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评价电影《黑鹰坠落》?
- 2、黑鹰坠落有第二部吗
- 3、三角洲特种部队5-黑鹰坠落详细攻略
- 4、日本“黑鹰坠落”
- 5、“黑鹰坠落”是怎么回事?
- 6、黑鹰坠落事件
- 7、黑鹰坠落完整剧情
- 8、黑鹰坠落是真实事件吗?
- 9、索马里的黑鹰坠落事件
- 10、黑鹰坠落主要讲了什么?
如何评价电影《黑鹰坠落》?
电影《黑鹰坠落》评价如下:
《黑鹰坠落》是美国导演雷德利·科斯特指导的战争电影,其以1993年索马里战争为背景,该部片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混音及最佳电影剪辑奖项。本片描述了1993年的摩加迪沙之战的战争情况,片中描述由美军三角洲部队及美国陆军游骑兵所组合而成的战斗队伍,与索马里数以千计的武装民兵缠斗的故事。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残酷的战争画面和无孔不入的价值观宣传自然是其影片的一大卖点,然而,作为一部经典的战争电影,其在电影艺术方面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接下来,我将试图从电影的影像、主题等角度来分享下这部电影。
《黑鹰坠落》大量的艺术手法有效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例如在镜头方面,在电影开头,导演通过一系列慢节奏的镜头剪辑,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感,昏暗的色彩、残破的建筑以及处处存在的尸体,每一个镜头的切换都反映了同一种悲惨的画面,画面与画面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区别,导演通过这种方式,反映了在饥荒之下,索马里处处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当镜头从细细的沙土上缓缓移动,俯拍一个枯瘦如柴的人在包裹一具已经饿死的尸体,从一个死去的人的脸上慢慢向下移动,在横移中将饥荒的景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并配以字幕对这一切做了简要的说明,这些对理解电影都是非常成功的。而当美军黑鹰直升机出现时,导演换做俯拍镜头来表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民众疯抢联合国赈灾粮的场景。
一方面,俯拍视角可以反映出美军从直升机上俯视整个区域的视角,另一方面,地面上的混乱和直升机上的相对有序也为两者营造出一种距离感和冲突感,打着人道、争议旗号的联合国救济对灾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而艾扎德的民兵在联合国红十字会旗下屠杀抢粮食的摩加迪沙民众的画面,造成一种视觉上和现实的强烈冲击感,让人深思,也为后来美军的介入买下了伏笔。
电影的色彩方面也是一大亮点。作为一部战争电影,电影中的战争剧情非常丰富,在所有的战争场面中,主色调都是偏灰冷的。风沙、扬尘、硝烟等在色彩上给人一种很沉重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在电影开头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无处不在的摇镜头则从侧面反映了战斗的紧张。影片在细节处理上也非常出色,爆炸场面四处飞扬的碎石和土块,以及战斗中每个士兵的表情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士兵脸部的特写将其在战争中的恐惧、紧张、失望和对战友的兄弟情等复杂情感都生动的呈现出来。
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震撼力,同时也有效得将战争这一宏大的主题与个人结合起来,这种处理方式是美国战争电影的典型特色,强调战争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在镜头处理上,导演有效运用了镜头切换来丰富电影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民兵进攻的大景别镜头与游骑兵队员的小景别镜头结合,使得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
在快节奏的战争过程中,电影往往会突然插入一个短暂的慢镜头,来表现美军的伤亡场面,突然地慢镜头给人以时间凝固之感;在城市巷战中,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不断在游骑兵部队和索马里民兵之间进行切换,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
导演在画面构成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当三角洲部队突入建筑逮捕艾扎德政府政要时,导演并没有平铺直叙得采用普通视角进行拍摄,而是有效利用了线条——以低机位快速穿过围栏进行横移,表现出三角洲部队快速制敌的行动。
一部电影如果没有一个中心的思想是不能成为经典的,特别是以战争为主题的电影。战争作为一种人类矛盾的最极端解决方式,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反映是极为深刻的。电影开头就用字幕的形式展示了柏拉图的一句名言——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突出了本片的反战主题。
在展示战争残酷性的同时,导演也通过镜头反映战争下的人性:透过儿童剖析人类本性,并在战争中讨论了宗教等一系列问题。在一个镜头中,一个小男孩失手打死自己的父亲。而面对此景的游骑兵战士在稍作犹豫之后,放弃了枪杀那个小男孩的念头。
在这里,导演可能是要讨论:这场战争到底是谁的战争?索马里的民兵和美军在这场战斗中到底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不是他们自己的战争?放下武器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
电影中有很多孩子的镜头,在房间里默默向大兵挥手的小女孩,在美国大兵前跳舞的小孩,当然还有作为屠杀机器的小孩,哪一个是小孩子应有的面貌,或者说是人类应有的面貌,这里不言自明。
礼拜场景在电影中两次出现。确实我们看到影片中的教徒都在礼拜时虔诚得祷告。但是,祷告结束后,他们却又重新拿起枪来进行屠杀。
所以,这不禁让人思考:宗教的意义是什么?宗教是否真的可以抹去人们内心的罪恶,可以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在神的指导之下,能不能迎来世界的何平。还是如马克思所说,宗教只是一种精神鸦片,只是用来麻痹自己的一个工具。影片给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的意识形态宣传还是非常明显的,影片成功为观众塑造了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保护人权的美国大兵形象,同时,对非洲人(特别是黑人民兵)有一种刻板印象,表现了他们的愚昧、落后。
影片还为观众灌输了一种强烈的价值观——No one gets behind(虽然影片中三角洲为救一个飞行员牺牲了两个战士)。在激烈的战争场面中,观众很容易被影片灌输导演所希望传达的价值观。
所以说,无论是从技术制作方面还是从主题表现方面,《黑鹰坠落》都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战争电影,而我国目前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在这两方面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
黑鹰坠落有第二部吗
是的,黑鹰坠落有第二部。名为《黑鹰坠落:救赎》。
《黑鹰坠落》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国战争电影,讲述了美军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中遭遇的困境。而《黑鹰坠落:救赎》则继续关注这一事件后的故事,揭示了美军士兵在事件后的心路历程和他们的家庭所面对的困难。
第二部不仅进一步展示了战争对士兵的影响,还更深入地探讨了家庭、友情和牺牲的主题。影片通过细腻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战争背后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挣扎。
例如,在《黑鹰坠落:救赎》中,某些士兵在回国后需要面对身心的创伤,以及与家人之间的疏离。影片通过这些士兵的经历,展现了战争对个体和家庭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在困境中寻求救赎和希望的过程。
总的来说,《黑鹰坠落:救赎》成功地延续了第一部的主题,同时扩展了故事的深度和广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来看待战争及其后果。
三角洲特种部队5-黑鹰坠落详细攻略
第一关:简述:跟着车辆开车,然后扫射两旁遇到的匪徒车辆,注意匪徒不一定要杀光,只需要把车辆先打掉即可。否则打不赢。打完之后,下车,步行,会有另一队匪徒攻击,清除他们,上直升机,保护车队,攻击的时候,不要理你的车队!只要把攻击车队的匪徒车辆干掉,要来回打好几次呢。要领:要仔细搜索,快速发现敌人的车辆。第二关:简述:黑夜行动,记着按N键打开夜视镜,一开始运兵船把队伍运到岸边,然后有很多匪徒和平民,要保护平民离开,将匪徒击毙!然后地图东边方向会有另一群匪徒过来,一样,也要干光他们,然后提示你到桥边,阻止敌人过桥,我的方法,在桥头趴下,用M21的点射将过桥的敌人干掉。在敌人的两部车辆炸毁后,会提示你过桥,寻找武器,并摧毁(就在房子后面),房子顶上有3个敌人,有2个可以远程干掉,另一个不要兜到房子后面杀掉,留着有用,杀了2个,偷偷跑到房子底下,用7键调用炸药包,偷偷放在武器箱子边上,注意不要给楼顶的第三个敌人发现,然后用枪点射引爆炸药包,这时会有提示让你赶快后撤过桥,你别急,先在桥头站一会,让队友过桥先,自己留下来殿后,这时候,如果你干掉了第三个敌人,后山会涌出许多敌人,让你顾及不暇,如果没有干掉那个楼顶的敌人,后山的敌人不会出来,你可以安稳的坐在桥头的.50上,静候左右出现的敌军车辆,全部可以用.50扫射干掉。然后安全后撤上桥,在桥中间,放置炸药包,后撤到己方桥头,用手雷(按5)扔过去,引爆炸药包,任务完成。要领:黑夜,要开夜视镜,不要干掉楼顶的第三个敌人,要利用桥头的.50cal炮。用遥控的就可以引爆!第三关:用直升飞机运送兵队,和队友配合杀入小镇,注意不要误伤平民(虽然他们不听话,还向你扔石头),按照地图箭头指示找到仓库,仓库前面有很多匪徒,要注意隐蔽自己,你攻击仓库的时候,你的背后也有匪徒出现。攻入仓库,仓库二楼会出来一个匪徒头领,杀了后,进入房子里面找到文件。到房子后面上卡车,卡车会运送你和队员到另一个地点。中途杀了2个追击的匪徒车辆。到了雷区,下车,沿着木桩走就没有事情,不要碰红色标志杆。过河,河里竟然还有鳄鱼!和队友回合,补充弹药和疗伤,攻入前面的小镇港口,在武器船要逃跑之前,用AT4干掉即可完成任务。第四关:一开始驾驶战车驶向预定地点,路上的敌人基本对你构不成什么威胁,你可是一队machinegun的战车啊!到了指定地点(这关要不要开夜视镜可以自己体会,我是开着的,感觉挺逼真的),向一个很明显的敌人比较集中的建筑物(一个车库)接近,同时注意周围突然出现的敌人,有时候还在屋顶上。等你进了车库的侧门,你的分队的队员会跑向这里还配合你,你可以回头稍微接应他们一下。然后进入车库,杀掉所有的看到的敌人。这时,突然耳边响起己方队员激动地声音,要你离开车库正关着的大门,接着就会有一辆敌人的战车破门而入,建议你这个时候躲在里面的小房间里,这辆车近来3秒钟就会自己撞毁,这时候你在出来和队员一起射击想从撞开的门里冲进来的敌人,建议使用车库中的一架machinegun。撑到一定的时候,你的部队就来了,呵呵,5秒钟解决了压制你好半天的敌人。。。然后你在正在使用的那个machinegun下面放上炸药包,还有另外一间房内有3部汽车,用炸药引爆,就看到所有的人都向仓库外的汽车跑去了,你也跟着上车再引爆炸药包就过关了。第五关:帮助被困住的巴基斯坦友军。没什么难懂的剧情,沿着他们被困住的汽车停放的路线一直向前杀过去,注意两边的高楼上几乎每个窗口都会有一个敌人的。最后来到一个2、3层的建筑外面,周围的路被堵死了,只能穿过建筑,杀光里面每层的敌人,注意大房间,小房间,利用手雷可以帮你解决很多敌人,然后从建筑物的另一端出来,终于看到车队的头了,留意一下。用炸药包炸掉挡住车队的障碍物,过关。要领:注意收集医药包,共3个,对你帮助很大!第六关:比较好玩,像是真的特种部队,黑夜里潜进敌人内部破坏他们的通讯设施。这关只能用mp5,消音,很好用。一路上根据waypoint的指示向目的地靠拢,杀死出现的敌人是尽量速战速决,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因来更多的敌人。到了目的地的大楼之后,杀光里面的敌人,炸掉一楼的动力装置,上三楼摧毁(用子弹即可)发报的装置,注意是这个屋子里的所有装置,然后上楼顶炸掉天线。这是直升机会和你联系,到楼门那里等直升机到来,它会掩护你沿原路撤回的。撤回的时候还是看着waypoint(不断变化的)来行军,最后和两辆战车还有直升机会和,过关。第七关:抓捕。配合作战,你的小队会被放到楼顶,另一队从楼下进攻。从大楼顶杀到一层,会合另一队的人。然后去地下室搜索开会的敌人将领。用炸药包炸开一道大门,看到开会的人。。。看是隔着防弹玻璃,眼睁睁看他们走进暗道。你去旁边的房间,会看到一个通向下一层的开口,跳下去,打死房间里的所有敌人,接着去追捕敌军将领。沿着山洞一路追杀,最后在快出洞的地方终于可以追上了。上去之后跑向会合地点就通关了。第八关:比较复杂,任务还是抓捕,最好开夜视镜。还是兵分两路,你先要从直升机上掩护另一队安全从他们的飞机下降到目标建筑的屋顶,建议用榴弹来杀死屋顶上的敌人。然后你的小队从附近的另一个建筑的楼顶着陆。杀到一楼,会让你去那个主要的建筑和另一队会合。中间的地带有敌人拦截,而且有两个machinegun,小心一点。到了那个建筑物里,从一楼开始向上杀,最后在一个房间里看到另一队的队员已经抓住俘虏了。这个屋子里面有个可以换武器的地方,有提示建议你换上M60,然后去楼顶掩护另一队的人向飞机押送俘虏。上楼顶,疯狂向周围的楼顶出现的敌人扫射,直到另一队的人走到飞机上就过关了第九关:demo里面那个唯一的任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加上我打字都打累了,就不多说了,呵呵。主要是在直升机上要第一时间干掉地面上使用RPG的敌人,着陆后占领使馆,然后去楼顶用machinegun对付外面来进攻的敌人,这是要注意,不光是要对付敌人的战车,有几个孤零零的小人也是很厉害的,是发射RPG的火箭兵,也把这些人第一时间打死。最后押送俘虏去会合地点,现在使馆后面的出口打死冲过来的一些人,然后在小巷里前进的时候注意附近的房顶上的火箭兵。最后穿过了一片民房,和车队会和,过关。。。。还是说了这么多第十关先沿铁丝网走到一个平房后,注意平房转角处有一颗地雷,绕开它,继续沿着房子边走,就可以看到铁丝网有一个缺口可以进入安全区,进入安全区后,一直往前走,从一个货柜旁的通道进去,这时无线电响了,表明走对了,左拐右拐来到电台,上楼把设备砸了,从设备旁的一个门出去,又左拐右拐,来到码头旁的沙滩,把码头上的民兵灭了,等自己人降落,冲入码头,把水里的几个民兵灭了(注意他们都贴着岸边,要下水才能打着)船上还有两个,灭了后在船上放上定时炸弹,坐上小鸟,升空后再按遥控(否则上西天)完.下一关更难,一开头就听到'爱琳''爱琳'电影开始了:(几点说明:1、所有两个位置之间的移动都是直线的2、我是等飞机先轰炸了2分钟才开始行动的,不知道是否飞机能引爆一些地雷3、到达围墙之后,沿着围墙和铁丝网移动的时候一定要紧紧贴着它们,离远一点就可能有地雷4、在铁丝网和民房交接的地方,铁丝网周围也有几颗地雷,到那里之前最好自己存个档5、最后放置炸药包的时候,你要进入轮船的船舱里放,这样才能炸沉它第11关:好爽!像电影一样。任务是抓住在一起开会的敌人高级官员,delta和chalks联合行动。先从美军的军事基地坐直升机飞向敌人的城市,进入城市之后要从飞机上打死地面上使用RPG的敌人。之后,你被放到一个建筑物的屋顶,然后杀下去,清理干净。然后我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重玩了好几次,终于听明白了队友说的一句话(够难的):“ITHINKTHEBADGUYSAREBEHIND...........DOOR.........”,在二楼发现一个紧闭的大门,用手雷炸开,果然敌人在里面。打死有枪的人,那些被俘虏的有一个会自动下楼上我们的卡车的,你的小队来到卡车前面,这时新的命令又来了,先是去支援在街道里守卫的chalk4,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就沿着waypoint走就可以了;然后再去支援chalk2,最后是让你用chalk2附近的空地上的一架machinegun来打死四面冲过来的敌人,打着打着,突然变成动画:一架黑鹰被击中了。。。这关就通了,汗!第12关:从第11关开始,剧情已正式成为“黑鹰坠落”的情节。上一关最后黑鹰被击落,这关就是要你去找到它。先坐着战车到处寻找,不用你操心,就是射击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先打死用RPG的人。最后,车停了,该步行了。根据WAYPOINT的提示,穿过N多小巷,到达飞机旁边,这时会命令你占据旁边的一座小楼,用它的屋顶作为一个SNIPINGPOSITION。上到楼顶,来到一个开口处向下射击,旁边有补血和加子弹的东西。之后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干掉周围楼顶的RPG,还有就是阻止敌人向飞机接近(任何一个敌人到了飞机旁边就算失败了)直到后面的救援到来。很过瘾的一关,有238个敌人。最后我用榴弹从楼顶向下轰炸,不得不佩服NOVA的技术,效果真的太逼真了。第13关第13关的主要任务就是救出早不同建筑物里的阻击手~~跟着WAYPOINT走就是了~~好像要救出3-4批人~~~救完之后就跟着WAYPOINT走到终点~~注意建筑物里的敌人阻击手~~~
日本“黑鹰坠落”
日本“黑鹰坠落”
根据环球网援引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陆上自卫队从宫古岛起飞的一架UH-60J“黑鹰”直升机在雷达上失踪。
事发后,日本自卫队驻宫古岛部队立即全员出动展开搜寻,但直到夜幕降临,也只找到了该直升机的部分旋翼,以及一个属于该机、完整的,但没有打开使用的水上救生筏。种种迹象表明,该机已经失事(大概率已解体),且机上10人至今仍下落不明。
事发后,日本自卫队乱作一团,网上很快出现了消息,说这架失踪的直升机上“有大人物”,至于这位“大人物”是谁,传言是日本陆自西部方面队下辖第8师团师团长!
果然,当晚日本陆上自卫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陆自幕僚长森下泰臣(森下下士?bushi)证实了日本陆自第8师团长坂本雄一中将在此次事故中随机坠落的消息,确认师团长阁下“至今失踪”,这下很有精神了。
显然,这一次日本陆上自卫队吃亏吃大了。首先是这个西部方面队头号王牌的第8师团,第8师团在2018到2019年刚刚进行过一轮军改,将师团直辖的第8战车大队交出,重组为西部方面队战车联队。
同时,该师第42通用科学联队编组为机动战车,隶属于第8特种师(炮兵)旅的炮兵支援,成为具有一定跨区机动能力的第42空军联队重组。和应急作战能力。考虑到第8师团驻扎在九州南部,第42机动反应联队打算做什么,其主要反应方向在哪里,一目了然。
此外,据说“凋谢在东海之上”的55岁师长坂本雄一3月30日刚刚上任,曾公开表示要在“台湾有事”的时候有所作为……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上任后这么快就去了宫古岛。
由于第8师团是日军在西南地区的主要基本作战单位,因此第42航空联队也是一个重要的战术单位。坂本师团长肯定是来视察师团的防御范围,确认预定战场,确认师团下属部队的战备情况,只不过是太倒霉了在检查工作的路上摔在了东海里边而已。巧合的是,4月6日是他就任师长的第7天,此人想必是抽取了师团长任官的“体验卡”,直接与安倍晋三度过了自己的“头七纪念日‘’。
至于什么原因让这位师团长寄了?日本魔怔壬正在试图把黑锅往正在西太平洋活动的中国海军“山东”号航空母舰上引,还说什么师团长是在乘机跟踪“山东”舰的时候失踪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阴谋……要大伊万说,这些小日子魔怔壬全是瞎掰,“山东”舰离师团长掉海里的宫古岛不知道还有多远呢?
再说了,“山东”舰的跟踪射击也不是陆上自卫队UH-60J直升机的问题,而是海上自卫队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昨天宫古岛附近的天气其实还不错,所以直升机坠海的可能性很大,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无关。不过看陆子的搜救记录,想把师长救出来都挺难的,更别说带回来了。
总的来说,这次日军第8师团长的坠机结合了师团长体验卡”、“头七纪念”、“坂本龙一的兄弟坂本雄一”、“很有精神”等多个要素,它的元素多元,元素齐全,可以说是非常适合整活了。
“黑鹰坠落”是怎么回事?
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
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
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不仅仅是2002年拍摄的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时在美国,这个词组也指代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
联合国决定在索马里维和1991—1992年,东非小国索马里的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组织一项名为“重建希望行动”的维持和平行动。索马里各派军阀对联合国的干预表示不满,势力最大的“索马里联合大会”领导人法拉赫·艾迪德把联合国看成其夺取政权的绊脚石,对巴基斯坦维和部队采取伏击行动,造成24人伤亡。1993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艾迪德。当时负责“重建希望行动”的联合国特使、美国退役海军上将乔纳森·豪
请求美国增派特种部队帮助抓捕艾迪德。
美国派精锐部队到摩加迪沙
由于此前驻索马里的美军也遭到两次伏击,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派“游骑兵”前往索马里。8月30日,“游骑兵”抵达摩加迪沙后,先后6次单独执行抓捕任务。
派往摩加迪沙的军人都是美军的精英:陆军的特种部队第七十五步兵团,也就是著名的“游骑兵”;海军的“海豹”部队第六队;还有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三角洲部队。“三角洲”部队成员都是从各特种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兵。
这次任务的最高指挥官是“三角洲”部队的负责人盖瑞森将军。前线指挥所设在一架负责空中指挥的直升机上,由汤姆·马提斯中校指挥,地面部队由盖瑞哈瑞尔中校指挥。这架直升机配备有各式无线电装置与地面部队和基地指挥官联络,还具备无线电中继能力,可让基地指挥官直接与前线部队取得联系。另外,3架拥有先进红外线与电视摄影机的0H—58D观测直升机将进展情况实时地传回指挥部。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行动。
黑鹰坠落事件
一、历史真实事件
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
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
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不仅仅是2002年拍摄的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时在美国,这个词组也指代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详细过程:
联合国决定在索马里维和1991—1992年,东非小国索马里的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组织一项名为“重建希望行动”的维持和平行动。索马里各派军阀对联合国的干预表示不满,势力最大的“索马里联合大会”领导人法拉赫·艾迪德把联合国看成其夺取政权的绊脚石,对巴基斯坦维和部队采取伏击行动,造成24人伤亡。1993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艾迪德。当时负责“重建希望行动”的联合国特使、美国退役海军上将乔纳森·豪请求美国增派特种部队帮助抓捕艾迪德。
美国派精锐部队到摩加迪沙
由于此前驻索马里的美军也遭到两次伏击,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派“游骑兵”前往索马里。8月30日,“游骑兵”抵达摩加迪沙后,先后6次单独执行抓捕任务。
派往摩加迪沙的军人都是美军的精英:陆军的特种部队第七十五步兵团,也就是著名的“游骑兵”;海军的“海豹”部队第六队;还有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三角洲部队。“三角洲”部队成员都是从各特种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兵。
这次任务的最高指挥官是“三角洲”部队的负责人盖瑞森将军。前线指挥所设在一架负责空中指挥的直升机上,由汤姆·马提斯中校指挥,地面部队由盖瑞哈瑞尔中校指挥。这架直升机配备有各式无线电装置与地面部队和基地指挥官联络,还具备无线电中继能力,可让基地指挥官直接与前线部队取得联系。另外,3架拥有先进红外线与电视摄影机的0H—58D观测直升机将进展情况实时地传回指挥部。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行动。
10月3日下午3时32分,进攻开始。“小鸟”和“黑鹰”直升机迅速从海岸附近的一个临时机场起飞,地面护送车队也随即驶出兵营。先出发的两架“小鸟”直升机在目标大楼南侧狭窄的街道上着陆,第一批“三角洲”队员跳下直升机,向大楼所在的院子里扔了几颗烟幕弹,然后撞开一扇铁门冲进院子。不等里面开会的艾迪德分子反应过来,“三角洲”队员从大楼后侧的楼梯冲进房间,控制了局面。接着,他们把抓获的24名索马里俘虏赶到一楼,并用手铐把他们的手腕铐在一起,准备撤离。
美军直升机遭火箭弹袭击
战斗打响后,艾迪德的部队用扩音器向索马里人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成千上万的索马里人从四面八方拥来,子弹从美国大兵的耳边呼啸而过。
这时,由丹尼·麦克尼特中校指挥的护送车队已准时赶到目标大楼。由于一名叫布莱克伯恩的“游骑兵”从直升机上滑下时摔成重伤,麦克尼特决定,由史楚克中士指挥3辆“悍马”车,先将布莱克伯恩送回基地,再用其余的9辆“悍马”车和卡车把索马里俘虏连同“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一起送出城。
史楚克只有24岁,是一个参加过海湾战争和在巴拿马作过战的老兵。他曾多次执行联合国的人道运输补给任务,对摩加迪沙的街道很熟悉。他用“悍马”车护送布莱克伯恩回营,沿途遭到艾迪德派武装分子的层层围堵。他使出浑身解数,将布莱克伯恩安全地送回营地,但他的机枪手皮拉中弹身亡。
当后续输送车队装载俘虏准备撤回时,一群又一群的索马里人向美军扑来,他们用AK—47步枪向美军扫射;火箭弹拖着烟尾在空中飞舞;在各个主要路口,索马里人燃烧轮胎,支起路障。担负支援作战的“黑鹰”直升机上的4名“三角洲”部队的狙击手,坐在弹药箱上专挑拿武器的索马里人射击。但一个索马里人倒下,旁边的人迅速捡起武器继续战斗。激战中,RPG—7火箭筒射手击中了代号为“超级61的”黑鹰直升机。
从3架0H—58D观测直升机传回的影像上,最高指挥官盖瑞森清楚地看到了“超级61”坠落的过程及人员挣扎的情形。他命令离坠机地点最近的“游骑兵”迅速前往救援。一架AH—6攻击直升机很快在街道上降落,驾驶员拿着手枪一边击退接近的民众,一边冲出来协助坠机的幸存者将伤员运上直升机。没多久,美军惟一的一架搜救直升机“超级68”迅速飞向该地,搜救人员从绳索垂降下来。但没过多久,这架直升机被子弹击中,驾驶员勉强支撑着让绳索上的搜救人员全部落地,然后成功迫降到摩加迪沙机场。地面上,一辆5吨的卡车在等待装载部队的过程中,被一发又一发的火箭弹打成碎片。这一连串的意外打乱了美军的作战计划。为了解救幸存的“超级61号”直升机乘员,车队必须先开到坠机地点搭载。他们在负责指挥的直升机的指引下行进。
“超级64”直升机驾驶员麦克·杜兰特接到盖瑞森的命令后,代替“超级61”在车队上空盘旋,以火力压制聚集成群的索马里民兵。当“超级64”在空中盘旋了四五圈时,杜兰特觉得直升机好像撞上了一道无形的巨墙。索马里人用火箭弹击中了这架直升机的尾翼。杜兰特只好将直升机迫降到地面。
枪手趴在地上从妇女的胯下向美军开火
原本要撤回基地的车队接到命令,向“超级61”的坠机地点前进。这时,十几名索马里武装民兵沿着与车队平行的街道奔跑,赶在车队的前头寻觅隐蔽地点伏击车队,而没有武装的索马里暴民成群结队地跑向美军为索马里民兵当“挡箭牌”,索马里枪手则利用人群向美军射击。一名枪手甚至利用3名妇女作掩护,趴在地上从妇女的胯下向美军开火。此时,对特种部队而言,整个摩加迪沙变成了人间地狱:街道上到处是路障,美军虽然有直升机引导,但在似曾相识的街道上常常走错路,而索马里人则从街道两旁对着马路疯狂射击。
“超级64”上有两名机员和两名机长。杜兰特用冲锋枪自卫。高斐纳驾驶着“超级62”在其上空盘旋,大批的民兵和暴民向“超级64”的坠机地点涌来,民兵接到的命令是活捉杜兰特用于交换艾迪德的高级官员其他的可以消灭。“超级62”的黑鹰直升机上的两名三角洲狙击手盖瑞戈登和蓝迪休亚特自愿前往“超级64”的坠机地点救助伤员,之后两名狙击手被蜂拥而至的民兵杀死,杜兰特被俘。
担负首批攻击任务的大约160名“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有的躲在车里遭到索马里人的四面围攻,有的被分割包围在从目标区到第一架直升机坠毁地点的各个狙击地点。
夕阳西下时,美军指挥官派“超级66”直升机为城中的部队送去弹药、饮水、血浆等必需品。“超级66”一降落,即遭到步枪和火箭筒的攻击,机身多处被击穿,但侥幸逃回了基地。
为援救身处危险中的特种队员,美军派出第十山地师一个满编连。150名士兵乘坐9辆卡车和12辆“悍马”车,在比尔·大卫中校的带领下,从城外绕道赶到特种部队的基地。晚上9时30分,由大多数“游骑兵”、所有的“三角洲”队员和没有受伤的空军战斗人员以及第十山地师的部队组成了美军救援部队。深夜11时30分,救援车队向城里进发。由于处处有阻击和路障,车队像一个喷火的巨兽,一路攻击前进,横冲直撞,AH—6直升机在空中掩护。
救援车队与在城中坚守的部队会合。他们把伤员和尸体安置好,随后将两架毁坏的直升机炸掉。等救援部队都上车后,幸免于难的“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却挤不上车。于是,他们一边跑步一边射击,在枪林弹雨中跟着车队。
当美军返回基地时,天已经快亮了。经过半天惨烈的战斗,美军死19人,伤70余人,两架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这是越战以来美军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
10月4日下午美国的电视屏幕反复出现了索马里人用绳子在地上拖着一具美国特种作战队员的尸体游街示众的画面,被俘的杜兰特也上了电视。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美国舆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同时,国际上的批评也不绝于耳: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说,联合国不应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保护伞;埃及外长穆萨表示,目前在索马里发生的一切,将会给索马里民族和解进程增加新的障碍;法国国防部长莱奥塔尔指责美国的所作所为超出了“人道主义使命”的范围,变成了“不能容忍的对抗”;德国报刊称,美国正在索马里进行“一场肮脏的战争”。摩加迪沙之战给美国政府当头一棒,克林顿最终认识到应该政治解决索马里问题,因为几个月的“围剿”不但没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马里更加得人心。10月5日,克林顿从外地匆匆赶回华盛顿,召开关于索马里局势的紧急会议。10月7日,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单方面规定了美国从索马里撤军的最后期限。美国政府还与艾迪德方面进行了秘密谈判,双方最后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飞行员杜兰特和那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
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标志着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联合国既未实现在索马里组建一个民主政府的目标,也未实现各部族的和解,却使100多名维和士兵和近万名索马里人丧生。
摩加迪沙之战使美国视地面战为畏途。无论是1998年对伊拉克实施的“沙漠之狐”行动,还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军均采取非接触作战方式———空袭战。这也许是美国人从此战中得出的教训。
事件中美军阵亡名单:
CW3 Donovan Briley
SSG Daniel Busch
CPL James Cavacco
SSG William Cleveland
SSG Thomas Field
SFC Earl Fillmore
CW4 Raymond Frank
MSG Gary Ivan Gordon
SGT Cornell Houston
SGT Casey Joyce
SPC Richard 'Alphabet' Kowalewski
PFC James Martin
MSG Timothy Martin
SGT Dominick Pilla
SFC Mathew Rierson
SGT Lorenzo Ruiz
SFC Randy David Shughart
CPL James 'Jamie' Smith
CW4 Clifton 'Elvis' Wolcott
第160特战航空团老兵回忆93年摩加迪沙之战:
在过去的几天里,很多飞行员都问我是否看过电影《Black Hawk Down》。我并不介意谈论此片,我很荣幸有机会说说我的战友们的英勇,无畏。在此,我只想发表自己对影片的一点看法以及我的一点感想。同时,我也想解释一些常被问到的问题。
首先,我和我当年参战的战友们都认为这部影片棒极了,它的特级效果很多而且情节十分真实。换句话说,装备,语言,对话都很真实,至于情节真实,我是指影片十分准确的表现出了我们在战斗中所感受的情感,而它并没有成为一部卡通片,例如《壮志淩云》,或者喧宾夺主的,例如《火鸟行动》(注:是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一部关于美国缉毒直升机部队的影片),影片制作人的确是将几个真实的人物综合成了一个虚构角色,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如果不这样就会有太多的主角使影片变得混乱不堪。
还有在当时的行动中我们出动了将近20架飞机,影片中只有4架“黑鹰”和4架“小鸟”,显然与实际的数量不合,但是通过拍摄的技巧,电影也给人一种飞机一架不差的感觉。
我们的“突袭机队”编制如下:
Super 61 - 先导机, star 41-44 “小鸟” 突袭 ,Super 62 - 压阵。这些飞机组成了突袭机群,他们的任务是把三角洲特种部队送到目标建筑并抓获几名通缉的重要人物。
Super 61被击落了,两名飞行员阵亡。Star 41 冒险强行在坠机现场降落,飞行员凯斯.琼 从Super 61中救出了两名生还者,并把他们抬上了自己的飞机。在影片中,凯斯琼又再一次扮演自己的角色了。
Super 62装载两名三角洲的狙击手,他们是一级准尉Randy.Shughart和士官长Gary.Gordon,他们前往Super 64的坠机现场后不久,Super 62的机身就被一发RPG火箭击中了,右边机身被打了一个大洞,在坠毁之前它总算飞离了战场(这点影片没提到)。
现在回到游骑兵这边,他们的突击机群由4架黑鹰组成,分别是
Super 64 (CW3 Mike Durant, CW4 Ray Frank)
Super 65 (我, Cpt Richard Williams)
Super 66 (CW3 Stan Wood, CW4 Gary Fuller)
Super 67 (CW3 Jeff Niklaus, CW2 Sam Shamp)
他们的任务是守住目标建筑的4个街角,阻止索马利亚民兵的援军。在影片中有个机群盘旋在目标建筑上的镜头,我的飞机在画面的左下方,这也是离我最近的镜头了。
突袭任务结束后,黑鹰飞离目标区域,你可以听见"...Super 65离开中, 准备掩护..."这就是我最大的角色了。盘旋中的飞机同样遭到RPG火箭的攻击,我也可能遭到过2,3次的攻击,可我既没有看见火箭,也没看见开火的人,我只听见爆炸声,我们不能开火还击,尽管有些机组这样做了(还击),但也没错。我很清楚我在行动中的角色,我的角色就如同《拯救大兵雷恩》中的登陆艇的驾驶员,把我的“乘客”带到该去的地方;我很自豪的是我和我的机组做到了。经过格林瑞达,巴拿马,索马利亚的行动之后,我就更理解那些二战中的轰炸机飞行员了;你必须漠视四周的各种危险并且全身心的做你该做的事,那就是稳住飞机,让游骑兵们又快又安全地滑降下去。
好了,关于我的事就打住了。
Super 64同样也是被RPG击落的,Mike.Durant试图将飞机开回基地,但是它的尾旋翼被打落在一英里之外的地方了。飞机坠毁到了民兵最多的地方。要是我没记错的话,这里借用了当时战场的无线电录音(注:就是那段“wo got a black hawk down")。地面部分就如Durant所描述的那样,他是整个机组中唯一一个从战场活着回来的。也是在那里,两位勇士Gary和Randy获得了国会最高荣誉勋章。Super 66负责为地面部队提供补给。有些游骑兵耗光了弹药之后,几乎只能和索马利亚的民兵赤手搏斗作肉搏战了(影片也没提到这点),Stan和Gary驾驶飞机,当飞机盘旋在目标建筑上空时,机枪手负责把弹药和水从货舱门空投下去,而机枪手在30秒之内,一共打了1600发子弹,估计干掉了12个民兵。但他们很快就得返回基地了,因为另一个机枪手受了重伤。而在基地他们才发现飞机被50多发子弹击中,传动装置更是给打成了蜂窝。Super 66是在夜晚行动的。
最后提到的编队是4架 MH6武装直升机, command and control(注:就是电影中的C2了),the Search and Rescue(搜索救援),他们的代号分别是Barber 51-54 MH6's, Super 63 C&C, Super 68 SAR。
电影中,武装直升机只有一次行动,实际上,整个晚上它们都在持续行动,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他们总共打了将近8万发子弹,100枚火箭。也只有他们才能阻止索马利亚民兵和暴民的进攻。最后,8名MH6的飞行员都获得了银星勋章。这也是我们每名飞行员都渴望得到的。
接下来是Super 68.影片中对他们的描述很准确,唯一没提到的就是Super 68的旋翼被RPG击中,旋翼的主桅杆也给打坏了,但是他们还是把PJ和游骑兵们空降到了Super 61的坠机现场。他们当时还不知道,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已经被打坏了,而到达基地时,所有7加仑的旋翼机油还有大概7夸克,其他部分的机油全部漏光了。飞机刚降落,油压表就指向零了。飞行员跑去拿来备用部件换上之后,又回到了战场。而此时他们正好接到命令赶往救援 Super 62(Super 62被击伤之后降落在一个码头上)。Super 68的飞行员是 CW3 Dan Jollota, 和 MAJ Herb Rodriguez。他们后来都得到了杰出飞行十字勋章。
最后就是C2 Super 63.坐在飞机后面的是地面部队指挥官LTC Matthews,和空中部队指挥官LTC Harrell 。电影中有个地面部队请求空中火力支援的镜头。当时我们已经有5架黑鹰离开了战场。不是给击落就是被密集的地面火力击伤了。只有我和super 67留了下来。我当时只希望Harrell指挥官派我们将那些陷入重围的人救出来。我将手中的手枪和M16装上弹夹并且上膛。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用一个轮胎在屋顶着地,然后游骑兵们可以将伤患送上来,我也知道这样做实际上是成了索马利亚民兵的靶子。但是我的战友们都下去战斗拼命了,此时也该轮到我们了。我也做好了被击落的打算,最坏不过就是我们会阵亡。反正我们损失了5架飞机,还在乎剩下的两架吗?我只所以这样想,完全是为了让Garrison将军可以对美国民众说:"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去营救你们的孩子、父亲、丈夫,我们甚至准备将最后的两架直升机也派去了"。幸运的是,Harrell指挥官意识到直升机不该再参战了,而应该派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来支援地面部队。对此,影片中的对白与实际的一字不差,你们唯一没听到的就是我死里逃生的感叹!我记得我首先想到的是还能再看见日出。我想也许我有一点兴奋,我并不是指这些写得太多了。有人问我《Black hawk down》是不是给我带来了"光荣的回忆",只要那一天还在我的脑海里面,我就不认为这是什么"光荣的回忆"。
我希望你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能被游骑兵们英勇战斗的精神所感动,相信我,这群小伙子们干得与当年登陆诺曼第海滩上的美军一样的棒。当Tom DiTomasso(注:就是Chalk2的队长狄马索)在我的飞机上时,他称赞我们是在干充满梦幻的职业,我想不出比这更高的评价了。我爱我的妻子和孩子们。而我也曾经是160特种空降团的一员,参加了93年10月3日-4日行动的飞行员。
感谢大家能够阅读我的文章,我会回答大家任何关于关于影片或者实战的问题。我想这能够弥补一点我的遗憾。再次感谢大家。
Capt. Gerry Izzo(Super65)
"NSDQ -- Nightstalkers Don't Quit"
注:文章中的(我)皆为Gerry Izzo
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
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
联合国决定在索马里维和1991—1992年,东非小国索马里的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组织一项名为“重建希望行动”的维持和平行动。索马里各派军阀对联合国的干预表示不满,势力最大的“索马里联合大会”领导人法拉赫·艾迪德把联合国看成其夺取政权的绊脚石,对巴基斯坦维和部队采取伏击行动,造成24人伤亡。1993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艾迪德。当时负责“重建希望行动”的联合国特使、美国退役海军上将乔纳森·豪请求美国增派特种部队帮助抓捕艾迪德。
美国派精锐部队到摩加迪沙
由于此前驻索马里的美军也遭到两次伏击,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派“游骑兵”前往索马里。8月30日,“游骑兵”抵达摩加迪沙后,先后6次单独执行抓捕任务。
派往摩加迪沙的军人都是美军的精英:陆军的特种部队第七十五步兵团,也就是著名的“游骑兵”;海军的“海豹”部队第六队;还有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三角洲部队。“三角洲”部队成员都是从各特种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兵。
这次任务的最高指挥官是“三角洲”部队的负责人盖瑞森将军。前线指挥所设在一架负责空中指挥的直升机上,由汤姆·马提斯中校指挥,地面部队由盖瑞哈瑞尔中校指挥。这架直升机配备有各式无线电装置与地面部队和基地指挥官联络,还具备无线电中继能力,可让基地指挥官直接与前线部队取得联系。另外,3架拥有先进红外线与电视摄影机的0H—58D观测直升机将进展情况实时地传回指挥部。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行动。
10月3日下午3时32分,进攻开始。“小鸟”和“黑鹰”直升机迅速从海岸附近的一个临时机场起飞,地面护送车队也随即驶出兵营。先出发的两架“小鸟”直升机在目标大楼南侧狭窄的街道上着陆,第一批“三角洲”队员跳下直升机,向大楼所在的院子里扔了几颗烟幕弹,然后撞开一扇铁门冲进院子。不等里面开会的艾迪德分子反应过来,“三角洲”队员从大楼后侧的楼梯冲进房间,控制了局面。接着,他们把抓获的24名索马里俘虏赶到一楼,并用手铐把他们的手腕铐在一起,准备撤离。
美军直升机遭火箭弹袭击
战斗打响后,艾迪德的部队用扩音器向索马里人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成千上万的索马里人从四面八方拥来,子弹从美国大兵的耳边呼啸而过。
这时,由丹尼·麦克尼特中校指挥的护送车队已准时赶到目标大楼。由于一名叫布莱克伯恩的“游骑兵”从直升机上滑下时摔成重伤,麦克尼特决定,由史楚克中士指挥3辆“悍马”车,先将布莱克伯恩送回基地,再用其余的9辆“悍马”车和卡车把索马里俘虏连同“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一起送出城。
史楚克只有24岁,是一个参加过海湾战争和在巴拿马作过战的老兵。他曾多次执行联合国的人道运输补给任务,对摩加迪沙的街道很熟悉。他用“悍马”车护送布莱克伯恩回营,沿途遭到艾迪德派武装分子的层层围堵。他使出浑身解数,将布莱克伯恩安全地送回营地,但他的机枪手皮拉中弹身亡。
当后续输送车队装载俘虏准备撤回时,一群又一群的索马里人向美军扑来,他们用AK—47步枪向美军扫射;火箭弹拖着烟尾在空中飞舞;在各个主要路口,索马里人燃烧轮胎,支起路障。担负支援作战的“黑鹰”直升机上的4名“三角洲”部队的狙击手,坐在弹药箱上专挑拿武器的索马里人射击。但一个索马里人倒下,旁边的人迅速捡起武器继续战斗。激战中,RPG—7火箭筒射手击中了代号为“超级61的”黑鹰直升机。
从3架0H—58D观测直升机传回的影像上,最高指挥官盖瑞森清楚地看到了“超级61”坠落的过程及人员挣扎的情形。他命令离坠机地点最近的“游骑兵”迅速前往救援。一架AH—6攻击直升机很快在街道上降落,驾驶员拿着手枪一边击退接近的民众,一边冲出来协助坠机的幸存者将伤员运上直升机。没多久,美军惟一的一架搜救直升机“超级68”迅速飞向该地,搜救人员从绳索垂降下来。但没过多久,这架直升机被子弹击中,驾驶员勉强支撑着让绳索上的搜救人员全部落地,然后成功迫降到摩加迪沙机场。地面上,一辆5吨的卡车在等待装载部队的过程中,被一发又一发的火箭弹打成碎片。这一连串的意外打乱了美军的作战计划。为了解救幸存的“超级61号”直升机乘员,车队必须先开到坠机地点搭载。他们在负责指挥的直升机的指引下行进。
“超级64”直升机驾驶员麦克·杜兰特接到盖瑞森的命令后,代替“超级61”在车队上空盘旋,以火力压制聚集成群的索马里民兵。当“超级64”在空中盘旋了四五圈时,杜兰特觉得直升机好像撞上了一道无形的巨墙。索马里人用火箭弹击中了这架直升机的尾翼。杜兰特只好将直升机迫降到地面。
枪手趴在地上从妇女的胯下向美军开火
原本要撤回基地的车队接到命令,向“超级61”的坠机地点前进。这时,十几名索马里武装民兵沿着与车队平行的街道奔跑,赶在车队的前头寻觅隐蔽地点伏击车队,而没有武装的索马里暴民成群结队地跑向美军为索马里民兵当“挡箭牌”,索马里枪手则利用人群向美军射击。一名枪手甚至利用3名妇女作掩护,趴在地上从妇女的胯下向美军开火。此时,对特种部队而言,整个摩加迪沙变成了人间地狱:街道上到处是路障,美军虽然有直升机引导,但在似曾相识的街道上常常走错路,而索马里人则从街道两旁对着马路疯狂射击。
“超级64”上有两名机员和两名机长。杜兰特用冲锋枪自卫。高斐纳驾驶着“超级62”在其上空盘旋,大批的民兵和暴民向“超级64”的坠机地点涌来,民兵接到的命令是活捉杜兰特用于交换艾迪德的高级官员其他的可以消灭。“超级62”的黑鹰直升机上的两名三角洲狙击手盖瑞戈登和蓝迪休亚特自愿前往“超级64”的坠机地点救助伤员,之后两名狙击手被蜂拥而至的民兵杀死,杜兰特被俘。
担负首批攻击任务的大约160名“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有的躲在车里遭到索马里人的四面围攻,有的被分割包围在从目标区到第一架直升机坠毁地点的各个狙击地点。
夕阳西下时,美军指挥官派“超级66”直升机为城中的部队送去弹药、饮水、血浆等必需品。“超级66”一降落,即遭到步枪和火箭筒的攻击,机身多处被击穿,但侥幸逃回了基地。
为援救身处危险中的特种队员,美军派出第十山地师一个满编连。150名士兵乘坐9辆卡车和12辆“悍马”车,在比尔·大卫中校的带领下,从城外绕道赶到特种部队的基地。晚上9时30分,由大多数“游骑兵”、所有的“三角洲”队员和没有受伤的空军战斗人员以及第十山地师的部队组成了美军救援部队。深夜11时30分,救援车队向城里进发。由于处处有阻击和路障,车队像一个喷火的巨兽,一路攻击前进,横冲直撞,AH—6直升机在空中掩护。
救援车队与在城中坚守的部队会合。他们把伤员和尸体安置好,随后将两架毁坏的直升机炸掉。等救援部队都上车后,幸免于难的“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却挤不上车。于是,他们一边跑步一边射击,在枪林弹雨中跟着车队。
当美军返回基地时,天已经快亮了。经过半天惨烈的战斗,美军死19人,伤70余人,两架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这是越战以来美军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
10月4日下午美国的电视屏幕反复出现了索马里人用绳子在地上拖着一具美国特种作战队员的尸体游街示众的画面,被俘的杜兰特也上了电视。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美国舆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同时,国际上的批评也不绝于耳: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说,联合国不应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保护伞;埃及外长穆萨表示,目前在索马里发生的一切,将会给索马里民族和解进程增加新的障碍;法国国防部长莱奥塔尔指责美国的所作所为超出了“人道主义使命”的范围,变成了“不能容忍的对抗”;德国报刊称,美国正在索马里进行“一场肮脏的战争”。摩加迪沙之战给美国政府当头一棒,克林顿最终认识到应该政治解决索马里问题,因为几个月的“围剿”不但没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马里更加得人心。10月5日,克林顿从外地匆匆赶回华盛顿,召开关于索马里局势的紧急会议。10月7日,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单方面规定了美国从索马里撤军的最后期限。美国政府还与艾迪德方面进行了秘密谈判,双方最后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飞行员杜兰特和那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
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标志着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联合国既未实现在索马里组建一个民主政府的目标,也未实现各部族的和解,却使100多名维和士兵和近万名索马里人丧生。
摩加迪沙之战使美国视地面战为畏途。无论是1998年对伊拉克实施的“沙漠之狐”行动,还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军均采取非接触作战方式———空袭战。这也许是美国人从此战中得出的教训。
黑鹰坠落(电影称为“黑鹰坠落”,一般将美国在1993年的索马里军事行动称为“黑鹰事件”)是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执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由于情报有误,导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RPG火箭筒击落。并引发了整个城市的人攻击美军。120名美军在激战数小时后在援军的支援下,大部分人成功返回基地。
联合国决定在索马里维和的1991—1992年,东非小国索马里的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组织一项名为“重建希望行动”的维持和平行动。索马里各派军阀对联合国的干预表现为示不满,势力最大的“索马里联合大会”领导人法拉赫·艾迪德把联合国看成其夺取政权的绊脚石,对巴基斯坦维和部队采取伏击行动,造成24人伤亡。1993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艾迪德。当时负责“重建希望行动”的联合国特使、美国退役海军上将乔纳森·豪请求美国增派特种部队帮助抓捕艾迪德。
美国派精锐部队到摩加迪沙
由于此前驻索马里的美军也遭到两次伏击,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派“游骑兵”前往索马里。1993年8月30日,“游骑兵”抵达摩加迪沙后,先后6次单独执行抓捕任务。
派往摩加迪沙的军人都是美军的精英:陆军的特种部队第七十五步兵团,也就是著名的“游骑兵”;海军的“海豹”部队第六队;还有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三角洲部队。“三角洲”部队成员都是从各特种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兵。
这次任务的最高指挥官是“三角洲”部队的负责人盖瑞森将军。前线指挥所设在一架负责空中指挥的直升机上,由汤姆·马提斯中校指挥,地面部队由盖瑞哈瑞尔中校指挥。这架直升机配备有各式无线电装置与地面部队和基地指挥官联络,还具备无线电中继能力,可让基地指挥官直接与前线部队取得联系。另外,3架拥有先进红外线与电视摄影机的OH-58D观测直升机将进展情况实时地传回指挥部。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行动。
1993年10月3日下午3时32分,进攻开始。AH-6“小鸟”和MH-60K“黑鹰”直升机迅速从海岸附近的一个临时机场起飞,地面护送车队也随即驶出兵营。先出发的两架“小鸟”直升机在目标大楼南侧狭窄的街道上着陆,第一批“三角洲”队员跳下直升机,向大楼所在的院子里扔了几颗烟幕弹,然后撞开一扇铁门冲进院子。不等里面开会的艾迪德分子反应过来,“三角洲”队员从大楼后侧的楼梯冲进房间,控制了局面。接着,他们把抓获的24名索马里俘虏赶到一楼,并用手铐把他们的手腕铐在一起,准备撤离。之后战斗全面打响。
黑鹰坠落完整剧情
《黑鹰坠落》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乔什·哈奈特、伊万·麦克格雷格等主演的战争电影,于2001年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1993年索马里战争,美国陆军因为情报错误而与索马里武装民兵进行持久的巷战过程。
这只是由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部队及部分海豹突击队员共约150人于1小时内执行完毕的小任务,不料遭到当地军队的偷袭,竟演变成一场长达15小时的困兽之斗的故事。
2002年该片获得第74届奥斯卡奖-最佳音响奖/最佳电影剪辑奖,电影中二个小时的枪战让人看得非常震撼!
《黑鹰坠落》在经过了短暂的铺垫后,电影就进入了令人窒息无停顿的高潮。其中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对战争细节的描绘了,在如此复杂的战术地形下,能让观众最大程度地了解整个局势且不犯迷糊,无论是剪辑还是斯科特的调度,都堪称完美。但对于那些为了升华主题而加入的段落和细节,有些多余。
导演在技术和细节方面太优秀了,交叉剪辑很棒,从38分钟开始一直打到结尾,大规模巷战场面真实而残酷。高速慢镜、蓝绿布光和滤镜、雷导标志性的烟雾和长焦镜头等手段使影片更加凄美悲壮,属于有风格的现实主义。Hans Zimmer配乐依旧搭调。这是我看过的美国战争大片中最为经典的一部,没有之一。
黑鹰坠落是真实事件吗?
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黑鹰坠落》,也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1993年10月3日,据线人情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大军阀默罕默德·艾迪德手下的两名高级助手将于当日召开一次小型会议。为了阻止艾迪德在索马里维和进程中的障碍性作用,联合作战指挥部立即派出三角洲部队和陆军游骑兵特遣队前往逮捕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
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
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
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
是,索马里首都摩迦迪沙。基本属实
黑鹰坠落是真实事件,是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
该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联合国决定在索马里维和1991—1993年,东非小国索马里的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组织一项名为“恢复希望行动”的维持和平行动。索马里各派军阀对联合国的干预表示不满,势力最大的“索马里联合大会”领导人法拉赫·艾迪德把联合国看成其夺取全国政权的绊脚石,对维和部队采取伏击行动,造成数十人伤亡。
1993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艾迪德。当时负责“恢复希望行动”的联合国特使、美国退役海军上将乔纳森·豪请求美国增派特种部队帮助抓捕艾迪德。
扩展资料
索马里战争:
美国派精锐部队到摩加迪沙由于此前驻索马里的美军也遭到两次伏击,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派“游骑兵”特遣队前往索马里。1993年8月30日,“游骑兵”特遣队抵达摩加迪沙后,先后6次单独执行抓捕任务。
派往摩加迪沙的军人都是美军的精英:陆军的特种部队第七十五步兵团,也就是著名的“游骑兵”;海军的“海豹”部队第六队;此外还有令这些精英钦佩的“三角洲”部队。“三角洲”部队成员都是从各特种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兵。
这次任务的最高指挥官是“三角洲”部队的负责人盖瑞森将军。前线指挥所设在一架负责空中指挥的直升机上,由汤姆·马提斯中校指挥,地面部队由盖瑞哈瑞尔中校指挥。
这架直升机配备有各式无线电装置与地面部队和基地指挥官联络,还具备无线电中继能力,可让基地指挥官直接与前线部队取得联系。另外,3架拥有先进红外线与电视摄影机的0H—58D观测直升机将进展情况实时地传回指挥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索马里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鹰坠落(电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鹰坠落
索马里的黑鹰坠落事件
黑鹰坠落(电影称为"黑鹰坠落",一般将美国在1993年的索马里军事行动称为"黑鹰事件")是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执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由于情报有误,导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RPG火箭筒击落。并引发了整个城市的人攻击美军。120名美军在激战数小时后在援军的支援下,大部分人成功返回基地。
任务开始
联合国决定在索马里维和的1991—1992年,东非小国索马里的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组织一项名为“重建希望行动”的维持和平行动。索马里各派军阀对联合国的干预表示不满,势力最大的“索马里联合大会”领导人法拉赫·艾迪德把联合国看成其夺取政权的绊脚石,对巴基斯坦维和部队采取伏击行动,造成24人伤亡。1993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这次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者艾迪德。当时负责“重建希望行动”的联合国特使、美国退役海军上将乔纳森·豪请求美国增派特种部队帮助抓捕艾迪德。
美国派精锐部队到摩加迪沙
由于此前驻索马里的美军也遭到两次伏击,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派“游骑兵”前往索马里。8月30日,“游骑兵”抵达摩加迪沙后,先后6次单独执行抓捕任务。
派往摩加迪沙的军人都是美军的精英:陆军的特种部队第七十五步兵团,也就是著名的“游骑兵”;海军的“海豹”部队第六队;还有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三角洲部队。“三角洲”部队成员都是从各特种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兵。
任务过程
任务开始
这次任务的最高指挥官是“三角洲”部队的负责人盖瑞森将军。前线指挥所设在一架负责空中指挥的直升机上,由汤姆·马提斯中校指挥,地面部队由盖瑞哈瑞尔中校指挥。这架直升机配备有各式无线电装置与地面部队和基地指挥官联络,还具备无线电中继能力,可让基地指挥官直接与前线部队取得联系。另外,3架拥有先进红外线与电视摄影机的0H—58D观测直升机将进展情况实时地传回指挥部。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10月3日,情报人员用无线电与“线人”反复核实后,美军开始行动。
10月3日下午3时32分,进攻开始。“小鸟”和“黑鹰”直升机迅速从海岸附近的一个临时机场起飞,地面护送车队也随即驶出兵营。先出发的两架“小鸟”直升机在目标大楼南侧狭窄的街道上着陆,第一批“三角洲”队员跳下直升机,向大楼所在的院子里扔了几颗烟幕弹,然后撞开一扇铁门冲进院子。不等里面开会的艾迪德分子反应过来,“三角洲”队员从大楼后侧的楼梯冲进房间,控制了局面。接着,他们把抓获的24名索马里俘虏赶到一楼,并用手铐把他们的手腕铐在一起,准备撤离。
战斗打响
战斗打响后,艾迪德的部队用扩音器向索马里人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成千上万的索马里人从四面八方拥来,子弹从美国大兵的耳边呼啸而过。
这时,由丹尼·麦克尼特中校指挥的护送车队已准时赶到目标大楼。由于一名叫布莱克伯恩的“游骑兵”从直升机上滑下时摔成重伤,麦克尼特决定,由史崔克中士指挥3辆“悍马”车,先将布莱克伯恩送回基地,再用其余的9辆“悍马”车和卡车把索马里俘虏连同“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一起送出城。
史崔克只有24岁,是一个参加过海湾战争和在巴拿马作过战的老兵。他曾多次执行联合国的人道运输补给任务,对摩加迪沙的街道很熟悉。他用“悍马”车护送布莱克伯恩回营,沿途遭到艾迪德派武装分子的层层围堵。他使出浑身解数,将布莱克伯恩安全地送回营地,但他的机枪手皮拉中弹身亡。
黑鹰遭RPG袭击
当后续输送车队装载俘虏准备撤回时,一群又一群的索马里人向美军扑来,他们用AK—47步枪向美军扫射;火箭弹拖着烟尾在空中飞舞;在各个主要路口,索马里人燃烧轮胎,支起路障。担负支援作战的“黑鹰”直升机上的4名“三角洲”部队的狙击手,坐在弹药箱上专挑拿武器的索马里人射击。但一个索马里人倒下,旁边的人迅速捡起武器继续战斗。激战中,RPG—7火箭筒射手击中了代号为“超级61”的黑鹰直升机。
从3架0H—58D观测直升机传回的影像上,最高指挥官盖瑞森清楚地看到了“超级61”坠落的过程及人员挣扎的情形。他命令离坠机地点最近的“游骑兵”迅速前往救援。一架AH—6攻击直升机很快在街道上降落,驾驶员拿着手枪一边击退接近的民众,一边冲出来协助坠机的幸存者将伤员运上直升机。没多久,美军惟一的一架搜救直升机“超级68”迅速飞向该地,搜救人员从绳索垂降下来。但没过多久,这架直升机被子弹击中,驾驶员勉强支撑着让绳索上的搜救人员全部落地,然后成功迫降到摩加迪沙机场。地面上,一辆5吨的卡车在等待装载部队的过程中,被一发又一发的火箭弹打成碎片。这一连串的意外打乱了美军的作战计划。为了解救幸存的“超级61号”直升机乘员,车队必须先开到坠机地点搭载。他们在负责指挥的直升机的指引下行进。
“超级64”直升机驾驶员麦克·杜伦接到盖瑞森的命令后,代替“超级61”在车队上空盘旋,以火力压制聚集成群的索马里民兵。当“超级64”在空中盘旋了四五圈时,杜兰特觉得直升机好像撞上了一道无形的巨墙——索马里人用火箭弹击中了这架直升机的尾翼。杜伦的直升机终于坠毁到地面。
原本要撤回基地的车队接到命令,向“超级61”的坠机地点前进。这时,十几名索马里武装民兵沿着与车队平行的街道奔跑,赶在车队的前头寻觅隐蔽地点伏击车队,而没有武装的索马里暴民成群结队地跑向美军为索马里民兵当“挡箭牌”,索马里枪手则利用人群向美军射击。一名枪手甚至利用3名妇女作掩护,趴在地上从妇女的胯下向美军开火。此时,对特种部队而言,整个摩加迪沙变成了人间地狱:街道上到处是路障,美军虽然有直升机引导,但在似曾相识的街道上常常走错路,而索马里人则从街道两旁对着马路疯狂射击。
第二架黑鹰坠落
“超级64”上有两名机员和两名机长。杜伦用MP5自卫。高斐纳驾驶着“超级62”在其上空盘旋,大批的民兵和暴民向“超级64”的坠机地点涌来,民兵接到的命令是活捉杜伦用于交换艾迪德的高级官员,其他的可以消灭。“超级62”的黑鹰直升机上的两名三角洲狙击手盖瑞高登和蓝迪休亚特自愿前往“超级64”的坠机地点救助伤员,之后两名狙击手被蜂拥而至的数百名民兵杀死,杜兰特被俘
折叠撤出
担负首批攻击任务的大约160名“三角洲”队员和“游骑兵”,有的躲在车里遭到索马里人的四面围攻,有的被分割包围在从目标区到第一架直升机坠毁地点的各个狙击地点。
夕阳西下时,美军指挥官派“超级66”直升机为城中的部队送去弹药、饮水、血浆等必需品。“超级66”一降落,即遭到步枪和火箭筒的攻击,机身多处被击穿,但侥幸逃回了基地。
为援救身处危险中的特种队员,美军派出第十山地师一个满编连。150名士兵乘坐9辆卡车和12辆“悍马”车,在比尔·大卫中校的带领下,从城外绕道赶到特种部队的基地。晚上9时30分,由大多数“游骑兵”、所有的“三角洲”队员和没有受伤的空军战斗人员以及第十山地师的部队组成了美军救援部队。深夜11时30分,救援车队向城里进发。由于处处有阻击和路障,车队像一个喷火的巨兽,一路攻击前进,横冲直撞,AH—6直升机在空中掩护。
救援车队与在城中坚守的部队会合。他们把伤员和尸体安置好,随后用手榴弹将两架毁坏的直升机炸掉。等救援部队都上车后,坚守在建筑内的“游骑兵”却挤不上车。于是,他们选择殿后,以装甲车为掩护,一边跑步一边射击,在枪林弹雨中跟着车队,撤出战区后才坐上车。
任务结局
当美军返回基地时,天已经快亮了。经过半天惨烈的战斗,美军死19人,被俘1人,伤70余人,两架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这是越战以来美军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军事失败。
10月4日下午美国的电视屏幕反复出现了索马里人用绳子在地上拖着一具美国特种作战队员的尸体游街示众的画面,被俘的杜兰特也上了电视。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美国舆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同时,国际上的批评也不绝于耳: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说,联合国不应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保护伞;埃及外长穆萨表示,目前在索马里发生的一切,将会给索马里民族和解进程增加新的障碍;法国国防部长莱奥塔尔指责美国的所作所为超出了“人道主义使命”的范围,变成了“不能容忍的对抗”;德国报刊称,美国正在索马里进行“一场肮脏的战争”。
摩加迪沙之战给美国政府当头一棒,克林顿最终认识到应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索马里问题,因为几个月的“围剿”不但没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马里更加得人心。10月5日,克林顿从外地匆匆赶回华盛顿,召开关于索马里局势的紧急会议。10月7日,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单方面规定了美国从索马里撤军的最后期限。美国政府还与艾迪德方面进行了秘密谈判,双方最后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飞行员杜兰特和那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
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这标志着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联合国既未实现在索马里组建一个民主政府的目标,也未实现各部族的和解,却使100多名维和士兵和近万名索马里人丧生。
摩加迪沙之战使美国视地面战为畏途。无论是1998年对伊拉克实施的“沙漠之狐”行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11年利比亚战争,美军均采取非接触作战方式———空袭战。这也许是美国人从此战中得出的教训。
10月4日下午美国的电视屏幕反复出现了索马里人用绳子在地上拖着一具美国特种作战队员的尸体游街示众的画面,被俘的杜兰特也上了电视。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美国舆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同时,国际上的批评也不绝于耳: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说,联合国不应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保护伞;埃及外长穆萨表示,目前在索马里发生的一切,将会给索马里民族和解进程增加新的障碍;法国国防部长莱奥塔尔指责美国的所作所为超出了“人道主义使命”的范围,变成了“不能容忍的对抗”;德国报刊称,美国正在索马里进行“一场肮脏的战争”。摩加迪沙之战给美国政府当头一棒,克林顿最终认识到应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索马里问题,因为几个月的“围剿”不但没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马里更加得人心。10月5日,克林顿从外地匆匆赶回华盛顿,召开关于索马里局势的紧急会议。10月7日,克林顿在电视讲话中,单方面规定了美国从索马里撤军的最后期限。美国政府还与艾迪德方面进行了秘密谈判,双方最后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飞行员杜兰特和那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
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这标志着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联合国既未实现在索马里组建一个民主政府的目标,也未实现各部族的和解,却使100多名维和士兵和近万名索马里人丧生。
摩加迪沙之战使美国视地面战为畏途。无论是1998年对伊拉克实施的“沙漠之狐”行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11年利比亚战争,美军均采取非接触作战方式———空袭战。这也许是美国人从此战中得出的教训。
最大的问题是,索马里要啥没啥,没石油、索马里无政府,打完仗的索马里赔不起美国的军费。
况且据我所知当时索马里民兵经常袭击美国的维和部队和押运车队,美军不得已要宣扬人道主义协助索马里建立一个临时政府,当然,前提是解决掉各军阀的问题,因此就有了抓捕艾迪德的2个高级官员的一次行动及美军几个月和索马里军阀打仗的一幕··其实美国已经和索马里在打仗了。
美国和索马里打的不是像伊拉克一样的资源争夺战,而是美国在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说白了就是管闲事,在索马里进行维和。
后来摩加迪沙行动的失败,使美国政府受到各方的谴责,在舆论的压力下,美军及联合国维和部队逐渐撤军。
总结一下你的问题,美国与索马里不存的宣布宣战的问题,已经打上了。
美军撤退的原因主要是各方压力对美国政府造成的巨大影响,我想美国也知道打下去毫无意义···
黑鹰坠落(电影称为"黑鹰坠落",一般将美国在1993年的索马里军事行动称为"黑鹰事件")是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执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由于情报有误,导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RPG火箭筒击落。并引发了整个城市的人攻击美军。120名美军在激战数小时后在援军的支援下,大部分人成功返回基地。
原因: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美国舆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同时,国际上的批评也不绝于耳: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说,联合国不应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保护伞;埃及外长穆萨表示,在索马里发生的一切,将会给索马里民族和解进程增加新的障碍;法国国防部长莱奥塔尔指责美国的所作所为超出了"人道主义使命"的范围,变成了"不能容忍的对抗";德国报刊称,美国正在索马里进行"一场肮脏的战争"。摩加迪沙之战给美国政府当头一棒,克林顿最终认识到应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索马里问题,因为几个月的"围剿"不但没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马里更加得人心。
扩展资料:失败总结
1、联合国对于索马里的局势过于乐观,尤其是在增兵索马里之后。联合国将自己摆在了一个拯救者的位置上。但实际上,在军阀的误导下,维和部队被描绘成了魔鬼。经常发生索马里居民攻击维和部队的事件。到了最后,联合国不得不从索马里撤出维和部队。
2、美军低估了任务难度。在行动之前,美军并没有想到会与整个城市的人交战。所以并没有索要强大的空中与地面支援。空中除了装载士兵的黑鹰直升机外,就没有其它的打击力量了。而地面部队更惨,只有装甲运输车,也没有坦克开路。
3、美军调度失误。尽管美军被困在城市里。但美军都是精锐部队,个个能以一敌百。只要集中在一起防守,完全可以避免最大伤亡等待援军到来。但是由于两架黑鹰直升机先后坠落,在城市里的美军不得不在四个地点建立防线。原本美军人数就少,现在又要分兵作战。因此美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参考资料:黑鹰坠落-百度百科
黑鹰坠落主要讲了什么?
黑鹰坠落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同名电影《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是2001年的战争电影,由雷利·史考特执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历史上的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黑鹰坠落》海报
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 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不仅仅是2002年拍摄的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时在美国,这个词组也指代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
影片讲述的是1993年索马里战争,美国陆军因为情报错误而与索马里武装民兵进行持久的巷战过程,这只是由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部队及部分海豹突击队员共约150人于1小时内执行完毕的小任务,不料遭到当地军队的偷袭,竟演变成一场长达15小时的困兽之
其实就是一句话 绝不抛弃同胞
史崔克对托马斯说的那段话 少将对麦克奈特说的那段话 还有影片最后胡特对埃文斯曼说的那些话 全都是一个目的
士兵不能选择他打谁或者不打谁 他们想做的就是活着回来 并且是一起回来。。
1993年美国军队逮捕军阀艾迪德,遭到民兵的抵抗,伤亡惨重。
黑鹰坠落讲的是:
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
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
同名电影《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是2001年的战争电影,由雷利·史考特执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扩展资料: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1937年11月30日生于英国诺萨布兰,英国导演、制作人。
2001年执导战争片《黑鹰坠落》,该片再度摘得两项奥斯卡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鹰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