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皇威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的人物生平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9 21:46:16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希特勒上台后是如何对待昔日德皇威廉二世的?

在希特勒上台之后,昔日的德皇威廉二世仍然是活在世上,那么希特勒对当年的德皇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呢?这个答案其实历史已经为我们诠释了。希特勒对于威廉二世的态度就是采取了利用,但又同时戒备的心态来对待的。那么为什么这位曾经德国皇室的忠诚下士会这么对待他的君主呢?就请让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
1.政治心态的转变
1914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消息传进希特勒的耳朵的时候,当时满脑子大德意志梦想的希特勒几乎是欢呼雀跃的,他甚至感谢上苍让德皇选择了开展。这一描述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中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而且特意描写了他当时的欢喜。
随后希特勒便开始辗转寻求参军的机会。进入军队之后,希特勒在战争期间因公获得二级十字勋章、三级军事铁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一级团部勋章、三级服役勋章和伤员勋章各一枚。从这些希特勒当年所获得的勋章中我们就能看出,希特勒是多么的忠诚于德意志帝国,他甘愿为德意志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然而一战结束后威廉二世的出逃避难,将希特勒那颗对德意志皇室无比忠诚心是彻底的摔碎了。直到他成为元首之后他都一直坚信,若是皇室不出逃,德国依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着胜利的希望。德国之所以在一战战败就是因为懦弱的统治者与卑劣的叛徒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从德意志皇室出逃的消息传入希特勒耳朵的那一刻开始,希特勒就彻底抛弃了原本忠诚于德意志皇室的决心,他决心开始使用自己的方式来努力改变德国,想要利用自己的方式让德国重新走向辉煌。
2.登上权利中心的后的转变
希特勒为了能够改变德国,他开始在各地鼓吹自己的救国思想,并且组建了纳粹党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不顺利。直到希特勒与德国的容克贵族集团达成了利益协议,纳粹的势力这才一下子就怒飞冲天了,开始快速疯狂的扩张开来。在后希特勒精心策划了国会纵火案件之后,伴随着纳粹的反犹主义、民族主义思想的扩散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这才使得希特勒彻底的掌控了德国的政权。
成为了德国最高权利统治者之后,昔日德皇威廉二世仿佛是在希特勒的身上,曾经自己军队下士的身上看到了复辟的希望。为此威廉二世还特意捐赠出了200万马克来支持希特勒的纳粹事业,而且还特意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加入到了纳粹党,成为了纳粹党的一份子,为的就是希望希特勒能够帮助自己重建德意志第二帝国。
然而让威廉二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的希特勒早已经是德国无冕的君王了,又怎么会为了昔日将自己心都摔碎的过气的君王二战呢?希特勒仅仅只是想利用一下威廉二世最后的那一点影响力,使得他在德国的保皇派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减少纳粹党在行事的阻力,仅仅如此罢了。
3.防范中坐看德皇陨落
随着希特勒在二战初期欧洲战场的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把欧洲的大多数国家都闪懵了,已然已经成为了整个西欧大陆上的统治者。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再也无法找到当年德国军队中一名下士的影子。他所治理下的德国已然是将希特勒当成的德国的复国英雄和民族英雄。为此希特勒的目标开始转变成为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国。
而昔日的德皇威廉二世无疑是这项事业最大威胁之一。为了能够彻底防范和杜绝威廉二世复辟的情况出现,希特勒还特地在占领了荷兰之后为威廉二世加派了警卫部队。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威廉二世,实则就是在监视威廉二世,不允许威廉二世离开行宫回到德国。
直到战争进行到了1941年,彻底对复辟失去希望的威廉二世才带着遗憾离世。为了消除威廉二世对希特勒统治造成的影响,同时为了顺利建立第三帝国,所以必须要降低前朝君王对德国的影响,于是希特勒便不得不将威廉二世的墓迁葬回德国进行监视。可见此时的希特勒对威廉二世的防范之心有多么严重了,即便是威廉二世已经离开了人世,依然还在防范其潜藏的影响力。
可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希特勒绝对是德皇的忠诚的下士。然而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梦破碎之后,希特勒在自己权利增长的过程当中,慢慢的将威廉二世的效忠转变成为了为自己打造帝国梦想的助力,并且在彻底掌握德国之后对威廉二世从始至终就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防范。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生平简介

【摘要】
?0?2?0?2德皇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 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 (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 (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 ,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从1888年到1918年在位。

威廉二世 是何人?详细一点

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 (1744年9月25日—1797年11月16日)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786年8月17日 - 1797年11月16日在位)。
腓特烈·威廉二世是普鲁士王子奥古斯特·威廉与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小姐路易莎·艾米丽的儿子,生于柏林。他的父亲是腓特烈·威廉一世的次子,腓特烈大帝的弟弟。
腓特烈·威廉二世是一个意志薄弱,缺乏主见的人,经常处于宫廷集团的影响之下,且具有神秘主义倾向。他曾于1788年制定了一套严厉的出版物审查制度,以压制言论自由。
腓特烈·威廉二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同为最顽固的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欧洲君主。1791年,腓特烈·威廉二世与利奥波德二世在皮尔尼茨会晤,发表皮尔尼茨宣言,宣称要以武力对待法国革命。1792年2月,腓特烈·威廉二世与利奥波德二世缔结反法的军事同盟,这是后来欧洲形成的一系列反法联盟的基础。
Wilhelm Ⅱ (1859~1941) 德意志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1918在位)。1859年 1月27日生于波茨坦,威廉一世的长孙,腓特烈王储(后称腓特烈三世)之子。1874年起在卡塞尔读中学,1877年起在波恩上大学,专修法律和国家学。后在军队服役,1885年任波茨坦第一近卫军团司令。
1888年6月15日继承皇位,1890年3月迫使宰相O.von俾斯麦辞职,把最高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在位期间,对内视社会民主党为主要敌人,实行专制统治,镇压革命运动,笼络收买工人贵族,企图分裂工人运动;对外推行争夺世界霸权为目标和以舰队为手段的“世界政策”。1895年宣称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并煽动民族沙文主义。称“世界只有依靠德意志才能得救”。1897年派遣舰队强占中国胶州湾。1898年赴土耳其活动,力图在近东扩张势力。1900年起用B.H.M.K.von比洛为宰相,积极推行扩张政策。同年7月发表血腥的“匈奴演说”,出兵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参与瓜分中国领土的竞争。1905年和1911年两次制造“摩洛哥危机”,同法国争夺摩洛哥的权益,并多次插手巴尔干事务,从而加剧了英、法、俄和德、奥、意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1914年利用萨拉热窝事件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被迫于11月9日宣布退位,次日逃亡荷兰的多恩。1941年6月4日死于该地。著有回忆录《1878~1914年大战爆发时的事态》等。(肖辉英)
这是官方解释,其实我觉得这个人挺可爱的。可见上海社科出版社的《德国通史》一书。 他的科学艺术修养都很高,喜欢即席发表长篇大论,至于他的军国主义血统,那时当时的德国除了少数如马克思、恩格斯之外都避免不了的

德皇威廉二世是怎么死的?结局是怎样的?

日本人在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养眼能用3个月拿下我国,日本陆军航空兵第一人杉山元甚至还跑去向天皇做担保。然而事实证明,日本只不过是在口出狂言。然而在世界上,口出狂言的不仅仅只是杉山元这一个,另外还有一位狂徒在100年前曾说过要让中国人畏惧千年。这个狂徒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1909年德军正准备出发前往我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发表演讲称:我们不要留情,不要留活口,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提到德国,仍然浑身颤抖,甚至要让我们的旗帜永驻长城……
威廉二世的一生也颇有些色彩,他出生时因发生臀部生产,从而患有厄尔布氏麻痹,导致左臂萎缩,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威廉二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此外在威廉二世成长时,王室的内部矛盾一触即发。
被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力助了国王威廉一世统一德国,他和威廉一世属于亲俄派,但威廉二世的父母腓特烈三世与维多利亚公主却属于亲英派,出身于英国皇室的维多利亚公主热衷于向儿子威廉二世灌输对英国的热情,不过威廉一世也不甘示弱,向威廉一世施加影响。
腓特烈三世在威廉二世7岁时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正处于复杂的教育环境中,因此儿子交给了一位具有开明政治观念的乔治·辛茨彼得博士,但辛茨彼得博士显然也没有带给威廉二世良好的影响。
1888年3月,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的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不过在99天后因为咽喉癌去世,于是威廉二世成为了德国皇帝,登基后不久就辞退了宰相俾斯麦,而威廉二世非常不善于外交。
威廉二世时常出现的激情言论惹得很多国家不满,德国逐渐被孤立,1906年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13个与会国中,仅有奥匈帝国支持了德国。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威廉二世成为了一战的主要策划者。
但一战即将爆发时,威廉二世却竭力在争取和平,1914年7月29日,威廉二世与沙皇尼古拉二世进行沟通,解读奥匈帝国只会在塞尔维亚开战,不过威廉二世在大力鼓吹军国主义,进行军事扩张时,就已经将德国陷入了与周围国家的军事竞赛中,一场大战避不可免的发生了。
到1918年,威廉二世已经没有了任何权力,而德国也处于四面楚歌的地步,最终德国投降,并且宣告成立共和国,威廉二世则无可奈何的退位了,1918年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兰,并且凭借与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的亲戚关系,得到了一座小城堡。
妻子去世后威廉二世再娶了罗伊斯公主,原本他寄希望于希特勒能够帮助他复辟王朝,但威廉二世并没能如愿以偿,1941年6月,威廉二世在荷兰的多伦病逝,希特勒为其举办了小型的军事葬礼。
而在威廉二世的墓碑上刻有这样一行字:无需赞赏我,因为我无需赞赏。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用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

德皇威廉二世逊位逃往荷兰后,其家族后来发展怎样?

  威廉二世与其妻奥古斯塔·维多利亚1881年2月27日,威廉二世与奥古斯塔·维多莉亚结婚。他们有七个孩子:
  ·威廉王储 (1882-1951).
  ·埃特尔·弗雷德里希王子 (1883-1942)
  ·阿达尔伯特王子 (1884-1948)
  ·奥古斯图斯·威廉王子 (1887-1949)
  ·奥斯卡王子 (1888-1958)
  ·约阿希姆王子 (1890-1920)
  ·维多莉亚·路易斯公主 (1892-1980)
  威廉与妻子一直感情良好,而妻子在1921年4月21日去世,更令他非常痛心。在威廉被迫流亡荷兰后,他的幼子约阿希姆王子因受到参军后的忧郁症与婚姻失败之影响,在1920年开枪自杀身亡。
  1922年1月27日,Prince Johann Georg of Sch?naich-Carolath的儿子向威廉贺寿。威廉邀请他与其母[Hermine Reuss zu Greiz]到他家做客。威廉觉得Hermine非常吸引,并决定要娶她。威廉受到其支持者与子女反对,但仍在11月9日与Hermine结婚。Hermine的女儿Henriette (威廉的继女) 与约阿希姆王子之子Karl Franz Josef于1940年10月5日结婚,却在1946年离婚。Hermine则与丈夫感情良好,一直至威廉去世。

协约国为何没有审判德皇威廉二世

  协约国没有审判德皇威廉二世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发动战争并没有定性为犯罪,战争结束后才实行这个罪行。所以德皇威廉二世是否犯罪,是存在争议的。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廉二世逃亡到一直宣布中立的荷兰。但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协约国想要成功引渡威廉二世,势必要消灭荷兰,但是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不想再发动战争。

  3、当时保皇党和同情威廉的德国人有许多,协约国为了防止德国人民情绪进一步激化,所以没有进一步采取措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沙俄解体,国内革命热潮高涨。协约国着急解决俄共问题,德国也希望有自己的军队来防御俄国。若杀了威廉二世,势必会影响德国军队的士气。

一战后,德皇威廉二世的下场如何?

在修道院了却残生
威廉战后流亡荷兰。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规定将威廉定为战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 (例如德国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 。但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凭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在Doorn得到一座小城堡Huis Doorn,度过余生。他免除与官员和仆人的君臣关系,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头衔。
1922年,威廉出版他的回忆录,坚称自己没有犯下战争罪行。他一直邀请贵宾到他家作客,也十分留意欧洲事务。他本来很希望希特勒会帮他复辟王朝,但纳粹党始终未有如愿以偿。不过,对于希特勒成功解决德国的政经困难,他深感欣赏。德国在1940年占领荷兰后,威廉正式退出政治舞台。
1941年6月5日,威廉在荷兰的Doorn病逝,被葬于Huis Doorn,由希特勒为他举行一个小型军事葬礼。他生前希望葬礼上不摆设纳粹党的标志,但纳粹党没有理会。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内容介绍,《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书评

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也是普鲁士王国的末代国王。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划者,也是闪电战的创始人。《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这本书就把主视角放在了威廉二世身上,其中记录了德意志帝国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的毁灭等重大事件。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评价威廉二世?或许你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下面有两则书评,一起先来了解下吧。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书评一: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麦和总参谋长老毛奇这三位的精妙组合,不仅帮助普鲁士从松散破碎的德意志诸邦中脱颖而出,而且在经过了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以及1870年普法战争之后,德意志帝国建立,所以威廉一世也成为了德意志帝国,也就是历史上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首位皇帝。由此,德国才真正在欧洲大陆和世界范围内崛起,后发优势明显,很快加入了欧洲强国和世界强国的行列——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资本和由此激发的心态,使得德国很快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德意志帝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但在普鲁士王国战胜法国,建立起德意志帝国之后,德国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发展过程,历史上当然已经定论。但如果这样一种过程从继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之后登基的威廉二世,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德国崛起和失败的秘密或许也会同时在其中显示得几乎淋漓尽致了!既然是第一人称回忆录,在能够确保当事人内心想法真实性的基础上,当然也难免会有所取舍,把对自己有利的那些方面更多地展示出来,而对自己不利的那些方面则会进行模糊或者避而不谈。所以不必尽信,而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多方佐证,才能够得出一个较为全面、更接近史实的结论。
威廉二世虽然名义上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任皇帝,但由于他的父亲腓特烈三世在位只有短短的百日,所以这位德意志帝国的末代皇帝在帝国发展过程中所起到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事实上,正是在威廉二世在位期间,德国经济发展达到欧洲第一,工业产量超过了英法总和,军事实力也大为膨胀,还与英国开展了造舰比赛;并且,正是在威廉二世的主导下,德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妄图攫取更大的利益。
历史上的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缔结了三国同盟,来对抗英、法、俄三国协约,大致是这样一种局面。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之样一种局面仅仅只是一种结果,包括德皇威廉二世自己对其登基前后的回忆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威廉三世对俄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并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是以国家利益来通盘考虑。这一点,包括威廉二世处理德国与英国的关系中也可以看得出来——要知道,维多利亚女王是威廉二世的亲外祖母,这一层关系无法抹杀。
由于威廉二世出生时是臀位生产,罹患有厄尔布氏麻痹,以致左臂萎缩。但身体上的缺陷显然并没有影响他日后的成长,反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他更加自立、自主。无论是他在求学期间,还是担任威廉一世的皇长孙期间,或者在1883年以后开始独立履行一些外交事务期间,抑或是在正式登基担任德意志帝国皇帝,成为威廉二世时,通过处理与国内自由派、保守派,与欧洲大陆诸国之间的关系,威廉二世都显示了其充满野心却也不乏冲动鲁莽的一方面。或许,这也正是德意志帝国最终成为一战策源地、打响一战的部分原因所在。虽然写自己的回忆录的时候,威廉二世已经退位良久、德意志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但他在那个时候能否正确、客观地更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显然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作者:星空(来自豆瓣)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书评二:
阅读回忆录的最大快乐,就是通过具体详细的生活细节,来发现历史给予的标签下面,那个真实的人,他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轨迹,一定比刻板干瘪的标签来得更有意思。
对于德皇威廉二世来说,这份快乐还会加倍。因为世人对他的了解,常常就是暴躁君王、霸道总裁、一战主要策划者、闪电战创始人,再有心一些,或许会了解他儿时的麻痹症,伴随终生的残疾,这便基本是全部了。然而,通过阅读《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一书,我们便能站在君王自身的角度,去看到围绕在他的生活周边的人物和故事,比如铁血首相俾斯麦、霍恩洛厄侯爵等人,以及他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之后的退位。
这些历史细节经由亲历者记述出来,自然更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而历史课本上寥寥几笔的刻板印象也逐渐转变为一位血肉饱满的真实人类,他有着同所有人一样的喜好憎恨,有着欲望和冲动,但同时也时刻理解自己作为君王的责任。虽然没有哈姆雷特的犹豫懦弱,但是他在作出决定前也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而并非完全按照自己的暴躁个性为所欲为。
作为德意志帝国的末代皇帝,他的身上也围绕着某种悲剧性,威廉二世一直努力扭转这种强势人生逐渐衰落的悲剧命运,但是收效甚微。战败之后,他被迫退位,唯一感到欣慰的则是德意志帝国的军队依然强大,后来他还做出了种种外交和国家建设方面的努力,但是历史进程不可阻挡,而他身上的标签,也似乎早已被世人贴上。
此书除了流畅笔法和生动故事之外,还收集了大量当时的人物和场景照片,让读者得以亲眼目睹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各种公务和生活场景,以及海报和招贴画,这为历史增添了生气和乐趣,十分值得慢慢欣赏。
作者:尧耳(来自豆瓣)

德皇威廉二世的人物生平

1859年1月27日, 威廉出生于柏林,是威廉一世的长孙,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子。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他患有厄尔布氏麻痹(Erb's Palsy ),以至左臂萎缩。为弥补这一生理缺陷,威廉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尤其擅长于马术。1877年,他以皇长孙的身份进入著名学府波恩大学,专攻法律与国家学。1881年获学士学位。由于威廉二世出生时是臀位生产,使他罹患了厄尔布氏麻痹(Erb's Palsy),以致左臂萎缩。他很多时候拍照时刻意侧着半身,巧妙凸显出功能正常的右手,并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二世经常用左手戴着手套,让左手看起来比较修长,他也喜欢用左手倚着佩剑或拐杖,让自己看起来比较体面一点。.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后,他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99天后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成为皇帝。由于腓特烈三世是被庸医误诊而死,当时威廉曾经愤怒地说过:“英国医生杀了我的父亲!”21世纪初的宫庭文献中有关于他出生纪录:威廉可能因为患严重疾病,导致脑部功能有问题。他如此的健康问题,可能使他日后性格变得充满野心而且冲动鲁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得有些骄横。这是否妨碍了他的政治前途与日常生活,历史学家还尚未有定论。若此论点属实,那威廉的施政弊病肯定是来至于他的个性所造成,例如辞退俾斯麦。他的母亲维多利亚·阿德莱德·玛丽·路易丝公主对他的管教太严,让公婆威廉一世夫妇有机会在威廉二世面前挑拨离间。他母亲基于对儿子的生理缺陷有罪恶感,不断要求要威廉二世要勤加运动。却导致威廉二世与其母亲关系非常恶劣。另外,由于腓特烈皇后出身英国王室,她常常向儿子灌输英国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坚持只称呼儿子的英语名字:威廉在德语作“Wilhelm”,但她称之“William”;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称为“Henry”。未来皇帝威廉二世从小就对英国有种极为复杂的感觉,也可能因此改变他对于英国的外交政策。.虽然威廉在未当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就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究其根源,当时的德国正由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帝国主义社会,以俾斯麦为代表的旧官僚阶层已无法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于是,作为德国帝国主义阶层的最高代表,威廉二世在1890年命令俾斯麦辞职。后来,他先后任命卡普里维伯爵、霍亨洛厄和伯恩哈特·冯·比洛继承职务。在1909年,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成为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贝特曼·霍尔维格的意见,并肯定他对内政事务的远大目光,例如他的普鲁士选举法改革。在战争进行三年后,威廉才在1917年勉强与他分道扬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首相都是高级公务员,而不像俾斯麦这样的政坛老手。威廉想避免第二个俾斯麦出现,因为他认为俾斯麦过于专横─—所有官员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会见皇帝。而俾斯麦退休后,一直猛烈批评威廉的政策。威廉二世对社会主义组织的采取容忍的态度,赢得了公众的正面评价。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故此未能在德国的对外政策上保持理性。其中一个例子是,他跟统治英国的表弟及英国一种爱恨纠缠的关系。对威廉二世而言,跟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难以想象的事”;然而,随着威廉二世大量扩建海军的计划开始,德国的崛起令英国甚为忧心。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他认为自己是因为其舅父所设的外交陷阱而被卷入战争。实际上,威廉未曾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已经让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损。1896年,德兰士瓦的总统克鲁格成功镇压詹森远征,威廉二世竟然用电报向德兰士瓦总统祝贺。当时布尔人与英国关系紧张,因此英国对这克鲁格电报感到极为愤怒。而在八国联军事件中,他发表演说,勉励参与战役的德军,要仿效匈奴人般攻打中国。导致德军在后来的战争中被冠上“匈奴人”的绰号。他想为自己外交政策辩护,却屡次犯了严重的错误,反而使得外交关系更恶劣。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在1908年接受英国报章《每日电讯报》的访问。他想借此机会宣扬德英的友好关系。可是,他逞口舌之快,竟然冒犯英国、法国、俄国以及日本。他指出,德国人并不喜欢英国人、法俄两国曾煽动德国干预第二次布尔战争,以及德国的海军扩张是针对日本,而非英国。(他还讲了一句:“你们这些英国人真是疯了。”) 因为他这番激进的言论,连他的部下也噤若寒蝉。而威廉二世本人在此事之后几个月,都保持低调。比洛由于没有适当编辑并取舍当天访问的纪录就,被威廉给辞退。虽然如此,德英两国的皇室仍然保持良好关系。在英王爱德华七世葬礼的出席名单上,威廉名列第一。不过,这次的报导的事件已令威廉二世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在他最后十年的统治期间,他极少参与政府事务,这是当时社会所意想不到的。在战争前,威廉不再继续俾斯麦所倡导的:孤立法国的政策。虽然威廉二世的诚意不足,却也努力尝试法国修好—─不过因为法国之前在普法战争受到德国极大的羞辱,所以威廉二世想为两国关系破冰的计划,效果极为有限。威廉尝试缓和法国的复仇心理,但还是跟对英国的建立外交政策一样,最后都宣告失败,这是因为他实在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发生─—他访问丹吉尔时,不经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独立的言论,触怒了想在该地扩展势力范围的法国。所幸,外交官员表现出色,才成功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避免德国与法国及两者同盟正面交锋。辞退俾斯麦以后,跟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在1890年失效,威廉二世未积极与俄国洽谈如何延续该条约。这令德国失去俄国的支持,从此之后无法保证俄国在德法两国有冲突时会保持中立。威廉的性格和主张,让德国对于英法俄三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摇摆不定。一方面,他坚持与奥匈帝国的同盟─—1889年,他甚至向奥皇表示,只要奥国以任何理由出兵,德军也会全力支持;此外,德国又与英国合作,甚至曾经想跟法俄两国组成强大的欧陆联盟─—威廉自认为在1905年与沙皇尼古拉二世会面后,就已经得到俄国的支持。

荷兰女王究竟为何要保护一战的罪人威廉二世?


虽然这个远房表兄妹的关系,在国家利益层面不算什么,但我觉得至少还是有一点点亲情关系在里面的吧。
威廉明娜看着另一个“远房表哥”沙皇尼古拉二世被灭门,她实在不愿意看见“远房表哥”德皇威廉二世也死的这么惨,也不愿看到欧洲皇室被拖去审判,因为她自己也属于欧洲皇室,如果威廉二世被审判,也许下一个就是她自己。至于一战荷兰的中立是德皇威廉二世默许的这件事,首先中立得到双方认可,也不只是德国一方认可,再者现实点说,德国也没必要再树敌,本来就是多线作战,还有没有能力打下荷兰也是未知数。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她拒绝协约国的引渡审判。
“德皇”威廉二世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外孙,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是维多利亚孙子,乔治五世的父亲是威廉二世的舅舅,他们是真正的老表,可是一点也不妨碍他们互相厮杀。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英国国王”乔治五世都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外孙,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他们也是真正的老表,乔治五世的母亲是尼古拉二世的姨妈。
所以“德皇”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是远房表兄弟,威廉二世的舅妈也是尼古拉二世的姨妈。
至于“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关系就太远了,勉强能算远房亲戚。威廉明娜的姨父和尼古拉二世的姨父是亲兄弟,都是维多利亚的儿子。
抛开他们的亲戚关系也不谈,一战时,英国和沙俄都是协约国,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既是亲老表也是盟友,但是当沙俄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他感到国内非常危险,申请到英国表哥那里避难时,这个表哥却拒绝了他。最后尼古拉二世一家被灭门,而他另一个远房表哥 “德皇”威廉二世虽然战败退位,但逃到荷兰,得到善终。
二战之前的欧洲就是一群亲戚在打仗,打了上千年,所以也见怪不怪。别说表兄弟,就是亲父子、亲兄弟也一样兵戎相见,自古皇家无父子,最是无情帝王家。
这是因为威廉二世和当时的荷兰女王是有血缘关系的,所以对于他来说自然是要去保护这个亲戚的,而且保护了他对于自己老说也是有利的。
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是威廉三世的女儿,而威廉三世是威廉二世的儿子,也就是说,荷兰女王和威廉二世和孙女和爷爷的关系,因此在协约国将威廉二世列为战犯,想要将其引渡逮捕的时候,荷兰女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协约国。
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帮亲不帮理”了。
首先,欧洲这些国家的国王们他们都有亲戚关系。其次,如果威廉二世被处决的话,那么欧洲就会对所有的帝王都会有审判权。
因为威廉二世和威廉明娜是远房亲戚,同时在一战爆发后,荷兰选择中立的态度没有遭到德国的反对,因此才让荷兰在战争期间努力的发展经济,从而在一战后依然成为经济大国。再加上威廉明娜当时强硬的态度,因此当欧洲各国要求威廉明娜交出威廉二世时,被威廉明娜拒绝。
威廉明娜虽然和威廉二世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两人却是远方表兄妹。虽说在国家面前,这点关系并没有什么用,但是在一战时,因为始作俑者威廉二世在荷兰保持中立的态度时,威廉二世尊重了威廉明娜的选择。
因此,当欧洲各国通缉威廉二世时,走投无路的威廉二世便来到了荷兰,同时也只有荷兰女王威廉明娜肯帮助他。在威廉明娜收留了威廉二世后,当时的荷兰议会并没有说什么,而威廉明娜也正是因为威廉二世在一战时,对于威廉明娜的中立态度没有反对,才让荷兰避免了这场战争。而威廉明娜才能带领荷兰发展经济,从而在一战后,依然是欧洲的经济大国。威廉明娜有“抵抗之母”之称,不论是在一战还是二战,威廉明娜都保持了强硬的态度。即便在二战期间,德国大举入侵荷兰的时候,威廉明娜在这时虽然带领荷兰皇室和内阁逃亡到英格兰,但是她却没有放弃荷兰人民。
让荷兰人民勇敢的出来抵抗,因此,当时的威廉二世逃亡到了荷兰后。威廉明娜才会那么强烈的想要留下威廉二世。不过在一战时期,欧洲各国之所以没有和荷兰反抗,强制的让荷兰交出威廉二世,也是因为一战让欧洲各国千疮百孔,各国的经济还没恢复过来。所以,当时的威廉明娜拒绝欧洲国家后,这件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