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托洛茨基主义?
- 2、斯大林派和托洛苡基派是什么意思
- 3、托洛茨基是修正主义者吗?
- 4、托洛茨基主义是什么主义?
- 5、托洛茨基主义
- 6、为什么托洛茨基主义是错误的
- 7、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区别
- 8、托洛茨基主义的定义
- 9、托洛茨基主义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托洛茨基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革命传统的延续,其名称来自其最早的理论建立者、十月革命实际指挥者、苏联红军缔造者、苏联红军领导者、第三国际创建者、第四国际创建者及其精神领袖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自视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正统马克思主义者、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建立列宁式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政党,反对官僚主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集中制,拥护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不断革命,和一个基于工人阶级自我解放和工人民主的无产阶级专政。托洛茨基还批判斯大林时期苏联发展起来的官僚主义和反民主思潮。托洛茨基主义的支持者被称作托洛茨基主义者或托洛茨基派、托派。
托洛茨基主义者,简称“托派”,有时被不了解的人误以为是“无政府共产主义”者。但托洛茨基主义者自己的理念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托洛茨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维护与发展,不同于斯大林主义对于列宁主义的修正。在本质上,依然坚持阶级斗争和世界革命的理念,依然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一达到社会主义方式的理论。当斯大林执政后,托洛茨基于1927年被流放,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被暗杀。苏联的托派人士也均于1927年后开始被大肆逮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主义常被不知道的人误以为是共产思想里面的无政府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系谱上,托洛茨基主义属于左翼。它不同于斯大林派对列宁主义的篡改。本质上,长期坚持独立的工人运动与阶级斗争理念,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两个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和政治自由,反对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损害国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主张世界革命。
简单说
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反对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以托洛茨基为代表。否认农民的革命作用,主张跳过民主革命阶段而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单独一个国家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
托洛斯基是苏联红军的创立者,在列宁死后,托洛斯基是最有希望继承列宁苏联最高领袖、导师职位的人,另外一位是斯大林。
托洛斯基与斯大林之间,最大的矛盾冲突,除了权力冲突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当时苏联治国思想的冲突。1922年苏联刚刚结束对内对外的防卫战争,但列宁已经去世。当时的苏联境内并不平静。
托洛斯基1918年缔造苏联红军,是典型的文人将军气质。而斯大林在早期俄国并不十分出名。他们两个爆发冲突的直接原因,就是对苏联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判断。
托洛斯基的理论,是“不断革命论”、“世界革命论”,简单理解为,对外支持共产主义输出,实行全球革命化,输出革命,号召整个苏联成为一个大型军事基地,对外输出革命,直到所有国家都变成苏联。类似于对外侵略,但打着革命的旗号。
斯大林的口号,就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也就是说,苏联可以自己先建成社会主义,然后再考虑其他。这其实是完全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悲惨状况的。
在政治斗争中,斯大林得到了支持,将托洛斯基赶出苏联,流亡海外。在一国社会主义论的基础上,苏联通过拉巴洛条约,苏德两国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修复和建立了同德国的关系,又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得到了美国先进技术,从此走上了工业强国的道路。
而托洛斯基则流亡国外,1940年被暗杀在墨西哥。他的这种侵略思想甚至比老希还恐怖。可以说是最恐怖的思想了。
托洛茨基主义源于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主义对于列宁主义的修改,以主张工人阶级先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斯大林主义、布哈林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反对斯大林主义方面,强调废除官僚专制;在反对社会民主主义方面,倡导战斗性的工人革命。
托洛茨基主义常被不了解的人误以为是共产思想里面的无政府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系谱上,托洛茨基主义属于左翼。它不同于斯大林派对列宁主义的维护与发展。
本质上,长期坚持独立的工人运动与阶级斗争理念,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两个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和政治自由,反对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损害国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主张世界革命。
扩展资料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主张在那些仍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也就是仍未推翻地主所有制和实现民主自由的地方) ,把俄国革命视为世界革命的一部份。布尔什维克党的斯大林派,于1924年接纳“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的理论。
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从属于专注苏联一国建设的目标,合理化跟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和平共处的妥协做法。斯大林派为了巩固他们本身的特权地位,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绝对垄断权,对托洛茨基主义者展开镇压和逼迫屈服。
在马克思主义的系谱上,托洛茨基主义属于左派。托洛茨基主义者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反对跟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损害国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主张世界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洛茨基主义
斯大林派和托洛苡基派是什么意思
斯大林派和托洛苡基派是在20世纪初的苏联历史上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政治派别。
斯大林派是指在1924年至1953年间,以斯大林为首的一部分人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这个派别的主要成员包括斯大林、贝利亚、赫鲁晓夫等人。他们主张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入侵。这两个派别的名字来源于两位重要的苏联领导人,即约瑟夫·斯大林和列昂尼德·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主义与斯大林主义的区别
1、政治理念和领导方式:斯大林主义强调集中化的政治权力,支持强大的中央集权,追求高度的党内纪律和威权统治。而托洛茨基主义则更强调民主决策和工人群众的积极参与,主张推动全球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国际联盟。
2、经济观点:斯大林主义实行了集体化农业和五年计划等措施,强调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和重工业发展。而托洛茨基主义倾向于在工人自治基础上推行民主的工业化进程。
3、革命策略:斯大林主义采取所谓的"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建设"策略,认为苏联应该专注于自身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托洛茨基主义主张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才能最终实现。
4、国际主义和国内优先:斯大林主义更加重视国内建设和防御,注重在国内巩固社会主义阵营。托洛茨基主义则强调全球范围内的革命扩张,主张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国际革命。
托洛茨基是修正主义者吗?
是的。托洛茨基主义是一种右倾机会主义,认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阶级斗争和阶级了,在当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托洛茨基本人也曾经在政治上发生过多次转变,例如在1927年中国工人起义失败后,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支持,认为中国还没有达到革命的时机,这种立场上的转变也被认为是修正主义的表现之一。
托洛茨基主义是什么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常被不知道的人误以为是共产思想里面的无政府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系谱上,托洛茨基主义属于左翼。它不同于斯大林派对列宁主义的篡改。本质上,长期坚持独立的工人运动与阶级斗争理念,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两个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和政治自由,反对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损害国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主张世界革命。
简单说
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反对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以托洛茨基为代表。否认农民的革命作用,主张跳过民主革命阶段而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单独一个国家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
托洛茨基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是以列昂托洛茨基的思想为基础的共产主义形式。托洛茨基称自己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永久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在全世界各国传播的想法,即使资本主义不像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在这些国家执行未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任务那样先进。
现代托洛茨基主义:
现代托派实质上是一种极“左”思潮,继续高唱“不断革命论”,反对“革命阶段论”,主张革命的国际性,反对民族特殊道路。
目前世界上较大的托派国际组织:“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总部设在巴黎),“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总部设在伦敦),“第四国际马克思主义革命倾向派”(支持者主要在西欧和澳大利亚),“争取重建第四国际组织”(核心是法国的“国际共产主义者组织”)。
为什么托洛茨基主义是错误的
托洛茨基主义是一种基于列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的思想和理论的政治意识形态,他是俄罗斯革命和苏联早期的关键人物。虽然有些人可能觉得托洛茨基主义的某些方面很吸引人,但很多人认为它有缺陷或不正确的原因有几个:
过度强调革命:托洛茨基主义非常强调需要采取革命行动来实现政治变革。虽然革命可以成为政治变革的有力工具,但托洛茨基主义通常将革命视为实现变革的唯一可行途径。这种狭隘的关注会导致人们忽视更渐进、民主的变革方法。
拒绝斯大林主义:虽然托洛茨基主义经常与反对斯大林主义和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联系在一起,但一些批评者认为,托洛茨基主义拒绝斯大林主义导致了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实际战略。
未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托洛茨基主义经常被视为一种顽固的、教条的意识形态,难以改变。这可能使其难以适应新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并可能导致托洛茨基主义理论与现实世界运动和斗争的需要脱节。
无法实现持久的变革:虽然托洛茨基主义强调革命的重要性,但历史上它在实现持久的政治变革方面并不成功。这可能部分归因于托洛茨基主义者专注于夺取国家政权,而不是建立基层运动和社区组织。
围绕托洛茨基本人的争议: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托洛茨基主义有时会因围绕托洛茨基自身的争议而受到批评,包括对威权主义的指控和使用暴力实现政治目的的意愿。尽管一些托洛茨基主义者可能会拒绝这些批评,但他们还是助长了对托洛茨基主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怀疑。
托洛茨基主义比起叫主义 其实叫路线更适合,一个路线没有对与错之分 只有适不适合之说。而托洛茨基的路线在明面上属于极左属于最激进的一条路。
左圈里许多人认为在苏联立国之初走这条路线无异于自寻死路的观点。
但这并不影响我认定这条路线才是未来的适用路线 道理也很简单 上世纪的左翼运动都还属于富有生命力的时代 共运高潮频繁出现 欧美帝国主义对此处于守势 所以对左翼运动而言有妥协退让和暂缓搞阶段革命一国建成的空间。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 不夸张的说就是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取得全面胜利的时代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各国都右转 右翼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而跨国集团的出现更是使得全世界有产者联合起来了。
这样的局势根本没有退路可退 对于左翼运动而言已经到了“不胜利毋宁死”的地步 所以只有明面上最为激进最为极左的托洛茨基主义才担当得起对抗当下这个极右时代的利刃。
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区别
说到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他们两个人所主张的革命理论都是不一样的。当时那段时间,因为二战之后都仙器了革命的高潮,所以两边都是为了争夺这个革命的领导权,所以各自都推崇自己的主义,那么两个人之间的主义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托洛斯基想用自己的托洛斯基主义代替列宁主义,而斯大林则坚持列宁主义
托洛斯基是布尔什维克早期革命家,功绩卓著,而且一直以革命理论家自居,1924年列宁逝世后,虽然早已选定了斯大林做接班人,但一批元老派革命家对其不以为然,托洛斯基就是其中之一,他要以自己的托洛斯基主义代替列宁主义,更想夺取苏共领导权。
列宁1月24日逝世,托洛斯基在《真理报》上多次发表文章,并于4月间汇集成《论列宁》一书出版。托洛斯基在苏联党,政,军内担任着重要领导职务,与列宁有过较多的来往和工作联系,也与列宁有过分歧和争论,所以他的书一出版,立即引起广泛关注,这本书总的来说对列宁是尊敬的,但有很多地方吹捧抬高自己。
9月,托洛斯基又将早年的文章和讲话编一本书出版,并为这本书写了一篇题为《十月的教训》的序言。在书中托洛斯基不点名的批评了党内其他一些领导人,虽然所举事例基本属实,但旧事重提,人们普遍认为托洛斯基是别有用心的。另外文章中有些地方不适当的抬高和夸大自己在十月革命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时甚至把自己描绘得比列宁更加高明,这使人们感情上不能接受的。在列宁患病期间,党内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的三人领导集团。托洛斯基的言行被看做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表现和怀有领袖欲野心的明证。
托洛斯基的这种论调立即招致大规模的批判。11月斯大林发表了《托洛斯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批判托洛斯基妄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托洛斯基主义,战胜列宁主义,并重申坚持列宁主义。
1925年1月,党中央开花批判了托洛斯基的错误,并解除了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陆海军人民委员的职务,另被任命为中央租让委员会主席和苏联经济会议产品质量特别委员会主席。
在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上,两人的主张有着矛盾和巨大的差别
1925年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斯大林代表中央所提出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这条总路线是把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保证。同时这次大会上又斥责了托洛斯基主义。然而,托洛斯基并未停止脚步,仍然继续自己的行动。1926年,他同季诺维也夫等人组成托季联盟,发表《十三人宣言》,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攻击党中央没有贯彻十四大决议,以高速度发展工业,要求提高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对农民施行最大限度的赋税压榨,以便取得超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另外,他们攻击党已经机关化,官僚化,压制民主,大搞派别活动和进行人身攻击。
1926年联共召开了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将托洛斯基和季诺维也夫开除出政治局,撤销他们的职务。随后又被开除出党,并在次年被流放到阿拉木图。1929年被驱逐出境。1932年托洛斯基被剥夺苏联公民权,取消苏联国籍。在此后的岁月,他先后到了巴黎,挪威,墨西哥。1940年8月在家中被人用鹤嘴冰镐击伤头部,第二天这位声名显赫一时的前革命家默默死去。
托洛茨基主义的定义
托洛茨基主义常被不了解的人误以为是共产思想里面的无政府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系谱上,托洛茨基主义属于左翼。它不同于斯大林派对列宁主义的维护与发展。本质上,长期坚持独立的工人运动与阶级斗争理念,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两个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和政治自由,反对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损害国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主张世界革命。美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詹姆斯·坎农在《美国托洛茨基主义史》写道:“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新的运动、教条,而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恢复和再生,这种恢复和再生在俄国革命和早期的共产国际得到了详细的解释和演绎。”“托派”一词在斯大林主义者的词典中是极左或所谓“形左实右”的象征,也是中伤构陷政治异己的名词。这种极其可笑的区分使一些托洛茨基主义者觉得异常光荣,因为他们认为叛徒主动与自己区分,反证了自己与之并非一伍,同时也反证自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在21世纪的今天,“政治革命” 的理论似乎已经不再适用,因为几乎所有的官僚工人国家已经瓦解。虽然经过巨大的历史转变,不断革命论仍然保持着其适当性的现实意义。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托洛茨基主义者认为过渡纲领对于当今的阶级斗争与工人运动来说仍然是正确的。托洛茨基主义的形成,跟俄国革命后左翼反对派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和斯大林派斗争的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列宁在他晚年时,也是极力反对官僚主义,并力促解除斯大林作为党总书记的职务。托洛茨基的政治思想,跟斯大林思想最大的分别,就是反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提倡国际“不断革命”。美国著名托派领袖,也是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 Workers Party ) 创办人的詹姆斯.坎农(James P. Cannon)这么写道:“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一个新的运动、新的教条,而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再生,就像它在俄国革命和第三国际初期所表现的和实践的一样。” 也就是说,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什么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而是原原本本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传统的革命思想。世界上有不少的组织,视自己来自托洛茨基主义传统,称自己为托洛茨基主义者,或托派。不过,他们之间却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对托洛茨基理论有着不同的解析,因此托派组织派别林立,让人眼花缭乱。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主张在那些仍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也就是仍未推翻地主所有制和实现民主自由的地方) ,把俄国革命视为世界革命的一部份。布尔什维克党的斯大林派,于1924年接纳“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的理论,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从属于专注苏联一国建设的目标,合理化跟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和平共处的妥协做法。斯大林派为了巩固他们本身的特权地位,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绝对垄断权,对托洛茨基主义者展开镇压和逼迫屈服。在马克思主义的系谱上,托洛茨基主义属于左派。托洛茨基主义者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反对跟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损害国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主张世界革命。
托洛茨基主义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流派。
托洛茨基主义是托洛茨基所鼓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托洛茨基自视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主张建立先锋队政党。托的政治信条与斯大林主义、毛泽东主义有很大的不同,仍为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永久革命。托洛茨基主义因为对国际主义等原则的坚持而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左翼。全世界有数目众多的团体仍将自己描述为托洛茨基主义者,并自视为坚持了托主义的传统,尽管他们对托主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
斯大林主义者、有社会民主主义背景的人常批判性地使用“托洛茨基主义”一词,来表示任何一种既反斯大林主义又反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James P. Cannon在《美国托洛茨基主义史》写道:“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新的运动、教条,而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恢复和再生,这种恢复和再生在俄国革命和早期的共产国际得到了详细的解释和演绎。”
托洛茨基从他的永久革命理论出发鼓吹无产阶级革命,认为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未取得彻底成功的国家(如1917年之前的俄国),无产阶级必须永久性地不间断地坚持社会革命(“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革命)。托洛茨基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顶住来自怀有敌意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压力,除非社会主义革命能够迅速地在其它国家展开。列宁及布尔什维克政党接受了这种理论,并因此将俄国革命看作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布尔什维克政党里的斯大林主义者集团则于1924年吸纳了“socialism in one country”的理论,一方面为与帝国主义国家接触创造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则以此攻击当时领导群体(如托洛茨基)理论的方式,从而提升了己方在马克思主义的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里,托洛茨基主义是倾左的。托主义者赞成在苏联实现民主,反对与帝国主义力量接触,鼓吹掀起跨越欧亚大陆的革命浪潮。 托洛茨基领导的左翼反对派在1920年代的影响力日增,并于1928年被斯大林强力镇压。在被镇压后,该派仍在苏联国内秘密活动。托洛茨基最终流亡海外(土耳其、挪威、墨西哥)。
斯大林运用他在苏联的力量,于1928年控制了对世界各地共产党的官僚机构,摧毁了这些政党的作为布尔什维克主义基础的党内民主,并对托主义者尽力驱逐。反对政党路线的人,都被贴上托洛茨基主义者、法西斯者的标签。从托派的观点来看,共产党开始支持CPUSA等资本主义政府,并认为斯大林以此来显示自己并不会威胁到资本主义的规则,同时避免受到诸如十月革命那样的来自国内力量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