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洛托夫,苏联曾经的二号人物,妻子被流放为何不敢反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6 19:31:43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莫洛托夫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1890年~1986年),是苏联和世界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外交家,曾协助列宁、斯大林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他们最信任的助手。
1890年3月9日生于俄国诺林斯克(今基洛夫州),1906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1909、1915年两度遭逮捕和流。1911~1912年,在彼得堡工学院学习。1912年,参加创办《真理报》。1915年再次被流放,次年逃脱。1917年为党中央俄罗斯局的领导人之一,参加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期间,任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内战爆发后,被派往下诺夫哥罗德、顿涅茨、乌克兰工作。1921年,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处成员。V·I·列宁逝世后,他坚决支持I·V·斯大林。

莫洛托夫的一生都获得了哪些荣誉?

纵观莫洛托夫的一生,真正无愧于“铁锤外交家”这个光荣的称号。二战中,他冒着生命危险乘轰炸机访问伦敦、华盛顿与丘吉尔、罗斯福会谈,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立下汗马功劳。其后随斯大林出席一系列国际会议,以圆滑的外交手腕调解了盟国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格局。
50年代初,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他与周恩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给狂妄的美国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莫洛托夫意志坚定、性格倔强,素有铁锤外交家的美誉。莫洛托夫曾担任过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兼外交部长,4次荣获列宁勋章。

同志,莫洛托夫是什么梗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ylovich Molotov,1890.3.9-1986),1930年-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1941-195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39-1949及1953-1956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46年后改称外交部长),1926-1957年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洛托夫在列宁时期已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他是斯大林的亲信,成为斯大林领导班子的二号人物,支持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并参与指挥了大清洗。1957年6月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1984年恢复党籍。
同志,伏特加
同志,莫洛托夫
同志,大伊万
这里的莫洛托夫其实个酒瓶子燃烧弹……
莫托洛夫时任苏联外交部长,擅长瞎掰,具体有莫托洛夫鸡尾酒和莫托洛夫面包,都是他在面对外交指责时狡辩形成的梗。

莫洛托夫什么时候什时候担任外交人民委员?

莫洛托夫在1930年到1941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1942年到1957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后改称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39年到1949年及1953年到1956年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46年后改称外交部长)。
安德烈·亚努阿里耶维奇·维辛斯基在1949年至1953年期间任苏联外交部长
莫洛托夫这个名字也是化名,他的原姓为斯克里亚宾。莫洛托夫这个名字有“铁锤”的意思。莫洛托夫在早年从事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工作,而且是彼得格勒(一战后圣彼得堡的称呼,莫洛托夫支持斯大林的集体化政策,参与领导了大清洗(1934-1938年),是斯大林的坚定支持者。在此期间,莫洛托夫担任了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苏联曾经的二号人物,妻子被流放为何不敢反抗?

苏联曾经的2号人物,莫洛托夫之所以妻子被流放不敢反抗,因为反抗也没有意义。
是因为莫洛托夫妻子被流放与军购事件有关系。主要还是他的弟弟卡尔普吹嘘用50万美金贿赂美国总统,结果钱花了东西没到手,所以连带才会被军事法庭审判。
因为那个时候他也是四面受敌,很难拯救妻子。
因为他的妻子参与了军事事件,他没有合理的理由反抗。
主要是他的妻子犯了很大的罪名,所以他反抗也没有意义。
仅次于斯大林的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在他妻子被流放没有反抗,更没有利用自身权利保住妻子,是因为他妻子犯的罪属于军事罪,所以保不了,而且也不能保,因为会影响到莫洛托夫本人。
上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国在没有建交的情况下开始贸易往来,苏联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叫“阿姆”的外贸公司,这家公司是苏联的国家企业。美国人认为为了经济可以和苏联做生意,但是和敌对的国家做生意,必须避开提供军事技术方面的生意。而对于苏联来说,之所以和美国做生意,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经济,更重要的就是为了能获取美国的军事科技。
所以,在美国有意防备的情况下,苏联想找一个可靠的美国人当苏联和美国做生意的代理人。于是经过挑选,最终找来了有俄国血统的美国移民卡尔普。安排他帮苏联在美国采购先进设备。卡尔普能被选中,除了他在美国做生意多年了解美国市场外,另一方面是因为卡尔普是莫洛托夫妻子热姆丘任娜的亲弟弟。所以苏联觉得这个身份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苏联想获取美国的军事设备属于机密,但是卡尔普在美国却高调行事,不仅不避讳和莫洛托夫的关系,更用贿赂美国总统的方式想达成采购美国军舰的目的。可惜,事情暴露,美国专门成立了“反美思潮”调查机构,卡尔普就是重点的调查对象。
而卡尔普的姐姐、莫洛托夫的妻子自然也被牵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莫洛托夫对于妻子被流放当然不敢反抗。

莫洛托夫的由来

莫洛托夫鸡尾酒是土制燃烧弹的别称。来自苏联的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二次大战时苏联入侵芬兰,芬兰士兵无论是人数或装备皆处於下风。面对红军的坦克,芬兰人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内战时,这种由苏联人支持的共和派人发明的燃烧瓶武器。在苏芬战争中,苏联轰炸机曾用燃烧弹轰炸芬兰的城市和平民目标。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时,莫洛托夫宣称苏联飞机没有向芬兰人民扔下炸弹,而是向他们空投面包。芬兰军民便将苏联燃烧弹称为“莫洛托夫面包篮”,并将他们准备的这种燃烧瓶称为莫诺托夫鸡尾酒,用来招待苏联坦克。芬兰军方在之后持续的战事中大量生产燃烧瓶,以手或掷石器投掷。

莫洛托夫角在哪个国家?

莫洛托夫角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它位于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脉和白令山脉之间,西部靠近哈萨克斯坦,南部靠近柬埔寨和缅甸,西南部靠近乌兹别克斯坦,东部靠近中国。
莫洛托夫角的竣工时间可追溯到1400年代,当时由波斯犹太人拓展了这片荒野,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农业基地。由于当地的气候极不稳定,使得这个地区的居民很难生存。在18世纪时期,莫洛托夫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人们来到这个神秘的地方,探索莫洛托夫角的历史和文化。
莫洛托夫角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这里有浩瀚的沙漠、青绿草原、湖泊、沼泽、河流和悬崖等。这里的植被和动物也十分丰富,有狐狸,鹰,野猪,山羊,野马,野牛,驼鹿,羚羊,沙漠兔,蝙蝠,蜘蛛,蝴蝶,蜻蜓等。
莫洛托夫角不仅有众多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这里有古老的古堡、教堂、修道院和庙宇等。莫洛托夫角也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化景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莫洛托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过综合来说是“斯大林的枪”,一般这种人都会被当做枪来用!
百度文库有!
 莫洛托夫是斯大林的化身和影子,他一生经历的事太多,宦海沉浮,但未被淹没,反而长寿。整个20世纪20-30年代,他总是惟斯大林马首是瞻,在同反对派斗争中,他充分发挥了忠仆作用,对斯大林所签署的一切法令和下达的一切指示,他都毫不犹豫地加以一一落实,而且冷酷无情,卓有成效,不为周围所有人的喜怒哀乐所动。当李可夫被迫离职后,斯大林就把他推向国家最高权力职务——苏联人委会主席——的宝座。他上台后,把28个人民委员清洗掉一半。
  莫洛托夫向来与重工业人民委员奥尔忠尼启则以及司法人员委员洛莫夫等人不和,他经常向斯大林告黑状。比如他向斯大林说,洛莫夫与李可夫、布哈林关系密切,斯大林写了一个字条问他该怎么办?他马上答复:“立即逮捕洛莫夫这个恶棍”。
  早在1930-32年全国上下推行农业集体化、强迫驱逐富农时,莫洛托夫作为一名负有特殊使命并被赋予无限权力的大员,在乌克兰扮演了一个很不光采的角色:他在该地区南方的几个省份,指导国家的谷物收购工作;经过他的手染指之后,乌克兰南部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死者高达数百万人。

“莫洛托夫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1947年7~8月间,前苏联先后与保、捷、匈、波、罗等国签订了双边经济贸易协定。这些协定被西方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相抗衡的“莫洛托夫计划”的实施,便初步形成了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贸易圈,为后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的人物评价

波兰托派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认为:”莫洛托夫则全然缺乏特色,与捷尔任斯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不到30岁时就已在领导集团中占据高位了:当斯大林成为总书记之前,他就已是中央委员会书记了。后来他在斯大林手下成了后者的主要助手。甚至在这个时期内,他的狭隘和迟钝就已在布尔什维克圈子里传为笑谈。他似乎缺乏任何政治才能和创造性。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他通常以第二流或第三流报告人的身份出场讲话,而他的发言总是那样枯燥乏味,令人厌烦。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家族的后裔,伟大的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亲戚。但他却根本不像是一位知识分子,而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并非完全没有一点闪光——这闪光曾在1917年闪耀过一阵——可现在已完全熄灭了。 莫洛托夫几乎是从革命者转变为官僚的十足典型;而他的地位上升就在于他转变得十分彻底。他一贯得益于他所具有的几点特别的长处:无限的耐心、冷静沉着、对上级卑躬屈膝,而在上级眼里,他那不知疲倦的机械般劳作恰好弥补了他的庸碌无能。他很早以来就像影子一般依附于斯大林,也是很早以来就对托洛茨基怀有一种交织着恐惧的强烈反感。有一则轶事说,托洛茨基有一次来到书记处,对那儿的什么事情不满意,就指着莫洛托夫的鼻尖奚落书记处里那些愚蠢的官僚;莫洛托夫结结巴巴地叫道:托洛茨基同志,托洛茨基同志,并非每个人都是天才啊!“ 英国二战时期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道:“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尔洛维奇·莫洛托夫是一个具有卓越才能、极其冷静和毫不留情的人。他顺利地经受了所有布尔什维克领袖人物在革命取得胜利的年代所遭受到一切可怕的意外和考验。他曾经在那样一个利益经常发生变化、个人生存不断受到威胁的社会里生活并飞黄腾达。他那黑色的短须、深邃的目光、毫无表情的面孔、雄辩的口才和泰然自若的神情都极好的反映了他的尊严和才能。在所有适用于充当那部行动难测的机器的政治代理人的人当中,莫洛托夫比谁都站得更高……我只是在一些地位平等的场合回见过他。有时是在偶尔出现插科打诨的谈判桌旁,有时是在宴会上。在那里,他常常殷勤地一再提议干杯,这种祝酒往往是官样文章和毫无内容的。我从未见到过这样一种生灵,也许他更像现代观念中的自动机器。然而,尽管如此,他显然仍不失是一位理智的、受过精心训练的外交家。至于他是如何对待比他级别低的人的,我说不好。但从谈话记录可以了解到,当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作出粉碎德军后将要向日本发动进攻的允诺之后莫洛托夫是怎样对待日本大使的。那一次次微妙的、试探性的、困难的会见都是在极为冷静、神秘莫测的、彬彬有礼的、官样文章的气氛中进行的。真相一刻也未曾泄露过。那种不必要的、生硬的语调一次也没有出现过。他那带有西伯利亚寒气的微笑和那些经过充分掂量的、往往是高明的言论,使他成了受到死亡威胁的国际形势下苏联政策的理想体现者。就有争论的问题同他通信从来是无益的……毫无疑问,莫洛托夫是苏维埃政权一个有能力的,而且在许多方面又是很典型的代表人物——忠实的党员和共产党的信徒。……至于对外政策的准则,那么苏利、塔列兰和梅特涅会愉快地接受他加入他们的行列,要是存在布尔什维克党人能够进入的冥府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