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环蛇,金环蛇是几级保护动物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8 11:35:08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金环蛇主要生物学特性(金环蛇的弱点)


金环蛇别名:金脚带、铁包金、佛蛇、金报应、黄金甲、黄节蛇、金蛇、国公棍等。
形态特征:体躯较粗大,一般长1-1.6米。头椭圆形,略大于颈部,头背黑色,有A形纹斜达颈侧;脊背显著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体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绕周身,两色环基本等宽;尾较短,末端钝圆。
生活习性:系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活动,觅寻其它蛇类为食,有时也食蛇卵、蛙、鼠等。白天多不出洞,常盘蜷身体把头钻在身下。常活动于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丛林中的溪沟边或山坡岩石、坟墓洞穴内。
生理特点:怕见阳光,有剧毒,性情温顺,不主动攻击人畜,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窝产卵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穴内,由雌蛇护卵。
分布: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金环蛇是几级保护动物

金环蛇在国际上是二级保护动物,在国内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
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金环蛇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金环蛇养殖场)


配种与产卵
⑴银环蛇需经3年以上才性成熟配种。体质健壮的蛇,每年在5~6月间发情,交配的适宜温度是l5~l8℃,相对湿度是30%~60%。l条雄蛇可连续与4~6条雌蛇交配。
⑵产卵。雌蛇一般在6~7月间开始产卵,产卵时的适宜温度为21~28℃,相对湿度为5%~70%。雌蛇将卵产于掘出的泥土浅洞穴中。银环蛇的卵为椭圆形,呈白色或浅黄色,卵壳较柔软,带有弹性。l50~250克重的雌蛇1次产卵5枚,300克重以上可产卵l0枚,0.5千克重以上可产卵l2~l4枚。雌蛇产卵后,为防止小蛇孵化出后被大蛇吃掉,待蛇停产后应把蛇蛋从窝中取出,进行人工孵化。
仔蛇的饲养管理
幼蛇卵化出壳后可放在l5℃以上的蛇箱内饲养,一般l0日以内靠卵黄维持自体营养,不需喂食,只需喂给清洁饮水就可以了。l0日以后才开始少量觅食。一般投放一些碎的鲜黄鳝、泥鳅等优质易消化的食料,对体弱不吃食的蛇可用注射器或洗耳球等工具灌喂一些流体食物。幼蛇的耐饥能力很强,20天不采食,只要保证有足够的饮水一般是不会饿死的。如果不饮水则会渴死。但人工饲养要尽可能提前开食,以利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幼蛇饲养应与成蛇和其他不同种的蛇分开,不能混养,要按品种、大小分开饲养,以防成蛇吞食仔蛇和蛇吃蛇及相互咬斗伤亡。仔蛇饲养遇到低温天气可用200瓦电灯加温或把粗糠放到蛇房内以防寒。饲养过程中应经常更换饲料池中的水和蛇窝内的垫料,及时清除残余饲用动物尸体与粪便,并要定期消毒,保持蛇园环境卫生。平时应注意蛇的活动、采食、饮水和精神状态,发现病蛇及时捕出隔离治疗。此外,还应注意防止蛇的天敌的危害。
成蛇的饲养管理
金环蛇成蛇的食料可采取在蛇园内养蛙类、蜥蜴类供其自由捕食。平时可捕些蛙类放入蛇园内,以弥补饲料的不足。每年3月初金环蛇出蛰后身体虚弱,需要大量养分补充身体。l1月份以后气温下降,l0℃以下,便入蛰冬眠,金环蛇在入蛰之前也需要积累大量养料以备维持冬眠时期营养消耗的需要。为了满足金环蛇在上述两个采食高峰期对营养的需要,每天傍晚在金环蛇出窝活动前在园内投放小白鼠等鼠类或在饲养池内放些新鲜的泥鳅、鳝等其他鱼类。数量以吃完不剩为准,尽量做到多喂、喂饱。金环蛇是变温动物,l1月份以后气温下降,金环蛇越冬时要注意保温,要把经太阳晒过的细土填入蛇窝内,使蛇窝中温度保持在l1~l3℃左右,相对湿度在l0%左右,确保蛇类安全越冬。越冬以后可将冬眠初醒蛇从蛇窝捕离到窝外晒3小时左右太阳,进行日光浴以增强体质。夏天炎热蛇园内饲养池和饲料池上要搭遮荫棚,避免池水被晒热,造成蛇和活的饲料动物死亡。为了预防蛇病,要严格搞好蛇园的卫生,剩余食物与蛇粪要及时清除,食具和用具要经常消毒。预防发生疾病。此外,要加强蛇园的安全管理,防止蛇外逃和蛇的天敌危害。
种蛇的选择
选用银环蛇的种蛇不宜过大,一般每条350~400克重,健壮无病,没有伤残并有完整的毒牙。将捕捉到的种蛇放入袋口有拉带的布袋里,先将蛇尾放入袋中,然后迅速地甩开头部落入袋中,立即拉紧袋口,携带方便。雌雄蛇的区别是,雄蛇的头部比雌蛇大,尾部比雌蛇长。用手挤压泄殖腔可向外暴露l对交接器(半阴茎),雌蛇无此现象。

金环蛇有毒吗

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
1、形态特征
金环蛇全长983—1,500mm,具有前沟牙。头呈椭圆形,尾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0—28环,黑色环纹20—26+3—5。在尾部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部为灰白色。头背黑褐色,枕及颈部有污黄色的“∧”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2、栖息环境
金环蛇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
3、生活习性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金环蛇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金环蛇夜晚活动。
3、生长繁殖
卵生,5—6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孵化期约48日。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4、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
世界分布: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5、种群现状
金环蛇数量野外已极稀少。金环蛇是著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酒及蛇胆也被用来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内销或出口。导致1997—2007年间,金环蛇的物种数量下降了50%。

世界上最毒的金环蛇?

蓝色金环蛇是世界上最毒的金环蛇
蓝色金环蛇:分布于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被咬后50%会死亡,这类蛇胆子很小,但是毒性很强,比眼镜蛇毒液要毒16倍,咬伤后会在6-12小时死亡。
印度金环蛇也被称为蓝色金环蛇和普通金环蛇。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之一,也是南亚地区造成最多蛇咬伤的“四大”毒蛇之一。

金环蛇和银环蛇有什么区别啊?

金环蛇。
金环蛇特征:
金环蛇全长983—1,500mm,具有前沟牙。头呈椭圆形,尾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
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0—28环,黑色环纹20—26+3—5。在尾部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
扩展资料
金环蛇毒性:
蛇毒中含有蓝环蛇毒素(caeruleotoxin),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酸性蛋白,还含有金环蛇毒素(bungarus fasciatus toxin)A、B。蛇油中含有脂肪酸和甾醇。
脂肪酸主要有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等;甾醇主要有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对外周神经的作用,用羟甲基纤维素柱层析从金环蛇毒中分离出门个蛋白组分,其中5个组分是毒性较大的致死成分(4mg/kg腹腔注射可致小鼠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环蛇(中药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环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十大毒蛇

金环蛇和银环蛇的区别

毒性、环纹、大小、尾巴。1、毒性:金环蛇的毒性相对较弱,而银环蛇的毒性极强,是我国的第一毒蛇。2、环纹:金环蛇的环纹是金色和黑色相间,而银环蛇则是银色和黑色相间。3、大小:大多数金环蛇的体型略大于银环蛇,但这并不是绝对的。4、尾巴:金环蛇的尾巴相对比较钝,而银环蛇的尾巴相对比较尖细。

金环蛇有毒吗? 金环蛇有毒吗图片


金环蛇也叫黄节蛇、金甲带、佛蛇、黄金甲等,为眼镜蛇科环蛇属毒性很强的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金环蛇有毒吗。
金环蛇有毒吗?
金环蛇的毒性强。金环蛇是我国十大毒蛇之一,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和银环蛇一样,被金环蛇咬伤,如果是在睡觉的时候,也会这样安乐死,就在睡眠中中毒死亡。当然了,被金环蛇咬伤如果及时的做好前期的排毒、抑制蛇毒的蔓延和身体的吸收,很快就有很好的效果,最好是有抗银环蛇毒血清及时的注射,就不会有危险了,咬伤治愈后也不会留下后遗症,比起眼镜蛇、五步蛇来说要好得多了。

金环蛇吃什么食物?
金环蛇栖息于海拔180~1014米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
中国十大著名毒蛇
1、竹叶青;2、白眉蝮;3、灰蓝扁尾海蛇;4、尖吻蝮;5、金环蛇;6、眼镜王蛇;7、银环蛇;8、原矛头蝮;9、圆斑蝰;10、舟山眼镜蛇。

金环蛇是什么蛇?

身上有橙黑色竖条纹的蛇叫金环蛇。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一般来说,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
金环蛇全长1200-1800mm,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通身黑色,有较宽的金黄色环纹,体尾共有19—27环,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也称为金环蛇,为中药材,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痛。主风湿麻痹;中风瘫痪。

一条蛇背上是一条黄色一条黑色那蛇叫做什么

黄节蛇、金甲带,佛蛇,黄金甲,金报应,金包铁,玄南鞭,金蛇等等。
1、这种蛇的特征:头呈椭圆形,尾巴特别短,样子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
2、这种蛇的生活习俗:栖息于丘陵,山地,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头回缩起来,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卵生,5月底产卵。
3、这种蛇多分布于:广西省,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金环蛇,黄链蛇,黄脊游蛇.................很多蛇.都是黄黑得...LZ的描述也太泛了吧...最好有图
金环蛇
金环蛇  
 
  中文学名:金环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眼镜蛇科
  中文属名:环蛇属
  中文俗名:黄节蛇、金甲带,佛蛇,黄金甲,金报应,金包铁,玄南鞭,金蛇等
  拉丁文名:Bungarus fasciatus
  英文名:Banded krait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chneider,1801
  形态特征 头呈椭圆形.尾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3~28环,在尾部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部为灰白色,体长100~180厘米.
  生态习性 栖息于丘陵,山地,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卵生,5月底产卵,每产多达11枚.
  分布 广西省,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金环蛇全长1200一1800mm,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通身黑色,有较宽的金黄色环纹,体尾共有19—27环,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金环蛇夜晚活动。金环蛇吃蛇,偶尔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动物。卵生,5—六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金环蛇数量野外已极稀少。金环蛇是著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酒及蛇胆也被用来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内销或出口。由于此蛇分布范围较银环蛇狭窄,数量本来就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