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朱光潜简介 关于朱光潜的介绍
- 2、朱光潜的散文有哪些?
- 3、朱光潜怎么读?
- 4、朱光潜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 5、朱光潜的文学代表作
- 6、朱光潜有哪些著作?
- 7、朱光潜的三此主义是什么意思?
- 8、朱光潜的代表作
- 9、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留学哪里
- 10、朱光潜有妻子、儿女没?他们都是做什么职业的?
朱光潜简介 关于朱光潜的介绍
1、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2、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1986年3月6日,朱光潜逝世。
3、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4、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朱光潜的散文有哪些?
1、《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2、《彼岸的花》∶彼岸的花,就像命中注定错过的缘分!花和叶的永不相见,染上了相思的等待,凋落了永别的无奈。
3、《玫瑰的荫下》︰衣裳上,书页上,都闪烁着叶底细碎的朝阳。我折下一朵来,等着——等着,浓红的花瓣,正好衬她雪白的衣裳。冰凉的石阶上,坐着——坐着,等她不来,只闻见手里玫瑰的幽香。
4、《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5、《春水一》又是一年了,还这般的微微吹动,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春水温静地答谢我说:“我的朋友!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不但对你是如此。”
6、《春水二》:四时缓缓的过去——百花互相耳语说:"我们都只是弱者!甜香的梦,轮流着做罢,憔悴的杯,也轮流着饮罢,上帝原是这样安排的呵!”
7、《春水三》:你不能像风般飞扬,便应当像山般静止,浮云似的无力的生涯,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8、《春水四》:芦萩,只伴着这黄波浪么,趁风儿吹到江南去罢!
9、《春水五》:一道小河,平平荡荡的流将下去,只经过平沙万里——自由的,沉寂的,它没有快乐的声音,一道小河,曲曲折折的流将下去,只经过高山深谷——险阻的,挫折的,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我的朋友!感谢你解答了,我久闷的问题,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
10、《春水六》:诗人!不要委屈了自然罢,"美"的图画,要淡淡的描呵!
11、《春水七》:一步一步的扶走——半隐的青紫的山峰,怎的这般高远呢。
12、《春水八》:月呵!什么做成了你的尊严呢,深远的天空里,只有你独往独来了。
朱光潜怎么读?
朱光潜读音是zhū guāng qián。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今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民国十一年(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民国十四年(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1986年3月6日,朱光潜逝世。
朱光潜的主要思想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将审美同情与道德同情的质的区分作出揭示,指出审美同情消除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把一瞬间的经验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主体‘迷失’在客体中”,也就排除了理性的审美同情中的地位。
朱光潜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朱光潜1897年到1986年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1897年10月14日出生于清代著名文学流派同城派发祥地安徽桐城见。
朱光潜(1897~1986年),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1897年10月14日出生于清代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发祥地安徽桐城县。
朱光潜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学术著作,蜚声于海内外学术界。朱光潜视野开阔,融贯中国,对中西方文化都作了深入研究,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朱光潜的文学代表作
朱光潜的文学代表作有《朱光潜选集》,《悲剧心理学》,《无言之美》,《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扩展资料
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今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美学哲学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将审美同情与道德同情的质的区分作出揭示,指出审美同情消除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把一瞬间的经验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主体‘迷失’在客体中”,也就排除了理性的审美同情中的地位。
朱光潜和梁实秋等人都与当时的主流文化不一致,但他们对西方传统的借鉴有古今种种的不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比较系统地表述了这些美学思想,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较大。
朱光潜对文学更直接鲜明的态度在《文学杂志》发刊词《我对本刊的希望》中表露着,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希望某一种特殊趣味或风格成为‘正统’“,”殊途同归地替中国新文艺开发出一个泱泱大国“。
这是当时一批立足于独立自由的人文主义立场上的文学家的心声的集中体现: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用,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统观朱光潜一生美学思想逻辑演化的轨迹,和黑格尔哲学有着极为深切的关系。
从早期美学来说,朱光潜一方面接受了黑格尔“一元主义”代替“二元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觉得唯理哲学太虚玄,毕竟和现实美感有距离。这样他接受了当时在西方流行的克罗齐直觉说,即黑格尔的唯理论无法架接克罗齐的直觉感性之间的矛盾。
朱光潜有哪些著作?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朱光潜选集》《无言之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等。
以下为例
《独自》白云漫了太阳;青山环拥着正睡的时候,牛乳般雾露遮遮掩掩,像轻纱似的,幂了新嫁娘的面。默然在窗儿口,上不见只鸟儿,下不见个影儿,只剩飘飘的清风,只剩悠悠的远钟。眼底是靡人间了,耳根是靡人间了;故乡的她,独灵迹似的,猛猛然涌上我的心头来了!
《北河沿的路灯》有密密的毡儿,遮住了白日里繁华灿烂。悄没声的河沿上,满铺着寂寞和黑暗。只剩城墙上一行半明半灭的灯光,还在闪闪烁烁地乱颤。他们怎样微弱!但却是我们唯一的慧眼!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他们是好朋友,给我们希望和慰安。祝福你灯光们,愿你们永久而无限!
朱光潜的三此主义是什么意思?
一、简介三此主义
三此主义,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朱光潜的座右铭。三此主义的内容即此身,此时,此地,用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当代,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做学问,水平有高低,成就有大小,然而,除去大小、高低,三此主义是做学问唯一可靠的途径。三此主义,是行动是至上者,没有行动至上就不配是一个知识分子,就不配称为民族和时代的良心。
二、延伸介绍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朱光潜的代表作
1、朱光潜代表作有《朱光潜选集》,《悲剧心理学》,《无言之美》,《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2、人物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3、主要贡献
朱光潜是著名的美学家,但在写作理论研究方面,朱光潜也颇有建树。虽然其提出的写作理论均散见于其他美学著作中,并未形成专题性、系统性地写作理论专著。但其观点确为真知灼见,为写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如:“简洁是文章一个极可珍视的美德”;“实用性与艺术性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实用性的文章也要求能产生美感,正如一座房子不但要能住人而且要样式美观一样。”;“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人们一向把“作文章”称为写文章,西方称作家为写家,作品为写品,这极易使人产生错觉,“写”与“作”有着“用手”与“用心”的区别。”等。(参考《应用写作》杂志1992年第6期《应用写作教学形象化初探》)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留学哪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留学美国。
在留学期间,朱光潜写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著名的书信集。书信中,他以亲切而深入的方式。
向中国青年传授真知灼见,对待生活、学习、事业、家庭、情感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考。这本书信集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领域的经典之作,对许多年轻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拓展资料:
1、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1974年),原名宇之,字光潜,又名同斋,别署山人,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江苏昆山。他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朱光潜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洞察力使他在中国文化界卓有声誉。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散文、文艺评论、诗歌、小说和翻译等多个领域。他的文笔流畅、清新自然,善于传达人生哲理和情感抒发,作品充满思考和价值观的深沉。
朱光潜的散文作品中,尤以《百日维新》、《母亲》、《我的大学》等著名,这些作品既凝聚了他对时代、人性和生活的思考,又展示了他对文字的驾驭和表达的独特风格。
他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界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除了文学创作,朱光潜还从事文艺评论和翻译工作。他对西方文学和思想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研究,致力于将其引入中国文化领域。他的翻译作品涵盖了莎士比亚、蒙田等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中国读者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光潜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创作,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曾担任过多所大学的教职,并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和思想引导。他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人文素养,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的著名作品,以书信的形式写给年轻人,讲述了他对于生活、学习、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这本书信集发表于1928年,是朱光潜在留学期间对中国青年的寄语和教诲。
在这本书中,朱光潜以亲切而直接的语言,向青年读者传达了他对于人生、教育、艺术、家庭、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价值观和见解。
他鼓励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挑战,积极追求知识和真理,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朱光潜有妻子、儿女没?他们都是做什么职业的?
夫人奚今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编辑,儿子朱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当副教授:大女儿朱世嘉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讲师;小女儿朱世乐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做研究工作。
朱光潜有妻子、儿女。
朱光潜,字孟实,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朱光潜的女儿是朱虹。朱虹,女,出生于安徽桐城,翻译家,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
朱光潜的妻子是杨刚。杨刚,女,汉族,原名杨尚璞,出生于安徽宿县(现宿州市)城里的高公馆。中共党员,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朱光潜教授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