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孙子兵法》有哪36计?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30 22:49:08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三十六计的三十六计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一计是瞒天过海,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
1、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
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甚乐。
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2、走为上计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古人按语说:"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度金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悬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悬,则足击鼓有声。金人不觉为空营,相持数日,乃觉,欲追之,则已远矣(《战略考》·南宋 )。可谓善走者矣!"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的精髓
1、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
《孙子兵法》主张要会“算计”,要从“道、天、地、将、法”中来把握整体的大局,通过王道、天时、地理、将领、制度来整体统计国家实力。国力强盛,才能胜算高,既然打仗就一定要赢,这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必然打有准备的仗。
2、即是能打赢,也要算代价
任何战争,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代价太大了。所以孙子提出“上兵伐谋”,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是最大的保全自己,并取得最大的利益。
3、先自胜,后战胜,赢了再打
《孙子兵法》提出善战者,必然以强胜弱,只有先自强,在国力、政治、将领、制度、兵卒都取得优势下,再打败敌人,这样的胜算就非常高了。要先自强,才求战胜,而不是在战斗中靠机会求胜。
4、学会忍耐,等到时机出现
《孙子兵法》提出打仗的基础就是要做到以强攻弱。但国力、兵力相当或弱小的情况下,该如何面对强敌呢。《孙子兵法》告诉我们要耐心等待,不要犯错误。只要对方开始焦躁,总会露出破绽,则可一击获胜。
5、一战定乾坤
《孙子兵法》提出胜利是手段,但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平定、消灭敌人,使其无法再反抗。所以打仗,要有智慧,如果不能消灭干净,就收服敌人,使其为己效力,这样才能彻底胜利。否则,灭而不亡,疲于奔波,耗损巨大,难堪其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三十六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

三十六计是指三十六条计谋,具体如下: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一、《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孙子兵法》有哪36计?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企业内训培训网-管理培训员工培训销售培训
培训导航 企业内训 销售培训内训 员工培训内训 管理培训 沟通内训 联系内训
下一篇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孙子兵法 资治通鉴 周易 美人计 美媚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三十六计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企业内训培训网-管理培训员工培训销售培训
培训导航 企业内训 销售培训内训 员工培训内训 管理培训 沟通内训 联系内训
下一篇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孙子兵法 资治通鉴 周易 美人计 美媚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三十六计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三十六计 第四套 混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三十六计 第五套 并战计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企业内训培训网-管理培训员工培训销售培训
培训导航 企业内训 销售培训内训 员工培训内训 管理培训 沟通内训 联系内训
下一篇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孙子兵法 资治通鉴 周易 美人计 美媚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三十六计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三十六计 第四套 混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三十六计 第五套 并战计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三十六计 第六套 败战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渡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赋擒王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浑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苦肉计
第34计 反间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孙子兵法》里没36计
36计和《孙子兵法》就不是一会事
http://blog.sina.com.cn/u/1249085534
这里面有。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个计谋?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部分计谋介绍:
1、第一计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相关故事: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
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
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2、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相关故事: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3、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故事:韩信木罂渡黄河。
4、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故事:曹操奇兵袭乌巢。
5、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走为上,指敌我力量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 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第二十四计 假途代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译: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嗑》上说的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
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三十六计共分六套,有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每套各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内容介绍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兵家36计是哪36计呢?

兵家36计分别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扩展资料:
金蝉脱壳:第二十一计,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还在原地防守的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在敌人迷惑不解时,隐蔽地转移主力。
欲擒故纵:第十六计,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树上开花:第二十九计,指当自己的力量薄弱时,可以借别人的势力或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以此虚张声势,慑服敌人。当己方处于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真相,以便能出奇制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浑水摸鱼:第二十计,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
反间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1、第一计 瞒天过海
2、第二计 围魏救赵
3、第三计 借刀杀人
4、第四计 以逸待劳
5、第五计 趁火打劫
6、第六计 声东击西
7、第七计 无中生有
8、第八计 暗渡陈仓
9、第九计 隔岸观火
10、第十计 笑里藏刀
11、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12、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13、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14、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15、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16、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17、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18、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19、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20、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21、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22、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23、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24、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25、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26、第二四六计 指桑骂槐
27、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28、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29、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30、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31、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32、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33、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34、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35、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36、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扩展资料
1、书籍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一、胜战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二、敌战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三、攻战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四、混战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五、并战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六、败战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扩展资料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扩展资料
兵家36计即我们所说的《孙子兵法》36计。
“兵家36计”的影响: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早2300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第01计 瞒天过海
第02计 围魏救赵
第03计 借刀杀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第05计 趁火打劫
第06计 声东击西
第07计 无中生有
第08计 暗渡陈仓
第0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道伐虢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计
扩展资料:三十六书籍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石兴邦研究员认为,张联甲先生孜孜不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而编撰的14万余言的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像其中重要部分的“六六行·三十六计”,较之《三十六计》,其内容要丰富得多。
一、胜战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二、敌战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三、攻战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四、混战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五、并战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六、败战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扩展资料:
1.第一计:瞒天过海,防备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松懈大意;经常见到的人和事,往往不会引起怀疑。把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对立。非常公开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
2.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作为一种计谋,顺手牵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动找上门来,而是着意寻找敌方的空子,或诱使敌方出现漏洞并进一步利用漏洞,从而使自己牵羊时很“顺手”。
3.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4.第三十四计:苦肉计,人们都不愿意伤害自己,如果说被别人伤害,这肯定是真的。己方如果以假当真,敌方肯定信而不疑。这样才能使苦肉之计得以成功。此计其实是一种特殊作法的离间计。运用此计,“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乱假。己方要造成内部矛盾激化的假象,再派人装作受到迫害,借机钻到敌人心脏中去进行间谍活动。
评价
《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斗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有的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有的来源于古诗句,有的借用成语。
其中每计的解说,由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
确认作者:
2009年8月1日,在山东省济宁发现的隋代玉简册最终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它不仅把古代著名兵学著作《三十六计》的成书时间上推1000余年,而且以实物例证确定了这本兵学著作的作者部分玉简册。
与会专家学者对隋代玉简册《三十六计》实物进行了现场研究认证。玉简册共计66片,单片长24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平铺长达132厘米,总重量为4.6公斤。玉简册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尾片刻“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
该玉简册为和田青玉质,由于年代久远,有自然形成的浸色和包浆,部分玉简片有大小不规则的自然蚀孔。隋代玉简册由权威专家鉴定确认 。
作者简介
檀道济(?—436)南朝宋国著名武将、大臣,高平金乡(今山东济宁金乡) 人。初随刘裕起兵讨伐桓玄。西征桓玄残余,镇压卢循、徐道覆起义,立下战功,任太尉参军。
416年,北伐后秦,任先锋,占洛阳。释放俘虏,感化后秦之民,奔归者众多。后率军进占潼关,与诸军共破姚绍,灭后秦。因功迁征虏将军。宋武帝即位,以佐命之功,官至镇北将军、丹阳尹、南兖州刺史。
少帝即位,受遗诏辅政。徐羡之等密谋废帝另立,召其入京参与其事。文帝即位,任其为征北将军。426年,文帝杀徐羡之等,派他讨伐荆州刺史谢晦,事平,任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431年,率军攻北魏,粮尽而归。不久进位司空。
因其战功卓著,名高权重,被朝廷猜疑。436年遇害。被害时,愤怒投帻于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这是最早将军队喻为长城的名言,自毁长城的典故就出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是什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作了全面解读、融文字、图片、注音、注释、译文、释例、分析等于一体,文字有限,内蕴无穷。
作者是(春秋)孙武。
曹操批注,帮您领悟兵法真谛。
精彩战例,引你感受决战风云。
图文并茂,版画绣像还原经典的传统记忆。
释例分析,著名战例再现沙场的金戈铁马。
选字注音,标注生僻字、异读字的正确读法。
扩展资料:
1、孙子兵法:
始计篇第一。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间篇第十三。
2、三十六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1、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2、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4、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5、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6、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7、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8、暗度陈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9、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10、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11、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12、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13、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14、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15、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16、欲擒故纵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17、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18、擒贼擒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19、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21、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22、关门捉贼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23、远交近攻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24、假道伐虢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25、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26、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27、假痴不癫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28、上屋抽梯
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29、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30、反客为主
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31、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32、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33、反间计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34、苦肉计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35、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36、走为上计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扩展资料:《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注解

1、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
2、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
3、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4、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度陈仓;
5、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
6、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7、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8、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9、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先擒王;
10、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11、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12、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13、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14、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15、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16、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17、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18、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