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 2、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 3、高考有机化学48条知识点总结
- 4、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5、高中化学有机重要知识点
- 6、高考重要的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7、化学有机知识总结
- 8、高二化学有机化学的知识点
- 9、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10、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
(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
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
(—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
光
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
—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
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
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
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
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5、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2)从乙烯制聚乙烯(3)乙烯使溴水褪色(4)从乙醇制乙烯(5)从乙醛制乙醇(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
(8)油脂的硬化(9)从乙烯制乙醇(10)从乙醛制乙酸
46、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48、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Na2SO4、(NH4)2SO4
49、写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
俗名总结:
序号物质俗名序号物质俗名
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1Na2CO3纯碱、苏打
2乙炔:电石气12NaHCO3小苏打
3乙醇:酒精13CuSO4?5H2O胆矾、蓝矾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蚁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l:食盐19KAl(SO4)2?12H2O明矾
10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20CO2固体干冰
实验部分: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2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二、有机合成材料
(1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2)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3)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的为羊毛线;无气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为合成纤维线。
三、“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四、开发新型材料
1、新型材料开发的方向: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2、新型材料: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隐身材料、复合材料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3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甲烷:
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
乙烯:
C2H5OH →(浓H2SO4,170℃)→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乙炔:
CaC2+ 2H2O→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乙醇:
CH2=CH2+ H2O→(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放大量热
含碳的质量分数越高,火焰越明亮,黑烟越多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酸性KMnO4氧化溴水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烷:取代
CH4+ Cl2→(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意:
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烯:
1、加成
CH2=CH2+ Br2→ CH2BrCH2Br
CH2=CH2+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H2→(催化剂,加热) → CH3CH3乙烷
CH2=CH2+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一定条件) → [-CH2-CH2-]n(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炔:
基本同烯......
苯:1.1、取代(溴)
C6H6+ Br2→(Fe或FeBr3)→C6H6-Br+ HBr
注:V苯:V溴=4:1
长导管:冷凝回流导气、防倒吸NaOH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C6H6+ HNO3→(浓H2SO4,60℃)→C6H6-NO2+ H2O
注: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再加苯
50℃-60℃【水浴】温度计插入烧杯
除混酸:NaOH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难溶苦杏仁味毒
1.3、取代——磺化(浓硫酸)
C6H6+ H2SO4(浓) →(70-80度)→C6H6-SO3H + H2O
2、加成
C6H6+ 3H2→(Ni,加热)→C12H12(环己烷)
醇:
1、置换(活泼金属)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H2↑
2、消去(分子内脱水)
C2H5OH →(浓H2SO4,170℃)→CH2=CH2↑+H2O
3、取代(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浓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乙醚)+ H2O
(乙醚:无色无毒易挥发液体麻醉剂)
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Cu,加热)→ 2CH3CHO(乙醛) + 2H2O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浸入乙醇后变红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浓H2SO4,加热)→ CH3COOC2H5+ H2O
(乙酸乙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注:【酸脱羟基醇脱氢】(同位素示踪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浓硫酸:催化脱水吸水
饱和Na2CO3:1、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利于分层
2、除掉乙酸,避免乙酸干扰乙酸乙酯的气味
3、吸收挥发出的乙醇
饱和碳酸钠不能换成氢氧化钠,否则会造成酯的水解
卤代烃:
1、取代(水解)【NaOH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加热)→ CH3CH2OH + NaX
注:NaOH作用:中和HBr加快反应速率
检验X: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观察沉淀
2、消去【NaOH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加热)→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邻C原子上有H才可消去
加H加在H多处,脱H脱在H少处(马氏规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电离)
六、通式
CnH2n+2烷烃
CnH2n烯烃/环烷烃
CnH2n-2炔烃/二烯烃
CnH2n-6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一元醇/烷基醚
CnH2nO饱和一元醛/酮
CnH2n-6O芳香醇/酚
CnH2nO2羧酸/酯
七、其他知识点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燃烧公式:
CxHy + (x+y/4)O2→(点燃)→ x CO2+ y/2 H2O
CxHyOz+ (x+y/4-z/2)O2→(点燃)→ x CO2+ y/2 H2O
3.耗氧量:
等物质的.量(等V):C越多耗氧越多;等质量:C%越高耗氧越少
4.不饱和度=(C原子数×2+2 – H原子数)/ 2;双键、环= 1,三键= 2,可叠加
5.工业制烯烃:【裂解】(不是裂化)
6.医用酒精:75%;工业酒精:95%(含甲醇有毒);无水酒精:99%
7.甘油:丙三醇
8.乙酸酸性介于HCl和H2CO3之间;食醋:3%~5%;冰醋酸:纯乙酸【纯净物】
9.烷基不属于官能团
八、有机物性质综合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4)制硝基苯(50-60℃)〔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HI、H2S、H2SO3等)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遇溴水褪色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H2S、H2SO3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1)酚:生成某酚纳(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6.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17.有硫酸参与的有机反应:
(1)浓硫酸做反应物(苯、苯酚的磺化反应)
(2)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醇脱水制乙烯或制乙醚、苯的硝化反应、酯化反应)
(3)稀硫酸作催化剂(酯类的水解)
九、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一、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其它已知条件=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程序
二、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3.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
白色沉淀证明有Cl、浅黄色沉淀证明有Br、黄色沉淀证明有I;
4.醇: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5.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有机物与NaoH反应:有苯酚羧基-COOH
与Na反应有苯酚羧基-COOH羟基–OH
钠与醇、苯酚、RCOOH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与醚(ROR′)、酯(RCOOR′)不发生反应。(羧酸与醇、酚可用NaHCO3溶液区别开,羧酸可与NaHCO3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银氨溶液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作用:
1.羧酸的水溶液:沉淀消失呈蓝色溶液
2.含醛基的有机物,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3.含羟基的有机物(多元醇)生成绛蓝色溶液
用溴水鉴别时要注意:有可能是由于溴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发生萃取造成的,而且根据萃取后的分层情况也可以鉴别不同物质。
常温下,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即α氢原子)时,苯的同系物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1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9.3g (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 65℃ 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 20℃ 左右)]
(1) 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 -24.2℃ ) 氟里昂(CCl 2F 2,沸点为 -29.8℃ )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 -13.9℃ ) 甲醛(HCHO,沸点为 -21℃ )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 12.3℃ )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 3.6℃ )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 -76.3℃ ) 甲醚(CH3OCH3,沸点为 -23℃ )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 10.8℃ ) 环氧乙烷( ,沸点为 13.5℃ )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
如:
己烷CH3(CH2)4CH3 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溴乙烷C2H5Br 乙醛CH3CHO
溴苯C6H5Br 硝基苯C6H5NO2
★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 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石蜡 。
12C 以上的烃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 俗称TNT)为淡黄色晶体;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2, 4, 6三溴苯酚 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苯酚溶液与Fe3+溶液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体)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2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nH2n+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3(CH2)3CH3、CH3CH(CH3)CH2CH3、C(CH3)4
⑵ CnH2n:单烯烃、环烷烃。如CH2=CHCH2CH3、
CH3CH=CHCH3、CH2=C(CH3)2、2 2 、 —CH
2—2 2 CH2—CH —CH3
⑶ CnH2n-2:炔烃、二烯烃。如:CH≡CCH2CH3、CH3C≡CCH3、CH2=CHCH=CH2
⑷ CnH2n-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CH3、CH 3CH3 CH3CH3
⑸ CnH2n+2O:饱和脂肪醇、醚。如:CH3CH2CH2OH、CH3CH(OH)CH3、CH3OCH2CH3
⑹ CnH2nO:醛、酮、环醚、环醇、烯基醇。如:CH3CH2CHO、CH3COCH3、CH2=CHCH2OH、、 、 2CH2 2CH2—CH —OH CH2—CH —CH3 CH2
⑺ CnH2nO2:羧酸、酯、羟醛、羟基酮。如:CH3CH2COOH、CH3COOCH3、HCOOCH2CH3、HOCH2CH2CHO、CH3CH(OH)CHO、CH3COCH2OH
⑻ CnH2n+1NO2:硝基烷、氨基酸。如:CH3CH2NO2、H2NCH2COOH
⑼ Cn(H2O)m:糖类。如:C6H12O6:CH2OH(CHOH)4CHO,CH2OH(CHOH)3COCH2OH C12H22O11:蔗糖、麦芽糖。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⑴ 烷烃(只可能存在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
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到间。
⑵ 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烯烃、炔烃、醇、酮等,它们具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
异构,书写按顺序考虑。一般情况是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
⑶ 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三种。
3、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
⑴ 记忆法:
① 碳原子数目1~5的烷烃异构体数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无异构体,丁烷有两种异构体,戊烷有三种异构体。
② 碳原子数目1~4的一价烷基:甲基一种(—CH3),乙基一种(—CH2CH3)、丙基两种 (—CH2CH2CH3、—CH(CH3)2)、丁基四种(—CH2CH2CH2CH3、CH323 、—CH2CH(CH3)2、—C(CH3)3) CH
③ 一价苯基一种、二价苯基三种(邻、间、对三种)。
⑵ 基团连接法:将有机物看成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
如:丁基有四种,丁醇(看作丁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戊醛、戊酸(分别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连接而成)也分别有四种。
⑶ 等同转换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进行等同转换。
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
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转换为H原子,而H原子转换为Cl原子,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样,二氯乙烷有两种结构,四氯乙烷也有两种结构。
⑷ 等效氢法:等效氢指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相同位置的氢原子。等效氢任一原子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产物都属于同一物质。其判断方法有:
①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
②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CH3中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个甲基连接于同一个碳原子3 3CH3———CH3 分③ 同一分子中处于镜面对称(或轴对称)位置的氢原子等效。如:子中的18个氢原子等效。 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等效。 CH3 CH3
三、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⑴ 定主链:就长不就短。选择分子中最长碳链作主链(烷烃的名称由主链的碳原子数决定)
⑵ 找支链:就近不就远。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
⑶ 命名:
① 就多不就少。若有两条碳链等长,以含取代基多的为主链。
② 就简不就繁。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不同的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优先编号
(若为相同的取代基,则从哪端编号能使取代基位置编号之和最小,就从哪一端编起)。
③ 先写取代基名称,后写烷烃的名称;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汉字数字标明数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链碳原子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标明写在表示取代基数目的汉字之前,位置编号之间以“,”相隔,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以“—”相连。
⑷ 烷烃命名书写的格式:
简单的取代基
2、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⑴ 定母体:根据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确定母体。如:含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以烯为母体,化
合物的最后名称为“某烯”;含醇羟基、醛基、羧基的化合物分别以醇、醛、酸为母体;苯的同系物以苯为母体命名。
⑵ 定主链:以含有尽可能多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⑶ 命名:官能团编号最小化。其他规则与烷烃相似。
如:复杂的取代基 主链碳数命名 3 OH CH3 CH3—2 CH3———CH3,叫作: 2,3—二甲基—2—丁醇 ,叫作:2,3—二甲基—2—乙基丁醛 CH3———CHO CH3 CH3
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
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
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
5、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
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五、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六、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无机物:
⑴ -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
⑵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Zn、Mg等单质 如 Mg + Br2 === MgBr2 (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⑷ -1价的I(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⑸ NaOH等强碱、Na2CO3和AgNO3等盐
Br2 +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H2O
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七、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
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
2、无机物:
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
⑷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2O2)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3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
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
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
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
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
—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
烷烃:CnH2n+2;
烯烃与环烷烃:CnH2n;
炔烃与二烯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
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
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
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
醛:CnH2nO或CnH2n+1CHO;
酸:CnH2nO2或CnH2n+1COOH;
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
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
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5、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
(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
(2)从乙烯制聚乙烯
(3)乙烯使溴水褪色
(4)从乙醇制乙烯
(5)从乙醛制乙醇
(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
(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
(8)油脂的硬化
(9)从乙烯制乙醇
(10)从乙醛制乙酸
①取代②加聚③加成④消去⑤还原⑥酯化⑦水解⑧加成(或还原)⑨加成⑩氧化
46、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48、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Na2SO4、(NH4)2SO4
高考有机化学48条知识点总结
【 #高考# 导语】高中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漫无目的、毫无计划的学习只会让大家身心疲惫,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制定学习计划很重要。 总结了学霸们的学习经验,整理了48条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起看看吧~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 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
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
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
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
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
—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
烷烃:CnH2n+2;
烯烃与环烷烃:CnH2n;
炔烃与二烯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
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
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
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
醛:CnH2nO或CnH2n+1CHO;
酸:CnH2nO2或CnH2n+1COOH;
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
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 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 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 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 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 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 淀粉、纤维素、麦芽糖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钠,工业用盐)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
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 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 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 乙烯的产量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 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 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 酒精;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洗涤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5、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
(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
(2)从乙烯制聚乙烯
(3)乙烯使溴水褪色
(4)从乙醇制乙烯
(5)从乙醛制乙醇
(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
(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
(8)油脂的硬化
(9)从乙烯制乙醇
(10)从乙醛制乙酸
(1)取代(2)加聚(3)加成(4)消去(5)还原(6)酯化(7)水解(8)加成(或还原)(9)加成(10)氧化46、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 苯酚
48、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 Na2SO4、(NH4)2SO4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
:
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
常见的取代反应:
⑴
烃(主要是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
⑵
芳香烃的硝化反应;
⑶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醇的羟基氢原子被置换的反应;
⑷
酯类(包括油脂)的水解反应;
⑸
酸酐、糖类、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2
、
加成反应
:
指试剂与不饱和化合物分子结合使不饱和化合物的不饱和程度降低或生成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常见的加成反应:
⑴
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醛、酮等物质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也叫加氢反应、氢化或还原反应);⑵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与卤素的加成反应;
⑶
烯烃
、炔烃与水、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
3
、
聚合反应
:
指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小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参加聚合反应的小分子叫作单体,聚合后生成的大分子叫作聚合物。
常见的聚合反应:
加聚
反应
:指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小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
4
、
氧化和还原反应
(1)
氧化
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常见的氧化反应:①有机物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
(
具有α
—h)
、r
—oh
、r
—cho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
醇的催化氧化(脱氢)反应
醛的氧化反应
③
醛的银镜反应、费林反应(凡是分子中含有醛基或相当于醛基的结构,都可以发生此类反应)
(2)
还原
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去氧或加氢的反应均为还原反应。
1
、
物质的量一定的有机物燃烧
规律一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有机物
、
、
、
(其中变量
x
、
y
为正整数
),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或者说,
一定物质的量的由不同有机物
、
、
、
(
其中变量
x
、
y
为正整数
)
组成的混合物,
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
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且等于同物质的量的任一组分的
耗氧量
。
规律二
:若
等
物质
的量的不同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
h
2
o
的量相同,则氢原子数相同,符合通式
(其中变量
x
为正整数
)
;
若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
co
2
的量相同,则碳原子数相同,符合通式
(其中变量
x
为正整数
)
。
2
、质量一定
的有机物燃烧
规律一
:从
c+o
2
=co
2
、
6h
2
+3o
2
=6h
2
o
可知等质量的碳、氢燃烧,氢耗氧量是碳的
3
倍。可将
→
,从而判断
%
m
(h)
或
%
m
(c)
。
推知:质量相同的烃(
),
m/n
越大,则生成的
co
2
越少,生成的
h
2
o
越多,耗氧量越多。
规律二
:
等
质量
的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生成的
co
2
和
h
2
o
的量也相同。或者说,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相同,耗氧量及生成的
co
2
和
h
2
o
的量均相同
。
3
、由烃燃烧前后气体的体积差推断烃的组成
当温度在
100
℃
以上时,气态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
v
>
0
,
m
/4
>
1
,
m
>
4
。分子式中
h
原子数大于
4
的气态烃都符合。
②
△
v
=
0
,
m
/4
=
1
,
m
=
4
。、
ch
4
,
c
2
h
4
,
c
3
h
4
,
c
4
h
4
。
③
△
v
<
0
,
m
/4
<
1
,
m
<
4
。只有
c
2
h
2
符合。
符号都打不出来,要就加我发给你
高中化学有机重要知识点
有机化学,永远是高中的同学们最头疼的科目,尤其是高考中有机推断题,可以说让众多考生都铩羽而归,这些有机化合物有着各种各样的性质、严密精细的制备 方法 、还有数不尽的方程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有机重要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中化学有机重要知识1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
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
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
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
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
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
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
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
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
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
—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高中化学有机重要知识2
常见有机物的通式:
烷烃:CnH2n+2;
烯烃与环烷烃:CnH2n;
炔烃与二烯烃:CnH2n-2;
广告
查看详情
苯的同系物:CnH2n-6;
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
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
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
醛:CnH2nO或CnH2n+1CHO;
酸:CnH2nO2或CnH2n+1COOH;
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高中化学有机重要知识3
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
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1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1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1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1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1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1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
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
1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1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1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1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2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高中化学有机重要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总结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
★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
★ 总结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
★ 有机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笔记
★ 高中化学笔记有机物知识点
★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反思
★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点
高考重要的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新一年的高考就要到来,很多高三的考生已经开始了各个科目的备考,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我们要复习的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重要的有机化学知识点 总结 ,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2、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③浓硫酸:70~80℃水浴;共热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浓硫酸共热
5.酯化反应:浓硫酸共热
6.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7.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
8.油酯皂化反应
9.(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4、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炔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二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 酮类物质的加成:H2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知识
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
(1)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 方法
(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M— ne— == Mn+
阴极:待镀金属(镀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原子,附着在金属表面Mn++ ne—== M
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镀铜反应原理:
阳极(纯铜):Cu-2e-=Cu2+
阴极(镀件):Cu2++2e-=Cu
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CuSO4溶液
(3)电镀应用之一:铜的精炼
阳极:粗铜;
阴极:纯铜;
电解质溶液:硫酸铜
3、电冶金
(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金属阳离子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钙、铝
(2)电解氯化钠:
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
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
阴极:2Cl— — 2e— == Cl2↑
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
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
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高考重要的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总结高考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
★ 高考选有机化学知识点总
★ 有机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反思
★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总结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
★ 最新化学高三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除杂
★ 48条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化学有机知识总结
化学有机知识总结
有机化学向来是化学的一个考试重点,那么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又有什么呢?下面化学有机知识总结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有机知识总结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 无味 难溶
乙烯:无色 稍有气味 难溶
乙炔:无色 无味 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 有特殊气味 液体 难溶 有毒
乙醇:无色 有特殊香味 混溶 易挥发
乙酸:无色 刺激性气味 易溶 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甲烷: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 (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
乙烯: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乙炔:CaC2+ 2H2O →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 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乙醇:CH2=CH2+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话说我不知道这是工业还实验室。。。)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 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 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 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 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 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 放大量热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 炔:都褪色(前者氧化 后者加成)
苯:KMnO4不褪色 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烷:取代
CH4 + Cl2 →(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 →(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 →(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 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 = 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烯:1、加成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CH2=CH2 +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 H2 →(催化剂,加热) → CH3CH3 乙烷
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 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 →(一定条件) → [-CH2-CH2-]n
(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炔:基本同烯。。。
苯:1.1、取代(溴)
◎ + Br2 →(Fe或FeBr3)→ ◎-Br + HBr
注:V苯:V溴=4:1
长导管:冷凝 回流 导气
防倒吸
NaOH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 + HNO3 → (浓H2SO4,60℃)→ ◎-NO2 + H2O
注: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 冷却至室温再加苯
50℃-60℃ 【水浴】 温度计插入烧杯
除混酸:NaOH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 难溶 苦杏仁味 毒
1.3、取代——磺化(浓硫酸)
◎ + H2SO4(浓) →(70-80度)→ ◎-SO3H + H2O
2、加成
◎ + 3H2 →(Ni,加热)→ ○(环己烷)
醇:1、置换(活泼金属)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钠密度大于醇 反应平稳
{cf.}钠密度小于水 反应剧烈
2、消去(分子内脱水)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3、取代(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浓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乙醚)+ H2O
(乙醚:无色 无毒 易挥发 液体 麻醉剂)
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Cu,加热)→ 2CH3CHO(乙醛) + 2H2O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 浸入乙醇后变红 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浓H2SO4,加热)→ CH3COOC2H5 + H2O
(乙酸乙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注:【酸脱羟基醇脱氢】(同位素示踪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
浓硫酸:催化 脱水 吸水
饱和Na2CO3:便于分离和提纯
卤代烃:1、取代(水解)【NaOH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加热)→ CH3CH2OH + NaX
注:NaOH作用:中和HBr 加快反应速率
检验X: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 观察沉淀
2、消去【NaOH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加热)→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邻C原子上有H才可消去
加H加在H多处,脱H脱在H少处(马氏规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电离)
六、通式
CnH2n+2 烷烃
CnH2n 烯烃 / 环烷烃
CnH2n-2 炔烃 / 二烯烃
CnH2n-6 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 一元醇 / 烷基醚
CnH2nO 饱和一元醛 / 酮
CnH2n-6O 芳香醇 / 酚
CnH2nO2 羧酸 / 酯
七、其他知识点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燃烧公式:CxHy + (x+y/4)O2 →(点燃)→ x CO2 + y/2 H2O
CxHyOz + (x+y/4-z/2)O2 →(点燃)→ x CO2+ y/2 H22O
3、反应前后压强 / 体积不变:y = 4
变小:y < 4
变大:y > 4
4、耗氧量:等物质的量(等V):C越多 耗氧越多
等质量:C%越高 耗氧越少
5、不饱和度(欧买嘎~)=(C原子数×2+2 – H原子数)/ 2
双键 / 环 = 1,三键 = 2,可叠加
6、工业制烯烃:【裂解】(不是裂化)
7、医用酒精:75%
工业酒精:95%(含甲醇 有毒)
无水酒精:99%
8、甘油:丙三醇
9、乙酸酸性介于HCl和H2 CO3之间
食醋:3%~5%
冰醋酸:纯乙酸【纯净物】
10、烷基不属于官能团
;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的知识点
高二学生要学会归纳,对所学化学选修5知识网络化,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及时复习,加强练习,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下面我为大家 高二化学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欢迎翻阅。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的知识点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原子:—X 官能团 原子团(基) :—OH、—CHO(醛基) 、—COOH(羧基) 、C6H5— 等 化学键: C=C 、 —C≡C—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nH2n+2;代表物:CH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 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 C 原子的四个价 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CH4 + Cl2 光 CH3Cl + HCl 点燃 CH3, Cl + Cl2 光 CH2Cl2 + HCl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的知识点
1、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结构式、投影式;
2、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3、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4、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
5、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
6、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7、烷烃的物理性质;
8、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的知识点
1、烷烃的命名遵循:链长、基多、序数低。
2、烷烃的碳原子都是sp3杂化,四面体结构,连1个C-C的碳原子为伯碳、2个C-C为仲碳,3个C-C的为叔碳,4个C-C的为季碳,与对应碳原子相连的H为伯、仲、叔H。
3、烷烃的光照卤代是游离基机理,叔H最活泼,叔游离基最稳定。
4、三元环由于环张力而容易开环:与H2、HX、X2反应,四元环活泼性次之,五元环基本不开环。
5、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为椅式构象,大基团在e键上多的构象是优势构象。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 有机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
★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 高二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2017高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
有机化学怎么才能学好
大学化学公式大全
●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提纲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的反应:
①酸性:羧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比无机酸弱.
②羧酸中羟基的取代反应
③还原
羧酸的制法
①氧化法
②水解法
③Grignard试剂与二氧化碳作用
羧酸衍生物的反应
①水解都生成羧酸
②醇解 酰氯,酸酐和酯的醇解都生成酯,酯与醇作用生成原酸酯或酯.
③氨解 酰氯,酸酐和酯的氨解都生成酰胺
④酸解 生成平衡混合物
羧酸衍生物的制法
①酰氯:羧酸与无机酰氯作用;②酸酐:酰氯与羧酸盐作用;③酯:直接酯化: ④酰胺:羧酸的铵盐去水或酯的氨解;⑤腈:酰胺去水或卤代烃与氰化钠作用.
取代羧酸
卤代酸的反应
①与碱的反应,产物与卤素和羧基的相对位置有关.
-卤代酸羟基酸
-卤代酸,-不饱和酸
或-卤代酸内酯
②Darzen反应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醇酸的反应
①去水,产物与羟基的相对位置有关
-醇酸交酯 -醇酸,-不饱和酸 -醇酸内酯
②分解: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①合成甲基酮:
②合成酮酸
丙二酸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①合成一元羧酸
②合成二元羧酸
胺和含氮化合物
胺的化学性质
①碱性
②烃化
③酰化(Hinsberg反应)
④与亚硝酸的反应
胺的制法
①硝基混合物的还原
②氨或胺的烃化
③还原烃化
④Gabriel合成法
⑤Hofmann重排:
芳香族重氮盐的反应
①取代反应
②还原反应
③偶联反应
含硫,含磷化合物
硫醇的制备和性质
①酸性和金属离子形成盐,还原解毒剂;②氧化反应,二硫化物,磺酸;③和烯键及炔键的加成反应.
磺酸基的引入和被取代在合成上应用了解磺胺药物一般制备 方法 .
磷Ylide的制备及Wittig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和芳香性.
芳香性: 苯>噻吩>吡咯>呋喃
离域能(kJ/mol—1) 150.6,121.3,87.6,66.9
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质
①亲电取代:卤代,硝化,磺化,乙酰化;②呋喃易发生;Diels-Alder反应;③吡咯的弱碱性;④吡啶的碱性;⑤吡啶的氧化,还原性质;⑥Fischer吲哚合成法和Skraup喹啉合成法.
周环反应
在协同反应中轨道对称性守恒
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律
电子数 基态 激发态
4n 顺旋 对称
4n+2 对旋 顺旋
环化加成反应的选择规律(同一边)
电子数 基态 激发态
4n 禁阻 允许
4n+2 允许 禁阻
迁移反应的选择规律(同一边)
i+j 4n 4n+2
基态 禁阻 允许
Cope重排
Claisen重排
碳水化合物
单糖的结构与构型
①Fischer构型式的写法:羰基必须写在上端;②构型:编号最大手性碳原子上OH在竖线右边为D-型,在左边为L-型;③Haworth式:己醛糖的Haworth式中C1上的OH与C5上的CH2OH在环同一边为位异构体.
单糖的反应
①氧化:醛糖用溴水氧化生成糖酸,用稀硝酸氧化生成糖二酸
②还原:用NaBH4还原生成多元醇
③脎的生成:糖与苯肼作用——成脎.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①氨基酸的基本结构
天然的-氨基酸,只有R取代基的差别.
②等电点:等电点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存在,氨基酸溶解度最小;③氨基酸-茚三酮的显色的反应;④Sanger试剂及应用;⑤氨基酸的制备:a. -卤代酸的氨解,b. 醛和酮与氨,氢氰酸加成物水解,c. 二丙酸酯合成法;⑥多肽的合成方法.
(十九)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①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骨架由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会划分萜类化合物中的异戊二烯单位.
②掌握一些重要的萜类天然产物常规性质:如法尼醇;牛儿酮;栊牛儿奥;山道年;维生素A;叶绿醇;角鲨烯.-胡萝卜素.
③了解甾体化合物的四环结构和命名.
④了解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
● 有机化学怎么才能学好
学好有机化学的方法:
一、有机物的结构——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
刚接触有机化学时,同学们会注意到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不同,非常注重对物质结构的讲解与考查。每讲一种有机物,老师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物质结构,并展示该物质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在平时练习中也经常会出现此类物质结构辨析题,如碳原子是否在一个平面内或在一直线上。在课堂上,同学要抓住老师展示模型的机会,多观察、多思考,掌握典型物质的结构特点。课后,同学们应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用牙签或小木棍代表键,用水果、小泥团、面粉团等代表各种原子,拼装成各种物质的结构模型,体会各种物质结构特征。
二、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
有机化学的中心问题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问题,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学好有机化学的法宝。从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出发,可以很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从物理性质看:烃一般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沸点比较低,一般难溶于强极性的溶剂(水)中;烃的衍生物随着官能团极性的增强,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其熔点、沸点都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烃类要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C,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丙烷高出120.07°C。
从化学性质看:烷烃的碳碳单键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取代反应为它的特征反应;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二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成和加聚反应为它们的特征反应;苯及其芳香烃中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取决于官能团的性质,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它们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HCOOH)从结构看,既有-COOH,又有-CHO,所以甲酸具有羧酸和醛的双重性质。因此要根据官能团种类去分析掌握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②从结构决定性质来看,有机化学的学习一般有其固定的规律与方法:典型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在课后整理知识时,应遵行这条线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抓好联系——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除了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对中学有机化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目的。烃通过取代或加成反应可转化成卤代烃,卤代烃可以通过取代反应转化为醇,醇经氧化可转化醛、醛被氧化生成酸、羧酸跟醇反应产物是酯,这个转化关系的本质可表示为(其中X、R代表某种基团)。
四、学会辩证分析——合理分析推理有机物的性质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物质在考虑普遍联系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发展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我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这是含有羟基的物质具有的普遍性。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是普遍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蕴含在有机化学中的辩证关系还很多,关键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能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依据事物的内在特征、外部条件综合考虑,灵活地作出判断、做出处理,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
● 大学化学公式
1. 2F2 + 2H2O == 4HF + O2
2. 2IO3― +5HSO3— == 5SO42— + I2 +3H+ + H2O
3. CaF2 + H2SO4 (浓) == CaSO4 + 2HF
4. NaCl + H2SO4 (浓) == NaHSO4 + HCl↑
5. I2+ 10HNO3 == 2HIO3 + 10NO2↑ + 4H2O
6. 2Cl2 + 2Ca(OH)2 == Ca(ClO)2 + CaCl2 + 2H2O
7. IO3―+ 5I― + 6H+ == 3I2 +3H2O
8. 3Cl2 + 6NaOH(850C) == 5NaCl+NaClO3+3H2O
9. 2KMnO4 + 5 H2O2 + 3H2SO4 == 2MnSO4 +K2SO4 +5O2↑+ 8 H2O
10. 2KMnO4 + 5 H2S + 3H2SO4 == 2MnSO4 +K2SO4 +5S↓+ 8 H2O
11. Na2S2O3 + I2 == Na2S4O6 + 2 NaI
12. (NH4)2Cr2O7(加热)== N2↑+Cr2O3 + 4H2O
13. 2 MnO4- +5 NO2- + 6 H+ ===2Mn2+ + 5NO3- + 3 H2O
14. 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H2O
15. 3Pt + 4HNO3 + 18HCl == 3H2[PtCl6] + 4NO↑ + 8H2O
16. 2KNO3 (加热)== 2KNO2 + O2
17. 2Pb(NO3)2 (加热)== 2PbO + 4NO2↑+ O2↑
2 Cu(NO3)2(加热)=== 2 CuO + 4 NO2↑+ O2↑
18. 2AgNO3 (加热)== 2Ag + 2NO2↑+ O2↑
19. 3Ag + 4HNO3(稀) == 3AgNO3 + NO↑ + 2H2O
20. 3PbS+ 8HNO3(稀) == 3Pb(NO3)2 + 3S↓ + 2NO↑ + 4H2O
21. As2S3 + 6NaOH == Na3AsO3 + Na3AsS3 + 3H2O
22. CaF2 + 3 H2SO4 (浓) + B2O3== 3 CaSO4 + 3 H2O + 2 BF3
23. SiO2 +4 HF == SiF4↑+2 H2O
24. H3BO3 + 3CH33)3 + 3H2O
25.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26. CaSiO3 + 6HF == CaF2 + SiF4 + 3H2O
27. 2 Na2O2 + 2 CO2 ==== 2Na2CO3 + O2
28. CaH2 + 2H2O == Ca(OH)2 +2 H2↑
29. PbO2 +2 H2SO4 ===2PbSO4 + O2↑+ 2H2O
30. PbO2+ 4HCl→PbCl2 + Cl2↑+ 2H2O
31. 2Cu + O2 + H2O + CO2 == Cu(OH)2·CuCO3
32. 2Cu2+ +4I― == 2CuI↓ + I2
33. Cu2O+ H2SO4 → Cu + CuSO4
34. HgCl2 + 2 NH3 === Hg(NH2)Cl↓+ NH4Cl
35. Hg2Cl2+ 2NH3 → Hg ↓+ Hg(NH2)Cl↓+ NH4Cl
36. Hg22+ + 2 OH-(S2— 、I—)== Hg ↓+HgO↓ + H2O
37. Hg(NO3)2 + 4KI == 2KNO3 + K2[HgI4]
38. Hg2Cl2 + H2S== Hg↓+HgS↓ + 2HCl
39. HgCl2 + SnCl2(适量)====SnCl4 + Hg2Cl2↓(白色)
Hg2Cl2↓(白色) + SnCl2 ==2Hg ↓+ SnCl4
Hg2Cl2 +SnCl2 +2HCl =2Hg + H2SnCl6
40. 2 Mn2+ + 5S2O82― + 8H2+ + 10SO42― + 2 MnO4―
41. Mn2+ + 5 NaBiO3- + 14 H+ === 2MnO4- + 5Bi3+ + 7 H2O + 5 Na+
42. 5PbO2 + 2 Mn2+ + 6 H+==5 Pb2+ + 2MnO4-+ 2H2O
43. 5H5IO6 + 2Mn2+== 2MnO4-+ 5IO3-+ 7H2O+ 11H+
44. 2MnO4- + 5C2O42- + 16H+ == 2 Mn2+ + 10 CO2↑+ 8 H2O
45. 3MnO2 + KClO3 + 6KOH=== 3K2MnO4 + KCl + 3 H2O
46. MnO2 + 2H2SO4 ===2MnSO4 + O2↑ + 2H2O
47. Cl2 + 2K2MnO4 == 2KMnO4 + 2KCl
48.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49. MnO4- + SO32- (酸性、中性、碱性)→
50. 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
51. 2 CrO2- + 3 H2O2 + 2 OH- == 2CrO42- + 4 H2O
52. Cr2O72- + 4Ag+ + H2O == 2Ag2CrO4↓ + 2H+
Cr2O72- +2Pb2+ +H2O= 2PbCrO4 +2H+
53. Cr2O72- + 3SO32- + 8H+ ==2Cr3+ + 3SO42- + 4H2O
54. V2O5 + 6 NaOH=== 2Na3VO4 + 3H2O
55. V2O5 + 6HCl === 2VOCl2 + Cl2↑ + 3H2O
56. TiO2 + 6HF == H2[TiF6] + 2H2O
57.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6H2O
58. Fe2(SO4)3 + SnCl2 + 2HCl == 2FeSO4 + SnCl4 + H2SO4
59. 2 Fe3+ +2 I-=== 2 Fe2+ +I2
60. 2FeCl3 + H2S == 2FeCl2 + S + 2HCl
61. Cr2O72- + 6Fe2+ + 14H+ == 2Cr3+ +6Fe3+ + 14H2O
62. 8 HNO3(稀) + 3Cu 3Cu(NO3)2 +2NO +4H2O
63. 2Fe3+ +3CO32- +3H2O 2Fe(OH)3 +3CO2
64. 2KO2 + 2H2O 2KOH + H2O2 + O2
65. Cr(OH)4- + Br2 + OH- = CrO42- + Br- + H2O
66. BF3 + F- =[BF4]-
>>>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大学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2篇
★ 必修五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有机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一览
★ 有机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 2022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 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48条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有机化学必备知识点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大学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很重要。归纳起来可以方便我们整理思路。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的归纳,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1) 马氏规律:亲电加成反应的规律,亲电试剂总是加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
2) 过氧化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的规律,卤素加到连氢较多的双键碳上。
3) 空间效应:体积较大的基团总是取代到空间位阻较小的位置。
4) 定位规律: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规律,有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
5) 查依切夫规律:卤代烃和醇消除反应的规律,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的烯烃。
6) 休克尔规则:判断芳香性的规则。存在一个环状的大π键,成环原子必须共平面或接近共平面, π电子数符合 4n+2 规则。
7) 霍夫曼规则:季铵盐消除反应的规律,只有烃基时,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少的烯烃(动力学控制产物)。当β-碳上连有吸电子基或不饱和键时,则消除的是酸性较强的氢,生成较稳定的产物(热力学控制产物)。
8) 基团的“顺序规则”。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二)
烷烃: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外消旋化
烯烃:烯烃的亲电加成:溴,氯,HOBr (HOCl) ,羟汞化-脱汞还原反应-----反式加成; 其它 亲电试剂:顺式+反式加成
烯烃的环氧化,与单线态卡宾的反应:保持构型
烯烃的冷稀 KMnO4/H2O 氧化:顺式邻二醇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顺式加成
烯烃的加氢;顺式加氢
环己烯的加成:(1-取代,3-取代,4-取代)
炔烃:选择性加氢:
Lindlar 催化剂-----顺式烯烃
Na/NH3(L)-----反式加氢
亲核取代:
SN1:外消旋化的同时构型翻转
SN2:构型翻转(Walden 翻转) 消除反应
E2,E1cb: 反式共平面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