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蓝玉被剥皮几天才死?
- 2、蓝玉剥皮后活了8天是真的吗?从科学来分析人被剥皮后能活多久?
- 3、蓝玉被剥皮几天才死的?他是否真的被剥皮了?
- 4、蓝玉剥皮后活了几天
- 5、历史上,蓝玉的死到底冤不冤?
- 6、蓝玉被剥皮几天才死?
- 7、明朝开国功臣蓝玉是怎么死的?
- 8、明朝开国名将蓝玉为何是最惨的?蓝玉是怎么死的?
蓝玉被剥皮几天才死?
蓝玉被剥皮当时就死了。当皮没了一半的时候人就会死了,因为会流血二亡,再就是痛死,前后估计也个把小时时间,差不多只能这样推测了。
蓝玉简述
蓝玉是明朝初期的名将,他有勇有谋,在元末明初的国家统一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然而他也是一个骄奢跋扈,目中无人的人,最后落下了剥皮实草的惨状。
蓝玉的姐夫是明朝著名将领常遇春,早年投奔常遇春进入军中,并凭借着这层关系一直被人重视举荐,加上他一直作战勇猛,被朱元璋一路提拔。
到了明朝开国后,常遇春,徐达等老牌将领有些已经不在人世,有些已经告老还乡,年轻且有过军功的蓝玉,就成了不可多得的将才。
蓝玉剥皮后活了8天是真的吗?从科学来分析人被剥皮后能活多久?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蓝玉非常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蓝玉最后话说被朱元璋剥皮了,而且之后还活了8天,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又有什么样的历史依据呢?蓝玉真的被剥皮了?而且真的还能活8天?这些问题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1、蓝玉真的被剥皮了吗
先给大家说一下吧,话说这个蓝玉被剥皮的说法现在大家应该都有共识吧,其实是存在非常大的争议的,那就是朱元璋真的不可能去剥这个蓝玉的皮了,所以网上说的朱元璋剥蓝玉的皮完全就是谣言,而且这个谣言是明末清初开始流行起来的,那么到底真相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看看。
说到蓝玉被剥皮,就得先说说剥皮实草这个说法,这个说法最早是出自于明初叶子奇写的《草木子》一书,这本书里面说的剥皮实草是朱元璋搞的,只要官员贪污到一定数额就会被剥皮实草,然后至于衙门旁边,以示效尤。然后后世都沿用了这本书的说法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剥皮实草就被人认定是真的了。
但是我们再来看看叶子奇这个人,叶子奇这个人因为在祭祀前喝酒被检举,然后丢了官职还被下了狱,于是就在狱中写下了《草木子》,所以叶子奇写的这些事情真的可信吗?
我们持着怀疑的态度去查询了《明史》、《明实录类纂》等等比较官方的一些史料书籍,但是找不出这个剥皮实草的说法,蓝玉被剥皮实草的说法更加没有。所以叶子奇写的东西就很有点假了。
我们再来追查一下蓝玉被剥皮的说法出自于什么哪里,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出自于这个明末清初的欧阳氏写的《蜀警录》,该书详细的记载了蓝玉被剥皮后皮挂在蜀王府的情况,而这个人皮前后250年。
张献忠看到这个之后也大受启发,也搞起了剥皮之风,好,这《蜀警录》和《草木子》记载的剥皮说法前后就遥相呼应了,从此蓝玉被朱元璋剥皮的说法传到现在已经成了定论。
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一个衙门的门前挂一张战功显赫的人皮,挂了250年,先不说保存的问题,就是这个恐怖惊悚的感觉放在衙门门前好吗?这难道不会影响衙门办案吗?朱元璋再怎么样也不会整这一处影响衙门的人工作吧。
所以前后一分析,朱元璋剥蓝玉皮在正史上是站不住脚的。明史记载,蓝玉就是有谋反的迹象,然后被锦衣卫发现,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最后杀掉了蓝玉,族人也被诛杀了。这个就是比较公正的说法了。
所以蓝玉被剥皮实草这个说法,完全就是假的,都是胡编滥造的,现在的人可不要太信了,要有自己分辨真假的眼力劲了。
2、蓝玉被剥皮后真的活了8天吗
从上面是分析我们得出了,蓝玉其实并未被朱元璋剥皮,所以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假设这个朱元璋真的把蓝玉剥皮了能的活过8天吗?很显然是不能的。
3、科学分析被剥皮后能活多久
那么从科学角度出发,剥皮后能活多久?其实皮没剥完之前应该就会被疼死,如何是先剥头的话,估计很快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了。
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在问什么蓝玉被剥皮了,剥皮活多久了,完全就是谬论,都是谣言了,不可信。
蓝玉被剥皮几天才死的?他是否真的被剥皮了?
最近很多人对明朝朱元璋时期的蓝玉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蓝玉话说是别剥皮而死的,那么被剥皮之后到底又过了多久才死的呢?还有很多人都说蓝玉是被剥皮而死的,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对的呢?对于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呀。
1、蓝玉被剥皮几天才死的
这个问题感觉有点点不知道回答,因为还是太恐怖了,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的分析分析看看。
话说人活脸树活皮,树没皮了会死,人也是一样的,但是人没皮能活多久呢?其实也很简单了,当皮没了一半的时候人就会死了,因为会流血二亡,再就是痛死,前后估计也个把小时时间,差不多只能这样推测了。多的也不能瞎说,要不就是乱说了哈哈。
2、历史上蓝玉真的被剥皮了吗
历史上虽然有关于蓝玉别剥皮的历史资料记载,但是只有明初叶子奇所著《草木子》里面有相关的记载,其他任何关于明朝的历史资料里面对于蓝玉被剥皮之说并无记载,所以很多人也对叶子奇做了调查,叶子奇是一位丢了官职的人,而且是在狱中写的《草木子》的,所以他写的东西可信吗?显然是不太可信的。
在明末清初的《蜀警录》也提到了蓝玉被剥皮之说,但是也都是借鉴了《草木子》里面的内容,所以这样一看,在朱元璋事情就无任何其他的史书记载蓝玉被剥皮的说法了,所以蓝玉被剥皮是无稽之谈了。
3、明史中的关于蓝玉死的记载
《明史.蓝玉传》只记: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珊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具,族诛之。
大致的意思就是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珊告蓝玉谋反,然后被下狱审讯,然后被诛杀,包括族人。所以没记载蓝玉是因为剥皮死的,大家也不要乱猜了。
蓝玉剥皮后活了几天
这个信息史料上没有记载,所以无从知晓。
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开国皇帝,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皇帝。他为了帮自己的孙子朱允蚊扫清登基的障碍,连自己的宠妃和可能功高震主的将军了都处死了。
朱元璋本来非常的看重蓝玉,毕竟蓝玉是真的有才华。在朱元璋的看重下,蓝玉的官职越来越大,但是蓝玉随着自己官职越来越高,反而越来越得意忘形。最终朱元璋在锦衣卫告发蓝玉之后,顺水推舟地杀死蓝玉。
朱元璋为了达到警示天下的目的,所以就把蓝玉被剥皮之事告知了天下。蓝玉有一个四川的女婿,也就是蜀王,当时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感觉很是伤感,并且非常的同情蓝玉的遭遇。所以在思考再三之后冒着可能被牵连的危险向朱元璋求情,蓝玉的人皮最终留在了四川。
扩展资料蓝玉之死的传说:
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此后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蓝玉越发怏怏不乐。
三番几次在大会上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而且还在朱元璋没有应允的情况下擅自非法占有百姓的田地,蓄养家奴和干儿子。朱元璋看在眼里,觉得不治蓝玉,蓝玉都要骑到自己的头上了,况且在那个敏感的年代,太子刚死,皇太孙又还只是个孩童,皇位岌岌可危。
于是,蓝玉以谋反的罪名被捕,虽然他一口否定他没有造反的心,但是皇上要让臣子死臣子不得不死。蓝玉遭到被剥皮的悲惨下场,人皮还进行全国巡演,最终是他的女婿向皇上奏请,才使他的人皮留在了四川。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据传说,在朱元璋把蓝玉的头砍下来之后,将其悬挂在城楼上示众,蓝玉的一个亲信在看守人员不备的情况下把他的人头取下并把他的头颅放置在谷箩里,用谷子把它掩盖一起,日夜兼程,将蓝玉的头颅护送到他的故里,乡亲们把他安葬在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在等到蓝玉的后代回到自己的故里,他们重新为蓝玉做了一个墓碑,就是蓝玉墓,蓝玉墓建在太平桥的对面山坡上,墓碑旁边树木环绕,前面是潺潺的流水,斑驳的石碑上刻着有关他事迹的碑文,经历了多年的磨难和沧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故里永远平静地生活下去。
蓝玉被剥皮后**已经死亡**。之所以会有蓝玉被剥皮后迟迟没有死亡的传言是由于人们看到了他的人皮。
这个信息史料上没有记载,所以无从知晓。蓝玉(?—1393年),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蓝玉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蓝玉为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给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历史上,蓝玉的死到底冤不冤?
1393年,蓝玉被锦衣卫告发谋反,入狱3天,就被“剥皮实草”、灭了3族。但他死得并不冤,养兵马、欺负皇妃……该干的,不该干的,他都干了。
蓝玉是除了常遇春、徐达之外,明朝开国最厉害的战神。
北上破元,他一战俘虏7万多人,缴获马、羊、牛等15万余头,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卫青”。
他和朱元璋还沾亲带故,是太子朱标的舅舅,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第11子蜀王朱椿。
然而 ,军功累累、贵为皇亲国戚的蓝玉,却因为 一个小小锦衣卫 的告状,被捕入狱。入狱3天,他就被“剥皮实草”,灭了3族。
“剥皮实草”,是一种残忍的死刑,将人皮完整地剥下来,做成袋子的形状,在里面填满稻草,随后悬挂始终示众。
蓝玉到底犯了什么事?
他死得到底冤不冤枉?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蓝玉之死说起。
蓝玉的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冤案。
1393年,蓝玉被锦衣卫蒋瓛告发谋反,朱元璋当即把他抓进监狱。
当时的蓝宇,贵为凉国公,但入狱3天,他就被朱元璋判处“剥皮实草”之刑,还灭了3族,牵连数万人,史称“蓝玉案”。
蓝玉真的谋反了吗?
从已有的史料来看,这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冤案。
在《明史》《明太祖实录》等史料中,蓝玉之死的记载并不详细,只有一个结果。
不过,有一本书,却详细记载了事情的始末。
这本书,就是《逆臣录》。
这是蓝玉死后,朱元璋特意命人记录下来的案件始末,包括所有人的供词,并昭告天下的一本书。
按理说,这本书,应该成为蓝玉谋反的铁证。
然而,我却认为,这本书,恰恰证明了蓝玉的清白。
《逆臣录》中供词很多,句句都在指认蓝玉谋反,似乎每个被牵连的人,都罪大恶极。
可是, 整体来看 ,供词前后矛盾、违背史实, 处处都是疑点 。
《逆臣录》这本书,收录了近万人的供词,上至将军、王爷,下至贩夫走卒,全部矛头都指向以蓝玉为首的一众主犯。
按照这个逻辑,主犯的供词,应该要和他们相呼应,形成一条重要的闭路,才能明确给蓝玉定罪。
据《明史》记载,二号人物景川侯曹震供述了罪行。
然而, 我翻遍了整个《逆臣录》,却找不到蓝玉和曹震的供词,其他为首的几人,也基本不见供词。
不见供词,只有两种原因:
我认为,大概率这些主角们都没有招供。
入狱3天,蓝玉再傻也不可能马上招供,然而,他却直接被朱元璋处以死刑了。
按照惯例,这种 牵连甚广的谋反案,涉及重要的皇亲国戚,要彻查真相,然后才会下杀手。
蓝玉案牵涉数万人,就算每个人只审问一遍,挨个对比供词,也需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查明真相。
朱元璋这么着急,似乎 在暗示众人 : 蓝玉我已经杀了,这就是一起谋反案无疑,后面继续审案子的人,你们好好看着办!
疑点二:策划谋反的宴会,太荒唐
在《逆臣录》中,蓝玉策划谋反的时间,是洪武26年正月十日到二月八日之间,此时,他从北方征战回来, 在府中接连安排宴会,实则策划谋反。
当时,来访凉国公府邸的人,有各类王侯将领,也有许多地方官,更有不起眼的贩夫走卒、奴仆家丁,甚至还有几个街头混混式的人物。
他们都受到了蓝玉的款待。
在《逆臣录》中,蓝玉在饭桌上,热情洋溢地商量谋反的细节: “自后常到凉国公处商议谋逆”“节次于本官宅内往来谋逆”……
据史料记载 ,这一个月,拜访蓝玉的人数上千,不少人去了好几次。
而这,就是蓝玉策划谋反的时间。
这也太荒唐了。
蓝玉手握重兵,就算要谋反,也不可能选择人员流动这么密集的场所,而朱元璋也不可能对此半点反应也没有。
蓝玉骁勇善战、有谋略,又不是个笨人,怎么可能这么明目张胆?
策划谋反的时间,属于谋反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最后定罪中,蓝玉对外计划起兵的时间是洪武26年,开始策划谋反的时间,却有很多个: 洪武21年、洪武23年……
这些时间点,来自不同人的供词。
策划谋反的时间不一致,似乎不是什么硬伤,然而, 洪武21年,却是个非常特殊的时间点。
这一年,蓝玉率领十万大军,北上破元,建立了一生最大的功勋。
可有人却说,这个时间点,他却给千里之外的人写信,要商量谋反。
你是蓝玉,你会在作战立功的关键时刻,给千里之外的人写信谋反吗?
以上三个疑点,是《逆臣录》中最大的疑点,此外,供词表述雷同一致、强行和胡惟庸案牵连等,也是公认的硬伤。
如果从是否造反来看,蓝玉之死,无疑是冤枉的。
但是,结合蓝玉的所作所为, 我却认为,他的死,并不冤枉。
蓝玉造反疑点重重,为何我却认为他死得不冤呢?
因为这么多年,如果不是朱元璋处处宽容他,他早就死了很多回了。
明朝开国初期,朱元璋为了安抚各大功臣,巩固朱家的势力,实行与功臣联姻的政策。
当时,朱元璋的16个女儿,有八个嫁给了开国武将的后代,而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女、卫国公邓愈等一系列将领家中的适龄女眷,也都纷纷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们。
这样一来,朱家和功臣之家形成了稳固的一对一姻亲关系,而朱元璋是这个姻亲关系的掌控者。
但是,蓝玉破坏了朱元璋的计划。
他在这个姻亲关系之下,培植了自己的小团体。
蓝玉本就是常遇春的妻弟,还与开国武将叶升是姻亲关系;蓝玉又鼓动常遇春之子常茂迎娶另一位开国名将冯胜的女儿。这还不算完,蓝玉还在继续筹谋扩大这个联姻圈子。
在蓝玉的操作下,掌控兵权的武将家族,形成了 【以常家为大核心、蓝家为小核心】 的圈子。
圈子里的人,都是大明举足轻重的将领,若他们有反心,大明江山就危险了。
蓝玉的行为,说小了是结党营私,说大了就是培植造反的实力。
自古功臣,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但蓝玉毫不在乎,拼命扩张势力,无疑是把自己往死路上推。
蓝玉军功赫赫,但气焰也非常嚣张。
徐达、常遇春死后,他就成了大明举足轻重的将领,加上军功无数,又是皇亲国戚,蓝玉多次挑战朱元璋的底线:
朱元璋很喜欢蓝玉,很多次他都选择原谅。
但是,有些事,可一可二不可三。
当朱元璋生气时,他直接把原本准备册封蓝玉的“梁国公”改为了“凉国公”,并且在铁券上提醒他要时刻自省。
不过,蓝玉不仅没反省,反而更过分了。
他在家里的各种服饰上刻龙纹,用各种铸金器具,大肆扩大家奴、马坊的规模,几近达到私自培养兵马的程度。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蓝玉此举,分明把自己视为“小皇帝”,有自己的兵马和亲信,还擅自用天子饰品。
别说心狠的朱元璋,换做任何一个皇帝,恐怕都没有办法容忍吧。
除了在个人享受上挑战帝王权威,蓝玉还经常带着一众武将插手地方政务。
明朝那些开国武将,在打天下时确实功勋卓著,不可或缺,但等到朱元璋晚年时期,国家基本稳定,需要的,不止是武力,还有治国方略。
但是,武将不擅长治国。
按照朱元璋的计划,天下太平时,武将应该慢慢退居幕后,与此同时,他多次敲打武将,让他们多读读史书,争取做过文武全才。
但蓝玉打破了朱元璋的计划。
以蓝玉为首的武将集团,在蓝玉的带领下,肆意干涉地方政务,仗着身份让地方官不敢妄动,中饱私囊、欺压百姓成了家常便饭。
最过分的时候,他们还要插手官营的盐业,这等于是动了朱家的蛋糕。
朱元璋发现后,大怒,但碍于参与之人都是功臣,不好直接发作,只是没收了他们的钱财、盐引。
此时,蓝玉等人,已经成了大明朝稳定发展的毒瘤。
朱元璋看在军功的面上,没有追究,可 蓝玉若不吸取教训,注定要走向灭亡。
以上,是我认为蓝玉死得不冤的理由。
蓝玉作为一代战神,是值得尊敬的。
他很聪明,甚至还能先于朱元璋、朱标看出朱棣的反意。
但他的性格,是他的硬伤。
居功自傲、嚣张跋扈,他相信,以自己的军功和地位,无人可以轻易撼动自己。
只是,他忘记了。
这天下,毕竟是朱元璋的天下。
当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彻底不再信任他,开始着手铲除这颗毒瘤,力争为孙儿留下太平江山。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蓝玉没有造反,他也死得不冤,毕竟,私主元妃、棕兵闯关、私用龙饰、干涉政务、插手盐引……不管是哪一桩,都足以定蓝玉死罪。
此前,朱元璋只是信任他,认为太子朱标可以驾驭他,才留着他的性命。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蓝玉被剥皮几天才死?
这个信息史料上没有记载,所以无从知晓。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用左副将军的官阶,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沐英率领王师30万,向南征讨云南 ,蓝玉、沐英率领东路军一部分兵将,没有攻打就拿下昆明,元朝右丞观甫保出城投降,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也被消灭。
同时,蓝玉又攻占大理,在曲靖擒获元廷平章达里麻,梁王在逃亡途中死去,滇地全部平定。 战后评功,蓝玉功劳尤大,增加俸禄五百石,而且蓝玉之女被册封为蜀王朱椿妃。
随军征战:
洪武四年(1371年), 蓝玉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锦里(今四川成都)。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中,蓝玉隶属徐达之中路军。徐达以都督佥事,蓝玉为先锋官,开始先出雁门关,在野马川(今克鲁伦河,位于今中蒙边境)打败扩廓帖木儿游骑。又打败在土剌河(今土拉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扩廓的军队,扩廓逃去。
洪武七年(1374年),蓝玉又亲自带兵攻克占领兴和(今河北张北),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59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蓝玉
明朝开国功臣蓝玉是怎么死的?
蓝玉,是明朝时期,跟随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而他最为人所知的,恐怕就是那一件牵连甚广的案子,史称蓝玉案。蓝玉为人有勇有谋,征战期间鲜有败绩,然而这样一个有功之臣,最终却因为谋反的罪名被处死,死状也是极其惨烈,不仅如此,受到他的牵连的人数更不在少数,前后竟然多达上万人。那么,蓝玉之死,他究竟是不是真的谋反,他到底冤不冤呢?
蓝玉,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大老粗出身,但长的人高马大的,勇猛过人,由一个大头兵做到了大将军,属于大明将军中的少壮派,多次打胜仗立功,被封永昌侯,食禄2500石,超过了当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俸禄,此外,他还被赐免死铁券,甚至,他的女儿还做了蜀王妃,真是皇恩浩荡。
蓝玉之所以猖狂,并非无脑为之,而是有恃无恐,这个最大的靠山,不是朱元璋,而是太子朱标。在朱标的护佑下,尽管蓝玉有诸多劣迹,但仍然被保了下来,朱元璋发出过非常明确的警告——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就是政治信号,然而蓝玉算准了朱元璋的软肋,只要保持住和朱标的感情利益关系,朱元璋也拿他没办法。
当朱标死后,朱元璋几经考虑,没有选取燕王朱棣等皇子为继承人,而是选择了朱标之子朱允炆,朱允炆哪能驾驭得了蓝玉,朱元璋必定要斩除蓝玉这样的功臣集团。
此时,即使蓝玉政治嗅觉敏锐,提早意识到大事不妙,也已经晚了,朱元璋通过布局,已经成功把兵权分散到各个皇子手上,蓝玉即使动过造反的念头,也没用,他掌控不了兵权。
蓝玉却也无开国公常升的觉悟,心存侥幸,不肯早早自杀,已图换取家人的性命安好,当然,蓝玉也没有那个时间去算计考量,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初,蓝玉被捕,仅仅过了几天,二月初十就被杀,而常升则是在四月份才被牵连进去,常升此时已经看出朱元璋清除功臣二代集团的政治决心,于是自杀或者慨然接受赐死。
最后判决如下: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被蓝玉谋反案牵连处死的有:一国公(开国公常升)、十三位列侯(除前列的鹤庆侯张翼等四人外,还有会宁侯张温、沈阳侯察罕、宣宁侯曹泰、怀远侯曹兴、西凉候濮玙、东平侯韩勋、全宁候孙恪等人)、二伯(东莞伯何荣、徽先伯桑敬)。史载,太祖后来又严追其同谋,被蓝玉案辗转诛连而遭处死者竟多达两万余人。
综上所述,蓝玉之死,看似理所当然,其实另有玄机 :造反和被逼反只一字之差,含义和结果却差之千里。所以说,他的死看似证据确凿,罪有应得,其实内因还是很值得玩味,颇有冤屈的。
明朝开国名将蓝玉为何是最惨的?蓝玉是怎么死的?
1644年8月,张献忠率起义军攻占成都,杀入蜀王府内。按说蜀王府内金银财宝无数,但张献忠偏偏在王府端礼门城楼上,发现了一件从未见过的稀罕物。原来这里供奉着一个人像,一个由真身人皮,内填金玉的打造而成的。张献忠十分纳闷,连忙派人找来宫内的宦官询问,这才使得一件尘封251年的历史重现人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尊人像不是别人,正是明朝开国名将蓝玉!根据史料记载,蓝玉是凤阳定远人,因姐姐嫁给了常遇春,因此在常的帐下为将。蓝玉明明可以靠关系,但他偏偏靠实力!每次临阵作战,蓝玉都冲锋在前,屡立战功。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开始提拔新人,蓝玉成为朱元璋最为器重的大将,洪武十二年(1379年),蓝玉征讨西蕃有功,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俸禄多达二千五百石。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作为副将跟随傅友德平定云南,战后因功被增加五百石俸禄,同时朱元璋将蓝玉之女嫁给自己的儿子蜀王朱椿。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15万大军出塞,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军队,俘虏七万余人,活捉北元皇帝的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重创北元政权。班师回朝后,朱元璋加封蓝玉为凉国公。
此时的蓝玉已经成为明朝的第一名将,但他居功自傲,不知收敛,连手下的家奴都是十分嚣张,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蓝玉曾抢占民田,结果被御史查问,蓝玉一怒之下,将御史赶走。征讨北元期间,蓝玉还霸占北元皇妃,致使皇妃自尽。另外蓝玉还对自己的官职不满,声称我不堪太师耶!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发现蓝玉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
一次朱元璋与蓝玉论兵,诸将十余人在座。朱元璋几次让诸将退下,但众将都无动于衷,蓝玉举袖一麾,诸将尽起,全部退下。这就是所谓的三呼不如一麾,这让朱元璋心里非常不满。后来的影视剧把这个情节加到了年羹尧与雍正之间,实际上最早发生在蓝玉与朱元璋之间。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立即将蓝玉以及部将拿下,严加审问,最终以蓝玉为首的,一公、十三侯、二伯卷入案中,因蓝玉案被诛杀的文武官员多达一万五千人。蓝玉是怎么的死,史书没有记载,但直到这张人皮出现,后世的人们才知道,蓝玉是被剥皮而死。
蓝玉被剥皮后,朱元璋还让举行了一场全国巡回展览,来威吓天下。当展览来到成都时,蜀王朱椿见到了自己的岳父,于是向父亲请求,最终获准。于是蓝玉的人皮就被供奉到蜀王府之中,历经200多年,才被张献忠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