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呜呼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意思:亦作“呜乎 ”。亦作“呜虖 ”。叹词。表示悲伤。
拼音:呜呼 [wū hū]。
引证:鲁迅 《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释义: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
引证:冰心 《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释义: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引证:叶君健 《火花》一:“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释义:象声词。多用作哭声或鸟鸣声。
近义词:
一、呼哈 [hū hā]
释义:呼吸吞吐。象声词。形容喘息声等。
引证:西戎 《纠纷》:“走到树下,热得都是呼哈呼哈地喘气。”
二、啊哈 [ā hā]
释义:感叹词,表惊讶或赞叹。
引证:
蒋光慈 《田野的风》:“啊哈!怪不得现在借了债的人都不想偿还了。”
茅盾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啊哈,好太太!因为我的时间是宝贵的。”
呜呼的读音
呜呼[读音:wū hū]
解释:
1.也作乌呼、於呼、於戏。文言叹词。表示叹息:~哀哉。
2.借指死亡(含贬义):一命~。
呜呼拼音
呜呼的拼音:wū hū。
解释: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也可以表示悲痛等发出的声音。
例句:他干尽坏事,罪大恶极,现在他终于一命呜呼了。
呜呼造句。
1、敌人的阴谋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呜呼哀哉了。
2、在那次事故中小李一命呜呼了。
3、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呜呼哀哉了。
4、我好几回体检都没发现绝症,看样子不至于呜呼哀哉了。
5、从医院回来不几天,他旧病复发,便呜呼哀哉了。
6、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惊天动地。
7、成败一念间,贵贱一丝线,呜呼哀哉!
8、时间疾步,是你说的吗?呜呼哀哉!时间常驻,我们疾步。
9、昨天到医院去看他,还和我有说有笑的,怎么今天早上就一命呜呼了?
呜
hū
呼
读音:
wū hū
?
释义:
①叹词。
②表示悲伤。
[鲁迅《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③表示赞美或慨叹。
[冰心《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后因以借指死亡。
[一命呜呼。]
相关例句
1.在那次事故中小李一命呜呼了。
2.凡此无偿无告无望的,于我都是可怀可亲。嗟叹人世只是悠忽一梦,呜呼,我爱浮世绘。
呜呼的拼音和解释
呜呼的拼音:wū hū。
呜呼的解释:汉语词语,意思是借指死亡。
呜呼的出处: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叶适《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呜呼!亦可悲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呜_,何施而臻此与!”颜师古注:“_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呜呼造句:
1、成败一念间,贵贱一丝线,呜呼哀哉!
2、如果当时真打中他们,他们可能全都一命呜呼。
3、如果还要等待一个汉语、土耳其语或英语译员来翻译,可能被困人员的意思没有表达完就一命呜呼了。
4、在它身后26人一命呜呼,森林夷为平地,供电线路倒伏,同时建筑物和道路遭到大面积破坏。
呜呼的拼音怎么读
呜呼的拼音读:wū hū。
基本释义:
表示叹息:~哀哉。也作乌呼、於戏。②(动)借指死亡:一命~。
解释:
1.感叹词。
2.赞叹词。
3.借指死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宋·叶适《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呜呼!亦可悲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颜师古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明·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宪副》:“呜呼!求无愧于君父,在今日如石寓(袁可立子)者几人也!”
清·戴名世《戴氏宗谱序》:“呜乎!此先王之所以为平天下之要道也欤!”
冰心《离家的一年》:“呜呼,‘每逢佳节倍思亲’。”
宋·张镃《临江仙》词:“纵使古稀真箇得,后来争免呜呼。”
组词介绍:
呜呼哀哉,汉语成语,拼音是wū hū āi zāi,意思是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出自《左传·哀十六年》,《诗经·大雅·召旻》。 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呜呼的拼音
呜呼的拼音:wū hū。
wū,声母w,韵母u,声调一声。
hū,声母h,韵母u,声调一声。
释义:
1、(叹)表示叹息:~哀哉。也作乌呼、於戏。
2、(动)借指死亡:一命~。
出处:叶君健《火花》:“他想,如果他这样熬到天亮,就是不一命呜呼,也会半死。”
呜呼造句:
1、敌人的阴谋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呜呼哀哉了。
2、在那次事故中小李一命呜呼了。
3、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呜呼哀哉了。
4、我好几回体检都没发现绝症,看样子不至于呜呼哀哉了。
5、从医院回来不几天,他旧病复发,便呜呼哀哉了。
6、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惊天动地。
7、成败一念间,贵贱一丝线,呜呼哀哉!
8、时间疾步,是你说的吗?呜呼哀哉!时间常驻,我们疾步。
9、昨天到医院去看他,还和我有说有笑的,怎么今天早上就一命呜呼了?
10、这种毒素的毒性较篦麻更厉害,毒性是蓖麻的75倍,只要误吞3微克就可使人一命呜呼。
11、他干尽坏事,罪大恶极,现在他终于一命呜呼了。
12、王凌一脚不慎,跌落山崖,一命呜呼,司马懿悲恸不已,潸然泪下。
13、凡此无偿无告无望的,于我都是可怀可亲。嗟叹人世只是悠忽一梦,呜呼,我爱浮世绘。木心。
呜呼的近义词
一、哀哉拼音:āi zāi。
1、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
2、称人死。含有戏谑的意味。如:“没想到他竟哀哉了。”
例句:没想到他竟哀哉了。
二、嗟乎拼音:jiēhū。
释义:亦作“嗟呼”。叹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唉”。
三、哎呀拼音:āi yā。
1、表示不耐烦、抱怨等:~,弄这么脏!
2、表示惊讶:~,好冷!
3、表示惋惜:~,我怎么不知道呢!
呜呼的拼音
呜呼的拼音是wū hū。
资料扩展:
20世纪初期中文主要的音译系统是由19世纪中叶时英国人威妥玛创建的威妥玛式拼音法,该系统是一应用于拼写中文普通话的罗马拼音系统。
中国民族知识分子采用拉丁字母设计汉语的注音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新文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
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唐代守温和尚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1500年前我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曾经使用“小经”文字,这种文字是一种阿拉伯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比唐代守温用汉字来表示声母和韵母又进了一步。
共有36个字,其中4个字母是特有的,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用来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它不再带有汉字的痕迹,完全采用拼音字母。“小经“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
呜呼的读音是什么
呜呼读音是wū hū。
呜呼读音是wū hū,词性:动词,结构:呜(左右结构)呼(左右结构)呜呼意思是指人丧命,对事物的一种感叹发语,或赞颂、或愤慨等,出自《捕蛇者说》,作叹词或象声词。
呜呼造句:
1、这种毒素的毒性较篦麻更厉害,毒性是蓖麻的75倍,只要误吞3微克就可使人一命呜呼。
2、他干尽坏事,罪大恶极,现在他终于一命呜呼了。
3、王凌一脚不慎,跌落山崖,一命呜呼,司马懿悲恸不已,潸然泪下。
4、凡此无偿无告无望的,于我都是可怀可亲。嗟叹人世只是悠忽一梦,呜呼,我爱浮世绘。木心。
5、周小雨使用的是什么星辰技等等,他就充满不甘心地倒下地上,一命呜呼!
6、后者七窍流血,气血翻滚,紧接着又被巨猿补上了一棒子,彻底的一命呜呼了。
7、时间疾步,是你说的吗?啊不。呜呼哀哉!时间常驻,我们疾步。
8、莎士比亚知道引人注目的话语和饼干一样有吸引力,没有他我们从不会吃肉喝血,不会倾家荡产,我们不得不说可喜的摆脱了绿眼怪,打破僵局将会是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