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
- 2、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
- 3、口若悬河指的是什么意思
- 4、口若悬河意思
- 5、“口若悬河”成语是什么意思
- 6、口若悬河什么意思 口若悬河的意思
- 7、口若悬河意思是什么
- 8、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口若悬河成语造句和典故
- 9、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
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典故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
扩展资料一、近义词
1、滔滔不绝
拼音:tāo tāo bù jué,释义:指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韩道国 ﹞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2、侃侃而谈
侃侃而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ǎn kǎn ér tán,意思是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出自《论语·乡党》、《谢天香》。
二、反义词
1、默默不语
默默:不说话的样子。沉默着不说一句话。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回:“他见郭安默默不语,如有所思,便知必有心事。”
2、笨嘴拙舌
笨嘴拙舌,汉语拼音bèn zuǐ zhuō shé,常常用于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或者说话非常杂乱无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若悬河
成 语
口若悬河
拼 音
kǒu ruò xuán hé
解 释
若:如,像;悬河:瀑布。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8回:“一个铺眉苫眼滔滔口若悬河,一个俐齿伶牙喋喋舌如干将。”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1]
造 句
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近义词
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侃侃而谈
反义词
沉默寡言、哑口无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形容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形容口才好,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白话释义:怎么能凭借以上这些言论,还是想要借他人的好口才,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例句】
1、没有口若悬河的本事,怎能成为演说家?
2、只听他口若悬河地在那儿瞎吹,却不见有几个人在听。
扩展资料
一、口若悬河的近义词
1、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释义: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匈奴传》:“嗟士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占占;冠固何当!”
白话释义:唉!生活在土石房屋里的汉人啊,姑且不要多说话,喋喋不休,窃窃私语,戴上帽子,难道还有什么了不起吗?
2、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释义: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白话释义:我既然已经在这里再三追问了,你就应当侃侃而谈、从容不迫。
二、口若悬河的反义词
1、钳口不言 [ qián kǒu bù yán ]
释义: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白话释义:我真是身形怠堕而不知道该做什么,嘴巴像被钳住一样而不能说些什么。我过去所学到的不过都是些泥塑偶像似的毫无真实价值的东西。
2、沉默寡言 [ chén mò guǎ yán ]
释义: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出处:后晋·刘昫《旧唐书·郭子仪传》:“钊(郭子仪孙);伟姿仪;身长七尺;方口丰下;沉默寡言。”
白话释义:郭子仪孙的郭钊,身形伟岸,身高七尺,厚唇大脸,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
口若悬河,汉语成语。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词目
口若悬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同义词
口如悬河、口似悬河、伶牙俐齿
出处与详解
说话象河水下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
《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韩道国 ﹞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字词分开解释
(1)若:好像。
(2)悬河:指流在高处的河流,后来也指高出地面的河。此处指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一样奔流倾泻不止。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
北魏(公元386-557年)郦道元(公元约470-527年)《水经注·清水》:“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
注:南朝顺序为宋、齐、梁、陈,刘义庆为公元403-444年人,为南朝宋时宋武帝刘裕侄子,《世说新语》成书于公元439-440年,早于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但《世说新语》传世本皆为唐以后版本;句中提到的郭子玄即郭象。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北史》为唐朝李延寿所著。
唐 房玄龄《晋书 郭象传》:“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注:《晋书 王衍传》有(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西晋清谈家)“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雌黄即鸡冠石,当时用于涂改在黄纸上写的错字。此段与《世说新语》重复,可视为对《世说新语》记载的转述。
唐·牟融《邵公母》诗:“搔首惊闻楚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明·李东阳《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复悬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
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
苏曼殊《碎簪记》:“ 莲佩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
典故
郭象是西晋时期玄学家。他从小勤学好问.善于发现问题,有钻研的精神。郭象知识渊博,对日常事物常有独到的见解,他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擅长清谈。
西晋时期推崇老庄思想。当时有十几个名家为《庄子》作注,但都不能将《庄子》的思想精位研究通透。向秀为《庄子》作注,他将作品中美妙的`玄理表述出来,将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奇思妙想发挥得淋漓酣,在当时引起大谈老庄思想的热潮。可惜的是《庄子》《秋水》《至乐》两篇还没有注释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向秀的儿子年幼,未能继承父亲的遗志.而文稿又被郭象获得。郭象为《秋水》《至乐》两篇作注,又改了《马蹄》一篇的注解,其他各篇的注解就只改了些文句,然后就以自己的名义抄录,成书《(庄子)注》。《(庄子)注》使他声名远播,所以后来只有郭象的《(庄子)注》,而没有向秀的《(庄子)注》了。
当时的一些清谈名士很推崇郭象。有一次,太尉王衍与郭象闲谈,发现郭象口才很好,能言善辩,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王衍感叹道:“郭象言论,如同瀑布倾泻,滔滔流注,永不停歇。”
口若悬河指的是什么意思
“口若悬河”是形容一个人能够流利、连续不断地说话,口才非常好,能够说出许多精彩的话语来。这个词语通常用来赞扬一个人的口才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些场合下表现出的出色演讲能力。
“口若悬河”这个词语的出现,与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齐白石有关。齐白石是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化名人,他的口才极为出众,能够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深受人们的赞誉。
后来,人们就用“口若悬河”来形容齐白石这种出色的演讲能力,也用来形容其他人的口才出众。
口若悬河意思
口若悬河(拼音:kǒu ruò xuánh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世说新语·赏誉》。
“口若悬河”意为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泄一样(悬河:瀑布)。形容能说善辩,话语不断。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状语,也作补语。也说“口如悬河”。
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1) 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2) 他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游历泰山的经过。
3) 他的演讲很精彩,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成语是什么意思
口若悬河: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褒义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笨嘴拙舌 哓哓不停 悬河泻水 能说会道 呶呶不休 侃侃而谈妙语连珠 口似悬河 吐露心腹 滔滔不绝 娓娓而谈 口如悬河滔滔不竭 应答如流 夸夸其谈 对答如流 喋喋不休 谈辞如云万语千言 口齿伶俐 辩才无碍 能言善辩 唠唠叨叨 千言万语咕哝不已 牙白口清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词目 口若悬河
发音 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示例 知县见他说的~,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口若悬河什么意思 口若悬河的意思
1、口若悬河释义:若:如,好像。悬河:指瀑布。说话滔滔不绝,如瀑布倾泻下来一样。形容能言善辩。也作“口似悬河”、“口如悬河”。
2、口若悬河 -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3、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口若悬河意思是什么
“口若悬河”意为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泄一样(悬河:瀑布)。形容能说善辩,话语不断。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状语,也作补语。也说“口如悬河”。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口若悬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人善于言谈,能言善辩,把话说得很流利,而且滔滔不绝。一个人要是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无论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都会增加他的成功率的,他的个人魅力也会有所提升。比如,一个人在公共场所上,说话流利,口若悬河,那么他会成为目光的焦点,大家会给他的个人形象加分的。
对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肯下工夫去思索它的道理,却非常的难得,但是这是能做到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一个因素,如郭象。这句成语也可以和“滔滔不绝”相联用,凡是对于那些善辩而口才出众的人,都可以说他们是“口若悬河”或者是“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口若悬河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口若悬河】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口若悬河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口若悬河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正音] 若;不能读作“kǔ”。
[辨形] 若;不能写作“苦”;河;不能写作“何”。
[近义]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能言善辩
[反义] 沉默寡言 噤若寒蝉 闭口无言
[用法] 含褒义。多用来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辩。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侃侃而谈”(564页)。
[例句] 平时见他读书多;谈话少;谁知他一谈起中国古典文学;便~;无休无止了。
[英译] talk glibly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基本信息
? 相关故事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本信息[回目录]
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作褒义词
解 释 若:如,像;悬河:瀑布。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含贬义 示 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8回:“一个铺眉苫眼滔滔口若悬河,一个俐齿伶牙喋喋舌如干将。” 造 句 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近义词 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反义词 沉默寡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
相关故事[回目录]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45060.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大多数都是反义词,说一个人能BB
形容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一样不停歇,多偏于贬义。
解释】: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示例】:知县见他说的~,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