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 2、难兄难弟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3、难兄难弟什么意思!
- 4、难兄难弟成语故事
- 5、“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
- 6、难兄难弟意思?
- 7、难兄难弟的意思?
- 8、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 10分
- 9、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
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ㄋㄢˊ ㄒㄩㄥ ㄋㄢˊ ㄉㄧˋ 汉语拼音 (一)nán xiōng nán dì 同义词 难弟难兄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 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 难: 难为。 有灾难之意, 今常用此音义。 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德相当,难分上下。现讽刺两兄弟都坏。 1难本读ㄋㄢˊ,原指兄弟的学业才德不相上下。 2后世改难为ㄋㄢˋ,指处于相同困境的好朋友。 原是恭维人家兄弟都好的话: 兄弟德才俱优。 但面被引申为刻薄人家的用语, 骂人家同恶相济, 两人同样恶劣。 如兄做强盗,弟做小偷; 或兄做贪官, 弟做奸商, 就骂他们是 「难兄难弟」。 也指处于类似的困难境地。 例句 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9回:「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将来自是难兄难弟可知。」 1李家兄弟两人不但互相友爱,而且功课都很好,真是「难兄难弟」。 小陈和小李从小情同手足,最近两人都失业了,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他俩这次双双落榜, 真可成了 「难兄难弟」。 1他们两人虽然有很高的学历,但多年都找不到好的工作,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2彧小华昍和彧小斌昍这对「难兄难弟」,经常一起吸烟,一起欺负同学。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相似词 一丘之貉,患难之交 相反词 反目成仇,恩断义绝,三人买一股香磕头,青蛙找田鸡
难兄难弟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413 成语 难兄难弟 注音 (一)ㄋㄢˊ ㄒㄩㄥ ㄋㄢˊ ㄉㄧˋ (二)ㄋㄢˋ ㄒㄩㄥ ㄋㄢˋ ㄉㄧˋ 汉语拼音 nán xiōng nán dì nàn xiōng nàn dì 释义 (一)「难兄难弟」之「难」,有二读,其意义也不同:音ㄋㄢˊ,本义是做弟弟的太好,那么做哥哥的人就「难为兄」,而做哥哥的太好,做弟弟的人就「难为弟」,是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后世多反用其义,讽刺两人同样差劲,表现差不多。 (二)音ㄋㄢˋ,形容同处困境、共同患难的朋友。 「患难之交」 典源 (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1>子长文2>有英才,与季方3>子孝先4>,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5>于太丘6>。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7>」〔注解〕(1)陈元方:陈纪,东汉颍川许人,字元方,生卒年不详。 陈寔(ㄕˊ)之子。 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2)长文:陈群(?~西元237),字长文,三国魏颍川许人。 陈元方子,与孔融相交,少有显名。 祖父陈寔曾谓宗人:「此儿必兴吾宗。」 曹丕即位,迁尚书仆射,加侍中。 明帝时官至司空,录尚书事。 后封颍阳侯,卒諡靖。 (3)季方:陈谌,字季方,东汉颍川许人,生卒年不详。 陈寔之子,陈元方弟。 才识博达,与兄元方并有德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4)孝先:陈忠,字孝先,生卒年不详。 陈季方子。 (5)咨:问。 (6)太丘:陈寔(西元104~186),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 少为县吏,县令邓邵使受业太学。 曾任太丘长,有德风仁政,百姓感戴,故有「太丘」之称。 卒諡文范先生。 与子纪、谌并号「三君」。 (7)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本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 典故说明 (一)东汉时太丘县令陈寔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 兄弟两人学问渊博,品德高超,在当地享有盛名,因此有人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有一次,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互相争论,都觉得自己的父亲是最优秀的。 两人各执一词,没有结果,便决定去问祖父陈寔,请他裁决。 陈寔听完后,回答说:「元方这个哥哥做得真不容易,而身为弟弟的季方也很不简单。」 意思是说季方好得使元方难做他的哥哥,互相匹配;而元方也好得使季方难做他的弟弟,互相匹配。 后来「难兄难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 后世转而用于讽刺两人同样差劲,表现差不多。 以上两个意义的「难」都要读成ㄋㄢˊ。 今人则把「难」读成ㄋㄢˋ,多用以形容同处困境、共同患难的朋友。 书证 (一)01.《旧唐书.卷一五五.穆宁等传》:「赞曰:『……二李英英,四崔济济。 薛氏三门,难兄难弟。 』」(一)02.明.谢谠《四喜记》第二三出:「天马步瀛洲,恩赐黄封杏花酒,喜难兄难弟,并占鳌头。」 (一)03.明.徐《杀狗记》第一二出:「人人如此,个个一般,可见是难兄难弟,志同道合,如今一个去看人,一个去偷。」 (一)04.《隋唐演义》第八九回:「霁云嗟叹道:『雷兄,你昆仲二人,真乃难兄难弟,我昨日狂言唐突,正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矣!』」(一)05.《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迟衡山道:『弟辈碌碌,怎比老先生大才!』武正字道:『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将来自是难兄难弟可知。 』」 用法说明 一、【语义说明】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 (难,音ㄋㄢˊ)【使用类别】用在「能力相等」的表述上。 【例 句】<01>这两位兄弟品学一样好,真可说是难兄难弟。 <02>这次科学比赛,两兄弟同时获奖,真是难兄难弟,不分轩轾。 二、【语义说明】讽刺两人同样差劲,表现差不多。 (难,音ㄋㄢˊ)【使用类别】用在「同样低劣」的表述上。 【例 句】<01>这一对兄弟,横行乡里,鱼肉善良,真是难兄难弟。 <02>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都考不及格,谁也好不到哪里去。 三、【语义说明】形容同处困境、共同患难的朋友。 (难,音ㄋㄢˋ)【使用类别】用在「患难之交」的表述上。 【例 句】<01>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是同生共死的难兄难弟。 <02>这对难兄难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他们的家乡。 <03>我们俩,一个感冒,一个胃痛,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似的。 <04>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处境同样恶劣,命运同样乖舛。 近义词: 一丘之貉,患难之交,患难与共 反义词: 辨识 请参考『辨识413』 参考语词 元方季方,难弟难兄
难兄难弟什么意思!
成语释义:“难兄难弟”这则成语的原意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形容两个同样坏人或是共同落难之人。
只供过瘾男的人或逼些处于同样试镜的人。
就是兄弟俩都挺惨的!
【成语】难兄难弟
【拼音】nàn xiōng nàn dì
【释义】
1.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
2.彼此曾共患难的人;也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难兄难弟成语故事
难兄难弟成语故事1 【成语】:
难兄难弟
【拼音】:
[nàn xiōng nàn dì]
【解释】:
1.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nán xiōng nán dì)2.彼此曾共患难的人;也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nàn xiōng nàn dì)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举例造句】:
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
【成语故事】: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2]
东汉时,颍川郡名士陈实(陈寔)担任太丘县长,他的两个儿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都功业有成,尊长爱幼,德行甚佳。陈纪的儿子陈群(字长文),陈谌的儿子陈忠(字孝先)争论各自父亲的功德,不可开交,找祖父陈实评理。陈实认为元方和季方都是好样的,感叹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这句感叹演变为成语“难兄难弟”,意思是兄弟都优秀,无可挑剔,并驾齐驱。后来人们把“难于”的“难”解释成“落难”的“难”,和本义恰恰相反,变成讥讽一对兄弟同样坏。
难兄难弟成语故事2 [成语拼音] nán xiōng nán dì
[成语解释]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典故出处] 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成语故事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难兄难弟成语故事3 清朝初年,有位抗清义士,在一次与清兵的战斗中因寡不敌众,被清兵所杀。他死后不久,夫人生下了他的遗腹之子。
夫人生了一对双胞胎,但因难产,自己也死了,留下了一对无名无姓,不知谁是兄,谁是弟的两个孤儿。
义士的朋友将这两个孩子分别送到五台山和峨嵋山交给了两个和尚,以免官府追杀。
二十年后,他们俩各得到两位和尚的.真传,练就了一身超凡脱俗的功夫,在江湖上都名声赫赫,被称为“南北双雄”。
兄弟二人在嵩山少林寺相见,但彼此之间都只能直呼其名,明明是同胞兄弟,却不能以兄弟相称,谁心里都觉得不是滋味。
最后,少林寺方丈出了一主意,让他们二人比武,胜为兄,败为弟。众人哄然叫好。
二人在嵩山之巅拳来脚去,刀光剑影,不分胜负,最后,不得不比试内功,以决高下。
二人分别用劈空掌震落树叶,小和尚们仔细数被震落的叶数,结果都是十万八千片。方丈无可奈何地说:“事至今日,老衲也无计可施,你们二人难为兄,难为弟。”
以后,“难兄难弟”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兄弟二人共同患难的意思。
难兄难弟成语故事4 【拼音】nàn xiōng nàn dì
【典故】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
【释义】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近义词】一丘之貉、患难之交
【反义词】反目成仇、恩断义绝
【同韵词】指顾之际、沈声静气、微言大谊、败法乱纪、绨袍之义、超然独立、履仁蹈义、逐新趋异、磨礲淬励、快心满意、......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颖川县官陈寔廉洁奉公,百姓十分爱戴。他的大儿子元方与小儿子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被朝廷重用,他们的头像被挂在城墙上成为百姓学习的典范。他的孙子们问他们的父亲谁的功德高,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成语示列】方玉桦一言未发,但看得出她也有点激动,她显然记起他们是一九五七年的难兄难弟。
郑义《迷雾》
【其它使用】
◎ 九月份,他带了一帮难兄难弟到淮海路、常熟路一带抄砸了几家普通演员和教授家庭,照相机、手表、呢大衣堂而皇之入了私人腰包。
◎ 然而顾雄斌没有,他对我谈得最多并且引以为无比自豪的,是那"四十年"不断追求成功的过程和与几位难兄难弟"四十年"同心合力的岁月。
◎ 所以当时在新加坡社会中称赞他是"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成语故事5 史料记载:“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文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太丘名陈寔,元方、季方之父也。”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世说新语·德行》
【求解驿站】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难,患难。
【活学活用】小张和小孙两人行为放荡,坏事做尽,真是——.
【妙语点拨】长文和孝先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来争论去,各执一词。好在他们有个德高望重的裁判陈宴。陈大裁判发了话,说他们的父亲德行难分高下。于是,兄弟二人都没意见,满意而归。这个陈宴颇有点和事佬的意思,而两个孙子也都还算知趣,适可而止。
【近义】一丘之貉、患难之交
【反义】诤诤之友
“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
难 兄 难 弟
【拼音】: nán xiōng nán dì
【解释】: 指 兄 弟 两 人 才 德 俱 佳,难 分 高下。亦 作于 讥 讽 两者 同样 低 劣。
【出处】: 元 · 张 可 久《折 桂 令 · 湖 上 饮 别》曲:“难 兄 难 弟 俱 白 发 相 逢 异 乡。无 风 无 雨 未 黄 花 不 似 重 阳。”
【举例造句】: 方 玉 桦 一言 未 发,但 看 得 出 她 也 有点 激动,她 显然 记起 他们 是 一 九 五 七 年 的 难 兄 难 弟。 ★ 郑 义《迷 雾》
【拼音代码】: n x n d
【成语繁体】:
【成语注音】: ㄋㄢˊ ㄒㄩㄥ ㄋㄢˊ ㄉ一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难,不能读作“nàn”。
【成语辨析】: “难 兄 难 弟”与“一 丘 之 貉”都有 同 样 坏 的 意思;但“难 兄 难 弟”多 指 二 者 相 比;而“一 丘 之 貉”可 以 是 多 个。另外“难 兄 难 弟”有时 可指 同样 好;“一 丘 之 貉”无 此 意。
【近义词】: 一 丘 之 貉、患 难 之 交
【反义词】: 反 目 成 仇、恩 断义 绝
【歇后语】: 青 蛙 找 田 鸡;三 人 买 一 股 香 磕 头
【灯谜】: 哥 俩 坐 班 房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
【英文】: fellow sufferers
【故事】: 东 汉 时 期,颖 川 县 官 陈 寔 廉 洁 奉 公,百姓 十分 爱 戴。他的 大 儿 子 元 方 与 小 儿 子 季 方 也有 很高 的 德 行,被 朝 廷 重 用,他们 的 头 像 被 挂在 城 墙 上 成为 百 姓 学习 的 典 范。他的 孙 子 们 问 他们 的 父 亲 谁 的 功 德 高,陈 寔 说:“元 方 难 为 兄,季 方 难 为 弟。”
难兄难弟意思?
注音 ㄣㄢˋ ㄒㄩㄥ ㄣㄢˋ ㄉㄧˋ
拼音 nán xiōng nán dì
释义 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简体字 难兄难弟
常用程度 常用
感 *** 彩 中性
相似词 一丘之貉、患难之交
相反词 反目成仇、恩断义绝
成语故事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影象,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英语翻译 two of a kind
教育部成语典
注音 (一)ㄋㄢˊ ㄒㄩㄥ ㄋㄢˊ ㄉㄧˋ (二)ㄋㄢˋ ㄒㄩㄥ ㄋㄢˋ ㄉㄧˋ
拼音 nán xiōng nán dì nàn xiōng nàn dì
成语解释 「难兄难弟」之「难」,有二读,其意义也不同:(一)音ㄋㄢˊ,本义是做弟弟的太好,那么做哥哥的人就「难为兄」,而做哥哥的太好,做弟弟的人就「难为弟」,是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世多反用其义,讽刺两人同样差劲,表现差不多。(二)音ㄋㄢˋ,形容同处困境、共同患难的朋友。△「患难之交」
一、 【语义说明】 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难,音ㄋㄢˊ) 【使用类别】 用在「能力相等」的表述上。【成语造句】<01>这两位兄弟品学一样好,真可说是难兄难弟。<02>这次科学比赛,两兄弟同时获奖,真是难兄难弟,不分轩轾。二、 【语义说明】 讽刺两人同样差劲,表现差不多。(难,音ㄋㄢˊ) 【使用类别】 用在「同样低劣」的表述上。【成语造句】<01>这一对兄弟,横行乡里,鱼肉善良,真是难兄难弟。<02>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都考不及格,谁也好不到哪里去。三、 【语义说明】 形容同处困境、共同患难的朋友。(难,音ㄋㄢˋ) 【使用类别】 用在「患难之交」的表述上。【成语造句】<01>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是同生共死的难兄难弟。<02>这对难兄难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他们的家乡。<03>我们俩,一个感冒,一个胃痛,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似的。<04>你们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处境同样恶劣,命运同样乖舛。
成语典故 (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1>子长文2>有英才,与季方3>子孝先4>,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5>于太丘6>。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7>」〔注解〕(1)陈元方:陈纪,东汉颍川许人,字元方,生卒年不详。陈寔(ㄕˊ)之子。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2)长文:陈群(??西元237),字长文,三国魏颍川许人。陈元方子,与孔融相交,少有显名。祖父陈寔曾谓宗人:「此儿必兴吾宗。」曹丕即位,迁尚书仆射,加侍中。明帝时官至司空,录尚书事。后封颍阳侯,卒諡靖。(3)季方:陈谌,字季方,东汉颍川许人,生卒年不详。陈寔之子,陈元方弟。才识博达,与兄元方并有德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4)孝先:陈忠,字孝先,生卒年不详。陈季方子。(5)咨:问。(6)太丘:陈寔(西元104?186),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少为县吏,县令邓邵使受业太学。曾任太丘长,有德风仁政,百姓感戴,故有「太丘」之称。卒諡文范先生。与子纪、谌并号「三君」。(7)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本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
典故说明 (一)东汉时太丘县令陈寔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兄弟两人学问渊博,品德高超,在当地享有盛名,因此有人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有一次,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互相争论,都觉得自己的父亲是最优秀的。两人各执一词,没有结果,便决定去问祖父陈寔,请他裁决。陈寔听完后,回答说:「元方这个哥哥做得真不容易,而身为弟弟的季方也很不简单。」意思是说季方好得使元方难做他的哥哥,互相匹配;而元方也好得使季方难做他的弟弟,互相匹配。后来「难兄难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后世转而用于讽刺两人同样差劲,表现差不多。以上两个意义的「难」都要读成ㄋㄢˊ。今人则把「难」读成ㄋㄢˋ,多用以形容同处困境、共同患难的朋友。
近义成语一丘之貉 患难之交 患难与共
反义成语
相关汉字成语:难 兄 难 弟 相关汉字解释:难 兄 难 弟
难兄难弟的意思?
和你一样倒霉的人
难兄难弟
(汉语成语)
【属性】多音词
【释义】1.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nán xiōng nán dì)
2.彼此曾共患难的人;也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nàn xiōng nàn dì)[1]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世说新语》是中国刘宋时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南梁刘峻作注。
英文翻译:fellow sufferers
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 10分
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 10分
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
[同义词]一丘之貉、患难之交
[反义词]反目成仇、恩断义绝
[解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例句]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难兄难弟的意思?
难兄难弟
(汉语成语)
【属性】多音词
【释义】1.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nán xiōng nán dì)
2.彼此曾共患难的人;也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nàn xiōng nàn dì)[1]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世说新语》是中国刘宋时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南梁刘峻作注。
英文翻译:fellow sufferers
难兄难弟什么意思!
【成语】难兄难弟
【拼音】nàn xiōng nàn dì
【释义】
1.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
2.彼此曾共患难的人;也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难兄难弟词语说的是谁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难兄难弟的读音是什么难的音是什么不知道
难兄难弟 [nàn xiōng nàn dì]
基本释义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文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歇后语跛脚马碰到瞎子骡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
歇后语:跛脚嘛碰到瞎子骡——难兄难弟。
释义: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讥讽两人同样坏。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也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难兄难弟指的是
是同甘共苦的兄弟。
释义: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以后,“难兄难弟”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兄弟二人共同患难的意思。
成语“难兄难弟”的意思.
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
拼音:nán xiōng nán dì解释: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例句: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