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八大行星,冥王星为什么不属于八大行星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3 10:26:59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冥王星为什么不属于八大行星

冥王星不属于八大行星的原因(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1、冥王星非常小:许多人认为冥王星体积非常小,像普通的小行星一样,事实上这颗矮行星直径2360公里,是月球直径的三分之二,木卫二直径的四分之三。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冥卫一直径大约1207公里。
2、冥王星曾是海王星的“卫星”:1965年,研究人员发现一个轨道共振——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间轨道存在一个最佳引力点,这个轨道共振能够避免两颗星球过于彼此接近。
3、冥王星是一颗冰冷星球:冥王星表面覆盖着大量冰层,其中包括冰冻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体上是冰水的两倍,这颗矮行星质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构成,因此,冥王星精确地讲是一颗带有冰壳的岩石星球。
4、冥王星总是处于“黑暗”:冥王星运行轨道距离太阳大约48亿公里,因此许多人猜测这颗星球表面一直处于黑暗。
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负责人阿兰-斯特恩(Alan Stern)说:“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在中午照射至冥王星的阳光也低于人们的预期,它可能像地球非常阴暗的天气或者黄昏落薄暮。”
5、冥王星缺少空气: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冥王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包含氮气,就像地球大气层一样。但是冥王星的空气还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气层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环境。
6、冥王星的轨道太扁:冥王星的轨道呈椭圆状,与太阳的最近距离是44.3亿公里,最远距离是73.1亿公里。这颗矮行星轨道相对于黄道(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平面)的倾角为17度,此外,冥王星轨道参数与其它8颗太阳系行星完全不同。
扩展资料:
冥王星(太阳系矮行星):
1、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2、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
3、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4、2016年3月4日,美国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团队最新发现冥王星的顶部也覆盖着皑皑“白雪”。
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行星的定义:
1、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
3、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
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星这八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冥王星
冥王星被“开除”了。
北京时间昨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
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九天,甚至是七年的争论,“一槌”定音,终告段落。
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矮”,道尽冥王星无奈
一个“矮”字,道尽了冥王星的无奈。
其实,自冥王星被人类发现76年来,对它地位的质疑从来没有断过。
远的不说,1999年,冥王星就差一点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电子邮件投票中失去行星的地位。原因是,它与其他八大行星太不同了:一是体积过小,它的质量只有月亮的1/3;二是轨道过于椭圆;三是八星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而冥王星与八星轨道平面倾斜角达17度。这让许多天文学家“耿耿于怀”。
那么,到底行星的定义是什么?
“这届大会为此讨论了9天。”昨日电话里,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黄乘利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见过讨论如此激烈的天文学会议。我17日到达布拉格,而前一天,第一份草案就已提交大会,一听太阳系要扩容到12大行星,现场立即陷入一片混乱。”
16日的只是初步草案,这些天已经不知被更改过多少次,终于在昨晚得以定论:
什么是行星: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星这八颗。而冥王星由于“先天”不足,只有出列了,被划入了“矮行星”。
何谓“矮行星”?矮行星前两点完全相同于行星的定义,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是其轨道附近仍存在其他物体,而且它不是卫星。
而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它们其中将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星云、“海王外天体”、彗星和其他一些小天体。
在昨晚的表决上,天文学家还通过了这样的一个准则:冥王星还被认定为一种新型的“外海王星”天体的代表,比如新近发现的“齐娜”,就属于这样的天体。
“对天体的重新命名反映出当前世界天文学的认识水平。”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天文学的教科书,看来是真的要改写了。
“马铃薯”,不是行星
与冥王星一起被“否定”的,还有从这一次提议草案公布起,就被认为极有可能加入“太阳系大行星”家族的“谷神”、“卡戎”和“齐娜”。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认为,谷神星这次入选,看上去有点突然,其实并不意外。“谷神星,一开始人们认为它是行星,后来又将它降格,但现在看来,这都是科学发展阶段性的表现。”
南京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周礼勇告诉记者:1778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经过确认,向世界宣布了一个如今被称为“波得定则”的规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应该按照一个固定的数列成比例排列。天王星藉此被人们发现,而当1801年天文学家皮亚齐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发现谷神星时,按“波得定则”,被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行星。著名“神童”高斯更用自创方法,一个小时就精确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一举名声大振。
“只是日后天文学家们又陆续在相似轨道上发现了许多类似天体,‘谷神星’才被降格。天文学界采用新的名称‘小行星’(asteroid)为它这样的天体命名。但如此简单归类并不科学。”
林清说:实际上,直径为950公里的谷神星,基本为规则的圆球体,而其他小行星形状是不规则的,像马铃薯。“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这种结构是一般小行星不具有的。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谷神星是一颗原始状态下的初级行星,只是因为木星巨大的引力妨碍它吸引更多的物质而发展成大行星。一份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更认为谷神星的表层25%由淡水构成,其淡水含量比地球还多。根据这些条件,考虑恢复谷神星行星地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卡戎”的加入也是如此。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1978年人类才发现“卡戎”,起初认为它只是冥王星的卫星,最近的研究才发现,“卡戎”与冥王星的关系并不像地球和月球。“地球是月球质量的81倍,而冥王星只有‘卡戎’的10倍,这样的话,冥王星无法让‘卡戎’围着它转,它们更像一对大小兄弟,所以可以把‘卡戎’看作是独立的行星。”
但是,根据这次投票得出的行星标准,在谷神星的周围,还有诸多小天体,它不能满足“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这一条件,因此无法被称作行星,而“卡戎”和“齐娜”也是如此。
冥王星
矮行星是一个具有下列性质的天体:它必须围绕太阳运转,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一颗卫星。太阳系中的矮行星目前有四个:冥王星、卡戎星、齐娜星、谷神星。
最近发现···他离地球太远了~!
太远了吧,纯属猜测
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的原因:
1、冥王星不能逐渐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
2、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过于巨大,形成了双行星系统。根据这个定义,冥王星被除名为矮行星。
作为行星,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恒星运转。
二、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
三、能逐渐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
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的冥王星曾被认为是行星,但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
扩展资料冥王星的特殊之处:
1、冥王星是一颗冰冷星球:冥王星表面覆盖着大量冰层,其中包括冰冻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体上是冰水的两倍,这颗矮行星质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构成.
2、冥王星缺少空气: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冥王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包含氮气,就像地球大气层一样。但是冥王星的空气还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气层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环境。
3、冥王星的轨道太扁:冥王星的轨道呈椭圆状,与太阳的最近距离是44.3亿公里,最远距离是73.1亿公里。这颗矮行星轨道相对于黄道(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平面)的倾角为17度,此外,冥王星轨道参数与其它8颗太阳系行星完全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行星

为什么冥王星被除名

因为冥王星不符合行星的条件。在201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了天体被归类为行星所需满足的三大条件,其中第三个条件是要求天体公转轨道附近的其他更小天体需要被其引力清理掉。而冥王星不满足这个条件,因为冥王星运行在布满各种小天体的柯伊伯带中,所以冥王星就被天文学家从太阳系的行星行列中排除掉。
根据新的定义,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并且是柯伊伯带天体。除了冥王星之外,小行星带中的谷神星、柯伊伯带中的妊神星和鸟神星、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也被归类为矮行星。根据NASA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在2015年飞掠冥王星时所传回的数据,冥王星是目前已知的矮行星中最大的那个,其半径约为1188公里,相当于月球半径的68%,地球半径的19%。补充(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决议,被称为行星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
(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
(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
(3)该天体须有足够的引力清空其轨道附近区域的天体。)
因为冥王星体积小,在当时天文学家估错了冥王星的体积,还有就是冥王星的运行轨道与其他八大行星的运行轨道差别甚远,因此被除名。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 在发现冥王星时,人们对它一无所知,以至于估算错了它的质量,并将其列入第九大行星之列。 后来,经过天文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和观测,发现冥王星的直径只有2370公里, 是月球直径的三分之二,与其他行星比其他它实在太小了。 不仅如此,冥王星还是太阳系中最远的、轨道最偏的行星。 所以,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从行星之列除名
就这样,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而不是以前的九颗行星了。
个人感觉冥王星被除名是因为它的存在在体系中衡量得标准不够,也就是不构成为星系的体积!所以被除名,类似于小行星,但又偏大,类似于星系但又偏小!望采纳
因为冥王星太小了,没有达到行星的标准,所以被开除了。
最早人们对九大行星的定义是按照距离太阳远近排序的,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冥王星为什么踢出八大行星?

冥王星被踢出行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2006年重新定义了行星的定义。根据新的定义,一个天体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被认定为行星:
它必须绕太阳运行;
它必须具有足够的质量,使其形成为近似球形;
它必须已经“清除了周围其轨道上的其他物体”。
冥王星在第三个条件上未能满足,因为它的轨道上还有其他天体,如冥卫一和冥卫二等。因此,IAU决定将冥王星重新分类为“矮行星”,而不是传统定义中的“行星”。

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八大行星

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必须要足够大,才能算得上是一颗行星。因为只有足够大,才有足够强的引力清除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冥王星因为不满足这个条件所以被降级为矮行星。冥王星于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八大行星
关于行星,要满足三个条件:环绕太阳运转、流体静力平衡、清空轨迹上的其他天体。冥王星的轨迹与海王星的轨迹穿插,不契合第三个条件。 矮行星同样围绕太阳公转,外形趋于球形,但是由于比较小,没有能力清除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现在的冥王星就被归类为矮行星。 冥王星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

冥王星为什么不是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再为经典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冥王星为什么不属于八大行星?

现在的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可是天文爱好者们都知道,过去的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而九大行星的说法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各种资料,书本上看到的都是太阳系有九大行星。
可是在2006年8月24日,冥王星被科学家从九大行星队列里除名,将它踢出了。从此,太阳系由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对此很多人不理解,要知道九这个数字意义非凡,而九大行星正好符合数字中的最大值,古时候的很多算法,传说都跟九大行星有关。
?
现在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让不少人难以适应,于是有人提出一个疑惑:为什么冥王星会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可能很多人认为,科学家踢出冥王星,是因为它的质量很小,不符合行星质量的标准。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其实不是。
?
冥王星之所以被踢出行星之列,主要跟现在科学家对行星的划分标准有关,我们都知道,宇宙中有大量的各类天体,比较常见的是恒星和行星,而在一个小星系中,除了恒星和行星之外,还有很多的小质量天体,比如小行星。
如果没有一个对天体的划分标准,那我们研究探索宇宙天体就会非常混乱,所以科学家对宇宙天体的分类进行了一个划分。这个划分不仅仅是依靠质量来决定的,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就拿对行星的划分标准来说,一个天体想要被定义为行星,它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这个天体必须要绕着太阳转,虽然太阳系的老大是太阳,它的质量影响束缚着整个太阳系范围内的天体。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天体主运行轨道都是围绕太阳,比如像月球这样的天体,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着太阳系。木星和土星都有很多的卫星,它们也不是围绕着太阳转,所以这些天体不是行星。
?
第二个条件是这个天体的形状要呈现球形状,当人类走出地球之后,看到了地球的整体形态,那个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地球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球体形状,而在太阳系中,并不是所有的天体都能够像地球一样呈现球体状态,很多小天体的形状呈现出千奇百怪的状态,比如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小行星,由两个大小不等的天体组成,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鸭子。再比如第一个进入太阳系的星际天体奥陌陌,它是呈现一个长条状。
为什么有的天体无法形成像地球一样的球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质量不够,只有质量足够,才能够通过引力将轨道上的小行星全部清理干净,让天休本身在引力的作用下,越来越呈现球状。冥王星并不符合这一条,它的质量太小,轨道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小行星,所以才会被降低。其实冥王星被降级的核心因素还是因为质量,质量不够,一切都白费。
?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冥王星不够大呢?要知道太阳系边缘也有一个海王星,它不也是一颗行星吗。其实冥王星在太阳系诞生的时候,命运已经注定了。这是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太阳系诞生于星云之中,星云的中心最选诞生了恒星太阳,当太阳诞生之后,它强大的太阳风就会不断向外吹。
这个时候,太阳系的物质在太阳风的作用就会出现不平均分布,较重的物质元素无法被吹得太远,都聚集在太阳附近,形成了后来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而轻一些的元素则吹得远一些,这一部分的物质元素也是最多的,它们集中在了木星和土星的轨道位置,所以形成了太阳系两个非常大的气态巨行星。
最后的那些更轻的元素物质其实已经非常少了,它们都被太阳风吹到了星系边缘,形成了现在的柯伊伯带,那里基本上都是一些小行星,比较大的一些天体也是像冥王星这样的矮行星。如果将冥王星列入行星之列,那么太阳系边缘有不少的天体跟冥王星一样大,那它们不是也是行星?那个时候,太阳系可能就不是八大行星,九大行星,而是十大行星,十一大行星等。
?
不管如何,冥王星被踢出行星之列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虽然它不再是行星,但是科学家对它的重视却丝毫没有减弱,冥王星上面有太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
冥王星柯伊伯带范围的天体,距离地球非常遥远,那里的温度低到零下230摄氏度,接近绝对零度了。冥王星同样是岩质天体,只不过它的构造跟地球,火星等岩质行星有很大的区别。根据目前初步的观测,科学家发现冥王星表面超过98%的物质都是固态氮,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
由于冥王星表面的温度太低了,所以上面的物质大多数都是呈现固态,只有很薄的大气层存在,大气成分也主要是氮气、甲烷和一氧化碳。只不过它的大气压特别低,大概地球大气的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水平。
?
冥王星处在太阳系边缘,它也是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只不过公转周期比较长,大概是248年。如果你生活在冥王星的南极,有可能一辈子处于黑暗之中,看不到太阳。这是多么令人害怕郁闷的一件事情。
那么冥王星上面有水吗?可能很多人觉得,冥王星上面不可能有水,可事实上,冥王星却是一个有液态水的星球。只不过这些液态水并不是存在于表面,而是存在于内部。冥王星的地心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表面有冰层,构成了冥王星的地幔。而地核和地幔之间还存在一层液态水层,这一层液态水层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的,液态水层大概有100-180公里左右。
当然,以上这些数据是否正确,目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对冥王星的了解,基本上都是新视野号探测器的观测数据,由于冥王星距离我们遥远,上面的复杂恶劣环境,以人类现在的科技还无法着陆探测,自然也无法得到更多有关冥王星的数据。
?
只有等人类科技更进一步,能够进行实地考察,那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对冥王星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冥王星的了解,或许我们可以揭开柯伊伯带大部分天体的奥秘。尤其是水资源,通过目前的探测了解,太阳系是一个水资源异常丰富的星系,很多的天体上面都有水的存在,有的存在于表面,有的存在于内部。
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的原因:1、冥王星不能逐渐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2、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过于巨大,形成了双行星系统。根据这个定义,冥王星被除名为矮行星。作为行星,要满足三个条件:一、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恒星运转。二、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能逐渐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的冥王星曾被认为是行星,但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扩展资料冥王星的特殊之处:1、冥王星是一颗冰冷星球:冥王星表面覆盖着大量冰层,其中包括冰冻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体上是冰水的两倍,这颗矮行星质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构成.2、冥王星缺少空气: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冥王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包含氮气,就像地球大气层一样。但是冥王星的空气还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气层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环境。3、冥王星的轨道太扁:冥王星的轨道呈椭圆状,与太阳的最近距离是44.3亿公里,最远距离是73.1亿公里。这颗矮行星轨道相对于黄道(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平面)的倾角为17度,此外,冥王星轨道参数与其它8颗太阳系行星完全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行星
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的原因:1、冥王星不能逐渐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2、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过于巨大,形成了双行星系统。根据这个定义,冥王星被除名为矮行星。作为行星,要满足三个条件:一、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恒星运转。二、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能逐渐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的冥王星曾被认为是行星,但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扩展资料冥王星的特殊之处:1、冥王星是一颗冰冷星球:冥王星表面覆盖着大量冰层,其中包括冰冻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体上是冰水的两倍,这颗矮行星质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构成.2、冥王星缺少空气: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冥王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包含氮气,就像地球大气层一样。但是冥王星的空气还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气层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环境。3、冥王星的轨道太扁:冥王星的轨道呈椭圆状,与太阳的最近距离是44.3亿公里,最远距离是73.1亿公里。这颗矮行星轨道相对于黄道(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平面)的倾角为17度,此外,冥王星轨道参数与其它8颗太阳系行星完全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行星
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的原因:1、冥王星不能逐渐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2、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过于巨大,形成了双行星系统。根据这个定义,冥王星被除名为矮行星。作为行星,要满足三个条件:一、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恒星运转。二、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能逐渐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天体。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的冥王星曾被认为是行星,但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扩展资料冥王星的特殊之处:1、冥王星是一颗冰冷星球:冥王星表面覆盖着大量冰层,其中包括冰冻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体上是冰水的两倍,这颗矮行星质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构成.2、冥王星缺少空气: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冥王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包含氮气,就像地球大气层一样。但是冥王星的空气还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气层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环境。3、冥王星的轨道太扁:冥王星的轨道呈椭圆状,与太阳的最近距离是44.3亿公里,最远距离是73.1亿公里。这颗矮行星轨道相对于黄道(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平面)的倾角为17度,此外,冥王星轨道参数与其它8颗太阳系行星完全不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行星
冥王星不属于八大行星的原因(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1、冥王星非常小:许多人认为冥王星体积非常小,像普通的小行星一样,事实上这颗矮行星直径2360公里,是月球直径的三分之二,木卫二直径的四分之三。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冥卫一直径大约1207公里。
2、冥王星曾是海王星的“卫星”:1965年,研究人员发现一个轨道共振——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间轨道存在一个最佳引力点,这个轨道共振能够避免两颗星球过于彼此接近。
3、冥王星是一颗冰冷星球:冥王星表面覆盖着大量冰层,其中包括冰冻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体上是冰水的两倍,这颗矮行星质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构成,因此,冥王星精确地讲是一颗带有冰壳的岩石星球。
4、冥王星总是处于“黑暗”:冥王星运行轨道距离太阳大约48亿公里,因此许多人猜测这颗星球表面一直处于黑暗。
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负责人阿兰-斯特恩(Alan Stern)说:“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在中午照射至冥王星的阳光也低于人们的预期,它可能像地球非常阴暗的天气或者黄昏落薄暮。”
5、冥王星缺少空气: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冥王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包含氮气,就像地球大气层一样。但是冥王星的空气还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气层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环境。
6、冥王星的轨道太扁:冥王星的轨道呈椭圆状,与太阳的最近距离是44.3亿公里,最远距离是73.1亿公里。这颗矮行星轨道相对于黄道(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平面)的倾角为17度,此外,冥王星轨道参数与其它8颗太阳系行星完全不同。
扩展资料:
冥王星(太阳系矮行星):
1、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2、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
3、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4、2016年3月4日,美国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团队最新发现冥王星的顶部也覆盖着皑皑“白雪”。

冥王星为什么被踢出了九大行星?

因为冥王星的运行轨道不在黄道平面内,与黄道平面形成17°倾斜角,由于它的轨道与其他八大行星轨道不一样,因此被踢出了行星行列。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冥王星有五个卫星,轨道由内到外为:冥卫一(最大的卫星,直径略大于Pluto的一半)、冥卫五、冥卫二、冥卫四、冥卫三。
冥王星和冥卫一的质心不在其中任何一个天体之内,被非正式看做双矮行星系统。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观测,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扩展资料: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即它的一天,等于6.387地球日,像天王星一样,冥王星在轨道平面的侧着旋转,转轴倾角120度,因此季节性变化非常大。
到了至日(夏至和冬至),它的四分之一表面处于极昼之下,而另一四分之一处于极夜之中,这种不寻常的自转方向的原因已经引起争论。
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表明,这可能由于天体会自转始终的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的方式调整自转方向。这可能意味着天体会改变自转方向,以在赤道附近放置多余的质量,而缺乏质量的区域会趋向两极。

开除行星队伍,踢出太阳系,冥王星为什么会被科学界除名?

科学家的解释说,主要是因为冥王星体积质量小和海王星轨道相交,而且还没有做到清除轨道上的其他小天体,间接说明了其引力不足。
补充一下被除名的始末: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通过决议,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3、该天体须有足够的引力清空其轨道附近区域的天体。
当天下午,在国际天文联合会上,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所以简单来说就是不符合规定了,所以就除名了。
冥王星被降级出名有以下几个原因:
1、很多人认为冥王星体积太小;
2、冥王星曾经是一颗“卫星”,而被围绕的行星则是海王星;
3、冥王星表面覆盖的冰层过多过厚,是一颗冰壳岩石星球;
4、冥王星会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
5、冥王星上的空气含量不足;
6、冥王星的轨道是椭圆型太扁,和其它八颗太阳系行星区别过大。
这些是后来人们发现的,最开始时,人们对冥王星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将它列入了行星,但后来发现它的特点和行星并不契合,所以除名。
太阳系里,一切神奇而未知,从宇宙大爆炸,银河系形成开始,在太阳系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大行星,在冥冥之中,形成了一种规律,绕着太阳这颗耀眼的大火球旋转了几十亿年,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但却不约而同的向同一方向行走着,互不干涉,互不阻扰,犹如一个大家庭。然而,在这太阳系的黑暗深处,
漆黑深处,假如没有光,该怎么发现。冥王星正是如此,在太阳系的漆黑深处缄默沉静了好多年。直到1930年天文学家ClydeTombaugh,总算在这无尽的漆黑中找到了它,往后的76年里,与现在的八大行星在一起,称为九大行星。1930年3月24日,迎来了它的新姓名普鲁托,这归功于一个小女孩命名。依据不同言语的称号,最终综合和谐,形成了咱们现在的称号——冥王星。
惋惜的是,在2006年冥王星被逐出了这个行星体系的大家庭,被降级为“矮行星”。这颗行星在被发现的76年后,再次迎来了孤单。为什么会被开除呢?科学家以为,冥王星并不契合行星的界说。关于行星,有必要满足三个条件:环绕太阳运转、流体静力平衡、清空轨迹上的其他天体。但是,冥王星质量缺乏够大从而形成流体静力平衡,并且,其轨迹与海王星的轨迹穿插不契合第三个条件。
因而,科学家们决议将它降级。被降级的冥王星在与其它天体不同的轨迹,在漆黑中静静的行走。但是,往后的它不再孤单,许许多多的研讨,将会使它成为天文学的焦点,2015年冥王星上“雪山”的发现,2016年低温火山存在可能性的发现,将使这颗久默于漆黑的行星闪亮起来。
有一颗不起眼的、孤独的行星——冥王星。
摘自王爽的奥赛罗太阳系之旅
冥王星是怎么被降级的
国际天文联合会最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对行星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按照新的定义,一颗行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1.它必须直接围绕太阳旋转。这样一来,木卫三、土卫六之类的大型卫星就全都没戏了。
2.它必须达成流体静力学平衡。换句话说,它的质量要足够大,让它的外观能维持球形。
3.它必须能清除自己运动轨道上的所有天体。你不妨理解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天文版本。
显然,冥王星无法满足第三个标准。所以,它就与卡戎星、妊神星、阋神星、、鸟神星、谷神星一起,被划分成了矮行星。这也让它成了历史上第二个被降级的前行星。
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主要由于其质量太小达不到标准。
冥王星并不契合行星的界说。关于行星,有必要满足三个条件:环绕太阳运转、流体静力平衡、清空轨迹上的其他天体。但是,冥王星质量缺乏够大从而形成流体静力平衡,并且,其轨迹与海王星的轨迹穿插不契合第三个条件。
按照这个定义,太阳系的行星数量被正式降为8颗,冥王星离开了行星之列。
冥王星因为质量太小达不到标准被降级除名。
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一颗行星首先要是一个天体,它满足围绕太阳运转,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同时清空了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根据新的行星的定义,冥王星不符合定义二,即它的质量不是足够大;而且它也不符合定义三,因为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当成行星的话,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
所以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和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降级!这样,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而不是原来的九颗。因此冥王星在发现了76年之后,从太阳系的名单中除去了。

2006年8月,太阳系的大行星数由原来的9颗变成了8颗。被取消了行星资格的是什么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于2006年8月24日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
根据当天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冥王星因为其轨道与海王星相交,因此不符合这一定义。大会通过的决议说:“(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被取消的是冥王星.
被取消的是冥王星.
因为冥王星的质量没有达到八大行星的标准,
而且它的公转轨道也与其他八大行星不在同一平面上.
冥王星,因为它质量太小了,比我们的月球还小,就被降级为矮行星了
冥王星
2006年8月,太阳系的大行星数由原来的9颗变成了8颗。被取消了行星资格的是冥王星(亚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