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意拳十二形拳全套教学,十二形意拳兽形口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5 15:26:53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形意拳十二形拳用法及口诀

形意拳十二形拳的用法及口诀如下:
1、龙形:龙形练神,拳如龙形,运动如龙。用法时以腰为主宰,拳如电闪,身如波浪,用寸劲吐信,使对方跌仆。口诀:龙形穿梭,一触即跳。
2、虎形:虎形练骨,身法灵通,上法吞吐,用刚硬之力以求胜。口诀:虎扑如雷,一击必杀。
3、狮形:狮形练力,用两拳两掌相配合,以迅猛之势出击。口诀:狮形威猛,力贯千钧。
4、蛇形:蛇形练柔,以柔克刚,以曲制直。口诀:蛇形灵动,曲折回环。
5、马形:马形练腿,以脚为主,发劲如马。口诀:马踏连营,连环追击。
6、猴形:猴形练灵,身手敏捷,上下攀援。口诀:猴拳轻灵,变化无穷。
7、鸡形:鸡形练啄,以指为主,啄如鸡啄米。口诀:鸡啄碎米,点穴制敌。
8、燕形:燕形练飞,身法轻盈,飘忽如燕。口诀:燕子抄水,变化无穷。
9、鹞形:鹞形练落,下法如鹞子落地。口诀:鹞子入林,藏身躲影。
10、狗形:狗形练跌,身法灵巧,跌扑自如。口诀:狗闪跌打,出其不意。
11、鹰形:鹰形练目,眼神敏锐,观察细致。口诀:鹰视狼顾,发现敌情。
12、熊形:熊形练拙,以拙制巧,以静制动。口诀:熊守洞穴,不动如山。
打拳的注意事项
1、热身准备:在开始打拳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非常重要。这可以包括轻松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或跳绳,以及一些轻度的拳击动作,以准备身体并减少受伤的风险。
2、正确的姿势: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拳击姿势是关键。这包括正确的站立姿势、头部位置、手部和臂部的位置等。正确的姿势可以提高打击效果,并减少受伤的风险。
3、力量控制:打拳时控制力量非常重要。初学者应该学习如何控制他们的力量,避免过度用力或猛击。过度用力可能会导致受伤或失去平衡。
4、保护装备:适当的保护装备对于打拳非常重要。这包括手套、头盔、胸甲等。这些装备可以提供保护,减少受伤的风险。练习技巧:学习并练习正确的技巧是打拳的关键。这包括正确的打击技巧、防守技巧和步法等。练习可以帮助提高技能水平,并减少错误动作的风险。
5、合理休息:打拳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因此合理休息非常重要。在训练中,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以恢复体力和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这包括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等。

形意拳十二形拳用法及口诀

形意十二形拳用法及口诀如下:一、龙形盘根,虎形扑人。在形意拳十二形中,龙形在不同流派中有不同的动作表现形式,例如宋氏形意拳的龙形就与河北派别的龙形在动作之上区别很大。但不管动作怎样,龙形都是练得根劲,在河北形意中有龙形搜骨一说。而虎形则更多的是取老虎扑食的意,在练习虎形时,要多结合打人如亲嘴这句话去领会虎形的用法。二、骀形栽捶,马形连环。骀形在实战中也是比较实用的技法,攻击点在对方的丹田,马形则取需要采取连环进攻的方式。三、熊形肘顶,猴形戳睛。在这里要说下熊形,我们都知道熊膀是形意拳六象之一,其实熊形蕴含在了我们每一动中,以横拳为例,出拳的一瞬间,熊膀就要出来了。熊形的打法蕴含着肘击,是比较实用的近身打法。而猴形则取猴的机灵之意思,我们在做猴叨绳时击打对方眼睛以及喉咙位置均可。四、鳌形弹打,蛇形掌踏。鼍的就是变相的横拳,用法参照横拳弹意。蛇形同横拳。五、鹰形劈面,鸡形〈捋〉心。鹰形同劈拳,鸡形我们一派的用法同劈拳相同,加上了踏掌。六、燕形扎胁,鹞形指脸。燕形与鹞形均取鸟的灵活之意,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速度与节奏的把握。

形意拳十二形打法

形意拳又称心意拳、行意拳,这种拳法象形思意,是根据拳法的特点而得名,是由形拳和意拳两部分组成一套完整的拳法。形拳是吸取了十二种动物的特长和技能创编出的十二行拳;意拳则是依据古代阴阳五行原理编创而成的五行拳。显现于外者为形,隐藏于内者为意,以意为主,形为协同,形与意配,内外相合,由此得名形意拳。那么,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到底是吸收了哪十二种动物的特长?每一形拳都有哪些特点呢?
十二形拳是根据龙、虎、熊、马、猴、鼍、蛇、鸡、燕、鹞、鸟台、鹰十二种动物的特长编创的。
龙形打法具有隐现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点,主要练习身法的灵活和矫健;手法的钻翻屈伸;步法的盘屈转换,要求一起一落,沿直线伸缩往来,跃起要两脚腾空,落地时下肢盘坐收缩,身体贴近地面。虎形打法模仿百兽之王老虎的抖毛之威、捕食之勇、纵跳山涧的技能,动作要足蹬有劲,纵步既快又远,落步稳健,虎扑动作身体与两掌要协调一致,向前向下扑要走弧线,显现出猛虎扑食之威。
虎形打法模仿百兽之王老虎的抖毛之威、捕食之勇、纵跳山涧的技能,动作要足蹬有劲,纵步既快又远,落步稳健,虎扑动作身体与两掌要协调一致,向前向下扑要走弧线,显现出猛虎扑食之威。
熊形打法注重力量的训练,要有熊的甩膀之劲,竖顶之力,又要有雄踞旷野的威严,从气势上就吓到对手。
马形打法注重马猛烈向前有冲力的急蹄之功,实战搏击中要周身运力,在步法上的后蹬和远纵之力要协调配合。练习时着重于气沉丹田和丹田抱气,所以拳势内柔而外刚猛。
猴形打法主要体现猴子的轻巧、灵活、闪躲、腾挪的特点,主要练习前进后退,纵跳旋转等身法,既要灵活敏捷,又要稳定有力。练好猴形可在实战搏击中转背刁打,躲闪灵便,得心应手。
鼍形打法练习手、眼、身、法、步的上下相随,全身要以腰为轴,用腰劲带动四肢,做到周身协调,要有翻江鼓浪的气势,也要有浮水漫游的轻灵之势。
蛇形打法主要练习实战中的首尾相应,做到全身配合协调,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首尾相应的技能,练习时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
鸡形打法根据雄鸡的站立、闪躲、蹦跳、啄食、腾飞等灵活的动作及鸡搏斗时的形态,通过训练各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来锻炼全身的灵活劲,要求拳势紧凑连贯,劲力瞬间爆发,势猛力强,体现出抓、啄、点、叉、削等特点。
燕形打法要求动作快速敏捷,有抄水之巧,要纵得远,落得轻,身体必须轻盈稳健,神形合一
鹞形注重练习身法和手法的变化,既有钻天之勇,又有翻身之巧,力量主要运用在两臂,对肩、腰、胯的密切配合要求非常高。
鸟台形打法是根据类似于鸵鸟的飞禽,在猎取食物时,用两个翅膀打击猎物的启发,两臂左右回环用两拳向前冲捣,沿波浪形直进斜打,要求两臂与上身协调一致。
鹰形打法最善捉拿之技,搏击中要展现出鹰下落捕食迅猛之姿,其手型为鹰爪掌,出拳要迅猛凌厉,一击必中。
十二形拳在拳法、身法、步法及劲力上各有侧重点,它是在五行拳熟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拳法技巧和功力,讲究形象协同于拳法,拳法结合形象,不必刻意追求形象逼真,更注重形是体,拳是用,这也是提高实战搏击中技击水平的有效手段。

十二形意拳兽形口诀

1.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拳如炮形龙裹身,遇敌好似火烷身。 2.头打起意站中央,浑身齐到人难当,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3.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暗处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 4.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沾实用力预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5.胯打阴阳左右便,两足交换任自然,左右进取宜剑劲,得心应手敌自翻。 6.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空晃绕上中,妙快劝君勤习练,强身脏敌乐无穷。 7.脚踩正意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蓄意预防被敌觉,起势好似卷地风。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十二形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它包括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鮀、蛇、鹱,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衍变、戴龙邦所传原为十大形,既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后由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创添了鮀和鹱形,使形意拳有与心意拳相似之外,但大部分拳理拳法有所不同,使其形意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一——龙形龙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神化动物.。蛰龙升天、.云龙九现、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等,处处显示龙的神奇变换。龙形练神,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劲源于腰,而起于承浆之穴(下唇下陷处),在动作的技法中我们要学它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顺逆盘旋,起伏变换。在其起钻腾越时,要象蛰龙升天,既轻灵又矫健。在落翻潜沉时,如霹雳击地,既迅猛而又舒放。故龙形形式虽简,而动作劲力难练。务从起伏柔韧,腾潜矫健的动作中求得周身三节惯穿,身腰刚柔形神一气,能如此练习和认识,则形意龙形妙谛可得矣.。形意十二形之二——虎形虎有扑食之勇,既能胯打,又擅尾扫,故称“虎有三绝之技”。它纵山跳涧,凶猛异常,不怪称为“兽中之王”。经曰:“虎未扑食头早抱”是指虎未扑食之前,总是先缩身,收腿,两前腿抱于头前额下,借以蓄力待发,并借后蹬腿,展腰之力,使其前扑既能纵高跳远,又能迅猛力大,特别是爪到嘴也到,使被扑动物无法抗脱。就是在奔跑中它最后的一扑,也完全具备这一特点,这就是虎扑食凶猛之所在,也是“虎抱头”亦顾亦打的由来。我们学练虎形就要知其技法,究其窍要,以求形神兼备,技击效果好。
形意十二形之三——猴形猴性敏且精灵。拳经云:“猴有纵山之灵,攀缘之巧”,它的轻灵确非其它动物可比。我们学练猴形不论进退晃闪转换中,还是纵跳腾挪时,不论是“挂印”、“倒绳”,还是“爬竿”都要意动身随,手脚合一,以求一动周身俱动,并能一发即到,磨砺习久,则不难得猴形之精微形意十二形之四——马形拳经曰:“马有疾蹄之功、奔驰之勇“。因之我们在学马形时,就是学它风驰电掣的特点。练马形不能离开形意技法之本,要从“身似弩弓”,“行如槐虫”的训练中逐步悟出来,它绝不是瞎跑滥蹦,只有将“槐虫步”从轻灵合协及稳实中练出“劲疾步大”的技法劲力才对。不管是单马形还是双马形,都要充分发挥形意的腰劲和下肢作用,拳经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去意好似卷地风”正说明其两腿前趟后蹬作用,只右这样才能体现“践拳似马奔”的高超技法。马形中的两臂在演练中含里搂、前冲的疾蹄之劲,其腕关节尤有扣腕里刨的技法作用,也充分体现“拳打三节不见形”的精微所在。
形意十二形之五——鮀形拳经曰:“鮀有浮水之精,拨转之妙”。鮀,近代人着书因鼍与之同音,并且会水、凶狠,便误认为是学它。实际鼍是扬子鳄,又叫猪婆龙,它凶狠、贪睡、且会泅水,在水中仅头背处露水面。游水时是直线前游,掌是大巴掌形,并不显轻灵。我们所练的鮀形是浮于水面,做曲线前进的,掌形是拇食指分开,其她三指卷曲,这掌分明是学昆虫轻灵的爪儿,而不是学鼍的大巴掌。实际鮀形是前人谐音会意的自选字,在老拳谱注明为“剪字股”,人们俗称“香油”,也有叫“卖油郎”的灰褐色。长不过寸,六只长腿的昆虫,雨后在水面上常见到它。动物界称它为“水上游客”,译音叫“银芦”,它才我们要学的浮游水上,曲线游进、既轻灵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动物。形意十二形之六——鸡形拳经曰:“鸡有独立之形,欺斗之勇”。鸡形有称鸡形撕把(反映其欺斗之勇)或鸡形四把(反映其独立之形)的。叫法不同,是因为要追求的侧重点不同。鸡形因其动作变化大,劲力丰富而被列入形意传统套路之一。加之具有劲力顺达,衔接紧凑等特点,故被形意前辈们所珍视。鸡形套路中有许多技法应掌握,如:“独立”之稳整,“上架”之轻灵,“食米”之速脆,还有“报晓”、“抖翎”,既有“抻拔筋骨”之巧,又有拧腰抖身之爆发劲,特别是鸡的“欺斗之勇”更别具形威。它不畏强暴、不惧异类,眦裂目突、翅羽猬张、忽腾忽落、亦抓亦啄,真可谓声威骇人。这些充分表现雄鸡的神与气,勇与智的作用,有待于格物致知为我们所用。形意十二形之七——燕形拳经曰:“燕有抄水精,击水之巧。”它矫捷低掠,扶摇高翔,灵活速敏,在鸟类中堪称独步。我们学练燕形不论是“抄水”、“啄泥”还是“击水”都要在轻灵合协中去求得,练习时要求动作活而不浮,实而不滞,在一气贯串中能纵得远,起得快,落得轻,以达到跳跃的轻灵,起伏的流畅,劲力的实整和追求目的。形意十二形之八——鹞形鹞为猛禽,体积小但灵敏,“有束身之捷,入林之巧”。它的“形”与“意”已为练形意者溶入常用技法之中,拳经曰:“束身而起”,起是去也,束身而起既是蓄力待发,又是亦顾亦打。特别是“鹰鹞回头”这一动作,是掌握“望眉斩夹反肩臂”之捷径所在,从中既练鹰鹞回头之神,又能唤发周身抖擞之劲。已成为形意爱好者练神发劲的经典动作,希望各位从鹞形式简且变化少中,深入体验,以求习而能精。
形意十二形之九——蛇形拳经曰:“蛇有拨草之能,缠绕之巧。”通体曲伸柔韧,周身节节贯串。用之于拳,活动在腰,劲发于胯。故在传统技击上有“蛇形胯打”之说。可惜个中窍要人多不知,竞误认为“肩打”实大谬也,在学练蛇形时,虽是翻转变换前进,但必须柔中寓刚,动作柔韧、灵活,开合束展鲜明,周身节节贯通,在曲折中力求用劲完整,方得窍要。如能得劲得意,则沾身发劲之妙自可得矣。形意十二形之十——鸟台形经曰:“鸟台有竖尾之能。”误有骀(劣马)、鸽之写法。故说类似驼鸟,而驼鸟只善走并无竖尾之能,故不知是何物。鸟台,又名兔鹘,是一种尾短的小鹰,人们叫它“秃尾巴鹰",猎户得之,幼时磨其爪(因原爪过尖锐,以免捕捉时损伤野兔皮毛),喂养以捕野兔。野生的tai多站高枝,头常向下,尾向上倒立着(即竖尾),为俯窥狡兔、野鸟,以便疾下捕捉。因为一般不知,才出现多种猜测。在拳的击法上,因人是用双臂在身前学其用尾,是借肋腹发劲,形成前挤上撑而发竖尾之劲,故它用的是“肋腹打”因为形意拳的技法达到高超境地时哪沾哪打,而在它的14处打法中,惟有人的“肋腹”处不能发劲打人,故李洛能才予以增补之,使形意拳的技法更全面形意十二形之十二——鹰熊合演鹰为猛禽,常盘旋高空,俯视兽禽,瞥目一瞬,禽兽难逃,因飞速,爪锐,力猛,锋不可抗,故练形意的学其捉拿之精,瞥目之锐。熊是猛兽,虽性迟钝,但力大称雄。故做人立,项竖肩垂,两膀一晃,树木折断,故人们学练它的竖项之力,甩膀之能,训练长久提神增力。鹰熊二形因其特能单一,故没有单练套路,昔有鹰熊半智取法为拳,曰:“起为熊,落为鹰,”形意才有拗步鹰熊合演的练法,使其俯仰阴阳相合,又使起落钻翻相应,尤利于一气之开合与收放,故传统多练鹰熊合演,亦一拳两得也。

形意拳拳谱(全图套路集)想知道一下

一、五行:
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
配与五拳者,为劈、崩、钻、炮、横
二、五行(五拳)相生:
劈拳变钻拳,为金生水
钻拳变崩拳,为水生木
崩拳变炮拳,为木生火
炮拳变横拳,为火生土
横拳变劈拳,为土生金
三、五行(五拳)相克:
劈拳破崩拳,为金克木
崩拳破横拳,为木克土
横拳破钻拳,为土克水
钻拳破炮拳,为水克火
炮拳破劈拳,为火克金
(注:形意拳对练,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自编自排)
形意十二形
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鲐、鹰、熊
(注:鲐字有误,应该是台加鸟的鲐,由于电脑打不出来,故只好以鲐代之)
一、龙形:
龙形飞升,伏龙落地
二、虎形:
虎抱头,猛虎扑食
三、猴形:
猴子挂印,猴子窃绳,猴子爬杆
四、马形:
勒疆,搬,顶
五、鼍形:
左右翻江
六、鸡形:
三穿掌,金鸡舍米,金鸡抖鳞(一)(二)
金鸡上架,金鸡报晓
七、鹞形:
鹞子束身,鹞子入林,盖捶,鹞子拈天,鹞子返身
八、燕形:
燕子晗泥,燕子抄水(一)(二),燕子食米,
九、蛇形:
蛇形缠身,蛇形昂首,蛇形转身
十、鲐形:
鲐形俯身,鲐形上架
十一、十二、鹰形,熊形,鹰熊斗智:
熊顶,鹰抓
李存义拳谱
五行拳解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着于外者。五行有相生之道存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夫五行见于洪范,而汉儒借之解经,后人每讯其于义无取,而生克之理,究不为不当也,拳因之以取名,用以坚实其内,整饬其外,取相生之道,以为平时之练习,强健其身体,增长其气力,以强身祛病;取相克之义,以为技击之应用。
五拳之意
劈、崩、钻、炮、横,五拳之名称也。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钻拳之形似锥,性属水;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梁,性属土。由相生之理论,故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如万物之生放土,故横拳能生各拳。由相克之理论,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劈拳歌诀:双榻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传。
钻拳歌诀:钻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传。左右相同随意变,收吸发呼劲合丹。
崩拳歌诀:崩拳属木疾似箭,发动全凭一寸丹。跟顺变化随法用,转身提足把树攀。
炮拳歌诀:炮拳先走虎跳涧,两劈下裹如搜山。钻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实腹水火关。
横拳歌诀:横拳出手似铁梁,横中有直横中藏。左右穿裹应合意,收势退横劲宜刚。
进退五行拳连环拳:
(一)混合五行拳法,连络成组,能进能退,光怪陆离,式皆连环,其进退也无定,故名曰进退连环拳式,今多简称谓之连环拳式。
(二)连环拳法,以五行拳法为母,故五行拳法,其初步也;连环拳法,其进退也。其法共为十式,进退各半,因其范围稍小,是以有引长之法,实非小也,其引长法即前节不转,至崩拳式仍接二式,则往返至十四式之数。
(三)拳法以应用为主旨,连环拳可以连环,五行拳应时措用,握之为拳,伸之为掌,故又可变为连环掌,此用徒手之应用也。无论刀枪剑棍,皆能刺、劈、砍、打,以为应用,此用手势之变化也,故各种器械,均可包括无遗,则变化之技击,岂浅鲜哉。
十二形拳歌诀:
龙形歌诀:龙形属阴搜骨能,左右跃步用柔功。双掌穿花加起落,两腿抽换要灵通。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力勇猛,跳涧搜山它最能。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气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缰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丹田抱气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鼍形歌诀:鼍性最灵浮水中,左右拨水是真形。又有钻意加侧打,左顾右盼拦中用。
鸡形飘诀:金鸡报晓独立能,抖翎发威争斗勇。独立先左后右意,食米夺米上架行。
燕形歌诀:燕雀轻盈抄水能,向后展翅快如风。上托提撩三抄水,全部动作要轻灵。
鹞形歌诀:鹞有束身入林能,又有翻身钻天功。先从束身后入林,钻天翻身前后同。
蛇形歌诀:蛇体玲珑拨草轻,屈伸如意蟠绕能。左右斜拨是靠打,横劲原由坎中生。
鸟台形歌诀:鸟台性最直能竖尾,上架下落用拳行。展翅之中有挽式,虚心实腹真道成。
鹰形歌诀:鹰张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掳功。左右行之可进退,钻翻采掳是真情。
熊形歌诀:熊态沉稳威力猛,外阴内阳升降中。裹翻之中有横拳,左右斜行起落从。
鹰熊合演:鹰熊合演拳掌变,起鹰落熊走两边。钻时提足须含意,落时劲贯毫发间。
内家拳之十八力
永力:动久不变,如张弓然。
反力:忽然全变,如弛弓然(柔中含刚)。
摄力:挽之使近,如右手控弦然(吸化劲)。
拒力:推之使远,刚柔不入,如左手持弓然。
总力:能任辟重,如杠杆之倚点然。
折力:能分条段,如尖劈之斜面然。
转力:互易不穷,如滑车然。
锐力:曲而能人,如螺丝然。
速力:往来飞疾,如鼓琴而颤然。
动力:阻制驰散,如游丝之节动然。
拧力:两短相违,如绞纲而成绳然。
超力:一瞬即过,如屈钢条,而使跃然。
钩力:逆深至隐,如弭钓鱼,时擒时纵然。
激力:强异争起,如风浪鼓,乍生乍灭然。
弹力:骤起击压,无坚不摧,如弩括发矢,突矢贯扎然。
决力:临机立断,自残不恤,如剑锋直陷,剑身亦折然。
偏力:不低却昂,不令相平,所以居已于重也,如锥杵然。
平力:不低不昂,适剂其平,所以息物之争也,如悬衡然。
八字功
“八字功”之起收回转:出势用鸡形,转身皆虎托,收势退步横拳,回身云者,势尽而身回也;转身云者,至开势处而身转也,两者式同而地异焉。
“正门八字功”共有八字诀如下:
展:展者,宽之意,即拓张手足也。
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敌手也,此节最见身法。
裹:裹者,围裹也,裹敌手使失其盗用也,身旋而力柔,有以柔克刚之妙。
跨:跨如跨马之势,是言其形也,实则托跨成势。
挑:挑之力在肩与腿,与蛇形相类而手稍高。
顶:顶之力在头,故此以挺头垂肩为好。
云:《说文》“云,从雨云,象云回转之形。”今所用者,即借其回转之意,其两掌皆如行云之飘忽焉。
领:领者,受也,顺势而领取也。
“奇门八字功”共有八宇诀如下。
斩:左右劈挂斩加翻,上步虎扑加头钻。
截:擒拿肘中臂截肩,一阴一阳左右换。
裹:裹肘刮地加肘锤,肘打去意在腰间。
胯:肩肘打意紧相连,左挑右肘莫等闲。
挑:刮腿之中挑向前,再加膝顶是真传。
顶:自鹤亮翅左右反,裹挑之中肘相连。
云:上鸹下刮手脚连,两冲变马拳上添。
领:左右领手阴阳换,上钻下打具用拳。
奇门八字连环拳歌诀如下:
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上步横肘是截意,退步裹肘原是三。
肘胯双行侧意猛,金鸡上架挑意翻。白鹤亮翅换步顶,云领式中腿相连。
锻炼筋骨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骨者,生于精气,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是指手心属筋)。象其形,龙墩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转轴也),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手足挺劲力,扣齿骨自坚;形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剪似猛虎出林,纵跳灵空象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心意六合拳谱-戴龙邦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示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冷兵器时代的来临,加上西洋拳法的不断渗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武术渐渐陌生起来,习武之风眼见日益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却有许多拳家仍抱残守缺,要么拿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舍不得撒手,遮遮掩掩,生怕别人抢去;要么故弄玄虚,有意增加拳术的神秘感,让想习者也望而却步,致使传统武术正逐步失去它原有的魅力。鉴于此况,我师山西晋中王太晨先生深明大义,为了能更好地将心意六合拳这一优秀拳种发扬光大,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手抄本《心意六合拳谱》奉献给真正热爱心意六合拳的同道。由于打印此谱需要时间,因此本论坛将分系列逐步推出。又由于此文摘自手抄本,文中可能有些是白字或错字,甚至有些还缺字,望有此谱者能对照补齐,也希望同道能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积极交流自已的看法。
太多了 这个都只是一部分

“形意十二形拳”包括了哪些形态?

1.形意十二形拳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
2、它包括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
3、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4、形意十二形拳属形意拳的一大部分,在习完形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以及五行相克对练后,就开始练的。
形意十二形拳歌诀形意十二形拳歌诀。龙形歌诀。虎形歌诀。猴形歌诀。马形歌诀。鼍形歌诀。鸡形歌诀。燕形歌诀。鹞形歌诀。蛇形歌诀。鸟台形歌诀。鸟台性最直能竖尾,上架下捣用拳行。鹰形歌诀。鹰张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掳功。熊形歌诀。熊态沉稳威力猛,外阴内阳升降中。鹰熊合演歌诀。鹰熊合演拳掌变,起鹰落熊走两边。
形意十二形拳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
它包括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十二形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它包括龙、虎、猴、马、蛇、鸡、燕、鹞、鮀、蛇、鹱,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衍变、戴龙邦所传原为十大形,既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后由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创添了鮀和鹱形,使形意拳有与心意拳相似之外,但大部分拳理拳法有所不同,使其形意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一——龙形
龙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神化动物.。蛰龙升天、.云龙九现、腾云驾雾、翻江倒海等等,处处显示龙的神奇变换。龙形练神,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劲源于腰,而起于承浆之穴(下唇下陷处),在动作的技法中我们要学它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顺逆盘旋,起伏变换。在其起钻腾越时,要象蛰龙升天,既轻灵又矫健。在落翻潜沉时,如霹雳击地,既迅猛而又舒放。故龙形形式虽简,而动作劲力难练。务从起伏柔韧,腾潜矫健的动作中求得周身三节惯穿,身腰刚柔形神一气,能如此练习和认识,则形意龙形妙谛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二——虎形
虎有扑食之勇,既能胯打,又擅尾扫,故称“虎有三绝之技”。它纵山跳涧,凶猛异常,不怪称为“兽中之王”。经曰:“虎未扑食头早抱”是指虎未扑食之前,总是先缩身,收腿,两前腿抱于头前额下,借以蓄力待发,并借后蹬腿,展腰之力,使其前扑既能纵高跳远,又能迅猛力大,特别是爪到嘴也到,使被扑动物无法抗脱。就是在奔跑中它最后的一扑,也完全具备这一特点,这就是虎扑食凶猛之所在,也是“虎抱头”亦顾亦打的由来。我们学练虎形就要知其技法,究其窍要,以求形神兼备,技击效果好。
形意十二形之三——猴形
猴性敏且精灵。拳经云:“猴有纵山之灵,攀缘之巧”,它的轻灵确非其它动物可比。我们学练猴形不论进退晃闪转换中,还是纵跳腾挪时,不论是“挂印”、“倒绳”,还是“爬竿”都要意动身随,手脚合一,以求一动周身俱动,并能一发即到,磨砺习久,则不难得猴形之精微
形意十二形之四——马形
拳经曰:“马有疾蹄之功、奔驰之勇“。因之我们在学马形时,就是学它风驰电掣的特点。练马形不能离开形意技法之本,要从“身似弩弓”,“行如槐虫”的训练中逐步悟出来,它绝不是瞎跑滥蹦,只有将“槐虫步”从轻灵合协及稳实中练出“劲疾步大”的技法劲力才对。不管是单马形还是双马形,都要充分发挥形意的腰劲和下肢作用,拳经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去意好似卷地风”正说明其两腿前趟后蹬作用,只右这样才能体现“践拳似马奔”的高超技法。马形中的两臂在演练中含里搂、前冲的疾蹄之劲,其腕关节尤有扣腕里刨的技法作用,也充分体现“拳打三节不见形”的精微所在。
形意十二形之五——鮀形
拳经曰:“鮀有浮水之精,拨转之妙”。鮀,近代人着书因鼍与之同音,并且会水、凶狠,便误认为是学它。实际鼍是扬子鳄,又叫猪婆龙,它凶狠、贪睡、且会泅水,在水中仅头背处露水面。游水时是直线前游,掌是大巴掌形,并不显轻灵。我们所练的鮀形是浮于水面,做曲线前进的,掌形是拇食指分开,其她三指卷曲,这掌分明是学昆虫轻灵的爪儿,而不是学鼍的大巴掌。实际鮀形是前人谐音会意的自选字,在老拳谱注明为“剪字股”,人们俗称“香油”,也有叫“卖油郎”的灰褐色。长不过寸,六只长腿的昆虫,雨后在水面上常见到它。动物界称它为“水上游客”,译音叫“银芦”,它才我们要学的浮游水上,曲线游进、既轻灵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动物。
形意十二形之六——鸡形
拳经曰:“鸡有独立之形,欺斗之勇”。鸡形有称鸡形撕把(反映其欺斗之勇)或鸡形四把(反映其独立之形)的。叫法不同,是因为要追求的侧重点不同。鸡形因其动作变化大,劲力丰富而被列入形意传统套路之一。加之具有劲力顺达,衔接紧凑等特点,故被形意前辈们所珍视。
鸡形套路中有许多技法应掌握,如:“独立”之稳整,“上架”之轻灵,“食米”之速脆,还有“报晓”、“抖翎”,既有“抻拔筋骨”之巧,又有拧腰抖身之爆发劲,特别是鸡的“欺斗之勇”更别具形威。它不畏强暴、不惧异类,眦裂目突、翅羽猬张、忽腾忽落、亦抓亦啄,真可谓声威骇人。这些充分表现雄鸡的神与气,勇与智的作用,有待于格物致知为我们所用。
形意十二形之七——燕形
拳经曰:“燕有抄水精,击水之巧。”它矫捷低掠,扶摇高翔,灵活速敏,在鸟类中堪称独步。我们学练燕形不论是“抄水”、“啄泥”还是“击水”都要在轻灵合协中去求得,练习时要求动作活而不浮,实而不滞,在一气贯串中能纵得远,起得快,落得轻,以达到跳跃的轻灵,起伏的流畅,劲力的实整和追求目的。
形意十二形之八——鹞形
鹞为猛禽,体积小但灵敏,“有束身之捷,入林之巧”。它的“形”与“意”已为练形意者溶入常用技法之中,拳经曰:“束身而起”,起是去也,束身而起既是蓄力待发,又是亦顾亦打。特别是“鹰鹞回头”这一动作,是掌握“望眉斩夹反肩臂”之捷径所在,从中既练鹰鹞回头之神,又能唤发周身抖擞之劲。已成为形意爱好者练神发劲的经典动作,希望各位从鹞形式简且变化少中,深入体验,以求习而能精。
形意十二形之九——蛇形
拳经曰:“蛇有拨草之能,缠绕之巧。”通体曲伸柔韧,周身节节贯串。用之于拳,活动在腰,劲发于胯。故在传统技击上有“蛇形胯打”之说。可惜个中窍要人多不知,竞误认为“肩打”实大谬也,在学练蛇形时,虽是翻转变换前进,但必须柔中寓刚,动作柔韧、灵活,开合束展鲜明,周身节节贯通,在曲折中力求用劲完整,方得窍要。如能得劲得意,则沾身发劲之妙自可得矣。
形意十二形之十——鸟台形
经曰:“鸟台有竖尾之能。”误有骀(劣马)、鸽之写法。故说类似驼鸟,而驼鸟只善走并无竖尾之能,故不知是何物。鸟台,又名兔鹘,是一种尾短的小鹰,人们叫它“秃尾巴鹰",猎户得之,幼时磨其爪(因原爪过尖锐,以免捕捉时损伤野兔皮毛),喂养以捕野兔。野生的tai多站高枝,头常向下,尾向上倒立着(即竖尾),为俯窥狡兔、野鸟,以便疾下捕捉。因为一般不知,才出现多种猜测。在拳的击法上,因人是用双臂在身前学其用尾,是借肋腹发劲,形成前挤上撑而发竖尾之劲,故它用的是“肋腹打”因为形意拳的技法达到高超境地时哪沾哪打,而在它的14处打法中,惟有人的“肋腹”处不能发劲打人,故李洛能才予以增补之,使形意拳的技法更全面
形意十二形之十二——鹰熊合演
鹰为猛禽,常盘旋高空,俯视兽禽,瞥目一瞬,禽兽难逃,因飞速,爪锐,力猛,锋不可抗,故练形意的学其捉拿之精,瞥目之锐。熊是猛兽,虽性迟钝,但力大称雄。故做人立,项竖肩垂,两膀一晃,树木折断,故人们学练它的竖项之力,甩膀之能,训练长久提神增力。
鹰熊二形因其特能单一,故没有单练套路,昔有鹰熊半智取法为拳,曰:“起为熊,落为鹰,”形意才有拗步鹰熊合演的练法,使其俯仰阴阳相合,又使起落钻翻相应,尤利于一气之开合与收放,故传统多练鹰熊合演,亦一拳两得也。
“形意十二形拳”包括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较五形拳练习。
形意十二形拳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十二形歌诀:
1、龙形
蛟龙伏地要飞腾,一波末定一波生。
翻掌前推后足踹,后手环弓一力精。
2、虎形
猛虎坐卧藏洞中,跳洞抖搜施威风。
左右下褁搜山式,双掌扑食令胆惊。
3、猴形
猿猴轻灵起纵轻,挂印献桃令人惊。
看它一身无定式,纵山跳崖一片灵。
4、马形
骏马仁义为主忙,跳涧撞山逞英强。
丹田抱气双拳裹,左右双冲把江翻。
5、鼍形
鼍浮水中身敏灵,左右拨水是真形。
左顾右盼拦中用,外合内顺练之能。
6、鸡形
金鸡报晓独立能,抖翎发威逞英雄。
有勇有谋灵性物,食米夺米不容情。
7、鹞形
鹞乃禽中最雄勇,束身取物钻天能。
入林能把颈肩取,翻身在把咽喉擒。
8、燕形
燕雀轻盈筋络通,向后展翅快如风。
上托提撩三抄水,推窗望月击当中。
9、蛇形
蛇形功法妙无穷,掠手下插裆胯中。
挺身一挑腰发力,左右斜拨见奇功。
10、鹰形
鹰爪烈狠捕捉能,钻翻采掳见功忙。
放它兔走几处远,起落要它性命亡。
11、鸟台形(鸟台)
形功用臀尾力,上架下落用拳行。
双拳斜进小腹取,足膝前进踏中宫。
12、鹰熊合演。
老熊出洞威力猛,两膀一晃展奇能。
上步钻时视食指,拗步劈打劲发全。

“形意十二形拳”包括了哪些形态?

1.形意十二形拳是以拳拟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形态和搏斗的特长而组成的形意传统套路。
2、它包括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较五形拳练习,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
3、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中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又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4、形意十二形拳属形意拳的一大部分,在习完形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以及五行相克对练后,就开始练的。
形意十二形拳歌诀形意十二形拳歌诀。龙形歌诀。虎形歌诀。猴形歌诀。马形歌诀。鼍形歌诀。鸡形歌诀。燕形歌诀。鹞形歌诀。蛇形歌诀。鸟台形歌诀。鸟台性最直能竖尾,上架下捣用拳行。鹰形歌诀。鹰张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掳功。熊形歌诀。熊态沉稳威力猛,外阴内阳升降中。鹰熊合演歌诀。鹰熊合演拳掌变,起鹰落熊走两边。

形意拳的五行拳和十二形拳?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形意拳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理论基础,以养生健身为主要目的,讲究“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传统专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于外者。五行既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夫五行见于洪范,而汉儒借之解经,后人每讯其于义无取,而生克之理,究不为不当也,拳因之以取名,用以坚实其内,整饬其外,取相生之道,以为平时之练习,强健其身体,增长其气力,以强身祛病;取相克之义,以为技击之应用。


  劈、崩、钻、炮、横,五行拳之名称也。劈拳其形似斧,打的是一气之起落,性属金;崩拳其形似箭,打的是一气之伸缩,性属木;钻拳其形似锥,打的是一气之流行,性属水;炮拳其形似炮,打的是一气之开合,性属火;横拳其形似弹,打的是一气之团聚,性属土。由于劈拳为五行第一拳,因而也常被称为形意母拳。
  由相生之理论,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如万物之皆生于土,故横拳能生各拳。由相克之理论,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五行拳歌诀:
  劈拳歌诀:双榻双钻气相连,起吸落呼莫等闲。易骨易筋加洗髓,脚踩手劈一气传。
  钻拳歌诀:钻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传。左右相同随意变,收吸发呼劲合丹。
  崩拳歌诀:崩拳属木疾似箭,发动全凭一寸丹。跟顺变化随法用,转身提足把树攀。
  炮拳歌诀:炮拳先走虎跳涧,两劈下裹如搜山。钻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实腹水火关。
  横拳歌诀:横拳出手似铁梁,横中有直横中藏。左右穿裹应合意,收势退横劲宜刚。
  十二形拳歌诀:
  龙形歌诀:龙形属阴搜骨能,左右跃步用柔功。双掌穿花加起落,两腿抽换要灵通。
  虎形歌诀:虎形属阳力勇猛,跳涧搜山它最能。抢步起时加双钻,双掌抱气扑如风。
  猴形歌诀:猴形轻灵起纵轻,机警敏捷攀枝能。叼绳之中加挂印,扒杆加掌向喉中。
  马形歌诀:马有垂缰疾蹄功,跳涧过步速如风。丹田抱气双拳裹,左右双冲是真情。
  龟形歌诀:龟性最灵浮水中,左右拨水是真形。又有钻意加侧打,左顾右盼拦中用。
  鸡形飘诀:金鸡报晓独立能,抖翎发威争斗勇。独立先左后右意,食米夺米上架行。
  燕形歌诀:燕雀轻盈抄水能,向后展翅快如风。上托提撩三抄水,全部动作要轻灵。
  鹞形歌诀:鹞有束身入林能,又有翻身钻天功。先从束身后入林,钻天翻身前后同。
  蛇形歌诀:蛇体玲珑拨草轻,屈伸如意蟠绕能。左右斜拨是靠打,横劲原由坎中生。
  跆形歌诀:跆形最直能竖尾,上架下落用拳行。展翅之中有挽式,虚心实腹真道成。
  鹰形歌诀:鹰张烈狠捕捉能,上似劈拳下掳功。左右行之可进退,钻翻采掳是真情。
  熊形歌诀:熊态沉稳威力猛,外阴内阳升降中。裹翻之中有横拳,左右斜行起落从。
  鹰熊合演:鹰熊合演拳掌变,起鹰落熊走两边。钻时提足须含意,落时劲贯毫发间。

形意拳十二形视频教学

形意拳十二形教学的回答如下: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其独特的训练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形意拳十二形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龙、虎、猴、马、鸡、燕、蛇、骀、猪、鹤、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形象和特性。
这些动物的形象和特性被用来模拟和表达形意拳的招式和内功,因此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对于理解形意拳的内涵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形意拳十二形的详细描述:
龙形: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神秘、力量和变化。在形意拳中,龙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变化无常和灵动。
虎形:虎象征着威猛和力量。在形意拳中,虎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刚猛和强大的攻击力。
猴形:猴象征着灵活和机智。在形意拳中,猴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灵活多变和快速反应。
马形:马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忠诚和坚韧。在形意拳中,马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鸡形: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勤劳和守时。在形意拳中,鸡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严谨和纪律性。
燕形:燕象征着轻盈和灵动。在形意拳中,燕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轻盈和灵活。
蛇形:蛇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再生和蜕变。在形意拳中,蛇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柔韧性和变化无常。
骀形:骀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稳定和平衡。在形意拳中,骀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稳定和平衡。
猪形:猪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豁达和满足。在形意拳中,猪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沉稳和内敛。
鹤形: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雅和长寿。在形意拳中,鹤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优雅和高贵。
鹰形: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敏锐和力量。在形意拳中,鹰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敏锐和强大的攻击力。
熊形:熊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坚韧。在形意拳中,熊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力量和坚韧。
以上是对形意拳十二形的简单描述,但实际上每个动物的形象都有很多细节和内涵,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才能真正掌握。除了这些基本的十二形之外,形意拳还有许多其他的招式和内功练习方法,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此外,学习形意拳还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例如,“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思想是形意拳的重要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和理解。
同时,学习形意拳也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基础,例如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力量和速度等。因此,建议初学者先进行基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再逐步学习形意拳的招式和内功练习方法。
形意拳十二形视频教学的回答如下: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其独特的训练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形意拳十二形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龙、虎、猴、马、鸡、燕、蛇、骀、猪、鹤、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形象和特性。
这些动物的形象和特性被用来模拟和表达形意拳的招式和内功,因此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对于理解形意拳的内涵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形意拳十二形的详细描述:
龙形:
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神秘、力量和变化。在形意拳中,龙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变化无常和灵动。
虎形:
虎象征着威猛和力量。在形意拳中,虎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刚猛和强大的攻击力。
猴形:
猴象征着灵活和机智。在形意拳中,猴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灵活多变和快速反应。
马形:
马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忠诚和坚韧。在形意拳中,马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鸡形:
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勤劳和守时。在形意拳中,鸡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严谨和纪律性。
燕形:
燕象征着轻盈和灵动。在形意拳中,燕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轻盈和灵活。
蛇形:
蛇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再生和蜕变。在形意拳中,蛇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柔韧性和变化无常。
骀形:
骀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稳定和平衡。在形意拳中,骀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稳定和平衡。
猪形:
猪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豁达和满足。在形意拳中,猪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沉稳和内敛。
鹤形:
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雅和长寿。在形意拳中,鹤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优雅和高贵。
鹰形:
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敏锐和力量。在形意拳中,鹰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敏锐和强大的攻击力。
熊形:
熊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坚韧。在形意拳中,熊形多用于表达拳法的力量和坚韧。
以上是对形意拳十二形的简单描述,但实际上每个动物的形象都有很多细节和内涵,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才能真正掌握。除了这些基本的十二形之外,形意拳还有许多其他的招式和内功练习方法,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此外,学习形意拳还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例如,“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等思想是形意拳的重要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和理解。
同时,学习形意拳也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基础,例如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力量和速度等。因此,建议初学者先进行基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再逐步学习形意拳的招式和内功练习方法。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2)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六:鸡形
  1、劲力

  (1)金鸡独立

  向前纵步时,两手向前交错穿掌,有指头前钻的劲和掌根的塌劲;向前钻穿是用后腿的蹬劲,腰的拧劲;掌根的塌劲是用肩的沉劲、肘的坠劲和腕关节的下塌劲。独立时,前掌有肩肘的沉坠劲,腕关节的塌劲,食指的上挑劲;后手有肩的沉劲,肘的挣劲,腕关节的下塌劲,五指的微扣劲。同时还有头的顶劲,腰的塌劲,胯的缩劲,膝的微扣劲,支撑腿的蹬撑劲等等。

  (2)金鸡食米

  前手有向下向后的裹扣劲;后拳紧贴前手下方朝前打出时,用腰的拧劲、催劲,肩、肘、腕向前的催送劲,拳面的钻劲,跟步的蹬送劲等等。

  (3)金鸡抖翎

  其劲力的关键在腰胯。以腰胯的突然拧转带动四肢,产生不同方位的劲力。此时,右臂向头右侧架,有前臂内旋的滚劲、架劲和向外的撑劲,左拳有向后的撑劲,颈有挺劲,腰有下塌劲,胯有缩劲,膝有扣劲,后脚跟有外撑劲等。以上的劲力在练习时是瞬间而成,用的是一个爆发的顿挫劲。稍略停顿,身体再急向右转,又产生了左腿的向后蹬劲,胯的催劲,腰的拧劲,挺劲和塌劲,以及颈的挺劲。右手小臂向斜上方的顶劲,左拳继续向后的撑劲和挣劲等。

  (4)金鸡上架

  左脚向前落地屈膝支撑呈左独立步,有脚趾抓地的平扣劲,膝的坠劲,胯的缩劲,腰的塌劲,背的挣劲,胸的内含劲,头的顶劲。右手有向左下方外旋的插劲、裹劲;左掌从左向右向后有拨挂劲。

  (5)金鸡报晓

  前脚有向前踩踏劲,后脚有蹬劲,两膝有微扣劲,腰胯有挺劲,头颈有顶劲。同时,左肩有下沉劲,左手有内旋下按劲,右手小臂有上挑劲,五抬有上穿劲。

  2、用法

  (1)金鸡独立

  我以右手向前探拍对方胸部或头部,对方用右手从下向上格挡并往后退,我右手顺势朝下回带其手的同时,后脚向前纵跳一步,左手从右手上向前探拍其头部。

  (2)金鸡食米

  前手下按对方来拳,后手从前手上方照准对方胸部或腹部崩击。

  (3)金鸡抖翎

  金鸡抖翎有两种击法。一是对方以左直拳或摆拳朝我头部打来,我以右手格挡对方来拳的同时,用左拳撑击对方肋部。另一种是对方左脚在前,用右直拳朝我头部打来,我右脚向前上步扣住对方左脚后跟,右手上架格开对方来拳的同时,近身用肩靠击其肩部。

  (4)金鸡上架

  金鸡上架是一个防守动作。左掌拨挂对方来拳,右掌下挂对方来腿。

  (5)金鸡报晓

  如用于防守,可上挑对方手臂,下拍其腿。如用于进攻,对方以直拳向我头部击来,我前手格抓敌腕,顺势向下回带的同时,用后手向上挑挂对方肘部。上挑之手也可挑击对方裆部、胃部或下颏。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七:鹞形
  1、劲力

  (1)鹞子束身

  右手有向上向前外旋的拧劲和钻劲,肘部有向怀里的裹劲,左手有内旋翻扣下压的回牵劲,胳膊还含有向怀里裹带的劲。

  (2)鹞子入林

  用腰的拧劲催动肩部向前,并以肩催肘,肘催拳向前打出钻劲;上架的小臂有向前上翻转(外旋)的滚推劲。胯有催劲,膝有扣劲,脚有蹬劲等等。在发劲的过程中,要求沉肩垂肘,头部上顶,颈要竖直,气沉丹田,以增加钻拳的蓄力和爆发力。

  (3)鹞子翻身

  劲力有颈的挺劲,腰的左右拧劲、塌劲、挺劲,胯的缩劲,膝的微扣劲,脚掌的扣劲。右手随身左转时有小臂的外旋劲和向右侧的横劲(左手劲力同右手,但方向相反)。最后左手从左侧腰间向前冲出,有向前的顶钻劲和小臂向前上的挑劲。

  2、用法

  (1)鹞子束身

  用前手向下盖压对方打来之拳的同时,用后手钻击对方喉部或鼻梁。

  (2)鹞子入林

  与人交手时,对方以直拳或摆拳朝我上身击来,我一手随着身的转动先顺着胸部钻过鼻前(以达到护胸和面的目的),然后再向上翻转滚推架对方来手,同时,攻击拳猛击对方胸部或喉部。

  (3)鹞子翻身

  若对方在我左侧以左直拳或摆拳照我头部击来,我用左手向左侧摆格来拳,右手随之摆扣于左肘下方,以防其下部;如对方再用右直拳或摆拳向我头部或胸部击来,我则用右手从左前臂外侧向右侧摆格来拳,随即向后回带其腕,同时两脚稍向前进步,以左拳朝下向前滚钻其腹或肋部。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八:燕形
  1、劲力

  燕形的劲力(燕子抄水),右掌向左前臂下方伸出,有外旋上穿的劲,然后右前臂向上向后翻转变拳,有小臂内旋向右侧上方滚、顶、挣三劲;再由右下方经体前向前上方抄起,有小臂的外旋和向前上的抄挑劲。整个右手的运动轨迹呈椭圆形。在右手向前上抄起时,左掌变拳有屈肘回收内旋、裹挂、下撑和外挣四劲,向前伸出有钻裹劲。两拳十字交叉,有两臂的外挣劲。腰有左右拧劲和塌劲,胯有挺劲,左膝有前弓劲,脚掌有扣劲;右膝有坠(跪)劲,脚掌有向前的蹬劲。接着,两臂由上向左右分开,有肩、肘的沉坠劲。同时,右脚向前纵步,有后蹬劲;屈膝半蹲,有全身向下的沉坠劲等等。

  2、用法

  我以左劈拳攻击对方,对方以左手格架,我则用右手从左前臂下向上回滚(内旋),牵带对方格架之手腕,左手朝对方腹部挑击的同时,右手顺对方之手向前外旋滚进,挑击对方喉部或下颏。如其防守后退,我则立马向前纵步跟进的同时,以拳轮从上朝下劈击对方头部。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九:蛇形
  1、劲力

  蛇形的动作是由金蛇盘柳和白蛇伏草组成。其劲力(从三体式开始)有左前臂外旋向右肩前裹带的劲,右手有外旋向左下方的插劲;同时,两臂有抱劲和挣劲的产生。头有顶劲,背有绷劲,腰有塌劲,臀有敛劲,膝有坠劲等(上为金蛇盘柳的劲力)。右掌随即变拳向前撩出,有上挑、滚、钻和拳面稍向前压的劲;左掌变拳内旋向左下压,有内旋劲和下压劲,右脚同右掌的动作要同时进行,并有踩踏的劲;左脚向前跟进半步要有向前的催劲。颈有挺劲,腰有塌劲,跨有缩劲等等。

  2、用法

  我以右手劈击对方头部,他用右手向外格架的同时,发左直 拳击 我头部,我则于收左手的同时,向右侧后方裹带对方来拳,左脚向前摆扣,重心下降。若对方再变右勾拳朝我腹部击来,我则用左手下压抓带其手腕的同时,右脚上步扣住对方脚跟,右手挑击其裆部。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十:鸟台形
  1、劲力

  鸟台形的劲力与手脚的配合同虎形一样,有两种发力方法。两手左右划弧,有向上向左右的分劲,收到腰间,有两小臂的外旋劲,肘的裹劲。向前冲出时,有肘的裹劲和催劲,前臂的前端有上托劲,拳面有冲撞劲。头有顶劲,腰有塌、挺劲,胯有坐劲,膝有扣劲,后脚有向前的催劲等等。

  2、用法

  若对方以双拳向我胸部击来,我以两手从下向上左右分开来拳,随即朝下滑滚并同时进步,用双拳托撞对方腹部。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十一:鹰形
  1、劲力

  鹰形和熊形在练法上是合演的。但为了便于论述,以下分开叙述。

  从三体式开始,左掌下落变拳,有向下回带的劲,经腹、胸部贴近下颏向上向前伸出,有拳的钻劲。小臂的(外旋)拧劲和肘部向怀里的裹劲。随后右手变拳沿左前臂内侧向上伸,其劲同左手。两拳接近时,右拳变掌翻转下按,是用肩、肘的沉坠劲,腕的塌劲,五指的扣抓劲;同时,左拳变掌翻扣(内旋)朝下回带,有翻扣内旋和下压回带的劲,肘部还含有向怀里裹带的劲;颈有挺劲,腰有塌劲,胯有缩劲,膝有微扣劲和坠劲等。

  2、用法

  左手回勾向下采带彼手,紧接着上钻其喉,在前手以防转攻时,如对方用左手接挡,我则翻腕扣其格挡之手向回采带的同时,右手掌从上朝下抓击(压)对方肩井穴,并以我肘反压对方肘关节。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十二:熊形
  1、劲力

  熊形有向上向前的钻劲,还有小指侧上翻(外旋)所发出的拧劲和肘部向怀里的裹劲。翻扣之拳有翻扣下压的劲,胳膊还含有向怀里裹带的劲。

  2、用法

  熊形用于防守,对方以直拳或摆拳向我头部击来,我用手上钻格挡。用于进攻,是钻击对方喉部或头部。用于防守反击,是对方以左直拳向我胸部击来,我以右手从对方前臂外侧上钻格挡的同时推压其臂,迫使对方回收进攻之拳,我随势钻击对方喉部或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