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单簧管吹奏时的口形有什么要求?
- 2、单簧管的演奏方式是什么
- 3、单簧管的基础演奏方法
- 4、单簧管演奏的经典曲子
- 5、单簧管吐音的演奏技巧
- 6、单簧管指法
- 7、单簧管的演奏方式是怎样的?
- 8、单簧管指法
- 9、单簧管指法表(单簧管指法表简谱)
- 10、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的演奏顺序是什么?
单簧管吹奏时的口形有什么要求?
单簧管演奏常用的口型为单包口型,即下侧嘴唇包住下牙演奏,上牙是被动受力的不能主动向下咬嘴子,把嘴子啃出凹槽是错误的,下唇被扼破也是不正确的,口型的要点如下:
1、下唇向内保住下牙。
2、下嘴唇接触哨片斜面约1/2的位置。
3、上牙轻咬笛头斜面约1/3的位置,力度以刚好实笛头不可滑动为宜。
4、嘴角以微笑状向外侧拉紧,但无需过渡用力。
5、演奏中及呼吸时脸颊不应鼓出,保持正常微笑状。
扩展资料单簧管的音色要求饱满圆润,高、中、低音区过度圆滑,泛音区的音要准,泛音的2、3、4、5的音色与高音区的音色过度,应没有明显的变化,音色要统一。
在鼻音区的演奏中不应有副震,如果管没有问题副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能作到上面的要求单簧管的音色就不会有大的偏差。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再练习中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不要过分依赖乐器的好坏来提高音色,乐器的音准好嘴子好用就行。再这里并不否认好的乐器的作用,只是好的口型好的方法也能演奏出好的声音。乐器之间的差异不会有天地之别。
单簧管的演奏方式是什么
单簧管的演奏方式是什么
单簧管是气鸣乐器。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和轻音乐队等。属于木管乐器。单簧管的演奏方式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下吧:
⑴记谱与音域:单簧管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记谱音域为e-e⑷。
⑵音色与音量:低音区,常被称作“表情音区”,其发音低沉、浓郁、有戏剧特色;高音区音色纯净、明亮、富丽而圆润;中音区的音色无明显个性,发音较柔弱,能与很多乐器的音色相融合;最高音区发音尖刺、狂野,带有呼啸声。除了极高音区不能弱奏外,单簧管其他各音区都能控制自ppp至ff的音量幅度变化;中音区也能达到ppp至mf的变化幅度。
⑶演奏技巧:单簧管也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除了在演奏断音方面不如长笛那样流利迅速外,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则相当出色。它能轻松地演奏连、断音结合的各种光辉华丽的乐句, 这些方面可以与长笛相媲美。
单簧管奏断音,三种吐音法都能使用,而最容易的、也最常用的是单吐法,用单吐奏断音自然不能太快。在单簧管上的任何音区可轻松地演奏颤音和震音。
⑷配用哨片:单簧管必须配用哨片才能震动发声,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哨片破损就会使单簧管不能发声或发出尖啸的声音。现代哨片有多种型号:1号(新手或者幼龄者使用)2号(入门者或吸气不足者)3号(通常的哨片,一般通用)
多种呼吸法
1.呼气的时候要把腹部撑着
2.吹气时腹部要往内缩
3.形而上的呼吸法,如说要在吹气的时候,去想象气沈丹田,或是含胸拔背。
4.尽量吸满法
首先建议把吹奏乐器的动作。想成是一种运动方式,同时尽量不去谈论感觉方面的问题。
对于吹奏乐器,把它简化成两个简单的动作:吸气与吐。吸气与吐气常犯的毛病就是吸气太过勉强,以及太在乎下腹部的动作。把气依序吸到腹部、胸部、背部、腰部等等….所能吸的地方都尽量吸满,然后再吹气,可以顺利的把它完成,音量也大上许多。
在吹奏乐器的时候,就像我们在射箭的时候,箭射的远不远、有没有力量,决定在于你拉弓的准备,把弓箭拉的越紧,所发射的力量越强大。也就是说吹出来的音乐好不好听,决定于您吸气时的准备;准备的越充分,所吹出的音质会越好。而这个方式最基本的观念就是强调身体的弹性,运用身体的弹性,来储存吹奏时的能量。所以只要你的身体弹性越好,就能吹出更长的乐句。
其次关于吐气方面,因为关于这方面,所以说我们在吹奏乐器时要去练习的,是对音质的掌握,音质的好坏代表你对乐器的控制能力的高低,而我们在吹奏乐器的同时,就是要去做出一个健康的乐器共鸣,也就是声乐常常强调的健康发声法。而音色就像是铺在音质上的一层细粉,所以好的声音一定少不了好的音质。要判断自己的吹奏是否正确,应该是听自己的声音在远处听来的感觉,而不是在小房间中所听到的美妙回音。
吐音
在单簧管的演奏中声音的纯净度,直接影响着录音的好坏。也就是演奏效果的好坏,在对外交往中也就是水平的高底。我们中国的单簧管的水平还算比较高的,但是随着世界管乐演奏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演奏水平趋于落后的地位。
声音是一个乐器的生命,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发出好的声音。这里强调一个问题不要过分依赖乐器的好坏来提高音色,乐器的音准好嘴子好用就行。再这里并不否认好的乐器的作用,只是好的口型好的方法也能演奏出好的声音。乐器之间的差异不会有天地之别。这里先说音色的标准,单簧管的音色要求饱满圆润,高、中、低音区过度圆滑,泛音区的音要准,泛音的2、3、4、5的音色与高音区的音色过度,应没有明显的变化,音色要统一。在鼻音区的演奏中不应有副震,如果管没有问题副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能作到上面的要求单簧管的音色就不会有大的偏差。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再练习中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演奏的口型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还是单包法只是强调口环肌的作用。以上牙为支点,下唇包住下牙用“我”的发音方式用力。笑肌不要过于上提以自然不动为好,下巴不能过分下拉以定位不动为好。强调一下上牙是被动受力的不能主动向下咬嘴子,把嘴子啃出凹槽是错误的,下唇被扼破也是不正确的。上下用力以吹出正常音色时,用手左右推一下嘴子有一定的阻力但可以动为好。下牙与下唇的关系是肌肉与骨骼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不能强调任何一方,下唇力大声音没根暗淡,下牙用多了声音发薄刺耳。以上牙为支点上唇辅助上牙控制嘴子,但不能垫在上牙下面。这样加上好的气息配合就能发出好的声音。
“气息是生命,”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有生命的。管乐呼吸只是加强了人的正常呼吸,它的呼吸是可控制的有节奏的。人的骨骼结构在人的腹部只有后腰部的脊椎,这块脊椎可以支撑人的大部分身体重量吗?答案是不可以的,只有横隔肌下面到小腹这一块的腹肌和腹腔的平滑肌才是支撑人身体的根本。在这里做一个比喻,腹肌比喻成车的外胎,腹腔的平滑肌比喻成内胎,这样才可以承受大的压力。这样演奏的力点放在了腹部就不会给胸部造成压力,不会影响正常的氧气交换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呼吸注意不要抬肩、不要扩胸,吸气的时候横隔肌下移腹部腰部外扩。站立的姿势身体鞠躬90度角双手叉腰,这样背部肌肉拉紧想抬肩也不好抬,用闻花香的感觉吸气这时腹部和腰部自然外扩,这样就是吸气的感觉。呼气的时候是有控制的有缓、急,气压有强、弱的形式。但是所有的着力点都应放在腹部,不能给胸、颈部造成大的压力。压力过大腹部可以哆嗖但是不能把压力转到胸颈部,如果错了会造成头晕,颈部过粗和颈部血管外凸,肋间肌发炎等不好的问题。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演奏的效果。
吐音是管乐的一种基本技术,在演奏中非常重要。这里先说以下它的要求,音头要干净清楚,要求能作到和钢琴发音一样。
吐音发音时决不允许影响音准,也就是不能影响口型。
吐音的演奏气息起了80%的作用舌头起了剩下的一部分。可以试一下摒住呼吸用舌头做单吐的运动,然后在加上气流发“突”的声音,(前提条件,口型不动)前者比后者慢很多。平时观察一下旗杆上的红旗,它随急风飘动时尾部最快,它是借助风的气流来运动的。同样的道理吐音时舌头也一样,减少舌根的运动。单吐至少要求每秒8个,在练习中可以借鉴声乐中意大利语发音中打嘟噜的方法,体会一下在放松状态下舌尖的运动状态,这样有助于吐音的练习。
;
单簧管的基础演奏方法
单簧管,又称为黑管或克拉管,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单簧管的基础演奏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单簧管的音色
大多人认为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但由于各国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等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德国式”、“法国式”、“英国式”音色等等。
二、 单簧管的音色流派与国际发展趋势
美国式单簧管音色是当今世界单簧管音色的发展趋势。美国式音色是和美国这个民族移民的国家特点分不开的。因此,美国式音色是一种混合式的音色。它融合了英国式的宽而松、德国式的饱满而暗淡、法国式的清晰明亮,形成了美国特点的独特的单簧管音色效果——宽、松、柔、厚、亮。
三、 美国式单簧管演奏方法
1、 口型:
基本概念是:口型的作用是支撑哨片的最佳震动点。因此口型松紧度的适当直接
影响单簧管发音的正确性与音准和音色的统一。
注:要特别记住不是用嘴吹管,而是用气吹管。
2、 最佳震动点怎样找?
每个人的嘴型、嘴唇的厚薄、舌头的长短和口腔的形状与大小都不一样,所以含多少笛头和最佳震动点也不一样。因此出现了不用型号的笛头和哨片。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的震动点呢?可以这样去做:把笛头含少开始吹,并一点一点含多地吹,到了控制不了的点后(也就是发出叫音时),再向反方向走。在这些点中,你可以找到你最满意的音色的点,那这个点就是你的最佳震动点。之后再找口型的松紧点。开始用很松的口型来吹,然后一点点用越来越紧的口型去吹,到了吹不出声音的点后,再向反方向走。在这些点中找出声音最松弛的点。一般来讲,下嘴唇含得多,这对音色的柔和和厚度有所帮助。
四、 单簧管的用气概念
要得到宽厚而松弛、饱满而柔和、圆润而清晰的这种正确的音色,用气非常重要。
1、 在演奏中一定要用腹部呼吸,不能用胸部呼吸。
原因一:腹腔的空间比胸腔的空间大,吸气量也比胸部呼吸的吸气量多。
原因二:吸进气至腹腔后,可利用腹部一周的肌肉来控制气息的流速,而胸部呼吸却无法利用肌肉来控制流速。
2、演奏中要保持好松弛而不变的口型。然后用气吹满管子,保持不断的气流和气压(保持圆柱形音色感觉,而不是像塔形的音色感觉),弱奏时,更要保持口型松弛,用腹部压力保持平稳的气流和气压。吹奏高音时,要有吹次中音区的感觉;吹奏中音区时,则要有吹低音区的感觉。
单簧管演奏的经典曲子
单簧管演奏的经典曲子有《莫扎特A大调协奏曲》、《德彪西狂想曲》、《勃拉姆斯单簧管奏鸣曲》等等。
单簧管演奏的十大名曲有:《莫扎特A大调协奏曲》、《德彪西狂想曲》、《勃拉姆斯单簧管奏鸣曲》、《韦伯协奏曲》、《舒曼幻想曲》、《罗西尼引子、主题与变奏》、《科普兰协奏曲》、《托马西协奏曲》《弗朗赛协奏曲》、《霍洛维茨协奏曲》。
单簧管
单簧管,又称为黑管或克拉管,在台湾又称为竖笛(英语称Clarinet,意大利语为Clarinetto,西班牙语为Clarinete,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
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单簧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通常用非洲黑木制造,由木料、硬橡胶或金属制成,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的空心,管身由五节可装拆的管体组成,管体成圆筒形,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
在吹口处固定一个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号角和风笛,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芦笛演变而来。
单簧管吐音的演奏技巧
单簧管吐音的演奏技巧
管乐演奏技术取决于展、舌、呼吸、手指的协同动作。因此,运用舌吐音是吹奏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单簧管吐音的演奏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舌与气速: 运用舌吐音时,要形成稳定而激进的高压气速,吐音效果则能改善。反之,气速不稳定,而以松散、无聚集力,无控制地呼吸,不是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没有应用正确的气怎支举,即是运用舍吐音也不奏效。因此,必须让学生认真练习呼吸,以及通过练习长音,对每个音形成适当、准确、稳定而激进的高压气速。
2、吐音时的舌头状态、位置、动作、起吹的发音原理: 吐音时的舌头状态——松弛自然,微微抬起;位置——舍“尖”稍向上投,接触哨片;尖”的下沿,接触“两尖”处的部位要小而少;动作——舌前半部的音尖,既是在微微什缩,又是在工下轻微地触动哨片尖的下沿,发“突”或“都”音节。舌的状态、位置、动作要反复琢磨,不断苦练,才能使者头在吐音时放松,舒适自然,吐音缺果才能达到干净清楚纯美的程度。吐音要以慢练起,逐步达到快吐音,起火的发音原理——吐音时气不能断,气压始终保持在音尖周围,当舌头触及哨片尖的下沿时,使气流不能通过笛头与哨片之间的风口进入笛管,舌尖阻止了气流使哨片不能产生振动,发音也就终止了;当舌尖离开哨片尖的下沿时,使气流通过笛头与哨片之间的风口,由哨片产生振动而发音;舌尖触及哨片尖下沿的时间愈短,离开愈长,发音愈长;音尖触及哨片尖下沿的时间愈长,离开念短,发音念短,这时舌尖起到如同活塞或阀门的作用。
3、 吐音时的主要毛病:
第一,舌尖带动舌根前后大动,不仅延缓音的动作,而互脖子、喉头、双唇、面部肌肉都动,过音效果发出“丢欧”(diu ou)或“歹哀”(dai),以及其它混杂声音,破坏音乐风格,这是很糟糕的吐音。
第二,舌头触及哨片的面积过多、紧、重、猛,发出的声音死硬,使声音失常,破坏音乐效果。
第三,在连续的吐音中,每起吹一音断气一次吸气一次,多此一举造成唇部。两腮、劲部也动,使起次的音头粗野难听,破坏音乐效果。以上吐音毛病,必须按照前面讲述的两个问题加以纠正。
4、五种形式的吐音法:
第一,单吐法——采用三个音节吐音:“突”(tu)、“都”(du)、“啦”(1a)。“突”式吐音,经常采用于演奏干脆快速的乐段,这个音节在音头吐音时,可以增进舌头动作的稳定性,而且动作简捷,所以这个音节称之为“基本吨音”,使演各者发出各种表情变化和有特点的音乐效果。如长、短、快、慢、强、弱,但就其发出“突”(tu)音节的原则始终不变。“印”式吐法,又称“软过音”,舌头的位置和动作大致同基本吐音法,音头可稍稍平一点点,舌尖可稍微呈圆形,起音动作要有轻柔的意念,使发出的声音柔和并更富有连贯风格,这种吐音经常用于抒情旋律乐段的演奏和连断音(Legato—Staccato)的演奏。“啦”式吐法,虽用的少,但很有用,舌在哨片尖下沿轻微一扫,是挨非挨,断音极轻弱的吐音,使你能感觉到,而又实际听不到的`效果,处理的极其灵巧微妙,这种吐音充分展现出高超演奏家的艺术特长。
第二双过法(又称复吐法)—双吐法用:突——库”(tu—ku)或“特—卡”(tc—ka)两个音节。双91需要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起音和收音方法,一般采用音阻止哨片扳动和咽部切断气流两种方式交替使用的方法。双突法擅于演奏快速的乐句,需有单吐法的良它基础,并对发音力度的控制和音乐表现方面有较好的素质,做到奏出的声音节奏平稳、音量平衡,起吹音统一,掌握十分熟练,才能在乐曲演春中,运用自如。
第三,三吐法——用“突——突——库”(tu—tu—ku)或“特——特——卡”(te—tc—ka)三个音节。这种吐法可同双吐法一样奏出极快的乐力,特别适合三连音形式或三个不同音反复形式的乐勾结构。这种三吐法常常使每一次反复的“突”显得过分突出,所以有些演奏者采用另外一些吐音的音节转换,如:tu—ku—tu或ku——tu---Kuo
第四,气吐法——用“夫”(fu)或“都夫”(du fu)音节的口型。这种吐音是萨克管在演奏轻音乐时常用的一种吐音法。练习时,尽可能少舍笛头,上齿*近笛头前,下展尽量放松,做到上紧下松,哎音可直接由气带出“夫”(fu)声,也可以音带出“都夫”(dufu),此种过音多用于较慢的抒情乐曲。 第五,弹过法(又称滚音)——记谱术语Frullato,弹过音用“突鲁鲁…”(tululu…)是用舌头快速颤动的奏法。这种吐音在乐队演奏中很少用,使用于特殊的音乐效果。第六,单吐法(也称基本吐音法)——演奏者根据音乐表情变化的特点,可发出轻、重、长短等各种起吹效果,但“突”(tu)音节的发音原则始终不变。
;
单簧管指法
单簧管的指法主要包括基本指法、扩展指法和特殊技巧指法。
基本指法是指单簧管演奏中常用的基本音符的指法。单簧管上的每个音孔都对应一个或多个手指,通过按下不同的音孔组合,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音符。演奏者需要掌握每个音符对应的指法,并通过练习使手指变得灵活和准确。
扩展指法是指在基本指法的基础上,通过按下更多的音孔或使用手指的侧面、关节等部位来演奏更高的音符或特殊的音色。扩展指法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对手指的控制能力。
特殊技巧指法是指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所对应的指法,如颤音、滑音等。这些指法需要演奏者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掌握,才能够熟练运用。
在练习单簧管指法时,建议从基本指法入手,逐渐扩展到扩展指法和特殊技巧指法。可以通过练习音阶、练习曲和乐曲等方式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此外,也可以参考一些单簧管教材或视频教程,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单簧管的指法。
单簧管的演奏方式是怎样的?
大多人认为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但由于各国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等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德国式”、“法国式”、“英国式”音色等等。美国式单簧管音色是当今世界单簧管音色的发展趋势。美国式音色是和美国这个民族移民的国家特点分不开的。因此,美国式音色是一种混合式的音色。它融合了英国式的宽而松、德国式的饱满而暗淡、法国式的清晰明亮,形成了美国特点的独特的单簧管音色效果——宽、松、柔、厚、亮。
基本概念是:口型的作用是支撑哨片的最佳震动点。因此口型松紧度的适当直接影响单簧管发音的正确性与音准和音色的统一。注:要特别记住不是用嘴吹管,而是用气吹管。在演奏中一定要用腹部呼吸,不能用胸部呼吸。演奏中要保持好松弛而不变的口型。然后用气吹满管子,保持不断的气流和气压(保持圆柱形音色感觉,而不是像塔形的音色感觉),弱奏时,更要保持口型松弛,用腹部压力保持平稳的气流和气压。吹奏高音时,要有吹次中音区的感觉;吹奏中音区时,则要有吹低音区的感觉。总之,不管弱或强,都要有充分的气压。
音质音质,就是你实际上吹出来的声音,对于演奏一种乐器,这是最为基本的。正确地控制呼吸和口型,对于一个好的演奏者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对于呼吸,通过适当地使用腹部、肋间部和横膈膜的肌肉组织的支撑观念,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深吸气,“慢慢地吸气,就好像你用饮料吸管在吸一个浓稠的牛奶冰淇淋”,或“当你真的喘不过气来和上气不接下气时,想一想它的感觉像什么”。对于制造正确的腹部张力,“支撑住你的腹部外壁,就好像有人要去打你的胃”。口型是用于描述嘴节周围的有关面部肌肉和嘴唇结构的词。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演奏者和乐器之间提供一个不漏气的密封装置,以及为哨片形成一个平台。
不同类型的呼吸练习和每天都要练习的长音演奏,是改善声音的基础。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在口型中要避免紧张(不要“咬住”嘴节)和保持支撑的气息压力。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要小心地和挑刺般地听,来培养自己的音调意识。发音发音涉及音符的启与收。其中包括的四个要素——呼吸、口型、手指和舌头——等同于音符的起音控制、“重量”和力度。
单簧管是现代管弦乐器中非常重要的木管乐器,它具有优美的音色、灵活轻巧的机械装置、宽阔的音域,不管是古典音乐作品还是近现代作品及爵士乐,它都被广泛地应用。单簧管的力度变化非常强,从最弱到最强的力度都能够自如地表达出来,而单簧管的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有截然不同的音色,从而使得它的表现力丰富多彩。由于它的机械装置很先进,简单,它的技巧性在木管乐器中是尤为突出的,因此也可以作为独奏乐器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从古到今,作曲家们为单簧管谱写了大量的文献。由于很多的优秀作品被单簧管演奏家们在音乐会上演奏,并随着这些年来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喜爱和学习单簧管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业余还是专业院校的学生,单簧管的正确演奏方法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在学习单簧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初学时,气息的运用、嘴型、演奏姿势及状态,练习方法、教材的选择以及音乐修养的培养都是值得大家特别注意的。 气息的运用是所有管乐器演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呼吸的位置。在发音前的呼吸,应尽量下沉,使身体里产生气压,压力灌满整个腰围(气沉丹田)。演奏弱音和强音时,压力应始终保持而不减少,直到一个乐句演奏结束,才能更换新的气息,重新形成新的压力。演奏连音和断奏时,气压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在断奏当中更为重要,如果体内没有压力,很断的音符我们就无法演奏出来。嘴型在单簧管演奏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每个人的嘴天生不尽相同,因此在嘴型姿势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通常来说,在演奏时嘴型要随着气息的压力而形成,重要的是它必须使声音产生振动。当我们用嘴型控制一个很稳定的声音时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保持这个固定的嘴型去演奏其他的音,不论是从低音到高音,还是从慢到快,嘴型始终保持一种状态不要改变,这样才能够保持演奏中的统一音色,当然,这个时候身体里气息的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音色的稳定性完全靠气息来控制,这点很难做到,因此嘴型的固定是我们学习单簧管演奏中需要重点学习的。自然放松,用指尖最丰满的位置来按孔,按孔时应放松,不要用力打键,这对演奏优美的音色,尤其是连音极为重要。在演奏表现力丰富的乐曲时,我们需要自身的歌唱,因为单簧管是最接近人声的一件乐器。歌唱能使得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自然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是需要用气息去歌唱,而不要由于音符的改变而改变固定的嘴型,整个身体在移动时是一个整体,身体的移动在音乐表现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由于管乐是用气息来表现声音和音乐,不能因为身体的移动使声音的统一性产生变化,正确的身体语言(bodylanguge)能够帮助音乐演奏得更加充分自然。
单簧管指法
单簧管指法表.单簧管(Clarinet)为单簧气鸣乐器。广泛使用于世界各国的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轻音乐队的重要乐器。属木管乐器。中国称黑管。管体分管嘴、吹节座管、上节管、下节管、喇叭口5部分,用乌木、红木或塑料、硬质橡胶制成。木质管音质浑厚,塑料管音质明亮。乐队常用的标准单簧管为bB调,专业演奏者常配备bB调和A调两支,C调单簧管流行于德语国家,上述单簧管皆属高音单簧管,全长约 66厘米。单簧片用芦竹制作,用箍卡固定在管嘴上,吹时贴于下唇。音域为e~g3,属移调乐器,记谱较实音高一全音。低音区浓厚柔和,称为芦管音区;中音区自f1~bb1,音质较差;高音区b1~g3,圆润而明亮;最高音区尖锐。
在管乐器中,单簧管演奏的灵活性大,快速乐句及强弱变化均可适应;自然音阶、半音音阶、十二度大跳及各种分解和弦等奏法都灵敏动听;悠长的华彩乐句的表现力超乎长笛之上。力度强弱变化幅度大,能奏各种颤音但在快速断奏技巧方面,因单簧对双吐及三吐反应不灵敏,远不及长笛。近代作品,尚有使用颤吟音,在轻音乐与爵士音乐中,还常用半音音阶滑音及一般滑音;甚至有吹奏双音的。
单簧管在超吹时所得为奇数号泛音,不是比基音高八度,而是高十二度,这一特点使它的基础音列不象其他木管乐器那样在一个八度内有12个半音,而是在十二度音程内有19个半音,因之获得基础音上方高音区的指法就复杂得多。
单簧管出现较晚。18世纪初由德国J.C.登纳根据古老的法国芦管“沙吕莫”加以改制而成,有7个音孔及2个音键;a1键与泛音键bb1键,借助手指对指孔的半启闭及嘴唇控制;能演奏包括半音的近3个八度音,中音区及高音区较好,接近小号音色,登纳用它来代替当时难吹的D调高音小号。1750加用了第3键e,以后逐渐改进。 增加到5键、8键、10键。1810年,I.米勒又改进为13键,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米勒单簧管在英、德、奥广为流行,1860年又经比利时人E.阿尔贝增加#c键,并在指法上加以完善,被称为阿尔贝制(或米勒制),阿尔贝制音质较好。伯姆制是1839年由法国演奏家И.E.克洛塞与乐器师L.A.比费使用,将长笛的伯姆制移植到单簧管上而成,其发音通畅,音键灵活,指法方便。目前有17~23键的各种伯姆制单簧管。
总谱中最早出现单簧管的是在1720年。第1部协奏曲是1751年德国作曲家J.斯塔米茨所作。W.A.莫扎特有著名的单簧管协奏曲及单簧管与弦乐的五重奏。 C. M.von韦伯有2部协奏曲及1部小协奏曲,还有与钢琴的二重协奏曲及变奏曲。20世纪有丹麦C.尼尔森写的管乐五重奏(1922)和1首协奏曲(1928),技巧较难,从低音的圆润丰满直到最高音的尖锐刺透,发挥了全部音区性能。I.F.斯特拉文斯基的《乌木协奏曲》,G.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D.米约的《创世记》和A.科普兰于1948年写的协奏曲都有出色的单簧管音乐。
单簧管族的其他乐器有:
(1)最高音单簧管:有F、bE、D3种调,比常规bB 调单簧管分别高五度、四度、三度,以bE调为常见,在军乐队中它是必备的乐器。
(2)中音单簧管:有bE与F调。另约制于1760年的巴塞特单簧管,改良的巴塞特单簧管为F调,比bE调单簧管高一个音,外形很略小的低音单簧管,喇叭口朝上。
(3)低音单簧管:比单簧管低八度,外形似萨克斯管,哨嘴管弯曲,喇叭口朝上,记谱用低音谱表。Л.И. 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有出色的谱例。
(4)倍低音单簧管,bB调,比低音单簧管低一个八度,是军乐队的标准乐器。
单簧管―Clarinet
单簧管指法表
更多: 单簧管教学 << 教与学首页
单簧管指法左手: 大拇指:17键、16键(乐器后面音孔,泛音键) 食指:左I、5键、6键 中指:左II 无名指:左III、7键 小指:1键、2键、3键、4键”。单簧管演奏时手指应呈半圆弧形,用指垫盖住音孔,抬指时手指离开孔圈约一公分。左手大拇指按泛音孔时不要太横向,要竖起来一点,左手食指第三关节处略向里,这样运指较灵活。右手大拇指用第一关节处托住乐器,右手食指第二关节密切接近联动环的固定杆。如吹奏中音区g、a时一般可以保留右手手指。左手食指在按中音区a、a、b时要独立运动。
这怎么形容怎么说啊?
还是找老师一一教你吧
左手按高音键、中指和无名指,右手只按食指
单簧管指法如下图:
单簧管,又称为黑管或克拉管,在台湾又称为竖笛(英语称Clarinet,意大利语为Clarinetto,西班牙语为Clarinete,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扩展资料:
单簧管不同于双簧管。单簧管为移调乐器,双簧管不是移调乐器, 而且双簧管使用两个簧片夹在一起发声,单簧管使用一个簧片和笛头发声。
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号角和风笛,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芦笛(chalumeau)演变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单簧管
单簧管指法表(单簧管指法表简谱)
单簧管指法表单簧管指法左手:大拇指:17键、16键食指:左I、5键、6键中指:左II无名指:左III、7键小指:1键、2键、3键、4键”。单簧管演奏时手指应呈半圆弧形,用指垫盖住音孔,抬指时手指离开孔圈约一公分。左手大拇指按泛音孔时不要太横向,要竖起来一点,左手食指第三关节处略向里,这样运指较灵活。右手大拇指用第一关节处托住乐器,右手食指第二关节密切接近联动环的固定杆。如吹奏中音区g、a时一般可以保留右手手指。左手食指在按中音区a、a、b时要独立运动。单簧管指法单簧管指法如下图:单簧管,又称为黑管或克拉管,在台湾又称为竖笛,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扩展资料:单簧管不同于双簧管。单簧管为移调乐器,双簧管不是移调乐器,而且双簧管使用两个簧片夹在一起发声,单簧管使用一个簧片和笛头发声。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号角和风笛,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芦笛演变而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簧管我想要一份单簧管的指法表单簧管指法左手:大拇指:17键、16键食指:左I、5键、6键中指:左II无名指:左III、7键小指:1键、2键、3键、4键”。单簧管演奏时手指应呈半圆弧形,用指垫盖住音孔,抬指时手指离开孔圈约一公分。左手大拇指按泛音孔时不要太横向,要竖起来一点,左手食指第三关节处略向里,这样运指较灵活。右手大拇指用第一关节处托住乐器,右手食指第二关节密切接近联动环的固定杆。如吹奏中音区g、a时一般可以保留右手手指。左手食指在按中音区a、a、b时要独立运动。
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的演奏顺序是什么?
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的演奏顺序是什么?
1、本曲为回旋曲式,在钢琴奏出的三个响亮有力的和弦之后,单簧管以坚定明亮的音色,快速的奏出第一主题。
3、接着第一主题再次反复出现,然后出现第三个主题,这个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在调性上从降B大调转为降E大调,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5、最后,第一主题又一次出现,结束乐曲。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1、本曲为回旋曲式,在钢琴奏出的三个响亮有力的和弦之后,单簧管以坚定明亮的音色,快速的奏出第一主题。
3、接着第一主题再次反复出现,然后出现第三个主题,这个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在调性上从降B大调转为降E大调,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5、最后,第一主题又一次出现,结束乐曲。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单簧管波尔卡的演奏顺序:
1、本曲为回旋曲式,在钢琴奏出的三个响亮有力的和弦之后,单簧管以坚定明亮的音色,快速的奏出第一主题。
3、接着第一主题再次反复出现,然后出现第三个主题,这个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在调性上从降B大调转为降E大调,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5、最后,第一主题又一次出现,结束乐曲。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