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蜂,马蜂怎么处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9 11:37:40 浏览4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马蜂怎么消灭?


消灭马蜂采用火烧、烟熏、水冲、毒杀以及毁巢等方式都非常有效。
火烧:用喷灯或其他能喷射火焰的工具对着蜂巢猛喷,或用柴草扎成把绑上竹竿点燃放在蜂巢下方。
烟熏:在蜂巢下点燃一些潮湿的易燃物,马蜂会被熏死或离巢。
水冲:直接用高压水枪对着蜂巢猛冲。
毒杀:使用枪手、灭害灵、敌杀死、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磷化铝等杀虫剂进行毒杀。
一、火烧
1、根据马蜂怕火的特性,利用火烧来消灭蜂巢。一般可选择喷灯或其他能喷射火焰的工具,趁晚上马蜂全部回巢后对着蜂巢猛喷,或者在长竹竿的顶部绑一些柴草等易燃物,蘸上柴油、菜油、废机油等效果更好,点燃后放在蜂巢下方,基本上可用消灭马蜂窝。
2、为了防止马蜂蜇人,应做好必要的防蜇措施,同时还要注意防火。这种方法适用于马蜂窝位置较低、便于焚烧的情况。

二、烟熏
1、根据马蜂怕烟的特性,利用烟熏来消灭蜂巢。在蜂巢下面点燃一些潮湿的易燃物,马蜂受到烟熏后不是被熏死就是被迫离巢,此时可以趁机将蜂巢取下来销毁掉。
2、马蜂受到烟熏可能会大量出巢,因此一定要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免被蛰,一般可用较厚的衣物保护好身体各个部位,同时还要注意预防火灾。这种方法与火烧一样,适宜对付低处的马蜂。

三、水冲
1、水冲也是消灭马蜂行之有效的办法,直接用高压水枪对着蜂巢猛冲即可,等蜂巢被冲落后要及时将其处理掉,事实上很多消防人员在驱赶马蜂时都是采用这种办法,消防车本身就是最好的除蜂工具。
2、相比火烧和烟熏,水冲要安全得多,用来对付蜂巢位置较高的马蜂非常有效。

四、毒杀
1、大部分杀虫剂对马蜂都非常有效,如枪手、灭害灵、敌杀死、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磷化铝等。准备好药剂后趁晚上马蜂全部回巢时将药剂喷洒在蜂巢上,过一会儿马蜂便会全部被毒死。
2、室内使用杀虫剂消灭马蜂要特别注意,不能使用敌敌畏、磷化铝、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因为这些药剂有残留,会伤害人体健康。

五、套袋
1、事先准备好大于蜂窝的布袋或塑料袋,在手可以接触到的地方,直接用套蜂袋套住蜂窝,一网打尽,将蜂巢连袋投入水中、埋入地下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套袋法适宜阳台、屋檐、雨蓬下等较小且容易接触到的单个蜂窝,若马蜂窝已具规模则要请消防员处理。

六、毁巢
1、站在相对较为安全的地方用一根长竹竿将蜂窝捅下来,然后将蜂巢扔掉即可,一段时间后马蜂便会自行消散。若是大型马蜂且蜂巢规模较大,最好不要盲目毁巢,最好寻找专业人士进行处理。
2、摧毁蜂巢是彻底赶走马蜂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只能对付那些小型马蜂,或者对付那些规模还没发展起来的蜂巢。

马蜂的繁殖过程

马蜂工蜂由于无法抵御寒冷,秋末就会全部冻死; 雄蜂在交尾不久后就会精尽蜂亡; 蜂王储存足够营养后会到树洞等地方躲起来过冬。
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职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
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3次发生高峰。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1/3,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时期。马蜂休息时翅纵褶覆盖在身体上。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黄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蜾蠃科的种类平时无巢,营自由生活,在产卵时,由雌蜂筑一泥室或选择合适的竹管,产卵其中,同时贮藏在捕来之后经螫刺麻醉的其他类昆虫的幼虫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别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虫取食所贮存的猎物。
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后,即咬破巢口飞出。 其他种类的胡蜂一生营巢而居。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区别。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肉食性,多数有社会行为,是农林害虫的天敌,也是养蚕业、养蜂业的害虫。由于麻风含有神经性毒素。 因此成虫、幼虫和蜂巢均可入药,蜂毒是昂贵的良药。但人畜误碰蜂巢,群蜂追螯,常致受伤,严重者会引起死亡。常在人的居住地区筑巢与活动。
包括19个科,常见的有胡蜂科和马蜂科。马蜂吃昆虫尸体,也很喜欢甜食。城市树木花草增多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昆虫 和蜜源等食物,垃圾堆里也有大量适合马蜂吃的食物,使生于野外的马蜂越来越多地迁居 城市筑巢。
马蜂的生活习性各异,它们根据自身对通风、光照、透气的不同要求,有的选择在树上生活,有的选择在墙上生活。而且,它们在选择栖息地时,还要考虑会不会被水淹。 通常马蜂的习性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与人为敌,大都是感觉到自身生存受到威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
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蜂

马蜂的资料

马蜂属膜翅目胡蜂总科类昆虫,体型较大,色泽鲜艳,多黄、黑、棕色,有彩斑。触角一般雄13节,雌12节,偶有例外。前胸背板向后延伸达翅基片。休息时翅纵褶覆盖在身体上。肉食性,多数有社会行为,是农林害虫的天敌,也是养蚕业、养蜂业的害虫。由于麻风含有神经性毒素。 因此成虫、幼虫和蜂巢均可入药,蜂毒是昂贵的良药。但人畜误碰蜂巢,群蜂追螯,常致受伤,严重者会引起死亡。常在人的居住地区筑巢与活动。包括19个科,常见的有胡蜂科和马蜂科。马蜂吃昆虫尸体,也很喜欢甜食。城市树木花草增多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昆虫 和蜜源等食物,垃圾堆里也有大量适合马蜂吃的食物,使生于野外的马蜂越来越多地迁居 城市筑巢。马蜂的生活习性各异,它们根据自身对通风、光照、透气的不同要求,有的选择在树上生活,有的选择在墙上生活。而且,它们在选择栖息地时,还要考虑会不会被水淹。 通常马蜂的习性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与人为敌,大都是感觉到自身生存受到威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如人类大量使用农药消灭了马蜂的天敌(如多种鸟类),每到秋季人们摘取果实、采集草药等活动易惊扰马蜂等。
PAUL0613搜集编撰
马蜂,也有人称之为黄蜂、胡蜂,含有神经性或血液性毒素。人被马蜂蜇后,轻则红肿发烧,重则休克致命。民间有“十只马蜂蜇死一头牛”之说,可见马蜂毒性之强。
野外,树丛中是马蜂出没较多的地方,一不小心被马蜂蛰伤后,伤口会立刻红肿,且感到火辣辣的痛。此时,应马上涂抹一些碱水(氨水的效果更好),使酸碱中和,减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当时有洋葱,洗净后切片在伤口上涂抹,效果也不错。
注意:特别提醒大家重视的是任何损伤,都不要以土、破布、脏手绢等东西堵塞伤口,以免发生破伤风,造成人为的死亡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如果有严重过敏反应,如颜面苍白、血压下降、气促、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及局部多处蜇伤,应尽快找医生救治(深圳推荐去华强南路的深圳中医院,设有治蛇虫毒专门科室)。局部疼痛明显,也可找医生医治,局部注射2%普鲁卡因液2~3毫升或注射吐根碱溶液3毫升。
  
  治疗过程中饮食须忌口,勿食海鲜、河鲜等发物。
  
  附:
  
  虎头蜂巢(可达半人高,最好别靠近)
  
啊是法iajsghoqtfru接ufiutadf1568fgw64as564ad4f96aw7s\9*7f9w7as[4f48s7596+sa6f4W59F6+RAW6
1、外形
黄蜂成虫时期的身体外观亦具有昆虫的标准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三对脚和一对触角;同时,它的单眼、复眼与翅膀,也是多数昆虫共有的特征;此外,腹部尾端内隐藏了一支退化的输卵管,即有毒蜂针。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
2、习性
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 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
3、食性
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但幼虫以母体提供的昆虫为食,尤其是毛毛虫。
4、分布
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中国记载200种,分布甚广。为捕食性蜂类。
5、危害
胡蜂又名马蜂、黄蜂,体大、身长、毒性强,当人们采摘果实、收割庄稼或其他行为干扰它时,胡蜂就会蜇人。人被蜇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的会引发肾脏、肝脏、心脏的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远离胡蜂!被蜇严重者会引发肝、肾和心脏损害

马蜂的介绍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Symphyta)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虫︰木胡蜂(woodwasp)、雪松木胡蜂(cedarwoodwasp)及寄生树黄蜂。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中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中国分布甚广。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总科,蜂家族的一员。体壁坚厚,光滑少毛,静止时前翅纵折,具强螫针的蜂类。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中国记载200种。为捕食性蜂类。
  蜂巢结构: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纸所造成的,而非蜂蜡。这一点与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膜翅目细腰亚目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虫︰木胡蜂、雪松木胡蜂及寄生树黄蜂。
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中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中国分布甚广。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总科,蜂家族的一员。体壁坚厚,光滑少毛,静止时前翅纵折,具强螫针的蜂类。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中国记载200种。为捕食性蜂类。
蜂巢结构: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纸所造成的,而非蜂蜡。这一点与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
扩展资料
马蜂的饲养管理
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
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中,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
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小时,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补充了营养,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
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并拴牢。
由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
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由胡蜂将口器咀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修造而成。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
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柱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
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蜂巢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蜂

马蜂的弱点

马蜂是什么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体大身长,膜翅目细腰亚目(过去称为针尾亚目)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

马蜂的弱点
一、怕农药的熏杀。
二、怕冷。深秋季节,当气温降低至15度时胡蜂就开始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较温暖处去避寒,常数百只聚拢抱成一团,抵御寒冷。
三、喜食蜜蜂,也咬食同类的尸体。

四、它有五大天敌分别是:土洞里的长毛大蜘蛛、蝙蝠、蚂蚁、老鼠、鸟。
1、长毛大蜘蛛:长毛大蜘蛛一般居住在洞里,清明前后,它会找到有胡蜂居住的洞,这时每窝胡蜂多数还只有蜂王,蜘蛛便躲在洞穴的角落,待蜂王出工后,它就偷吃蜂蛋或者蜂蛹,但不吃完,它要培植财源,等蜂蛹变成工蜂后,它又开始吃工蜂,将工蜂始终控制在10只内,要是工蜂超过10只,它就不能偷吃了,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它不吃蜂王,但就是不让蜂王逃走,它会对蜂王实施绑架——用丝缠住蜂王的脚,强迫蜂王繁殖后代供养它。
2、蝙蝠:蝙蝠主要攻击在草上、树上、建筑物等地表上的胡蜂,它的攻击方法是:找到胡蜂窝,吃掉出工、收工或者窝壳上的工蜂,一直将窝外面工蜂吃完,然后再拍打蜂巢,让里面的蜂出来,它再一一吃掉,最终将工蜂全部吃完。
3、蚂蚁:成群结队的进攻。

4、老鼠:在胡蜂窝还小时,老鼠过路不小心将胡蜂窝撞掉。
5、鸟:有的鸟会吃胡蜂,当鸟看到蜂王或者工蜂时(不管是飞着还是停着),飞过去一嘴就将胡蜂咬了。老鹰更凶,直接在蜂巢上吃蜂。
五、怕高压水枪的冲击和火烧。

马蜂的习性

马蜂的习性:

马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蜂群中有后蜂、职蜂和雄蜂的区别。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该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

一般气温在12到13摄氏度时,马蜂出蛰活动,16到18摄氏度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到10度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百分之60到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

马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马蜂怎么处理

1、烟熏法:
家中有农作物秸秆或是废纸,先包成一个小包,引燃后,放在马蜂窝附近,马蜂怕烟熏,熏一段时间马蜂就纷纷逃走了。逃走后,用大火将窝烧毁即可。
2、杀虫剂:
可以在晚上马蜂回巢后,利用杀虫剂喷射进行驱除。此时注意穿好防护服,并驱散人群。注意不见得喷洒杀虫剂后,马蜂就死了,可以在几分钟后,用大火将马蜂窝烧毁,以绝后患。
3、用高压水枪:
马蜂比较怕水,遇水就飞不起来了,所以有的时候在大雨后,我们会看到有很多死了的马蜂,这些都是来不及回巢的。时间尽量选择在傍晚,马蜂回巢后,用水枪喷射,喷射后,尽快摘除马蜂窝。
4、用火烧:
马蜂同样也比较怕火。在傍晚的时候,用一个棍子绑着可燃物,在马蜂窝上进行烧毁。此时注意驱散人群,并穿好防护服。防止马蜂炸窝,造成人员伤亡。
5、肥皂水:
可以在马蜂窝附近放置一盆肥皂水,由于马蜂在建巢的时候需要用水,所以在肥皂水上进行踩水的时候,就会跌落水中。但是这种方式,见效比较慢。不能完全去除。
6、药物熏杀:
可以在马蜂窝附近挂一些熏杀药物,马蜂在吸食药物后就会死亡。此方法也是见效比较慢的。在马蜂熏杀的差不多的时候,穿好防护服,用大火烧毁马蜂窝。
拓展:
马蜂又称为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黄峰有一个细长、光滑的身体,有发育完整的翅。
雌蜂和工蜂有一根可怕的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中毒。

马蜂有几种

马蜂种类繁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知的马蜂有**12000余种**。这些马蜂大致上可以分为社会性马蜂和独栖性马蜂两大类,其中社会性马蜂又包括黄蜂和胡蜂,而独栖性马蜂则包括泥蜂、木蜂、长脚蜂、草蜂、沙蜂等。
在我国,已知的马蜂种类有500多种,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黄脚胡蜂,其次是黑尾胡蜂、黄腰胡蜂、黄脚土蜂、地腹蜂等。
马蜂种类一共有一万多种,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我国常见的马蜂种类有黄脚胡蜂、黑尾胡蜂、金环胡蜂、黄腰胡蜂、洞夜胡蜂、长脚胡蜂、黑盾胡蜂等。其中黄脚胡蜂高低海拔普遍分布,属最常见胡蜂物种,其性情温顺、适应能力强、捕食能力强,属于最可观的养殖蜂种。金环胡蜂:金环胡蜂又名地王蜂、地龙蜂、红头蜂、大黑蜂、大土蜂、黑腰蜂、中华大胡蜂,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也是世界五大毒蜂之一,击性和毒性很强,常有蛰人致死的报道。洞夜胡蜂:洞夜胡蜂基本在晚上才出洞捕杀或采集食物,又被称为别称大夜蜂、洞夜蜂、黑夜蜂等,体型略小于金环胡蜂,毒性却是所有胡蜂中最强的,单位毒液的杀伤力甚至超过以剧毒著称的金环胡蜂。黑尾胡蜂:黑尾胡蜂又叫黑尾虎头蜂、双金环虎头蜂等,是常见的大型胡蜂,腹部后半段为黑色,有勤黑尾和懒黑尾两种,勤黑尾蜂巢的规模比较大,而懒黑尾的蜂巢的规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