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 2、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 3、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 4、额定电流计算公式?
- 5、欧姆定律 的知识点
- 6、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 7、九上物理知识点欧姆定律
- 8、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1、欧姆定律定义
常见简述: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一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标准式:
(变形公式U=IR;R=U/I)。
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I:(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U:(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R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部分电路公式:I=U/R,或I=U/R=P/U(I=U:R)。
(由欧姆定律的推导式【U=IR;R=U/I】不能得到①电压即为电流与电阻之积;②电阻即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所以,这些变形公式仅作计算参考,并无具体实际意义。)
欧姆定律成立时,以导体两端电压为横坐标,导体中的电流I为纵坐标,所做出的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这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它的斜率为电阻的倒数。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器元件叫线性元件,其电阻叫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
欧姆定律不成立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过原点的直线,而是不同形状的曲线。把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器元件,叫作非线性元件。
全电路公式:I=E/(R+r)。
E为电源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R是负载电阻,r是电源内阻,单位均为欧姆符号是Ω.I的单位是安培(A)。
2、电压
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某某”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某某”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mV) 、微伏(μV)。
换算关系:1Kv=103V1V=103mV 1mV=103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量程和分度值: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 V,分度值“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15 V,分度值“0.5 V”,(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大分度值也是小分度值的5倍), 指针位置相同,则示数也是5倍关系。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直接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0~3V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量程。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可能是:①两表同时短路外;②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记住:在故障题里,电压表哪里有示数,哪里就断开。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一,概念解释: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一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二,定律应用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3.测量小灯泡电阻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R等U除I。需要电压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连接开关要断开,闭前阻值调最大。4.串联电路公式串联电路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总压等于分压和,总阻等于分阻和。5.并联电路公式并联电路之关系,总流等于支流和。支压等于电源压,分阻倒和为倒总。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思维导图,如何判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三,应用内容:1.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V;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Ω;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A。2.单位使用:使用欧姆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I的单位是A,U的单位是V,R的单位是Ω。3.欧姆定律公式归纳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4.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5.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6.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7.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8.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额定电流计算公式?
额定电流的计算公式为:额定电流=额定功率/额定电压。
另外,对于三相电动机,其额定电流指的是电机电源引入线的线电流。对于星型接法的电动机,线电流等于相电流;对于三角形接法的电动机,线电流等于根号3倍的相电流。
计算额定电流的公式:
额定功率P等于额定电压V乘以额定电流I , 即P=VxI ,所以额定电流I就等于额定功率P除以额定电压V , 即I=P/V 。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扩展资料
欧姆定律知识点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103V)和毫伏(mV,1mV=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3V”和“0~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I=U/R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的知识点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电流
i=u/r
(2)电压
u=ir
(3)电阻
r=u/i(但r的大小与u、i无关!
(4)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电流、和电阻关系的(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在该实验中若r增大了,为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要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
串联电路的特点:
a、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
r串
=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
=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
=nr
(4)
r串
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b、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c、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2、并联电路的特点:
a、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1/r1+1/r2=1/r
(1)若n个相同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的n分之一;r并=
1/(1/r1+1/r2+……1/rn)
(2)并联相当于增大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每个分电阻;
b电流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i2;
c、电压特点:并联电路个支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u总=u1=u2;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r=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该式是用比值来定义导体的电阻的,是电阻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目的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导体电阻
2、实验原理
欧姆定律
i=u/r变形r=u/i
3、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4、实验电路图:(略)
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
2)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
(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
(4)计算导体阻值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2、触电方式:(1)单线触电;(2)双线触电;(3)高压电弧触电;(4)跨步电压触电四、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
④
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
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有:
一、导体的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公式:R=U/I(定义式)。
说明:
A、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R只跟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B、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C、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二、欧姆定律。
(1)定律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3)适应范围:一是部分电路,二是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
三、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伏安特性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这样画出的I-U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
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
四、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对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相同电压下,U/I大的导体中电流小,U/I小的导体中电流大。所以U/I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叫做电阻(R)。
(3)在相同电压下,对电阻不同的导体,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五、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1)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2)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3)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4)分压作用。
(5)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九上物理知识点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分钟要变成秒)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
全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
其中e为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内电压u内=ir,e=u内+u外
适用范围:纯电阻电路
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e=u+ir
ei=ui+i^2r
p释放=ei
p输出=ui
纯电阻电路中
p输出=i^2r
=e^2r/(r+r)^2
=e^2/(r^2+2r+r^2/r)
当
r=r时
p输出最大,p输出=e^2/4r
(均值不等式)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如下: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第一步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观察阻值和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4、注意该实验中,可能的电路故障常见的故障有: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
03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内容:I=U/R 变形式:U=IR 或 R=U/I
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 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电阻的串联|并联: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n ;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
4、串、并联中电压电流的分配特点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理解:根据串联中,电流不变,利用欧姆定律I=U/R,有U1/R1=U2/R2,变形得U1/U2=R1/R2;根据并联中,电压相等,利用欧姆定律U=IR,有I1R1=I2R2,变形得I1/I2=R2/R1
04测量电灯泡的电阻
1、伏安法测导体电阻
2、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重要)
3、“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05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欧姆定律和安全电压
(1)人体触电或引发火灾,都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的,从欧姆定律I=U/R来考虑:电压越高越危险; 防止电阻过小。(如:湿手不能触摸开关和用电器,避免短路等)
(2)加在人体上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36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动力电路电压=380V;高压输电线路电压可达105V
2、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现象
导线不通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用电器或电源的两端,称之为短路。由于并联,导线与和它并联的部分两端电压相同,而导线电阻很小,可以不计,则导线上必然通过一个大电流。若导线与用电器并联,则电流几乎不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若导线与电源并联,则大电流通过电源会将电源烧坏。
3、注意防雷
(1)雷电现象及破坏作用: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间、云层与大地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甚至几亿伏。根据欧姆定律,当发生雷电现象时,可以产生巨大的电流。
(2)避雷针:避雷针由金属制成,放在建筑物高处,当电荷传至避雷针尖,电荷会极易沿金属线流入大地,这条电流通道的建立可以中和云层和建筑物上的正负电荷,使得建筑物免遭雷电损坏。
4、利用欧姆定律解释触电现象:触电是由于电流过大造成的。根据I=U/R,当电压过大或电阻过小时,都会产生大电流,造成触电事故。
06方法清单
1、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步骤: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看清电路的组成(串联还是并联)——分析连接方法;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知道有什么、求什么;针对电路类型(串、并),联系欧姆定律进行分析——核心分析;列式求解
2、如何判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各元件的作用;认清滑动变阻器的连入阻值;弄清电路图中电表测量的物理量;分析电路的总电阻怎样变化和总电流的变化情况;最后综合得出电路中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