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正确答案是什么?
- 2、see的过去式是什么
- 3、「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话就好了,这样今天就是周五了」,那么今天是星期几?
- 4、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 5、一屈(二屈)打一个准确数字
- 6、什么是正确答案?
- 7、超星尔雅有效沟通答案
- 8、妨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两个字的最准确标准答案
- 9、(改变一生的闪念)准确阅读答案
- 10、以下论断,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是什么?
正确答案就是解答你提出问题的准确答案,也就是能够准确的解答你所提出的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正确答案是合乎标准的答案
see的过去式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为:
see的过去式是 saw
过去分词是 seen
***************************************************************
^__^真心祝你学习进步,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
see 看;看到
过去式:saw
过去分词:seen
动名词:seeing
"过去式是saw,过去分词是seen"
saw,过去分词seen
see的过去式
see的过去式是 saw过去分词是 seen
see [si?]
vt. 看见;理解;领会
vi. 看;看见;领会
n. (See)人名;(英)西伊;(柬)塞;(德)泽
[ 过去式saw 过去分词seen 现在分词seeing ]
see something in someone
看中(或喜欢)某人的某个方面
see things 发生幻觉;见神见鬼
see in 带领……进去
see for oneself 亲眼看;自己去看
see a lot of 经常和…在一起;经常见到
与…经常交往,常见到(某人或某物)
see here [美国口语]听我说;喂(唤起对方注意或表示不赞成)
let's see 让我们看看
as you can see 正如你所看到的;你是知道的
see through 识破,看穿
we'll see 你我都会明白
nice to see you 很高兴认识你
go and see 去看看
see as 看作为;视…为…
see clearly 看清楚
glad to see you 见到你很高兴
see a movie v. 看电影
what can you see 你能看见什么
see you tomorrow 明天见
see you soon 再见;待会儿见;希望尽快见到你
as you see 如你所见;可见
see1 [si:]
vt.
1. 看,看见,看到:
When 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I saw her crossing the road.
我向窗外看时,看见她在过马路。
2. 观看:
to see a film
看电影
3. 细看,观察;查看:
Can I see your passport, please Miss.
小姐,请出示您的护照。
4. 看见,看出;感觉到,意识到:
to see one's advantage
意识到自己的优势
5. 理解,领会:
to see one's meaning
明白了某人的意思
6. 参观,游览:
to see a place of interest
参观名胜古迹
7. 认为,判定;把…看做…(as):
Martin Luther King was seen as a hero of democratic movement.
马丁路德金被认为是民主运动的英雄。
8. 从…上得知,获悉:
to see some news in the newspaper
从报纸上看到一些新闻
9. 目睹;历经,体验:
to see with one's own eyes
亲眼目睹
10. 见,参见:
See page 8.
参见第八页。
11. (偶然)遇上,碰见:
to see somebody in the street
在街上碰见某人
12. 拜访,会晤,访问:
I'll see you at your house this evening.
今晚我要去你家拜访你。
13. 接见,会见;接待,与…会面:
Finally he was seen by the ambassador.
最后,大使接见了他。
I'm seeing nobody today.
今天我谁也不见。
14. 交际,约见:
She's seeing too much of Tom.
她与汤姆的约会次数太多了。
15. 喜欢,看中;追求:
What do you see in her?
你看中她什么了?
16. 陪伴,护送:
I'll see you home after the party.
聚会完了以后,我送你回家。
17. 同情,鼓励;帮助,资助:
You're being seen through college by me!
你一直靠了我的资助念完大学!
18. 同意,赞成:
to see one's opinion
同意某人的观点
I couldn't see it.
我不能接受这个意见。
19. 想,考虑:
See if you can go with us.
考虑一下,看是否能和我们一起去。
20. 设想,想像:
I could see her pleased at the news.
我能想像到,她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有多高兴。
21. 预想,预见,预测:
to see greate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预见到日后的更大发展
22. 作为…的见证者;(历史等)具有…的特点:
the place that has seen a lot of fighting
诸多战争的见证地,战场遗址
the times that saw great changes
巨大变革的时代
23. [口语]注意,小心:
See the train!小心火车!
24. 保证,务使:
See that you're coming early tomorrow.
明天一定早点来!
25. [常用于诅咒或发誓]宁可…(也不…):
I'll see you in hell before I sell you my car.
我宁愿下地狱,也不会把我的车卖给你。
26. [美国俚语]收买,贿赂:
to see a judge
贿赂一位法官
27. 【牌戏】与…下同样的赌注:
I'll see your ten.
我跟你下十元的赌注。
28. [用于否定句]认为有…的可能性:
I couldn't see myself coming back before noon.
我认为我午前不可能赶回来。
vi.
1. 看,看见;细看;观看:
Could you see?你看得见吗?
Go to the door to see!去门口那儿看看!
2. 注意,留意;照顾确保;负责做到:
See to it that the work is done.注意把工作做好。
3. 搞清楚,查明:
Go to see for yourself!你自己查查去!
4. 察觉,发觉,看出:
Oh, I see.啊,我明白了。
5. 思考,考虑:
Let me see.让我想想。
6. [用于祈使句]观察,注意看:
See my dad is coming.看,我爸来了!
7. 察看,查看:
You should see in the paper.你应该查阅一下报纸。
8. [口语]阅读乐谱
近义词:
behold . descry . espy . view .
变形:
vt.sawseenseeing
see2 [si:]
n.
1. 【教会】主教的职位(或权力、威信等)
2. 主教的管辖区
3. [废语]皇帝御座
4. [古语]主教教座
双语例句原声例句权威例句
His father flew out to see him in hospital.
他的父亲从远方乘飞机到医院来看他。
《21世纪大英汉词典》
Do you think you could persuade them over to see me?
你觉得能劝说他们到这里来见我吗?
《新英汉大辞典》
You have only to look around to see the prosperity of the district.
你只要环顾四周,就可看到这个地区的繁荣。
《21世纪大英汉词典》
「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话就好了,这样今天就是周五了」,那么今天是星期几?
两个主观,
1,如果你想把,明天搬到昨天,答案是周三
2,如果你想把,昨天搬到明天,答案是周日
正确答案一:今天是星期三和正确答案二:今天是周日(那么昨天就是周六)。
现在,咱们说答案和分析过程:
这道能把人搞晕的数学题虽然很绕,但是不用害怕。因为你想呀,一周也就有7天而已!咱们就一天一天地试验。大不了试验7次即可(实际上用不了这么多)。
第一次试验:假设今天就是星期四!推断:今天既然是周四,那么昨天就是星期三,明天就是星期五。套题目:如果昨天是明天(星期五)的话,那么今天就是……星期六了。
结论:与题目“这样今天就周五了”不相符,所以今天不是周四。第二次试验:假设今天就是星期五!推断:那么显然,昨天就是星期四,明天就是星期六。
套题目:如果昨天是明天(星期六)的话,那么今天就是……星期日了。结论:与题目不相符,所以今天不是周五。试验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打住了,因为上面的两次试验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
假设今天是周四,就能得出虚拟中的周六。假设今天是周五,就能得出虚拟中的周日。
假设的数字和虚拟的数字相差2。而题目是“这样今天就周五了”,所以我们应该假设今天是周三。
咱们最后验证一下:假设今天就是星期三!
推断:那么显然,昨天就是星期二,明天就是星期四。
套题目:如果昨天是明天(星期四)的话,那么今天就是……星期五了。
结论:与题目相符,所以今天就是星期三。
哎呀!原来今天就是周三。
这就完了吗?若只是这样的话,这道题也就没有那么蛋teng了……现在,咱们再来看第二个答案:
如果昨天是明天的话就好了,这样今天就周五了。那么今天是星期几?
上面这道题之所以有两个答案。这是因为题目中的“如果昨天是明天”可以有另外的含义。这个含义就是:如果昨天才是明天的话。
那么得到的另一个答案就是:今天是周日。而周日的昨天就是周六。别急,现在咱们再来套题目。如果周六(昨天)是明天的话就好了,那么今天就是周五了。
既然昨天是周六,所以显然今天就是周日了。为清晰一些,把两个答案放在一起,你对比一下。
正确答案一:今天是星期三!推断:那么显然,昨天就是星期二,明天就是星期四。套题目:如果昨天是明天(星期四)的话,那么今天就是……星期五了。
正确答案二:今天是周日(那么昨天就是周六)。套题目:如果周六(昨天)是明天的话就好了,那么显然今天就是周五了。既然昨天是周六,所以今天就是周日。
毫无疑问,如果博大精深的汉语耍起流氓来,那么,甭管是黑妹、白妹,亦或是棕妹、黄妹,都注定是要晕的。
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云烨没被揍死,只是肿得厉害。唉声叹气的在铁匠房打造器具。老程听云烨的话弄来石炭,高等级的合金云烨弄不出来,做为技师没理由连地条钢也做不出,见到老铁匠一锤一锤的敲打铁胚,云烨就觉头疼,这样猴年马月才能做好需要的三棱刺,锁扣,滑轮,飞爪,工兵铲?撵走所有铁匠,找老程要来几个亲兵打下手,老牛知道后,以这是军国重器为由,塞进几个百骑司的探子,云烨也不管,这东西李二陛下是必需知道的。没什么复杂的,烧化的铁水撒上矿粉不停搅拌,待铁水上的火焰成蓝色时停止,一锅钢水就成功了,倒入做好的模范,初期的样胚就做好了,三棱刺只需打磨蘸火就成,锁扣,滑轮,飞抓,需要韧性,只要打磨光滑就好,工兵铲就麻烦些,需要铁匠一锤锤敲出来。程咬金见到第一把军刺就倒吸一口凉气,锋利的三条闪着蓝光,三条粗大的血槽直导手柄。老程反手一刺,一寸厚的案几轻易被刺穿,流线型的,让阻力减到最小。拿猪羊做实验品,无论刺到那个部位,唯一的结果就是失血而亡。老程老牛面面相觑,长叹一声,又有几匹快马带着军刺和炒钢之法飞奔长安。
程处默快死了,真的,两条腿肿的宛如象腿,膝盖肘部鲜血淋漓,每日吃饭需要亲兵喂食,好在每天还泡热水澡,要不然连睡觉都成问题。只是需要别人抬到床上,因为这家伙泡着泡着就睡着了。云烨觉得以小程的体质不应该成这样,问了亲兵才知道,牛进达私下把训练强度增加了三倍而已,每人还必须背着全副装备,天哪,光盔甲就三四十斤重,不要说还有横刀,箭矢,有一个家伙光一对链子锤就有三十斤重,再背上盔甲,等,云烨从心底里为这一百名勇士默哀。默哀归默哀,云烨心情还是好的,捧一碗刨冰在树荫下笑看程处默等人的笑话时,乐极生悲,全身甲胄的牛进达来到面前,粗大的手指指向训练场。云烨没被揍死,只是肿得厉害。唉声叹气的在铁匠房打造器具。老程听云烨的话弄来石炭,高等级的合金云烨弄不出来,做为技师没理由连地条钢也做不出,见到老铁匠一锤一锤的敲打铁胚,云烨就觉头疼,这样猴年马月才能做好需要的三棱刺,锁扣,滑轮,飞爪,工兵铲?撵走所有铁匠,找老程要来几个亲兵打下手,老牛知道后,以这是军国重器为由,塞进几个百骑司的探子,云烨也不管,这东西李二陛下是必需知道的。没什么复杂的,烧化的铁水撒上矿粉不停搅拌,待铁水上的火焰成蓝色时停止,一锅钢水就成功了,倒入做好的模范,初期的样胚就做好了,三棱刺只需打磨蘸火就成,锁扣,滑轮,飞抓,需要韧性,只要打磨光滑就好,工兵铲就麻烦些,需要铁匠一锤锤敲出来。程咬金见到第一把军刺就倒吸一口凉气,锋利的三条闪着蓝光,三条粗大的血槽直导手柄。老程反手一刺,一寸厚的案几轻易被刺穿,流线型的,让阻力减到最小。拿猪羊做实验品,无论刺到那个部位,唯一的结果就是失血而亡。老程老牛面面相觑,长叹一声,又有几匹快马带着军刺和炒钢之法飞奔长安。
程处默快死了,真的,两条腿肿的宛如象腿,膝盖肘部鲜血淋漓,每日吃饭需要亲兵喂食,好在每天还泡热水澡,要不然连睡觉都成问题。只是需要别人抬到床上,因为这家伙泡着泡着就睡着了。云烨觉得以小程的体质不应该成这样,问了亲兵才知道,牛进达私下把训练强度增加了三倍而已,每人还必须背着全副装备,天哪,光盔甲就三四十斤重,不要说还有横刀,箭矢,有一个家伙光一对链子锤就有三十斤重,再背上盔甲,等,云烨从心底里为这一百名勇士默哀。默哀归默哀,云烨心情还是好的,捧一碗刨冰在树荫下笑看程处默等人的笑话时,乐极生悲,全身甲胄的牛进达来到面前,粗大的手指指向训练场。
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A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此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并且解放了东北全境。
东北就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是徐州一带,平津就是北平天津。
1.[单选题]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____在江西瑞金召开。
A.1931年11月
B.1932年10月
C.1933年9月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解放战争期间,____解放了东北全境。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____任书记。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董必武
D.毛泽东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____举行。
A.重庆
B.延安
C.西安
D.长沙
【正确答案】B
5.[单选题]李大钊在____中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A.《庶民的胜利》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正确答案】C
6.[单选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___。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广东国民政府的建立
【正确答案】C
7.[单选题]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____。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1946年8月,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____”的著名论断。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枪杆子里出政权
C.兵民是胜利之本
【正确答案】A
9.[单选题]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____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A.安源路矿工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正确答案】B
10.[单选题]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是____。
A.省港大罢工
B.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大罢工
D.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正确答案】D
11.[单选题]镇压,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一二·九运动标志着____。
A.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B.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时期
【正确答案】B
12.[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
A.董必武
B.陈独秀
C.周恩来
D.毛泽东
【正确答案】B
13.[单选题]1915年9月,陈独秀在____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正确答案】A
1.[单选题]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____在江西瑞金召开。
A.1931年11月
B.1932年10月
C.1933年9月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解放战争期间,____解放了东北全境。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____任书记。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董必武
D.毛泽东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____举行。
A.重庆
B.延安
C.西安
D.长沙
【正确答案】B
5.[单选题]李大钊在____中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A.《庶民的胜利》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正确答案】C
6.[单选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___。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广东国民政府的建立
【正确答案】C
7.[单选题]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____。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1946年8月,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____”的著名论断。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枪杆子里出政权
C.兵民是胜利之本
【正确答案】A
9.[单选题]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____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A.安源路矿工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正确答案】B
10.[单选题]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是____。
A.省港大罢工
B.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大罢工
D.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正确答案】D
11.[单选题]镇压,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一二·九运动标志着____。
A.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B.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时期
【正确答案】B
12.[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
A.董必武
B.陈独秀
C.周恩来
D.毛泽东
【正确答案】B
13.[单选题]1915年9月,陈独秀在____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正确答案】A
1.[单选题]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____在江西瑞金召开。
A.1931年11月
B.1932年10月
C.1933年9月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解放战争期间,____解放了东北全境。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____任书记。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董必武
D.毛泽东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____举行。
A.重庆
B.延安
C.西安
D.长沙
【正确答案】B
5.[单选题]李大钊在____中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A.《庶民的胜利》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正确答案】C
6.[单选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___。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广东国民政府的建立
【正确答案】C
7.[单选题]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____。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大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1946年8月,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____”的著名论断。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枪杆子里出政权
C.兵民是胜利之本
【正确答案】A
9.[单选题]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____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A.安源路矿工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正确答案】B
10.[单选题]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是____。
A.省港大罢工
B.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大罢工
D.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正确答案】D
11.[单选题]镇压,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一二·九运动标志着____。
A.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B.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时期
【正确答案】B
12.[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
A.董必武
B.陈独秀
C.周恩来
D.毛泽东
【正确答案】B
13.[单选题]1915年9月,陈独秀在____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正确答案】A
一屈(二屈)打一个准确数字
“一屈(二屈)打一个”是一个民间谜语,它的正确答案是“十”。
这个谜语的答案并不显然,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解读和推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谜语的来历和解答。
“一屈(二屈)打一个”这个谜语最早来源于民间传说和谜语,目前已经被广泛流传。这个谜语的“一屈”指的是一个弯曲的手指,而“打一个”则是指打出一个数字或单词。通过这两个提示,我们可以得出谜语的谜底是一个数字。
接下来,我们需要推理出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从“一屈打一个”这个提示中,我们不难想到手指的数量。然而,仅仅一只或两只手指不足以组成一个确定的数字。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思考和推理。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谜语的语言特点入手,即“一屈”和“二屈”的提示。这两个字眼本身并不意味着什么,但是它们的数量提示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两位数字。而这两个数字的和又需要等于之前推理出的手指数(即“十”个)。
那么有哪些两位数字的数位和等于十呢?显然只有10和19两个数字符合条件。但是,很明显这个谜底不可能是10,因为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解答:谜语的答案是数字“十”。
除了带给我们快乐的娱乐性质,谜语还具有其他的文化和教育意义。谜语的产生和流传反映出了人类的智慧、创造力和文化传承。同时,谜语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训练我们的思维敏捷和推理能力。
最后,“一屈(二屈)打一个”这个语言谜语挑战了我们的思维和逻辑。它不仅让我们感到愉悦,更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和思考的热情。除了语言谜语,各种其他谜题也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领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什么是正确答案?
您好:
凭一定的标准。
根据“标准”来定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就是那个,那个对的,就是把错误答案排除了后的那些答案,很简单的
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或解说符合逻辑,符合规律,就是正确答案。
超星尔雅有效沟通答案
人际沟通是交流信息的过程
1、沟通能力在现在社会被称为宝贵的()。
A、高学历
B、判断力
C、软实力
D、控制力
2、沟通可以看作是一门技能,但不能说它是一门艺术。()
正确答案:×
3、人际沟通是交流信息的过程,沟通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正确答案:√
人际沟通是有目的的活动
1、通过人际沟通实现的目的,不包括()。
A、学习知识
B、建立关系
C、发挥影响
D、实现自我
2、丹尼尔·戈尔曼认为若要获得成功,复杂的思考、沟通和社交技能通常比与传统的智商或者职业技能同等重要。()
正确答案:×
3、人际沟通活动具有劝说的性质。()
正确答案:√
沟通有多种形式
1、关于面对面交流的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面对面交流时经常使用缩略语
B、说话时间没有一定的限制
C、面对面交流的对象是有机会遇见的人
D、通过面对面交流可以很快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2、确保网络在线交流的安全性,需注意()。
A、保护好个人信息
B、不要轻信网络上的朋友信息资料
C、不要轻易将网友过渡到现实中
D、以上都是
3、面对面交流的一个特征是沟通双方在同一时间和地点,信息传递同时进行。()
正确答案:√
4、在线交流沟通的 渠道 最基本的除文字外,还有语音、视频。()
正确答案:×
沟通中潜在的需要
1、《潜在的劝说者》中提出频繁应用于产品销售中的迫切需要有()种。
A、五
B、六
C、七
D、八
2、《潜在的劝说者》作者是万斯·帕卡德。()
正确答案:√
3、在沟通中应该了解沟通对象,做到知彼,但同时也要知己。()
正确答案:√
信息是一个结合体
1、关于非语言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
A、非语言信息可以控制语言信息
B、非语言信息补充着语言信息的容量
C、非语言信息是无法替代语言信息的
D、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可以互相强调
2、保持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巧妙搭配组织才能使信息成功的传递出去。()
正确答案:√
3、人际交流中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并不是同时发出的。()
正确答案:×
信息的意义因人而异
1、在沟通漏斗中提到,一个人虽然心里想的是100%,但用语言说出来的只有()。
A、50%
B、60%
C、70%
D、80%
2、在交际中传递的所有信息其实都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正确答案:√
3、在表达时如果忽略信息意义是因人而异的会出现交流障碍。()
正确答案:√
信息可以表达不同程度的礼貌
1、()是指不礼貌的限定沟通对象的信息。
A、消极性
B、自我性
C、排他性
D、限定性
2、希望自主选择做感兴趣的事,就是积极面子。()
正确答案:×
3、交流时时刻注意礼貌是一个很重要的沟通技巧。()
正确答案:√
自信地交流
1、通过()可以提高沟通技巧。
A、表演和学习
B、演讲和训练
C、训练和实践
D、学习和实践
2、沟通中不敢开口时比较近便的 方法 是摆事实,并发表一些评论。()
正确答案:×
3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毛泽东的诗句。()
正确答案:√
保持良好情绪,避免以偏概全
1、《安慰》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海子
C、顾城
D、北岛
2、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很重要,而且一般比较准确。()
正确答案:×
3
遇到不理解的事情不要冒然下结论。()
正确答案:√
区分事实与推论,按照事实描述
1、在鼓励孩子时说一些超现实、涵盖多种可能的话会有很好的效果。()
A、正确
B、错误
2、在交际沟通中避免推论性的陈述,如果对方跟自己很熟则是可以的。()
正确答案:×
3、在与人沟通时恰当的比分也会说服别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答案:√
真诚赞美和谨慎评价
1、以下()属于批评别人时应注意的事项。
A、要涉及具体内容
B、要模棱两可
C、对事不对人
D、确保表情是积极友善的
2、“三明治”法中间那层代表()。
A、赞美
B、期待
C、批评
D、奖励
3、以下出自《孙子兵法》的话是()。
A、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B、世界上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4、赞美别人时要考虑 文化 因素。()
正确答案:√
5、在赞美别人时切勿使用我的信息。()
正确答案:×
>>>下一页更多精彩 超星尔雅有效沟通答案
妨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两个字的最准确标准答案
妨碍的两个字的近义词 损害、阻扰、窒碍、滞碍、碍事、 妨害、波折、故障、荆棘、障碍、 阻碍、阻拦、阻止、阻挡、挫折、 打击、阻挠、阻滞、 妨碍的两个字的反义词 帮助、不妨、顺利、 妨碍的近义词两个字带有解释 【阻扰】:[zǔrǎo] 干扰(如加以防碍或使改变方针或使停止) 【阻挡】:[zǔdǎng] 阻止;拦住:他一定要去,就不要~了。革命洪流不可~。 【阻碍】:[zǔài] 1.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交通。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 【阻挠】:[zǔnáo] 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从中~。~双方和谈。 【阻止】:[zǔzhǐ] 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别~他,让他去吧。 【阻拦】:[zǔlán] 阻止:他要去,谁也~不住。 【故障】:[gùzhàng] 机械、仪器等发生的障碍或毛病。泛指事情进行中出现的障碍。 【损害】:[sǔnhài] 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光线不好,看书容易~视力。不能~群众利益。 【窒碍】:[zhìài] 有阻碍;障碍:~难行。 【打击】:[dǎjī] 1.敲打;撞击:~乐器。 【滞碍】:[zhìài] 阻碍;不通畅。 【妨害】:[fánghài] 有害于:吸烟~健康。雨水过多,会~大豆生长。 【波折】:[bōzhé] 事情进行中所发生的曲折:几经~,养殖场终于办起来了。 【碍事】:[àishì] 1.妨碍做事;造成不方便;有妨碍:您往边儿上站站,在这里有点儿~。家具多了安置不好倒~。 【障碍】:[zhàngài] 1.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阻碍:~物。 【挫折】:[cuòzhé] 1.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不要~群众的积极性。 【阻滞】:[zǔzhì] 1.有阻碍而不能顺利通过:交通~。电话线路发生~。 【荆棘】:[jīngjí] 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妨碍的反义词两个字带有解释 不妨 [bùfáng] 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这种办法没有用过,~试试。有什么意见,~当面提出来。 顺利 [shùnlì] 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工作~。 帮助 [bāngzhù] 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援:互相~。~灾民。 妨碍的词语解释 【词语名字】: 妨碍 【词语读音拼音】: fáng ài 【词语解释说明】: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大声说话~别人学习|这个大柜子放在过道里,~走路。 扩展阅读:用妨碍写一句话 (1)、明确,尔们将关照巴航事情职员,咱们想晓得你无甚么妨碍。 (2)、黑夜使眼睛失去它的作用,但却使耳朵的听觉更为灵敏,它虽然妨碍了视觉的活动,却给予了听觉加倍的补偿。莎士比亚 (3)、命运不能妨碍我们的欢乐,让他来胁迫我们吧!我们还是要欢笑度日,只有傻瓜才不是这样。 (4)、个人的自由必须有所限度,不得因为自己的而妨碍他人。穆勒 (5)、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一一除掉。 (6)、梦想是一把白,能帮你扫清妨碍;梦想是一盏明灯,给你照亮出息;梦想是一座丰碑,帮你见证光辉。 (7)、如果是几个人一道走,要排好队靠边走,队伍应竖排,不要横着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 (8)、这是个好主意,因为乐队没了我的妨碍可以放开手脚尝试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妨碍的近义词:故障、阴碍、打击、障碍、阻止、荆棘、妨害、损害、阻滞、阻挡、阻挠、滞碍、窒碍、挫折、波折、阻碍、阻拦、阻扰
【妨碍的解释】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大声说话妨碍别人学习ㄧ这个大柜子放在过道里,妨碍走路。
近义词解释:
(1)故障:(机械、仪器等)发生的不能顺利运转的情况;毛病②:发生故障丨排除故障。
(2)阴碍:
(3)打击:1.击;撞击。 2.加以攻击,使对方遭受失败﹑挫折。 3.犹刺激。
(4)障碍:①阻碍;不通畅:树林障碍了视野|队伍为大河所障碍。②阻碍物:门内一无障碍|排除障碍。
(5)阻止:1.阻拦制止。
(6)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7)妨害:有害于:吸烟妨害健康 ㄧ雨水过多,会妨害大豆生长。
(8)损害:使人或事物遭受不幸或伤害:吸烟损害健康|你这么做会损害别人的利益的。
(9)阻滞:1.阻碍滞留。
(10)阻挡:1.阻止﹔拦住。
(11)阻挠:阻止;暗中破坏,使不顺利或不成功:百般阻挠|敢有阻挠军务者斩。
(12)滞碍:1.阻碍;不通畅。
(13)窒碍:1.障碍;阻碍。 2.不明了;疑难。 3.执着;拘泥。
(14)挫折:
(15)波折:波浪起伏。比喻事情发展中的曲折变化:公司扭亏为盈不容易,经过了不少波折。
(16)阻碍:①挡住;使不顺利:意外塌方阻碍了隧道工程的如期完成。②起阻碍作用的事物:一路并无阻碍。
(17)阻拦:1.阻挡﹔阻止。
(18)阻扰:1.阻挠扰乱。
(改变一生的闪念)准确阅读答案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答: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9.第5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
或: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10.文中第5段和第8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11.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2分)
(1)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2)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或: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
“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12.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2分)
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33.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34.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35.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2分)
36.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4分)
答案:32.本文主要讲了一位老师帮助一个偷书的小女孩,帮她摆脱困境,挽救了一个迷失的孩子的故事。
33.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34.第一次笑是因为她把小女孩从偷书被捉到的困境中救出来;
第二次笑是因为她为小女孩有如此美好的前程而欣慰,同时也为自己能帮助她摆脱困境而高兴。
35.a.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手:“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b.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有看书,就都阿姨这里来吧。
36.“我就是您当年从书店救出来的那个小女孩,那个因为偷了书店的书看被要求叫家长,最后您帮忙交了罚款,把我带回您家的那个女孩呀~!您还记得吗?”
希望对你有帮助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答: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9.第5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或: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
或: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10.文中第5段和第8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11.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2分)
(1)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2)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或: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
“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12.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2分)
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1.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一个老师帮助偷书小女孩改变了一生的命运2.文中第5段和第8段都写了这位老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第一次: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若答“觉得小女孩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可笑而笑”,不给分。) 第二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3.请从文中找出一处描写,表现老师的善良、高尚和善解人意。1)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2)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3)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 (4)“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5)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6)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7)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4.第6段“但女孩却激动地说了一大堆话”,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几句她说的话。您还记得我吗,那个在十几年前的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小女孩吗?
1用简洁的语言摡括课文内容
注 标准答案3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33.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34.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35.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2分)
36.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4分)
答案:32.本文主要讲了一位老师帮助一个偷书的小女孩,帮她摆脱困境,挽救了一个迷失的孩子的故事。
33.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34.第一次笑是因为她把小女孩从偷书被捉到的困境中救出来;
第二次笑是因为她为小女孩有如此美好的前程而欣慰,同时也为自己能帮助她摆脱困境而高兴。
35.a.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手:“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b.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有看书,就都阿姨这里来吧。
36.“我就是您当年从书店救出来的那个小女孩,那个因为偷了书店的书看被要求叫家长,最后您帮忙交了罚款,把我带回您家的那个女孩呀~!您还记得吗?”
以下论断,正确的有()。
【答案】:A、B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1)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的生产,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交换所生产的商品。这样,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2)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作为私有者,都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活动,拥有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自负盈亏。因此,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A、B两项正确,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直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会为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会为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综上,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即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的矛盾,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即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使用价值、价值的矛盾。
?C项错误,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具有某种效用(有用性),即具有使用价值,因此,私人劳动决定使用价值;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能够体现,则意味着存在商品交换过程,商品只有在交换过程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社会劳动决定价值。
D项错误,私人劳动决定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体现的是具体劳动,因此,私人劳动决定具体劳动;社会劳动决定价值,而价值体现的是抽象劳动,因此,社会劳动决定抽象劳动。
需注意的是,本题A、B两项中对应关系不准确,将选项中“价值”和“使用价值”位置调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位置调换,才是严谨的表述。C、D两项表述明显错误,本题可将A、B两项视作表述正确项。
故正确答案为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