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儒艮怎么读
儒艮的读音:rú gèn。
1、基本信息:
儒艮,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
2、栖息环境: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
3、外形特征:
头骨坚实。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上颌骨在前颌骨下方,较小。无鼻骨。一对额骨位于鼻腔后方。
顶骨合并,无间顶骨。在头骨背面,含有鼻孔的腔向后伸展到眼眶的前缘之后。雄性的前颌骨比雌性的厚实。幼体具2对很小的乳门牙,它们被吸收而不萌出。
食性和地理分布:
1、食性:
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米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
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会进食,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则多半在晚上觅食。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
2、地理分布:
间断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以及海湾和海峡内的水域,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澳大利亚中部沿岸,西至非洲东部。
原生种分布(海域):澳大利亚、巴林、文莱、柬埔寨、中国、可可岛、科摩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印度、印尼、日本、约旦、肯尼亚。
儒艮怎么读
儒艮的发音为[rúgěn]。
1.儒艮的词源和释义:
词源:儒艮rúgěn是汉语词汇,由儒和艮两个字组成。释义:儒艮是一种哺乳动物,属于犀牛科,科学名称为Manis。它具有外骨骼和鳞片覆盖的身体结构,以及长而粘性的舌头,主要以食蚁为生。
2.儒艮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
儒艮属于哺乳纲,犀牛目,犀牛科,犀牛属Manis下的一个属。全球共有八种儒艮,包括中国的中华儒艮。
3.儒艮的特征和习性:
外观特征:儒艮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大量的鳞片覆盖全身,背部呈现棕褐色或灰色,鼻子尖端带有管状鼻孔,尾巴短小。食性习性:儒艮以食蚁为主,利用长而粘性的舌头捕食蚂蚁和白蚁。它们多数是夜行性动物,喜欢栖息在森林、草原和农田等地。
4.儒艮的分布和保护现状:
分布范围:儒艮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东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保护现状:由于人类的活动和非法狩猎的影响,儒艮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目前,国际上对于儒艮的保护工作已经展开,包括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保护等措施来保护儒艮的栖息环境和减少非法猎杀行为。
5.儒艮在文化和传统中的意义:
在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中,儒艮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寓意吉祥和幸福。它常被作为图案装饰在传统的织物、器皿和雕刻品上,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总结:
综上所述,儒艮rúgěn是一种哺乳动物,属于犀牛科。它以食蚁为生,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大量的鳞片覆盖全身。
儒艮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非法狩猎的威胁,儒艮面临着濒危的现状,因此国际上对其展开了保护工作。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艮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儒艮是什么
1、儒艮: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哺乳纲、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2、儒艮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3、儒艮是草食性动物,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饱食后除不时出水换气外,爱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于岩礁等处静候,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水温不低于15℃,不去冷海。4、儒艮喜成群活动,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的海域,定时浮出海面换气。因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故儒艮常被误认为“美人鱼”。因人类对儒艮的捕杀,迄今儒艮数量已极为稀少。
儒艮读音
儒艮读音:rú gèn。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属于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在300至500千克之间。
儒艮的外观特征包括身体肥圆、无明显颈部、眼小、无背鳍、鳍肢胸鳍状以及体肤全由肥厚皮肉组成。它们的背部呈深灰色,而全身则有稀疏细软短毛。
儒艮因其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宛如人在水中游泳,因此也被称为“人鱼”。它们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湾的广西沿海等地,同时在非洲东部、日本、印度以及太平洋沿岸海域也有分布。
儒艮生活于热带和热带性浅海水域,通常在沙泥底质多青苗、海藻的浅海滩涂生活,可以进入河口,但不在淡水中栖息。它们喜欢成群活动,行动缓慢,性情温驯,视力差但听觉灵敏。儒艮平日呈昏睡状,对冷敏感,易染肺炎而亡。
拼音的好处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汉语拼音能够准确地给汉字注音,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查辞书。
2、它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习普通话光靠口耳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记音符号,以帮助教学,矫正读音。汉语拼音就是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3、学习拼音可以独立查字典,有利于幼儿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儒艮的意思儒艮的意思是什么
儒艮的词语解释是: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儒艮的词语解释是: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拼音是:rúgèn。结构是:儒(左右结构)艮(独体结构)。注音是:ㄖㄨ_ㄍㄣ_。儒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哺乳动物。体色灰褐,体长5至2.7米,栖于热带海中。无毛,圆头小眼。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牝者哺乳时,常以前肢拥幼仔,头、胸露出水面,远望如抱儿之妇,故俗称人鱼。二、国语词典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海牛目。形似海牛,体长约一丈,栖于热带的海中。其雌者常以前肢抱儿,露出水面,远望如抱儿之妇。词语翻译英语dugong德语Dugong三、网络解释儒艮儒艮(学名:Dugongdugon)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时浮出海面换气。因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故儒艮常被误认为“美人鱼”。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数量已极为稀少。关于儒艮的成语燔书_儒宿学旧儒喔咿儒儿侏儒观戏焚典坑儒鸿儒硕学白面儒生老师宿儒焚书坑儒关于儒艮的词语焚书坑儒风流儒雅侏儒观戏燕颔儒生焚典坑儒宿学旧儒老师宿儒通儒达识耆儒硕老喔咿儒儿关于儒艮的造句1、虽然儒艮的尾巴意外地有些像鲸鱼,但却与海牛有关,在外观和行为上也与海牛相似。2、纳布和潘克洛夫已经把儒艮身上的脂肪全部取下来,装在大陶土罐里了。3、儒艮有很多时间是单独生活或成对生活的,尽管有时我们也会看到它们成百地聚集为巨大的动物兽群。4、儒艮日日夜夜地吃着水下的草料,它们用多刺和敏感的鼻子来翻找,并用粗糙的嘴唇和牙齿反复不断地咀嚼这些草料。5、儒艮目前在整个范围内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其数量仍然处于贫乏的状态中。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儒艮的详细信息
儒艮是什么意思
1、儒艮(学名:Dugongdugon),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2、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新月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3、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中,以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为主食。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儒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4、因为它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的濒危物种之一。5、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数量已极为稀少。6、1996年在广西北海英罗和大风江口之间沿岸海域建立了广西国家级儒艮自然保护区。
什么是儒艮?
海和尚是儒艮的别称。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属哺乳纲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主要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海域,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
儒艮的生活习性
儒艮的眼力不好,但其嗅觉相当灵敏。它的牙齿宽而平,很适合吃海藻、水草等水生植物。儒艮的胃和牛胃一样,也有四个室,这样可以充分消化和磨碎食物。因此又有“海牛”之称。儒艮目前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的大陆沿岸水域及岛屿间。
儒艮是什么动物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
分布地区
儒艮的分布区跨居37个以上的国家。
国外分布:国外不连续地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以及海湾和海峡内的水域,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澳大利亚中部沿 岸,西至东非。
国内分布:南海:广西(防城港竹山港、合浦县对达港)、海南(东方市港门湾、 白马井洋浦港、澄迈县东水港),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和阳江市在20世纪70年代及台湾省南部 在30年代曾有儒艮的记录。
BBC组织的科考队前往莫桑比克巴扎鲁托群岛,在距离海岸9英里的位置,发现了大量的儒艮。
儒艮是什么??
儒艮(rú gèn)
儒艮是茫茫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动物,属于海牛目。它与海牛目的动物如海牛的最大区别在于:海牛的尾部呈圆形,而儒艮尾部形状与海豚尾部相似。儒艮的头很大,头与身体的比例是海洋动物中最大的。嘴长得十分奇特,巨大而呈纵向,舌大,使其更利于进食海底植物而将沙子排除开。儒艮进食的时候可以看到它在如雾般的沙尘里穿来穿去,十分漂亮。儒艮的气孔在头部顶端,平均15分钟换一次气。头部和背部皮肤坚硬无比,非常厚实,用来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使得鲨鱼对他们都无可奈何。小儒艮生命脆弱,皮肤很薄,常常容易夭折于鲨鱼口中,所以小儒艮需要大量的营养以快快长大。小儒艮平均需要跟随母亲生活1年半至2年才能断奶,而母亲哺乳期间的进食量是平时的几倍。儒艮的平均寿命是78岁,当然这指的是自然死亡。儒艮的牙齿具有和大象一样的又常又尖的侧牙,这些牙齿主要在争夺配偶及防御敌人时起作用,所以雄性的尖牙比雌性的更长。儒艮从不挑食,最喜欢的食物是海草,但也会经常尝试其他的海底植物,生活在拥有丰富植物的近海海域。它们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所以一般情况下,儒艮不会被人看见。在哺乳期,儒艮会带着孩子在浅海游弋,这时的成年儒艮乳头肿大,古代的水手们在光线不好的时候看到它,误认为是女人。由于传说的渲染,儒艮便有了“美人鱼”的称呼,不过由题图可以看到,它们显然与美人没有什么关系。儒艮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南部海域和印度洋沿岸,成群的儒艮在浅海处觅食、嬉戏,从十几只到200多只不等,场面非常壮观。但人类活动正使儒艮的生存环境受到致命威胁,儒艮正在同样经历着海牛几年前的经历。那时由于大量新建码头、工业污染近海、渔民大量捕杀,使得海牛一度处于灭绝的边缘,幸亏政府及时制止,才使他们幸免于灭绝。现在的儒艮同样处于这三种威胁之下。儒艮数量本来就比海牛少,生命力又比海牛脆弱一些,所以处境就更加危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处于近海的儒艮背上有可怕的螺旋桨打伤过的痕迹。工业污染过的近海,海底植被彻底破坏,儒艮面临饥饿的威胁,不得不迁徙离开家园。仅1995~1997年,澳大利亚就有3次儒艮的大规模迁徙。渔民使用带钩的渔网,也使得大量儒艮死亡。由于小儒艮在成年以前离开母亲是无法生存的(即使有人用牛奶喂养,小家伙的状态也无法好转),所以只要猎杀了一只成年雌性并处于哺乳期的儒艮,就意味着一群小儒艮的死亡。经历了海牛的惨剧以后,儒艮面临的危险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类所认识。中国将儒艮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广西合浦设立了专门的自然保护区。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拆除了几个码头,并明令禁止污染物直接入海。许多城市的渔民已经自觉废除了用带钩的渔网捕鱼,同时政府明令如果捉住儒艮,应立即放生。但儒艮的处境仍不乐观,数量减少可能导致因近亲交配而使得整个种群灭绝。与许多海洋动物一样,已经十分稀少的儒艮急需更多的关心和保护。
儒艮怎么读
您好
【儒艮】拼音:
[rú gèn]
儒艮与海牛皆为草食性动物,但栖息地不尽相同,它们是海牛目前唯一仍生存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物种,哺乳动物。体色灰褐,体长1.5至2.7米,栖于热带海中。无毛,圆头小眼。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儒艮的读音是[rú gèn],儒的声母是r,韵母是u,读第二声;艮的声母是g,韵母是e,读第四声。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
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 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新月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饱食后除不时出水换气外,爱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于岩礁 等处静候,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不去冷海。对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质差也 易罹皮肤溃疡、内寄生虫等。
喜成群活动,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在隐蔽条件良 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从不远离海岸。
行动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时2海里左右,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一般每1至2分钟浮至水面一次,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 面,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1圈。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