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伞鸟科的该科种类
- 2、蓝色羽毛的鸟,不知道是什么种类的,求高手解答
- 3、这只珍稀幼鸟的伪装术成功骗过众人
- 4、生物问题谁知道???
- 5、鸟的名称都有什么
- 6、所有鸟的名称
- 7、小鸟有哪些品种、名字
- 8、各种动物的资料
- 9、濒危动物的濒危鸟类
- 10、布朗克斯动物园的游览信息
伞鸟科的该科种类
伞鸟科(28属 68种) 中文名称学 名1. 鳞斑食果伞鸟 Ampelioides tschudii 2. 红冠伞鸟 Ampelion rubrocristata 3. 栗冠伞鸟 Ampelion rufaxilla 4. 姬伞鸟 Calyptura cristata 5. 黄嘴白伞鸟 Carpodectes antoniae 6. 南美白伞鸟 Carpodectes hopkei 7. 黑胸伞鸟 Carpodectes mcilhennyi 8. 中美白伞鸟 Carpodectes nitidus 9. 冠食果伞鸟 Carpornis cucullatus 10. 黑头食果伞鸟 Carpornis melanocephalus 11. 裸颈伞鸟 Cephalopterus glabricollis 12. 亚马孙伞鸟 Cephalopterus ornatus 13. 长耳垂伞鸟 Cephalopterus penduliger 14. 秀丽伞鸟 Cotinga amabilis 15. 辉伞鸟 Cotinga cayana 16. 紫胸伞鸟 Cotinga cotinga 17. 斑伞鸟 Cotinga maculata 18. 斑喉伞鸟 Cotinga maynana 19. 蓝伞鸟 Cotinga nattererii 20. 绿伞鸟 Cotinga ridgwayi 21. 栗腹伞鸟 Doliornis remseni 22. 栗肛伞鸟 Doliornis sclateri 23. 裸颈果伞鸟 Gymnoderus foetidus 24. 绯红果伞鸟 Haematoderus militaris 25. 紫须伞鸟 Iodopleura fusca 26. 白眉紫须伞鸟 Iodopleura isabellae 27. 黄喉紫须伞鸟 Iodopleura pipra 28. 鵙伞鸟 Laniisoma elegans 29. 栗翅斑伞鸟 Laniisoma hypopyrra 30. 点斑伞鸟 Laniisoma rufescens 31. 橄榄绿伞鸟 Lipaugus cryptolophus 32. 暗色伞鸟 Lipaugus fuscocinereus 33. 红肛伞鸟 Lipaugus lanioides 34. 红领伞鸟 Lipaugus streptophorus 35. 灰尾伞鸟 Lipaugus subalaris 36. 棕伞鸟 Lipaugus unirufus 37. 镰翅伞鸟 Lipaugus uropygialis 38. 尖声伞鸟 Lipaugus vociferans 39. 三色伞鸟 Perissocephalus tricolor 40. 燕尾伞鸟 Phibalura flavirostris 41. 圭亚那红伞鸟 Phoenicircus carnifex 42. 黑颈红伞鸟 Phoenicircus nigricollis 43. 横斑食果伞鸟 Pipreola arcuata 44. 金胸食果伞鸟 Pipreola aureopectus 45. 红喉食果伞鸟 Pipreola chlorolepidota 46. 丽色食果伞鸟 Pipreola formosa 47. 红胸食果伞鸟 Pipreola frontalis 48. 斑尾食果伞鸟 Pipreola intermedia 49. 橙胸食果伞鸟 Pipreola jucunda 50. 黑胸食果伞鸟 Pipreola lubomirskii 51. 花脸食果伞鸟 Pipreola pulchra 52. 绿黑食果伞鸟 Pipreola riefferii 53. 红斑食果伞鸟 Pipreola whitelyi 54. 紫喉伞鸟 Porphyrolaema porphyrolaema 55. 白钟伞鸟 Procnias alba 56. 须钟伞鸟 Procnias averano 57. 裸喉钟伞鸟 Procnias nudicollis 58. 肉垂钟伞鸟 Procnias tricarunculata 59. 红领果伞鸟 Pyroderus scutatus 60. 紫喉果伞鸟 Querula purpurata 61. 安第斯冠伞鸟 Rupicola peruviana 62. 圭亚那冠伞鸟 Rupicola rupicola 63. 黑黄伞鸟 Tijuca atra 64. 灰翅伞鸟 Tijuca condita 65. 白翅伞鸟 Xipholena atropurpurea 66. 白尾伞鸟 Xipholena lamellipennis 67. 白翅紫伞鸟 Xipholena punicea 68. 白颊伞鸟 Zaratornis stresemanni
蓝色羽毛的鸟,不知道是什么种类的,求高手解答
不可能是从饮食获得的——像蓝莓里的蓝色色素,在鸟儿消化时就被破坏了。科学家曾有过推断,鸟看起来是蓝色的原因,跟天空呈现蓝色的理由相同:红色和黄色光波穿过大气层,但较短的蓝色光波则被大气层中的颗粒反弹并发生散射,在所有方向上发出蓝光。
耶鲁大学的鸟类学家理查德·普鲁姆(Richard Prum)发现,鸟类以不同方式使羽毛变蓝。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鸟儿!”说着他拉出一个抽屉,里面满是各种伞鸟外皮缝制的标本,这种鸟生活在中美和南美地区。起初它们看起来都像是有着黑色斑点的漂亮蓝鸟。但走近看,不同的鸟儿羽毛蓝色,深浅程度各有不同。
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里有粒子加速器能够产生极强的 X 光,为了找出鸟类身上蓝色的起源,普鲁姆和他的同事在那里分析了数百种羽毛,几乎涵盖了每一种典型的演化出的蓝色。
这只珍稀幼鸟的伪装术成功骗过众人
这只珍稀幼鸟的伪装成功骗过众人
我们知道很多动物由于环境所致,所以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形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自己。比如,我们最常见的蝴蝶或者飞蛾,它们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慢慢使自己的外貌变得跟环境相接近,从而隐藏自己,保护自己不受一些动物的伤害。
近日,有网友就在森林进行冒险的时候,偶遇了这样一只“毛毛虫”,但后来得知真相之后,真的是大吃一惊!
这天,网友突然在森林的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只“毛毛虫”,而这只“毛毛”长得十分奇怪,不仅是因为它体型大,它还有毛茸茸的羽毛,浑身都是黄色,看起来十分奇怪。
男子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就拿着树枝轻轻地碰了碰它,没想到这只“毛毛虫”居然还会动。看着它慢慢蠕动,赶紧还有点毛骨悚然。后来,这只“毛毛虫”慢慢地“苏醒”过来,这才让男子看清楚它的真面目,原来这哪是什么“毛毛虫”,这分明是一只幼鸟!
这种鸟做栗翅斑伞鸟,长得像“毛毛虫”也是栗翅斑伞鸟在幼年时所特有的形态。它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将自己伪装成“毛毛虫”的样子主要是因为想要保护自己不受其他动物野兽的侵害。看到这只可爱的“毛毛虫”,是不是都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呢?!
生物问题谁知道???
一、大熊猫:
学 名: Ailuro Poda melanoleucd
英 文 名: Giant Panda
简介: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由于繁殖难度高,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数量一直有限,从开始饲养至今,国内外动物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饲养场,用于展出,繁殖,研究的需要,先后从野外获得大熊猫24余头,目前仍成活饲养 (包括自繁数量在内)不足100头。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而竹类却难以消化、吸收。由此,使大熊猫的能量摄入受到极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考虑到尽量多地摄入能量,尽量少地消耗能量。
熊猫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却是长期自然历史选择适应的结果。野生熊猫生活在人迹罕见的高山深谷密林之中,并且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所讲熊猫的活动,是从生态学研究范畴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研究熊猫的巢域与核域、活动节律与作息制度、活动与能量消耗及采取的对策。 野生熊猫栖息於密林之中,它们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和生育,即发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熊猫平时孤居,到了繁殖季节,雌雄互相吸引,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熊猫是属於多雄争配制。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於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熊猫的种群增长十分缓慢,如保护管理跟不上,则数量日趋减少。
二、东北虎
中文名称:虎东北亚种
拉丁学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
俗名:老虎,大虫,山神爷,扁担花,打哈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致危因素:作为害兽被捕猎,因为贸易被捕猎,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栖息地破坏,种群隔离
国内分布:黑龙江, 吉林
简介:
东北虎,隶属于食肉目猫科,在老虎的八个亚种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通常栖息于山林、灌木与野草丛生的地方,特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常以草食性野生动物为主要猎食对象。野生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总数已不到300只,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物种之一。建国初期我国还有野生东北虎二三百只,而现在已不到20只,真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珍贵。
东北虎数量锐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生存环境和食物链遭到破坏;二是人为捕杀;三是自身繁殖困难。
第一、原始森林是东北虎繁衍生息的主要场所。过去东北地区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而近百年来,由于这里人类活动增多,采伐木材、劈山开矿、垦荒、种参、修路等经济开发,致使森林植被不断后缩,结构复杂的原始森林不断减少,森林结构遭到破坏,并趋向简单化,加上人们的频繁活动,适合东北虎栖息的环境越来越少,迫使它们背井离乡,另择新居,不少老虎“出国”、去了环境较好的苏联和朝鲜。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野猪、野鹿、狍子、羚羊等有蹄类动物,且食量较大,在自然情况下,一次可食30公斤肉,饱食后可数日不食。据计算,每只虎每年大约需要吃40头至60头野猪、羚羊等大型动物。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和滥捕乱猎,使东北虎猎食对象的数量锐减,造成老虎食物严重不足、生存受到威胁。
第二、很多东北虎丧生于人类之手。东北虎生活在深山老林中,一般不与人们主动接触,只是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才捕食家畜,遇惊或受威逼时才向人进攻。所以,尽管在个别情况下老虎捕食家畜或伤人,但不能把它看作是对人类有威胁的害兽。过去,由于对东北虎认识不高、宣传不够、
法制不健全,所以老虎被“合法”捕猎的占了相当比例。
据资料统计,建国后的35年间,吉林、黑龙江两省共捕杀东北虎303只。其中吉林省捕杀量占三分之二,主要集中在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80年代只活捕1只。在50-60年代初,小兴安岭伊春林区还是东北虎的主要产地。到1975年,该区捕杀东北虎计35只,其中活捕15只。从社会猎杀和捕捉的统计数字来看,反映了虎种群数量锐减,至80年代,东北虎已基本处于灭绝的边缘。除合法捕猎外,浑身是宝的老虎还被少数胆大妄为的非法捕猎者垂涎。
第三、东北虎的濒危处境也有生理和习性方面的原因。老虎性机警、喜独居,成年虎有单独占领领域的习性,一只雄虎的领地范围约40-50平方公里。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就是从其生活习性演化而来。到了繁殖期老虎才会出外找“对象”,每年冬季三个月为交配期,雌雄成兽以啸声、气味为联系信息寻求配偶,活动区域约在500-900平方公里之间。繁殖后雌虎和幼虎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所以在自然状况下,每两三年老虎才繁殖一次,每胎一般产2-4仔,也有一仔的情况。由此可见东北虎的生殖能力很低。目前,野生东北虎数量稀少,种群结构失调,分布区日益缩小并相互隔绝,所以配偶繁殖机会大大减少。要保证一个种群的繁衍生息,至少需要100只东北虎,而黑龙江、吉林两省野生虎总数也不超过20只。如此下去,东北虎在野外即使能够配偶,也终将因近亲繁殖而退化,逐渐走向灭绝。
三、金钱豹
别名:金钱豹、豹子、文豹
学名:Pantherapardus
英文名:leopard
猫科:Felidae
分布:广东山地森林地区。
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简介:
金钱豹目前仍处于高度濒危状态,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册。金钱豹之所以处于高度濒危状态,人类长期过度猎捕是主要原因;其次,栖息地的破坏是金钱豹数量剧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金钱豹对自然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它们的活动范围比较固定,不像鸟类可以迁徙。森林是金钱豹的栖息地,一旦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它们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再次,种群过小且相互隔离,导致种群退化,也是致危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捕杀野鸡、野兔等动物,造成金钱豹食物短缺,不得不捕食一些家养动物。随着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自然保护区及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各地发现野生金钱豹的情况时有发生,说明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野生动物有了恢复性的增长。但要达到物种多样性,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爱护。
四、白头叶猴
别名:花叶猴
科别:猴科
学名:Presbytis leucocephalus。
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简介:
白头叶猴属灵长类动物世代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的石山地区。目前,白头叶猴在国外没有活体和标本,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之一。白头叶猴的生存空间比大熊猫还小,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具有更多与人类相同的遗传基因。
白头叶猴非常珍贵,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它非常少。在白头叶猴分布的范围内,数量只有六百多只。这六百多只意味着比大熊猫还珍贵。
白头叶数量少,是当地的一些老百姓的认识还不够。保护区建立之后,保护区做了很多的工作,绝大部分不去打白头叶猴了,但是并不排除还有偷猎的现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子弹,猎枪子弹,就说明还有猎杀的情况,还有打猎的情况。还有当地老百姓在保护区内放夹子,放夹子虽然说它主要目的不是去捕白头叶猴的,但是也对白头叶猴造成伤害。第二个栖息地的破坏、对它生活环境的破坏。由于这个地区老百姓人数比较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很大,又是少数民族,因此砍柴,他们要从山上,从石山上面获得柴火,获得柴薪,所以要砍很多的柴火。当然现在逐步得到了改善。当地政府特别是广西这几年来做沼气建设这个工程,在全国还是走在前面的。所以当地政府给老百姓建沼气,建沼气他们也就解决了能源问题,就少砍或者甚至是不砍石山上面的柴火。这样对保护植被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个工作还只是启动,还没有完成,所以砍柴火的现象还有。
第三就是耕种。这种石山分得很开的,中间大片的地。老百姓在耕地缺少的情况下,自然就需要耕种,所以大片的耕地被开发了,被利用了。在开发的过程中,就意味着很多人要进到白头叶猴生活的环境里面去。甚至在开耕的时候,拖拉机也进去,摩托车也进去。我们曾经发现,我们曾经跟了五天的一群猴子,最后就被一个摩托车手开了一个摩托车进去,准备去耕地的,把它吓跑了,这群猴子就不见了。所以,人对白头叶猴的影响,就是耕地对白头叶猴的影响、耕种对白头叶猴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就是在有些地方,人们利用在有些石山,人们利用土地已经开到石山的山坡了。这些地方石山的山坡,是白头叶猴食物分布最多的地方,一旦这个山坡这些植被被破坏了,白头叶猴的食物被破坏掉了,白头叶猴的食物没有了,对白头叶猴的正常生活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到了收割的季节,这些大片的农田,大片的旱地都是种甘蔗的。到了收割季节,汽车开进去拉甘蔗,拉完之后,砍甘蔗留下来的一些甘蔗叶,全部都被焚烧了。所以白头叶猴生活这个环境里面,这个时候是乌烟瘴气的,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类对白头叶猴栖息地的影响还有就是放牧。在这个地方农闲的时候,一片平地还长了很多的草,于是老百姓把牛就赶到这个地方去放牧去了,也不用管。特别是一些四周都比较陡的一些这么一些弄里边,老百姓把牛一赶进去,在路口那里一封上,根本就不用管,等用的时候再来牵牛就行了。所以牛在里面的叫声、人在里面的活动声对白头叶猴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这种石山地区的石头被一些人开采,作为铺路用。因此,这个放炮的声音,机器的声音把白头叶猴赶得都不见了,影响了白头叶猴的正常生活。
五、藏羚
中文名称:藏羚
拉丁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
俗名:羚羊,藏羚羊
英文名:Chiru, Tibetan antelope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生态环境:草原、草甸、荒漠草原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作为食物被捕猎,因为贸易被捕猎
国内分布:青海, 新疆, 西藏
简介:
藏羚生态习性与分布藏羚是青藏高源上的特有物种,栖息于海拔4200一5300米的荒漠草甸草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喜在有水源、湖边或地势平坦的草滩上活动,性怯懦而机警,营群居生活。其活动范围较大,并有随季节和食物条件的变化而长距离迁移现象。它平时集小群活动,雄兽常结成3~6只的小群,也有十只或数十只的群体;雌兽群体较大,有数百只或千只以上大群,据1990年6至8月调查统计,有1528~2527只的大群体。藏羚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和新疆的高海拔地区。青海则集中分布在玉树州的西部、西南部和海西州的昆仑山北侧,常活动于人迹罕至的高山荒漠、半荒漠草甸、草原上。分布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
藏羚种群现状藏羚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化和发展,在我国其种群曾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且数量丰富。据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表明,其分布的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0.2~0.3只,全国藏羚种群数量估算有12一16万只。青海是藏羚的主要分布区,据有关资料分析,其在我省主要栖息活动地区的种群密度为1.47只/km2(SChalleret,1988)——1.58只/km2(李德浩等,1989),全省藏羚种群有6万多只,其中可可西里地区有近5万只。然而。时至今日我省藏羚的种群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资源呈逐年急剧下降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以来各有关地区的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森林公安机关破获非法盗猎藏羚案件有114起,收缴被猎杀的藏羚羊皮多达15243张。如将未被缴获的数量估算在内,全省有近3.5万只藏羚羊被猎杀,其占总量的58 3%。美国蒙大那大学理查德·哈里斯博士先后两次在格尔木市野牛沟地区的考察结果进一步确证,藏羚种群变化是惊人的。1991年9月考察统计有2076只。而在1997年9月再次调查时仅见以极少群体。此外,近几年在藏羚集中的栖息区已很难见有大群聚集,昔日成群的藏羚羊如今也只有零星的小群体在聚集地活动,这古老的物种已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藏羚资源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藏羚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其资源呈逐年急剧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藏羚羊绒及其制品贸易,为走私提供了市场,导致着非法猎杀。藏羚在1979年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物种,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贸易。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藏羚羊绒及其制品在中国从历史上到现在一直没有利用的传统,也没有消费市场。然而进入90年代,由于境外藏羚羊绒及其制品的贸易,致使藏羚开始遭到犯罪分子的猎杀,并走私出境。据了解,这是由于藏羚羊绒柔软、保暖性强、质的好,其绒制品深得一些国家富豪的青睐,《中国藏羚保护现状》白皮书中证实,在中国境外走私买卖1公斤藏羚羊生绒价格就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300~400克的绒制披肩围巾售价高达5000~30000美元。如此高的巨额利润刺激着盗猎、走私分子的欲望,使着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挺而走险,非法盗猎、走私藏羚羊绒,致使一批批藏羚在呻吟中死去,尸骨抛洒在广袤的江源。据有关调查表明,被盗猎分子猎获的藏羚羊皮和绒,最终走私到加工国和消费国。CITES公约秘书处报道,藏羚羊绒在尼泊尔、印度等国加工制成产品后,在法国、英国、意大利以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出售。可以说,当我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为保护藏羚资源同非法盗猎分子展开艰难的斗争时,加工、消费国或地区的藏羚羊绒及其制品贸易并未得到有效打击和制止,这无疑进一步助长了盗猎与走私,并为其提供了消费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要藏羚羊绒及其制品在国际上的贸易活动一天不终止,藏羚的保护工作就会困难重重,盗猎与走私其产品的非法活动就难以彻底消灭,藏羚的生存将会继续面临着威胁。
二是,藏羚分布区面积大,自然条件严酷,加大了管护工作难度。藏羚是栖息在高海拔地区的群居性高原动物,其在青海省的分布面积大,栖息地自然条件严酷,人烟稀少,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交通十分不便,这也无疑加大了管护工作的难度。此外,由于我省现有的管护力量、装备和财力难以在藏羚栖息分布区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的巡护,使盗猎分子抓住空隙对藏羚羊群进行大肆的猎杀。目前,随着全省打击力度的加大,犯罪分子的走私渠道,手段和方法也更趋于隐蔽和复杂,给我们的管护工作带来了更在的困难。
大熊猫:食物链单一,自然繁殖率极低。
东北虎:自然栖息地缩小,人类捕猎。
中华鲟:洄游航道受阻无法回到长江上游繁衍,水质恶化,人类捕猎。
金丝猴:自然栖息地缩小,人类捕猎。
野驴:自然栖息地缩小,人类捕猎。
野生梅花鹿:自然栖息地缩小,人类捕猎。
大熊猫,藏羚羊,金丝猴。
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森林逐渐减少,人类活动频繁,捕杀野生动物。
黑叶猴,金丝候。
栖息地减少
白鳍豚 江水污染,繁殖能力低下,人类捕猎
白眉叶猴 人类砍伐树木,领地缩小
霍加貔 领地缩小,人类砍伐树木,人类捕猎
江豚 江水污染,繁殖能力低下,人类捕猎
穿山甲 没有食物,领地缩小,人类捕猎
云豹 领地缩小 人类大量捕猎
黑天鹅 水污染 无法交配 蛋壳薄
红腹锦鸡 无法交配 蛋壳薄 人类砍伐树木,领地缩小
树懒 人类砍伐树木,领地缩小
黑鹤 人类砍伐树木,领地缩小 无法交配 蛋壳薄
眼圈绒鸭
(Somateria fischeri)
绒鸭属雁形目,鸭科,绒鸭属。是一类大型的海鸭,全球大约有好几种。绒鸭肥胖体重,浑身圆滚滚的。喙上有肉峰。绒鸭的身上有丰富的精致软绒毛,是制作上等鸭绒被、鸭绒衫和枕头的原材料。母绒鸭经常用它们胸部的绒毛来铺在自己的窝里。孵蛋的时候还用来覆盖鸭蛋。在冰岛,绒鸭受到严格的保护。从35—40个绒鸭窝中,可以收集到一磅的鸭绒,而且不会影响它们的繁殖。绒鸭蛋呈黑褐色,上面有斑点。有4种绒鸭的雄成鸭羽毛色彩鲜艳,引人 注目。各种绒鸭的区别在于它们喙的长短和色彩不一样。雄性一般是上体有白色的羽毛,黑色的头冠、腹部和尾巴。
多数绒鸭都栖息在北方,在冰雪覆盖的海岸线上繁殖。冬天,它们会到南方的法国、新英格兰和阿留申群岛去过冬。
眼圈绒鸭主要产于西伯利亚,两眼周围各有一大块带有黑边的白斑。它们数量稀少,有些地区已经绝种,属非常危急的濒危动物。
亚洲白鹳
(Ciconia ciconia boyciana)
鹳属鹳科,全世界大约有19种,和鹭和鹮有亲缘关系。它们体型大,腿长,脚趾有蹼。尖而笔直的喙比头大,而且强健。
欧洲白鹳是一种普通的迁徙鸟,身长大约1米,头。颈和身体都是洁白的白色。翅膀有一些黑颜色。喙和腿都是红色。脖子很长。胸部的羽毛长而且下垂,白鹳经常把它的长喙藏在胸部的羽毛里面。它们常在潮湿的沼泽地出没,吃鳗鲡和其他鱼类,以及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幼鸟和小型哺乳动物。它们粗糙的窝筑在高大的树顶、建筑物的废墟或者摈弃的烟囱上,一般用树枝和芦苇搭成。
白鹳是一种无声的鸟类,它们在很高的高空飞翔,显得强健而有力。
黑鹳的体型比白鹳小。上体的羽毛呈很有光泽的黑色,下体呈白色。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地方常见到。
马格里鹳与白鹳非常相似,产于南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大草原到阿根廷彭巴斯草原的沼泽地和树木稀少的大草原。在食物丰富的地方,它们会大批地聚集在一起。
亚洲南部的印度东部的秃鹳头和颈裸露无羽。最大的身高达2米,以食腐肉为主。在印度受到保护。
林鹳是产于产美的唯一一种鹳,栖息在美国的南方。喜欢群居,身高约有1米,黑色的头,光光的脖子,翅膀和尾巴有些黑色,其余的羽毛呈白色。
产于亚洲的白鹳数量稀少,属于濒危动物。发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东南沿海一带的白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的黑鹳也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的彩鹳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亚速尔群岛林鸽
(Columba palumbus azorica)
鸽子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非常寒冷的地区和荒荒遥远的海岛以外,到处都可看到它们的足迹。现在已知的鸽子。全世界大约有250种,都属鸽子形目,170种左右属鸠鸽科。它们有的在地面上觅食,有的则部分或者全部依靠森林里的食物为生。如按其体型的大小来严格区分,体型小的叫鸠(英文doves),体型大的叫鸽(英文pigeons)。不过人工饲养的白鸽除外,不论其体型大上,我们都叫它鸽子,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大约三分之二的鸽子栖息在亚洲、澳大利亚和西太平洋岛屿的热带地区。其他地区如非洲、南美洲以及气候温暖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也可以见到各种鸽子。
鸽子温文尔雅,喙短小。走起路来昂首阔步,很神气。由于翅膀 长,飞行肌肉发达,所以善于飞行。很久以胶,人们就训练鸽子来传递信息。它们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终生不渝。即使是一方丧偶以后,也要过了很久才会再婚。雌鸽一窝一般产两个白色的蛋。小鸽子在孵化14—19天以后出壳,然后留在窝里受12—18天的哺育和照顾。
亚速尔 群岛林鸽、查塔姆岛鸽、菲律宾都洛尾鸽等好几种鸽子已外于濒危状态。
印度大鸨
(Choriotis nigriceps)
大鸨属鹤形目,鸨科,与鹤和鸻有亲缘关系。全球大约有23种,分布在非洲、欧洲南部、亚洲、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大鸨的腿很长,脚上只有3趾,缺少后趾,善于奔跑。身体紧凑,头高昂,全身保持一种水平的状态,样子和其他善于奔跑的鸟类一样。
大鸨中较常见的欧洲大鸨,它是欧洲最大的地栖鸟。雄性体重超过14千克,身长达120厘米,翼展长度达240厘米。产于欧洲东部和南部,以及亚洲中部和我国东北地区的许多地方。以前在英国和西欧的许多地方也有,但这些地区的大鸨现在灭绝,雄大鸨体格结实,喙上有白色羽毛。雄性鸨体格结实。嘴上有白色的羽志。雄性和雌性羽毛色彩相同,上体浅灰色,有黑色和棕色的条纹,腥部呈白色。大鸨很机灵,很难接近,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奔逃。大陆地上行走的时候,它们步伐庄重。在天空中飞行的时候,它闪显得不慌不忙,非常沉着而富有持久力,雄鸨向雌鸨求爱的时候仪式非常庄严,雄鸨的头低下来几乎要碰到雌鸨的尾巴,喉袋胀大。雌鸨一窝产下2—3个橄榄绿的蛋,上面有棕色的斑点。产下的蛋埋在浅土中,上面覆盖绿草。
体型较小的鸨分布在从西欧到摩洛哥、阿富汗等地区。南非产的最大一种鸨又叫甘波。阿拉伯鸨产于摩洛哥和非洲撒哈拉南部地区。在澳大利亚,有一种鸨也叫火鸡。
产于印度的印度大鸨已名列濒危动物的名单。
产于我国的大鸨夏季在东北及内蒙古草原繁殖,秋季迁徙到华北平原或更南的地区越冬。由于数量稀少,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新西兰鸫
(Turnagra capensis)
鸫指属于雀形目,鸫科的许多种鸟。主要分成两类,一类叫鸫,也就是普通的鸫,如产于美国的鸫;另一咱叫歌鸫,如产于欧洲的鸫。歌鸫只产于欧洲,但产于北方的麦翁除外,它也叫歌鸫,现已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北方落户。
普通鸫分布在全世界各大陆和许多岛屿上,大约有66种。体型最大的一种分布在全球的热和温带地区。但主要在旧大陆,特别是非洲。鸫食昆虫和水果,也有一些食蜗牛和蚯蚓。它们的窝像酒杯,一窝产3—5个白色,有时是淡蓝色的蛋。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鸫土生土长,新西兰鸫已陷入濒危状态。
分布在我国南方的蓝枕八色鸫、蓝背八色鸫、蓝八色鸫、蓝翅八色鸫、紫蓝翅八色鸫、绿胸八色鸫、栗头八色鸫和双辫八色鸫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新西兰岸鸻
(Thinornis novaeseelandiae)
鸻是一类胸部比较肥胖的海岸栖息鸟,属行目,行科。全世界大约有36种。它们的身长约在15—30厘米之间,长翅膀,中等长短的腿,短头颈。喙笔直,比它的头短一些。多数鸻鸟身体的上部清一色的褐色、灰色或者沙土色。下部白色。环鸻有白色的前额,脸部有两个黑色的环。
多种鸻经常在海岸和海滩上奔跑,寻找小型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充饥。其他一些鸻鸟,如喧鸻,则在牧场和草地上寻找食虫的动植物来吃。鸻非常机警,一有风史草动就展翅疾飞,逃之矢矢。它们的叫声像音调优美的口哨,根据叫声的不同可以区别它们的种类。鸻在地面上筑窝,每窝产2—5个有斑点的蛋,一般是4个。由父母双方轮流孵化,出生以后也是共同照顾。小鸟出世不久就可以跟随父母到处跑。
鸻栖息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在北方筑窝的鸻鸟迁徙的路程很远。它们成群地觅食和旅行。这种长距离迁徙的鸻如欧洲的金鸻和美洲的金鸻。美洲东部的金鸻经常飞越大西洋和南美洲,来到南方的巴塔哥尼亚。然后沿着密西西比河流域返回。美洲西部的金鸻可以一口气不停地飞到南太平洋的鸟屿。
新西兰岸鸻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灰燕鸻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鸮鹦鹉
(Srigops haroptilus)
鸮鹦,又叫枭鹦鹉,新西兰产的一种鹦鹉。有柔软的绿色和棕色条纹羽翼。翅膀虽然相当发达,但不善于飞翔。经常栖息在地穴里,夜间出来活动。这种鹦鹉非常稀少,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它已经绝种。后来才发现在新西兰的南岛上还有少量生存。
啄羊鹦鹉,新西兰南岛上的一种大型鹦鹉。羽毛主要呈绿色,喙又粗又长。主要食昆虫,但也经常攻击羊群。它那强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吞食羊肾上的脂肪。
喀喀鹦鹉也是新西兰产的绿褐色鹦鹉,头顶灰色,面部,颈部,腹部、腰部都有红色的羽毛。这是一种性情温柔的森林鹦鹉,常被人们当宠物饲养。有学习人类语言的天才。
短尾鹦鹉栖息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许多太平洋的岛屿上。有好几十种,它们都有细长而弯曲的喙,舌尖像刷子,用来食花丛中的蜂蜜和水果。
侏鹦鹉属侏鹦鹉属,是栖息在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森林里的6种小型鹦鹉之一。厚喙具有腊膜。爪十分长,雄鸟有华丽的羽毛,以食昆虫为主。
葵花鹦鹉,又叫凤头鹦鹉,属葵花鹦鹉属。产于澳大利亚、新几肉亚及其附近的岛屿。它们都有冠羽,喙很发达,可以啄开坚硬的果实,灰葵花鹦鹉亦属这一属。它们也是常见的笼鸟。
赤道非洲特产的灰鹦鹉身长给33厘米。雄性和雌性外表很相像,都有灰色的羽毛,红尾巴,白色的脸。在所有的鹦鹉中,雄性灰鹦鹉是最聪明的语言专家,它可以惟妙惟肖地学说人的语言。人饲养的灰鹦鹉相当机灵,脾气也很好,据说可以活到80岁。野生的灰鹦鹉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吃水果和种子,会毁坏庄稼,但是油棕榈不可缺少的传播者。亚马孙鹦鹉约有26种,它们也善于模仿人的语言。身长约在25—40厘米之间。有微微竖起的冠羽和很短的方尾巴。绿色的羽毛,特别是头的上方点缀着各种明亮的色彩。雄性和雌性外表相似。亚马孙鹦鹉分布在西印度群岛,以及墨西哥岛和南美洲北部广大区域的雨林中。这种鹦鹉比较难饲养,它们吵闹而且容易伤人。动物园里比较常见的是蓝额亚马孙鹦鹉,它产于巴西,有蓝色的前额,黄色的脸,红色的肩膀。
夜鹦鹉产于澳大利亚。它只在夜里出来活动,白天则在筑在树丛里的巢里打瞌睡。夜鹦鹉数量稀少,已经接近绝种。地栖鹦鹉栖息在澳大利亚南海岸荒芜区域,现在已经非常罕见。
夏威夷雁
(Nesochen sandvicensis)
夏威夷雁,又叫 夏威夷鹅。属雁形目,鸭科。与加拿大鹅有关缘关系。是加拿大鹅迁徙到夏威夷以后,进化而成的不会迁徙的陆栖鹅。翅膀较短,脚上部分有蹼。夏威夷雁体长约65厘米,有灰色和褐色的栅格羽毛。颈上有黑色的条纹,黑色的脸。它们在山坡上食浆果和野草。后来成为夏威夷引进哺乳动物捕食的对象。这些引进的哺乳动物包括狗、猫、猪、獴。此外,还要遭到人类的捕杀。由于面临这 双重灾难,到1911年,已经所剩无几。从那时候起,才禁止人们捕杀。可是夏威夷雁的数量还是有减无增。到1952年,只乘屈指可数的30只。人们不得不把它们捉进来饲养。然后饲养后放回野生地的雁却难于自我繁殖。因此境况依然不妙。
现在,夏威夷雁是夏威夷州的州鸟,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夏威夷水鸡
(Gallinula chloropus sandvicensis)
水鸡属鹤形目,是秧鸡科的一种水鸟。外表与同科的静水鸭相似,与静水鸭有亲缘关系。它和静水鸭的区别在于脚趾的边缘层坚韧的膜。
比较常见的水鸡有产于北美佛罗里达的普通水鸡。除了澳大利亚以外,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都可以见到。产于澳大利亚的水鸡属于另一种,它的体力约33厘米,头部和腹部呈灰黑色,背部呈褐色。腰部有一圈白色的羽毛。短喙呈明亮的红色,向前额延伸,像一块皮质的盾牌。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水鸡是一种颇为害羞的水鸟。它们栖息在沼泽和湖边的芦苇丛中。而在英国的岛屿上,人们在的草地上也能见到。产于夏威夷水鸡属濒危动物。
夏威夷蜜鸟
(Loxops coccineus coccineus)
夏威夷蜜鸟只栖息在夏威夷群岛的森林中。大约有23种,属雀形目,管舌鸟科。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引直处来鸟类和哺乳动物,23种中起码有8种已经灭种,剩下的也都面临绝种的危险。
夏威夷蜜鸟和美洲蜜鸟也有许多明显的区别。由于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太平冰中部岛屿中,它们的进化方式与众所周知的,达尔文所叙述的科隆群岛上的雀类进化方式不一样。
夏威夷蜜鸟中,喙细小,雄鸟和雌鸟羽毛都呈红黑色的一种以食花蜜为生。另一种喙像雀鸟,羽毛呈绿色(雄鸟还有橙色或黄色的标记)的以食种子、果实和昆虫为生。其他种类介于这两种之间。
各种夏威夷蜜鸟身长大约在10—20厘米之间。叫声比较单调,用草筑窝。
夏威夷静水鸭
(Fulica americana alai)
静水鸭又叫顶骨鸡、黑鸭。水栖性鸟类,属秧鸡科,顶骨属。栖息在世界各地的内陆湖泊河流之中。它们在水中游动,寻找食物,主要是植物、种子和软体动物。静水鸭的腿呈绿色或者蓝灰色。脚趾上有叶状的薄膜,有助于它们在水中游泳和在沼泽地上行走。喙短而且呈锥形。上面长着一块扁平的肉,与前额相连。
欧洲静水鸭栖息在旧大陆北部地区,冬天喜欢游到河流的出海口或者较浅的海湾里。体长约45厘米,重量大约900克。它们的翅膀较短,在水面上扑腾似乎也不容易,但能够持续快速飞行。虽然称不上是猎鸟,但冬天到来的时候,它们成群结队,很容易成为猎人追逐的目标。
静水鸭成群地在水生植物中筑窝。每窝产大约10个有斑点的帽。小鸭孵出来以后,长出非常漂亮的黑玉色绒毛。头上是鲜明的橙色、猩红色或者紫蓝色。不过,随着小鸭的成长,这些好看的色彩很快就会消失。成鸟浑身呈黑色,前额的皮肤上有一块白的茧。
北美的静水鸭又叫泥鸡,很像它欧洲的同类鸟。南美洲大约也有6种静水鸭。非洲的静水鸭头上有两块肉瘤。
夏威夷静水鸭属濒危动物。
西非鸵鸟
(Struhio camelus spatzi)
鸵鸟产于非洲,是现在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鸟。说它是鸟,其它它是一种善跑而不会飞,属鸵形目,鸵鸟科,雄性成鸟身高可达2.5米中,不过它的头颈几乎点去了一半。体重可达155千克。雌性的体型稍小一些。鸵鸟蛋的直径有125毫米那么长,长度达150毫米,重1.35千克。是现在所有的鸟蛋中最大的。雄鸵鸟基本上是黑色,但翅膀和尾巴上的白色的羽毛。雌性几乎全身褐色,鸵鸟的头比较小,喙短而宽。头和大部分颈呈微红色或蓝色。双脚,包括强壮的大腿上没有毛。褐色的大眼睛上有浓密的黑睫毛。
鸵鸟成群活动,数量大约有5—50只。喜欢和在草地上吃草的动物做们。依靠强壮的双脚,它们可以逃避敌人。主要是人和大型的猛兽。鸵鸟的脚很独特,只有两个趾,大的长得像蹄一样。受惊的鸵鸟逃跑的时候,速度可达到每小时65公里。被逼急了的时候,它会用脚来踢,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
鸵鸟主要以食植物为主,有时敢捕捉一些动物。可以很长时间不喝水照样生存。每到繁殖季节,雄鸵鸟和3—5只此雌鸟同窝。如有外来者窥视,它会发出愤怒的吼声或嘶嘶声驱赶来犯者。它们的窝筑在地面上,一窝产15—60个白色的亮晶昌的蛋。晚上由雄鸟坐着看守,白天再轮到雌鸟。小鸵鸟 在孵化40天以后出壳。再过一个月,它们就可以和成鸟一起奔跑。为了躲避危险,小鸵鸟会和鸟一样,躺在地下隐蔽起来,只把头伸出来。这种习性后来被人误认为是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在沙土里。
中世纪时期,骑士的头盔上都插着一根鸵鸟的羽毛。到了19世纪,它又成了女士们服饰的装饰品。这种需求促使农民在南非、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建立饲养鸵鸟的农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鸵鸟羽毛的贸易才停止下来。也有人曾训练鸵鸟来驮物和赛跑,但它们没有耐力,也不容易训练好。饲养的鸵鸟可以活到50岁。
由于种的不同,各种鸵鸟的体型、肤色和蛋的有差别。上新世时期(大约500万年以前),鸵鸟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在俄罗斯的南方、印度和我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都曾发现过鸵鸟的化石。西非鸵鸟和阿拉伯鸵鸟已属濒危动物。也有人认为,产于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叙利亚鸵鸟已在1941年灭绝。
乌卢古鲁丛伯劳
(Malaconotus alius)
伯劳鸟主要指伯劳科,尤其是伯劳属的许多种鸣禽。它们共同特点是嘴尖上有钩,以捕食昆虫为主。一些体型较大的昆虫、蜥蜴、老鼠,都是它们捕捉的对象。抓到的食物常被它们钉在荆棘上,故又有屠夫鸟之称。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的斑。
加拿大和美国出产的大灰伯劳,又叫北方伯劳,是伯劳鸟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体长24厘米,体毛呈黑色。笨伯劳是新大陆出产的另一种伯劳鸟。外貌与大灰伯劳相似,介体型较小一些。
产于欧洲的几种伯劳鸟多为红色或褐色。
从伯劳产于非洲,大约有40多种。体长大约有16—21厘米。羽毛色彩鲜艳,喙也不像其他伯劳鸟那么尖利,尾部有长而柔软的羽毛。四色丛伯劳上体呈绿色,下体金黄色。红色的喉咙和黑色的边,非常好看。丛伯劳以捕捉昆虫为生,常射在树丛中进行伏击。
产于美国圣克利门蒂岛的伯劳鸟属濒危动物。产于坦桑尼亚乌卢古鲁山的乌卢古鲁丛伯劳也已濒临绝种的危险。
鹟
(Empidonax eulerijohnstonei)
鹟全球大约有60多种,属雀形目,鹟科。大多数鹟的显著特点是嘴宽而扁平,脚比较小。有些种类的鹟色彩鲜艳。鹟广泛地分布在非洲、亚洲的东南亚到我国广大地区,以及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上温暖的森林是它们的栖息地,那里有它们的食物昆虫。鹟主要吃地面上的昆虫,而不是捕捉在空飞行的昆虫。
大多数鹟的尾巴较短,身长大约有8—23厘米。较常见的是黑颈君主鹟。雄性的黑颈君主鹟羽毛呈鲜艳的紫蓝色,有小鸟冠。主要产于从印度到菲律宾的地区。
极乐鹟是鹟中最常见的鹟,产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北边可以分布到我国的东部和日本。它们一共大约有10种。但是由于分布的地区和形态各异,所以分类比较不一致。它们的体长大约有40厘米。多数的鸟冠,有些雄鸟有长尾羽。翅膀的羽毛有黑色、白色、红褐色等几种。
塔希提岛鹟等几种鹟由于数量稀少,已列入濒危动物。
秃头雕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秃头雕,又叫白头雕、美国雕,是海雕的一种。属鹰科,是唯一一种原产于北美的雕。从1782年起,秃头雕就是象征美国的国鸟。秃头雕也是一种海雕,只是经常在内陆的河流和湖泊周围的活动。成鸟有1米长,浑身呈黑褐色,头和尾巴呈白色,喙眼睛和脚呈黄色。年幼的秃头雕羽毛褐色,毛巴和翅膀的里层也有一些白色。要到7岁的时候,头和尾巴的颜色才会像成年鸟一样全部变白。
秃头雕分布于北美洲从阿拉斯加到佛罗里达的广大地区。北方的秃头雕个体比较大。过了繁殖季节,它们就会迁处到南方。许多佛罗里达秃头雕这时候会飞向北方。
秃头雕捕猎的本领较差,只会跟随其他海鸟一起去捉鱼。往往只会抓那些死鱼和半死不活的鱼,或者是游到浅水中产卵的鱼。有时候,它们还会从鱼鹰的嘴中把 鱼抢过来。办法是看到体型较小的鱼鹰捉到鱼以后,飞到它的上空去吓唬它。等受惊的鱼鱼扔下,它们就会飞过来拣。
秃头雕的窝通常筑在河流中间的岛屿孤零零的树上 。由于杀虫剂的使用,河流被污染,以及筑窝的地域遭到破坏,秃头雕的生存受到严惩的威胁。从1940年起,秃头雕在美国许多地区受到法律保护,唯有阿拉斯加除外,在那里猎人射杀秃头雕不但不犯法,而且还会得到奖励。因为秃头雕喜欢站在渔具上,吓跑阿拉斯加盛产的鲑鱼。据估计,1917—1940年以及1947—1952年颁奖期间,在奖金的鼓励下,阿拉斯加共有10万只秃头雕被杀。这种关状况后来才遭到制止。现在,秃头雕在全美国受到保护。
条纹伞鸟
(Cotinga maculata)
伞鸟产于美洲,属雀形目,伞鸟科,伞鸟属。全世界大约有90多种。许多种伞鸟外貌和习性像鹟,有些生物学家把它们归类于霸鹟。伞鸟科的一些鸟类色彩鲜艳,叫声奇特。有些像铃声。有些 像牛鸣;有些像是在敲榔头。有些叫声连续不断,被人称为饶舌鸟。它们都有一张宽而扁的喙,喙尖有点钩。翅膀是圆形的,腿较短。许多伞鸟的翅膀形状也很古怪,有的狭窄,有的弯曲。多数伞鸟喜欢孤独。它们栖息在森林中,爱站在树梢上,以食水果和昆虫为生。由于伞鸟行为怪癖,所以我们对伞鸟的一些种类了解不多。
伞鸟中已有些种类,如条纹伞鸟,由于数量稀少,已属濒危动物。
圣米格尔红腹灰雀
(Pyrrhula pyrrhual murina)
红腹灰雀属雀形目,雀科。欧亚大陆有6种色彩鲜艳的红腹灰雀。一种最普通的灰雀处表呈黑色和白色,雄性的腹部呈桔红色,体长约15厘米。这种灰雀主要栖息在终年常表的林和灌木丛中,叫声委婉动听,是人们喜欢的笼鸟之一。亚洲和非洲产的地栖厚嘴红腹灰雀,主要栖息在从大西洋加那利群印度的干燥地区。它的羽毛大多数粉红色,头顶部为淡灰色,叫声像吹奏的喇叭。
葡萄牙圣米格尔岛产的圣米格尔红腹灰雀列为濒危动物。
我觉得这是人类滥杀的结果,破坏生态平衡啊~~~~~
鸟的名称都有什么
常见的鸟类名字:画眉、八哥、虎皮鹦鹉、(大)小葵花鹦鹉、金刚鹦鹉、白鹭、苍鹭、林雕、游隼、麻雀、鸽子、文鸟、珍珠鸟、蜂鸟、火烈鸟、海鸥、猫头鹰、苍鹰、秃鹫、布咕鸟、乌鸦、灰鹦鹉,蜡嘴鸟,园丁鸟,企鹅,贼鸥,鹌鹑,鹭鸶,孔雀,火鸡鸳鸯,绿头鸭啄木鸟、喜鹊、麻雀、杜鹃、翠鸟。
不常见的鸟类名字:产潜鸟、松鸡、旋木雀、岩鹨、鹪鹩、太平鸟、山鹑、雉鸡、褐马鸡、长尾雉、石鸡、扁嘴海雀、岩鹨、旋木雀、鹪鹩、山鸦、交嘴雀、水雉、山椒鸟、卷尾、黄鹂。
绣眼鸟、大鸨、毛腿沙鸡、沙百灵、沙鹏、沙雀、丹顶鹤、雪鸡、雪鹑、高原山鹑、藏雀、高山地雀,兀鹫、西藏毛腿沙鸡、沙百灵、雪雀、、戴菊、旋木雀、岩鹨、长尾雀等。
鸟的种类有很多,大部分会根据季节迁徙。
扩展资料:
图库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最新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建设,图片超过8万张,涵盖中国全部1445种鸟类。
据中国鸟网创始人、总版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段文科介绍,图库是目前图片量最大的中国鸟类图库之一,做到了分类精准科学,检索方便易用。图库内所有的图片均为鸟网会员拍摄,鸟类介绍资料源于《中国鸟类图志》(上下卷),广大网友可随时从中国林业图片库进入中国鸟类图库浏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鸟类图库建成上线 涵盖中国全部1445种鸟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鸟类
啄木鸟、树鹨、伯劳、杜鹃、八哥、松鸦、红咀兰鹊、喜鹊、乌鸦、鹊鸲、乌鸫、棕头鸦雀、寿带鸟、白脸山雀、树麻雀、金腰燕、家燕
鸳鸯、仙鹤、翠鸟、斑鸠、鹰、鹭鸶、孔雀
水鸡、鸽鸡、蹄花鸡、背水鸡、娃娃鸡、野鹅、水鸭子、斑鸠、八哥、画眉、白鹤、乌鸦、洞老鸦、松鸦、座山雕、山查娘、山青娘、青庄、背甲子、大山雀、白麻雀、黄麻雀、四喜、巴毛雀、刀刀雀、洋鹊鸟
鹦鹉、斑鸠、啄木鸟、树鹨、伯劳、杜鹃、八哥、松鸦、红咀兰鹊、喜鹊、乌鸦、鹊鸲、乌鸫、棕头鸦雀、寿带鸟、白脸山雀、树麻雀、金腰燕、家燕
鸳鸯、仙鹤、翠鸟、斑鸠、鹰、鹭鸶、孔雀
水鸡、鸽鸡、蹄花鸡、背水鸡、娃娃鸡、野鹅、水鸭子、斑鸠、八哥、画眉、白鹤、乌鸦、洞老鸦、松鸦、座山雕、山查娘、山青娘、青庄、背甲子、大山雀、白麻雀、黄麻雀、四喜、巴毛雀、刀刀雀、洋鹊鸟、信天翁、丹顶鹤、黑颈鹤、日本鹤
请采纳,求你了!!!
岩鹨、旋木雀、鹪鹩、山鸦、交嘴雀、水雉、山椒鸟、卷尾、黄鹂、绣眼鸟、大鸨、毛腿沙鸡、沙百灵、沙鹏、沙雀、丹顶鹤、雪鸡、雪鹑、高原山鹑、藏雀、高山地雀,兀鹫、西藏毛腿沙鸡、沙百灵、雪雀、、戴菊、旋木雀、岩鹨、长尾雀等。南方鸟类见于本区的还有鹎、太阳鸟、啄花鸟、灰喜鹊、白头鹎及攀雀、须鴷、山椒鸟、画眉、啄花鸟、金鸡、黄腹角雉、红腹角雉、小隼、白颈长尾雉、鹦鹉、草鸮、犀鸟、咬鹃、阔嘴鸟、八色鸫、和平鸟、原鸡、绿孔雀、缝叶莺、
关于鸟的相关介绍:
鸟(学名:Aves),又称作鸟儿。定义:有羽毛几乎覆盖全身的卵生脊椎动物,字典解释: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在动物学中,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啄木鸟、树鹨、伯劳、杜鹃、八哥、松鸦、红咀兰鹊、喜鹊、乌鸦、鹊鸲、乌鸫、棕头鸦雀、寿带鸟、白脸山雀、树麻雀、金腰燕、家燕
鸳鸯、仙鹤、翠鸟、斑鸠、鹰、鹭鸶、孔雀
水鸡、鸽鸡、蹄花鸡、背水鸡、娃娃鸡、野鹅、水鸭子、斑鸠、八哥、画眉、白鹤、乌鸦、洞老鸦、松鸦、座山雕、山查娘、山青娘、青庄、背甲子、大山雀、白麻雀、黄麻雀、四喜、巴毛雀、刀刀雀、洋鹊鸟
八哥 鹩哥 树八哥百灵 歌百灵 角百灵 短趾百灵 凤头百灵 雀鹎 叶鹎 短脚鹎 雀嘴鹎翠鸟 三趾翠鸟 鹳嘴翡翠
鹑 齿鹑 山鹑 雪鹑 雉鹑 三趾鹑戴菊 戴胜 林戴胜 海雕 角雕 林雕 蛇雕 隼雕 乌雕 鹰雕 渔雕 真雕
鸫 嘲鸫 鹑鸫 地鸫 孤鸫 矶鸫 啸鸫 夜鸫 蚁鸫 八色鸫 短翅鸫 宽嘴鸫 裸眉鸫 弯嘴嘲鸫
鹅 企鹅 天鹅 冠企鹅 王企鹅 阿德利企鹅
蜂鸟 蜂虎 夜蜂虎
鹳彩鹳 红鹳 鹮鹳 秃鹳 斑海雀 冠海雀 扁嘴海雀鹤 冕鹤 蓑羽鹤鸻 燕鸻鹱 剪水鹱鹮 彩鹮 隐鹮 朱鹮
鸡 董鸡 火鸡 锦鸡 马鸡 麦鸡 琴鸡 沙鸡 勺鸡 石鸡 水鸡 松鸡 田鸡 雪鸡 秧鸡 原鸡 榛鸡 珠鸡 竹鸡
骨顶鸡 黑水鸡 吐绶鸡 紫水鸡 短翅水鸡 毛腿沙鸡鹡鸰 山鹡鸰鳽 麻鳽 日鳽 苇鳽斑鸠 地鸠 果鸠
皇鸠 金鸠 鹃鸠 绿鸠 长尾鸠蛇鹫 秃鹫 兀鹫 肉垂秃鹫
鹃 地鹃 杜鹃 金鹃 蕉鹃 绿鹃 乌鹃 犀鹃 鸦鹃 咬鹃 鹰鹃 噪鹃 走鹃 凤头鹃 圭拉鹃
黑鹂 黄鹂 牛鹂 朱鹂 拟黄鹂
蜡嘴雀 拟蜡嘴雀
椋鸟 辉椋鸟 拟椋鸟 丽椋鸟 狭尾椋鸟 非洲牛椋鸟
鹨 岩鹨
鹭 白鹭 池鹭 虎鹭 绿鹭 琵鹭 岩鹭 夜鹭 牛背鹭 三色鹭 粉红琵鹭
冠鴷 拟鴷 喷鴷 树鴷 鹟鴷 蚁鴷 蓬头鴷 扑动鴷
鹛 草鹛 鸫鹛
鸥 浮鸥 巨鸥 燕鸥 噪鸥 贼鸥 剪嘴鸥 三趾鸥 玄燕鸥 燕尾鸥 白额燕鸥 凤头燕鸥
草雀 地雀 歌雀 黑雀 红雀 黄雀 灰雀 孔雀 林雀 岭雀 麻雀 鹛雀 蜜雀 冕雀 攀雀 沙雀 山雀 石雀 丝
雀 松雀 薮雀 血雀 雪雀 鸦雀 燕雀 鹦雀 云雀 朱雀 斑翅雀 斑海雀 比卡雀 比蓝雀 长尾雀 丛山雀
环喉雀 火冠雀 交嘴雀 金翅雀 奎利亚雀 蓝饰雀 裸鼻雀 梅花雀 唐纳雀 文须雀 旋壁雀 旋木雀 肿嘴雀 朱顶雀
北美歌雀 长尾山雀 达尔文雀 唐加拉雀
喜鹊 蓝鹊 绿鹊 钟鹊 树鹊 白翅鹊 蓝头鹊 盘尾树鹊 塔尾树鹊
鸲 歌鸲 蓝鸲 林鸲 鹊鸲 水鸲 溪鸲 大翅鸲
短翅鸲 红尾鸲 欧亚鸲
鼠鸟 长尾鼠鸟
隼 鹃隼 小隼 笑隼 侏隼
鹈鹕 蛇鹈
鸵鸟 非洲鸵鸟 美洲鸵鸟
剪尾 卷尾 盘尾 燕尾
鹟 霸鹟 姬鹟 蓝鹟 林鹟 鸲鹟 丝鹟 仙鹟 啸鹟 方尾鹟 扇尾鹟 蚊霸鹟 蝇霸鹟 大嘴霸鹟
鹀 带鹀 唧鹀 漠鹀 雀鹀 雪鹀 朱鹀 灯草鹀 凤头鹀 蜡嘴鹀 铁爪鹀 稀树草鹀
犀鸟 斑犀鸟 地犀鸟 角犀鸟 噪犀鸟 白冠犀鸟 凤头犀鸟 皱盔犀鸟
草鸮 仓鸮 鸱鸮 雕鸮 耳鸮 鬼鸮 角鸮 林鸮 猛鸮 小鸮 穴鸮 鹰鸮 渔鸮 蟆口鸱 眼镜鸮
鸦 丛鸦 地鸦 海鸦 寒鸦 蓝鸦 山鸦 乌鸦 星鸦 噪鸦 冠蓝鸦 拟地鸦
鸭 丑鸭 叫鸭 瘤鸭 麻鸭 潜鸭 鹊鸭 绒鸭 树鸭 长尾鸭 海番鸭 秋沙鸭 硬尾鸭 白秋沙鸭 赤嘴潜鸭 棕胁秋沙鸭
燕 海燕 楼燕 沙燕 石燕 树燕
鹦鹉 海鹦 鸮鹦鹉 侏鹦鹉 短尾鹦鹉 凤头鹦鹉 虎皮鹦鹉 环颈鹦鹉 金刚鹦鹉 玫瑰鹦鹉 情侣鹦鹉 旧大陆鹦鹉 华丽吸蜜鹦鹉
鹬 翻石鹬 反嘴鹬 黄胸鹬 流苏鹬 瓣蹼鹬 翘嘴鹬 三趾鹬 饰胸鹬
鸢 蝠鸢 黑鸢 栗鸢 啸鸢 黑翅鸢 燕尾鸢
鹧鸪 山鹧鸪
雉 虹雉 角雉 麝雉 水雉 血雉 冢雉 长尾雉 凤冠雉 孔雀雉 大眼斑雉 冠眼斑雉 灰孔雀雉
啄木鸟 斑啄木鸟 黑啄木鸟 灰啄木鸟 姬啄木鸟 栗啄木鸟 绿啄木鸟 拟啄木鸟 三趾啄木鸟 吸汁啄木鸟 橡树啄木鸟 大金背啄木鸟 白眉棕啄木鸟 金背三趾啄木鸟
鸨 鹗 鵟 鹲 鳾 鹇 鸦 鹞
伯劳 画眉 海鹦 河乌 棉凫 沙锥 寿带
鸸鹋 鹪鹩 鸬鹚 鸊鷉 鵎鵼 鸺鹠 鸳鸯
鲣鸟 雷鸟 潜鸟 伞鸟 文鸟 蚁鸟 灶鸟 捕蛛鸟 刺花鸟 花蜜鸟 和平鸟 辉亭鸟 火烈鸟 极乐鸟 几维鸟 巨嘴鸟 军舰鸟 砍林鸟 苦恶鸟 阔嘴鸟 热带鸟
三宝鸟 水剃鸟 太平鸟 太阳鸟 山椒鸟 维达鸟 吸蜜鸟 相思鸟 绣眼鸟 织布鸟 啄花鸟 侏儒鸟 长尾风鸟 六线风鸟 十二线风鸟
佛法僧 信天翁
八哥 八色鸫 八声杜鹃 二斑百灵 几维鸟 七彩文鸟 十二线风鸟
叉尾霸鹟 叉尾厉霸鹟 叉尾太阳鸟 川秋沙鸭 大白鹭 大白鹈鹕 大斑鹡鸰 大斑啄木鸟 大鸨 大滨鹬 大鹃鵙 大理石黑尾鹬 大杓鹬 大长嘴地鸫
大草鹛 大赤啄木鸟 大雕鸮 大杜鹃 大凤冠雉 大凤头霸鹟 大凤头燕鸥 大褐果鸠 大黑鹇 大红鹳 大灰啄木鸟 大黄冠啄木鸟 大黄脚鹬 大角鸮 大金背啄木
鸟 大金背三趾啄木鸟 大卷尾 大鵟 大蓝耳辉椋鸟 大蓝鹭 大林鸱 大林鸮 大绿鸠 大绿雀鹎 大绿叶鹎 大绿嘴地鹃 大麻鳽 大拟啄木鸟
大盘尾大平顶流苏鹬 大沙锥 大山雀 大石鸻 大石鸡 大食蝇霸
鹟 大树莺 大太平鸟 大天鹅 大苇莺 大尾拟八哥 大仙鹟 大眼斑雉 大鱼狗 大噪鹛 大紫胸鹦鹉 大嘴鹭 大嘴乌鸦 大嘴蝇霸鹟 巾冠拟鹂
马达加斯加渔雕 马岛斑鸠马岛斑隼 马岛鹑 马岛鹭 马卡罗尼企鹅 马科萨斯皇鸠 马来雕鸮 马来鸻 马来皇鸠 马来孔雀雉 马来蛇雕 马来犀鸟 马来渔鸮 马拉巴灰
弯嘴犀鸟 三宝鸟 三道眉草鹀 三色鹭 三趾翠鸟 三趾鸥 三趾鸦雀 三趾鹬 三趾啄木鸟 山斑鸠 山皇鸠 山鹡鸰 山鹪莺 山孔雀雉 山蓝鸲 山蓝仙鹟
山鹨 山麻雀 山鹛 山拟啄木鸟 山噪鹛 勺鸡 土岛果鸠 兀鹫
巴布亚企鹅 巴丹绿绣眼 巴拉克氏拟黄鹂 巴拉望孔雀雉 巴西秋沙鸭 仓鸮 长耳鸮 长弯嘴嘲鸫
长尾霸鹟 长尾地鸫 长尾地鸠 长尾缝叶莺 长尾鸠 长尾阔嘴鸟 长尾林鸮 长尾鸬鹚 长尾奇鹛 长尾
雀 长尾山椒鸟 长尾丝鹟长尾鸭 长尾燕雀 长尾夜鹰 长尾鹦雀 长尾鹦鹉 长尾贼鸥 长尾侏儒鸟 长
嘴杓鹬 长嘴沼泽鹪鹩 长趾滨鹬 长嘴半蹼鹬 长嘴百灵 长嘴地鸫 长嘴钩嘴鹛 长嘴剑鸻 长嘴捕蛛鸟
长嘴鹬 丹顶鹤 丹氏滨鹬 厄瓜多尔地鸠 反嘴鹬 凤冠火背鹇 凤冠孔雀雉 凤冠鸮 凤冠雉 凤头百灵
凤头蜂鹰 凤头褐鹎 凤头鹃隼 凤头卡拉鹰 凤头麦鸡 凤头潜鸭 凤头雀莺 凤头雀嘴鹎 凤头山雀 凤
头树燕 凤头鹀 凤头犀鸟 凤头燕鸥 凤头鹰 凤头鹰雕 凤尾绿咬鹃方尾金丝燕 方尾鹟 戈氏姬地鸠
戈氏岩鹀 火斑鸠 火冠戴菊 火冠雀 火红煌蜂鸟 火红山椒鸟 火鸡 火尾绿鹛 火尾太阳鸟 火尾希鹛
巨地鸠 巨果鸠 巨鹭 巨鳾 巨头鹊鸭 巨嘴柳莺 巨嘴沙雀 卡罗拉六线风鸟 毛腿沙鸡 毛腿渔鸮 木鸳鸯 牛背鹭 牛头伯劳 日本鹌鹑 日本鹡鸰
日本松雀鹰 日本树莺 日本云雀 日本棕耳鹎 日鳽 双斑草
雀 双斑绿柳莺 双冠鸬鹚 双角犀鸟 双距鹧鸪 双领鸻 双眉苇莺 双色树燕 水鹨 水剃鸟水雉 太平洋
皇鸠 太平洋鸣角鸮 太阳鹦鹉 王霸鹟 王凤头燕鸥 王鹫 王鵟 王信天翁 文须雀 无冠火背鹇 乌雕 乌
鸫 乌黑蛎鹬 乌灰鸫 乌灰鹞 乌鹃 乌林鸮 乌鹟 乌鸦
乌燕鸥 乌嘴柳莺 五色鸟 牙买加树鴷 云雀 爪哇池鹭 中白鹭 中地雀 中杜鹃 中华短翅莺 中华攀雀 中华秋沙鸭 中华鹧鸪 中美栗啄木鸟 中杓鹬 中国柳莺
艾草松鸡 凹嘴鹳 白斑翅拟蜡嘴雀 白斑翅雪雀 白斑黑石
白斑军舰鸟 白斑尾柳莺 白背矶鸫 白背秃鹫
白背兀鹫 白背啄木鸟 白翅哀鸽 白翅地鸠 白翅浮鸥 白翅家燕 白翅交嘴雀 白翅喇叭鹤 白翅蓝鹊 白翅啄木鸟白草雁 白点翅拟蜡嘴雀 白点鹛 白顶 白顶溪鸲
白顶鸽 白顶鹊鸲 白额鹱 白额树鴷 白额雁 白额燕鸥 白额圆尾鹱 白耳地雀鹀 白耳蓬头鴷 白
耳奇鹛 白腹灯草鹀 白腹鸫 白腹短翅鸲 白腹凤鹛 白腹鹳 白腹皇鸠 白腹海雕 白腹灰蕉鹃
白腹啄木鸟 白腹姬鹟 白腹鲣鸟 白腹金丝燕 白腹锦鸡
白腹林蜂鸟 白腹鹭 白腹毛脚燕 白腹树鹊 白腹
隼雕 白腹鹞 白腹鱼狗 白腹针尾绿鸠 白冠长尾雉 白冠带鹀 白冠黑鹇 白冠蕉鹃 白冠鴷 白冠攀雀 白冠弯嘴犀鸟 白冠犀鸟
白冠燕尾 白冠噪鹛 白鹤
白喉斑秧鸡 白喉短翅鸫 白喉翡翠 白喉冠鹎 白
喉红臀鹎 白喉红尾鸲 白喉矶鸫 白喉姬鹟 白喉林鹟 白喉林莺 白喉鹊鸦 白喉扇尾鹟 白喉犀鸟 白喉针尾雨燕 白喉文鸟 白喉噪鹛 白鹳
白鹡鸰 白颊鹎 白颊黑雁 白颊噪鹛 白肩雕 白颈长尾雉 白颈蜂鸟 白颈鹳 白颈黑鹭 白颈鵟 白颈鹭 白颈喷鴷
白颈鸦 白孔雀 白眶鹟莺 白眶鸦雀 白脸鹭 白脸鳾
白脸树鸭白领八哥 白领翡翠 白领凤鹛 白领南美鵟 白马鸡 白眉鹎 白眉地鸫 白眉鸫 白眉黄臀鹎 白眉鹡鸰
白眉金肩雀鹀 白眉蓝姬鹟 白眉姬鹟
白眉林鸲 白眉雀鹛 白眉山雀 白眉扇尾鹟 白眉田鸡
白眉鹀 白眉鸭 白眉燕鸥 白眉棕啄木鸟 白眉朱雀 白琵鹭 白秋沙鸭 白树鴷 白头鹎 白头鸽 白头鹤 白头海雕 白头鹮鹳 白头鵙鹛 白头麦鸡
白头鼠鸟 白头秃鹫 白头文鸟 白头鹀 白头鹞 白头硬尾鸭
白臀鸽 白臀蜜雀 白臀洋海燕 白鹈鹕 白腿小隼 白尾八哥 白尾长脚麦鸡 白尾地鸦 白尾海雕 白尾蓝地鸲 白尾蓝鸦 白尾麦鸡 白尾美洲咬鹃
白尾鸥 白尾梢虹雉 白尾鳾 白尾鹞 白尾鸢 白文鸟
白兀鹫 白鹇 白项凤鹛 白胸翡翠 白胸苦恶鸟
白胸林燕 白胸燕鵙 白腰文鸟白腰草鹬 白腰叉尾海燕
白腰鹊鸲 白腰杓鹬 白腰滨鹬 白腰雪雀 白腰燕鸥 白腰雨燕 白腰朱顶雀 白眼潜鸭 白羽鹬 白枕鹤 白嘴端凤头燕鸥 白嘴潜鸟 半领金肩鹀
半蹼白翅鹬 半蹼滨鹬 半蹼鸻 半蹼鹬 北斑砍林鸟 北方齿鹑 北方鲣鸟 北方棕榈鬼鸮 北非石鸡 北鹤鸵 北红尾鸲 北灰鹟 北蝗莺 北极海鹦 北极鸥 北椋鸟 北鹨
北美歌雀 北美黑啄木鸟 北美红雀 北美扑动鴷 北美鸺鹠 北扑动鴷 北雀鹰 北朱雀 布克鹰鸮 布坤薮鹛 布莱氏鹨布氏苇莺 池鹭 丛林鹑
丛林鸫鹛 丛林猫头鹰 丛林山椒莺 丛林鸦
丛山雀 东方斑
东方白鹳 东方大苇莺 东方鸻 东方环颈鸻 东方角鸮 东方毛脚燕 东方泽鵟 东尖嘴吸蜜鸟 东蓝
鸲 东玫瑰鹦鹉 发冠卷尾 弗吉尼亚秧鸡
弗氏鸥 甘肃柳莺 古巴美洲咬鹃 古巴扑动鴷 古巴亚马逊鹦鹉 古铜色卷尾 号声扇尾莺 叽咋柳莺 加岛哀鸽 加岛霸鹟 加岛嘲鸫
加岛环企鹅 加岛鵟 加岛绿鹭 加岛信天翁 加里曼丹孔雀雉 加里啸鹟 加利福尼亚康多兀鹫
加利福尼亚松鸦 加拿大雁 加州鸬鹚
加州星鸦 卡辛氏朱雀 可可砍林鸟 兰屿角鸮 乐园维达鸟 立冠企鹅 矛斑蝗莺 矛隼 矛纹草鹛 尼泊尔黑鹇 皮氏鹦鹉 平原鹨 丘鹬 圣鹮 圣诞岛皇鸠
圣诞岛军舰鸟 石鹑 石鸡 石雀石纹黑尾鹬 史氏蝗莺 四川柳莺 四川山鹧鸪 四川雉鹑 四声杜鹃 丝光椋鸟 田鸫 田鹨 田鹀 台湾斑翅鹛 台湾鹎
台湾画眉 台湾黄山雀 台湾蓝鹊 台湾拟啄木鸟 台湾山鹧鸪 台湾松雀鹰 台湾夜鹰 台湾紫啸鸫 头簇霸鹟
仙八色鸫 玄燕鸥 穴鸮 印度八色鸫 印度池鹭 印度大鸨 印度歌百灵 印度鸬鹚 印度夜鹰 印度走鸻 印加鸠 印加燕鸥 印鸲
安第斯冠伞鸟 安第斯扑动鴷 安第斯神鹰 安娜氏红喉蜂鸟
安南白鹇 冰洲鹊鸭 池鹭 达尔马提亚鹈鹕 达尔文雀 达乌里寒鸦 多毛啄木鸟 地鸠 多色果鸠 帆背潜鸭 帆羽极乐鸟 刚果孔雀 光背地鸫 圭拉鹃
圭亚那动冠伞鸟红宝石蜂鸟 红背伯劳 红背红尾鸲 红背鵟 红翅凤头鹃 红翅黑鹂 红翅鵙鹛 红
翅鹃鸠 红翅绿鸠 红翅薮鹛 红翅穗鹛 红翅旋壁雀 红垂蜜鸟 红地鸠 红顶蜡嘴鹀 红顶绿鸠 红顶鹛 红顶拟啄木鸟 红额金翅 红额拟鴷 红耳鹎红蜂虎
红腹滨鹬 红腹红尾鸲 红腹灰雀 红腹角雉 红腹锦
鸡 红腹山雀 红腹树鴷 红腹啄木鸟 红冠蕉鹃 红喉蜂虎 红喉歌鸲 红喉姬鹟 红喉鹨 红喉拟啄木鸟 红喉潜鸟 红喉太阳鸟 红喉鹟 红极乐鸟 红颈半蹼鹬
红颈滨鹬红颈绿鸠 红颈瓣蹼鹬 红颈鸊鷉 红颈隼 红颈苇鹀 红颈吸汁啄木鸟 红角鸮 红交嘴雀 红脚鲣鸟 红脚苦恶鸟
红脚旋蜜雀 红脚鹬 红脚隼 红脸地犀鸟 红脸燕雀 红领带鹀 红绿金刚鹦鹉 红梅花雀 红眉松雀 红眉朱雀 红色地鹃 红石燕 红
树蓝仙鹟 红隼 红头凤鹛 红头鸽 红头灰雀 红头林鹧鸪 红头美洲鹫 红头潜鸭 红头鸲鹟 红头穗鹛 红头山雀 红头树鴷 红头隼 红头秃鹫 红头咬鹃
红头噪鹛 红头啄木鸟 红腿石鸡 红腿小隼 红原鸡 红尾伯劳 红尾雕 红尾缝叶莺 红尾歌鸲 红尾鵟 红尾水鸲 红弯嘴犀鸟 红胁蓝尾鸲
红胁绣眼鸟
红胸果鸠 红胸鹃鸠 红胸黑雁 红胸锯嘴啄花鸟 红胸田鸡 红胸鹟 红胸朱雀 红胸啄花鸟 红胸角雉 红胸秋沙鸭 红胸山鹧鸪 红胸鳾 红眼鹎
红腰杓鹬 红腰朱雀 红玉冠戴菊 红原鸡 红枕果鸠 红枕咬鹃
红嘴地鹃 红嘴鸽 红嘴钩嘴鹛 红嘴果鸠 红嘴黑鹎 红嘴灰鸥 红嘴巨鸥 红嘴奎利亚雀 红嘴蓝鹊 红嘴椋鸟 红嘴牛椋鸟 红嘴鸥 红嘴热带鸟
红嘴山鸦 红嘴相思鸟 红嘴鸦雀 华丽蜂鸟 华丽果鸠 华美
极乐鸟 华氏果鸠 灰斑鸻 灰斑鸠 灰伯劳 灰背伯劳 灰背鸫 灰背椋鸟 灰背鸥 灰背隼 灰背燕尾 灰翅鸫 灰翅鸥 灰翅噪鹛 灰顶雀百灵 灰短脚鹎
灰缝叶莺 灰凤冠雉 灰腹地莺 灰腹灰雀 灰腹角雉 灰腹
绣眼鸟 灰腹噪鹛 灰腹棕鹃 灰鹳 灰冠鹤 灰冠鸦雀 灰鹤 灰喉柳莺 灰喉山椒鸟 灰喉鸦雀 灰鹡鸰 灰
颈鹭鸨 灰颈鹀 灰脚柳莺 灰卷尾 灰孔雀雉 灰眶雀鹛 灰蓝刺花鸟 灰蓝喉鸲莺 灰蓝姬鹟灰蓝裸鼻雀 灰蓝山雀 灰脸鵟鹰 灰椋鸟 灰林鸽 灰林
灰林莺 灰林银鸥 灰林鸮 灰柳莺 灰眉岩鹀 灰瓣蹼
鹬 灰奇鹛 灰山鹑 灰山椒鸟 灰树鹊 灰头斑翅鹛 灰头草雁 灰头鸫 灰头钩嘴鹛 灰头红尾伯劳 灰头灰雀 灰头鹪莺 灰头椋鸟 灰头林鸽 灰头岭雀 灰头绿啄木鸟 灰头绿鸠 灰头麻鸭 灰头麦鸡 灰头美
洲鸢 灰头鹟莺 灰头鹀 灰头鸦雀 灰头鹦鹉 灰弯嘴犀鸟 灰尾美洲咬鹃 灰尾漂鹬 灰纹鹟 灰鹀 灰喜鹊 灰胁噪鹛 灰胸鹪莺 灰胸薮鹛
灰胸竹鸡 灰雁 灰岩鹪鹛 灰岩柳莺 灰燕鸻
灰燕鵙 灰眼短脚鹎 灰原鸡 灰噪鸦 灰鹧鸪 吉拉树鴷 亚里吉斯薮雀 吉温侏鹦 尖尾滨鹬 尖尾雨燕 尖羽树鸭 军舰鸟 米歇尔少校凤头鹦鹉
肉垂鹤 肉垂鹮 肉垂麦鸡 肉垂秃鹫 色带蚁鸫 吐绶鸡 伪装美洲咬鹃 西北乌鸦 西
滨鹬 西伯利亚石西方松鸡 西方泽鵟 西非鹃隼 西蓝鸲 西美鸥 西美洲草地鹨 西美洲王霸鹟 西鸊鷉 西印度树鸭
西域山雀 血雀 血雉 休氏拟鴷 亚马逊绿鱼狗
亚洲白寿带 亚洲辉椋鸟 亚洲金织布鸟 异色树莺 优雅冠鴷 杂色地鸫 杂色沙鸡 杂色山雀 杂色噪鹛 朱背啄花鸟 朱红霸鹟 朱喉太阳鸟 朱鹮 朱鹂 朱鹀 壮丽果鸠
阿德利企鹅 阿尔泰雪鸡 阿法六线风鸟 阿拉伯石鸡 阿穆尔隼 阿氏雅鹛 呆头伯劳 苍白嘴啄花鸟 苍鹭 苍眉蝗莺 苍头燕雀 苍鹰 纯褐鹱 纯褐砍林鸟 纯蓝仙鹟 纯色鸽 纯色山椒莺 纯色噪鹛 纯色啄花
鸟 赤斑瓣蹼鹬 赤膀鸭 赤翅鵙鹛 赤腹鹰 赤翡翠 赤红太阳鸟 赤红山椒鸟 赤褐姬啄木鸟 赤鸡鹑 赤肩鵟 赤颈鸫 赤颈鹤 赤颈鸭 赤麻鸭
赤胸鸫 赤胸拟鴷 赤胸拟啄木鸟 赤胸鹀 赤胸朱顶雀 赤胸啄木鸟 赤须夜蜂虎 赤尾噪鹛 赤腰燕 赤朱雀赤嘴潜鸭 岛鸫 豆雁 芬氏皇鸠 佛法僧 亨氏弯嘴犀鸟 花彩
雀莺 花彩鹧鸪 花腹绿啄木鸟 花冠皱盔犀鸟 花脸鸭 花田鸡 花尾榛鸡 花胸拟黄鹂 矶鹬 鸡尾鹦鹉 鸡鹰 鸠鸽 角百灵 角雕 角海鹦 角叫鸭 角鸊鷉 极北柳莺 克氏黑鹇
吼海雕 宝兴鹛雀 波斑鸨 波斑冠鴷 波多黎各树鴷 刺草地鸠 帝王兀鹫 点斑皇鸠 非洲白背兀鹫 非洲白颈鸦 非洲绿鸠 非洲鸵鸟
孤沙锥 果鸠 国王企鹅 河乌 虎斑地鸫 虎鹭 虎皮鹦鹉 虎头海雕 虎纹伯劳 画眉和平鸟 狐色带鹀 环喉雀 环颈鸻 环颈潜鸭 环颈燕雀 环颈鹦鹉 环嘴鸥 杰克逊氏金背织布鸟
金背三趾啄木鸟 金翅 金斑鸻 金额雀鹛 金额丝雀 金额叶鹎 金额啄木鸟 金雕 金刚鹦鹉 金冠带鹀 金冠地莺 金冠树八哥 金
冠唐加拉雀 金喉拟啄木鸟 金黄鹂 金黄拟鹂 金颊林莺 金颊拟啄木鸟 金颊树鴷 金眶鸻 金眶鹟莺 金眉绿雀 金披风玫瑰鹦鹉 金色果鸠 金色林鸲 金色鸦雀 金丝雀 金头缝叶莺 金头穗鹛 金胸歌鸲
金胸雀鹛 金眼鹛雀 金腰燕 金翼啄木鸟 金鹦哥 金枕黑雀 金枕树鴷 卷羽鹈鹕 拉美树鴷 林雕 林八哥 林斑小鸮 林地翡翠 林雕鸮 林鸫鹛 林鹳 林岭雀
林柳莺 林鹨 林雀 林夜鸫 林夜鹰 林鹬 柳蚊霸鹟 罗纹鸭 玫红喉比卡雀 玫红丽唐纳雀 玫红眉朱雀 玫胸白斑翅雀 鸣哀鸽 欧鸽 欧斑鸠 欧歌鸫 欧
金翅 欧石鸡 欧亚红尾鸲 欧亚鸲 欧夜鹰 欧洲八哥 帕里拉雀 浅黄颈啄木鸟 青脚鹬 青脚滨鹬 青蓝鸦 青绿蓝头鹊 青头潜鸭 松雀 松雀鹰 松鸦 松莺所岛海雕 坦氏孤鸫 线尾燕
细斑树鸭 细纹噪鹛 细嘴雕 细嘴短趾百灵 细嘴黄鹂 细嘴鸥 线黑鹇 线尾燕 线纹拟啄木鸟 岩鹨 岩鹭 岩林鹑 岩燕 夜鹭 雨燕 杰氏弯嘴犀鸟
泽鹬 沼泽大苇莺 沼泽大尾莺 沼泽山雀 织布鸟织工鸟 织女银鸥 直冠蛇雕 侏树鴷 侏鹦鹉
哀鸽 拜尔氏美洲咬鹃 草地鹨 草鹭 草绿篱莺 草鸮 草原雕 草原鹨 草原扑动鴷 草鹀 草原鹞 茶色雕 茶色树鸭 茶胸斑啄木鸟 帝氏鸫 点斑鸽 点斑林鸽 点翅朱雀 点胸鸦雀 带鱼狗 钝翅苇莺
费氏果鸠 费氏蕉鹃 费氏情侣鹦鹉 钩嘴林鵙 钩嘴鸢 骨顶鸡 冠嘲鸫 冠翠鸟 冠海雀 冠红蜡嘴鹀 冠蕉鹃 树麻雀 树鸭 弯嘴滨鹬
弯嘴嘲鸫 威尔森氏黑头森莺 虾夷鸮 星蜂鸟 星头啄木鸟 星鸦 须浮鸥 鸦嘴卷尾洋燕 蚁鴷 疣鼻天鹅 珍珠鸡
埃及雁 埃及秃鹫 爱氏鹇 爱氏鹰雕 秘鲁叉扇尾蜂鸟 峨眉柳莺 粉斑果鸠 粉顶果鸠 粉红背鹈鹕 粉红腹岭雀 粉红鸽 粉红颈果鸠 粉红椋鸟 粉红琵鹭 粉红胸鹨 粉红山椒鸟 粉红燕鸥
粉喉煌蜂鸟 粉头斑鸠 粉头果鸠 粉头皇鸠 高山短翅莺 高山金翅 高山岭雀 高山山雀 高山兀鹫 高山旋木雀 高山雨燕 高原山鹑
高原岩鹨 桂红鸭 海角雕鸮 海角喷背鹟 海鸬鹚
家燕 酒红斑鸠 酒红朱雀 宽纹纹胸鹛 宽尾煌蜂鸟 宽尾树莺 宽尾维达鸟 栗斑杜鹃 栗斑腹鹀 栗背伯劳
栗背短脚鹎 栗背林鸲 栗背奇鹛 栗背岩鹨 栗背蚁鸟 栗翅鹰栗鹑鸫 栗额鵙鹛
栗耳短脚鹎 栗耳凤鹛 栗耳果鸠 栗耳鹀 栗腹歌鸲 栗腹矶鸫 栗腹沙鸡 栗腹文鸟 栗喉蜂虎 栗喉鵙鹛 栗颊林莺 栗
鳽 栗颈噪鹛 栗领铁爪鹀 栗树鸭 栗头八色鸫 栗头地莺 栗头蜂虎 栗头金织布鸟 栗头丽椋鸟 栗头椋鸟 栗头雀鹛 栗头鹟莺 栗头噪鹛 栗臀鳾
栗苇鳽 栗鹀 栗鸮 栗胁林莺 栗胸地鹃 栗须夜蜂虎 栗鸢 栗嘴巨嘴鸟 栗啄木鸟 流浪树鸭 流苏鹬 莫鹿加皇鸠 圃鹀 钳嘴鹳 鸲蝗莺 鸲鹟 鸲姬鹟 鸲岩鹨
热带王霸鹟 扇尾沙锥 铁爪鹀 铁嘴沙鸻 鸮鹦鹉 笑鸥 笑隼 烟腹毛脚燕 莺鹪鹩 鸳鸯 秧鹤 原鸽 珠颈斑鸠 珠颈翎鹑 贼鸥 皱盔犀鸟
彩虹巨嘴鸟 彩鹮 彩鸡鹑 彩鹬 彩雉 船嘴霸鹟 淡黄冠鴷 淡黄臀鹎 淡黄腰柳莺 淡绿鵙鹛 淡眉柳莺 淡色歌鹰 淡色崖沙燕 淡紫鳾 淡嘴黑啄木鸟 笛鸻 峨眉柳莺 鸸鹋 菲律宾鹃鸠 菲律宾蟆口鸱 绯红
金刚鹦鹉 绯喉拟鴷绯领肿嘴雀 绯胸黄鹂 绯胸鹦鹉 海鹦
鸿雁 黄背莺 黄垂麦鸡 黄顶夜鹭
黄额斑啄木鸟 黄额丝雀 黄额树鴷 黄额鸦雀 黄昏雀鹀 黄腹鹎 黄腹比蓝雀 黄腹蜂鸟 黄腹冠鹎 黄腹花蜜
鸟 黄腹鹪莺 黄腹角雉 黄腹锦鸡 黄腹鹨黄腹柳莺 黄腹绿鸠 黄腹山雀 黄腹扇尾鹟 黄腹树莺 黄腹鹟莺 黄腹吸汁啄木鸟 黄腹织布鸟 黄腹啄花鸟 黄肛啄花鸟
黄冠鹎 黄冠啄木鸟 黄褐胸霸鶲 黄喉长爪鹡鸰 黄喉蜂虎 黄喉歌雀 黄喉黄腰林莺 黄喉鹟 黄喉鹀 黄喉噪鹛 黄鹡鸰 黄颊山雀 黄颈斑啄木
鸟 黄颈凤鹛 黄颈拟蜡嘴雀 黄颈啄木鸟 黄脚绿鸠 黄脚银鸥 黄脚三趾鹑 黄脚鹬 黄脚渔鸮 黄脸鹳 黄绿鹎 黄眉姬鹟 黄眉林雀
黄眉柳莺 黄眉鹀 黄玫瑰鹦鹉 黄扑动鴷 黄雀 黄色林莺黄色柳莺 黄头黑鹂 黄头辉亭鸟 黄头鹡鸰 黄头卡拉鹰 黄头扇尾莺 黄臀鹎 黄臀灰胸鹎
黄昏蜡嘴雀 黄纹拟鴷 黄石燕 黄纹拟啄木鸟 黄苇鳽 黄鹀 黄苇鳽 黄胸果鸠
绿背太阳鸟 绿翅鸭 绿翅短脚鹎 绿翅金鸠 绿翅雁 绿刺尾蜂鸟 绿腹花蜜鸟 绿冠蕉鹃 绿皇鸠 绿喉蜂虎 绿喉太阳鸟 绿脚山鹧鸪 绿鸠 绿孔雀 绿蓝鸦
绿脸鹦雀 绿林戴胜 绿鹭 绿眉鸭绿冕辉蜂鸟 绿拟啄木鸟 绿蓑鸽 绿头鸭 绿胸八色鸫 绿胸芒果蜂鸟 绿尾虹雉 绿尾太阳鸟 绿旋蜜雀 绿原鸡 绿雉
绿紫耳蜂鸟 绿嘴地鹃 绿啄花鸟 蛎鹬 猛雕 猛鸮 猛鹰鸮 密克罗尼翠鸟 冕柳莺 冕雀 冕弯嘴犀鸟 冕鹧鸪盘尾树鹊 婆罗洲褐色拟啄木鸟 婆罗洲厚头啸鹟 婆罗洲啄花鸟
翘鼻麻鸭 雀鹀 雀鹰 萨氏鹇 蛇雕 蛇颈鹭 蛇鹫 蛇鹈 深红顶果鸠 绶带长尾风鸟 唐纳雀 梯氏仙鹟 铜长尾雉 铜翅水雉 铜蓝鹟 铜色
牛鹂 铜头翡翠蜂鸟 铜尾蜂鸟 铜尾孔雀雉 啸鹭 啸鸢 隐士地鸫 隐士夜鸫 旋木雀 雪鹑 雪雕 雪鸽 雪鸻 雪鸡 雪鹭 雪鹀 雪鸮 雪雁 雪鹰
银耳相思鸟 银帽果鸠 银喉唐纳雀 银胸阔嘴鸟 崖沙燕 眼斑孔雀雉 眼镜鸮 眼纹噪鹛 银鸥 隐鹮渔雕 渔鸦
奥氏黑鹇 斑背大尾莺 斑背潜鸭 斑背曲嘴鹪鹩 斑背燕尾 斑背噪鹛 斑翅凤头鹃 斑翅鸽 斑翅山鹑 斑翅朱雀 斑点唧鹀 斑点林鸮 斑鸫 斑翡翠 斑颊哀鸽
野火鸡
斑海雀 斑喉希鹛 斑皇鸠 斑姬地鸠 斑姬啄木鸟 斑肩姬地鸠 斑颈穗鹛 斑阔嘴鸟 斑脸海番鸭 斑椋鸟 斑扇尾鹟 斑鼠鸟 斑头海番鸭 斑头鸺鹠 斑
头雁 斑尾鸽 斑尾鹃鸠 斑尾林鸽 斑尾弯嘴犀鸟 斑尾塍鹬 斑尾榛鸡 斑文鸟 斑鹟 斑犀鸟 斑胁草雁 斑胸滨鹬 斑胸草雀 斑胸短翅莺 斑胸钩嘴鹛
斑胸扑动鴷 斑胸噪鹛 斑腰燕 斑鱼狗 斑鹬 斑嘴地鸠
斑嘴鸭 博氏白鹇 蒂汶姬地鸠 董鸡 短翅水鸡 短翅树莺 短耳鸮 短尾雕 短尾鹪鹛 短尾森莺 短尾鸦雀 短尾莺 短尾鹦鹉 短尾贼鸥 短趾百灵 短趾雕
短嘴半蹼鹬短嘴鸽 短嘴金丝燕 短嘴山椒鸟 渡鸦 寒鸦 黑百灵 黑白两色鸮 黑斑果鸠 黑斑蝗莺 黑背翡翠 黑背黑鹇 黑背皇鸠 黑背鹡鸰 黑背燕尾 黑
背钟鹊 黑背啄木鸟 黑仓鸮 黑长尾雉 黑巢金丝燕
黑翅长脚鹬 黑翅草雁 黑翅地鸠黑翅雀鹎 黑翅鸢 黑雕 黑短脚鹎 黑顶果鸠 黑顶麻雀 黑顶蟆口鸱
黑顶奇鹛 黑顶山雀 黑顶噪鹛 黑鸫 黑额伯劳 黑额凤鹛 黑额黑雁 黑额山噪鹛 黑额树鹊 黑耳鸢 黑浮鸥 黑腹滨鹬 黑腹沙鸡 黑腹蛇鹈 黑腹树鸭 黑腹
鹟黑腹犀鸟 黑鹳 黑冠白颈鹭 黑冠鹤 黑冠黄鹎 黑冠黄雀鹀 黑冠鳽 黑冠鹃隼 黑冠椋鸟 黑冠山雀 黑冠绣眼鸟 黑冠幽鹛 黑冠噪鹊 黑海番鸭
黑褐夜鹭 黑颏果鸠 黑喉歌鸲 黑喉缝叶莺 黑喉红尾鸲 黑喉红臀鹎 黑喉黄鹂 黑喉灰林莺 黑喉麦鸡 黑喉毛脚燕 黑喉美洲咬鹃 黑喉漠鹀 黑喉潜
鸟 黑喉鹊鸦 黑喉山鹪莺 黑喉饰眼鹟 黑喉石 黑喉雪雀 黑喉岩鹨 黑喉噪鹛 黑红阔嘴鸟 黑鹮 黑黄阔嘴
鸟 黑颊树鴷 黑颊啄木鸟 黑肩鸢 黑剪嘴鸥黑脚信天翁 黑颈鹤 黑颈长尾雉 黑颈鸫
黑颈鹳 黑颈椋鸟 黑颈鸬鹚 黑颈鸊鷉 黑颈扑动鴷 黑巨隼 黑卡拉鹰 黑蛎鹬
黑脸鹃鵙 黑脸琵鹭 黑脸鹟莺 黑脸噪鹛 黑脸织雀 黑镰翅冠雉 黑领椋鸟 黑领噪鹛 黑眉长尾山雀 黑眉柳莺 黑眉拟啄木鸟
黑眉苇莺 黑眉信天翁 黑眉鸦雀 黑面孤鸫 黑面石鸡 黑鸣鹃鵙 黑琴鸡 黑水鸡 黑松雀 黑天鹅 黑头八色鸫 黑头
白斑翅雀 黑头白鹮 黑头鹎 黑头金翅 黑头蜡嘴雀 黑头椋鸟 黑头鹭 黑头美洲鹫 黑头美洲咬鹃 黑头奇鹛 黑头穗鹛 黑头鳾 黑头文鸟 黑头鹀
黑头咬鹃 黑头鹮鹳 黑头黄鹂 黑头角喉太阳鸟 紫颊直嘴太阳鸟 紫金鹃 紫蓝美洲咬鹃 紫蓝饰雀 紫蓝鸦 紫色花蜜鸟 紫色太阳鸟
鸟 紫头林鸽 紫头美洲咬鹃紫啸鸫 紫胸佛法僧 紫尾皇鸠 棕斑鸠 越南鹇 棕背伯劳 棕背黑头鸫 棕背山雀 棕背田鸡 棕背雪雀 棕赤背伯劳 棕翠鴗 棕顶侏啄木鸟
棕腹地鹃 棕腹杜鹃 棕腹柳莺 棕腹蓝仙鹟 棕腹树鹊 棕腹隼雕 棕腹仙鹟 棕腹鱼狗 棕腹啄木鸟 棕肛凤鹛 棕褐短翅莺 棕红尾蜂鸟 棕
喉花蜜鸟 棕喉太阳鸟 棕喉直嘴太阳鸟 棕煌蜂鸟 棕颈钩嘴鹛 棕颈鹭 棕颈雪雀 棕脸鹟莺 棕榈鬼鸮 棕榈鹫 棕眉柳莺 棕眉山岩鹨 棕拟啄木鸟 棕曲嘴鹪鹩
棕沙燕 棕三趾鹑 棕扇尾莺 棕头草雁 棕头钩嘴鹛 棕头鹃鸠 棕头绿鸠 棕头牛鹂 棕头鸥 棕头雀鹛 棕头鸦雀 棕头幽鹛 棕尾伯劳 棕尾褐鹟 棕尾虹雉
棕尾火背鹇 棕尾鵟 棕尾鹟鴷 棕胁唧鹀 棕胁秋沙鸭 棕胸地鹃 棕胸佛法僧 棕胸蓝姬鹟 棕胸麻鸭 棕胸岩鹨 棕胸幽鹛 棕胸竹鸡 棕夜鹭 棕硬尾鸭
棕雨燕 棕噪鹛 棕灶鸟 棕枕山雀 棕朱雀
鹌鹑 暗腹雪鸡 暗冠蓝鸦 暗灰鹃鵙 暗绿背鸬鹚 暗绿柳莺 暗绿绣眼鸟 暗冕鹪莺 暗色歌鹰 暗色阔嘴鸟 暗色鸦雀 暗色啄木鸟 暗胸朱雀 滇鳾 蜂鹰
蓝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希鹛 蓝翅雁
翠金鹃 翠绿小巨嘴鸟 翡翠小巨嘴鸟 鹗 歌带鹀 歌绿鹃 歌鸲 鹤鹬 褐斑翅雀鹀 褐背伯劳 褐背鸫 褐背拟地鸦 褐背鹊鵙 褐背鹟鵙 褐翅鹳嘴翡翠
褐翅雪雀 褐翅燕鸥 褐翅鸦鹃 褐翅鸦雀 褐顶雀鹛 褐额斑啄木鸟 褐耳鹰褐冠鹃隼 褐冠山雀 褐冠蝇霸鹟 褐河乌 褐喉沙燕 褐喉太阳鸟
褐喉旋木雀 褐灰雀 褐鹃鸠 褐脸雀鹛 褐领翡翠 褐林鸮 褐柳莺 褐马鸡 褐拟鴷 褐蛇雕 褐隼 褐鹈鹕 褐头鸫
澳北玫瑰鹦鹉 澳大利亚丛冢雉 澳洲鹤 澳洲斑皇鸠 澳洲斑蛎鹬 澳洲姬隼 澳洲鲣鸟 澳洲隼 澳洲鹈鹕 暴风鹱 嘲鸫 橙斑翅柳莺 橙翅噪鹛 橙顶虫森莺
橙额果鸠 橙额黄雀鹀 橙额鸦雀 橙腹拟黄鹂 橙腹叶鹎 橙腹鹦鹉 橙腹啄花鸟 橙黄雀鹀 橙颊梅花雀 橙色果鸠 橙头地鸫 橙头金织布鸟 橙胸
靛蓝彩鹀 雕鸮 鲸头鹳 蟆口鸱 燕雀 燕隼 燕尾佛法僧 燕尾鸥 燕尾鸢 噪大苇莺 噪鹃 噪犀鸟
簇海鹦 簇山雀 戴菊 戴氏鹇 戴氏火背鹇 戴胜 鹫珠鸡 鹩哥 曙红朱雀 穗(即鸟)
藏黄雀 藏马鸡 藏雀 藏鹀 藏雪鸡 翻石鹬 鹮嘴鹬 鹰雕 鹰鹃 鹰鸮
灌丛鸦 鳞斑灰鸽 鳞背鹇 鳞腹绿啄木鸟 鳞喉绿啄木鸟 鳞颈鸽 鳞头树莺 鳞纹地鹃 鳞胸鹎 鳞胸冠
麝雉
鹳嘴翡翠
世界上还有更多的鸟呢 (1300万种鸟呢),不过快要超过字数限制了,所以不全部复制上去了
所有鸟的名称
斑嘴环企鹅 Sphenisusdemersus
鸵 鸟 Struthioamelus
斑嘴鹈鹕 Peleanusphilippensicrispus
鸬 鹚 Phalarooraxarbosinensis
大白鹭 Egrettaalbamodesta
中白鹭 Egrettaintermediaintermedia
小白鹭 Egrettagarzettagarzetta
苍 鹭 Ardeacinereajouyi
绿 鹭 Butoridestriatusamurensis
草 鹭 Ardeapurpureamanilensis
夜 鹭 Nycticoraxnytioraxnyctiorax
黄斑苇鳽 Ixobrychussinensisinensis
紫背苇鳽 Ixobrychuseurhythmus
栗苇鳽 Ixobrychucinnamomus
黑 鳽 Dupetorflavicolliflavicollis
大麻鳽 Botaurusstellarisstellaris
池 鹭 Ardeolabacchus
白 鹳 Ciconiaciconiaboyciana
黑 鹳 Ciconianigra
朱 鹮 Nipponianippon
圣 鹮 Threskiornisaethiopicus
白额雁 Anseralbifronsalbifrons
灰 雁 Anseransr
斑头雁 Anserindicus
豆 雁 Anserfabalisserrirostris
黑 雁 Brantabernicla
雪 雁 Ansercaerulescens
小天鹅 Cygnuscolumbianusjankowskii
大天鹅 Cygnuscygnuscygnus
疣鼻天鹅 Cygnusolor
赤麻鸭 Tadornaferruginea
绿翅鸭 Anascreccacrecca
花脸鸭 Anasformosa
罗纹鸭 Anasfalcata
翘鼻麻鸭 Tadornatadorna
针尾鸭 Anasacutaauta
绿头鸭 Anasplatyrhynchosplatyrhynchos
赤颈鸭 Anaspenelope
白眉鸭 Anasquerquedula
琵嘴鸭 Anasclypeata
红头潜鸭 Aythya ferina
青头潜鸭 Aythyabaeri
凤头潜鸭 Aythyafuligula
斑背潜鸭 Aythyamarila
鸳 鸯 Aixgalericulata
斑脸海番鸭 Melanittafuscastejnegeri
鹊 鸭 Bucephalaclangula
斑头秋沙鸭 Me rgusalbellus
秋沙鸭 Me rgusmergansermerganser
中华秋沙鸭 Me rgussquamatus
灰文鸟 Paddaoryzivora
金山珍珠 Lonchurapallida
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swinhoei
七彩文鸟 Chloebiagouldiae
五彩文鸟 Lonchuraquinticolor
黑喉草雀 Lonchurabicolor
梅花雀 Lonchurafuscans
环喉雀 Lonchuramalabarica
虎皮鹦鹉 Me lopsittacu undulatus
大绯胸鹦鹉 Psittaculaderbiana
牡丹鹦鹉 Agapornisfischeri
小五彩鹦鹉 Trichoglossushacmatodus
琉璃金刚鹦鹉 Araararauna
葵花鹦鹉 Cacatuagaleria
亚历山大鹦鹉 Psittaulaeupatrianipalensis
红绿金刚鹦鹉 Arachloroptera
军用金刚鹦鹉 Aramilitaris
绯红金刚鹦鹉 Aramaao
绯胸鹦鹉 Psittaculaalexandri
灰头鹦鹉 Psittaculahimalayana
苍 鹰 Accipitergentilischvedowi
蜂 鹰 Perniptilorhynchusorientalis
鸢 Milusmigrans
栗 鸢 Haliasturinduindus
赤腹鹰 Accipitersoloensis
雀 鹰 Accipiternisusnisosimilis
凤头苍鹰 Accipitertrivirgatus
松雀鹰 Accipitervirgatusgularis
普通鵟 Buteobute japonicus
游 隼 Falccperegrinus
燕 隼 Falccsubbuteostreichihartertet
鹗 Pandionhaliaetuhaliaetus
小 隼 Microhieraxmelanoleucos
白腹鹞 Circuspilonotus
白腹蛇雕 Spilornischeelaricketti
白尾鹞 Circuscyaneuscyaneus
鹊 鹞 Circusmelanoleucos
白尾海雕 Haliaeetusalbicillaalbicilla
秃 鹫 Aegypiusmonachus
草原雕 Aquilarapaxnipalensis
乌 雕 Aquilaclangapallas
金 雕 Aquilachrysaetoskamtschatica
白肩雕 Aquilaheliacaheliaca
大 鵟 Buteohemilasius
灰脸鵟鹰 Butasturindicus
雉 Phasianuscolchicustorquatus
火 鸡 Me leagrisgallopavo
鹌 鹑 Coturnixcoturnixjaponica
原 鸡 Gallusgallus
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reevesii
黄腹角难 Tragopancaboti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
白腹锦鸡 Chrysolophusamherstiae
绿孔雀 Pavcmuticuimperator
白 鹏 Lophuranycthemeranycthemera
石 鸡 Alectorischukarpubescons
血 雉 Ithaginiscruentussinensis
竹 鸡 Bambusicolathoracicathoracica
雷 鸟 Lagopuslagopusoradai
丹顶鹤 Grusjaponensis
白枕鹤 Grusvipio
白 鹤 Grusleucogeranus
黑颈鹤 Grusnigricolla
白头鹤 Grusmonacha
蓑羽鹤 Anthropoidesvirgo
赤颈鹤 Grusantigone
西非冠鹤 Balearicapavonina
美洲鹤 Grusamericana
澳洲鹤 Grusrubicunda
加拿大鹤 Grucanadensis
蓝 鹤 Anthropoide paradisea
肉垂鹤 Bostrychiacarunculata
扁嘴海雀 Synthliboramphuantiquus
花魁鸟 Lunda cirrhata
黑嘴鸥 Larusaundersi
银 鸥 Laruargentatu vegae
红嘴鸥 Larusridibundus
黑尾鸥 Larucrassirostris
海 鸥 Laru canus
燕 鸥 Sternahirundolongipene
草 鸮 Tytocopensischinensis
红角鸮 Otu rufescens
雕 鸮 Bubobuboussuriensis
长耳鸮 Asiootus
短耳鸮 Asicflammeusflammeus
斑犀鸟 Anthracoceroscoronatusalbirostris
斑啄木鸟 Dendrocopomajorcabanisi
栗啄木鸟 Micropternusbrachyuru fokiensis
三趾啄木鸟 Picoidestridactylustridactylus
姬啄木鸟 Picumnusinnominatuschinensis
黑啄木鸟 Dryocopumartius
大斑啄木鸟 Dendrocoposmajor
白背啄木鸟 Dendrocoposleucotossinicus
棕腹啄木鸟 Dendrocoposhyperythrussubrufinus
星头啄木鸟 Dendrocoposcanicapilluscintilliceps
黑枕绿啄木鸟 Picuscanuszimmermanni
绿啄木鸟 Picuawokera
野口啄木鸟 Sapheopiponoguchii
冠鱼狗 Cerylelugubriguttulata
蓝翡翠 Halcyonpileata
赤翡翠 Halcyon coromanda
白领翡翠 Halcyonchloris
三宝鸟 Eurystomusorientali calonyx
厚嘴绿鸠 Treroncurvirostra
岩 鸽 Columbarupestris
原 鸽 Columbalivia
火斑鸠 Oenopopeliatranquebaricahumilis
灰斑鸠 Streptopeliadecaoctodecaocto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chinensischinensis
金背鸠 Streptopeliaorientalis
灰林鸽 Columbapulchricollis
大杜鹃 Cuculuscanorus
中杜鹃 Cuculussaturtussaturtus
四声杜鹃 Cuculusmicropterumicropterus
八声杜鹃 Cuculusmerulinusquerulus
小鸦鹃 Centropustouloubengalensis
蓝翅八色鸫 Pittanympha
虎斑地鸫 Zootheradaumaaurea
乌 鸫 Turdusmerulamandarinus
斑 鸫 Turdusnaumanni
白眉地鸫 Zootherasibirica
白腹鸫 Turduspallidusobscurus
蓝矶鸫 Monticolasolitarius
白喉(蓝头)矶鸫 Mo nticolacinclorhynchusgularis
紫啸鸫 Myiophoneuscaeruleus
铅色水鸦 Rhyacornisfuliginosus
红腹鸫 Turduschrysolaus
寿带鸟 Terpsiphoneparadisi
凤头麦鸡 Vanellusvanellus
灰头麦鸡 Vanelluscinereus
灰斑鸻 Pluvialissquatarola
剑 鸻 Charadriushiaticula
金眶鸻 Charadriusdubiuscuronius
蒙古沙鸻 Charadriusmongolumongolus
中杓鹬 Numeniusphaeopusvariegatus
彩 鹬 Rostratulabenghalensisbenghalensis
啄木鸟、树鹨、伯劳、杜鹃、八哥、松鸦、红咀兰鹊、喜鹊、乌鸦、鹊鸲、乌鸫、棕头鸦雀、
寿带鸟、白脸山雀、树麻雀、金腰燕、家燕、鸳鸯、仙鹤、翠鸟、斑鸠、鹰、鹭鸶、孔雀、
水鸡、鸽鸡、蹄花鸡、背水鸡、娃娃鸡、野鹅、水鸭子、斑鸠、八哥、画眉、白鹤、乌鸦、洞
老鸦、松鸦、座山雕、山查娘、山青娘、青庄、背甲子、大山雀、白麻雀、黄麻雀、四喜、巴
毛雀、刀刀雀、洋鹊鸟
鸟(学名:Aves),又称作鸟儿。定义:有羽毛几乎覆盖全身的卵生脊椎动物,字典解释:脊椎动物
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在
动物学中,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
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
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
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鸵鸟,猫头鹰,蜂鸟,七彩鹦鹉,麻雀,白鹤,白鹭,白鹏,百灵,孔雀,画眉,黑燕,山鹰,天鹅,海鸥,丹顶鹤,朱雀,云雀,燕子
啄木鸟、燕子、麻雀、杜鹃、喜鹊、八哥、乌鸦、孔雀、翠鸟、白鹤、鹰、孔雀、野鸡、鹭鸶……
有一种鸟叫八哥他会说话和唱歌
八哥 鹩哥 树八哥百灵 歌百灵 角百灵 短趾百灵 凤头百灵 雀鹎 叶鹎 短脚鹎 雀嘴鹎翠鸟 三趾翠鸟 鹳嘴翡翠
鹑 齿鹑 山鹑 雪鹑 雉鹑 三趾鹑戴菊 戴胜 林戴胜 海雕 角雕 林雕 蛇雕 隼雕 乌雕 鹰雕 渔雕 真雕
鸫 嘲鸫 鹑鸫 地鸫 孤鸫 矶鸫 啸鸫 夜鸫 蚁鸫 八色鸫 短翅鸫 宽嘴鸫 裸眉鸫 弯嘴嘲鸫
鹅 企鹅 天鹅 冠企鹅 王企鹅 阿德利企鹅
蜂鸟 蜂虎 夜蜂虎
鹳彩鹳 红鹳 鹮鹳 秃鹳 斑海雀 冠海雀 扁嘴海雀鹤 冕鹤 蓑羽鹤鸻 燕鸻鹱 剪水鹱鹮 彩鹮 隐鹮 朱鹮
鸡 董鸡 火鸡 锦鸡 马鸡 麦鸡 琴鸡 沙鸡 勺鸡 石鸡 水鸡 松鸡 田鸡 雪鸡 秧鸡 原鸡 榛鸡 珠鸡 竹鸡
骨顶鸡 黑水鸡 吐绶鸡 紫水鸡 短翅水鸡 毛腿沙鸡鹡鸰 山鹡鸰鳽 麻鳽 日鳽 苇鳽斑鸠 地鸠 果鸠
皇鸠 金鸠 鹃鸠 绿鸠 长尾鸠蛇鹫 秃鹫 兀鹫 肉垂秃鹫
鹃 地鹃 杜鹃 金鹃 蕉鹃 绿鹃 乌鹃 犀鹃 鸦鹃 咬鹃 鹰鹃 噪鹃 走鹃 凤头鹃 圭拉鹃
黑鹂 黄鹂 牛鹂 朱鹂 拟黄鹂
蜡嘴雀 拟蜡嘴雀
椋鸟 辉椋鸟 拟椋鸟 丽椋鸟 狭尾椋鸟 非洲牛椋鸟
鹨 岩鹨
鹭 白鹭 池鹭 虎鹭 绿鹭 琵鹭 岩鹭 夜鹭 牛背鹭 三色鹭 粉红琵鹭
冠鴷 拟鴷 喷鴷 树鴷 鹟鴷 蚁鴷 蓬头鴷 扑动鴷
鹛 草鹛 鸫鹛
鸥 浮鸥 巨鸥 燕鸥 噪鸥 贼鸥 剪嘴鸥 三趾鸥 玄燕鸥 燕尾鸥 白额燕鸥 凤头燕鸥
草雀 地雀 歌雀 黑雀 红雀 黄雀 灰雀 孔雀 林雀 岭雀 麻雀 鹛雀 蜜雀 冕雀 攀雀 沙雀 山雀 石雀 丝
雀 松雀 薮雀 血雀 雪雀 鸦雀 燕雀 鹦雀 云雀 朱雀 斑翅雀 斑海雀 比卡雀 比蓝雀 长尾雀 丛山雀
环喉雀 火冠雀 交嘴雀 金翅雀 奎利亚雀 蓝饰雀 裸鼻雀 梅花雀 唐纳雀 文须雀 旋壁雀 旋木雀 肿嘴雀 朱顶雀
北美歌雀 长尾山雀 达尔文雀 唐加拉雀
喜鹊 蓝鹊 绿鹊 钟鹊 树鹊 白翅鹊 蓝头鹊 盘尾树鹊 塔尾树鹊
鸲 歌鸲 蓝鸲 林鸲 鹊鸲 水鸲 溪鸲 大翅鸲
短翅鸲 红尾鸲 欧亚鸲
鼠鸟 长尾鼠鸟
隼 鹃隼 小隼 笑隼 侏隼
鹈鹕 蛇鹈
鸵鸟 非洲鸵鸟 美洲鸵鸟
剪尾 卷尾 盘尾 燕尾
鹟 霸鹟 姬鹟 蓝鹟 林鹟 鸲鹟 丝鹟 仙鹟 啸鹟 方尾鹟 扇尾鹟 蚊霸鹟 蝇霸鹟 大嘴霸鹟
鹀 带鹀 唧鹀 漠鹀 雀鹀 雪鹀 朱鹀 灯草鹀 凤头鹀 蜡嘴鹀 铁爪鹀 稀树草鹀
犀鸟 斑犀鸟 地犀鸟 角犀鸟 噪犀鸟 白冠犀鸟 凤头犀鸟 皱盔犀鸟
草鸮 仓鸮 鸱鸮 雕鸮 耳鸮 鬼鸮 角鸮 林鸮 猛鸮 小鸮 穴鸮 鹰鸮 渔鸮 蟆口鸱 眼镜鸮
鸦 丛鸦 地鸦 海鸦 寒鸦 蓝鸦 山鸦 乌鸦 星鸦 噪鸦 冠蓝鸦 拟地鸦
鸭 丑鸭 叫鸭 瘤鸭 麻鸭 潜鸭 鹊鸭 绒鸭 树鸭 长尾鸭 海番鸭 秋沙鸭 硬尾鸭 白秋沙鸭 赤嘴潜鸭 棕胁秋沙鸭
燕 海燕 楼燕 沙燕 石燕 树燕
鹦鹉 海鹦 鸮鹦鹉 侏鹦鹉 短尾鹦鹉 凤头鹦鹉 虎皮鹦鹉 环颈鹦鹉 金刚鹦鹉 玫瑰鹦鹉 情侣鹦鹉 旧大陆鹦鹉 华丽吸蜜鹦鹉
鹬 翻石鹬 反嘴鹬 黄胸鹬 流苏鹬 瓣蹼鹬 翘嘴鹬 三趾鹬 饰胸鹬
鸢 蝠鸢 黑鸢 栗鸢 啸鸢 黑翅鸢 燕尾鸢
鹧鸪 山鹧鸪
雉 虹雉 角雉 麝雉 水雉 血雉 冢雉 长尾雉 凤冠雉 孔雀雉 大眼斑雉 冠眼斑雉 灰孔雀雉
啄木鸟 斑啄木鸟 黑啄木鸟 灰啄木鸟 姬啄木鸟 栗啄木鸟 绿啄木鸟 拟啄木鸟 三趾啄木鸟 吸汁啄木鸟 橡树啄木鸟 大金背啄木鸟 白眉棕啄木鸟 金背三趾啄木鸟
鸨 鹗 鵟 鹲 鳾 鹇 鸦 鹞
伯劳 画眉 海鹦 河乌 棉凫 沙锥 寿带
鸸鹋 鹪鹩 鸬鹚 鸊鷉 鵎鵼 鸺鹠 鸳鸯
鲣鸟 雷鸟 潜鸟 伞鸟 文鸟 蚁鸟 灶鸟 捕蛛鸟 刺花鸟 花蜜鸟 和平鸟 辉亭鸟 火烈鸟 极乐鸟 几维鸟 巨嘴鸟 军舰鸟 砍林鸟 苦恶鸟 阔嘴鸟 热带鸟
三宝鸟 水剃鸟 太平鸟 太阳鸟 山椒鸟 维达鸟 吸蜜鸟 相思鸟 绣眼鸟 织布鸟 啄花鸟 侏儒鸟 长尾风鸟 六线风鸟 十二线风鸟
佛法僧 信天翁
八哥 八色鸫 八声杜鹃 二斑百灵 几维鸟 七彩文鸟 十二线风鸟
叉尾霸鹟 叉尾厉霸鹟 叉尾太阳鸟 川秋沙鸭 大白鹭 大白鹈鹕 大斑鹡鸰 大斑啄木鸟 大鸨 大滨鹬 大鹃鵙 大理石黑尾鹬 大杓鹬 大长嘴地鸫
大草鹛 大赤啄木鸟 大雕鸮 大杜鹃 大凤冠雉 大凤头霸鹟 大凤头燕鸥 大褐果鸠 大黑鹇 大红鹳 大灰啄木鸟 大黄冠啄木鸟 大黄脚鹬 大角鸮 大金背啄木
鸟 大金背三趾啄木鸟 大卷尾 大鵟 大蓝耳辉椋鸟 大蓝鹭 大林鸱 大林鸮 大绿鸠 大绿雀鹎 大绿叶鹎 大绿嘴地鹃 大麻鳽 大拟啄木鸟
大盘尾大平顶流苏鹬 大沙锥 大山雀 大石鸻 大石鸡 大食蝇霸
鹟 大树莺 大太平鸟 大天鹅 大苇莺 大尾拟八哥 大仙鹟 大眼斑雉 大鱼狗 大噪鹛 大紫胸鹦鹉 大嘴鹭 大嘴乌鸦 大嘴蝇霸鹟 巾冠拟鹂
马达加斯加渔雕 马岛斑鸠马岛斑隼 马岛鹑 马岛鹭 马卡罗尼企鹅 马科萨斯皇鸠 马来雕鸮 马来鸻 马来皇鸠 马来孔雀雉 马来蛇雕 马来犀鸟 马来渔鸮 马拉巴灰
弯嘴犀鸟 三宝鸟 三道眉草鹀 三色鹭 三趾翠鸟 三趾鸥 三趾鸦雀 三趾鹬 三趾啄木鸟 山斑鸠 山皇鸠 山鹡鸰 山鹪莺 山孔雀雉 山蓝鸲 山蓝仙鹟
山鹨 山麻雀 山鹛 山拟啄木鸟 山噪鹛 勺鸡 土岛果鸠 兀鹫
巴布亚企鹅 巴丹绿绣眼 巴拉克氏拟黄鹂 巴拉望孔雀雉 巴西秋沙鸭 仓鸮 长耳鸮 长弯嘴嘲鸫
长尾霸鹟 长尾地鸫 长尾地鸠 长尾缝叶莺 长尾鸠 长尾阔嘴鸟 长尾林鸮 长尾鸬鹚 长尾奇鹛 长尾
雀 长尾山椒鸟 长尾丝鹟长尾鸭 长尾燕雀 长尾夜鹰 长尾鹦雀 长尾鹦鹉 长尾贼鸥 长尾侏儒鸟 长
嘴杓鹬 长嘴沼泽鹪鹩 长趾滨鹬 长嘴半蹼鹬 长嘴百灵 长嘴地鸫 长嘴钩嘴鹛 长嘴剑鸻 长嘴捕蛛鸟
长嘴鹬 丹顶鹤 丹氏滨鹬 厄瓜多尔地鸠 反嘴鹬 凤冠火背鹇 凤冠孔雀雉 凤冠鸮 凤冠雉 凤头百灵
凤头蜂鹰 凤头褐鹎 凤头鹃隼 凤头卡拉鹰 凤头麦鸡 凤头潜鸭 凤头雀莺 凤头雀嘴鹎 凤头山雀 凤
头树燕 凤头鹀 凤头犀鸟 凤头燕鸥 凤头鹰 凤头鹰雕 凤尾绿咬鹃方尾金丝燕 方尾鹟 戈氏姬地鸠
戈氏岩鹀 火斑鸠 火冠戴菊 火冠雀 火红煌蜂鸟 火红山椒鸟 火鸡 火尾绿鹛 火尾太阳鸟 火尾希鹛
巨地鸠 巨果鸠 巨鹭 巨鳾 巨头鹊鸭 巨嘴柳莺 巨嘴沙雀 卡罗拉六线风鸟 毛腿沙鸡 毛腿渔鸮 木鸳鸯 牛背鹭 牛头伯劳 日本鹌鹑 日本鹡鸰
日本松雀鹰 日本树莺 日本云雀 日本棕耳鹎 日鳽 双斑草
雀 双斑绿柳莺 双冠鸬鹚 双角犀鸟 双距鹧鸪 双领鸻 双眉苇莺 双色树燕 水鹨 水剃鸟水雉 太平洋
皇鸠 太平洋鸣角鸮 太阳鹦鹉 王霸鹟 王凤头燕鸥 王鹫 王鵟 王信天翁 文须雀 无冠火背鹇 乌雕 乌
鸫 乌黑蛎鹬 乌灰鸫 乌灰鹞 乌鹃 乌林鸮 乌鹟 乌鸦
乌燕鸥 乌嘴柳莺 五色鸟 牙买加树鴷 云雀 爪哇池鹭 中白鹭 中地雀 中杜鹃 中华短翅莺 中华攀雀 中华秋沙鸭 中华鹧鸪 中美栗啄木鸟 中杓鹬 中国柳莺
艾草松鸡 凹嘴鹳 白斑翅拟蜡嘴雀 白斑翅雪雀 白斑黑石
白斑军舰鸟 白斑尾柳莺 白背矶鸫 白背秃鹫
白背兀鹫 白背啄木鸟 白翅哀鸽 白翅地鸠 白翅浮鸥 白翅家燕 白翅交嘴雀 白翅喇叭鹤 白翅蓝鹊 白翅啄木鸟白草雁 白点翅拟蜡嘴雀 白点鹛 白顶 白顶溪鸲
白顶鸽 白顶鹊鸲 白额鹱 白额树鴷 白额雁 白额燕鸥 白额圆尾鹱 白耳地雀鹀 白耳蓬头鴷 白
耳奇鹛 白腹灯草鹀 白腹鸫 白腹短翅鸲 白腹凤鹛 白腹鹳 白腹皇鸠 白腹海雕 白腹灰蕉鹃
白腹啄木鸟 白腹姬鹟 白腹鲣鸟 白腹金丝燕 白腹锦鸡
白腹林蜂鸟 白腹鹭 白腹毛脚燕 白腹树鹊 白腹
隼雕 白腹鹞 白腹鱼狗 白腹针尾绿鸠 白冠长尾雉 白冠带鹀 白冠黑鹇 白冠蕉鹃 白冠鴷 白冠攀雀 白冠弯嘴犀鸟 白冠犀鸟
白冠燕尾 白冠噪鹛 白鹤
白喉斑秧鸡 白喉短翅鸫 白喉翡翠 白喉冠鹎 白
喉红臀鹎 白喉红尾鸲 白喉矶鸫 白喉姬鹟 白喉林鹟 白喉林莺 白喉鹊鸦 白喉扇尾鹟 白喉犀鸟 白喉针尾雨燕 白喉文鸟 白喉噪鹛 白鹳
白鹡鸰 白颊鹎 白颊黑雁 白颊噪鹛 白肩雕 白颈长尾雉 白颈蜂鸟 白颈鹳 白颈黑鹭 白颈鵟 白颈鹭 白颈喷鴷
白颈鸦 白孔雀 白眶鹟莺 白眶鸦雀 白脸鹭 白脸鳾
白脸树鸭白领八哥 白领翡翠 白领凤鹛 白领南美鵟 白马鸡 白眉鹎 白眉地鸫 白眉鸫 白眉黄臀鹎 白眉鹡鸰
白眉金肩雀鹀 白眉蓝姬鹟 白眉姬鹟
白眉林鸲 白眉雀鹛 白眉山雀 白眉扇尾鹟 白眉田鸡
白眉鹀 白眉鸭 白眉燕鸥 白眉棕啄木鸟 白眉朱雀 白琵鹭 白秋沙鸭 白树鴷 白头鹎 白头鸽 白头鹤 白头海雕 白头鹮鹳 白头鵙鹛 白头麦鸡
白头鼠鸟 白头秃鹫 白头文鸟 白头鹀 白头鹞 白头硬尾鸭
白臀鸽 白臀蜜雀 白臀洋海燕 白鹈鹕 白腿小隼 白尾八哥 白尾长脚麦鸡 白尾地鸦 白尾海雕 白尾蓝地鸲 白尾蓝鸦 白尾麦鸡 白尾美洲咬鹃
白尾鸥 白尾梢虹雉 白尾鳾 白尾鹞 白尾鸢 白文鸟
白兀鹫 白鹇 白项凤鹛 白胸翡翠 白胸苦恶鸟
白胸林燕 白胸燕鵙 白腰文鸟白腰草鹬 白腰叉尾海燕
白腰鹊鸲 白腰杓鹬 白腰滨鹬 白腰雪雀 白腰燕鸥 白腰雨燕 白腰朱顶雀 白眼潜鸭 白羽鹬 白枕鹤 白嘴端凤头燕鸥 白嘴潜鸟 半领金肩鹀
半蹼白翅鹬 半蹼滨鹬 半蹼鸻 半蹼鹬 北斑砍林鸟 北方齿鹑 北方鲣鸟 北方棕榈鬼鸮 北非石鸡 北鹤鸵 北红尾鸲 北灰鹟 北蝗莺 北极海鹦 北极鸥 北椋鸟 北鹨
北美歌雀 北美黑啄木鸟 北美红雀 北美扑动鴷 北美鸺鹠 北扑动鴷 北雀鹰 北朱雀 布克鹰鸮 布坤薮鹛 布莱氏鹨布氏苇莺 池鹭 丛林鹑
丛林鸫鹛 丛林猫头鹰 丛林山椒莺 丛林鸦
丛山雀 东方斑
东方白鹳 东方大苇莺 东方鸻 东方环颈鸻 东方角鸮 东方毛脚燕 东方泽鵟 东尖嘴吸蜜鸟 东蓝
鸲 东玫瑰鹦鹉 发冠卷尾 弗吉尼亚秧鸡
弗氏鸥 甘肃柳莺 古巴美洲咬鹃 古巴扑动鴷 古巴亚马逊鹦鹉 古铜色卷尾 号声扇尾莺 叽咋柳莺 加岛哀鸽 加岛霸鹟 加岛嘲鸫
加岛环企鹅 加岛鵟 加岛绿鹭 加岛信天翁 加里曼丹孔雀雉 加里啸鹟 加利福尼亚康多兀鹫
加利福尼亚松鸦 加拿大雁 加州鸬鹚
加州星鸦 卡辛氏朱雀 可可砍林鸟 兰屿角鸮 乐园维达鸟 立冠企鹅 矛斑蝗莺 矛隼 矛纹草鹛 尼泊尔黑鹇 皮氏鹦鹉 平原鹨 丘鹬 圣鹮 圣诞岛皇鸠
圣诞岛军舰鸟 石鹑 石鸡 石雀石纹黑尾鹬 史氏蝗莺 四川柳莺 四川山鹧鸪 四川雉鹑 四声杜鹃 丝光椋鸟 田鸫 田鹨 田鹀 台湾斑翅鹛 台湾鹎
台湾画眉 台湾黄山雀 台湾蓝鹊 台湾拟啄木鸟 台湾山鹧鸪 台湾松雀鹰 台湾夜鹰 台湾紫啸鸫 头簇霸鹟
仙八色鸫 玄燕鸥 穴鸮 印度八色鸫 印度池鹭 印度大鸨 印度歌百灵 印度鸬鹚 印度夜鹰 印度走鸻 印加鸠 印加燕鸥 印鸲
安第斯冠伞鸟 安第斯扑动鴷 安第斯神鹰 安娜氏红喉蜂鸟
安南白鹇 冰洲鹊鸭 池鹭 达尔马提亚鹈鹕 达尔文雀 达乌里寒鸦 多毛啄木鸟 地鸠 多色果鸠 帆背潜鸭 帆羽极乐鸟 刚果孔雀 光背地鸫 圭拉鹃
圭亚那动冠伞鸟红宝石蜂鸟 红背伯劳 红背红尾鸲 红背鵟 红翅凤头鹃 红翅黑鹂 红翅鵙鹛 红
翅鹃鸠 红翅绿鸠 红翅薮鹛 红翅穗鹛 红翅旋壁雀 红垂蜜鸟 红地鸠 红顶蜡嘴鹀 红顶绿鸠 红顶鹛 红顶拟啄木鸟 红额金翅 红额拟鴷 红耳鹎红蜂虎
红腹滨鹬 红腹红尾鸲 红腹灰雀 红腹角雉 红腹锦
鸡 红腹山雀 红腹树鴷 红腹啄木鸟 红冠蕉鹃 红喉蜂虎 红喉歌鸲 红喉姬鹟 红喉鹨 红喉拟啄木鸟 红喉潜鸟 红喉太阳鸟 红喉鹟 红极乐鸟 红颈半蹼鹬
红颈滨鹬红颈绿鸠 红颈瓣蹼鹬 红颈鸊鷉 红颈隼 红颈苇鹀 红颈吸汁啄木鸟 红角鸮 红交嘴雀 红脚鲣鸟 红脚苦恶鸟
红脚旋蜜雀 红脚鹬 红脚隼 红脸地犀鸟 红脸燕雀 红领带鹀 红绿金刚鹦鹉 红梅花雀 红眉松雀 红眉朱雀 红色地鹃 红石燕 红
树蓝仙鹟 红隼 红头凤鹛 红头鸽 红头灰雀 红头林鹧鸪 红头美洲鹫 红头潜鸭 红头鸲鹟 红头穗鹛 红头山雀 红头树鴷 红头隼 红头秃鹫 红头咬鹃
红头噪鹛 红头啄木鸟 红腿石鸡 红腿小隼 红原鸡 红尾伯劳 红尾雕 红尾缝叶莺 红尾歌鸲 红尾鵟 红尾水鸲 红弯嘴犀鸟 红胁蓝尾鸲
红胁绣眼鸟
红胸果鸠 红胸鹃鸠 红胸黑雁 红胸锯嘴啄花鸟 红胸田鸡 红胸鹟 红胸朱雀 红胸啄花鸟 红胸角雉 红胸秋沙鸭 红胸山鹧鸪 红胸鳾 红眼鹎
红腰杓鹬 红腰朱雀 红玉冠戴菊 红原鸡 红枕果鸠 红枕咬鹃
红嘴地鹃 红嘴鸽 红嘴钩嘴鹛 红嘴果鸠 红嘴黑鹎 红嘴灰鸥 红嘴巨鸥 红嘴奎利亚雀 红嘴蓝鹊 红嘴椋鸟 红嘴牛椋鸟 红嘴鸥 红嘴热带鸟
红嘴山鸦 红嘴相思鸟 红嘴鸦雀 华丽蜂鸟 华丽果鸠 华美
极乐鸟 华氏果鸠 灰斑鸻 灰斑鸠 灰伯劳 灰背伯劳 灰背鸫 灰背椋鸟 灰背鸥 灰背隼 灰背燕尾 灰翅鸫 灰翅鸥 灰翅噪鹛 灰顶雀百灵 灰短脚鹎
灰缝叶莺 灰凤冠雉 灰腹地莺 灰腹灰雀 灰腹角雉 灰腹
绣眼鸟 灰腹噪鹛 灰腹棕鹃 灰鹳 灰冠鹤 灰冠鸦雀 灰鹤 灰喉柳莺 灰喉山椒鸟 灰喉鸦雀 灰鹡鸰 灰
颈鹭鸨 灰颈鹀 灰脚柳莺 灰卷尾 灰孔雀雉 灰眶雀鹛 灰蓝刺花鸟 灰蓝喉鸲莺 灰蓝姬鹟灰蓝裸鼻雀 灰蓝山雀 灰脸鵟鹰 灰椋鸟 灰林鸽 灰林
灰林莺 灰林银鸥 灰林鸮 灰柳莺 灰眉岩鹀 灰瓣蹼
鹬 灰奇鹛 灰山鹑 灰山椒鸟 灰树鹊 灰头斑翅鹛 灰头草雁 灰头鸫 灰头钩嘴鹛 灰头红尾伯劳 灰头灰雀 灰头鹪莺 灰头椋鸟 灰头林鸽 灰头岭雀 灰头绿啄木鸟 灰头绿鸠 灰头麻鸭 灰头麦鸡 灰头美
洲鸢 灰头鹟莺 灰头鹀 灰头鸦雀 灰头鹦鹉 灰弯嘴犀鸟 灰尾美洲咬鹃 灰尾漂鹬 灰纹鹟 灰鹀 灰喜鹊 灰胁噪鹛 灰胸鹪莺 灰胸薮鹛
灰胸竹鸡 灰雁 灰岩鹪鹛 灰岩柳莺 灰燕鸻
灰燕鵙 灰眼短脚鹎 灰原鸡 灰噪鸦 灰鹧鸪 吉拉树鴷 亚里吉斯薮雀 吉温侏鹦 尖尾滨鹬 尖尾雨燕 尖羽树鸭 军舰鸟 米歇尔少校凤头鹦鹉
肉垂鹤 肉垂鹮 肉垂麦鸡 肉垂秃鹫 色带蚁鸫 吐绶鸡 伪装美洲咬鹃 西北乌鸦 西
滨鹬 西伯利亚石西方松鸡 西方泽鵟 西非鹃隼 西蓝鸲 西美鸥 西美洲草地鹨 西美洲王霸鹟 西鸊鷉 西印度树鸭
西域山雀 血雀 血雉 休氏拟鴷 亚马逊绿鱼狗
亚洲白寿带 亚洲辉椋鸟 亚洲金织布鸟 异色树莺 优雅冠鴷 杂色地鸫 杂色沙鸡 杂色山雀 杂色噪鹛 朱背啄花鸟 朱红霸鹟 朱喉太阳鸟 朱鹮 朱鹂 朱鹀 壮丽果鸠
阿德利企鹅 阿尔泰雪鸡 阿法六线风鸟 阿拉伯石鸡 阿穆尔隼 阿氏雅鹛 呆头伯劳 苍白嘴啄花鸟 苍鹭 苍眉蝗莺 苍头燕雀 苍鹰 纯褐鹱 纯褐砍林鸟 纯蓝仙鹟 纯色鸽 纯色山椒莺 纯色噪鹛 纯色啄花
鸟 赤斑瓣蹼鹬 赤膀鸭 赤翅鵙鹛 赤腹鹰 赤翡翠 赤红太阳鸟 赤红山椒鸟 赤褐姬啄木鸟 赤鸡鹑 赤肩鵟 赤颈鸫 赤颈鹤 赤颈鸭 赤麻鸭
赤胸鸫 赤胸拟鴷 赤胸拟啄木鸟 赤胸鹀 赤胸朱顶雀 赤胸啄木鸟 赤须夜蜂虎 赤尾噪鹛 赤腰燕 赤朱雀赤嘴潜鸭 岛鸫 豆雁 芬氏皇鸠 佛法僧 亨氏弯嘴犀鸟 花彩
雀莺 花彩鹧鸪 花腹绿啄木鸟 花冠皱盔犀鸟 花脸鸭 花田鸡 花尾榛鸡 花胸拟黄鹂 矶鹬 鸡尾鹦鹉 鸡鹰 鸠鸽 角百灵 角雕 角海鹦 角叫鸭 角鸊鷉 极北柳莺 克氏黑鹇
吼海雕 宝兴鹛雀 波斑鸨 波斑冠鴷 波多黎各树鴷 刺草地鸠 帝王兀鹫 点斑皇鸠 非洲白背兀鹫 非洲白颈鸦 非洲绿鸠 非洲鸵鸟
孤沙锥 果鸠 国王企鹅 河乌 虎斑地鸫 虎鹭 虎皮鹦鹉 虎头海雕 虎纹伯劳 画眉和平鸟 狐色带鹀 环喉雀 环颈鸻 环颈潜鸭 环颈燕雀 环颈鹦鹉 环嘴鸥 杰克逊氏金背织布鸟
金背三趾啄木鸟 金翅 金斑鸻 金额雀鹛 金额丝雀 金额叶鹎 金额啄木鸟 金雕 金刚鹦鹉 金冠带鹀 金冠地莺 金冠树八哥 金
冠唐加拉雀 金喉拟啄木鸟 金黄鹂 金黄拟鹂 金颊林莺 金颊拟啄木鸟 金颊树鴷 金眶鸻 金眶鹟莺 金眉绿雀 金披风玫瑰鹦鹉 金色果鸠 金色林鸲 金色鸦雀 金丝雀 金头缝叶莺 金头穗鹛 金胸歌鸲
金胸雀鹛 金眼鹛雀 金腰燕 金翼啄木鸟 金鹦哥 金枕黑雀 金枕树鴷 卷羽鹈鹕 拉美树鴷 林雕 林八哥 林斑小鸮 林地翡翠 林雕鸮 林鸫鹛 林鹳 林岭雀
林柳莺 林鹨 林雀 林夜鸫 林夜鹰 林鹬 柳蚊霸鹟 罗纹鸭 玫红喉比卡雀 玫红丽唐纳雀 玫红眉朱雀 玫胸白斑翅雀 鸣哀鸽 欧鸽 欧斑鸠 欧歌鸫 欧
金翅 欧石鸡 欧亚红尾鸲 欧亚鸲 欧夜鹰 欧洲八哥 帕里拉雀 浅黄颈啄木鸟 青脚鹬 青脚滨鹬 青蓝鸦 青绿蓝头鹊 青头潜鸭 松雀 松雀鹰 松鸦 松莺所岛海雕 坦氏孤鸫 线尾燕
细斑树鸭 细纹噪鹛 细嘴雕 细嘴短趾百灵 细嘴黄鹂 细嘴鸥 线黑鹇 线尾燕 线纹拟啄木鸟 岩鹨 岩鹭 岩林鹑 岩燕 夜鹭 雨燕 杰氏弯嘴犀鸟
泽鹬 沼泽大苇莺 沼泽大尾莺 沼泽山雀 织布鸟织工鸟 织女银鸥 直冠蛇雕 侏树鴷 侏鹦鹉
哀鸽 拜尔氏美洲咬鹃 草地鹨 草鹭 草绿篱莺 草鸮 草原雕 草原鹨 草原扑动鴷 草鹀 草原鹞 茶色雕 茶色树鸭 茶胸斑啄木鸟 帝氏鸫 点斑鸽 点斑林鸽 点翅朱雀 点胸鸦雀 带鱼狗 钝翅苇莺
费氏果鸠 费氏蕉鹃 费氏情侣鹦鹉 钩嘴林鵙 钩嘴鸢 骨顶鸡 冠嘲鸫 冠翠鸟 冠海雀 冠红蜡嘴鹀 冠蕉鹃 树麻雀 树鸭 弯嘴滨鹬
弯嘴嘲鸫 威尔森氏黑头森莺 虾夷鸮 星蜂鸟 星头啄木鸟 星鸦 须浮鸥 鸦嘴卷尾洋燕 蚁鴷 疣鼻天鹅 珍珠鸡
埃及雁 埃及秃鹫 爱氏鹇 爱氏鹰雕 秘鲁叉扇尾蜂鸟 峨眉柳莺 粉斑果鸠 粉顶果鸠 粉红背鹈鹕 粉红腹岭雀 粉红鸽 粉红颈果鸠 粉红椋鸟 粉红琵鹭 粉红胸鹨 粉红山椒鸟 粉红燕鸥
粉喉煌蜂鸟 粉头斑鸠 粉头果鸠 粉头皇鸠 高山短翅莺 高山金翅 高山岭雀 高山山雀 高山兀鹫 高山旋木雀 高山雨燕 高原山鹑
高原岩鹨 桂红鸭 海角雕鸮 海角喷背鹟 海鸬鹚
家燕 酒红斑鸠 酒红朱雀 宽纹纹胸鹛 宽尾煌蜂鸟 宽尾树莺 宽尾维达鸟 栗斑杜鹃 栗斑腹鹀 栗背伯劳
栗背短脚鹎 栗背林鸲 栗背奇鹛 栗背岩鹨 栗背蚁鸟 栗翅鹰栗鹑鸫 栗额鵙鹛
栗耳短脚鹎 栗耳凤鹛 栗耳果鸠 栗耳鹀 栗腹歌鸲 栗腹矶鸫 栗腹沙鸡 栗腹文鸟 栗喉蜂虎 栗喉鵙鹛 栗颊林莺 栗
鳽 栗颈噪鹛 栗领铁爪鹀 栗树鸭 栗头八色鸫 栗头地莺 栗头蜂虎 栗头金织布鸟 栗头丽椋鸟 栗头椋鸟 栗头雀鹛 栗头鹟莺 栗头噪鹛 栗臀鳾
栗苇鳽 栗鹀 栗鸮 栗胁林莺 栗胸地鹃 栗须夜蜂虎 栗鸢 栗嘴巨嘴鸟 栗啄木鸟 流浪树鸭 流苏鹬 莫鹿加皇鸠 圃鹀 钳嘴鹳 鸲蝗莺 鸲鹟 鸲姬鹟 鸲岩鹨
热带王霸鹟 扇尾沙锥 铁爪鹀 铁嘴沙鸻 鸮鹦鹉 笑鸥 笑隼 烟腹毛脚燕 莺鹪鹩 鸳鸯 秧鹤 原鸽 珠颈斑鸠 珠颈翎鹑 贼鸥 皱盔犀鸟
彩虹巨嘴鸟 彩鹮 彩鸡鹑 彩鹬 彩雉 船嘴霸鹟 淡黄冠鴷 淡黄臀鹎 淡黄腰柳莺 淡绿鵙鹛 淡眉柳莺 淡色歌鹰 淡色崖沙燕 淡紫鳾 淡嘴黑啄木鸟 笛鸻 峨眉柳莺 鸸鹋 菲律宾鹃鸠 菲律宾蟆口鸱 绯红
金刚鹦鹉 绯喉拟鴷绯领肿嘴雀 绯胸黄鹂 绯胸鹦鹉 海鹦
鸿雁 黄背莺 黄垂麦鸡 黄顶夜鹭
黄额斑啄木鸟 黄额丝雀 黄额树鴷 黄额鸦雀 黄昏雀鹀 黄腹鹎 黄腹比蓝雀 黄腹蜂鸟 黄腹冠鹎 黄腹花蜜
鸟 黄腹鹪莺 黄腹角雉 黄腹锦鸡 黄腹鹨黄腹柳莺 黄腹绿鸠 黄腹山雀 黄腹扇尾鹟 黄腹树莺 黄腹鹟莺 黄腹吸汁啄木鸟 黄腹织布鸟 黄腹啄花鸟 黄肛啄花鸟
黄冠鹎 黄冠啄木鸟 黄褐胸霸鶲 黄喉长爪鹡鸰 黄喉蜂虎 黄喉歌雀 黄喉黄腰林莺 黄喉鹟 黄喉鹀 黄喉噪鹛 黄鹡鸰 黄颊山雀 黄颈斑啄木
鸟 黄颈凤鹛 黄颈拟蜡嘴雀 黄颈啄木鸟 黄脚绿鸠 黄脚银鸥 黄脚三趾鹑 黄脚鹬 黄脚渔鸮 黄脸鹳 黄绿鹎 黄眉姬鹟 黄眉林雀
黄眉柳莺 黄眉鹀 黄玫瑰鹦鹉 黄扑动鴷 黄雀 黄色林莺黄色柳莺 黄头黑鹂 黄头辉亭鸟 黄头鹡鸰 黄头卡拉鹰 黄头扇尾莺 黄臀鹎 黄臀灰胸鹎
黄昏蜡嘴雀 黄纹拟鴷 黄石燕 黄纹拟啄木鸟 黄苇鳽 黄鹀 黄苇鳽 黄胸果鸠
绿背太阳鸟 绿翅鸭 绿翅短脚鹎 绿翅金鸠 绿翅雁 绿刺尾蜂鸟 绿腹花蜜鸟 绿冠蕉鹃 绿皇鸠 绿喉蜂虎 绿喉太阳鸟 绿脚山鹧鸪 绿鸠 绿孔雀 绿蓝鸦
绿脸鹦雀 绿林戴胜 绿鹭 绿眉鸭绿冕辉蜂鸟 绿拟啄木鸟 绿蓑鸽 绿头鸭 绿胸八色鸫 绿胸芒果蜂鸟 绿尾虹雉 绿尾太阳鸟 绿旋蜜雀 绿原鸡 绿雉
绿紫耳蜂鸟 绿嘴地鹃 绿啄花鸟 蛎鹬 猛雕 猛鸮 猛鹰鸮 密克罗尼翠鸟 冕柳莺 冕雀 冕弯嘴犀鸟 冕鹧鸪盘尾树鹊 婆罗洲褐色拟啄木鸟 婆罗洲厚头啸鹟 婆罗洲啄花鸟
翘鼻麻鸭 雀鹀 雀鹰 萨氏鹇 蛇雕 蛇颈鹭 蛇鹫 蛇鹈 深红顶果鸠 绶带长尾风鸟 唐纳雀 梯氏仙鹟 铜长尾雉 铜翅水雉 铜蓝鹟 铜色
牛鹂 铜头翡翠蜂鸟 铜尾蜂鸟 铜尾孔雀雉 啸鹭 啸鸢 隐士地鸫 隐士夜鸫 旋木雀 雪鹑 雪雕 雪鸽 雪鸻 雪鸡 雪鹭 雪鹀 雪鸮 雪雁 雪鹰
银耳相思鸟 银帽果鸠 银喉唐纳雀 银胸阔嘴鸟 崖沙燕 眼斑孔雀雉 眼镜鸮 眼纹噪鹛 银鸥 隐鹮渔雕 渔鸦
奥氏黑鹇 斑背大尾莺 斑背潜鸭 斑背曲嘴鹪鹩 斑背燕尾 斑背噪鹛 斑翅凤头鹃 斑翅鸽 斑翅山鹑 斑翅朱雀 斑点唧鹀 斑点林鸮 斑鸫 斑翡翠 斑颊哀鸽
野火鸡
斑海雀 斑喉希鹛 斑皇鸠 斑姬地鸠 斑姬啄木鸟 斑肩姬地鸠 斑颈穗鹛 斑阔嘴鸟 斑脸海番鸭 斑椋鸟 斑扇尾鹟 斑鼠鸟 斑头海番鸭 斑头鸺鹠 斑
头雁 斑尾鸽 斑尾鹃鸠 斑尾林鸽 斑尾弯嘴犀鸟 斑尾塍鹬 斑尾榛鸡 斑文鸟 斑鹟 斑犀鸟 斑胁草雁 斑胸滨鹬 斑胸草雀 斑胸短翅莺 斑胸钩嘴鹛
斑胸扑动鴷 斑胸噪鹛 斑腰燕 斑鱼狗 斑鹬 斑嘴地鸠
斑嘴鸭 博氏白鹇 蒂汶姬地鸠 董鸡 短翅水鸡 短翅树莺 短耳鸮 短尾雕 短尾鹪鹛 短尾森莺 短尾鸦雀 短尾莺 短尾鹦鹉 短尾贼鸥 短趾百灵 短趾雕
短嘴半蹼鹬短嘴鸽 短嘴金丝燕 短嘴山椒鸟 渡鸦 寒鸦 黑百灵 黑白两色鸮 黑斑果鸠 黑斑蝗莺 黑背翡翠 黑背黑鹇 黑背皇鸠 黑背鹡鸰 黑背燕尾 黑
背钟鹊 黑背啄木鸟 黑仓鸮 黑长尾雉 黑巢金丝燕
黑翅长脚鹬 黑翅草雁 黑翅地鸠黑翅雀鹎 黑翅鸢 黑雕 黑短脚鹎 黑顶果鸠 黑顶麻雀 黑顶蟆口鸱
黑顶奇鹛 黑顶山雀 黑顶噪鹛 黑鸫 黑额伯劳 黑额凤鹛 黑额黑雁 黑额山噪鹛 黑额树鹊 黑耳鸢 黑浮鸥 黑腹滨鹬 黑腹沙鸡 黑腹蛇鹈 黑腹树鸭 黑腹
鹟黑腹犀鸟 黑鹳 黑冠白颈鹭 黑冠鹤 黑冠黄鹎 黑冠黄雀鹀 黑冠鳽 黑冠鹃隼 黑冠椋鸟 黑冠山雀 黑冠绣眼鸟 黑冠幽鹛 黑冠噪鹊 黑海番鸭
黑褐夜鹭 黑颏果鸠 黑喉歌鸲 黑喉缝叶莺 黑喉红尾鸲 黑喉红臀鹎 黑喉黄鹂 黑喉灰林莺 黑喉麦鸡 黑喉毛脚燕 黑喉美洲咬鹃 黑喉漠鹀 黑喉潜
鸟 黑喉鹊鸦 黑喉山鹪莺 黑喉饰眼鹟 黑喉石 黑喉雪雀 黑喉岩鹨 黑喉噪鹛 黑红阔嘴鸟 黑鹮 黑黄阔嘴
鸟 黑颊树鴷 黑颊啄木鸟 黑肩鸢 黑剪嘴鸥黑脚信天翁 黑颈鹤 黑颈长尾雉 黑颈鸫
黑颈鹳 黑颈椋鸟 黑颈鸬鹚 黑颈鸊鷉 黑颈扑动鴷 黑巨隼 黑卡拉鹰 黑蛎鹬
黑脸鹃鵙 黑脸琵鹭 黑脸鹟莺 黑脸噪鹛 黑脸织雀 黑镰翅冠雉 黑领椋鸟 黑领噪鹛 黑眉长尾山雀 黑眉柳莺 黑眉拟啄木鸟
黑眉苇莺 黑眉信天翁 黑眉鸦雀 黑面孤鸫 黑面石鸡 黑鸣鹃鵙 黑琴鸡 黑水鸡 黑松雀 黑天鹅 黑头八色鸫 黑头
白斑翅雀 黑头白鹮 黑头鹎 黑头金翅 黑头蜡嘴雀 黑头椋鸟 黑头鹭 黑头美洲鹫 黑头美洲咬鹃 黑头奇鹛 黑头穗鹛 黑头鳾 黑头文鸟 黑头鹀
黑头咬鹃 黑头鹮鹳 黑头黄鹂 黑头角喉太阳鸟 紫颊直嘴太阳鸟 紫金鹃 紫蓝美洲咬鹃 紫蓝饰雀 紫蓝鸦 紫色花蜜鸟 紫色太阳鸟
鸟 紫头林鸽 紫头美洲咬鹃紫啸鸫 紫胸佛法僧 紫尾皇鸠 棕斑鸠 越南鹇 棕背伯劳 棕背黑头鸫 棕背山雀 棕背田鸡 棕背雪雀 棕赤背伯劳 棕翠鴗 棕顶侏啄木鸟
棕腹地鹃 棕腹杜鹃 棕腹柳莺 棕腹蓝仙鹟 棕腹树鹊 棕腹隼雕 棕腹仙鹟 棕腹鱼狗 棕腹啄木鸟 棕肛凤鹛 棕褐短翅莺 棕红尾蜂鸟 棕
喉花蜜鸟 棕喉太阳鸟 棕喉直嘴太阳鸟 棕煌蜂鸟 棕颈钩嘴鹛 棕颈鹭 棕颈雪雀 棕脸鹟莺 棕榈鬼鸮 棕榈鹫 棕眉柳莺 棕眉山岩鹨 棕拟啄木鸟 棕曲嘴鹪鹩
棕沙燕 棕三趾鹑 棕扇尾莺 棕头草雁 棕头钩嘴鹛 棕头鹃鸠 棕头绿鸠 棕头牛鹂 棕头鸥 棕头雀鹛 棕头鸦雀 棕头幽鹛 棕尾伯劳 棕尾褐鹟 棕尾虹雉
棕尾火背鹇 棕尾鵟 棕尾鹟鴷 棕胁唧鹀 棕胁秋沙鸭 棕胸地鹃 棕胸佛法僧 棕胸蓝姬鹟 棕胸麻鸭 棕胸岩鹨 棕胸幽鹛 棕胸竹鸡 棕夜鹭 棕硬尾鸭
棕雨燕 棕噪鹛 棕灶鸟 棕枕山雀 棕朱雀
鹌鹑 暗腹雪鸡 暗冠蓝鸦 暗灰鹃鵙 暗绿背鸬鹚 暗绿柳莺 暗绿绣眼鸟 暗冕鹪莺 暗色歌鹰 暗色阔嘴鸟 暗色鸦雀 暗色啄木鸟 暗胸朱雀 滇鳾 蜂鹰
蓝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希鹛 蓝翅雁
翠金鹃 翠绿小巨嘴鸟 翡翠小巨嘴鸟 鹗 歌带鹀 歌绿鹃 歌鸲 鹤鹬 褐斑翅雀鹀 褐背伯劳 褐背鸫 褐背拟地鸦 褐背鹊鵙 褐背鹟鵙 褐翅鹳嘴翡翠
褐翅雪雀 褐翅燕鸥 褐翅鸦鹃 褐翅鸦雀 褐顶雀鹛 褐额斑啄木鸟 褐耳鹰褐冠鹃隼 褐冠山雀 褐冠蝇霸鹟 褐河乌 褐喉沙燕 褐喉太阳鸟
褐喉旋木雀 褐灰雀 褐鹃鸠 褐脸雀鹛 褐领翡翠 褐林鸮 褐柳莺 褐马鸡 褐拟鴷 褐蛇雕 褐隼 褐鹈鹕 褐头鸫
澳北玫瑰鹦鹉 澳大利亚丛冢雉 澳洲鹤 澳洲斑皇鸠 澳洲斑蛎鹬 澳洲姬隼 澳洲鲣鸟 澳洲隼 澳洲鹈鹕 暴风鹱 嘲鸫 橙斑翅柳莺 橙翅噪鹛 橙顶虫森莺
橙额果鸠 橙额黄雀鹀 橙额鸦雀 橙腹拟黄鹂 橙腹叶鹎 橙腹鹦鹉 橙腹啄花鸟 橙黄雀鹀 橙颊梅花雀 橙色果鸠 橙头地鸫 橙头金织布鸟 橙胸
靛蓝彩鹀 雕鸮 鲸头鹳 蟆口鸱 燕雀 燕隼 燕尾佛法僧 燕尾鸥 燕尾鸢 噪大苇莺 噪鹃 噪犀鸟
簇海鹦 簇山雀 戴菊 戴氏鹇 戴氏火背鹇 戴胜 鹫珠鸡 鹩哥 曙红朱雀 穗(即鸟)
藏黄雀 藏马鸡 藏雀 藏鹀 藏雪鸡 翻石鹬 鹮嘴鹬 鹰雕 鹰鹃 鹰鸮
灌丛鸦 鳞斑灰鸽 鳞背鹇 鳞腹绿啄木鸟 鳞喉绿啄木鸟 鳞颈鸽 鳞头树莺 鳞纹地鹃 鳞胸鹎 鳞胸冠
麝雉
鹳嘴翡翠
世界上还有更多的鸟呢 (1300万种鸟呢),不过快要超过字数限制了,所以不全部复制上去了
小鸟有哪些品种、名字
八哥 鹩哥 树八哥百灵 歌百灵 角百灵 短趾百灵 凤头百灵 雀鹎 叶鹎 短脚鹎 雀嘴鹎翠鸟 三趾翠鸟 鹳嘴翡翠
鹑 齿鹑 山鹑 雪鹑 雉鹑 三趾鹑戴菊 戴胜 林戴胜 海雕 角雕 林雕 蛇雕 隼雕 乌雕 鹰雕 渔雕 真雕
鸫 嘲鸫 鹑鸫 地鸫 孤鸫 矶鸫 啸鸫 夜鸫 蚁鸫 八色鸫 短翅鸫 宽嘴鸫 裸眉鸫 弯嘴嘲鸫
鹅 企鹅 天鹅 冠企鹅 王企鹅 阿德利企鹅
蜂鸟 蜂虎 夜蜂虎
鹳彩鹳 红鹳 鹮鹳 秃鹳 斑海雀 冠海雀 扁嘴海雀鹤 冕鹤 蓑羽鹤鸻 燕鸻鹱 剪水鹱鹮 彩鹮 隐鹮 朱鹮
鸡 董鸡 火鸡 锦鸡 马鸡 麦鸡 琴鸡 沙鸡 勺鸡 石鸡 水鸡 松鸡 田鸡 雪鸡 秧鸡 原鸡 榛鸡 珠鸡 竹鸡
骨顶鸡 黑水鸡 吐绶鸡 紫水鸡 短翅水鸡 毛腿沙鸡鹡鸰 山鹡鸰鳽 麻鳽 日鳽 苇鳽斑鸠 地鸠 果鸠
皇鸠 金鸠 鹃鸠 绿鸠 长尾鸠蛇鹫 秃鹫 兀鹫 肉垂秃鹫
鹃 地鹃 杜鹃 金鹃 蕉鹃 绿鹃 乌鹃 犀鹃 鸦鹃 咬鹃 鹰鹃 噪鹃 走鹃 凤头鹃 圭拉鹃
黑鹂 黄鹂 牛鹂 朱鹂 拟黄鹂
蜡嘴雀 拟蜡嘴雀
椋鸟 辉椋鸟 拟椋鸟 丽椋鸟 狭尾椋鸟 非洲牛椋鸟
鹨 岩鹨
鹭 白鹭 池鹭 虎鹭 绿鹭 琵鹭 岩鹭 夜鹭 牛背鹭 三色鹭 粉红琵鹭
冠鴷 拟鴷 喷鴷 树鴷 鹟鴷 蚁鴷 蓬头鴷 扑动鴷
鹛 草鹛 鸫鹛
鸥 浮鸥 巨鸥 燕鸥 噪鸥 贼鸥 剪嘴鸥 三趾鸥 玄燕鸥 燕尾鸥 白额燕鸥 凤头燕鸥
草雀 地雀 歌雀 黑雀 红雀 黄雀 灰雀 孔雀 林雀 岭雀 麻雀 鹛雀 蜜雀 冕雀 攀雀 沙雀 山雀 石雀 丝
雀 松雀 薮雀 血雀 雪雀 鸦雀 燕雀 鹦雀 云雀 朱雀 斑翅雀 斑海雀 比卡雀 比蓝雀 长尾雀 丛山雀
环喉雀 火冠雀 交嘴雀 金翅雀 奎利亚雀 蓝饰雀 裸鼻雀 梅花雀 唐纳雀 文须雀 旋壁雀 旋木雀 肿嘴雀 朱顶雀
北美歌雀 长尾山雀 达尔文雀 唐加拉雀
喜鹊 蓝鹊 绿鹊 钟鹊 树鹊 白翅鹊 蓝头鹊 盘尾树鹊 塔尾树鹊
鸲 歌鸲 蓝鸲 林鸲 鹊鸲 水鸲 溪鸲 大翅鸲
短翅鸲 红尾鸲 欧亚鸲
鼠鸟 长尾鼠鸟
隼 鹃隼 小隼 笑隼 侏隼
鹈鹕 蛇鹈
鸵鸟 非洲鸵鸟 美洲鸵鸟
剪尾 卷尾 盘尾 燕尾
鹟 霸鹟 姬鹟 蓝鹟 林鹟 鸲鹟 丝鹟 仙鹟 啸鹟 方尾鹟 扇尾鹟 蚊霸鹟 蝇霸鹟 大嘴霸鹟
鹀 带鹀 唧鹀 漠鹀 雀鹀 雪鹀 朱鹀 灯草鹀 凤头鹀 蜡嘴鹀 铁爪鹀 稀树草鹀
犀鸟 斑犀鸟 地犀鸟 角犀鸟 噪犀鸟 白冠犀鸟 凤头犀鸟 皱盔犀鸟
草鸮 仓鸮 鸱鸮 雕鸮 耳鸮 鬼鸮 角鸮 林鸮 猛鸮 小鸮 穴鸮 鹰鸮 渔鸮 蟆口鸱 眼镜鸮
鸦 丛鸦 地鸦 海鸦 寒鸦 蓝鸦 山鸦 乌鸦 星鸦 噪鸦 冠蓝鸦 拟地鸦
鸭 丑鸭 叫鸭 瘤鸭 麻鸭 潜鸭 鹊鸭 绒鸭 树鸭 长尾鸭 海番鸭 秋沙鸭 硬尾鸭 白秋沙鸭 赤嘴潜鸭 棕胁秋沙鸭
燕 海燕 楼燕 沙燕 石燕 树燕
鹦鹉 海鹦 鸮鹦鹉 侏鹦鹉 短尾鹦鹉 凤头鹦鹉 虎皮鹦鹉 环颈鹦鹉 金刚鹦鹉 玫瑰鹦鹉 情侣鹦鹉 旧大陆鹦鹉 华丽吸蜜鹦鹉
鹬 翻石鹬 反嘴鹬 黄胸鹬 流苏鹬 瓣蹼鹬 翘嘴鹬 三趾鹬 饰胸鹬
鸢 蝠鸢 黑鸢 栗鸢 啸鸢 黑翅鸢 燕尾鸢
鹧鸪 山鹧鸪
雉 虹雉 角雉 麝雉 水雉 血雉 冢雉 长尾雉 凤冠雉 孔雀雉 大眼斑雉 冠眼斑雉 灰孔雀雉
啄木鸟 斑啄木鸟 黑啄木鸟 灰啄木鸟 姬啄木鸟 栗啄木鸟 绿啄木鸟 拟啄木鸟 三趾啄木鸟 吸汁啄木鸟 橡树啄木鸟 大金背啄木鸟 白眉棕啄木鸟 金背三趾啄木鸟
鸨 鹗 ?\ 鹲 鳾 鹇 鸦 鹞
伯劳 画眉 海鹦 河乌 棉凫 沙锥 寿带
鸸鹋 鹪鹩 鸬鹚 鸊鷉 鵎鵼 鸺鹠 鸳鸯
鲣鸟 雷鸟 潜鸟 伞鸟 文鸟 蚁鸟 灶鸟 捕蛛鸟 刺花鸟 花蜜鸟 和平鸟 辉亭鸟 火烈鸟 极乐鸟 几维鸟 巨嘴鸟 军舰鸟 砍林鸟 苦恶鸟 阔嘴鸟 热带鸟
三宝鸟 水剃鸟 太平鸟 太阳鸟 山椒鸟 维达鸟 吸蜜鸟 相思鸟 绣眼鸟 织布鸟 啄花鸟 侏儒鸟 长尾风鸟 六线风鸟 十二线风鸟
佛法僧 信天翁
八哥 八色鸫 八声杜鹃 二斑百灵 几维鸟 七彩文鸟 十二线风鸟
叉尾霸鹟 叉尾厉霸鹟 叉尾太阳鸟 川秋沙鸭 大白鹭 大白鹈鹕 大斑鹡鸰 大斑啄木鸟 大鸨 大滨鹬 大鹃鵙 大理石黑尾鹬 大杓鹬 大长嘴地鸫
大草鹛 大赤啄木鸟 大雕鸮 大杜鹃 大凤冠雉 大凤头霸鹟 大凤头燕鸥 大褐果鸠 大黑鹇 大红鹳 大灰啄木鸟 大黄冠啄木鸟 大黄脚鹬 大角鸮 大金背啄木
鸟 大金背三趾啄木鸟 大卷尾 大?\ 大蓝耳辉椋鸟 大蓝鹭 大林鸱 大林鸮 大绿鸠 大绿雀鹎 大绿叶鹎 大绿嘴地鹃 大麻鳽 大拟啄木鸟
大盘尾大平顶流苏鹬 大沙锥 大山雀 大石鸻 大石鸡 大食蝇霸
鹟 大树莺 大太平鸟 大天鹅 大苇莺 大尾拟八哥 大仙鹟 大眼斑雉 大鱼狗 大噪鹛 大紫胸鹦鹉 大嘴鹭 大嘴乌鸦 大嘴蝇霸鹟 巾冠拟鹂
马达加斯加渔雕 马岛斑鸠马岛斑隼 马岛鹑 马岛鹭 马卡罗尼企鹅 马科萨斯皇鸠 马来雕鸮 马来鸻 马来皇鸠 马来孔雀雉 马来蛇雕 马来犀鸟 马来渔鸮 马拉巴灰
弯嘴犀鸟 三宝鸟 三道眉草鹀 三色鹭 三趾翠鸟 三趾鸥 三趾鸦雀 三趾鹬 三趾啄木鸟 山斑鸠 山皇鸠 山鹡鸰 山鹪莺 山孔雀雉 山蓝鸲 山蓝仙鹟
山鹨 山麻雀 山鹛 山拟啄木鸟 山噪鹛 勺鸡 土岛果鸠 兀鹫
巴布亚企鹅 巴丹绿绣眼 巴拉克氏拟黄鹂 巴拉望孔雀雉 巴西秋沙鸭 仓鸮 长耳鸮 长弯嘴嘲鸫
长尾霸鹟 长尾地鸫 长尾地鸠 长尾缝叶莺 长尾鸠 长尾阔嘴鸟 长尾林鸮 长尾鸬鹚 长尾奇鹛 长尾
雀 长尾山椒鸟 长尾丝鹟长尾鸭 长尾燕雀 长尾夜鹰 长尾鹦雀 长尾鹦鹉 长尾贼鸥 长尾侏儒鸟 长
嘴杓鹬 长嘴沼泽鹪鹩 长趾滨鹬 长嘴半蹼鹬 长嘴百灵 长嘴地鸫 长嘴钩嘴鹛 长嘴剑鸻 长嘴捕蛛鸟
长嘴鹬 丹顶鹤 丹氏滨鹬 厄瓜多尔地鸠 反嘴鹬 凤冠火背鹇 凤冠孔雀雉 凤冠鸮 凤冠雉 凤头百灵
凤头蜂鹰 凤头褐鹎 凤头鹃隼 凤头卡拉鹰 凤头麦鸡 凤头潜鸭 凤头雀莺 凤头雀嘴鹎 凤头山雀 凤
头树燕 凤头鹀 凤头犀鸟 凤头燕鸥 凤头鹰 凤头鹰雕 凤尾绿咬鹃方尾金丝燕 方尾鹟 戈氏姬地鸠
戈氏岩鹀 火斑鸠 火冠戴菊 火冠雀 火红煌蜂鸟 火红山椒鸟 火鸡 火尾绿鹛 火尾太阳鸟 火尾希鹛
巨地鸠 巨果鸠 巨鹭 巨鳾 巨头鹊鸭 巨嘴柳莺 巨嘴沙雀 卡罗拉六线风鸟 毛腿沙鸡 毛腿渔鸮 木鸳鸯 牛背鹭 牛头伯劳 日本鹌鹑 日本鹡鸰
日本松雀鹰 日本树莺 日本云雀 日本棕耳鹎 日鳽 双斑草
雀 双斑绿柳莺 双冠鸬鹚 双角犀鸟 双距鹧鸪 双领鸻 双眉苇莺 双色树燕 水鹨 水剃鸟水雉 太平洋
皇鸠 太平洋鸣角鸮 太阳鹦鹉 王霸鹟 王凤头燕鸥 王鹫 王?\ 王信天翁 文须雀 无冠火背鹇 乌雕 乌
鸫 乌黑蛎鹬 乌灰鸫 乌灰鹞 乌鹃 乌林鸮 乌鹟 乌鸦
乌燕鸥 乌嘴柳莺 五色鸟 牙买加树鴷 云雀 爪哇池鹭 中白鹭 中地雀 中杜鹃 中华短翅莺 中华攀雀 中华秋沙鸭 中华鹧鸪 中美栗啄木鸟 中杓鹬 中国柳莺
艾草松鸡 凹嘴鹳 白斑翅拟蜡嘴雀 白斑翅雪雀 白斑黑石
白斑军舰鸟 白斑尾柳莺 白背矶鸫 白背秃鹫
白背兀鹫 白背啄木鸟 白翅哀鸽 白翅地鸠 白翅浮鸥 白翅家燕 白翅交嘴雀 白翅喇叭鹤 白翅蓝鹊 白翅啄木鸟白草雁 白点翅拟蜡嘴雀 白点鹛 白顶 白顶溪鸲
白顶鸽 白顶鹊鸲 白额鹱 白额树鴷 白额雁 白额燕鸥 白额圆尾鹱 白耳地雀鹀 白耳蓬头鴷 白
耳奇鹛 白腹灯草鹀 白腹鸫 白腹短翅鸲 白腹凤鹛 白腹鹳 白腹皇鸠 白腹海雕 白腹灰蕉鹃
白腹啄木鸟 白腹姬鹟 白腹鲣鸟 白腹金丝燕 白腹锦鸡
白腹林蜂鸟 白腹鹭 白腹毛脚燕 白腹树鹊 白腹
隼雕 白腹鹞 白腹鱼狗 白腹针尾绿鸠 白冠长尾雉 白冠带鹀 白冠黑鹇 白冠蕉鹃 白冠鴷 白冠攀雀 白冠弯嘴犀鸟 白冠犀鸟
白冠燕尾 白冠噪鹛 白鹤
白喉斑秧鸡 白喉短翅鸫 白喉翡翠 白喉冠鹎 白
喉红臀鹎 白喉红尾鸲 白喉矶鸫 白喉姬鹟 白喉林鹟 白喉林莺 白喉鹊鸦 白喉扇尾鹟 白喉犀鸟 白喉针尾雨燕 白喉文鸟 白喉噪鹛 白鹳
白鹡鸰 白颊鹎 白颊黑雁 白颊噪鹛 白肩雕 白颈长尾雉 白颈蜂鸟 白颈鹳 白颈黑鹭 白颈?\ 白颈鹭 白颈喷鴷
白颈鸦 白孔雀 白眶鹟莺 白眶鸦雀 白脸鹭 白脸鳾
白脸树鸭白领八哥 白领翡翠 白领凤鹛 白领南美?\ 白马鸡 白眉鹎 白眉地鸫 白眉鸫 白眉黄臀鹎 白眉鹡鸰
白眉金肩雀鹀 白眉蓝姬鹟 白眉姬鹟
白眉林鸲 白眉雀鹛 白眉山雀 白眉扇尾鹟 白眉田鸡
白眉鹀 白眉鸭 白眉燕鸥 白眉棕啄木鸟 白眉朱雀 白琵鹭 白秋沙鸭 白树鴷 白头鹎 白头鸽 白头鹤 白头海雕 白头鹮鹳 白头鵙鹛 白头麦鸡
白头鼠鸟 白头秃鹫 白头文鸟 白头鹀 白头鹞 白头硬尾鸭
白臀鸽 白臀蜜雀 白臀洋海燕 白鹈鹕 白腿小隼 白尾八哥 白尾长脚麦鸡 白尾地鸦 白尾海雕 白尾蓝地鸲 白尾蓝鸦 白尾麦鸡 白尾美洲咬鹃
白尾鸥 白尾梢虹雉 白尾鳾 白尾鹞 白尾鸢 白文鸟
白兀鹫 白鹇 白项凤鹛 白胸翡翠 白胸苦恶鸟
白胸林燕 白胸燕鵙 白腰文鸟白腰草鹬 白腰叉尾海燕
白腰鹊鸲 白腰杓鹬 白腰滨鹬 白腰雪雀 白腰燕鸥 白腰雨燕 白腰朱顶雀 白眼潜鸭 白羽鹬 白枕鹤 白嘴端凤头燕鸥 白嘴潜鸟 半领金肩鹀
半蹼白翅鹬 半蹼滨鹬 半蹼鸻 半蹼鹬 北斑砍林鸟 北方齿鹑 北方鲣鸟 北方棕榈鬼鸮 北非石鸡 北鹤鸵 北红尾鸲 北灰鹟 北蝗莺 北极海鹦 北极鸥 北椋鸟 北鹨
北美歌雀 北美黑啄木鸟 北美红雀 北美扑动鴷 北美鸺鹠 北扑动鴷 北雀鹰 北朱雀 布克鹰鸮 布坤薮鹛 布莱氏鹨布氏苇莺 池鹭 丛林鹑
丛林鸫鹛 丛林猫头鹰 丛林山椒莺 丛林鸦
丛山雀 东方斑
东方白鹳 东方大苇莺 东方鸻 东方环颈鸻 东方角鸮 东方毛脚燕 东方泽?\ 东尖嘴吸蜜鸟 东蓝
鸲 东玫瑰鹦鹉 发冠卷尾 弗吉尼亚秧鸡
弗氏鸥 甘肃柳莺 古巴美洲咬鹃 古巴扑动鴷 古巴亚马逊鹦鹉 古铜色卷尾 号声扇尾莺 叽咋柳莺 加岛哀鸽 加岛霸鹟 加岛嘲鸫
加岛环企鹅 加岛?\ 加岛绿鹭 加岛信天翁 加里曼丹孔雀雉 加里啸鹟 加利福尼亚康多兀鹫
加利福尼亚松鸦 加拿大雁 加州鸬鹚
加州星鸦 卡辛氏朱雀 可可砍林鸟 兰屿角鸮 乐园维达鸟 立冠企鹅 矛斑蝗莺 矛隼 矛纹草鹛 尼泊尔黑鹇 皮氏鹦鹉 平原鹨 丘鹬 圣鹮 圣诞岛皇鸠
圣诞岛军舰鸟 石鹑 石鸡 石雀石纹黑尾鹬 史氏蝗莺 四川柳莺 四川山鹧鸪 四川雉鹑 四声杜鹃 丝光椋鸟 田鸫 田鹨 田鹀 台湾斑翅鹛 台湾鹎
台湾画眉 台湾黄山雀 台湾蓝鹊 台湾拟啄木鸟 台湾山鹧鸪 台湾松雀鹰 台湾夜鹰 台湾紫啸鸫 头簇霸鹟
仙八色鸫 玄燕鸥 穴鸮 印度八色鸫 印度池鹭 印度大鸨 印度歌百灵 印度鸬鹚 印度夜鹰 印度走鸻 印加鸠 印加燕鸥 印鸲
安第斯冠伞鸟 安第斯扑动鴷 安第斯神鹰 安娜氏红喉蜂鸟
安南白鹇 冰洲鹊鸭 池鹭 达尔马提亚鹈鹕 达尔文雀 达乌里寒鸦 多毛啄木鸟 地鸠 多色果鸠 帆背潜鸭 帆羽极乐鸟 刚果孔雀 光背地鸫 圭拉鹃
圭亚那动冠伞鸟红宝石蜂鸟 红背伯劳 红背红尾鸲 红背?\ 红翅凤头鹃 红翅黑鹂 红翅鵙鹛 红
翅鹃鸠 红翅绿鸠 红翅薮鹛 红翅穗鹛 红翅旋壁雀 红垂蜜鸟 红地鸠 红顶蜡嘴鹀 红顶绿鸠 红顶鹛 红顶拟啄木鸟 红额金翅 红额拟鴷 红耳鹎红蜂虎
红腹滨鹬 红腹红尾鸲 红腹灰雀 红腹角雉 红腹锦
鸡 红腹山雀 红腹树鴷 红腹啄木鸟 红冠蕉鹃 红喉蜂虎 红喉歌鸲 红喉姬鹟 红喉鹨 红喉拟啄木鸟 红喉潜鸟 红喉太阳鸟 红喉鹟 红极乐鸟 红颈半蹼鹬
红颈滨鹬红颈绿鸠 红颈瓣蹼鹬 红颈鸊鷉 红颈隼 红颈苇鹀 红颈吸汁啄木鸟 红角鸮 红交嘴雀 红脚鲣鸟 红脚苦恶鸟
红脚旋蜜雀 红脚鹬 红脚隼 红脸地犀鸟 红脸燕雀 红领带鹀 红绿金刚鹦鹉 红梅花雀 红眉松雀 红眉朱雀 红色地鹃 红石燕 红
树蓝仙鹟 红隼 红头凤鹛 红头鸽 红头灰雀 红头林鹧鸪 红头美洲鹫 红头潜鸭 红头鸲鹟 红头穗鹛 红头山雀 红头树鴷 红头隼 红头秃鹫 红头咬鹃
红头噪鹛 红头啄木鸟 红腿石鸡 红腿小隼 红原鸡 红尾伯劳 红尾雕 红尾缝叶莺 红尾歌鸲 红尾?\ 红尾水鸲 红弯嘴犀鸟 红胁蓝尾鸲
红胁绣眼鸟
红胸果鸠 红胸鹃鸠 红胸黑雁 红胸锯嘴啄花鸟 红胸田鸡 红胸鹟 红胸朱雀 红胸啄花鸟 红胸角雉 红胸秋沙鸭 红胸山鹧鸪 红胸鳾 红眼鹎
红腰杓鹬 红腰朱雀 红玉冠戴菊 红原鸡 红枕果鸠 红枕咬鹃
红嘴地鹃 红嘴鸽 红嘴钩嘴鹛 红嘴果鸠 红嘴黑鹎 红嘴灰鸥 红嘴巨鸥 红嘴奎利亚雀 红嘴蓝鹊 红嘴椋鸟 红嘴牛椋鸟 红嘴鸥 红嘴热带鸟
红嘴山鸦 红嘴相思鸟 红嘴鸦雀 华丽蜂鸟 华丽果鸠 华美
极乐鸟 华氏果鸠 灰斑鸻 灰斑鸠 灰伯劳 灰背伯劳 灰背鸫 灰背椋鸟 灰背鸥 灰背隼 灰背燕尾 灰翅鸫 灰翅鸥 灰翅噪鹛 灰顶雀百灵 灰短脚鹎
灰缝叶莺 灰凤冠雉 灰腹地莺 灰腹灰雀 灰腹角雉 灰腹
绣眼鸟 灰腹噪鹛 灰腹棕鹃 灰鹳 灰冠鹤 灰冠鸦雀 灰鹤 灰喉柳莺 灰喉山椒鸟 灰喉鸦雀 灰鹡鸰 灰
颈鹭鸨 灰颈鹀 灰脚柳莺 灰卷尾 灰孔雀雉 灰眶雀鹛 灰蓝刺花鸟 灰蓝喉鸲莺 灰蓝姬鹟灰蓝裸鼻雀 灰蓝山雀 灰脸?\鹰 灰椋鸟 灰林鸽 灰林
灰林莺 灰林银鸥 灰林鸮 灰柳莺 灰眉岩鹀 灰瓣蹼
鹬 灰奇鹛 灰山鹑 灰山椒鸟 灰树鹊 灰头斑翅鹛 灰头草雁 灰头鸫 灰头钩嘴鹛 灰头红尾伯劳 灰头灰雀 灰头鹪莺 灰头椋鸟 灰头林鸽 灰头岭雀 灰头绿啄木鸟 灰头绿鸠 灰头麻鸭 灰头麦鸡 灰头美
洲鸢 灰头鹟莺 灰头鹀 灰头鸦雀 灰头鹦鹉 灰弯嘴犀鸟 灰尾美洲咬鹃 灰尾漂鹬 灰纹鹟 灰鹀 灰喜鹊 灰胁噪鹛 灰胸鹪莺 灰胸薮鹛
灰胸竹鸡 灰雁 灰岩鹪鹛 灰岩柳莺 灰燕鸻
灰燕鵙 灰眼短脚鹎 灰原鸡 灰噪鸦 灰鹧鸪 吉拉树鴷 亚里吉斯薮雀 吉温侏鹦 尖尾滨鹬 尖尾雨燕 尖羽树鸭 军舰鸟 米歇尔少校凤头鹦鹉
肉垂鹤 肉垂鹮 肉垂麦鸡 肉垂秃鹫 色带蚁鸫 吐绶鸡 伪装美洲咬鹃 西北乌鸦 西
滨鹬 西伯利亚石西方松鸡 西方泽?\ 西非鹃隼 西蓝鸲 西美鸥 西美洲草地鹨 西美洲王霸鹟 西鸊鷉 西印度树鸭
西域山雀 血雀 血雉 休氏拟鴷 亚马逊绿鱼狗
亚洲白寿带 亚洲辉椋鸟 亚洲金织布鸟 异色树莺 优雅冠鴷 杂色地鸫 杂色沙鸡 杂色山雀 杂色噪鹛 朱背啄花鸟 朱红霸鹟 朱喉太阳鸟 朱鹮 朱鹂 朱鹀 壮丽果鸠
阿德利企鹅 阿尔泰雪鸡 阿法六线风鸟 阿拉伯石鸡 阿穆尔隼 阿氏雅鹛 呆头伯劳 苍白嘴啄花鸟 苍鹭 苍眉蝗莺 苍头燕雀 苍鹰 纯褐鹱 纯褐砍林鸟 纯蓝仙鹟 纯色鸽 纯色山椒莺 纯色噪鹛 纯色啄花
鸟 赤斑瓣蹼鹬 赤膀鸭 赤翅鵙鹛 赤腹鹰 赤翡翠 赤红太阳鸟 赤红山椒鸟 赤褐姬啄木鸟 赤鸡鹑 赤肩?\ 赤颈鸫 赤颈鹤 赤颈鸭 赤麻鸭
赤胸鸫 赤胸拟鴷 赤胸拟啄木鸟 赤胸鹀 赤胸朱顶雀 赤胸啄木鸟 赤须夜蜂虎 赤尾噪鹛 赤腰燕 赤朱雀赤嘴潜鸭 岛鸫 豆雁 芬氏皇鸠 佛法僧 亨氏弯嘴犀鸟 花彩
雀莺 花彩鹧鸪 花腹绿啄木鸟 花冠皱盔犀鸟 花脸鸭 花田鸡 花尾榛鸡 花胸拟黄鹂 矶鹬 鸡尾鹦鹉 鸡鹰 鸠鸽 角百灵 角雕 角海鹦 角叫鸭 角鸊鷉 极北柳莺 克氏黑鹇
吼海雕 宝兴鹛雀 波斑鸨 波斑冠鴷 波多黎各树鴷 刺草地鸠 帝王兀鹫 点斑皇鸠 非洲白背兀鹫 非洲白颈鸦 非洲绿鸠 非洲鸵鸟
孤沙锥 果鸠 国王企鹅 河乌 虎斑地鸫 虎鹭 虎皮鹦鹉 虎头海雕 虎纹伯劳 画眉和平鸟 狐色带鹀 环喉雀 环颈鸻 环颈潜鸭 环颈燕雀 环颈鹦鹉 环嘴鸥 杰克逊氏金背织布鸟
金背三趾啄木鸟 金翅 金斑鸻 金额雀鹛 金额丝雀 金额叶鹎 金额啄木鸟 金雕 金刚鹦鹉 金冠带鹀 金冠地莺 金冠树八哥 金
冠唐加拉雀 金喉拟啄木鸟 金黄鹂 金黄拟鹂 金颊林莺 金颊拟啄木鸟 金颊树鴷 金眶鸻 金眶鹟莺 金眉绿雀 金披风玫瑰鹦鹉 金色果鸠 金色林鸲 金色鸦雀 金丝雀 金头缝叶莺 金头穗鹛 金胸歌鸲
金胸雀鹛 金眼鹛雀 金腰燕 金翼啄木鸟 金鹦哥 金枕黑雀 金枕树鴷 卷羽鹈鹕 拉美树鴷 林雕 林八哥 林斑小鸮 林地翡翠 林雕鸮 林鸫鹛 林鹳 林岭雀
林柳莺 林鹨 林雀 林夜鸫 林夜鹰 林鹬 柳蚊霸鹟 罗纹鸭 玫红喉比卡雀 玫红丽唐纳雀 玫红眉朱雀 玫胸白斑翅雀 鸣哀鸽 欧鸽 欧斑鸠 欧歌鸫 欧
金翅 欧石鸡 欧亚红尾鸲 欧亚鸲 欧夜鹰 欧洲八哥 帕里拉雀 浅黄颈啄木鸟 青脚鹬 青脚滨鹬 青蓝鸦 青绿蓝头鹊 青头潜鸭 松雀 松雀鹰 松鸦 松莺所岛海雕 坦氏孤鸫 线尾燕
细斑树鸭 细纹噪鹛 细嘴雕 细嘴短趾百灵 细嘴黄鹂 细嘴鸥 线黑鹇 线尾燕 线纹拟啄木鸟 岩鹨 岩鹭 岩林鹑 岩燕 夜鹭 雨燕 杰氏弯嘴犀鸟
泽鹬 沼泽大苇莺 沼泽大尾莺 沼泽山雀 织布鸟织工鸟 织女银鸥 直冠蛇雕 侏树鴷 侏鹦鹉
哀鸽 拜尔氏美洲咬鹃 草地鹨 草鹭 草绿篱莺 草鸮 草原雕 草原鹨 草原扑动鴷 草鹀 草原鹞 茶色雕 茶色树鸭 茶胸斑啄木鸟 帝氏鸫 点斑鸽 点斑林鸽 点翅朱雀 点胸鸦雀 带鱼狗 钝翅苇莺
费氏果鸠 费氏蕉鹃 费氏情侣鹦鹉 钩嘴林鵙 钩嘴鸢 骨顶鸡 冠嘲鸫 冠翠鸟 冠海雀 冠红蜡嘴鹀 冠蕉鹃 树麻雀 树鸭 弯嘴滨鹬
弯嘴嘲鸫 威尔森氏黑头森莺 虾夷鸮 星蜂鸟 星头啄木鸟 星鸦 须浮鸥 鸦嘴卷尾洋燕 蚁鴷 疣鼻天鹅 珍珠鸡
埃及雁 埃及秃鹫 爱氏鹇 爱氏鹰雕 秘鲁叉扇尾蜂鸟 峨眉柳莺 粉斑果鸠 粉顶果鸠 粉红背鹈鹕 粉红腹岭雀 粉红鸽 粉红颈果鸠 粉红椋鸟 粉红琵鹭 粉红胸鹨 粉红山椒鸟 粉红燕鸥
粉喉煌蜂鸟 粉头斑鸠 粉头果鸠 粉头皇鸠 高山短翅莺 高山金翅 高山岭雀 高山山雀 高山兀鹫 高山旋木雀 高山雨燕 高原山鹑
高原岩鹨 桂红鸭 海角雕鸮 海角喷背鹟 海鸬鹚
家燕 酒红斑鸠 酒红朱雀 宽纹纹胸鹛 宽尾煌蜂鸟 宽尾树莺 宽尾维达鸟 栗斑杜鹃 栗斑腹鹀 栗背伯劳
栗背短脚鹎 栗背林鸲 栗背奇鹛 栗背岩鹨 栗背蚁鸟 栗翅鹰栗鹑鸫 栗额鵙鹛
栗耳短脚鹎 栗耳凤鹛 栗耳果鸠 栗耳鹀 栗腹歌鸲 栗腹矶鸫 栗腹沙鸡 栗腹文鸟 栗喉蜂虎 栗喉鵙鹛 栗颊林莺 栗
鳽 栗颈噪鹛 栗领铁爪鹀 栗树鸭 栗头八色鸫 栗头地莺 栗头蜂虎 栗头金织布鸟 栗头丽椋鸟 栗头椋鸟 栗头雀鹛 栗头鹟莺 栗头噪鹛 栗臀鳾
栗苇鳽 栗鹀 栗鸮 栗胁林莺 栗胸地鹃 栗须夜蜂虎 栗鸢 栗嘴巨嘴鸟 栗啄木鸟 流浪树鸭 流苏鹬 莫鹿加皇鸠 圃鹀 钳嘴鹳 鸲蝗莺 鸲鹟 鸲姬鹟 鸲岩鹨
热带王霸鹟 扇尾沙锥 铁爪鹀 铁嘴沙鸻 鸮鹦鹉 笑鸥 笑隼 烟腹毛脚燕 莺鹪鹩 鸳鸯 秧鹤 原鸽 珠颈斑鸠 珠颈翎鹑 贼鸥 皱盔犀鸟
彩虹巨嘴鸟 彩鹮 彩鸡鹑 彩鹬 彩雉 船嘴霸鹟 淡黄冠鴷 淡黄臀鹎 淡黄腰柳莺 淡绿鵙鹛 淡眉柳莺 淡色歌鹰 淡色崖沙燕 淡紫鳾 淡嘴黑啄木鸟 笛鸻 峨眉柳莺 鸸鹋 菲律宾鹃鸠 菲律宾蟆口鸱 绯红
金刚鹦鹉 绯喉拟鴷绯领肿嘴雀 绯胸黄鹂 绯胸鹦鹉 海鹦
鸿雁 黄背莺 黄垂麦鸡 黄顶夜鹭
黄额斑啄木鸟 黄额丝雀 黄额树鴷 黄额鸦雀 黄昏雀鹀 黄腹鹎 黄腹比蓝雀 黄腹蜂鸟 黄腹冠鹎 黄腹花蜜
鸟 黄腹鹪莺 黄腹角雉 黄腹锦鸡 黄腹鹨黄腹柳莺 黄腹绿鸠 黄腹山雀 黄腹扇尾鹟 黄腹树莺 黄腹鹟莺 黄腹吸汁啄木鸟 黄腹织布鸟 黄腹啄花鸟 黄肛啄花鸟
黄冠鹎 黄冠啄木鸟 黄褐胸霸鶲 黄喉长爪鹡鸰 黄喉蜂虎 黄喉歌雀 黄喉黄腰林莺 黄喉鹟 黄喉鹀 黄喉噪鹛 黄鹡鸰 黄颊山雀 黄颈斑啄木
鸟 黄颈凤鹛 黄颈拟蜡嘴雀 黄颈啄木鸟 黄脚绿鸠 黄脚银鸥 黄脚三趾鹑 黄脚鹬 黄脚渔鸮 黄脸鹳 黄绿鹎 黄眉姬鹟 黄眉林雀
黄眉柳莺 黄眉鹀 黄玫瑰鹦鹉 黄扑动鴷 黄雀 黄色林莺黄色柳莺 黄头黑鹂 黄头辉亭鸟 黄头鹡鸰 黄头卡拉鹰 黄头扇尾莺 黄臀鹎 黄臀灰胸鹎
黄昏蜡嘴雀 黄纹拟鴷 黄石燕 黄纹拟啄木鸟 黄苇鳽 黄鹀 黄苇鳽 黄胸果鸠
绿背太阳鸟 绿翅鸭 绿翅短脚鹎 绿翅金鸠 绿翅雁 绿刺尾蜂鸟 绿腹花蜜鸟 绿冠蕉鹃 绿皇鸠 绿喉蜂虎 绿喉太阳鸟 绿脚山鹧鸪 绿鸠 绿孔雀 绿蓝鸦
绿脸鹦雀 绿林戴胜 绿鹭 绿眉鸭绿冕辉蜂鸟 绿拟啄木鸟 绿蓑鸽 绿头鸭 绿胸八色鸫 绿胸芒果蜂鸟 绿尾虹雉 绿尾太阳鸟 绿旋蜜雀 绿原鸡 绿雉
绿紫耳蜂鸟 绿嘴地鹃 绿啄花鸟 蛎鹬 猛雕 猛鸮 猛鹰鸮 密克罗尼翠鸟 冕柳莺 冕雀 冕弯嘴犀鸟 冕鹧鸪盘尾树鹊 婆罗洲褐色拟啄木鸟 婆罗洲厚头啸鹟 婆罗洲啄花鸟
翘鼻麻鸭 雀鹀 雀鹰 萨氏鹇 蛇雕 蛇颈鹭 蛇鹫 蛇鹈 深红顶果鸠 绶带长尾风鸟 唐纳雀 梯氏仙鹟 铜长尾雉 铜翅水雉 铜蓝鹟 铜色
牛鹂 铜头翡翠蜂鸟 铜尾蜂鸟 铜尾孔雀雉 啸鹭 啸鸢 隐士地鸫 隐士夜鸫 旋木雀 雪鹑 雪雕 雪鸽 雪鸻 雪鸡 雪鹭 雪鹀 雪鸮 雪雁 雪鹰
银耳相思鸟 银帽果鸠 银喉唐纳雀 银胸阔嘴鸟 崖沙燕 眼斑孔雀雉 眼镜鸮 眼纹噪鹛 银鸥 隐鹮渔雕 渔鸦
奥氏黑鹇 斑背大尾莺 斑背潜鸭 斑背曲嘴鹪鹩 斑背燕尾 斑背噪鹛 斑翅凤头鹃 斑翅鸽 斑翅山鹑 斑翅朱雀 斑点唧鹀 斑点林鸮 斑鸫 斑翡翠 斑颊哀鸽
野火鸡
斑海雀 斑喉希鹛 斑皇鸠 斑姬地鸠 斑姬啄木鸟 斑肩姬地鸠 斑颈穗鹛 斑阔嘴鸟 斑脸海番鸭 斑椋鸟 斑扇尾鹟 斑鼠鸟 斑头海番鸭 斑头鸺鹠 斑
头雁 斑尾鸽 斑尾鹃鸠 斑尾林鸽 斑尾弯嘴犀鸟 斑尾塍鹬 斑尾榛鸡 斑文鸟 斑鹟 斑犀鸟 斑胁草雁 斑胸滨鹬 斑胸草雀 斑胸短翅莺 斑胸钩嘴鹛
斑胸扑动鴷 斑胸噪鹛 斑腰燕 斑鱼狗 斑鹬 斑嘴地鸠
斑嘴鸭 博氏白鹇 蒂汶姬地鸠 董鸡 短翅水鸡 短翅树莺 短耳鸮 短尾雕 短尾鹪鹛 短尾森莺 短尾鸦雀 短尾莺 短尾鹦鹉 短尾贼鸥 短趾百灵 短趾雕
短嘴半蹼鹬短嘴鸽 短嘴金丝燕 短嘴山椒鸟 渡鸦 寒鸦 黑百灵 黑白两色鸮 黑斑果鸠 黑斑蝗莺 黑背翡翠 黑背黑鹇 黑背皇鸠 黑背鹡鸰 黑背燕尾 黑
背钟鹊 黑背啄木鸟 黑仓鸮 黑长尾雉 黑巢金丝燕
黑翅长脚鹬 黑翅草雁 黑翅地鸠黑翅雀鹎 黑翅鸢 黑雕 黑短脚鹎 黑顶果鸠 黑顶麻雀 黑顶蟆口鸱
黑顶奇鹛 黑顶山雀 黑顶噪鹛 黑鸫 黑额伯劳 黑额凤鹛 黑额黑雁 黑额山噪鹛 黑额树鹊 黑耳鸢 黑浮鸥 黑腹滨鹬 黑腹沙鸡 黑腹蛇鹈 黑腹树鸭 黑腹
鹟黑腹犀鸟 黑鹳 黑冠白颈鹭 黑冠鹤 黑冠黄鹎 黑冠黄雀鹀 黑冠鳽 黑冠鹃隼 黑冠椋鸟 黑冠山雀 黑冠绣眼鸟 黑冠幽鹛 黑冠噪鹊 黑海番鸭
黑褐夜鹭 黑颏果鸠 黑喉歌鸲 黑喉缝叶莺 黑喉红尾鸲 黑喉红臀鹎 黑喉黄鹂 黑喉灰林莺 黑喉麦鸡 黑喉毛脚燕 黑喉美洲咬鹃 黑喉漠鹀 黑喉潜
鸟 黑喉鹊鸦 黑喉山鹪莺 黑喉饰眼鹟 黑喉石 黑喉雪雀 黑喉岩鹨 黑喉噪鹛 黑红阔嘴鸟 黑鹮 黑黄阔嘴
鸟 黑颊树鴷 黑颊啄木鸟 黑肩鸢 黑剪嘴鸥黑脚信天翁 黑颈鹤 黑颈长尾雉 黑颈鸫
黑颈鹳 黑颈椋鸟 黑颈鸬鹚 黑颈鸊鷉 黑颈扑动鴷 黑巨隼 黑卡拉鹰 黑蛎鹬
黑脸鹃鵙 黑脸琵鹭 黑脸鹟莺 黑脸噪鹛 黑脸织雀 黑镰翅冠雉 黑领椋鸟 黑领噪鹛 黑眉长尾山雀 黑眉柳莺 黑眉拟啄木鸟
黑眉苇莺 黑眉信天翁 黑眉鸦雀 黑面孤鸫 黑面石鸡 黑鸣鹃鵙 黑琴鸡 黑水鸡 黑松雀 黑天鹅 黑头八色鸫 黑头
白斑翅雀 黑头白鹮 黑头鹎 黑头金翅 黑头蜡嘴雀 黑头椋鸟 黑头鹭 黑头美洲鹫 黑头美洲咬鹃 黑头奇鹛 黑头穗鹛 黑头鳾 黑头文鸟 黑头鹀
黑头咬鹃 黑头鹮鹳 黑头黄鹂 黑头角喉太阳鸟 紫颊直嘴太阳鸟 紫金鹃 紫蓝美洲咬鹃 紫蓝饰雀 紫蓝鸦 紫色花蜜鸟 紫色太阳鸟
鸟 紫头林鸽 紫头美洲咬鹃紫啸鸫 紫胸佛法僧 紫尾皇鸠 棕斑鸠 越南鹇 棕背伯劳 棕背黑头鸫 棕背山雀 棕背田鸡 棕背雪雀 棕赤背伯劳 棕翠鴗 棕顶侏啄木鸟
棕腹地鹃 棕腹杜鹃 棕腹柳莺 棕腹蓝仙鹟 棕腹树鹊 棕腹隼雕 棕腹仙鹟 棕腹鱼狗 棕腹啄木鸟 棕肛凤鹛 棕褐短翅莺 棕红尾蜂鸟 棕
喉花蜜鸟 棕喉太阳鸟 棕喉直嘴太阳鸟 棕煌蜂鸟 棕颈钩嘴鹛 棕颈鹭 棕颈雪雀 棕脸鹟莺 棕榈鬼鸮 棕榈鹫 棕眉柳莺 棕眉山岩鹨 棕拟啄木鸟 棕曲嘴鹪鹩
棕沙燕 棕三趾鹑 棕扇尾莺 棕头草雁 棕头钩嘴鹛 棕头鹃鸠 棕头绿鸠 棕头牛鹂 棕头鸥 棕头雀鹛 棕头鸦雀 棕头幽鹛 棕尾伯劳 棕尾褐鹟 棕尾虹雉
棕尾火背鹇 棕尾?\ 棕尾鹟鴷 棕胁唧鹀 棕胁秋沙鸭 棕胸地鹃 棕胸佛法僧 棕胸蓝姬鹟 棕胸麻鸭 棕胸岩鹨 棕胸幽鹛 棕胸竹鸡 棕夜鹭 棕硬尾鸭
棕雨燕 棕噪鹛 棕灶鸟 棕枕山雀 棕朱雀
鹌鹑 暗腹雪鸡 暗冠蓝鸦 暗灰鹃鵙 暗绿背鸬鹚 暗绿柳莺 暗绿绣眼鸟 暗冕鹪莺 暗色歌鹰 暗色阔嘴鸟 暗色鸦雀 暗色啄木鸟 暗胸朱雀 滇鳾 蜂鹰
蓝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 蓝翅希鹛 蓝翅雁
翠金鹃 翠绿小巨嘴鸟 翡翠小巨嘴鸟 鹗 歌带鹀 歌绿鹃 歌鸲 鹤鹬 褐斑翅雀鹀 褐背伯劳 褐背鸫 褐背拟地鸦 褐背鹊鵙 褐背鹟鵙 褐翅鹳嘴翡翠
褐翅雪雀 褐翅燕鸥 褐翅鸦鹃 褐翅鸦雀 褐顶雀鹛 褐额斑啄木鸟 褐耳鹰褐冠鹃隼 褐冠山雀 褐冠蝇霸鹟 褐河乌 褐喉沙燕 褐喉太阳鸟
褐喉旋木雀 褐灰雀 褐鹃鸠 褐脸雀鹛 褐领翡翠 褐林鸮 褐柳莺 褐马鸡 褐拟鴷 褐蛇雕 褐隼 褐鹈鹕 褐头鸫
澳北玫瑰鹦鹉 澳大利亚丛冢雉 澳洲鹤 澳洲斑皇鸠 澳洲斑蛎鹬 澳洲姬隼 澳洲鲣鸟 澳洲隼 澳洲鹈鹕 暴风鹱 嘲鸫 橙斑翅柳莺 橙翅噪鹛 橙顶虫森莺
橙额果鸠 橙额黄雀鹀 橙额鸦雀 橙腹拟黄鹂 橙腹叶鹎 橙腹鹦鹉 橙腹啄花鸟 橙黄雀鹀 橙颊梅花雀 橙色果鸠 橙头地鸫 橙头金织布鸟 橙胸
靛蓝彩鹀 雕鸮 鲸头鹳 蟆口鸱 燕雀 燕隼 燕尾佛法僧 燕尾鸥 燕尾鸢 噪大苇莺 噪鹃 噪犀鸟
簇海鹦 簇山雀 戴菊 戴氏鹇 戴氏火背鹇 戴胜 鹫珠鸡 鹩哥 曙红朱雀 穗(即鸟)
藏黄雀 藏马鸡 藏雀 藏鹀 藏雪鸡 翻石鹬 鹮嘴鹬 鹰雕 鹰鹃 鹰鸮
灌丛鸦 鳞斑灰鸽 鳞背鹇 鳞腹绿啄木鸟 鳞喉绿啄木鸟 鳞颈鸽 鳞头树莺 鳞纹地鹃 鳞胸鹎 鳞胸冠
麝雉
鹳嘴翡翠
世界上还有更多的鸟呢 (1300万种鸟呢),不过快要超过字数限制了,所以不全部复制上去了
白鹡鸰 黄鹡鸰 灰鹡鸰 家燕,褐雨燕,金腰燕,戴胜,金翅鸟,麻雀,喜鹊,灰喜鹊,小啄木鸟,白头翁,大山雀,白鹭。矛隼,褐隼,小隼,游隼,红隼,大雁,加拿大雁,雪雁,金雕,绣眼鸟,布谷鸟,珠颈斑鸠,山斑鸠,红斑鸠,太阳鸟,琴鸟,极乐鸟,蓝耳翠鸟,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冠长尾雉,野鸡,雷鸟,织布鸟,黄莺,乌鸦,金刚鹦鹉,灰鹦鹉,蜡嘴鸟,园丁鸟,企鹅,贼鸥,鹌鹑,鹭鸶,孔雀,火鸡鸳鸯,绿头鸭等
百灵鸟,麻雀,鹦鹉,白头翁,乌鸦,孔雀,丹顶鹤,黑颈鹤,天鹅,喜鹊,鸳鸯,鹌鹑,啄木鸟,斑鸠,海鸥,野鸭,蜂鸟,鸵鸟,鸽子,燕子,画眉,野鸡
不行不行下-
显鸟
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个科9000余种。
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
东北区:产潜鸟、松鸡、旋木雀、岩鹨、鹪鹩、太平鸟等,其中,松鸡科的种类经济价值最大。山鹑、雉鸡也很繁盛,同时是许多种候鸟的栖息地。
华北区:产褐马鸡、长尾雉、石鸡等。扁嘴海雀在东部沿海地区繁殖。还有广泛分布在古北界的一些种类,如岩鹨、旋木雀、鹪鹩、山鸦、交嘴雀等。有不少南方鸟类夏季迁来营巢育雏,如水雉、山椒鸟、卷尾、黄鹂、绣眼鸟等。
蒙新区:本区所产鸟类适应沙漠生活,主要有大鸨、毛腿沙鸡、沙百灵、沙鹏、沙雀等。丹顶鹤在本区东部的沼泽地带繁殖。
青藏区:本区产有雪鸡、雪鹑、高原山鹑、藏雀、高山地雀,兀鹫等高山型种类,以及西藏毛腿沙鸡、沙百灵、雪雀等高原草原种类。雪雀在鼠兔的洞穴栖息,正如蒙新区的沙鹏与黄鼠“鸟鼠同穴”一样,是一种特殊的适应现象。
西南区 : 在本区内,画眉亚科和雉科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占优势,并有许多特产种类。也有不少北方鸟类沿着横断山脉进入本区,如戴菊、旋木雀、岩鹨、长尾雀等。南方鸟类见于本区的还有鹎、太阳鸟、啄花鸟等。 华中区 本区有产于北方的种类,如灰喜鹊、白头鹎及攀雀等。南方种类更多,如须鴷、山椒鸟、画眉、啄花鸟等科中的许多属和种。特产种类仅有金鸡、黄腹角雉、红腹角雉、小隼、白颈长尾雉等。
华南区 : 本区鸟类非常丰富。除与华中区共有许多著名的科以外,还有鹦鹉、草鸮、犀鸟、咬鹃、阔嘴鸟、八色鸫、和平鸟和太阳鸟科的大部分种类。另外,有其他科的热带种类,如原鸡、绿孔雀、缝叶莺等。台湾产有一些特有种,如蓝鹇、火冠戴菊等。鲣鸟在西沙群岛集群繁殖。
各种动物的资料
淘气的小猫
叔叔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它身穿雪白的衣服,尖尖的耳朵,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绿宝石,尾巴长长的,神气极了。
一天,小猫看见地上有个毛线球,觉得很新奇。于是,它伸出爪子轻拨毛线球,毛线球就滚了起来,小猫越玩越带劲。看小猫那认真的表情,好像在想:“看你往哪里跑,我一定要抓住你!”小猫紧追不舍,最后,毛线球越滚越小,散成了一堆线。小猫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什么毛线球追着追着就没了呢?小猫抖抖爪子,看着一地的毛线,无可奈何地走了。
小松鼠 [/b]
今天,我高高兴兴地回家看见两只可爱的小松鼠。他们那玲珑的小面孔镶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和三角形的小耳朵。他俩全身黑黑的,,但有几条白色花纹。他俩一个叫奇奇,一个叫菁菁。
小松鼠吃饭时很有趣,他们总是上半身坐着,把食物拿在手中,送近嘴中。吃玉米时,他们可是手脚并用把玉米粒拿下来一粒一粒慢慢吃,还只吃肉不吃皮。并且他们这吃一点那吃一点,真是猴子搬包谷的写照。小松鼠睡觉时就更有趣了,他们一个像小狗一样躺着一个像小刺猬一样卷着。你走过去只要发出一点声音他们便会立即醒来。“他们警惕性真高!”我总是这样对妈妈说。妈妈总是回答说“因为大自然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地方。小松鼠如果不提高警惕那就会被吃掉的。”“那小松鼠不是不能睡好觉?真是好可怜!”妈妈总是淡淡一笑。
不久以后,因为我的失误菁菁悄悄的跑了。只留下了奇奇。他每天都蹲在那儿吃得也非常少,就呆呆的等在那儿。“真希望菁菁能回来!”“你知道为什么菁菁会跑?”妈妈笑着问我。“因为我的大意。”“错了,是因为菁菁需要自由,想要自由。”
几天过后,我轻轻拉开笼门。奇奇逗留了一会儿就跑了。妈妈走过来看着我,我笑着说:“奇奇也需要自由。”
[b]伟大的爱 [/b]
蜘蛛吐丝在他的生命中除了捕猎以外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那就是生命的延续。
非洲有一种红蜘蛛用粘粘的蛛丝严严实实的裹成一个卵包。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诞生。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子,小蜘蛛一只只爬出来。这些小蜘蛛一出生就要吃东西。母蜘蛛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脱皮。这时母蜘蛛用她的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趴在小蜘蛛上面。饥饿的小蜘蛛骚动着争先恐后的爬到母蜘蛛的身上,开始有点犹豫,可不知哪只小蜘蛛先咬下一口,母亲的皮被咬破了,其他的兄弟姐妹闻到血腥味,纷纷咬象母亲。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入母亲的身体。母亲一动不动,任凭一百余个儿女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液体,一次又一次把他们喂饱。母蜘蛛的身体,足够让小蜘蛛吃上四天。四天后,小蜘蛛长大又长大了一些,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母蜘蛛不但喂饱了自己的儿女而且他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的捕猎天性。母蜘蛛心甘情愿的充当了儿女的第一个猎物。儿女在吃母亲的过程中学会了捕猎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人们知道母蜘蛛吃掉雄性蜘蛛,也说她是‘黑寡妇’。但人们不知道母蜘蛛吃雄性蜘蛛不仅是为了给自身补充营养而且是为了即将要出生的小蜘蛛。我想雄性蜘蛛和母蜘蛛都知道这一点,他们是为了儿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母蜘蛛吃掉雄性蜘蛛时又是何尝的痛苦。
蜘蛛与蜘蛛之间有着动物界罕见的伟大的爱。
[b]小公鸡[/b]
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
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
平时,小公鸡还是捉虫子的能手呢!尽管有些小虫十分机敏,但只要它动一下,就逃不过小公鸡的眼睛。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条小虫子刚刚从树下的草丛中爬出来散步,就让小公鸡发现了。只见小公鸡飞快地跑到树下,用它那尖利细长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小虫子捉住了,就这样一条条小虫子都成了小公鸡的美餐。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正吃得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
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
[b]
小白猪[/b]
我家养了两头小白猪。它们全身雪白,一对大耳朵像两把有力的扇子,忽上忽下不停地扇动;鼻子长长的,一对圆圆的鼻孔,像两个小山洞;鼻子下面藏着个大嘴巴,不仔细看,真不会发现鼻子下面还有张嘴;鼻子上面有一双让人捉摸不透的小眼睛,满脸的皱纹,实在不怎么好看。
农忙时,妈妈下地干活,让我在家喂它们。我把猪圈门打开,把调好的食料放在猪圈门口,馋嘴的小猪鼻子尖极了,香味早被它们嗅到了,还没等我把猪食倒在食盆里,它们就一拥而上,把满满的一盆猪食给拱洒了。猪食溅到我脸上、裤腿儿上、褂子上,气得我顺手拿起棍子想揍它们。可刚举起棍子,它们就“嗷嗷”地叫起来,似乎在向我求饶。看着它们那可怜的样子,我又不忍心让棍子落下去了。
小白猪渐渐长大了,更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贪吃、贪睡。每当妈妈喂它们时,它们便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哼哼声。吃饱了,就挺着滚圆的大肚子,用脚把土扒到身子底下,倒头就呼呼地睡起来。
小猪刚来我家时总惹人生气。或许是因为环境陌生的缘故,它们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翻越猪圈往外跑,可是大门插得死死的,怎么也不能超越第二道防线跑出去。过了一两天,它们也就老实了,找个水窝,用嘴拱啊拱,然后躺在里面,还不停地弄得泥水飞溅,当然小白猪也就变成小泥猪了。家中的人不管它们在院子里如何折腾,只要它们不往外跑,就谢天谢地了。
有时候,它们又让人哭笑不得。一天上午,爸爸要垫猪圈,就把它俩赶到院子里。它俩刚从猪圈里出来,就满院子撒欢儿,吓得几只母鸡满院惊飞,“咯咯”地叫。再看它俩,什么也不顾,好像终于得到自由似的,又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树、弄弄花草。一上午,整个院子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可能是折腾累了吧,晌午,它们好不容易趴在暖和的地方呼呼睡起了大觉。
我家的小白猪虽然贪吃贪睡又淘气,但我仍然十分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b]可爱的孔雀[/b]
每当听到“金孔雀,展翅飞,七彩花衣映朝辉……”的歌词时,我真想看看孔雀。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4月26日,老师带我们到动物园去,我真高兴!
说来可真巧,同学们用花手帕在空中摆来摆去,孔雀真的开屏了。只见一只花孔雀把尾巴抖得哗哗响,那漂亮的尾巴就像仙女手中的彩扇,慢慢散开,又像透亮的珍珠撒在它身上,非常美丽。尾巴一开屏,鲜艳夺目,五光十色,使人眼花缭乱。那些像桃形的花纹,外面一圈是灰色的,第二圈是浅蓝色的,最后一圈是宝石蓝的,还带点暗红色的,真漂亮。它可神气了,昂着头,挺着胸脯,来回转着,炫耀自己的美丽。
另一只白孔雀毫不示弱,连忙散开像一把白纱伞似的尾巴,上面还有淡淡的花纹。顿时,那只花孔雀不转了,两只孔雀面对面站着,一动不动,原来它们在比美。花孔雀抖抖头上的翎毛,又抖抖美丽的尾巴。白孔雀也抖了抖头上的翎毛和美丽的尾巴。比得正得意时,一只雌孔雀在食盆里吃起了食物。花孔雀在一旁围着食盆打转转,急得直跺脚,白孔雀好像胜利了似的,满意地合上了它那美丽的尾巴。它跳上枝头,蓬松的尾巴在阳光下异常好看。
我们一进动物园,立即来到孔雀馆,大家都被一只只美丽的孔雀吸引住了。
孔雀头上有几根彩色的翎毛,一抖起来,那翎毛轻轻颤动,惹人喜爱。它有一对凤眼,尖尖的嘴,细长的脖子,上面长着像鱼鳞花纹一样的羽毛。这些羽毛蓝里透绿,油光油光的,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显得更加美丽。
老师带我们离开了孔雀馆,但我对孔雀的印象很深。晚上,我梦见一只白色的孔雀飞到我的身旁,我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它那美丽的尾巴……
[b]蚂蚁[/b]
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黑色的勇敢的小生灵--蚂蚁。
每当漫步在金色的校园,便会发现几个小小的“!”从我脚旁绕过,那就是蚂蚁。它似乎没有意识到身旁的庞然大物,仍旧慢悠悠地散步,那傲慢的步态不由刺动了我的自尊心,小小的蚂蚁竟敢在我面前摆架子。不必发生流血事件,只须用根小柳条轻轻地在它那两根“天线”上拨动一下,它便会吓得四处乱闯。这时我就会觉得像战胜了什么强大敌人一般兴奋,不过它毕竟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呀。
也许因为我的顽皮,竟然和那么善良、那么弱小的蚂蚁发动什么“战争”,这对它显然是不公平的。
但自从我看了一则有关蚂蚁的趣闻之后,就不禁对这小生灵产生一种敬仰的情感。这则趣闻就是:世界上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答案是蚂蚁,因为蚂蚁可以背动比自身重量重6倍的物体。即使比蚂蚁重100倍的重物对于人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小蚂蚁来说就是要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了。小生灵啊小生灵,没想到你小小的身躯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随遇而安,辽阔而肥沃的大地就是蚂蚁舒适的家。一个个小生灵结合成了蚂蚁这个强大的家族。工蚁、蚁王,各尽所能,但并不“按劳分配”。工蚁成年累月辛苦劳作,侍奉蚁王,喂养幼蚁,直到心衰力竭地死去,而蚁王却作威作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真是太不公平了。我不免为工蚁的命运鸣不平,真希望有一天和平的阳光能照进黑暗的蚁穴。
这就是我喜爱的黑色的小生灵--蚂蚁。
[b]关于猫[/b]
猫是人们宠爱的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能捉老鼠,博得主人的欢心。
刚出生的小猫,眼睛闭着,叫声细弱,浑身光秃秃的,好似一个会蠕动的肉团团。
满月以后,绒毛才全部长齐。有的颈圈是白色,四肢长满白毛,背部黑中杂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从头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脚掌却是白色,人们说是良种,叫“乌云盖雪”;有的通体黄色,现虎斑纹,人们给它美名“金不换”;还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条黑毛尾巴的,被称为“雪里拖枪”。刚满月的猫离不开奶,走路也不稳。
猫吃的是杂食,最爱鱼和瘦肉,倘若扔一个水果或蔬菜之类的给它,它只是嗅一嗅便走开了。
猫的脚掌生有肥厚而柔软的肉垫,走路悄然无声,不致惊跑鼠类。脚趾末端生有锐利的钩爪,可以随意伸缩。这使它不但能在平地上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老鼠被迫得丧魂落魄,很少能逃脱厄运。
猫的牙齿尖锐如锥,舌面粗糙,有许多倒刺。一旦逮住老鼠,猫爪抓刺,猫齿撕咬,顷刻之间,作恶多端的老鼠就开肠破肚,血肉狼藉。
猫的这些身体结构特征,使它具备了捕鼠的各种优越条件。俗话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才是好猫。会捉老鼠的猫是不大叫的。当它发现鼠踪,立刻伏下,耐心等待出击时机。当老鼠靠近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去,一下子把老鼠咬住。
猫还有随身携带的探测器--胡须。别小看猫的漂亮胡须,很灵敏,一般等于自身胸围的最大长度,所以,猫是否能深入洞穴,只要胡须量一量洞口就知道。
猫还有一个绝招:骨头软,能在半空自觉翻身,所以,即使它在高楼失足,也摔不死,总是四足先落地,晃晃脑袋,耸耸身子,舔舔脚掌,伸个懒腰,又若无其事地踱开了方步。
猫是老鼠的天敌,之所以有高强的捕鼠本领。首先是因为有一双特殊的眼睛,瞳孔能随光线的强弱而收缩或放大。在强光下瞳孔缩成一道细缝;黑暗里,眼睛睁得又大又圆,即使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难逃脱。
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声音的来处,哪怕是极细微的声音,也能及时辨出。
最惹人喜爱的,就是脱奶以后的“童猫”。它们极不安分,好奇心特别强。你瞧,一团毛绒朝小猫滚过来,它大概以为是个“怪物”,倏地一跳,躲得远远的,毛绒团停住了。
小猫趴下死死盯着,好一会儿,见线团没有动静,就悄悄地移步向前,“咪呜--”叫了一声。线团还是一动不动。这时候,小猫再也耐不住,壮着胆子靠拢线团,围着转了几圈,而后伸出前爪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当它明白线团并不存在危险时,便毫无顾忌地玩起来,一会儿用鼻子嗅嗅,一会儿叼着“胜利品”,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像母鸡生了鸡蛋会“咯咯”叫那样,逮住老鼠的猫会发出“呜----”的叫声,表示快乐,显示胜利。猫,应该得到人们保护和宠爱。
忽然,小猫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它又找到了玩耍的新目标:放在叔叔书桌上的一瓶墨水。小猫跳上书桌,一边绕着墨水瓶转来转去,一边目不转睛盯着墨水瓶,好像在想:这是什么玩意儿?它好奇地用爪子碰了碰墨水瓶,墨水瓶移动了一点。小猫觉得还不过瘾,就扑了上去。“砰”地一声,墨水到处流淌。小猫觉得大事不妙,吓得“喵”地一声,撒腿就跑。叔叔刚好看见了,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小猫真淘气啊!
点评:小作者对小动物观察认真细致,把小猫的样子、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得栩栩如生,突出了小猫淘气的特点。
前几天,爸爸带回了二十来只可爱的螃蟹。
螃蟹有我半个巴掌大,外壳除了腹部以外都呈青绿色,好像披着一件翠绿的罩衣。它那硬梆梆的身子,活像穿了一身盔甲。看,那一对粗壮的蟹钳,似乎摆起“拳击”的架势。呀,那八条步足,每条都由七个小节组成,像八条细长的“七节棍”。尖端的一节呈爪状,其余各节的形状如扁棒或短柱形。步足上还长着一些细毛,给这副威风的模样,添上了几分气势。
别看它样子笨拙,活动起来可灵活了。螃蟹是横着走路的,走起路来像个横冲直撞的醉汉,难怪有句歌谣:“横冲直撞真糟糕”呢!那些家伙还作起了自己的“热身运动”。有的竟当起了“运动员”,学起了“举重”,大钳子一张一合。它们的运动“细胞”可真够活跃的。
更有趣的是它们觅食的样子。我们把食物丢进盆里,一只“馋猫”用它那八条步足灵活地抬起、落下,沙沙作响。它用蟹钳当筷子美食了一餐。
尤为让我喜爱的是那只碗口大的螃蟹。呵,它正吐着泡沫,瞪着眼睛,举着“大钳”好像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着和“侵犯者”厮打。我用小竹棍一捅它的壳,它将“大钳”往水里一搅便逃走了。
爸爸带回的螃蟹真可爱!
螃蟹
1.三叶虫:三叶虫最初出现在寒武纪初期(达约5.7亿年前),当时居海洋的统治地位,但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灭绝,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化石。三叶虫的样子奇特,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贝壳则有3个叶体,二叶位于纵向轴叶的每一侧,因此被称为“三叶虫”。
2.甲胄鱼:甲胄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距今4亿多年到5亿多年的古生代时期。他们中的大多数身体前段都包着坚硬的骨质甲胄,形似鱼类,但没有成对的鳍,,活动能力很差。
3.猛犸象:猛犸象生活在距今20万年到一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地区外缘的冻土苔原地带。它们是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全身覆盖着暗褐色的毛。
4.始祖鸟:生活在距今1.44亿年前,科学家从化石上看到始祖鸟有清晰的羽毛印痕,而且分为初级和次级飞羽,还有尾羽。。它们的前肢进化成飞行的翅膀,后足有4个趾,3前1后,这些特征都与现代鸟类相似。
亚洲象,生活在热带丛林、草原。体长5.8米,身高约2.9米,尾长约1.25米,体重约5吨
仔细找找,资料很多:http://www.cnwildlife.com/bhdw/index.asp
各种。。。无能为力
斑马为非洲特产。南非洲产山斑马,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雄体喉部有垂肉。非洲东部、中部和南部产普通斑马,由腿至蹄具条纹或腿部无条纹。非洲南部奥兰治和开普敦平原地区产拟斑马,身长约2.7米,鸣声似雁叫,仅头部、肩部和颈背有条纹,腿和尾白色,具深色背脊线。东非还产一种格式斑马,体格最大,耳长(约20厘米)而宽,全身条纹窄而密,因而又名细纹斑马。山斑马喜在多山和起伏不平的山岳地带活动;普通斑马栖于平原草原;细纹斑马栖于炎热、干燥的半荒漠地区,偶见于野草焦枯的平原。性谨慎,通常结成小群游荡,常遭狮子捕食。
斑马是珍奇的观赏动物,但由于人们追求其皮和肉曾大量捕杀,其中拟斑马已于1872年绝迹,山斑马也濒临灭绝。
斑马生活在开阔的平原和稀树草原地带,黑白相间的条文,可以使得它们的身体轮廓和周围的环境模糊起来从而得到保护。 斑马的“集体主义”精神很强,常常是几十头、上百头乃至几百头合成大群,在一起生活,其中有一匹雄性种马领队。斑马之间一般能够和平相处,但到了发情期,雄马之间就会“争风吃醋”,毫不客气的发生争斗。 在捕捉的时候,它们会被吓得丧魂落魄,甚至撞死或吓死。
狮是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公狮身长可达180cm,母狮也有160cm。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那些鬃毛越长,颜色越深的家伙或许在母狮眼里是英武挺拔的帅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们'的注意。狮的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母狮的耳朵好像是个短短的半圆,而美洲狮的耳朵则比较长,耳尖也比较尖。另外,狮属于猫科动物中的豹亚科,而美洲狮则为猫亚科,两者相差颇远。)。狮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强壮,它们的爪子也很宽。狮的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
生活在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雄狮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们的体型也最大,不过在人类用猎枪对它们特殊关怀下,这两个亚种都相继灭绝了。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较短。它们也处在灭亡边缘。
狮过去曾生活在欧洲东南部、中东、印度和非洲大陆。生活在欧洲的狮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生活在亚洲,尤其是印度的狮差点在20世纪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宛如抽风般猎杀殆尽(完全显示了人类类似‘穷鬼乍富'后的猥琐!),幸好一向将狮奉为圣兽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们,将它们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内。那里的狮如今已繁衍了大约300-400头左右。在生活在西亚的亚洲狮因偷猎而灭绝后,吉尔国家森林已成了亚洲狮最后的栖息地……
生活在非洲的狮如今基本分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南非以北的大陆上,在这里的广阔草原、开阔林地、半沙漠地区生活,并在肯尼亚海拔5,000米的高山中也有发现。
与其他猫科动物最不同的是,狮属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例如,母狮们会互相舔毛修饰,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当然还会共同狩猎。
狮通常捕食比较大的猎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马,甚至年幼的河马、大象、长颈鹿等等,当然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等也不会放过。有时它们还会仗着自己个头大,顺手抢其他肉食动物的战果,比如哪只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的豹,甚至为此不惜杀死对方。另外,它们还会吃动物腐尸。
狮最大的“天”敌当然还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人类。而且他们的猎杀绝大多数和生存毫无关系,只是为了满足不正常的杀戮欲。正是在它的驱使下,非洲的两个亚种莫名灭绝,亚洲狮则几近灭亡。如今这种非正常行为终于少了很多。不过非洲狮如今还要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疾病的困扰。爆发在草原上的传染病能在很短时间内夺去数万头动物的性命,例如肺结核和猫爱滋(FIV)。
亚洲狮也面临栖息地的问题。300多头亚洲狮一起挤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确实压力很大。据说人们有计划将一部分亚洲狮迁移到其他保护区,为的是一旦出现疾病爆发或其他灾难,还能有其他狮群幸存。
中 文 名 松鼠
俗名别名 魔王松鼠
英 文 名 Squirrel
拉丁学名 Sciurus vulgaris
地理分布 北欧
繁殖方式 胎生
习 性 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别长,能适应树上生活;它们使用像长钩的爪和尾巴倒吊树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会离开树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觅得丰富的食物后,即会利用树洞或在地上挖洞,储存果实等食物,同时以泥土或落叶堵住洞口。
体形特征 全身红色的毛,到了秋天会更换成黑灰色的冬毛紧密地覆盖全身。
食 性 水果、种子、荤类等,在繁殖期间会吃食鸟蛋。
护 理 初生的松鼠,全身无毛,眼睛亦不明,生后8天,才开始长毛,30天以后即睁开眼睛,45天就能食用僵硬的果实,行动变得十分敏捷。松鼠是对主人非常温顺的小家伙,我们也要温柔地对待它们,这样它会对你死心塌地,绝对不会用牙齿伤害到你。当然它们会用牙齿轻轻地啃你的手指,和你玩耍,感觉会很痒痒,这是它对你友好的表示。
狗简介
狗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
狗和人类之间的感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人和狗之间的感情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没有哪一种动物像狗一样在以这么多的方式为我们服务:
狗尽职尽责地为我们放牧牲畜;拉着我们穿越地球上最寒冷最偏僻的角落……
凭着比我们灵敏1000倍的嗅觉,狗能在雪崩后把埋在雪堆下的人搜寻出来,能在房屋倒塌后把困在瓦砾中的人抢救出来,能在森林的深处把迷路的人引领出来。
它们在边疆站岗,阻击毒品和其他非法交易。它们给盲人领路,不知疲倦地照顾残障人士的生活。
狗是我们的伙伴,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盟友。它们随时了解我们的需要,听候我们的命令,用无尽的关爱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知道,狗是一万多年前由狼驯化而来,尽管人们研究出了各种理论,我们仍然无法确定,为什么人类和狗能够这样融洽地相处。是需要互相保护,需要结伴狩猎,还是需要友谊?或者是三者都有?
爱狗的人可能更喜欢这样一种说法:上天创造了人,看到人类如此怜弱,便为我们创造了狗。
猫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捕鼠时不会惊跑鼠,趾端生有锐利的爪。爪能够缩进和伸出。猫在休息和行走时爪缩进去,捕鼠时伸出来,以免在行走时发出声响,爪被磨钝。猫的前肢有四指,后肢有五指。猫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特别发达,尖锐如锥,适于咬死捕到的鼠类,臼齿的咀嚼面有尖锐的突起,适于把肉嚼碎;门齿不发达。猫行动敏捷,善跳跃。
狸花猫产于中国,是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淘汰而形成的自然猫种。众所周知,宋朝的“狸猫换太子”是我们可以查到的较早的关于狸花猫的典故,因此CAA猫会在给狸花猫起英文名字时用了Dragen-Li。由于狸花猫的被毛优美,身体健康易于饲养,善于捕鼠而广泛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外貌] 狸花猫的头部圆润,两耳间距较近,大小适中,耳根宽阔,耳阔深,顶端较圆润。脸颊宽阔,使得头看起来相当圆润。眼睛大而明亮,呈圆杏核状,目前颜色可以接受由黄色、金色至绿色,通常有眼线。鼻子是砖红色,有鼻线。
狸花猫的体形适中,胸腔宽而深厚。四肢及尾部长短适中,健壮有力,肌肉感强。整体感觉强健、平衡感极佳。
背毛可以分为长毛和短毛,斑纹美丽,由于酷似野生狸的斑纹,通常我们称之为狸花斑纹;额头有M状斑纹,眼角有连贯的延伸线,颈部、四肢及尾部有环状斑纹,身体为连接完整的鱼骨刺斑纹或豹点斑纹。背毛颜色通常是棕色或深棕色,有些猫咪身体被毛有白色,其颜色我们称为狸花白色。狸花猫的斑纹应该美丽清晰。通常脚垫和掌毛为黑色。在野外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保护色,才得以使得狸花猫这个古老的猫种得以留存至今。
[性格] 狸花猫个性独立,活泼好动,对周围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对主人表现出万分的依赖,一旦饲主有了变更,会对它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年狸花猫并不太爱与人玩耍,但它又会时刻出现在你的视力范围内。如果你喜欢含蓄、自信又忠诚的猫种,那么,狸花猫是你不错的选择!
[饲养要点] 狸花猫很容易家庭饲养,只要有适口的粮食和干净的饮用水,就可以快乐的生活着。而且因为是千百年来进化的缘故,它们的自我调整功能也很完善,一般的小病小灾,根本难不倒它们。
行业人士眼中的狸花猫
由于狸花猫目前还没有成为被世界认可的成熟的纯种猫,标准还在制定当中,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对于狸花猫的理解。
云猫
[起源] 因身上的毛色似天上的云彩而得名,因喜食椰子树和棕榈树汁而又称椰子猫和棕榈猫。
[外貌] 云猫的毛色呈棕黄或黑灰色,头部为黑色,眼睛的下方及侧面有白斑,身体两侧为黑色花斑,背部有数条黑色纵纹,四肢及尾为黑褐色,外观很漂亮,是一种珍贵的观赏猫。
它的繁殖期不固定,一年两窝,每窝2-4仔。此猫仅分布在我国南方。[英文名] Felis bieti
[原产地] 蒙古,中国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
[外貌特征] 全身都没有明显的条纹,背部和四肢的外侧呈沙黄色,背中部略微具有暗红棕色,并具有十分显著的长峰毛,成为它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颌部白色,前胸部淡黄褐色,腹部暗黄色。
[体形] 荒漠猫体形较大,体长60~80cm、体重约5kg。
[头部] 头部为灰白色,颊部有两条斜行的暗褐色纹,两条纹之间呈亮灰色。
[耳朵] 耳朵的基部为淡红褐色,尖上有长约20毫米的短簇毛。
[四肢] 四肢略长。
[毛色] 体背和四肢浅黄灰色,背部中央红棕;全身无明显条纹,仅臀部和前肢内侧有数条细而不明显的暗纹;四肢掌面均具黑褐色粗密的长毛;耳尖有短簇毛颊部有两道横纹;尾色与体色相同,末瑞具数条暗棕色纹,尾尖黑色。
[习性] 栖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黄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针叶林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也在雪地上活动。听、嗅觉发达。生活有规律,早晨、黄昏以及夜间出来活动,白天休息。性情孤僻,除了繁殖期外,都营独居的生活。主要以鼠类、鼠兔、旱獭、鸟类等为食,所以活动区域与这些动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在高山裸岩地带和阴坡的云杉林中,由于植物贫乏,啮齿类数量稀少,所以就没有它的踪迹。而在柏木疏林和高山灌丛一带,由于食物和隐蔽条件良好,啮齿动物数量多,它的活动痕迹,如足迹、脱落的毛团、食物残骸和粪便等,也就很常见。春季地表尚未完全解冻时,它依K灵敏的视觉、嗅觉和听觉,用前爪在高原鼢鼠的洞道上方将表土拨开,待高原鼢鼠出来封堵洞口时将其捕获。对于在地面活动的鼠类,它一般在都能就地捕获。夏季是荒漠猫的繁殖、哺乳季节,这时大量的鼠类幼仔也开始独立生活,在地面上活动频繁,恰好为荒漠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有利于哺育幼仔,所以在这时期荒漠猫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小,而且很固定。秋季各种鼠类相继侵入农村田野中自然干燥的麦垛附近,有的从地下挖掘洞道一直延伸至麦捆下面,将麦穗和麦茎拉人洞道,此时荒漠猫也尾随鼠类而来,夜间在麦捆周围活动频繁。冬季气温低,天寒地冻,荒漠猫就在夜间到悬崖边上去捕食雀类、鸡类等中、小型鸟类,但过深的积雪常常影响鼠类的活动,造成荒漠猫食物短缺,有时被迫迁移到居民区附近活动,盗食家禽。雄兽大多栖居在这种洞穴中。它还有重复利用旧巢穴的习性。
[英文名] Persian
[类别] 长毛猫
[原产地] 英国
[起源] 波斯是古伊朗的国名。BT之家是最常见、最典型的品种,波斯 猫实际上是以阿富汗的土种长毛猫和土耳其或亚美尼亚地区的安哥拉长毛猫为基础,在英国经过100多年的选育繁殖,于1860年诞生的一个品种。波斯 猫有一张讨人喜欢的面庞,长而华丽的被毛,优雅的举止,故有“猫中王子”、“王妃”之称,因而身价很高。一只纯种的波斯 猫可达上千美元,是世界上爱猫者最喜欢的猫之一。
[外貌特征] 波斯 猫有矮脚马型、健壮滚圆的躯干,头和脸为圆形、四肢;粗短、鼻子短、眼睛大而圆。被毛特被丰满,这是一种双层被毛,有两种毛组成:长而柔软蓬松的地下层绒毛,有两种毛组成:长而柔软蓬松的地下层绒毛以及稍长而粗糙的芒毛(展览会上好的纯种猫的芒毛可达12厘米)。从雪白色到乌黑色;从银灰双层渐层到明显的玳瑁色——白色花斑。达到展览标准的波斯 猫,价格及其昂贵。
[体形] 矮脚马型、健壮滚圆的躯干,大或中等身形. 胸部又阔又深. 肩部与臀睰泶? 中间部分丰满, 背部平直. 富肌肉感. 但不会过份肥胖.
[头部] 又圆又大, 头盖骨甚宽阔,两颊丰满
[耳朵] 细小, 耳尖浑圆, 向前倾斜. 底部不会过份宽阔; 双耳间距阔, 位于头上偏低位置, 顺着头部浑圆的线条连合
[眼睛] 既大且圆; 眼色亮泽. 双眼间距宽阔, 予人可爱的神情
[鼻子] 短、扁、宽阔. 双眼间正中有一[裂缝]
[下巴] 饱满, 结实浑圆, 发育良好, 反映良好的咬合状态
[四肢] 短而粗壮. 前肢笔直; 从后面看, 后肢笔直.
[足掌] 结实, 且又圆又大. 足趾紧贴; 前肢各有五趾, 后肢则有四趾
[尾巴] 短, 但与身体成比例
[披毛] 独特的双层披毛. 底毛浓密, 且被一层长而光滑的防水披毛覆盖着. 冬天时, 浓密的底毛完全生长, 因此冬天的披毛较夏天的丰满. 披毛的质素与类型最为重要, 颜色及图案则较次要
[习性] 波斯 猫天资聪颖,温文尔雅,反应灵敏,善解人意。性情属外静内动,表面安静懒动,却隐匿了内心的喜怒哀乐,而且渴望得到主人的关爱。集宠物的优秀性情于一身,举止高雅,恬静可爱,乐观向上,对人诚实,易于沟通。还是著名的捕鼠高手。
[英文名] Burmese
[类别] 短毛猫
[原产地] 缅甸
[起源] 在三十年代的初期,美国旧金山的Dr. Joseph Thomson从缅甸获得一头吸引人的合桃啡色的雌猫,他为它起名“黄猫” 〔Wong Mau〕,当时因为没有弄到同品种的公猫,只好让它和暹罗猫交配。经过与暹逻猫的繁殖后便订立了这个与别不同的品种–缅甸猫。在繁殖的过程中会得到一些毛色较淡的小猫,而美国的繁殖者要求美国CFA同样确认这些淡化的颜色,最初这些淡化颜色的猫被列为另一个品种Malayan,后期则变成缅甸猫中的DiluteDivision。
[外貌特征] 缅甸猫体形丰满,肌肉结实;四肢细长,前肢比后肢短;脚爪小,为椭圆形;尾巴长度适中。头部呈适中的楔子形,颧骨高,鼻子略短。眼睛上眼眶向上吊,下眼眶为圆形,眼珠为黄色;耳朵大小适中,尖稍呈椭圆形;被毛短而稠密,圆润富于光泽,如缎子一般光滑,受人珍视。
[体形] 中等身形, 肌肉发达, 身体健硕.胸睰砝?岷?
[头部] 不论从正面或侧面观看, 头儿也是圆圆的; 面罩既短且宽, 发育甚佳. 下巴结实浑圆. 以反映出良好的咬合状态
[耳朵] 细耳, 且基本上是短耳, 根睰砝? 连接头部的位置较阔, 耳尖浑圆, 位置稍偏下向
[眼睛] 又大又圆, 间距较宽
[鼻子] 明显的凹位
[足掌] 呈圆形. 前肢各有五趾, 后肢则有四趾
[尾巴] 修直, 属中等长度
[披毛] 短密, 具有丝绸般的光泽
[毛色] 1. 黑貂色( Sable ) 2. 香槟色( Champagne ) 3. 蓝色( blue ) 4. 白金色 ( Platinum )
[习性] 缅甸猫不像暹罗猫叫声吵闹,它性格温和,顽皮活泼,叫声和动作都很可爱。喜欢与人作伴,不惧怕陌生人,像个小孩子,特别亲切友好,和谁都能亲近,是很好的观赏伴侣动物,很适合饲养在有小孩子的家庭。
猫
cat
食肉目猫科的一种。很早就被人类驯化饲养,善捕鼠类为食,亦食蛙、鸟等小动物。耳多直立;眼大而圆,瞳孔调节功能强;面部较丰满;听觉和嗅觉灵敏。犬齿尖锐,人工喂养以鱼、肉为主。前肢5趾 ,后肢4趾 ;爪尖锐,可伸缩;足下有柔软肉垫,可起缓冲作用,利于蹑足靠近并袭击猎物,善于爬树。触须感觉功能强,利于黑夜行动。由于祖先为单独生活,独立性强,但经训练,易与主人建立感情。欧洲家猫起源于非洲山猫,亚洲家猫一般认为起源于印度的沙漠猫。人工培育品种极多 ,可分长毛猫和短毛猫 ,毛色有黑 、白、黄、灰、紫、花斑和条纹等。
猫科
Felidae;cat family
哺乳纲食肉目的一科。体型中、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 ;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齿式。皮毛柔软,常具显著花纹。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猎豹属爪不能完全缩回)。尾一般较发达。多数善攀缘及跳跃。大多喜独居。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热血动物 。在欧亚大陆 、非洲、南北美洲的寒带到热带均有分布。共5属,36种,中国产4属13种。猫科中虎、狮、豹、美洲豹、猎豹、雪豹、云豹、猞猁等均为著名观赏动物,狮、虎常被马戏团驯化表演;家猫为捕鼠能手和著名宠物;猎豹可驯化狩猎;虎骨酒可治疗风湿性炎症;虎、豹和猞猁的皮毛极为名贵。许多种现已列为保护动物。
猫抓病
cat-scratch disease
主要由家猫抓人或咬人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人均在2、3个月内自愈。1950年首次报告。
病原尚不清楚。有人在皮肤抓伤处及肿大的淋巴结中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可用特殊培养基分离,可能为本病的病原。亦有人认为病原是一种病毒,但应用鸡胚、组织培养和动物接种均未能分离出病毒。也有人认为病原是衣原体。约90%病人是通过家猫抓、咬或舔后而患病。少数病人亦可被狗抓、咬而得病。该病多发生于秋、冬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者罕见。
猫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6星期。抓伤或咬伤处皮肤有炎症、疼痛,并可化脓;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少数病人淋巴结化脓,并可破溃形成窦道;亦可有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脾肿大;约1/3病人可出现发热,体温在38~41℃,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少数病人于病后 3~10天出现充血性斑丘疹、结节性或多形性红斑;部分病人有结膜炎和结膜肉芽肿 ,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称为帕里诺氏眼-淋巴结综合症 ;病人也可发生脑炎、脑膜炎 、脊髓炎 、多发性神经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炎等;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血沉增快。
诊断依据:有被猫抓伤或咬伤史;抓伤处皮肤发炎和化脓,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等典型临床表现 ;汉格-罗斯皮肤试验阳性;淋巴结活体检查,出现网状细胞增生和坏死性肉芽肿病变,即可诊断该病。
尚无特效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用退热镇痛药退热及止痛;淋巴结化脓时可穿刺抽脓,以减轻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不宜切开引流,以免形成瘘管;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预防该病应避免被猫抓伤及咬伤,若发生抓、咬伤时,可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
老鹰是一种肉食性的鸟类
通常在峡谷内觅食,一次生1到3颗蛋,则小老鹰会驱赶同伴,
或者吃掉同伴。
老鹰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大斑鹫、秃鹰、黑鸢等
欢迎来到本站
,老鹰和一般鸟类有点不同,老鹰属於禽兽类,
一般鸟类属於杂食类的动物,不太相同,
这就是老成鸟身长约56公分、翼长约417-465公分、体重约630-1030公克 、蛋2-5个,白底有红棕色斑点、孵卵期约38天、...深入资料 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於它们的巢穴很高,鹰和一般鸟类的不同
老鹰为黑鸢在台湾的俗称,台语称来叶或厉翼。全身大致为褐色,翼下初级飞羽基部的白斑及如鱼尾状的尾羽特徵,幼鸟有明显淡色羽斑与成鸟明显不同。往昔农业社会大凡聚落、乡村有人烟的平原,都可以看见老鹰在天空翱翔,民间也流传著一些有关老鹰的童谣。如今,在台湾的天空已愈来愈少见到黑鸢,基隆港为全台最佳赏鸢点,少数犹存的鸢只长在基隆港上空巡弋、盘旋、滑翔很是美丽,目前,全台有记录的仅剩五大族群,分隔在南、北两端,总数不到两百只,基隆港每年秋冬季可看到十只以上近距离觅食,为本市最具代表性鸟类。
回答者:很肥的小猪 - 举人 四级 11-12 15:03
尔及利亚鳾 阿劳特拉鸊鹈 阿留申鹅 鹦鹉 游隼
阿姆斯特信天翁 艾博特鲣鸟 爱斯基摩杓鹬
安德鲁军舰鸟 奥杜邦长腿冠鹰 奥科兰岛秧鸡
巴西马代拉海燕 白腹珍珠鸡 白颈乌鸦 白鹭
斑尾雉鸡 北美红眼雀 捕蚋鸟 查塔姆岛歌鸲
长尾地佛法僧 垂耳鸦 达尔文美洲鸵 刀嘴凤冠雉
帝啄木鸟 非洲吉布提鹧鸪 非洲塞舌尔莺 粉红燕鸥
孤贡 古巴钩嘴鸢 寡妇鸥 褐鹈鹕 关岛阔嘴鸟
红金翅 红脸杜鹃 花脸齿鹑 黄头黑鸟 加利福尼亚秃鹫
加那利黑蛎鹬 蕉鹃 金雕 金刚鹦鹉 坎贝尔岛水鸭 科隆群岛企鹅 科隆群岛鹰 克拉克织布鸟 盔蜜雀 盔犀鸟 拉索云雀 鹭鹤
马达加斯加海雕 马达加斯加潜鸭 马里亚纳绿头鸭 马卢古太阳鸟
毛里求斯红隼 毛时求斯鹎 毛伊岛厚喙雀 美洲鸳鸯 蒙特祖马鹌鹑 密克罗尼西亚翠鸟 南美秃鹫 纽厄尔剪水鹱 诺德曼青足鹬
诺福克岛绣眼鸟 热带大雕 日本冠鹮 塞舌尔斑鸠 塞舌尔猫头鹰 塞舌尔鹊鸲 沙丘鹤 圣诞岛苍鹰 圣路易斯家鹪鹩
圣米格尔红腹灰雀 条纹伞鸟 秃头雕 鹟 乌卢古鲁丛伯劳 西非鸵鸟 夏威夷静水鸭 夏威夷蜜鸟 夏威夷水鸡 夏威夷雁 鸮鹦鹉
新西兰岸行 新西兰鸫 亚速尔群岛林鸽 亚洲白鹳 眼圈绒鸭 印度大鸨
)Takin
鸟类
黑鹳(Ciconia nigra)Black stork
绿孔雀(Pavo muticus)Green peafowl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Black-necked crane
爬行类
巨蜥Varanus salvator
蟒蛇Python molurus birittatus kuhl
蝴蝶
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兽类
藏猕猴(Macaca thibetana)Tibetan macaque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Chinese pangolin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Red panda
大灵猫(Viverra zibetha)Large Indian civet
猞猁(Felis lynx)Lynx
金猫(Felis temmincki)Golden cat
水鹿(Cervus nuicolor)Sambar
岩羊(Pseudois nayaur)Blue sheep
巨松鼠(Ratufa bicolor)Black giant squirrel
鸟类
鸳鸯(Aix galericulata)Mandarin duck
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Himalayan griffon
红隼(Falco tinnunculus)Common Kestrel
雕鸮(Bubo bubo)Northern eagle owl
领角鸮(Otus bakkamoena)Indian scops owl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Golden pheasant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Lady Amherst's pheasant
红原鸡(Gallus gallus)Red junglefowl
大紫胸鹦鹉(Psittacula derbiana)Lord Derby's parakeet
银胸丝冠鸟(Serilophus lunatus) Silver-breasted broadbill
爬行类
地龟Geoemyda spengleri
凹甲陆龟Manouria impressa
大壁虎Gekko gecko
蝴蝶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三尾褐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
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
二尾凤蝶Bhutanitis mansfieldi
--------------------------------------------------------------------------------
阿尔及利亚鳾 阿劳特拉鸊鹈 阿留申鹅 鹦鹉 游隼
阿姆斯特信天翁 艾博特鲣鸟 爱斯基摩杓鹬
安德鲁军舰鸟 奥杜邦长腿冠鹰 奥科兰岛秧鸡
巴西马代拉海燕 白腹珍珠鸡 白颈乌鸦 白鹭
斑尾雉鸡 北美红眼雀 捕蚋鸟 查塔姆岛歌鸲
长尾地佛法僧 垂耳鸦 达尔文美洲鸵 刀嘴凤冠雉
帝啄木鸟 非洲吉布提鹧鸪 非洲塞舌尔莺 粉红燕鸥
孤贡 古巴钩嘴鸢 寡妇鸥 褐鹈鹕 关岛阔嘴鸟
红金翅 红脸杜鹃 花脸齿鹑 黄头黑鸟 加利福尼亚秃鹫
加那利黑蛎鹬 蕉鹃 金雕 金刚鹦鹉 坎贝尔岛水鸭 科隆群岛企鹅 科隆群岛鹰 克拉克织布鸟 盔蜜雀 盔犀鸟 拉索云雀 鹭鹤
马达加斯加海雕 马达加斯加潜鸭 马里亚纳绿头鸭 马卢古太阳鸟
毛里求斯红隼 毛时求斯鹎 毛伊岛厚喙雀 美洲鸳鸯 蒙特祖马鹌鹑 密克罗尼西亚翠鸟 南美秃鹫 纽厄尔剪水鹱 诺德曼青足鹬
诺福克岛绣眼鸟 热带大雕 日本冠鹮 塞舌尔斑鸠 塞舌尔猫头鹰 塞舌尔鹊鸲 沙丘鹤 圣诞岛苍鹰 圣路易斯家鹪鹩
圣米格尔红腹灰雀 条纹伞鸟 秃头雕 鹟 乌卢古鲁丛伯劳 西非鸵鸟 夏威夷静水鸭 夏威夷蜜鸟 夏威夷水鸡 夏威夷雁 鸮鹦鹉
新西兰岸行 新西兰鸫 亚速尔群岛林鸽 亚洲白鹳 眼圈绒鸭 印度大鸨
春塘鲎虫
洞螯虾
洞蜘蛛
虎甲虫
加利福尼亚淡水虾
卡纳蓝蝴蝶
朗格金属斑
美国埋葬虫
米切尔眼蝶
三角绿步行虫
山谷接骨木天牛
桃金娘银斑蝶
肖尔斯燕尾凤蝶
濒危动物的濒危鸟类
朱鹮
2.黑颈鹤
3.丹顶鹤
4.金雕
5.中华秋沙鸭
6.黑鹳
7.白鹳
8.黄腹角雉
9.褐马鸡
10.大鸨
1.朱鹮 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
朱鹮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其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由于朱鹮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祥瑞,称为“吉祥之鸟”。
朱鹮是我国一级保护濒危鸟类,经过近10年来的保护和人工繁育,现在数量为500余只。
2.黑颈鹤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15种鹤中被最晚纪录到的1种鹤,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
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近期,有人在青海西藏地区发现了此鸟的3个大种群,其总数可达200余只。
3.丹顶鹤 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虽然人们常常使用“松鹤延年”一词,事实上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分。
丹顶鹤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在各国的文学和美术作品中屡有出现。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就有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鹤体造型的礼器也已出现。道教中丹顶鹤飘逸的形象更是长寿、吉祥的象征。
丹顶鹤主要分布在东北扎龙自然保护区,迁徙至江苏盐城以及江西鄱阳湖过冬,可进行人工繁育。
4.金雕 金雕是珍贵猛禽,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数量稀少。因为金雕羽毛在国际市场价格昂贵,所以特别需要保护。
金雕成鸟的体长为76~103厘米,翼展达230多厘米,体重2~6.5千克。金雕的腿上全部被有羽毛,脚是三趾向前,一趾朝后,趾上都长着锐如狮虎的又粗又长的角质利爪,内趾和后趾上的爪则更为锐利。抓获猎物时,它的爪能够像利刃一样同时刺进猎物的要害部位,撕裂皮肉,扯破血管,甚至扭断猎物的脖子。巨大的翅膀也是它的有力武器之一,有时一翅扇将过去,就可以将猎物击倒在地。
在全世界的动物园里,没有人工繁殖过一只金雕,因为这种鸟最向往自由与爱情,它们不屑于人工凑合,甚至在动物园里以撞笼而死相抗。
5.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也是极其稀少,全球目前仅存不足1000只。
由于中华秋沙鸭以天然树洞为巢,又有人将它称作“会上树的鸭子”。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在个别地点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群体,但缺少持续性观察结果。安徽、山东辽宁、吉林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中华秋沙鸭越冬地。
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人工繁殖秋沙鸭,填补了世界空白,目前黑龙江省共有170只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保持较稳定。
6.黑鹳
黑鹳为大型涉禽,全长约100厘米。成鸟上体从头至尾包括翼羽呈黑褐色,有金属紫绿色光,颏、喉至上胸为黑褐色,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围眼裸区、腿及脚均朱红色。
1986年,上海动物园和齐齐哈尔龙沙公园人工孵化黑鹳和育雏成功,目前,北京、哈尔滨、天津、济南、西宁、银川、兰州、合肥、杭州等动物园均有饲养,但数量不多,估计总数约为20~30只。
7.白鹳 白鹳体形修长,体长约120厘米,翅长60厘米以上;嘴长而直,可达21厘米;颈与腿亦长;身体几乎为纯白色,只肩羽、翼上呈光灰黑色。
白鹳以声求爱,雄鸟在追求雌鸟时,用上下喙当做响板,发出响亮的“嗒嗒”声,表示对雌鸟的欢迎,声音能够传到250米以外。
白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8.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全长约50(雌)~65(雄)厘米。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身子粗笨,不善飞翔,胆子很小。遇到危险时,它不飞不跑,站在原地东张西望,及至发现有敌人逼近自己,就急中生智,一头钻进杂草丛中,但却把身子露在外面,好像鸵鸟一样,因此被人称作“呆鸡”。
9.褐马鸡 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有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褐马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
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即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褐马鸡在北京门头沟令山地区和房山西北部都有分布,且种群来自遥远的五台山,数量共50余只。
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0.大鸨 大鸨是大型陆栖鸟类,又名地鸨。大鸨雄鸟和雌鸟的体形相差十分悬殊,是现生鸟类中体重差别最大的种类。雄鸟体长为75~105厘米,体重为10~15千克,体形粗壮,颈长而粗,腿粗而强,连脚上的趾都十分壮大,很适于奔走。而雄鸟则体形较小,体长不足50厘米,体重不到4千克,但无论雌雄大小,都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1·短尾信天翁;2·白鹈鹕;3·红脚鲣鸟;4·褐鲣鸟;5·斑头鸬鹚;6·黑颈鸬鹚;7·白腹军舰鸟;8·黄嘴白鹭;9·岩鹭;10·海南鳽; 11·黑冠鳽;12·白头鹮鹳;13·东方白鹳;14·黑鹳;15·白鹮;16·黑鹮;17·朱鹮;18·白琵鹭;19·黑脸琵鹭;20·大天鹅;21·小天鹅;22·疣鼻天鹅;23·树鸭;24·鸳鸯;25·棉凫;26·白头硬尾鸭;27·中华秋沙鸭;28·黑翅鸢;29·褐冠鹃隼;30·凤头蜂鹰;31·栗鸢;32·褐耳鹰;33·凤头鹰;34·棕尾鵟;35·灰脸鵟鹰;36·棕翅鵟鹰;37·金雕;38·白肩雕;39·草原雕;40·乌雕;41·白腹隼雕;42·棕腹隼雕;43·林雕;44·白腹海雕;45·玉带海雕;46·白尾海雕;47·虎头海雕;48·黑兀鹫;49·秃鹫;50·高山兀鹫;51·白背兀鹫;52·胡兀鹫;53·短趾雕;54·蛇雕;55·鹗;56·猎隼;57·游隼新疆亚种;58·黑嘴松鸡;59·黑琴鸡;60·柳雷鸟;61·岩雷鸟;62·镰翅鸡;63·斑尾榛鸡;64·雪鹑;65·暗腹雪鸡;66·雉鹑;67·四川雉鹑;68·蓝胸鹑;69·红胸山鹧鸪;70·绿脚山鹧鸪;71·红喉山鹧鸪;72·白颊山鹧鸪;73·褐胸山鹧鸪;74·四川山鹧鸪;75·白额山鹧鸪;76·海南山鹧鸪;77·台湾山鹧鸪;78·血雉;79·黑头角雉;80·红胸角雉;81·灰腹角雉;82·红腹角雉;83·黄腹角雉;84·棕尾虹雉;85·白尾梢虹雉;86·绿尾虹雉;87·藏马鸡;88·白马鸡;89·蓝马鸡;90·褐马鸡;91·黑鹇;92·蓝鹇;93·原鸡;94·黑颈长尾雉;95·白冠长尾雉;96·白颈长尾雉;97·黑长尾雉;98·白腹锦鸡;99·红腹锦鸡;100·灰孔雀雉;101·绿孔雀;102·林三趾鹑;103·棕三趾鹑;104·黑颈鹤;105·白头鹤;106·丹顶鹤;107·白枕鹤;108·白鹤;109·赤颈鹤;110·蓑羽鹤;111·蓝胸秧鸡;112·红腿斑秧鸡;113·白喉斑秧鸡;114·棕背田鸡;115·小鸨;116·大鸨;117·波斑鸨;118·铜翅水雉;119·黑尾塍鹬;120·小青脚鹬;121·半蹼鹤;122·林沙锥;123·遗鸥;124·黑嘴鸥;125·黑嘴端凤头燕鸥;126·扁嘴海雀;l27·西藏毛腿沙鸡;128·黑腹沙鸡;129·红翅绿鸠;130·红顶绿鸠;131·黄脚绿鸠;132·厚嘴绿鸠;133·灰头绿鸠;134·橙胸绿鸠;135·绿皇鸠;136·山皇鸠;137·紫林鸠;138·斑尾鹃鸠;139·棕头鹃鸠;140·棕斑鸠;141·绿翅金鸠;142·红领绿鹦鹉;143·绯胸鹦鹉;144·大绯胸鹦鹉;145·花头鹦鹉;146·短尾鹦鹉;147·褐翅鸦鹃;148·小鸦鹃;149·仓鸮;150·栗鸮;151·黄嘴角鸮;152·雕鸮;153·林雕鸮;154·乌雕鸮;155·黄脚鱼鸮;156·长尾林鸮;157·乌林鸮;158·鬼鸮;159·黑顶蟆口鸱;160·橙胸咬鹃;161·红头咬鹃;162·白喉犀鸟;163·棕颈犀鸟;164·冠斑犀鸟;165·双角犀鸟;166·白腹黑啄木鸟;167·蓝八色鸫;168·仙八色鸫;169·双辫八色鸫;170·牛头伯劳;171·鹊鹂;172·鸦嘴卷尾;173·小盘尾;174·大盘尾;175·鹩哥;176·黑额山噪鹛;177·震旦鸦雀;178·灰冠鸦雀;179·暗色鸦雀;180·挂墩鸦雀;181·藏雀;182·栗斑腹鹀;183·藏鹀;184黄金蟒蛇中文名 学名 保护级别 Procellariiforme;飘泊信天翁Diomedea amsterdamensis CR极危;新西兰海燕Oceanites maorianus CR极危;全蹼目Pelecaniformes ;阿波特鲣鸟Papasula abbotti CR极危;安德鲁军舰鸟Fregata andrewsi CR极危;鹳形目Ciconiiformes;日本白鹳Ciconia boyciana EN濒危;大鹮Thaumatibis gigantea CR极危;朱鹭Geronticus eremita CR极危;日本冠朱鹭Nipponia nippon EN濒危;雁鸭目Anseriformes;马岛麻斑鸭Anas bernieri EN濒危;列山岛野鸭Anas laysanensis CR极危;夏威夷鸭Anas wyvilliana EN濒危;白翼木鸭Cairina scutulata EN濒危;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 EN濒危;鹫鹰目Falconiformes;加州秃鹰Gymnogyps californianus CR极危;西班牙帝雕Aquila adalberti EN濒危;东方白背秃鹰Gyps bengalensis CR极危;印度秃鹰Gyps indicus CR极危;钩嘴鸢Chondrohierax wilsonii CR极危;食猿雕Pithecophaga jefferyi CR极危;猎隼Falco cherrug EN濒危; Galliformes;营冢鸟Macrocephalon maleo EN濒危;红嘴官鸟Crax blumenbachii EN濒危;角官鸟Oreophasis derbianus EN濒危;白翼官鸟Penelope albipennis CR极危;黑胸鸣官鸟Pipile jacutinga EN濒危;鸣官鸟Pipile pipile CR极危;爱德华雉Lophura edwardsi EN濒危;婆罗洲孔雀雉Polyplectron schleiermacheri EN濒危; Gruiformes;美洲鹤Grus americana EN濒危;丹顶鹤Grus japonensis EN濒危;白鹤Grus leucogeranus CR极危;罗德哈威秧鸡Gallirallus sylvestris EN濒危;卡古鸟Rhynochetos jubatus EN濒危;大印度鸨Ardeotis nigriceps EN濒危; Charadriiformes;爱基斯摩杓鹬Numenius borealis CR极危;细嘴杓鹬Numenius tenuirostris CR极危;黑嘴端凤头燕鸥Sterna bernsteini CR极危;诺曼氏青足鹬Tringa guttifer EN濒危; Psittaciformes;红肛凤头鹦鹉Cacatua haematuropygia CR极危;小葵花凤头鹦鹉Cacatua sulphurea CR极危;帝鹦鹉Amazona imperialis EN濒危;黄头亚马逊鹦哥Amazona oratrix EN濒危;红额鹦鹉Amazona rhodocorytha EN濒危;红冠亚马逊鹦哥Amazona viridigenalis EN濒危;波多黎各鹦鹉Amazona vittata CR极危;灰绿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glaucus CR极危;紫蓝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 EN濒危;李尔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leari CR极危;红颊金刚鹦鹉Ara rubrogenys EN濒危;蓝金刚鹦鹉Cyanopsitta spixii CR极危;佛氏黄额长尾鹦鹉Cyanoramphus forbesi EN濒危;红蓝吸蜜鹦鹉Eos histrio EN濒危;角鹦鹉Eunymphicus cornutus EN濒危;黄腹长尾鹦鹉Neophema chrysogaster CR极危;黄耳长尾鹦鹉Ognorhynchus icterotis CR极危;金肩鹦鹉Psephotus chrysopterygius EN濒危;厚嘴鹦哥Rhynchopsitta pachyrhyncha EN濒危;猫面鹦鹉Strigops habroptilus CR极危;深蓝吸蜜鹦鹉Vini ultramarina EN濒危;鹃形目Cuculiformes ;蕉鹃Tauraco bannermani EN濒危;鸱鸮目Strigiformes;马岛草鸮Tyto soumagnei EN濒危; Apodiformes ;栗腹蜂鸟Amazilia castaneiventris CR极危;圣马刀翅蜂鸟Campylopterus phainopeplus EN濒危;黑星额蜂鸟Coeligena prunellei EN濒危;绿喉毛腿蜂鸟Eriocnemis godini CR极危;彩毛腿蜂鸟Eriocnemis mirabilis CR极危;黑胸毛腿蜂鸟Eriocnemis nigrivestis CR极危;蓝顶蜂鸟Eupherusa cyanophrys EN濒危;钩喙蜂鸟Glaucis dohrnii EN濒危;皇领蜂鸟Heliangelus regalis EN濒危;青腹蜂鸟Lepidopyga lilliae CR极危;叉扇尾蜂鸟Loddigesia mirabilis EN濒危;紫喉辉尾蜂鸟METAllura baroni EN濒危;佩里辉尾蜂鸟METAllura iracunda EN濒危;火冠蜂鸟Sephanoides fernandensis CR极危;灰嘴慧星蜂鸟Taphrolesbia griseiventris EN濒危; Coraciiformes;斑嘴犀鸟Penelopides mindorensis EN濒危;啄木鸟目Piciformes;帝啄木Campephilus imperialis CR极危;象牙喙啄木鸟Campephilus principalis CR极危;燕雀目Passeriformes;带斑伞鸟Cotinga maculata EN濒危;白翅伞鸟Xipholena atropurpurea EN濒危;科兹美鸫鸟Toxostoma guttatum CR极危;泰国八色鸟Pitta gurneyi CR极危;鲁克氏仙鹟Cyornis ruckii CR极危;白胸绣眼鸟Zosterops albogularis CR极危;黑冠黄雀Gubernatrix cristata EN濒危;金雀Carduelis cucullata EN濒危;长冠八哥Leucopsar rothschildi CR极危。
布朗克斯动物园的游览信息
布朗克斯动物园的游览信息如下:
布朗克斯动物园开放时间为全年365年每天开放10:00~16:30 周一至周五10:00~17:00,周末及假期10:00~17:30,票价成人:15美元;27美元(全票)儿童(3~12岁):11美元,21美元(全票)老人(65岁以上):13美元,23美元2岁及以下儿童免费。 全园分以下几大部分:非洲平原、埃塞俄比亚高地、刚果雨林、马达加斯加、亚洲雨林、野性亚洲、喜马拉雅高地、虎山、熊山、野牛围场、智利海岸、水鸟馆、鸟的世界、雉鸡苑、北方湿地、老鼠馆、两爬馆、儿童动物园,蝴蝶园等哺乳类。
布朗克斯动物园整体详情:
布朗克斯动物园于1845年由纽约动物协会(New York Zoological Society,简称NYZS,1993年更名为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确定修建,其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及教育、科研、保护于一身的动物科研保护园区。1899年11月8日开放;当时,动物园中拥有22个展区,共有动物843只。现在布朗克斯动物园占地约100万平米,动物4500头,物种522个,其中还有一些属濒临灭绝的动物,这其中就包括扬子鳄。布朗克斯动物园的年接待游客量在200多万左右,是美国旅游胜地。
开放时间动物园全年365年每天开放10:00~16:30(11月3日~4月3日)周一至周五10:00~17:00,周末及假期10:00~17:30(4月4日至11月1日)票价成人:15美元;27美元(全票)儿童(3~12岁):11美元,21美元(全票)老人(65岁以上):13美元,23美元2岁及以下儿童免费 全园分以下几大部分:非洲平原、埃塞俄比亚高地、刚果雨林、马达加斯加、亚洲雨林、野性亚洲、喜马拉雅高地、虎山、熊山、野牛围场、智利海岸、水鸟馆、鸟的世界、雉鸡苑、北方湿地、老鼠馆、两爬馆、儿童动物园,蝴蝶园等哺乳类: 西低地大猩猩、白颊长臂猿*、爪哇叶猴、银叶猴、东黑白疣猴、山魈、狮尾狒、邬氏长尾猴、白臀长尾猴(德氏长尾猴)、倭狨*、金狮狨、金头狮狨、玻利维亚灰伶猴、节尾狐猴、褐美狐猴*、克氏冕狐猴、红领狐猴、鼠狐猴、瘠懒猴;北树鼩;罗岛狐蝠(Pteropus rodricensis); 亚洲象、短耳象鼩、岩蹄兔、土豚*、马岛猥*; 东北虎、马来虎、黑豹、非洲狮、雪豹、斑鬣狗、侏獴*、马岛狸、环尾獴、北极熊、棕熊、小熊猫*、非洲猎犬、耳廓狐、斑点臭鼬、小爪水獭、北美水獭、加州海狮; 白犀*、独角犀、马来貘、蒙古野马、细纹斑马; 鹿猪、红河猪*、大鼷鹿、罗斯柴尔德长颈鹿、霍加披、美洲野牛、白肢野牛、蓝牛(印度驼羚)*、安氏薮羚、印度黑羚羊、汤氏瞪羚*、细角瞪羚、麦氏霓羚*、努比亚山羊、喜马拉雅塔尔羊、毛冠鹿、赤麂、麋鹿、沼鹿、白斑鹿、水鹿、台湾梅花鹿; 马岛仓鼠、吕宋云鼠*、八齿鼠、长尾刺豚鼠、达马拉兰鼹形鼠、巢鼠、四线草鼠、丝绒鼠、羚松鼠、东方刺毛鼠、睡鼠、加利福尼亚鼠(Peromyscus californicus)、鹿鼠、白腹鼠、梅氏更格卢鼠、几种沙鼠、家鼠、北美豪猪;麻氏树袋鼠。鸟类: 鸵鸟、鸸鹋; 雅冠共鸟; 麦氏环企鹅; 褐马鸡、蓝马鸡、白马鸡、白鹇、蓝鹇、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棕尾虹雉、红腹角雉、黄腹角雉、山孔雀雉、巴拉望孔雀雉、大眼斑雉、灰胸竹鸡、冕鹧鸪、刚果孔雀、蓝孔雀、绿孔雀*、冠珠鸡、西方松鸡、苏拉冢鴙、大凤冠雉、盔凤冠雉、眼斑吐绶鸡; 维多利亚冠鸠、吕宋鸡鸠、尼科巴鸠、雉鸽、斑皇鸠、点斑林鸽; 白头海雕、金雕、秃鹫、王鹫、安第斯神鹰; 智利火烈鸟、加勒比火烈鸟; 秃鹮、隐鹮、红鹮、马达加斯加冠鹮、黑脸鹮、粉红琵鹭、船嘴鹭、黄脸鹳、白头鹮鹳、小秃鹳、锤头鹳、小蓝鹭、大蓝鹭、雪鹭; 黑颈鹤、白枕鹤、日鳽、淡翅喇叭鸟、大林秧鸡、紫水鸡; 印加燕鸥、普通燕鸥、加拿大燕鸥(Sterna forsteri)、簇羽海鹦、反嘴鹬、斑腹矶鹬(Actitis macularius)、肉垂麦鸡、距翅麦鸡、黑砺鹬、报汛鸟; 雪鸮、横斑林鸮、白脸角鸮*、茶色蟆口鸱*; 白冠弯嘴犀鸟、纳氏弯嘴犀鸟*、绿林戴胜、蓝腹佛法僧、三宝鸟、白喉蜂虎、洋红蜂虎、蓝冠翠鴗、笑翠鸟、密克罗尼西亚翡翠、蓝胸翡翠; 大蓝蕉鹃、短冠紫蕉鹃、圭拉鹃、凤头马岛鹃; 紫蓝金刚鹦鹉、啄羊鹦鹉、大紫胸鹦鹉、蓝额亚马逊鹦哥、古巴亚马逊鹦哥、非洲黑鹦鹉; 鞭笞巨嘴鸟;金头绿咬鹃;厚嘴棉凫、白秋沙鸭、棕胁秋沙鸭、白脸针尾鸭、棕硬尾鸭、小潜鸭、凤头潜鸭、林鸳鸯、黑嘴天鹅;南美鸬鹚、蛇鹈、褐鹈鹕、美洲白鹈鹕;和平鸟、安第斯盔冠伞鸟*、白冠噪鹛、栗头丽椋鸟、蜡嘴椋鸟、长冠八哥(巴厘岛椋鸟)、小极乐鸟、红织雀。爬行类: 密河鳄、马来鳄、尼罗鳄、古巴鳄、钝吻古鳄; 树巨蜥、华丽尼罗巨蜥、翡翠巨蜥、希拉毒蜥、新几内亚蛇蜥、斗篷蜥、侏儒钝尾蜥、猴尾石龙子、马岛残趾虎、叶尾壁虎*; 绿水蚺、巨蚺、绿树蟒、血蟒、非洲岩蟒、网蟒、球蟒、卡拉巴蟒、东部菱斑响尾蛇、森林响尾蛇、铜头蝮、埃及眼镜蛇、印度眼镜蛇、眼镜王蛇、加蓬丝蝰、黄环林蛇、红尾树栖锦蛇、猪鼻蛇、吞蛋蛇; 达尔文象龟、射纹龟、大鳄龟、无盾板龟(二爪龟)、玛塔龟、某巨型南美侧颈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