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蚂蚁庄园
- 2、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
- 3、青蒿素从哪种植物中提取?
- 4、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的?
- 5、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的?
- 6、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
- 7、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的?
- 8、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
- 9、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蚂蚁庄园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提取出来的。
黄花蒿的分布较广,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它的适应力较强,黄花蒿是双子叶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100到200厘米之间。
它的分枝较多,叶片较薄,花呈深黄色,结的果瘦小呈椭圆状,花果期在8月到11月之间,它的生存环境简单,适应能力极强,属于比较好养活的植物。
黄花蒿喜温暖、阳光,忌水浸,不耐荫蔽。光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对土壤质地及pH值要求不严,pH值5.4-5.7对叶片产量及青蒿素含量无大的影响,但性喜开阔向阳的湿润环境,宜排水良好、微偏酸性的少宿根性草本植物的黄壤、冲积土和紫色土。
产地生境
遍及中国全境;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000-3000m地区,西藏分布在3650m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中国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
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广布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欧洲的中部、东部、南部及亚洲北部、中部、东部最多,向南延伸分布到地中海及非洲北部,亚洲南部、西南部各国;另外还从亚洲北部迁入北美洲、并广布于加拿大及美国。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地区。
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
青蒿素正是从青蒿中提取而来的。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150厘米,全株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气味,广泛生长于大江南北,特别是在云南、广西一带的荒野、山坡路旁。
黄花蒿喜欢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阴,要种植在向阳的位置,生长适温18-21摄氏度,最高32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每天日照有14个小时能促进茎叶中青蒿素的积累。主要以荒山坡地为主,相对好的耕地都会用来种植甘蔗、玉米等经济作物,留下的零散地块,用来种生长较快的青蒿。
黄花蒿种植技巧:
1、土壤
黄花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好选择透水透气性好、肥沃、疏松、微偏酸性的少宿根性草本植物的黄壤、冲积土或紫色土,这样生长出来的植株更为茂盛,茎叶中黄花蒿素含量会更高。
2、水肥
黄花蒿忌水浸,在连绵雨季时要注意及时排水,积水会导致菌核病和烂根,一个月浇2次水。植株根系发达,需肥量大,可结合松土除草进行追肥2-3次,可施速效氨肥以促进茎叶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施肥时注意不要将肥粘在植株茎叶上,以免灼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蒿素
青蒿素从哪种植物中提取?
青蒿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之一,但对最需要它的贫困患者来说仍过于昂贵。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用转基因酵母合成了青蒿素的前体物质——青蒿酸,有望大幅增加青蒿素产量、降低治疗疟疾的费用。
青蒿素从菊科蒿属植物青蒿中提取,是中国科学家开发出的强效抗疟药物。在非洲和亚洲许多地区,疟原虫已经对其他多数抗疟药物具有抗药性,这些地区对青蒿素类药物的需求格外迫切。
目前使用青蒿素进行治疗每个疗程的费用是8美元到15美元,对这些地区的贫困患者来说过于昂贵,主要瓶颈在于青蒿的收获量不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说,他们的新研究成果有望将青蒿素药物价格大大降低。有关论文最近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此前,这个小组曾经将青蒿的一个基因植入大肠杆菌,利用细菌的生物合成过程获得了一些中间物质,但这些物质还需要几步反应才能生成青蒿酸。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青蒿里发现了一种与青蒿酸合成有关的新酶。将制造这种酶的基因植入酿酒酵母后,酵母制造出了青蒿酸。
利用微生物合成化学物质以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是工业上常用的手段。这项新成果有望为大幅降低青蒿素生产成本开辟道路,但付诸实用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
屠呦呦1987年4月发表在《中药通报》上的论文《中药青蒿的正品研究》https://wenku.baidu.com/view/dc7ea0d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6.html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扩展资料
黄花蒿产地生境:遍及中国全境;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000-3000m地区,西藏分布在3650m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中国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
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蒿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蒿
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的?
青蒿素作为一种天然的药物,是从黄花蒿叶这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但它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必须通过西医的技术制作成药品,所以可以说青蒿素是中西结合的一种药品。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它是一种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无色针状晶体,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青蒿素是青蒿植物提取的,这种植物分布在九江一带,目前没有广泛种植,但野生青蒿随处可见。从植物学家的角度看,青蒿是一类很常见的有独特气味的菊科植物。经过研究,屠呦呦发现,用青蒿素抗疟疾应通过“绞汁”,而不是传统的“熬汤药”,因为高温可能破坏药物疗效。据此,屠呦呦改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来处理青蒿,去除青蒿中无效的酸性部分,保留有效的中性部分,果然药效明显提高。之后又遵循现代药理学和化学的方法,经历了提纯—动物实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等严格的制药流程,提纯出“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的?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
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非常复杂,对于青蒿素这一类低含量的复杂分子的生物合成研究更是如此。用以下三种途径可生物合成青蒿素:
1、通过添加生物合成的前体来增加青蒿素的含量。
2、通过对控制青蒿素合成的关键酶进行调控,或者对关键酶控制的基因进行激活来大幅度增加青蒿素的含量。
3、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改变关键基因以增强它们所控制酶的效率 。
扩展资料:
青蒿素的药理作用
与以往的抗疟药物不同,青蒿素抗疟机理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等的功能进行干扰,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其次作用于核膜、内质网,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虫体结构的全部瓦解,而不是借助于干扰疟原虫的叶酸代谢。
其作用机制也可能主要是干扰表膜一线粒体的功能,作用于食物泡膜,阻断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从而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于虫体外,疟原虫最终损失大量细胞质而死亡。
具体药理作用分两步:第一步是活化,青蒿素被疟原虫体内的铁催化,其结构中的过氧桥裂解,产生自由基;第二步是烷基化,第一步所产生的自由基与疟原虫蛋白发生络合,形成共价键,使疟原虫蛋白失去功能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蒿素
屠呦呦1987年4月发表在《中药通报》上的论文《中药青蒿的正品研究》https://wenku.baidu.com/view/dc7ea0d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6.html
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主要以萃取的原理进行。
第一种就是乙醚浸提法,第二种方法是溶剂汽油浸提法。挥发油是采用水蒸气蒸馏进行提取,减压蒸馏的分离;非挥发性的成分则是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据央视新闻6月17日官方消息(网页链接):
屠呦呦团队宣布科研新进展。
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
答案: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提取出来的,黄花蒿的分布较广,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它的适应力较强,属于比较好存活的植物,在经过科学提取后的黄花蒿它的医疗药用价值更高,能有效治疗人类疟疾。
拓展资料:
作用:
青蒿素为抗疟药,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凶险性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药物,是高效、速效、低毒抗疟药,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够迅速控制临床发作的症状。
作用机制:
,它主要是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青蒿素通过影响氯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对食物泡膜的作用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的时候得不到补充,因而疟原虫会很快的死亡。
青蒿素的发现: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名至实归的,还有屠呦呦荣获的两个国际大奖: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两项大奖,均为中国本土科学家的“零突破。
成就: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如此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拉斯克奖评委、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这样评价青蒿素的发现;
“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如此评价屠呦呦的贡献。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青蒿素种植时要注意这些:一、选择透水透气性好、肥沃的土壤。二、忌水浸,可结合松土除草进行追肥2到3次,可施速效氨肥以促进茎叶生长。三、种植在向阳的位置,生长适温18-21℃,最高32℃,最低10℃,每天日照有14个小时能促进茎叶中青蒿素的积累。
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的?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黄花蒿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广泛分布。适应性强,属于比较有生命力的植物。经过科学提取,黄花蒿具有较高的医学和药用价值,可有效治疗人类疟疾。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从名字上看,青蒿素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其实是从符合花絮的植物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对疟疾有明显疗效,且毒性低。它是世界上唯一能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黄花蒿为双子叶植物黍属,茎高100-200cm。分枝多,叶薄,花暗黄色,果实薄椭圆形,花期8-11月。它的生活环境简单,适应性极强,属于比较好养的植物。黄花蒿分布广泛,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野生黄花蒿多生长在荒地、山坡、道路两旁。它适合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它喜欢充足的阳光,所以它可以不要泡在水里。它所含的青蒿素越多,对其他生存环境的要求就越低。黄花蒿主要靠种子繁殖,20左右最有利于其发芽,种子在低温下可保存3年左右。未提取的黄花蒿,主要用于清热止疟,祛风止痒,能被人们很好的利用。科学提取后的黄花蒿药用价值更高。
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提取出来的,黄花蒿的分布较广,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它的适应力较强,属于比较好存活的植物,在经过科学提取后的黄花蒿它的医疗药用价值更高,能有效治疗人类疟疾。
青蒿素从名字上听容易被人误以为是从青蒿里提取出来的,其实它是从符合花絮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它对疟疾的药效十分明显并且含毒量较低是世界上唯一能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
黄花蒿是双子叶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100到200厘米之间,它的分枝较多,叶片较薄,花呈深黄色,结的果瘦小呈椭圆状,花果期在8月到11月之间,它的生存环境简单,适应能力极强,属于比较好养活的植物。
黄花蒿的分布
黄花蒿的分布较广,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它的存在,野生的黄花蒿多生长在荒地、山坡和道路两旁,它适宜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下,喜欢充足的阳光,不能浸水,光照越充足它所含的青蒿素越多,对其他生存环境要求不高。
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人们通常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除了黄花蒿,烟草中也可以提取青蒿素,但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方法较简单。提取青蒿素时可以使用化学合成、生物合成、提取纯化三种方法,其中化学合成难度最高,生物合成过程最复杂。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
青蒿素唯一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那青蒿素是从什么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呢,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除了青蒿外,也可以从烟草中提取青蒿素,但从烟草中提取青蒿素需要和甲羟戊酸合成。
因此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较简单,人们通常会用化学合成、生物合成以及提取纯化等三种方法来提取青蒿素。化学合成是提取青蒿素难度最高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需要以香草醛为原料合成青蒿素,此外还需要合成多种元素。
生物合成法合成途径较为复杂,合成期间需要用到酶,过程中还要控制好酶的效率,提取纯化是将青蒿素从青蒿中通过化学途径提取出来,然后再经过加工纯化。通常我国南方地区产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更高,更纯。
青蒿属于菊科一年生植物,它的植株带有香气,多生长在潮湿的河岸边或山谷中,我国滨海地区多有种植。青蒿属于短日照植物,对光照的需求量不高,通常光照过强时植株会出现枯萎泛黄的现象,光照不足时会影响结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