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秋夜的古诗
- 2、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唐诗中秋夜翻译
- 3、古诗中秋夜带拼音
- 4、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 5、《中秋夜》李峤带拼音
- 6、中秋夜古诗全文及解析
- 7、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如题.就是五言绝句.李峤写的
- 8、中秋夜李峤的古诗
- 9、中秋节的五字诗
中秋夜的古诗
1、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2、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3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 中秋月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唐诗中秋夜翻译
1、译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2、原文:
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赏析: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古诗中秋夜带拼音
zhōng qiū yè
中秋夜
táng lǐ qiáo
唐 李峤
yuán pò shàng hán kōng , jiē yán sì hǎi tóng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ān zhī qiān lǐ wài , bù yǒu yǔ jiān fēng 。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zhōng qiū yè
中秋夜
táng lǐ qiáo
唐 李峤
yuán pò shàng hán kōng , jiē yán sì hǎi tóng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ān zhī qiān lǐ wài , bù yǒu yǔ jiān fēng 。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译文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yíng quē qīng míng wài ,dōng fēng wàn gǔ chuī 。
hé rén zhǒng dān guì ,bú zhǎng chū lún zhī 。
yuán pò shàng hán kōng ,jiē yán sì hǎi tóng 。
ān zhī qiān lǐ wài ,bú yǒu yǔ jiān fēng 。
zhōng qiū yè
中秋夜
táng lǐ qiáo
唐 李峤
yuán pò shàng hán kōng , jiē yán sì hǎi tóng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ān zhī qiān lǐ wài , bù yǒu yǔ jiān fēng 。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以下是一首古诗《静夜思》的全文,附带拼音:
床前明月光,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疑是地上霜。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低头思故乡。dī tóu sī gù xiāng。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在秋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仿佛是地上的霜。诗人抬头仰望明月,低头沉思故乡之人和事。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以宁静、温馨的感受。
中秋夜古诗带拼音版:
zhōng qiū yè
中秋夜
táng dài:lǐ qiáo
唐代:李峤
yuán pò shàng hán kōng , jiē yán sì hǎi tóng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ān zhī qiān lǐ wài , bù yǒu yǔ jiān fēng ?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作品原文
中秋夜
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出处
《中秋夜》是初唐诗人李峤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虽短小,却寓意深刻。
词句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
2.安知:哪里知道。
3.雨兼风:急风和暴雨
白话译文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创作背景
中秋月圆人未圆,举杯望月把亲牵。独自守着中秋夜,借酒消愁了心愿。只为幸福的明天,漂泊异乡又一年。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恋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鉴赏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作者简介
李峤雕像李峤,唐代诗人,字分工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
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译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译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译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中秋夜》李峤带拼音
《中秋夜》李峤带拼音如下:
yíng quē qīng míng wài ,dōng fēng wàn gǔ chuī 。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hé rén zhǒng dān guì ,bú zhǎng chū lún zhī 。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yuán pò shàng hán kōng ,jiē yán sì hǎi tóng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ān zhī qiān lǐ wài ,bú yǒu yǔ jiān fēng 。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娇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一一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
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 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外却风雨交加。
中秋夜古诗全文及解析
中秋夜李峤 〔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及注释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注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一)、辛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二)、关于中秋夜晚的月亮作文 (三)、月圆中秋夜手抄报边框内容花边图案-A4纸精美作品_强烈推荐 (四)、中秋夜色五年级作文400字 (五)、中秋夜看花灯五年级作文600字 (六)、中秋节作文800字中秋夜寻月,中秋节作文800字 (七)、中秋节作文800字,中秋夜寻月作文800字 (八)、老家的中秋夜,中秋节作文900字大全 (九)、又是一年中秋夜,中秋节作文800字 (十)、中秋夜寻月,中秋节作文800字
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如题.就是五言绝句.李峤写的
中秋夜》是初唐诗人李峤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全唐诗》。这首诗虽短小,却寓意深刻。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中秋月圆人未圆,举杯望月把亲牵。独自守着中秋夜,借酒消愁了心愿。只为幸福的明天,漂泊异乡又一年。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恋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全诗内容:“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诗经取名,取名参考楚辞,诗经,唐诗宋词等著作,按姓氏属性起名,给宝宝诗经取名,承载书香气息,传承国学文化…
古诗中秋夜唐代作者李峤
《中秋月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谁知道唐诗中秋夜是什么时候写的?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地方?
《中秋夜》是诗人李峤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写的,诗人由此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中秋夜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圆人未圆,举杯望月把亲牵。独自守着中秋夜,借酒消愁了心愿。只为幸福的明天,漂泊异乡又一年。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恋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李峤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巜中秋月 这首诗的
《中秋月》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苏轼由密州改知河中府,未到任有改知徐州。次年四月,苏辙送苏轼赴徐州,在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此诗即作于兄弟中秋赏月之时。苏轼晚年贬官岭南途中回忆说:“余十八年前中秋夜与子由观月彭城(即徐州),作此诗。” 作品原文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黄昏时的彩云完全消散,万里晴空充满了清寒。白茫茫的天河悄然无声,冉冉东升的明月像一轮移动的白玉盘。好景不长,难聚易散,这一辈子少有这样的夜晚。纵使明年今夜也有这样的明月,你我也不知在什么地方观看? 《中秋月》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中秋月”,描绘出彩云消逝,清凉寂静,圆月如玉的中秋美景;后两句抒怀,感叹好景不长,聚散无定。全诗借闲夜、朗月表现了一种孤独的个体心理体验,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也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是浪漫主义的伤感艺术。 扩展资料名家点评 杨万里《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东坡云:‘暮云收尽溢春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四句皆好矣。” 整体赏析 《中秋月》是一首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伤别的诗,记述的是兄弟二人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诗借闲夜、朗月表现了一种个体心理的体验——孤独。孤独也是生命体验的原型,是痛苦的,同样也是美丽的。感受孤独的人是弱者,品尝孤独的人才是强者。无论是“鼓盆而歌的庄周、“我欲乘风归去的李白,还是“不见老人衰惫之气”的苏轼,都品尝了孤独且较好地表现了孤独。 同时,此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月夜的细微体察,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母题——时光易逝生命无常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感。相对于永恒的宇宙,个体的生命是如此微不足道。人生数十载,匆匆而已,什么也带不走,无论多么地留恋生命,也只是暂时驻足尘世。 而生命的旅途只能一个人跋涉,生命本身就是孤独的。《中秋月》是浪漫主义的伤感艺术。且不说一代代风流终于灰飞烟灭,且不说人生在世不称意,不知何处是故乡。即使面对明月如水、凉风徐来,那种只有自我孤影自恋的冰凉之感也会袭上心头,难以卸下。 此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孤寂的中秋月夜图。高明淡荡的寒月淡淡濛濛的暮云似水银泻的寒光······极空灵、平静、凄清,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情思与遐想。“寒“清”“无声”“转”传达了诗人凄凉孤独空寂虚幻的心境。后两句由外转向内。 面对此景此时,诗人浮想联翩,感慨无限。此夜要长好,他日月难圆,告慰劝诫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寄希望于未来。这里苏东坡用移情手法物我相融,孤月与孤人融为一体,“月下无人更清淑的情形,令人难忘。对月伤怀,感受生命流逝的死亡母题,也正体现在此。 面对天地的无穷无尽,陈子昂痛切地感受到了存在的虚幻与孤独,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依无靠地行走于时间的长河中。苏轼是孤独的,短时的欢乐换来了长久的漂泊:“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夜李峤的古诗
中秋夜
作者: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月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节的五字诗
中秋节五字古诗如下文所示:
1、中秋夜
李峤 〔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2、中秋
司空图 〔唐代〕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译文
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3、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唐代〕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被惊起的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萤火虫循着那灯光从卷帘飞入屋内。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
4、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其二
苏辙 〔宋代〕
卷衣换斗酒,欲饮月明中。
坐看浮云合,遥怜四海同。
清光知未泯,来岁尚无穷。
且尽樽中渌,高眠听雨风。
译文
中秋夜,拿衣服换了一斗酒,想要对酒赏月。
可惜天空浮云密布,遮蔽了那一轮明月,想到四海之内都是如此,心生怜惜。
就算看不到,我也知道月亮的清光没有丧失,还有无穷个来年可以照耀。
暂且将杯中的残酒一饮而尽,听着潇潇风雨声高卧入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