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亚为什么被五常打,为什么,多个国家要打击利比亚?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30 07:09:10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唯一一次,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灭掉一个国家


从世界历史来看,整个世界其实就是大国崛起和争夺的历史,而且无论何时,作为世界大国来说,都是相互竞争,相互争夺,并且你死我活的,这也才有了大国崛起和衰弱。所以,因为利益的纠葛,因为矛盾的扩大,作为大国之间,那是很难团结一致的。而且往往当大国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会爆发战争,世界历史的那么多次大战就是这么发生的。


即使到现在都是如此,作为世界五大常任理事国来说,就很难团结。所以从二战后开始,五大常任理事国,就很难会一致同意,总会有国家一票否决,尤其是灭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但是唯独有一次,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灭掉一个国家。



二战后的联合国,采取大国一致的原则,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而且作为常任理事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也就是任何一项提案和战争提案,只要一个大国一票否决,那么就不能通过。二战后,在关于战争的提案中,大国都是各有心思,所以基本上都通不过。


西方要攻打的国家,俄罗斯反对,俄罗斯要消灭的国家,西方一票否决,总之是很难达成一致的。我们看到二战后,每个常任理事国,都动用了几乎几百次一票否决权,所以大国之间很难达成一致,尤其是要攻打小国,消灭小国。最典型美国当年要攻打伊拉克,结果俄罗斯就一票否决,还有攻打叙利亚,也是一票否决等等。


但是五大常任理事国,唯独有一次一致同意,灭了一个国家,打破了记录。那就是在2011年4月的时候,针对当时利比亚的局势升级,利比亚国内的局势逐步失控。而西方提出武力干涉和制裁的决议,甚至要推翻利比亚,灭了利比亚 *** 。


当时这个决议,竟然五大常任理事国出奇的一致。就连喜欢一票否决的俄罗斯,也投了赞成票,普京甚至大力批评利比亚 *** 残暴。而且我国也投了赞成票,这在整个中东战争历史上,是唯一一次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开打利比亚战争,消灭利比亚的。在此前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都不可能这样。


为此很多人不理解了,为何这一次,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这么团结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利比亚将五大常任理事国都得罪了,为五大常任理事国所不容。从二战后,因为五大国的体制,所以作为小国来说,必须得到一个大国的支持才能生存,也就是说,必须不能将大国都得罪了,一旦如此,那是自掘坟墓。


世界上200多个小国,这点道理还是懂的。所以即使伊朗这样的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国家,也不敢将五大常任理事国都得罪。反抗西方的同时,还是跟中俄保持关系,所以国家一直安全。但是利比亚这个国家就是傻,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其狂妄到得罪了五大国。


在卡扎菲时期,极力反美,在西方制造很多恐怖袭击,甚至直接击落美国航班,造成巨大的伤亡。而且还收回西方控制的石油资源,消除法国在北非的影响,企图自己称霸北非。还不断的搞核武器,扬言要打到西方,结果光是这个就让美国,英国和法国对其恨之入骨。


一般来说,得罪了西方,最好抓住俄罗斯和中国,也能安全。利比亚偏偏不要,卡扎菲不断的辱骂和抨击俄罗斯普京,不断的挑衅,使得俄罗斯也憎恨利比亚。而且利比亚还跟我国台湾省不清不楚,时刻拿这个 *** 我们,搞得我国对利比亚也是非常不满。


所以同时得罪五大国,对于一个小国来说,那是极度的危险的。当利比亚动乱,灾难来临的时候,没有一个大国帮助利比亚,而且都一致同意灭了利比亚,这个时候利比亚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最终凄惨到了极点了。到现在,利比亚都还是在战乱和贫困之中,民不聊生啊。



参考文献:《世界近现代史》、《利比亚史》。

以法国、美英为首这些多国为何跳过谈判直接打利比亚?空袭会造成平民的伤亡,联合国设立禁飞区,其它国家

楼主这么给你说吧,我们国家的报道是带有很强倾向性的,所以你看起来觉得莫名奇妙,明明禁飞了,为什么英法还飞。来自习看看报道吧,利比亚军队打反对派造成了数千人平民死亡,在某条新闻中只是提到了这么一句,而法国打死了六十多个卡扎菲的士兵,误伤了几个平民,在新浪上面就是头条新闻,说造成了六十多人死亡(忽略了大部分是士兵,把平民和士兵混在一起),多少人看了这种报道都会忽略掉卡扎菲的恶毒,而强调了英法野蛮。比如卡扎菲宣布停火之后背地里继续袭击了班加西,英法得到联合国授权才去攻打卡扎菲,而我们的报道是只写了后半部分,删掉了卡扎菲打班加西的事情,只是在某条新闻中提到,疑似卡扎菲的军队在攻打班加西,因为班加西里边出现了炮声,看了这样的报道,多少人会觉得英法就是入侵者,不讲道理。比如禁飞的时,我们的新闻中只是提到为了防止飞机轰炸误伤到平民,才禁飞,注意是新闻强调的是误伤,事实上是,卡扎菲不可能分清谁是反对派谁是平民,因为全国大部分人都反对他了,为了挽回战争,他说白了就是无区别轰炸,管你是谁,所以才完全扭转了战争形势。报道说几千人自愿给卡扎菲当人盾,首先咱们不说这个自愿是真的假的,我们的新闻里边有说上百万人冒着子弹反对卡扎菲吗?欧盟,北约和阿盟,非盟除了极个别国家之外,全部支持对卡扎菲动武。而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两个有着自身特色民主的国家政权,中国和俄罗斯本来想支持卡扎菲这个同样是特色民主的政权,但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为而得罪非盟阿盟北约和欧盟,才屁都不放一个弃权,同时来丑化北约和欧盟。看似没有逻辑的地方,其实稍微仔细看看新闻里边一些隐藏和轻描淡写的话语分析分析就知道,我们的新闻都是修饰过的,目的就不说了。
你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无所知,这不能怪你,是因为我们的党控制的媒体不愿意让国人知道一些事情造成的。
一下子是简单概述一些来龙去脉。
1、突尼斯的民亣主革亣命从埃亣及蔓延到了利亣比亚
2、早在一个多月前,利亣比亚各地举行了浩大的示亣威抗议,要求独裁者卡扎菲下台。
3、卡扎菲对抗议示亣威的各地民众,采取了血亣腥镇亣压(卡扎菲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血腥讲话,并且要提到了要采用某个国家89年在广亣场上做法),为了对付各地反抗甚至出动战机(有飞行员拒绝执行命令被卡扎菲处死),利亣比亚政亣府的有良知的人士纷纷倒戈。包括军人、各地民众也纷纷拿起武器,利亣比亚爆发反对独裁的起义,包括利亣比亚驻联合国大使,甚至哭泣的要求国际社会尽快制止卡扎菲的暴行,阿拉伯世界和联合国也对卡扎菲暴行进行了谴责和并进行国际制裁。
4、动荡的利亣比亚使得世界各国开始大批量撤侨行动(中国也于2月24日开始撤侨,)起义军势如破竹,
5、卡扎菲利用非洲雇佣军和其儿子的精锐部队,进行殊死抵抗,并且出动战机对起义军进行轰炸,起义军由于缺乏训练,装备差,逐渐被卡扎菲的部队击败,卡扎菲逐渐收复失地。
6、卡扎菲利用国际社会对于禁飞区的讨论时间,加快进攻步伐,逐渐推进到起义军大本营班加西,逐渐攻破班加西的防线,并且扬言要彻底清除反抗势力。
7、国际社会在此危急情况下,通过建立禁飞区的决议。
8、多国部队开始执行联合国决议建立禁飞区。
9、法国之所以最积极,主要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我们都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于突尼斯变革的态度非常犹豫,使得法国国内民众和各个派系及媒体大肆抨击萨科齐总统没有站争取自由民亣主的突尼斯民众一边,并且法国外长阿利奥.马里也成了替罪羊,被迫辞职,所以这一次萨科齐吸取了教训,决心捍卫法国人那种支持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支持利亣比亚人民的民亣主化。
二、这一次联合国在讨论建立禁飞区时,西方大国多次警告卡扎菲,卡扎菲并不予理睬,在通过禁飞区的决议后,卡扎菲虽然口头上接受,但是其军队还是猛攻班加西,所以这次打击完全是合法的秩序联合国决议。
三、实际上西方大国就是要支持民亣主化,也就说一旦反对派夺取政权后,只是在国际社会帮助和援助下成亣立临时政亣府,并且组织和执行在全国范围的进行自由选举(肯定要做联合国监督下,公正进行公正客观的选举,这个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经实施了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因此只有利亣比亚人民才能决定谁应该领导自己的国家。
四、1
1、当然西方大国由于其立国之本就是自由民亣主,所以从心里是支持民亣主的,但是有时也是非常务实的,由于利亣比亚是比较主要的地理位置,因此利亣比亚发生反对独裁的起义,西方愿意承担责任,帮助利亣比亚建立民亣主自由国家,这样西方大国又会多了一个民亣主盟友。
2、如果这个国家地理位置不是很重要,也是独裁者血亣腥镇亣压人民,并且人民发动起义,那么西方大国是不会军事干预的,为军事干预毕竟要付出代价的。
3、如果独裁者血亣腥镇亣压平息了人民的反抗,西方大国只能出于道德进行经济制裁或口头谴责,也不会出动军队进行干预,因为这样做成本太高。
5、如果这个独裁国家实力较大,并且镇亣压人民,那么西方国家也是不会出兵干预的,因为这样付出的代价也太多。
总之西方大国非常重视自由民亣主,可以说是每个公民的价值观,但是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有时也不得不务实一些。
四、这场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首先伊拉克反对派几乎没有任何生存余地,萨达姆的铁腕完全控制了伊拉克。
2、伊拉克战争是美国遭受了空前袭击(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出于空前的复仇心态下,做出的决策,虽然也组成了40几个国家的联军,但是并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因为美国认为无法说服俄国和中国、法国同意),认为萨达姆独裁政权未来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如果没有911可以说美国是不会对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打击的(派出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政权)。
利益,经济萧条得欧洲大陆为了保持他得经济地位,从而向利比亚发兵,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末落,东方的国家已经开始发展,中国,发展中最快速的国家,总有一天,中国会和美国来一次世界第一的战斗。我国的周边小国总有一天会被吞并。
谁告你一定要谈判的?如果我告你卡扎菲不谈判呢?禁飞区决议中就包含了关键表述,可以采取占领外的一切必要手段保证禁飞区实施,有正常理解能力的人都知道这就是默认了对卡扎菲的打击,没有任何令人费解的地方,法国等的就是这个通行证。反对派其实就是利比亚几乎所有的百姓,卡扎菲的私人卫队和雇佣军一旦被打击,百姓很容易就能推翻其政权了。这个问题和石油没有任何关系,现在因为内战,西方国家都不能正常在利比亚做石油生意了。
谈判的时候平民早就被杀光了,如果你真觉得和卡扎菲这种人有什么可谈的。声称的停火根本是争取时间的伎俩,当然这个根本毫无作用。
既然是军事行动,平民的伤亡很大程度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联军至少没有任何理由去蓄意攻击平民,而且就武器技术上来说,目前联军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极低的附带损伤。比如SDB这种小当量的精确制导弹药。Stormshadow也有末端红外制导,在无法找打目标的情况下会飞到一个安全的地点自毁。
最近的很多声明都说得很清楚了,地面部队不会参战,不会有占领军,这也是1973决议的内容。米国不会带头,实际上动用的力量也是法国和英国更多。自然资源当然是战后的过渡政府来管理,顺利的话就会像埃及这样开始选举。
不过另一个很清楚的事实是假若反对派胜利了,那么毫无疑问的会对提供大量支援的国家有更友好的态度。毕竟这些国家表示了对他们诉求的认同。而对于釜底抽薪的国家则会有和战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想利比亚人也会看得很清楚。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根据决议,有关国家可以单独或通过地区组织及其他安排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但其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
然而这几日政府军继续用飞机对反对派阵营实施轰炸,所以法、美、英、西班牙、意大利才要军事干预(挪威、比利时、荷兰、丹麦、加拿大、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也表示要派飞机),目标是利比亚的机场、飞机、坦克,这些重型武器,卡扎菲也很狡猾,他知道有平民伤亡会让联合国尽快提出其它解决议案,所以部分重型武器是在平民聚集区。

西方列强为什么要打利比亚?是因为利比亚的石油储量吗?求明解?

至少应该有二点原因:
一: 中东目前发生的一系列动乱,这一系列的革命犹如多米诺骨牌,先是突尼斯,接着是埃及,现在轮到利比亚,利比亚是第三张牌,但是这张牌的受到了卡政府的阻挠,没有能够倒下去,这为接下来其它国家将要发生的动乱造成了阻碍,所以西方必须要不牺一切代推倒它。
二: 利比亚有着巨大的石油储量,《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07) ,截至2006年底,利比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415亿桶(折合56.81亿吨),居世界第9 位和非洲第一位
煞_笔,因为他开枪扫射示wei者,西方如果为了石油就不会打他了,因为卡飞机的90%石油都是供给西方的
有很大的可能性,在石油的储量上拥有很大的潜力,个别国家想把利比亚作为一个·傀儡国家,恰好又遇利比亚内战,美国就师出有名。
他们这帮强、盗就像当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时一个样,都是以抢夺资源为主要目的,说其他的就是扯鸡--巴蛋,谁拳头大谁就是爷。没本事只有被蹂、躏的份。幸亏我们的祖、国强大了要不然真是不敢想象
不是吧
不值
肯定是。利比亚石油潜力巨大,未探明石油储量可达1000亿桶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西北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与沙特阿拉伯接壤,西南与也门为邻,东接埃及和苏丹,西邻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北濒地中海。国土面积1 75.95 万平方公里,人口604 万(2007 年7 月)。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为非洲地区重要的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九位,非洲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16 位,非洲第三位。油气工业为利比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石油,油气出口收人占其出口总收入的95% ,油气税收占GDP 的 50%。随着2003 年和2004 年联合国和美国分别解除对利比亚的制裁以及国际市场高涨的油价推动了利比亚经济持续增长,2006 年其GDP 增长6.1%。
一、资源与储量
据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07) ,截至2006年底,利比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415亿桶(折合56.81亿吨),居世界第9 位和非洲第一位(图1) ;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4908.9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21位(图1)。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锡尔特盆地(Sirt) ,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利比亚总储量的80% ,石油产量占利比亚总产量的90% ,拥有Samah 、Beida 、Ra 即ba、Dahra一Hofra和Bahi大油田。储量超过10亿桶的大型、特大型油田有12个。此外利比亚石油具有油质好、含硫量低、开采成本低的特点。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0 年对全球待发现油气资源所作的评估,利比亚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为82.71 亿桶,天然气为5973.76 亿立方米。
2006 年以来利比亚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发现。2006 年Hellenic 石油公司在利比亚南部的Murzuq 盆地获得新的天然气发现,初步测试天然气产量为3028万一3679万立方米/日,该财团的合作者woodside 能源公司拥有45%的权益,Repsol Murzuq 勘探公司拥有35%的权益,Hellenic 石油公司拥有20%的权益。2006 年德国RWE Dea AG 在利比亚获得石油发现,发现井Al一C 193位于利比亚Sirte盆地,距利比亚首都黎波里东南500公里,钻探深度1284米,用32/64一英寸油嘴测试获得日产油410 桶。2007年7月,Verenex 公司和其合作者在利比亚Ghadames 盆地获得新发现,合作者为calgary 石油公司和印度尼西亚的PT Medco 国际能源公司。在其产量分成区块钻探的Al一47/02井用128/64一英寸油嘴求产获得最大日产油12500 桶,用32 / 64 一英寸油嘴求产获得日产油6586 桶,Verenex 公司为作业者。2007 年5 月,Hellenic 在利比亚sirte 盆地获得天然气新发现,发现井为Al一NC206 ,该井钻探的公司为Woodside 能源公司,该井2006 年 10 月 10 日钻探,完钻日期为11月18日,钻探总深度为3475 米,但直到 2007 年3 月才完成测试,在上Sabil 地层测试获得日产气0.34 万立方米,最大能力为0.47万立方米,Woodside能源公司困:A 为作业者,拥有45%的权益,合作者RepsolMurzuq 勘探公司拥有35 %的权益,Hellenic 石油公司拥有20 %的权益。
二、勘探与生产
利比亚为20 世纪60 年代崛起的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1959 年利比亚首次发现石油,1961 年首次开始生产石油,之后产量大幅度增加。1970 年利比亚石油产量就达335.7万桶/日,之后由于勘探发现率下降,1970 年利比亚革命政府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后改变了石油勘探开发政策,采取通过国有化确立国家对外国公司经营活动的控制权,并扩大国家参与石油工业的权利,为提高油价实行限产和保价政策,石油产量大幅度下降,1975 年石油产量为151.4 万桶/日,比1970 年下降54.9% ;进人80 年代产量处于稳定时期,平均石油产量为120 万桶/日;90 年代上升至140 万桶/日,2006 年石油产量为1 83.5 万桶/日(表1)。利比亚政府期望吸引外国公司增加投资来提高石油产量,期望2008 年将石油产量提高到200 万桶/日.20 10 一2013 年将达300 万桶/日。预计投资需300 亿美元,将用于勘探、新油田开发和维持老油田生产。利比亚天然气开发与石油类似,1961 年开始生产,产量为16 亿立方米,之后大幅度增长,1 970 年产量达153 . 6 亿立方米的高峰,之后产量开始下降,1975 年降至76 . 5 亿立方米,之后进人稳定期。2005 年天然气产量大幅度增加,为113 亿立方米,2006 年产量为148 亿立方米。目前利比亚政府计划提高天然气产量,扩大国内天然气消费,用天然气发电替代石油发电,以增加石油出口,此外还计划扩大现有液化天然气处理能力,增加天然气出口能力,特别是出口到欧洲地区。
三、消费与进出口
利比亚的一次能源消费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利比亚国内石油消费量较小,生产的石油主要用于出口,约占石油产量的83% ,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图2)。2006 年国内石油消费量为28.4万桶/日(表1)。石油出口收人约占利比亚国民收人的95%。2006年石油出口量为142.56 万桶/日,主要出口到欧洲地区,占总出口量的85.3% ,主要为意大利44.21万桶/日,占31.0% ;德国23.01 万桶/日,占16.1% ;西班牙10.3万桶/日,占7.2% ;法国7.76 万桶/日,占5一4% ;瑞士4.95万桶/日,占3.5% ;其他国家还有美国、中国、希腊等。在中断20 年后,于2004 年6 月利比亚首次恢复对美国石油出口,2005 年对美国的石油出口为5.6万桶/日,2006 年为8.55万桶/日。2006 年利比亚石油出口收人为369.5亿美元,为欧佩克第八大石油出口国(图3 )。预计2007 年出口收人将为299 亿美元。
2006 年中国从利比亚的石油进口量为338.52 万吨,占全国石油进口量的2.3%。
随着利比亚西部天然气项目和一条投资66 亿美元、管径32 英寸、长 595 公里通往欧洲的绿溪 ( Greenstream )海底管线于2004 年10 月建成投产,利比亚的天然气出口迅速增长,2006 年对意大利的出日量为76.9 亿立方米,比2005 年的449 亿立方米增长71.3% , 2004 年的出口量为5 亿立方米。此前利比亚液化天然气仅出口到西班牙的EnagaS , 2006 年对西班牙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为7.2 亿立方米,比2005 年下降17.2%。
目前每年来自利比亚海岸Melitah 的天然气处理厂的80 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通过绿溪输往意大利东南部的西西里岛,之后再运往意大利大陆和欧洲其他国家,该管线年输送量可增加至109 亿立方米,意大利的埃尼(Eni )拥有该管线75 %的权益。 1997 年利比亚和突尼斯达成协议共同风险投资建造一条从利比亚Melitah 地区到突尼斯南部城市和工业区加贝斯( GabeS )的天然气管线,2006 年11 月已开始设计准备工作,预计建设周期18 个月,2010 年可建成投产。按以前利比亚和突尼斯达成的协议,每年利比亚向突尼斯出口天然气19.81 亿立方米。
四、管理体制与政策
1969年卡扎菲政府推翻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执政后,于1970 年成立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 NOC ) ,负责管理利比亚石油工业,为上下游一体化公司,其领域包括勘探、开发、炼制、销售等,主要职责是规范和制定国家石油政策和石油价格,以股东身份参与外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据美国 《 石油情报周刊 》 对世界120 多家石油公司的调查,2005 年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在世界的排名为第20 位。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着石油产量的50%。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waha 石油公司(WOC)、阿拉伯湾石油公司( Agoco )、zueitina 石油公司(Zoc)和sirte 石油公司(SOC) 4个子公司。
1955 年利比亚颁布了首部石油法,1961 年和1%5年分别进行了修订,目前新的石油法正在制定中。
由于多年来联合国和美国对利比亚实行制裁,许多油田开发项目延期。2004 年解除制裁后利比亚为了吸引外国投资,于2005 年1 月举行了制裁后的首次油气勘探许可证招标,提供了巧个勘探区块,共有近56 家公司提交了104 份标书。2005 年10 月又举行了第二轮油气勘探许可证招标,共有51 家公司参加竟标,其中19 家公司中标,获得5 亿美元的投资。2006 年12 月进行了第只次油气勘探许可证招标,与前两次的区别是,本次招标吸引了许多小公司参加。为了增加天然气储量,2007 年利比亚将进行第四次油气勘探许可证招标,主要是陆上和海上的天然气区块,预计将有10一15个区块,目前具体日期还没有确定。
利比亚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陆上和海域拥有许多未勘探区域,目前勘探区域仅占国土面积的25%。利比亚专家相信,经过增加勘探,利比亚的天然气储量可增至19810亿一28317亿立方米。另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利比亚石油潜力巨大,未探明石油储量可达1000亿桶。
随着联合国和美国对利比亚解除制裁,利比亚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石油公司的青睐,纷纷抢滩利比亚能源市场。目前在利比亚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国外石油公司既有在制裁期间就一直在利比亚从事勘探的意大利的埃尼(Eni)、奥地利的OMV和法国的道达尔(Total)等公司,也包括重返利比亚的美国雪佛龙德士占公司和西方石油公司,以及新进人利比亚的加拿大西方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Husky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Liwa、印度尼西亚的Medco 能源公司、沙特阿拉伯的Nimr 石油公司、印度的ONGC 公司、韩国Edco 公司、巴西的Petrobras 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的PetronaS公司、德国的Wintershall公司和澳大利亚的Woodside公司。

多国联军为什么要打利比亚呢?

现在利比亚的内政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住,原因是他的国家石油多。发达国家需要能源以求发展,力图控制能源从而控制世界。推销N色革命,推销自己的民主,建立新的北非秩序。试想;发达国家推行的民主岂能半途而废? 说白了,就是西方列强肆意侵略别国利益,新世纪霸权主义! ! 分析:1. 可以通过战争控制利比亚,又能得到一个政治傀儡。 2. 可以提高美国石油安全,暗中控制欧洲石油供给。 3. 可以给中国的能源及在非洲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4. 可以宣传美国的军事强大,逆他者必死。 5. 可以明正言顺地对外输出通货膨胀,或者说转移大印美钞的视线。

为什么,多个国家要打击利比亚?

自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其死亡人数之多、暴力程度之严重,已引发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安理会相继召开紧急会议,敦促立即结束暴行,并逐步解决民众的合法诉求。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然而这一切只是给予西方盟国一个攻击的借口罢了,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石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该国政府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
此次的利比亚冲突中,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也是第一个放风说在数小时之内对利比亚实施军事行动的国家,不是英美,而是平日低调的法国。央视分析,地缘政治的历史恩怨,加上石油企业在利比亚的利益,或许正是法国勇当“第一”的原因。
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这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很多法国的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一个对本国而言的特殊国家,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才结束统治。
然而更重要也许是经济原因。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而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声称,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央视评论认为,对法国而言,如果利比亚政府稳住了局势和统治地位,前者将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反之,如果帮助反政府武装上台,法国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总而言之,利比亚局势的动荡,为法国谋求政治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为此,在联合国决议刚刚通过几个小时,法国就率先向利比亚发动了攻击。

卡扎菲是怎么得罪五常的?

最近这几天,利比亚又上头条了,利比亚内乱已经10年了,国内两大武装力量还在互相攻击。
在经历北约空袭,利比亚国内武装力量你打我我打你之后,40年前就半只脚跨入发达国家的利比亚现在整个国家一片废墟。
这一切的一切,令大思兄感慨不已,那是什么原因才导致这一悲剧的出现?这一切都得从卡扎菲说起。
一、利比亚
利比亚是非洲国家,位于北非,与意大利隔海相望,原来是二流发达国家意大利的殖民地,利比亚北面有高达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95%的国土都是沙漠,极度缺水,但是却盛产石油。在利比亚王国时期,也就是卡扎菲上台的前一任王国时,利比亚是亲西方的,其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就是利用石油地租来维持统治,西方石油七姐妹赚得盆满钵满,国王就靠收点地盘喝点汤水,而利比亚国内的国民却并没有从石油中获得任何好处。
利比亚国内有着多达140多个的部落,其中较大实力的有30多个。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卡扎菲就是出生在利比亚南部的一个小部落里。利比亚南部大片沙漠,越往南就越深入沙漠,也就越穷,卡扎菲一样也逃脱不了命运,卡扎菲的父亲就是普通的牧羊人,靠替人牧羊维持生活。1942年卡扎菲出生。由于是替人牧羊,所以卡扎菲家并没有稳固的住所;卡扎菲小时候一直都远离城镇生活,长大了,要上学了,卡扎菲每天都在步行一个半小时上学。
等到了中学时,因为羊群的迁移,卡扎菲家又不得不再次搬家,这样卡扎菲就更加的远离学校,而因付不起住宿费,卡扎菲不得不到清真寺院打地铺睡觉,平日里还不得不到寺院要饭,这样的经历使得卡扎菲被人嘲笑是“乡巴佬”。
1961年,卡扎菲进入班加西利比亚大学主修历史,1963年卡扎菲放弃学业,加入保卫国王的精锐卫队,后来转学到了班加西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当时的利比亚除了石油工业之外,并没有什么工业,整个国家还处在部落时代,虽然有国王,但是国王与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简单类比下,利比亚有着140多个部落,这些部落可以简单类比为军阀,而当时利比亚人口仅仅为160万左右,所以当时的国王其实对国家的管控能力并不强。
国王也并没有多大的想改造利比亚的想法;国内是如此,国外更加不太平,当时整个阿拉伯地区并不太平,1952年埃及革命,卡扎菲最敬佩的纳赛尔通过军事政变上台;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1958年埃及、叙利亚和北也门组成阿拉伯合众国;在这一前提下利比亚留给普通下层人上升的通道就只能是从军,卡扎菲也无法摆脱这一命运,所以他就去读了军校。
这与兔子国90年代很像,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之后没钱读,就去读那些不要钱还发钱的军校。
1965年,卡扎菲军校毕业后进入利比亚陆军服役,任通信兵。在服役期间他遇到他的第一任妻子-法蒂赫,有传言说是由于卡扎菲帅气的外表吸引了妻子的注意;也有传言说是卡扎菲在军校学习期间曾组建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出众,出众的领导能力成功的吸引了老丈人利比亚哈利德将军,所以要将女儿许配给他。
这两者应该是兼而有之。服役后不久,卡扎菲依靠哈利德将军的关系进入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是因为卡扎菲在英国学成之后不久,就与法蒂赫结婚,卡扎菲其实并不喜欢这位将军女儿,在卡扎菲上台后不久就与法蒂赫离婚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卡扎菲通过与将军女儿的结合,确实给卡扎菲带来了“第一桶金”。当时的利比亚国王昏庸无能,也不能给利国民带来福祉,所以当时利比亚国内民心思动,军队内部也有不少军人成立了自己的组织,伺机而动,卡扎菲由于深受纳赛尔的影响,所以他效仿纳赛尔成立了“自由军官组织”。
(1952年纳赛尔通过组建“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成功上台,卡扎菲为了向纳赛尔致敬,直接把“自由军官组织”这个名字拿来用了。)
1969年8月末,身处沙漠地带的利比亚异常的炎热,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年老多病,怕热,就跑到国外避暑去了;只留下王储哈桑·里达王子镇守。卡扎菲看到机会,1969年8月3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以夜间训练为掩护,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发动了旨在推翻亲西方的利比亚王国君主制王朝的军事政变。
政变发生时,留守国内的王储哈桑·里达王子正在王宫中喝得酩酊大醉,他听到枪声立即从宫中逃出,藏到游泳池里,次日被捕,卡扎菲政变成功,这几乎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革命军仅在突袭班加西的王室卫队时发生了小的冲突,1人被打死,15人受伤。
事后,有人统计当时卡扎菲的自由军官组织仅有500人而已,就是这样一场开玩笑似的军事政变,开启了卡扎菲在利比亚42年的统治生涯。
这一年,卡扎菲27岁。
二、卡扎菲
仿佛一夜间,利比亚就换了人间。美国和欧洲在利比亚占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这些大国都非常的诧异,卡扎菲是个什么东西?哪来的?咋一夜之间就政变成功了?当时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有6000人驻扎。不过卡扎菲在政变成功的第二天,就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宣布,成立新的政府,并且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正在欧美调查卡扎菲背景的时候,卡扎菲宣布,卡扎菲将保护所有外国资产,外国公司在利比亚的利益绝不会有任何变化。
欧美一听,他们就觉得管你利比亚谁做主,反正我的利益不受损,随便你们闹腾。毕竟我军事基地还在那里,谅你卡扎菲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可惜欧美打错了算盘。上台之后的卡扎菲开始了亲苏政策,1970年3月卡扎菲强迫英国基地撤离,6月美国基地撤离。驱离外国军队之后,卡扎菲开始了清算外国石油资产,他直接将所有的美国在利比亚石油公司直接收归国有,这使得美国与利比亚关系急剧恶化。但是卡扎菲清醒认识到赶走了美国人,那得找一个靠山,卡扎菲想到了苏联。
卡扎菲和苏联一拍即合,赶走了美国人之后,苏联立即派遣军队驻扎到了利比亚,并且卡扎菲通过收缴的国外大量石油资产,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然后又飞快的和苏联签署了大量的武器销售协议。
苏联大哥的心思很简单纯粹,利比亚地处地中海南岸,在利比亚建立军事基地,能够保证苏联舰队在地中海的航行,并且有了利比亚这个打手,对抗欧美,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利比亚还每年都向苏联交保护费,大把的美元不要白不要。
这一时期的欧美,看着利比亚欺负自己,只能硬吞这口恶气。因为当时的美国正深陷越战的泥沼,不可自拔,根本无暇顾及利比亚,美国只能蹲在地上画小圈圈,指着卡扎菲,说:你等着!总有一天找你算账!
所以利比亚暂时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时期。
三、部落与民生
利比亚国内有着众多的部落,卡扎菲上台并没有经过铁血剿灭部落的过程,所以说卡扎菲的政变是不彻底的,还残余着大量的部落力量,这些部落力量类似于军阀。卡扎菲在上台之后,也有过打压部落,但是部落太多,并且力量强大,卡扎菲就妥协了,他只是大力的扶植一些亲己部落,然后打压那些不听话的部落。
这些不彻底的打压,使得那些被打压的部落更加抱团,力量也越发强大。后来还爆发了受部落支持的军人政变,不过卡扎菲很快就镇压了下去。因为自己就是军人政变上台,加上又发生了军人政变反对自己,所以卡扎菲并不相信军队和部落,他开始大量招募国外雇佣兵,交由子女亲自领导,自此卡扎菲形成了以卡扎菲为核心,然后再是子女,再就是亲卫队,最外围是亲己部落的权力层级。这一权力结构在卡扎菲的“著作”《绿宝书》中有所提及。
说起《绿宝书》,也挺搞笑,明明是一本毫无逻辑,乱七八糟的书,卡扎菲居然认为是集大成之作,见人就发,以至于发满了整个非洲地区,发行量高达2000多万册。
1980年左右,爆发了多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飞涨,伴随着石油的涨价,利比亚的石油收入也随之暴涨,在1981年,利比亚的人均GDP甚至超过了1万美元,已经妥妥的一只脚踏入了发达国家之列。
有了钱之后的卡扎菲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面对国内缺水现状,卡扎菲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南水北调人工河,人工河项目在利比亚南部钻取1300口超深井,然后建设长达2500公里的管道,将水运送到北部地区。这一工程耗资达300亿美元,由韩国大宇建设中标承建,所以利比亚沙漠长期都有大量的韩国工人。
不过韩国国内都认为利比亚建设是辛苦工作,所以现在韩剧中还有一些拿沙漠建设的段子调侃韩国年轻人不能吃苦,说“如果不听话,就送去沙漠”之类的说法。
四、越走越远
1979年,利比亚爆发了2000名利比亚人为支持“伊朗扣留美驻伊大使馆人员为人质”的行动,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付之一炬。随后,利美双方相互撤馆,美利关系进一步恶化。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上台之后,美国也从越南战场脱离出来,腾出手来的美国对利比亚的态度也开始强硬起来。这直接导致利比亚与美国的对抗开始激烈。1986年,利比亚以美国舰队入侵领海为由,向美军发射导弹,击落了3架美国军机,随后,美国进行了两次针对利比亚境内卡扎菲住所的空袭。空袭直接导致了卡扎菲还在襁褓中养女的死亡。
所以利比亚与美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270丧生,其中189人是美国人。这次空难被视为利比亚针对美国的一次报复性恐怖袭击。
不过此次事件,卡扎菲并不承认是利比亚所为。1991年,美英两国宣布了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洛克比空难是由利比亚人造成的。面对调查结果,卡扎菲承认是利比亚人所为,但并不承认是他指使的。关键的是美英也拿不出卡扎菲指使的证据,不得已美国将此事件将由联合国处理,联合国一审议,一致通过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
对卡扎菲打击更大的事件发生在洛克比空难之后不久,苏联解体,估计卡扎菲在黑夜无数次打自己嘴巴,原来还有苏联爸爸背后支持,现在苏联都不存在了,这下完蛋了。
五、靠近美国
苏联解体之后,卡扎菲死不承认是自己所为,这能承认吗?如果承认了,美国就有了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借口,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卡扎菲就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
失去了苏联爸爸的依靠,卡扎菲开始慢慢的向美国靠拢,为了向美国投诚,卡扎菲多次声援车臣,用来打压俄罗斯,讨好美国,并且积极的介入台湾问题,来向美国投诚,就像一条哈巴狗一样,美国还没让咬,它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咬为敬。
1999年,扭捏几年之久的卡扎菲终于同意将洛克比空难的两名利比亚嫌疑犯引渡至荷兰受审。后来不久,联合国取消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这算是卡扎菲运作得来的较好结果了。
卡扎菲失去苏联依靠之后,卡扎菲环顾四周,他能依靠的还有谁?联合国五大流氓,美、英、法自己早得罪光了;苏联现在已死、俄罗斯正在打车臣战争,是死是活还在说怎么保护我;兔子就那实力,那还是算了吧。卡扎菲左思右想,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所以他一面讨好美国,一面开始利用自己是非洲国家的优势,积极发展非洲关系。
为了获利非洲各国的支持,卡扎菲积极的介入非洲各类事务。比如非洲因为长期殖民,很多国家对领土都有纠纷,针对这一情况卡扎菲做了很多调停工作,该发钱的发钱,该和谈的就推动和谈,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卡扎菲在非洲笼络了一批粉丝。
并且在2002年直接推动了非洲联盟的成立。2008年在利比亚城市班加西,200多个穿得珠光宝气,顶着王冠或手握黄金权杖的非洲国王、酋长们将“万王之王”的头衔授予了卡扎菲。一时间卡扎菲在非洲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六、卡扎菲之亡
911事件之后,2003年3月美国联合英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仅仅不出1个月,萨达姆政权就倒台了。整个世界被美英联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现代化战争和军事力量的强大所震惊,卡扎菲看着军事力量比利比亚强大的伊拉克都顶不过美国一个月,他掂量掂量自己,还是保命要紧。
于是卡扎菲宣布开启了国企的私有化,引入外国资本,操作很简单,无非就是卖国企,利比亚有啥国企是美国资本想要的呢,当然只有石油了,所以卡扎菲开始推动外国资本低价收购利比亚石油资产。
另一方面卡扎菲也承认了对洛克比空难负责,拿出27亿美元赔偿遇难者。随着卡扎菲的一系列赔钱操作,利比亚与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
2010年12月,利比亚邻国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很快茉莉花运动迅速引发整个阿拉伯国家接连爆发革命,形成了“阿拉伯之春”,利比亚也难以逃脱,利比亚国内部落反对派爆发了反卡扎菲革命,2011年2月利比亚多个城市出现抗议活动,要求卡扎菲政府下台,抗议活动向全国蔓延,演变成武装冲突。
美英法等国看到利比亚局势出现混乱,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发起联合国1973号决议,美英法赞成,中俄弃权,美英法开始军事介入利比亚局势。美英还没出动,法国带头空袭了利比亚。
经过多轮的空袭,利比亚一片废墟;在经历几个月抵抗之后,卡扎菲在一个下水道中被反对派武装抓获,据说死前还有受虐情节。
那五常为什么非要致卡扎菲于死地嘞?
首先,大家要明白的是,所有的动乱,都是有着深刻的内因的,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卡扎菲上台之后,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内众多的部落势力进行整合,部落势力依然很大,并且卡扎菲也并没有让部落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卡扎菲上台后,也仅有自己亲信的部落获得了利益,但是大多数部落却更加的贫困,并且卡扎菲的国内政策也使得受到打压的部落抱团联合起来反对卡扎菲。
其次,卡扎菲在2003年之后为了讨好美国,进行了国企私有化,出让了一大部分石油利益给欧美,使得国内反对势力更加不满。
再者,在利比亚国内自身还未稳定之下,就不自量力的介入国际众多事务,使自己在国际上树敌太多,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卡扎菲得罪全世界的观点,也正是因为卡扎菲不切实际的与五大流氓对抗的结果。
我再来分开来讲一下,卡扎菲是怎么得罪五常的。
1、美英
前面讲了很多卡扎菲是怎么得罪美英的,其实还有一点没有提及的就是,卡扎菲在非盟推行非洲统一货币,虽然这一方案还未成行,但是这一想法却极大的挑战了美国美元霸权,只要是对石油美元策略有影响的国家,现在基本上都不存在了。
2、法国
前面提到利比亚想建立非洲联盟,并且不断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但是非洲并不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是法国人的非洲。利比亚想统一非洲,这明显是与法国不对付,没有了非洲,法国还怎么保持世界强国之列。正是法国不停的压迫非洲,从非洲吸血才使得法国人能够傲骄的怼天怼地。
2011年,法国空袭利比亚期间正值法国大选前夕,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台就是收受了卡扎菲的政治献金,现在萨科齐为了连任,直接就拿了卡扎菲来祭天。萨科齐空袭利比亚有三个好处:
1)是卡扎菲动了法国的根本利益,所以必须除之。
2)是萨科齐面临选举,想打造自己强人的形象。
3)是萨科齐收了钱,想杀人灭口。
3、俄罗斯
在普京平定车臣之后,俄罗斯背靠中国,通过石油贸易使得俄罗斯暂时缓过劲来;昔日卡扎菲为了靠近美国,直接拿俄罗斯当投诚状,这口气,普京还记着呢。
2003年之后,特别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石油价格暴跌,卡扎菲面对国内国际日益不利的形势,又开始向俄罗斯抛媚眼,企图让原来那个宠幸自己的男人再次多看自己两眼。
但是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不是苏联时期的那般模样了,他也会算账了,俄罗斯与利比亚都是石油出口大国,随着美国进军中东,在中东闹腾,现在油价连接上涨,如果利比亚局势再乱,那么势必会增加欧洲对俄罗斯石油进口的需求,这样使得欧洲向俄罗斯靠拢,并且2010年俄罗斯年出口已经达到18亿桶,要是利比亚局势再乱,油价只要涨10美元,都是超过近200亿美元的增收,利比亚那点进贡钱还不够塞牙缝的。
并且利比亚动乱之后,俄罗斯就更容易介入利比亚局势。所以俄罗斯在1973号决议中并没有投反对票,只投了弃权票,毕竟利比亚虽然支持过车臣,背叛过自己,但是曾经的小弟想回来,还是得给点面子。
事后来看,在现在俄罗斯深度的介入了利比亚的局势,比如前段时间就有俄罗斯在利比亚勾勾搭搭的新闻出现。
4、中国
卡扎菲在1970年曾经派副总理访问中国,当时的周总理负责接待,当时卡扎菲拿同台湾“断交”加上1亿美金的价格购买蘑菇蛋,毛主席怎么可能拿当时刚刚拥有的蘑菇蛋做交易,回绝了卡扎菲,当时毛主席给卡扎菲的评价是“太狂妄了”。其实也可以理解,1970年的卡扎菲才28岁,就已经坐上一国总统的宝座,自然是春风得意了。
2003年,当时卡扎菲由于伊拉克战争,开始向美国服软,就宣布弃核,但是他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中文蘑菇蛋的说明书,在联合国控诉兔子搞蘑菇蛋外交,到处种植蘑菇蛋,一时间搞得兔子下不来台,还是美国临时解围,说中文是世界通行语言,出现中文并不奇怪。算是把这一指责混过去了。
2006年,卡扎菲二儿子访问台湾并与陈水扁见面,5月,陈水扁访问利比亚与卡扎菲会面,这是兔子所不能容忍的。
大家都知道兔子全世界找油,利比亚是世界第九的储量,兔子自然会想各种方法进军利比亚石油业,可是卡扎菲一直以来都阻挠兔子进入利比亚。后来中石油想到一个绕道进入利比亚石油的办法就是通过收购加拿大在利比亚的石油公司,间接的进入利比亚,但是不久后,由于卡扎菲的阻挠中石油放弃了这一计划。
后来2011年,北约联军对利比亚进行空袭时,兔子国内有人说,兔子又少了一个老朋友,引得兔子在新闻大幅讲“卡扎菲不是老朋友”。
这还是兔子第一次用大版幅详细的讲解一个人的黑历史。
5、联合国
卡扎菲还不知死活的在2009年联合国上作演讲。本来只规定每人讲15分钟,但是卡扎菲硬生生的讲了一个半小时,导致同声传译都译不下去了,后来翻译直接撂挑子不翻了。
讲到兴起处,他还手撕联合国宪章。
卡扎非在演讲中表示,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他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尤其是增补非洲国家的代表。
卡扎菲的想法其实简单,他其实是想通过攻击联合国,增加非洲各国对自己的认同感,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此举一招得罪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卡扎菲没有五常的实力,居然还敢公然的挑战全部五常。
七、最后
卡扎菲是在大思兄看来是不智的,所有的小国家在当今世界上,都必须至少抱住某一个大国,小心谨慎的低调生存,特别是在国内军阀势力重生的国家更加要如此,正如我们常说的攘外必先安内,可惜的是卡扎菲并不知道这一点。在国内都不稳定的情况下去怼世界,更是直接怼五常,导致连最为好相处的兔子都不待见,这又是何苦呢。
所以说,卡扎菲之死,一方面是利比亚所面临的形势,因为乱的利比亚才符合各方利益;其实更多的是卡扎菲自己做出来的。

英、美、法国为什么要打利比亚?原因

原因:1.西方国家与利比亚在意识形态上完全不同,西方国家想要把自己的西方意识形态强加给利比亚;
2.石油利益驱使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对其动武。
3.推翻了卡扎菲政权,建立亲西方政权,维持世界统治地位。
石油利益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libiya/content-0/detail_2011_03/20/5257244_0.shtml
http://wenwen.soso.com/z/q274374574.htm
美国希望自己的意识形态可以在北非推广,随着意识形态推广的过程用最少的力量得到最大的利益。英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想跟随美国想拿到更多的利益,主要是石油。法为了自己在传统势力范围内的老大地位。
可以通过战争控制利比亚,又能得到一个政治傀儡。
暗中控制欧洲石油供给。
可以给中国的能源及在非洲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4. 可以宣传北约联盟的军事强大,逆他者必死。
对外输出通货膨胀。
因为他们要利比亚的石油资源
原因:
1. 西方发达国家与阿拉伯国家的普世价值观不同,英、美、法强加西方意识。
2. 石油利益,法国在利的石油利益驱动。
3. 美国借法欲推翻卡扎非政权。

现在为什么很多国家攻打利比亚啊 中国的立场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支持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禁飞区,可到最后,西方国家武力打击之后,我国是不支持武力打击的。
他们都在寻找拯救他们国家经济的方法,所以就找上了利比亚,通过战争获取利比亚的资源来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中国在利比亚有很多投资,当然不希望打了,利比亚当然不屈服,有人要你家的东西还打你,你答应吗?
中国的立场为反对状态,曾批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中国外交部宣布批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国援助利比亚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运抵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救援物资包括大米、食用油和药品等共计43吨。
利比亚动乱发生后,红十字会计划向利比亚提供价值5000万人民币的紧急人道救援主义物资,首批救援主义物资已于11号运抵利比亚东部城市班加西。
扩展资料:
利比亚战争的相关内容:
1、联合国安理会17日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划定特殊空域,限制冲突各方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
2、非盟利比亚问题专门委员会成员、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在努瓦克肖特举行的关于利比亚危机会议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强调反对外国对利比亚进行任何军事干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利比亚战争

美国或联合国为什么要打击利比亚政府

打击中国在利比亚开采石油的利益,抢占北非石油,损失最大的是中国,,中国未收回的设备和各在建的未完工的项目损失达1000亿以上
那个国家看病不用花钱 读书不用花钱 新人结婚ZF会补助一套新房。你认为呢?
不是美国要打,是欧洲的那些国家要打,联合国就是一个工具而已。为了什么,不就是他们脚下的那些黑油而已。
小卡(卡扎菲)不是很听话啊,以前有伊拉克和阿富汗拖累,现在基本都撤军了,还不教训一下小卡,再说那有的是石油啊,非洲储存量第一,世界第四,又跟美国有仇(79年的美国客机坠毁事件)那还不打你
  前段时间,利比亚反对派很猛,占领了绝大部分城市,差点把卡扎菲赶下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出来声称支持反对派。但非常出乎意料,卡扎菲突然扭转了局势,把反对派打回了班加西老家。简单来说:如果卡扎菲重新控制利比亚,美国等及其跟屁虫们,之前和利比亚签订的项目、协议,关乎西方各国的经济利益肯定损失重大。所以要推翻卡扎菲,支持反对派。
  利比亚是欧洲多个国家重要的石油来源。《全球数据库》2009年官方贸易数据显示,利比亚石油出口主要流向为欧洲国家,2009年利比亚的石油出口目的国占利比亚石油出口的比重排名分别为:意大利(32%)、德国(14%)、法国(10%)、中国(10%)、西班牙(9%)、美国(5%)、巴西(3%)。所以此次欧洲人比美国人先出面很正常;而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报道,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截止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由2008年的18家增长到32家,主要的投资方向是能源领域,因此法国人最先出面也就不奇怪了。
  但以此来解答法国的“过火”表现明显还不够,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占利比亚石油出口第二位德国的反应。德国不仅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中投了弃权票,更是从地中海相关区域撤离了自己所有的部队,并明确表示拒绝参与盟国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除了德国外,法国的“过火”还可以从其同盟、“世界老大”美国身上来比较看出。尽管奥巴马有表态促成卡扎菲的下台,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美国不准备搞单边行动,而且目前美国并不准备步法国后尘,正式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府。显然,在争论的漩涡中,相比法国人孤注一掷的做法,美国已经聪明的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而美国在伊拉克有五万驻军,在阿富汗有七万,美国不愿意陷入太深。并鉴于前总统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教训以及奥巴马政府的较低的民众支持率,大选在即,也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