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时候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 2、1860年12月25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3、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时候
- 4、圆明园是12月25月被烧的吗?
- 5、八国联军火烧园明圆是1860年 10月18号还是12月25号?
- 6、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
- 7、12月25日是圆明园被毁灭的日子吗?
- 8、火烧圆明园是在平安夜发生的吗?
- 9、1860年究竟是十月十八还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火烧圆明园?
- 10、八国联军庆祝火烧圆明园胜利日是胜单节12月25日吗??
什么时候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历史上的1860年12月25号,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投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扩展资料:
结果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1860年12月25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背景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战争中,圆明园成为了英法联军的攻击目标。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操作步骤
1.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外围的烟台山。10月18日,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但被清军击退。11月6日,英法联军再次进攻圆明园,但仍然被清军击退。
2.英法联军开始破坏圆明园。11月18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南门,并开始破坏园内的建筑和文物。11月21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北门,开始烧毁园内的建筑和文物。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12月25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烟雾弥漫,火光冲天,园内的建筑、文物被毁得所剩无几。这场文化遗产的惨烈毁灭震惊了世界。
影响
这场火灾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世界文化遗产带来了损失。圆明园的破坏成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也成为了中西关系史上的一道痛点。这场火灾让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和重要性,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
结尾
1860年12月25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场文化遗产的惨烈毁灭震惊了世界。这场火灾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世界文化遗产带来了损失。圆明园的破坏成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也成为了中西关系史上的一道痛点。这场火灾让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和重要性,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
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时候
因为那是19世纪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焚烧圆明园的日子,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12月25号。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扩展资料:
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残料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等建筑材料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
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八柱碑、远瀛观石栏杆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
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抗日战争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
圆明园是12月25月被烧的吗?
劫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15]
共5张
抗英法联军英雄冯婉贞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英法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15]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及其账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借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16]
共38张
长春园远赢观遗址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
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宝;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3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860年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15]
1860年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命令米切尔中将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3500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5]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15]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形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15]
圆明园的沧桑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万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当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彻底毁灭
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有人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18]
同治年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修复圆明园。[15]
圆明园舍卫城遗址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18] 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15]
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
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为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15] [18]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15] [18]
其实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圆明园不是12月25日被烧的,而且12月26日被烧毁的,为此八国联军还为烧毁圆明园进行了狂欢。
不是的,根据史书记载圆明园被烧,是在10月份,不是12月25。
圆明园是12月25月被烧的吗?不是,是1860年10月7日
1860年10月18日,在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James Bruce,他是恶名昭著的古希腊石雕收集者七世额尔金伯爵之子)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指文源阁——译者注),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也许是因为影视剧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小学教师的影响,让我们脑海里产生了这样一种误解:八国联军火烧了圆明园。直到现在提起火烧圆明园,大部分人也都会想到1900年侵华的八国联军,认为是八国联军烧毁了圆明园。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相毗邻。它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组成。在康熙初年始建,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由于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这在清宫剧中也经常出现)
圆明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景色秀丽。经过200多年的经营,园内收藏珍宝不计其数,并且融汇了各式园林风格,有有“万园之园”之称,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片面的或者是不正确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南京条约》。列强在中国攫取了许多利益,如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但西方列强并不满足于此,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和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国家提出修约要求。列强无理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英、法、美等殖民主义者恼羞成怒,决定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6年,英国和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武器落后,难以御敌,便在1858年开始派人与英法列强议和。由于种种原因,议和一直持续到1860年。
在通州谈判时,清政府与列强使节一些因枝节问题发生剧烈争议。清政府拒绝了英国的无理要求,并且将其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当作人质。英法联军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进军北京。1860年8月,英法两国以换约受阻为借口,攻入北京。清政府归还人质,但39人只活下18人,其余人全部被杀。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人质被关押之地——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为了报复,英法联军便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10月9日,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昔日秀丽的园林已经被得满目疮痍。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10月18日下令烧毁圆明园,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之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经过熊熊烈火三天三夜的燃烧,这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的误解
之所以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误解,是因为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联军军队曾进一步破坏过圆明园。
在英军队烧毁圆明园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内残存的皇家宫殿建筑再次遭受劫难。这次抢劫较上一次范围更广。著名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就是在这次劫难中被盗的。”
此外,即使跳出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误解,不少人也会认为是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但实际上法国并未产于其中。法国军队曾劝告英军首领额尔金,但额尔金不顾法国的反对放火烧了圆明园。
小结
有“万园之园”之称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美誉的圆明园被破坏是我国历史上巨大的损失,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世界文明史上极大的损失。但归根到底,它也是我们落后的代价之一。
八国联军火烧园明圆是1860年 10月18号还是12月25号?
多读读书
1,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不是八国联军
2,火烧圆明园是在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3,那些把八国联军、圆明园、12月25日扯一起的自媒体,不是他是s13,就是拿你当s13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在1860年10月。当时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焚烧和掠夺。这场火灾持续了多日,导致圆明园的珍贵文物和建筑被毁坏殆尽。而关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间,一些资料认为发生在10月30日至11月1日之间。
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公元1860年。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建筑风格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1860年12月25日火烧圆明园历史上的1860年12月25号,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投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火烧圆明园修复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1900第二次火烧圆明园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扩展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圆明园沙盘全景模型圆明园全景沙盘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览馆,位于圆明园内,需要购买门票才能进入。整个沙盘占据了展览馆大约90%的面积,但是沙盘中央不能细致观看,整个建设也略显简陋。展览馆里面还有一个小卖部,在这里看湖上的风景也是不错。隔一段时间沙盘就会亮起来。沙盘只有四周能够参观,有一点像售楼处的建筑模型。这个展览建议慎重观看,内容比较粗糙,也不能近距离互动,拍照打卡也不是很出片。如果没有买全票的话,就需要购买额外的门票,门票可以在门口扫码购买圆明园被毁前照片吓死人旷世神作,气势磅礴;圆明园是整个大清最辉煌的象征,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从康熙时期到咸丰时期,经历了6位帝王,大约150年的时间不断修葺完善。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掳掠了150万件文物之后,一把火让这座“令人神往,如同日月城堡”一样的建筑化为了乌有!断壁残垣,破不尽国之耻辱;血流成河,流不尽万世芳华;金戈铁马,抵不住洋枪铁炮最后,残破的圆明园成为了我国近代史一段屈辱的历史象征,没有了奢华的房屋,没有了珍贵的文物,在历史上圆明园已死!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遗憾,看不见是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是所有人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71岁的老人徐文荣斥资300亿重建圆明园,被人骂“痴心妄想”;技术人员用3D技术根据博物馆当年的建筑图纸复原圆明园效果图,那气势磅礴、巧夺天工的建筑令人震撼,但终究不是实景!唯一能让人窥探圆明园当时最真实风貌的是一张照片,在圆明园被烈火焚烧之前,一名英国人来此参观,被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深深震撼,拿起相机记录了当时的风貌,如今这张照片变得十分珍贵,售价值20万英镑。在北京西郊,有连绵不断的秀峰,遍地皆是的自流泉,大大小小的清澈湖泊,这里有山有水,形成了最美的自然景色,当年大辽就在此建造过玉泉山行宫,在明代时期,不少达官贵人争先恐后的抢着在此地建造别墅;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此建造了“京国第一名园”清华园。到了清朝,康熙同样也看中了这块“绝世宝地”,1709年,想在这么好的地方修建一座园林送给自己第四子胤_,并取名“圆明园”,“圆明”二字的含义为:“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人也。”也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境界很高。1724年,圆明园开始了它第一次扩建,雍正帝让内务府负责,带人去热河围场采伐林木,1725年又派人去不长生办采伐石料,并且朱批:“于长生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由此可见,雍正对这座父亲送给自己的院子有多在意!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占地也达到了3000亩左右,等到乾隆继位之后,又对圆明园进行了增建、改建、以及修缮。后来在嘉庆、道光、咸丰年间,也一直在修建圆明园,哪怕国库空虚,修建圆明园这件事情却不能落下。园中一切应有尽有,所用的石料多为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盖琉璃瓦,假山、人工喷泉、方亭都设计的别具匠心,园林建筑600多座,个个不重样。同时,圆明园又是中西结合风格,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豪华大气,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凡尔赛”!1860年,英法联军带走了数不清的宝物,最后还纵火焚烧,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着北京城,久久不能消散,不管是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还是价值连城的名画佳作,都被付之一炬,里面的宫女、太监、匠人,因为事发突然,来不及逃走,其中有300人丧生于此。1900年,圆明园再遭劫难。随着清政府的走向灭亡,1910年~1937年,园内的石料、木材、琉璃瓦等能用的东西相继被人拖走,用于私人豪宅的建设,甚至还有人每天都从这里面拖走许多石料,然后拿出去倒卖,几十年下来,圆明园真的不剩下什么了,在“十年运动”时期,圆明园继续被破坏,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已经满目疮痍。100多年过去,圆明园遗迹“修”与“存”的问题依旧被争辩不休。有人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如今残破的圆明园遗迹不应该修,用来警示后人;也有人认为,如今国家强大,应恢复往日民族的光荣,抚平这段伤疤,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
12月25日是圆明园被毁灭的日子吗?
妈的,故意有人传出来说这个道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就是这一天,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
错的。
1987年12月26日那是错的,应该是18,第2次加那个啥,鸦片战争的时候1861年,60年61年12月26日是圆明园被毁的日子。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860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扩展资料: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说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10月17日,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不讲道义,不顾国际法,将捕获的英法侨民十八人虐待致死为口实,照会清政府:“圆明园者,英法侨民所受痛心疾首惨刑而死之地也。(英国)誓必毁为平地。
野蛮地命英军于10月18、19两日,将北京西北郊的五园(即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皇家园林焚为灰烬。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是在平安夜发生的吗?
不是的。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10月6日占领圆明园,10月18日抢劫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这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大的暴行。而平安夜是在每年公历的12月25日,和火烧圆明园时间不一样。
扩展资料
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平安夜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并且在这天里也有很多的习俗需要去展现,例如:互相交换礼物、报佳音、互赠苹果、基督徒会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
大多数西方家庭的平安夜会选择所有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畅玩,期待着圣诞节的到来。
在众多的平安夜习俗中,最让大家期待的却是亲朋之间相互交换礼物,而孩子们会在床边挂上长筒袜,期待圣诞老人能够听见自己的心声,给自己送来梦寐以求的圣诞礼物。
1860年究竟是十月十八还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火烧圆明园?
百度百科上面写的很清楚了,我发上来你看看。
圆明园被烧毁真的是中国近代的奇耻大辱,这个耻辱至今未雪,中国人要努力奋斗!
火烧圆明园时间是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八国联军庆祝火烧圆明园胜利日是胜单节12月25日吗??
不是的。是在1860年10月6至9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由英国侵华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和法国侵略军司令孟托邦率领的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进行抢劫和破坏。他们像发狂的野兽一样,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然后,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使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园林在燃烧了三昼夜后成为一片废墟。
巴夏礼事件最终导致了火烧圆明园惨剧的发生。但也有人认为,即使没有巴夏礼事件,英法联军也有可能火烧圆明园。“虐杀俘虏”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罪行找的理由。强盗做那些杀人越货的事还需要问为什么吗?
遗憾的是圆明园,这座还没来得及向世界一展她风采的世界奇迹,沦为了西方列强证明他们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战胜过的牺牲品。圆明园的覆灭也诏示着一个落后王朝的末日来临。来源:人生与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