞里以及砖石下等。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1500米。
二、虎纹蛙(田鸡)
它属于水栖蛙类,常生活于丘陵地带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沟渠、水库、池塘、沼泽地等处,以及附近的草丛中。白天多藏匿于深浅、大小不一的各种石洞和泥洞中,仅将头部伸出洞口,如有食物活动,则迅速捕食之,若遇敌害则隐入洞中。
雄性还占有一定的领域,即使在密度较大的地方彼此间也有10米以上的距离。
三、中国雨蛙
中国的雨蛙又称华雨蛙,目前仅有9种,除山东、山西、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中国的雨蛙体形较小。背面皮肤光滑,绿色(如华西雨蛙);多生活在灌丛、芦苇、高秆作物上,或塘边、稻田及其附近的杂草上。
四、峨眉髭蟾
别名坑鹅、角怪。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贵州梵净山,目前在四川也有发现,我国特有的珍稀蟾类。体长68-90毫米左右。头扁平,头宽大于头长。吻宽圆,吻棱明显。背部皮肤上的小痣粒构成细肤棱,交织成网状;腹面及体侧布满浅色小痣。
栖息于海拔800-100米林木繁茂的溪流及其附近。
五、棘胸蛙
棘胸蛙形似黑斑蛙,但比黑斑蛙粗壮肉肥。全身披灰黑色,皮肤粗糙,背部有许多疣状物,多成行排列而不规则。
雄蛙背部有成行的长疣和小型园疣,雌蛙胸部无刺,背部散布小型园疣,腹部光滑有黑点。棘胸蛙雄大雌小,雄蛙体长约8至12厘米,体重可达250~750克。
棘胸蛙常喜栖息于深山老林的山涧和溪沟的源流处,尤喜栖居在悬岩底的清水潭以及有瀑水倾泻而下的小水潭。
青蛙的特点有哪些呢?
1、捉虫能手
2、歌唱家
3、运动健将
4、伪装高手
青蛙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有蹼。青蛙是两栖动物,能在地上跳,也能在水里游,会发出“呱呱”的声音,雄的叫声响亮。
春天,青蛙在水草上产卵,卵慢慢地变成蝌蚪。蝌蚪是黑色的,圆圆的身体,有一条长尾巴,蝌蚪一天天长大,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尾巴渐渐地缩短退化,最后变成青蛙。
青蛙是捉害虫能手,青蛙捉害虫全靠他又长又宽的舌头,舌根长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后,还分叉,上有许多黏液,只要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吃掉。青蛙是保护农田的功臣,我们都要爱护它。
青蛙的眼睛看静的东西迟钝,看动的东西敏锐.
青蛙在吞咽食物时会:眨眼睛
青蛙属于:变温动物
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
青蛙的幼体叫蝌蚪,它是靠什么来呼吸的?:腮
青蛙的幼体叫蝌蚪,它用什么呼吸?:腮
青蛙的眼脸是如何闭合的?:由下往上
青蛙的舌根在他嘴里的什么部位?:在嘴的前端
青蛙除了用肺外还用什么器官呼吸?:皮肤
青蛙的舌头构造?:青蛙的舌头舌根在外,舌尖向里,舌上有粘液,以便于捕捉昆虫。
网络用语:网络上经常把相貌不好的男孩叫“青蛙”。
(1)捉虫能手
青蛙是捉害虫能手,青蛙捉害虫全靠他又长又宽的舌头,舌根长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后,还分叉,上有许多黏液,只要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把害虫吃掉。
(2)歌唱家
青蛙嘴边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能发出声音。它最爱在夏天的雨天放声歌唱,炎热的夏天,青蛙一般都躲在草丛里,偶尔喊几声,时间也很短。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随着叫几声,好像在对歌似的。青蛙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每当这时,就会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呱呱”地叫个没完,那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
(3)运动健将
青蛙虽然并不像桡足动物那样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跳跃者,但它们的跳跃能力同样非常出色。在青蛙家族,一些体型较小的成员跳跃距离可达到身长的10倍。
根据最近刊登在《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发现,青蛙强大跳跃能力的秘密就隐藏在腿部肌肉内,其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远远超过哺乳动物。跳跃前,青蛙会让自己处于蹲伏姿势同时拉伸后肢肌肉,挑战物理学定律。这种拉伸能够让青蛙产生难以置信的机械能和力量,最终凭借惊人的一跃摆脱潜在威胁。
(4)伪装高手
青蛙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上面有些黑褐色的斑纹。有的背上有三道白印。青蛙呈绿色的原因是一个很好的伪装,它在草丛中几乎和青草的颜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扩展资料
青蛙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
青蛙是国家禁止捕杀的保护动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把青蛙肉当做补品或美味佳肴,导致一些商贩大肆捕杀青蛙。捕蛙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泛滥。人们为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势必大量使用各种农药,青蛙吃了一些侥幸未死的害虫后,农药便在蛙体内蓄积下来。人吃了过量蛙肉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这样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1、一身青绿色的皮,一源个又大又吸引人的脑袋,脑袋上有一对很大很圆的眼睛,还有一dao张能发出洪亮声音的大嘴巴,这就是活泼而又机灵的小青蛙。
2、你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你是捉害虫的能手,你是活泼可爱的小精灵!
3、小青蛙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们醒来了,它们张开大嘴伸出舌头,把害虫当作早餐,饱饱地吃了一顿。
4、捕食的时候,青蛙静静地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当害虫从它面前飞过时,它会一跃而起,飞速地伸出舌头,把害虫卷进嘴里吃掉。
5、一只青蛙一天最少能消灭30只害虫,最多可达200只以上。如果你捕杀一只青蛙,就等于杀死一个庄稼的小卫士,也等于让几万只害虫逃之夭夭,更加放肆地伤害庄稼了。失去了青蛙这个好朋友,是多么可惜呀!没有了青蛙,谁来保护庄稼呢?
6、青蛙(五绝)胡秉言 莲台独自坐,开悟养精神,雄霸一方地,何人敢入侵。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青蛙写诗意在说明通过大家的帮助小青蛙才能完成了一首“诗”的创作,鼓励孩子们培养协作精神。当然文章寓教于乐,青蛙写诗只有一个字——呱,“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
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巧妙地将几种标点符号镶嵌在课文中,通过生动形象的事物引导学生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极富情趣,很适合孩子们学习标点符号规范。
作品赏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青蛙在下雨天为什么要上岸?
青蛙一般都在河水里活动,但是一到下雨天,无论是路上还是草丛里,基本上都能够见到青蛙。下雨天时青蛙经常会出现在离河水很远的地方,这些青蛙是哪里来的呢?
青蛙的生存条件青蛙是两栖动物,在水里和陆地上都能够生存。一般情况之下,青蛙都会选择在离水比较近的地方生存,而且青蛙的生存离不开水。
大多数情况之下,青蛙都会生存在选择在河中或者是池塘里生活,因为这些地方有足够青蛙生存的条件。在一些地方,山上或者是田野里也有青蛙生存,因为在这些地方也能够满足青蛙生存的条件。因为青蛙经常生活在田地里,所以青蛙也有一个名字叫做田鸡。我们经常以井底之蛙去说一些见识浅薄的人,其实在井里青蛙也是能够生存的,因为井里也是符合青蛙的生存条件的。
下雨天路上的青蛙来自哪里搞清楚了青蛙的生存条件,那么在下雨天我们所看见的青蛙,那些在路上、草丛里出现的青蛙,也都是来自河里。
下雨天的时候,因为降雨原因路上有水,青蛙便会顺着下雨的雨水跳到路上或者是草丛里。很多时候,在下雨天,路上可能会出现一层层的小青蛙,这种现象经常让一些比较害怕青蛙的人都不敢走路,而且很多时候,车辆行驶的时候,都会之间驶过,顾不得青蛙的性命。在下雨天时,因为路上有足够的水源,是青蛙迁移的重要时刻,很多青蛙都会伴着雨水跳到其他地方,甚至在农村,有些青蛙会跳到院子里,院子里种蔬菜的家庭,经常会有青蛙出现。
下雨天青蛙为什么要到陆地虽然青蛙是下雨天跑到路上的,但是路上的条件并不能够保持青蛙长期的生存。既然青蛙只能够在有水的地方生存,为什么青蛙还要跑到路上?
青蛙在下雨天跑到陆地上主要就是为了觅食。在雨天因为气压的原因,昆虫都不会在河边行动,而青蛙为了能够觅食,只能够来到路上或者是草丛里寻找食物。在下雨天昆虫藏得都比较隐秘,而青蛙是两栖动物,既能够在水中生活也能够在陆地上生活,这位青蛙在雨天觅食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虽然下雨天时我们很难看到昆虫在外行动,但是青蛙是可以寻找到昆虫的,在雨后,青蛙更是能够非常顺利地捕食到昆虫。
这就是青蛙下雨天来到路上、草丛等地方的原因,为了觅食青蛙只好离开适合自己生存的池塘。青蛙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河中或者是池塘等青蛙能够生存的地方来的。
青蛙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青蛙的生活习性
黑斑蛙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常常栖息在稻田、池塘、湖泽、河滨、水沟内及水域附近的草丛中。它们一般白天休息,晚上插食,能吞食飞蛾等大量昆虫,是有益的捕虫能手。
黑斑蛙生长较快,从孵化到成蛙,需要6 7个月,经过卵期、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五个阶段。
在我国长江流域,每年立冬前后,平均气温低于16C时,种蛙钻入向阳坡地或水域附近的洞穴中,开始冬眠: 3月中旬它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寻找配偶,一般4-7月进行繁殖,其中4 -5月是产卵高峰期。卵期孵化较为短暂,一股只需4-12天,就能看到蝌蚪从卵的保护膜内钻出来,完成孵化,进入蝌蚪期。
蝌蚪期,可以说是黑斑蛙“变形记”的重要准备时期,大约50天后, 蝌蚪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步入变态期,蝌蚪将经历为期28天左右的神奇历程:首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在此过程中,尾巴逐渐变短直至消失,肺部逐渐发育完好、鳃的功能退化直至完全用肺部呼吸,此时,说明变态完成。
青蛙的生活习性
1、温度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在自然条件下,青蛙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28℃。当冬季温度降至10℃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洞穴或池底淤泥中冬眠。
次年早春温度回升时结束冬眠。水温超过32℃级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温度超过35℃会导致青蛙陆续死亡。
2、湿度湿度是青蛙生存、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蛙类的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蒸发的组织结构,只靠皮肤腺体分泌的粘液来包吃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蛙的栖息环境既要有水的池塘,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
湿度和温度还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要求湿度越高,否则温度高环境干燥,水分蒸发快对蛙生长、生存都不利。
3、光照青蛙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平时喜欢在向阳、有阴的草丛中栖息。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均有促进作用,如长期在黑暗处生活,其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扩展资料
青蛙的好处:
1、吞食害虫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占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约占食谱的93%。从解剖的60只青蛙中发现,在动物性食物中,被吞食的动物涉及四门、四纲、十目、三十多个科。
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 000只。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
2、医用价值
青蛙不仅吃害虫,还有可能帮我们抗流感。美国和印度研究人员18日说,他们发现一些青蛙的皮肤黏液中有一种成分,有望用来杀灭H1型流感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蛙
青蛙的资料
青蛙的舌头构造:青蛙的舌头舌根在外,舌尖向里,舌上有粘液,以便于捕捉昆虫.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占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约占食谱的93%。从解剖的60只青蛙中发现,在动物性食物中,被吞食的动物涉及四门、四纲、十目、三十多个科。在156只被食动物中,昆虫纲动物占80%,鳞翅目最多:稻卷叶虫11只,稻螟10只,稻苞虫7只,粘虫10只,玉米螟2只,棉红铃虫2只,萍灰螟2只,眉蚊夜蛾3只,稻眼蝶5只。鞘翅目次之:稻负泥虫5只,稻象鼻虫6只,金龟子2只,瓢虫4只。其次是半翅目(白背飞虱8只,灰背飞虱7只,稻黑蝽象2只,褐背飞虱6只)和双翅目(稻潜叶蝇8只,萍摇蚊5只,果蝇2只,蚊3只)。 无尾目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有的一科中同时包括两种。一般来说,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两种体形相似,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青蛙爱吃小昆虫,它捕虫时的动作:一只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蚊子不见了,它又原样坐好,等待着下一个昆虫的到来。 青蛙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上面有些黑褐色的斑纹。有的背上有三道白印。青蛙为什么呈绿色?原来青蛙的绿衣裳是一个很好的伪装,它在草丛中几乎和青草的颜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青蛙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有蹼。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
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
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中国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000只。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
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 000—6 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
食用蛙肉有害无益
青蛙是国家禁止捕杀的保护动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把青蛙肉当做补品或美味佳肴,导致一些商贩大肆捕杀青蛙。
现代医学证明,青蛙肉不但没有特殊营养,吃多了反而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染上寄生虫病。青蛙一般生活在农田里,庄稼施用化肥、农药较多,农药用量增大和施用不合理,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又促使农药用量继续增加。
青蛙常吞食带有化肥、农药的害虫和水源,农药便在蛙体内蓄积下来,人若食用,农药残毒即进入人体。农药残毒又会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形成慢性农药中毒,导致各种癌变和肿瘤;甚至可能会导致婴儿先天性畸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青蛙(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
青蛙小知识
青蛙小知识: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
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於水边。中国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扩展资料:
常见青蛙有:
一、黑斑蛙
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黑斑蛙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二、泽蛙
泽蛙(Rana limnocharis Boie , 1834) 隶属于蛙科蛙属,是一种小形的蛙类。它广布于东南亚地区, 数量大, 适应性强, 广泛生活在田野、池泽附近及丘陵地带。
广泛分布于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2000米的山区也有分布。最习见,数量多。
三、金线蛙
金线蛙是指金线侧褶蛙种组,包括金线侧褶蛙、福建侧褶蛙、湖北侧褶蛙三个物种。金线蛙隶属于两栖纲蛙科、侧褶蛙属(Pelophylax ),是中国广泛分布的特有物种。
金线蛙体型肥硕,成年体长约50毫米(雄体略小),头长约等于头宽,吻端钝圆。鼓膜大而明显棕黄色,颞褶不显著。背部绿色杂有一些黑色斑点,有两长条褐色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蛙
1、形态特征
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2、生活习性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
3、栖息环境
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4、繁殖方式
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抱对。
5、营养价值
青蛙肉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多种激素。
扩展资料:人为因素
两栖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已经在地球上衰落了,而使现生种类也迅速成为濒危物种的罪责则 归咎于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频繁的人类活动和全球工业的急剧发展,一方面,它致使物种灭绝;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污染特别是化学工业污染,使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使湿地大规模遭到破坏。
最近的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农用真菌抑制剂的化合物三苯基锡,其含量即使低于田间浓度,也可能导致几种青蛙发生畸变甚至死亡。
参考资料:青蛙-百度百科
青蛙,捕食害虫,喜好在潮湿阴凉处栖息,会水,但不能长期在水里。又是美食,形状也很可爱。
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当卵孵化成蝌蚪后,用鳃呼吸,经过变异后,长出四肢,尾部完全退化,成体主要用肺部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青蛙以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生活在水边。
1、捉虫能手
青蛙爱吃小昆虫,它捕虫吃的动作:一只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
2、运动健将
它的眼睛鼓鼓的,头部呈三角形,加上爬行动作那么迟钝,可是,当你稍一走近,就猛地一跳,跳到那飘着浮萍的池塘里,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20倍距离。
3、鸣声习性
青蛙嘴边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能发出声音。它最爱在夏天的雨天放声歌唱,炎热的夏天,青蛙一般都躲在草丛里,偶尔喊几声,时间也很短。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随着叫几声,好像在对歌似的。
4、伪装高手
青蛙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上面有些黑褐色的斑纹。有的背上有三道白印。青蛙呈绿色的原因是一个很好的伪装,它在草丛中几乎和青草的颜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青蛙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有蹼。
5、栖息环境
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
6、变异品种
地球上日渐严重的温室效应不仅使气候出现了奇怪的变化,也使变色的青蛙数量在逐渐增多,很多地方出现了各种橘黄色、白色、甚至粉红色的青蛙,这种现象肯定不是自然界与人类在开玩笑。
(1)透明青蛙
2014年6月于日本东京都调布市的一池塘内发现了一群透明蝌蚪。7月末,透明蝌蚪长成青蛙,长大后皮肤开始泛白,但仍可以看见微黑的内脏。专家分析其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隐性遗传和突变导致色素异常。
(2)蓝色青蛙
2014年8月,日本山梨县北杜市展出浅蓝色青蛙。青蛙通常是绿色,10万只青蛙中有可能仅1只是蓝色,非常少见。这只青蛙是山梨县一名4岁孩童水谷叶雨,在田间帮忙收割稻谷时发现的。青蛙体长约2厘米,背部泛着浅蓝色,来参观的小朋友均表示“从未见过蓝色的青蛙,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