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2023年时政必背考点
- 2、2023年七八月国内十大新闻?
- 3、2023年时政必背考点
- 4、2023年7月23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抄?
- 5、小学生可以摘抄哪些最新新闻?
- 6、2023年7月13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7、7月21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 8、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汇总_每日时政要点分享11.10
- 9、2023年中国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023年时政必背考点
2023年时政必背考点如下:
1、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战略,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等。这些内容是时政考试中必考的重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体系的内容是时政考试中必考的重点。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水平。这个内容也是时政考试中必考的重点。
4、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和倡议。这些内容也是时政考试中必考的重点。
5、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中国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等重要战略。同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正在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这些内容也是时政考试中必考的重点。
时政必背考点的作用:
1、时政必背考点可以让考生了解国家的重要决策和战略,从而更好地理解政府的政策措施。这些考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时政必背考点可以为考生提供分析问题的框架和工具。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考点,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3、时政必背考点还可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无论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还是其他类型的考试,时政都是必考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和掌握时政必背考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时政题目,取得更好的成绩。
4、时政必背考点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时事政治,还可以为考生提供分析问题的框架和工具,同时也可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学习和掌握时政必背考点。
2023年七八月国内十大新闻?
以下是2023年七八月国内十大新闻:
1. 中国政府发布《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推动城镇化发展。
3.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
4.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科技创新2030》,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
5.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中国绿色发展。
6.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推动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7.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8.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智能制造2025》,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10. 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网络安全法》,加强中国网络安全管理。
2023年七八月国内十大新闻如下:1、中国政府发布《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推动城镇化发展;2、中国政府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动人工智能发展;3、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4、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科技创新2030》,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5、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中国绿色发展;6、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推动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7、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8、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智能制造2025》,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发展;9、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10、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网络安全法》,加强中国网络安全管理。
2023年时政必背考点
2023年时政必背考点如下:
1、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2、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3、北斗三号,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30多年探索实践,三代北斗人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建设发展之路。
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民众共享更优质的时空精准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
4、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5、上海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2023年7月23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抄?
7月23日周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
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2、【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河北深入调研
推进全面绿色转型;3、全国早稻收获过八成;4、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发动机试车连续成功;5、【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辽宁发挥产业优势
助力招商引资;6、【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各国和地区代表团陆续入住成都大运村;7、【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口岸抵离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启动;8、重庆多措并举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9、各地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0、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完成首次大洋科考作业演练;11、国家医保局公布医保目录调整谈判药品续约规则;12、今年上半年山西原煤产量近6.8亿吨;13、华南国家植物园引种保育取得显著成效;14、京津冀鲁苏签署劳务协作协议;15、大湾区首条直航土库曼斯坦国际货运航线开通;16、内蒙古第33届旅游那达慕今天开幕;17、东北多地强降雨持续;18、俄称乌用集束弹药导致俄记者身亡
乌方尚未回应;19、日韩民众抗议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20、苏丹多地冲突升级
造成至少20人死亡;21、加拿大森林大火失控火点超640处;22、美国蒙大拿州一列载有化学品列车脱轨。
小学生可以摘抄哪些最新新闻?
适合小学生摘抄的新闻最新如下:
1、2023年3月21日电,为加快推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主体,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支撑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近日,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河北雄安新区关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企业创新发展方面的适用范围、支持内容、补贴和奖励标准等作了规定。
2、202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3、2023年3月22日电,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4、2023年考研人数预计超500万,全国报名人数连续7年上涨。
5、2023年3月23日电,近日,国内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一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建设工地传来喜讯,全线控制性工程湄洲湾跨海大桥主塔成功封顶,该桥全长14.7公里,海域施工长度10.8公里,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
6、2023年3月21日电,每年的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的最新环境研究报告显示,欧洲森林可能会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出现生态系统紊乱。约60%的欧洲森林易受强风、火灾、虫害等影响。为此,欧盟正在制定新的森林战略,应对欧洲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
7、2023年3月21日电,日前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获悉:中国康希诺生物公司联合俄方伙伴Petrovax公司在俄开展Ad5 nCoV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取得非常理想的试验数据,已申请在俄注册,目前正等待主管部门批准。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近日刊登的文章中公布了这款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8、2023年3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欧盟有关机构和人员实施制裁。
9、2023年3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是及时的、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
10、2023年3月23日电,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日前发布2023年版《灾害和危机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农业正承受着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冲击,且灾害的频率强度和复杂性都有所增加。
11、2023年3月25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东京奥运圣火传递25日上午将从福岛县启动。
12、2023年3月21日电,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联合会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将持续增加。报告说,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在亚太地区经济及全球经济中发挥着特殊作用。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不到1/5,而2040年中国将创造近1/4的全球经济产出。
13、2023年3月22日,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RCEP协定的核准,成为率先批准协定的国家。
14、2023年3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消息:该校潘建伟院士、徐飞虎教授等实现超过200公里的远距离单光子三维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十公里突破到百公里量级。为远距离目标识别、对地观测等领域应用开辟了新道路。
15、2023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是这5年内的重点。
2023年7月13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2023年7月13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如下:
1、我国实现世界最大规模51比特量子纠缠态制备: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实现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量子纠缠态制备,将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突破至51个。量子纠缠是量子计算加速效应的根本来源之一,纠缠比特数目的增多可使量子计算能力呈指数增长。
2、人社部门多举措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高校毕业生集中求职季,各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大招聘活动力度、落实落细就业政策,提供上千万岗位,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推出了专精特新企业、纺织服装、互联网、医药卫生等多个线上招聘专场,共有1.7万家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岗位86万个。
3、全国粮食主产区已收购小麦超3000万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最新数据,自6月夏粮进入旺季收购以来,全国粮食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3190万吨,与常年水平大体相当。目前,小麦购销较为活跃,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4、《2023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发布:商务部等16部门发布《2023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通过家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相关部门将组织开展家政服务招聘季、供需对接活动支持就业。实施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为家政服务员免费提供线上培训。落实稳岗返岗政策,强化家政服务员权益保障。
《新闻联播》的节目特色:
《新闻联播》运用了高度程式化的编排风格。从播出顺序来看,依次为时政报道、常规报道、国内简讯、国际简讯。四大版块虽偶有调整,但总体维持着次序的稳定。
其中,时政报道作为《新闻联播》的传统题材和优势资源,在整个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时长往往占据整个节目的近1/2。新闻性较强的常规报道,往往处于较弱的地位。而《新闻联播》近期改版的一个主要举措,就是对时政报道进行精简,并强化常规报道的地位。
7月21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2023年7月21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如下:
1、央视快评:在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
2、【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勇立潮头敢为先。
3、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军队共青团工作规定》。
4、【在希望的田野上】早稻收获近七成 机械化助力“双抢”。
5、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支持稳增长。
6、十年接续奋斗,文物工作取得新成就。
7、《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8、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要求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工作。
9、我国AEO互认协议数量和互认国家(地区)数量居全球第一。
10、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举行。
11、2022年度海军舰载机飞行学员录取工作完成。
12、美国28州发高温警报,部分地区暴发洪灾。
新闻联播节目形式
《新闻联播》运用了高度程式化的编排风格。从播出顺序来看,依次为时政报道、常规报道、国内简讯、国际简讯。四大版块虽偶有调整,但总体维持着次序的稳定。
其中,时政报道作为《新闻联播》的传统题材和优势资源,在整个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时长往往占据整个节目的近1/2;新闻性较强的常规报道,往往处于较弱的地位。而《新闻联播》近期改版的一个主要举措,就是对时政报道进行精简,并强化常规报道的地位。
在中国大陆,境外媒体、甚至地方电视台的采访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灾难事故、军事演习等),而央视在此一般没有限制(与新华社同一级别),故《新闻联播》亦变相成为某些重要新闻片段公开发布的途径。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汇总_每日时政要点分享11.10
2023国考笔试马上就要到来了,大家的时政热点有没有坚持积累,时政常识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大家要循序渐进,坚持积累学习。高顿公考小编整理了11月10日的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汇总,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大家的考试提升储备,带来帮助。
国内要闻
一、民政部等印发通知要求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近日,民政部会同中央农办、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急难临时救助、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规范办理流程、落实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二、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碧海2022”专项执法行动启动
日前,中国海警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为期两个月的“碧海202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专项执法行动,集中整治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出问题,有效规范海域海岛开发利用秩序,切实防范化解重大环境风险。
三、七家租赁公司签署300架C919飞机订单
记者从中国商飞公司获悉: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拉开帷幕,中国商飞公司携C919大型客机和ARJ21医疗机亮相。国银金租、工银金租、建信金租、交银金租、招银金租、浦银租赁和苏银金租7家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30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
四、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将于近日择机发射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11月9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五、最高检通报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9日举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检察蓝守护夕阳红”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检察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情况。
根据通报,专项行动期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养老诈骗犯罪7594人,提起公诉8516人;提起公诉的案件中,涉及养老产业的1292人,提供所谓“养老服务”的561人,投资所谓“养老项目”的470人,销售所谓“养老产品”的423人,宣称“以房养老”的69人,代办所谓“养老保险”的126人,开展所谓“养老帮扶”的29人。
六、工信部:14条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记者9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加大转型政策支持等三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以上就是11月10日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有关2023国考的信息,欢迎关注公务员考试网。
2023年中国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023年中国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如下:
1.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采回的样品移交中国科学院,开启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
2. 我国科学家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成功将其转移至小麦品种中。该基因在小麦抗病育种中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
3. 我国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4. 我国“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同一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5. 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并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世界纪录。
6. 我国科学家研究获得全球第一条高精度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
7. 我国研究人员构建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8. 我国科学家研究获得全球第一条高精度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
9. 我国最高参数“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
10. 我国科学家发表关于高维凯勒里奇流收敛性的论文,率先攻克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等几何分析领域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11. 我国研究人员将智能超算与物理模型相结合,通过高性能计算和机器学习,将分子动力学极限提升数个量级,达到上亿原子的体系规模。
2023国内十大科技成果有火星探测、空间站驻留时代、淀粉的合成、戈登贝尔奖、最高能量光子、五号样品研究、野生稻新突破、低温制冷装备、基因转移、稀土离子等等。
1、火星探测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空间站驻留时代
6月17日和10月16日,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相继发射成功,顺利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
3、淀粉的合成
淀粉是“粥饭”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主要合成方式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来进行。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改进光合作用这一生命过程,希望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速率和光能的利用效率,最终提升淀粉的生产效率。
4、戈登贝尔奖
11月18日下午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C21)上,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将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授予中国超算应用团队。这支由之江实验室、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基于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SWQSIM)获此殊荣。
5、最高能量光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合作组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12个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PeV,拍=千万亿)的伽马光子,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
6、五号样品研究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主导,联合多家研究机构通过3篇《自然》论文和1篇《国家科学评论》论文,报道了围绕月球演化重要科学问题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7、野生稻新突破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至2050年粮食产量或将增加50%才能完全满足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都为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8、低温制冷装备
4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零下269摄氏度)千瓦级和超流氦温度(零下271摄氏度)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可满足大科学工程、航天工程、氦资源开发等国家战略高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9、基因转移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经过20年追踪研究,发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迄今唯一“超级害虫”烟粉虱,具有一种类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本领:其从寄主植物那里获得了防御性基因。这是现代生物学诞生100多年来,首次研究证实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基因水平转移现象。
10、稀土离子
量子不可克隆定律赋予了量子通信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安全性。而这一定律也决定了光子传输损耗不能使用传统的放大器来克服,使得远程量子通信成为当今量子信息科学的核心难题之一。
量子中继和可移动量子存储是实现远程量子通信的两种可行方案,其共性需求是高性能的量子存储器。在量子中继方面,国际已有实验研究都聚焦于发射型存储器的架构,无法同时满足确定性发光和多模式复用这两个关键技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