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侯德榜简介 有关侯德榜介绍
- 2、【侯德榜】的意思是什么?【侯德榜】是什么意思?
- 3、侯德榜简介
- 4、侯德榜制碱法流程图
- 5、侯德榜是谁?
- 6、科学家候德榜,候德封是兄弟吗?
- 7、侯德榜的成就有什么
- 8、从侯德榜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9、联合制碱法是谁发明的?
- 10、侯德榜简介
侯德榜简介 有关侯德榜介绍
1、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男,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3、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侯德榜】的意思是什么?【侯德榜】是什么意思?
【侯德榜】的意思是什么?【侯德榜】是什么意思? 【侯德榜】的意思是: 侯德榜(1890-1974) : 化学家。字致本,福建闽侯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塘沽永利堿厂和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中科院学部委员。1939年提出新的联合制堿法。著有《堿的制造》、《制堿》和《制堿工学》。★「侯德榜」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侯德榜是什么意思
侯德榜(1890-1974) : 化学家。字致本,福建闽侯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塘沽永利堿厂和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中科院学部委员。1939年提出新的联合制堿法。著有《堿的制造》、《制堿》和《制堿工学》。
★「侯德榜」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侯德榜简介
侯德榜,中国著名的化工专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侯德榜出生于清朝末期,自幼便饱受国家贫弱、科技落后的痛苦。这让他立志要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他在国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专攻化学工程,为日后的制碱工业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侯德榜看到了我国制碱工业的落后现状,决心要改变这一局面。他通过研究和实践,成功地改进了制碱工艺,提高了制碱效率,为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这一成就,不仅使我国在制碱领域取得了突破,也让他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除了在制碱工业上的贡献,侯德榜还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他积极倡导并实践“科学救国”的理念,通过教育和培养新一代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侯德榜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的生涯和成就,不仅为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也激励了无数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侯德榜制碱法流程图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1890~1974)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其化学反应原理是:C+H2O=CO+H2 CO+H2O=CO2+H2
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
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由于氯化铵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低温时的溶解度则比氯化钠小,而且氯化铵在氯化钠的浓溶液里的溶解度要比在水里的溶解度小得多。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此时滤出氯化铵沉淀后所得的滤液,已基本上被氯化钠饱和,可回收循环使用。
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和步骤
侯氏制碱法的核心步骤是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至氨气饱和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此时溶液中存在接近饱和的钠离子,氯离子,铵离子,以及碳酸氢根离子,其中碳酸氢钠溶解度度最小,会析出形成沉淀。收集的碳酸氢钠经过加热可以制得纯碱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
此时母液中存在着钠离子,氯离子及铵离子,将母液冷却并加入氯化钠,使氯化钠接近饱和,溶液中的氯化铵因受温度降低影响,溶解度大幅降低,从母液中析出。经过过滤提纯后可直接作为制氨厂的固氨产品。剩余母液可以加入氯化钠后,循环使用。
侯德榜先生创造性的将制氨厂与制碱厂联合生产,整合了工艺,制氨厂的氨气和副产品二氧化碳作为制碱厂的原材料,而制碱厂的副产品氯化铵作为制氨厂的固氨产品,这样节约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工艺,大大提高了氯化钠的转化率,又降低了污染,开创了制碱工艺的新篇章。
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和步骤
1 向已经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NH3+H2O+CO2+NaCl=NH4Cl+NaHCO3(析出)
2 加热碳酸氢钠,得到碳酸钠
2NaHCO3=Na2CO3+H2O+CO2
3 利用碳酸钠通入石灰水,制得氢氧化钠
Na2CO3+Ca(OH)2=2NaOH+CaCO3
4 培烧碳酸钙,得到二氧化碳循环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5 向1步反应的母液中,加入过量食盐,氯化铵结晶析出,制成化肥使用
侯德榜先生经过上千次试验,在1943年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
侯德榜是谁?
侯德榜(1890—1974),福州人,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少年侯德榜就以勤奋好学、聪慧过人而远近闻名。191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留学生预备学堂,3年后,以十门功课共1000分的特优成绩获公费留美。留学8年,他先后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本世纪初,我国所需纯碱全部依赖进口。为建立民族制碱工业,1921年,侯德榜毅然决定回来报效祖国。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在20年代指导建立了亚洲第一大碱厂———天津塘沽碱厂,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 1926年,“红三角”参加了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荣获最高荣誉———金质奖。本来,侯德榜可以出售专利,获取高额报酬,但出乎人们意料,他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制碱专著《纯碱制造》,把制碱技术的奥秘公之于世,让中外化工学者共享。1937年,侯德榜主持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硫酸铵厂,开创了我国化肥工业的新纪元。1943年,他率先在实验室完成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氨的联合制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了新途径,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中国制碱化学工业一跃而登上世界舞台。
1955年,侯德榜被选聘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59年,他被任命为化工部副部长。鲜为人知的是,侯家与“化工”结下了不解之缘。侯德榜的胞弟侯敬思曾任福建三明化工厂总工程师;侯德榜的侄儿侯虞钧(1922———)亦是位杰出的化学工程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在福建省科技馆的闽籍院士长廊里,我们可以同时一睹侯家叔侄院士的风采。
字致本,他是中国化工专家。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农民家庭。早年曾学习铁路工程,曾在津沪铁路工作,后考入清华留美预备班,毕业后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化工,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他应我国知名实业家范旭东之聘,任天津塘沽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在侯德榜的潜心钻研下,我国的制碱工业在短短几年内冲破帝国主义的技术垄断和封锁,生产的纯碱产品在美国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此举被公认为中国工业的进步,为当时落后的民族工业争光。为此,1935年中国工程师学会表彰他的功绩,公推他为第一届金质奖章获得者。1932年侯德榜升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开始在南京筹建硫酸铵厂,1937年2月起陆续生产合成氨、硫酸铵、硝酸等产品,雄称亚洲最大的氮肥厂。
著名的化学家。初中历史书和化学书都提到过他。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造福了中国社会。
他自己创造了一项
制碱技术
有个化学方程式,当时外国人也不会的技术,具体我也忘了,你可以去查查
杨伟强撒,代鸡你这都忘了!
侯德榜
(1890—1974)
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他于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四五十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侯德榜,名启荣,号致本,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农家。自幼半耕半读,勤奋好学,有“挂车攻读”美名。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他目睹外国工头蛮横欺凌我码头工人,耳闻美国的旧金山种族主义者大规模迫害华侨、驱逐华工等令人发指的消息,使之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他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的罢课示威。1907—1910年,就读于上海闽皖铁路学院。毕业后,在英资津浦铁路当实习生。这期间,侯德榜进一步感受到帝国主义者凭技术经济优势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和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压迫,立志要掌握科学技术,用科学和工业来拯救苦难的中国。1911年,侯德榜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1913年被保送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再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次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1918年又人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侯德榜被接纳为美国Sigma Xi科学会会员和美国Phi L ambda Upsilon化学会会员。侯德榜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围绕铁盐的特性以大量数据深入论述了铁盐鞣制品易出现不耐温、粗糙、粒面发脆、易腐、易吸潮和起盐斑等缺点的主要原因和对策,很有创见。《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特予连载,全文发表,成为制革界至今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1921年,侯德榜接受永利制碱公司总经理范旭东的邀聘,离美回国,承担起续建碱厂的技术重任。在制碱技术和市场被外国公司严密垄断下,侯德榜带领广大职工长期艰苦努力,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26年取得成功,正常生产出优质纯碱。在总结亲身实践的基础上,侯德榜用英文撰写了《纯碱制造》(Manu-facture of Soda)一书,1933年在纽约出版,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34年,永利公司为了“再展化工一翼”和生产化肥,决定建设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硫酸铵的南京铔厂,任命侯德榜为厂长兼技师长(即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筹建。侯德榜深知筹建这个联合企业的复杂性,且生产中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强腐蚀、催化反应等高难度技术,是当时化工高新技术之最;而国内基础薄弱,公司财力有限,工作难度极大。他很耽心“……万一功亏一篑,使国人从此不敢再谈化学工业,则吾等成为中国之罪人矣!”但抱着“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的决心,知难而上。他按照“优质、快速、廉价、爱国”的原则,决定从国外引进关键技术,招标委托部分重要的设计,选购设备,选聘外国专家……结果,仅用30个月,就于1937年1月建成了这座重化工联合企业,一次试车成功,正常投产,技术上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它给以后引进技术多快好省地建设工厂提供了好经验。这个厂,连同永利碱厂一起,奠定了我国基本化学工业的基础,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但不久,发生“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逐渐逼向南京,曾先后3次以“工厂安全”相要挟,提出“合作”管理南京铔厂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们大义凛然,坚持“宁举丧,不受奠仪”,拒绝“合作”;同时,积极响应抗战,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前线。工厂被日本飞机3次轰炸,无法生产之后,侯德榜又组织职工紧急拆迁设备,并将人员和资料一同送往内地。
1938年,永利公司在川西五通桥筹建永利川厂,范旭东任命侯德榜为厂长兼总工程师。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侯德榜带领职工,生产自助,维持公司人川员工生计;同时,着手筹办四川碱厂。由于四川的条件不适于沿用氨碱法,侯德榜特于1939年率队赴德国考察,准备购买察安法专利。在对方提出辱国的条件下,侯德榜中止谈判,发愤自行研究新的制碱方法。他领导一大批科研设计人员经过艰苦努力,于1941年研究出融合察安法与苏尔维法两种方法、制碱流程与合成氨流程两种流程于一炉,联产纯碱与氯化铵化肥的新工艺。1943年完成半工业装置试验,但由于战争和政局混乱,没有条件继续实现工业化而中断。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不久,范旭东逝世,侯德榜继任总经理,全面领导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工作。他立即组织恢复永利沽厂与南京铔厂的生产。铔厂的硝酸设备在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运往日本,经侯德榜和李烛尘等人一再向有关方面严正交涉,他亲赴东京找盟军总司令部等有关方面据理力争,才于1948年全部归还,恢复硝酸生产,至今仍在运行。1947年,侯德榜受聘兼任印度塔塔公司顾问总工程师,先后5次赴印度指导改进该公司碱厂的设备和技术,使这个碱厂正常运转,生产出优质纯碱。对此,后来尼赫鲁总理访华时也大加赞扬,引以为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典范。1949年,侯德榜第5次赴印期间,得知中共中央领导人很关心永利的事业,并希望与他共商国家大计,使之十分激动,力克重重阻碍,绕道泰国、香港、韩国赶回北京。聂荣臻元帅亲自到车站迎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他时说:“革命是我们的事业,工业建设要看你们的了!希望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永利驻京办事处探望他,祝贺他胜利返国,赞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邀请他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事,设计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侯德榜受到极大鼓舞,决心加倍努力工作,报效祖国。之后,他相继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首届委员,第二、三、四届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先后被任命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政务院重工业部技术顾问,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等等。1953年,他参加了民主建国会,并当选为第一、二届中央常委。同时,他更加勤奋于科学技术工作,为发展化学工业日夜操劳。他先后向中央领导人介绍过“永利公司建设十大化工企业的设想”,提出过“对复兴工业的意见”等多项建议。他参与了全国化学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对联合制碱新工艺继续进行补充试验和中间试验,1962年实现了工业化,成为我国生产纯碱和化肥的主要方法之一。1958年,他又提出了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的设想,亲自领导示范厂的设计、施工、试验和改进,1965年获得成功。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广大职工共同努力下,陆续推广建厂1000多座,其产量长期占全国氮肥总产量一半以上,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侯德榜在发展磷肥、农药、聚氯乙烯、化工机械等工业和化工防腐技术,以及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科技人才等方面,也作出了许多贡献。1972年以后,侯德榜日渐病重,行动不便,仍多次要求下厂视察,帮助解决技术问题,还多次邀请科技人员到家里开会,讨论小联碱技术的完善与发展等问题,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科学家候德榜,候德封是兄弟吗?
侯德榜,侯德封不是兄弟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男,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农家。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侯德封(1900年4月8日-1980年2月24日),字洛村,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地质学、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侯德榜的成就有什么
著名科学家,杰出 化学 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启荣,字致本,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侯德榜的成就介绍,希望你喜欢。
侯德榜的成就介绍
中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成就很高,他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呕心沥血。直到他与世长辞,他才停止他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用在他身上也不会过分。侯德榜出生在福建农村,他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学习十分勤奋。一九一一年,他考进了进了清华大学,通过三年的努力,不仅消除了同校学生对他的歧视,同时又以十科均满分的成绩被保送到美国 留学 。
侯德榜对待科学的态度一向是认真谨慎的,他不仅研制出了侯氏制碱法,而且在三酸二碱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他 成功 将纯碱提炼出来后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印度阿三。他研究苏尔维法,发现它要提炼纯碱需要用掉大量的食盐,但是产生的氯化钙在制碱的工序中又利用不起来。后来德国人又研制出了察安法,这个方法使得效率提高了很多。当时侯德榜带了一个团队要去引进德国的制碱法,没想到德国人却连门也不给他们进来,并且提出生产出来的纯碱不能在中国销售。这个要求简直是太过分了。于是侯德榜带着团队离开了德国。侯德榜于是自己做实验,另外的团队做中试,在一次次失败中终于取得了成功。
侯德榜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报效祖国,回国后的他深深体会到了 创业 的困难重重,他与工人们同甘共苦,不畏困难,不仅在工作中竭尽全力,在生活中谦虚对待他人。侯德榜的成就,中国人将铭记于心。
侯德榜的英雄 事迹
说到侯德榜的英雄事迹主要是他的爱国表现,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祖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崇高的国家荣誉感。侯氏制碱法为制碱技术的发展道路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在那个时候打破了外国人对制碱法的垄断并且收到了 国际 学术界的关注与称赞。
侯德榜的英雄事迹最值得一说的便是这个制碱法事迹。侯氏制碱法实现了中国人制碱的理想,他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制碱中,通过五年的努力探索和与员工的团结奋斗,终于研制出纯碱。
最早的纯碱其实是英国人在卖的苏尔维法,这种纯碱在中国形成了垄断的地位并且在中国只有一家。于是英国可以随意定价,甚至把纯碱的价格提高到可以同银子一般价值的价格。当年的永利公司第一次开工,制作出来的纯碱居然是红色的,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注定是失败的。但是侯德榜看过后并没有那么灰心,而是通过现象看本质。他认为红色的元素应该是铁元素。中国制作纯碱的原料不像英国人那么差,一般纯度很高,于是侯德榜在原料中添加了一些杂质,奇迹般的红色的现象没了,雪白的纯碱呼之欲出。一次次的失败换来了成功,这让大家都喜出望外。
侯德榜对中国化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只是一个侯氏制碱法,他研究的三酸两碱为中国的工农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润。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劳。
侯德榜简介
侯德榜是我国的化工专家,是中国的科学院院士。他早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又留学于美国,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一九一九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紧接着拿下博士学位。回国后的侯德榜担任南京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工业的总工程师等。一九四九年后又担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等多个职位。
他在中国的化学工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他的指导下,中国成立了亚洲第一大碱厂,随后生产出的红三角新型碱性获金质奖。一九三二年,他用英文撰写了《纯碱制造》这本书,打破了帝国主义者对碱技术的垄断。一九四三年,他在实验室里完成了多个研制纯碱的技术,这个方法就是侯氏制碱法。他认为苏尔维制碱发的缺点之处在于原料上,原料中接近一半的比分没有被利用起来,食盐中的一半氯和石灰中的钙可以生成氯化钙,但是这个产物没有被利用起来。他想如何将废物变成有用的物质呢?他思考了很久,也列出了许多方案。一步步探索,一点点实验,他锲而不舍,终于将自己的假想变成了现实。
这个侯氏制碱法为制碱技术的发展道路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收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与称赞。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实现了中国人制碱的理想,他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制碱中,不断地探索,五年的艰辛终究使他生产出合格的碱。
侯德榜的 故事
中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的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向大家述说。那么侯德榜的故事从哪儿开始讲呢?侯德榜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农村里,家庭贫困,世代务农,爷爷给他取了侯德榜的名字是想要他在未来能有出息,果不其然,侯德榜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
辛亥革命那一年,侯德榜是在清华学堂学习学习的第一年。都说“穷北大,富清华”那时候清华的很多学生都瞧不起这个家境贫困的侯德榜。但是在第一个学期以后,就没有人再看不起他了。后来,经过三年的努力,侯德榜的十门功课都得了满分。这样惊人的成绩让很多人都刮目相看。
侯德榜对小时候的记忆非常深刻,因为家境困顿不能上学。于是他就偷偷趴在学堂的外面听课。他天资聪慧,只在外面听课就能够全部记住,教书先生认为侯德榜是一个难得的奇才,便免费让他学习。十分刻苦勤奋的他甚至在双脚踩水车的时候都不忘拿着课本在那念书。后来在姑母的帮助下,侯德榜去了福州英华书院读书, 毕业 后的他曾经在车站做过三年的工作。
从侯德榜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侯德榜的故事中,得到了启示:要努力学习,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振兴民族工业,为实现强国梦,复兴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
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扩展资料:
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
侯德榜打破了索尔维集团70多年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发明了世界制碱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并为祖国的化工事业奋斗终生。他犹如一块坚硬的基石,与范旭东、陈调甫等实业家、化学家一起,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国宝”的侯德榜先生。
联合制碱法是谁发明的?
联合制碱法是侯德榜发明的。
1937年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毅然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侯德榜与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剖析了察安法流程,终于确定了具有自己独立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的贡献
侯德榜的英雄事迹主要是他的爱国表现,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祖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崇高的国家荣誉感。侯氏制碱法为制碱技术的发展道路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在那个时候打破了外国人对制碱法的垄断并且收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与称赞。
侯德榜的英雄事迹最值得一说的便是这个制碱法事迹。侯氏制碱法实现了中国人制碱的理想,他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制碱中,通过五年的努力探索和与员工的团结奋斗,终于研制出纯碱。
侯德榜简介
1913年,侯德榜毕业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满分成绩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
侯德榜,中国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
中文名: 侯德榜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省闽侯县
出生日期: 1890年8月9日
逝世日期: 1974年8月26日
职业: 化学家
毕业院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 创立“侯氏制碱法”
揭开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
发展小化肥工业
代表作品: 《纯碱制造》,《制碱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