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候什么朝代
- 2、京杭大运河始建于
- 3、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期 什么时期开始建设京杭大运河的
- 4、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期
- 5、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全长1797公里)
- 6、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 7、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 8、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
- 9、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候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候什么朝代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运用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封建王朝当权者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历时千年的漕运体系,维持着王朝的生命。
漕运之中围绕运河的水运,相关的漕粮调配、收缴、发送、押运、下卸、进仓储备等方面,在实际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因地制宜更新发展,使得漕运体系发展起来,几经变化。每一变化都是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发展而来。如唐朝宰相裴耀卿改“直达运输法”为“分段运输法”,即水通则漕运,水浅则储仓,设粮仓于运河沿岸。这样,漕船既不停滞,漕粮也无损耗,极大提高漕运量。唐后期在“分段运输法”的基础上创“转搬法”分段接运,改民运为官运,改散运为标准麻袋盛装,船只编组等等,集装化系统化运输。建立漕运奖励制度,以盐利为漕佣,解决漕运经费问题。这些创新切实促进漕运的发展。宋、元、明、清在漕运方面根据运河的实际状况也不断革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运河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的流域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州、泗阳、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和杭州等。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扩展资料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期 什么时期开始建设京杭大运河的
1、京杭大运河始建与春秋时期,真正完成是在隋朝的时候,在之后经历三次修建后,才被正式命名。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运河,与长城、坎儿井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2、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3、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期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
京杭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春秋时夫差开通苏州经长江到淮河的邗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成为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
(2)北运河;
(3)南运河;
(4)鲁运河;
(5)中运河;
(6)里运河;
(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有人将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同为汇聚了中华民族祖先智慧与创造力的伟大结构,还促进了扬州,苏州,杭州等沿岸城市的发展,反映了交通对聚落发展的巨大影响。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全长1797公里)
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出现的最早的一条运河,在以前交通非常不发达的时候,去哪都不方便,所以运输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于是就有了京杭大运河,那么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 京杭大运河在我们古代起到了非常大的运输作用,并且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出来的,整条运河从北京开始到达了杭州,全长1797公里,是隋炀帝发动老百姓修建 的一个巨大的工程,至今为止一直都有人认为京杭大运河是隋唐凿的。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了,那么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呢?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那就是在公园前486年,吴国国王在扬州开凿的邗沟,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也是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了南北扩建,然后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见的京杭大运河。
对于京杭大运河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京杭大运河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开凿,直到隋朝才逐步完善,在唐宋的时候得到了最实际的运用,在元代和明清时期又进行了修复疏通,直到最后一次修建完成才成为了现在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公里,贯穿了长江和黄河,对交通运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京杭大运河一直都是一个伟大工程的存在,并且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京杭大运河还能防洪。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经过哪些地方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
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州、泗阳、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杭州等。
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在浙江杭州,终点是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工程最大、里程最长的古代运河,它贯通五大水系,途径四省两市,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京杭大运河分别在春秋、隋朝、元朝三个时期进行大兴修,它最初是为吴国讨伐齐国才修建。京杭大运河什么时候开始修建京杭大运河春秋时期开始修建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条运河,它在春秋时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修建,和长城、坎儿井一起被人们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介绍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工程最大、里程最长的古代运河,它贯通黄河、海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途径四省两市,对我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京杭大运河经过三次大兴修京杭大运河最初是因为吴国要讨伐齐国才开始修建,后来隋朝建立并从前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大幅度的扩修,元朝时期又再此对它进行翻修,直到第三次大兴修完成,京杭大运河才算成型。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
京杭大运河始建与春秋时期,是隋炀帝命令挖的,所以真正完成是在隋朝的时候,在之后经历三次修建后,才被正式命名。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运河,与长城、坎儿井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扩展资料 京杭大运河始建与春秋时期,是隋炀帝命令挖的,所以真正完成是在隋朝的时候,在之后经历三次修建后,才被正式命名。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运河,与长城、坎儿井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什么时候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代,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河作用 1、大运河不仅有调节沿岸生态平衡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尤其是隋唐以后,大运河的贯通直接加强了南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交流、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相互移植与栽培,促进了各地区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使运河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当大运河形成以后,在服务当时统治者的同时,也带动了沿岸区域的商业发展。
2、大运河文化的包容性是大运河文化的内在特征,指的是大运河本身心胸的宽广。大运河沟通了燕文化区、赵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和吴越文化区,由于各个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自然条件的差异,生活习俗的不同所带来的文化背景的各异,军事上的封建割据所形成的政治体制的不同,这都形成各个区域的文化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