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瑷珲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 2、中俄《瑷珲条约》内容是什么
- 3、瑷军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 4、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 5、中俄《瑗珲条约》内容是什么
- 6、中国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被迫签定了哪些丧国辱权的条约,内容具体?
- 7、瑷珲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 8、瑷珲条约是什么
- 9、《瑷珲条约》是哪年签订的?
- 10、瑷珲条约领土会归还吗
《瑷珲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俄历一八五八年五月十六日,瑷珲。
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会同俄国东悉毕尔将军岳福,在爱珲城议定和约三条:
一、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各别外国般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二、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乌苏里、黑龙江、松花江居住两国所属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员等在两岸彼此照看两国贸易之人。
三、 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中国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奕山,会同议定之条,永远遵行勿替等因;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缮写俄罗斯字、满洲字,亲自画押,交与中国将军宗室奕山,并中国将军奕山缮写满洲字、蒙古字,亲自画押,交与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缮写,晓谕两国交界上人等。
通过该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正如恩格斯所说,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页662)。原属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中、俄“共管”,这实际上不过是沙俄正式吞并这一地区的过渡而已。
按照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俄国人订立这样的条约。因此,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但沙俄却无视条约是非法的,擅自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侵略签约“有功”的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穆拉维约夫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俄历一八五八年五月十六日,瑷珲。
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会同俄国东悉毕尔将军岳福,在爱珲城议定和约三条:
一、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各别外国般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二、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乌苏里、黑龙江、松花江居住两国所属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员等在两岸彼此照看两国贸易之人。
三、 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中国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奕山,会同议定之条,永远遵行勿替等因;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缮写俄罗斯字、满洲字,亲自画押,交与中国将军宗室奕山,并中国将军奕山缮写满洲字、蒙古字,亲自画押,交与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缮写,晓谕两国交界上人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掠夺中国东北领土的条约。又称《中俄瑷珲和约》。瑷珲条约是各个条约中我国割占领土最多的一个~
条约简介
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历代沙皇政府的一贯图谋。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动。1849年至1853年,俄国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俄国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公历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会同俄国东悉毕尔将军岳福,在爱珲城议定和约三条:
一、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各别外国般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二、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乌苏里、黑龙江、松花江居住两国所属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员等在两岸彼此照看两国贸易之人。
三、 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中国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奕山,会同议定之条,永远遵行勿替等因;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缮写俄罗斯字、满洲字,亲自画押,交与中国将军宗室奕山,并中国将军奕山缮写满洲字、蒙古字,亲自画押,交与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缮写,晓谕两国交界上人等。
中俄《瑷珲条约》内容是什么
《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瑷珲条约》共三条,主要内容如下: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大小约合4个河南省)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后来又被俄罗斯吞并);
3、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准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瑷珲条约》的影响:
俄国将穆拉维约夫割占中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罗斯外交上的要求”。其后,俄国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又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外西北地区大片领土,都是这样干的。《瑷珲条约》的签订,为俄国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说,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瑷珲条约
瑷军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1857年12月30日,英、法联军攻下了广州,并很快成立了控制广州长达三年之久的傀儡政权。但仅仅占领广州并非是侵略者的目的,1858年4月,英、法军舰16艘又联合北上以进犯天津、威胁北京谋取更大的侵华权益,乘此机会,侵华成性的穆拉维约夫于5月率领兵船多艘驶至瑷珲,向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宣称以黑龙江为界,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归属俄国,如果不从,俄国将联合英国对华作战。奕山辩驳说,中俄边界在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早经中俄《尼布楚条约》明文规定,无从更改,只有乌第河未经定界,有待议定。双方交涉时,俄国兵船鸣枪放炮,以武力相威胁。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奕山曾作为靖逆将军前往广州抵抗英军,结果大败而逃,这次又被沙俄的炮舰政策所征服,5月28日,奕山在瑷珲被迫同穆拉维约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仅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国结雅河)以南的一小块地方(后来称江东**屯的地方)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之地;
(3)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此后只准 中、俄两国船只往来,别国不得航行。
通过该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正如恩格斯所说,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页662)。原属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中、俄“共管”,这实际上不过是沙俄正式吞并这一地区的过渡而已。
按照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俄国人订立这样的条约。因此,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但沙俄却无视条约是非法的,擅自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侵略签约“有功”的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穆拉维约夫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主要内容有:
一、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各别外国般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二、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乌苏里、黑龙江、松花江居住两国所属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员等在两岸彼此照看两国贸易之人;
三、 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中国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奕山,会同议定之条,永远遵行勿替等因;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缮写俄罗斯字、满洲字,亲自画押,交与中国将军宗室奕山,并中国将军奕山缮写满洲字、蒙古字,亲自画押,交与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缮写,晓谕两国交界上人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掠夺中国东北领土的条约。又称《中俄瑷珲和约》。瑷珲条约是各个条约中除<<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我国割占领土最多的一个(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条约原文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俄历一八五八年五月十六日,瑷珲。 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会同俄国东悉毕尔将军岳福,在瑷珲城议定和约三条: 一、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各别外国般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二、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乌苏里、黑龙江、松花江居住两国所属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员等在两岸彼此照看两国贸易之人。 三、 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中国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奕山,会同议定之条,永远遵行勿替等因;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缮写俄罗斯字、满洲字,亲自画押,交与中国将军宗室奕山,并中国将军奕山缮写满洲字、蒙古字,亲自画押,交与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缮写,晓谕两国交界上人等。 本和约见《咸丰条约》,卷2,页13―14,俄文本及法文译本见《俄外部:俄华条约集》,页83―84;两种满文本及蒙文本均见同书,页113―121。 本和约又称《瑷珲城和约》,签订时有满、蒙、俄文本,原无汉文本;汉文本是译本。俄国于一八五八年七月二十日批准。未查明交换批准的日期。
签约后续
按照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沙俄签订条约。因此,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在事后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 《瑷珲条约》条约签订后,沙俄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庆祝条约成功签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侵略签约“有功”的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穆拉维约夫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编辑本段]条约影响
《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说,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页662)沙皇俄国将穆拉维约夫割占中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其后,沙皇俄国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又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外西北地区大片领土。《瑷珲条约》的签订,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1][2]
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沙皇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被确认。《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3.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中俄《瑗珲条约》内容是什么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3.原属大清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大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条约原文
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会同俄罗斯东悉毕尔将军岳福,在瑷珲城议定和约三条:
一、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各别外国般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二、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
三、 俄罗斯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大清国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奕山,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3.原属大清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大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公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主要内容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3.原属大清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大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签约后续
按照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沙俄签订条约。因此,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在事后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
《瑷珲条约》条约签订后,沙俄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庆祝条约成功签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侵略签约“有功”的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穆拉维约夫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条约影响
《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说,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页662)沙皇俄国将穆拉维约夫割占中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其后,沙皇俄国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又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外西北地区大片领土
《瑷珲条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3、原属大清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大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扩展资料:
19世纪50年代,腐朽的清政府已经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此时沙俄的侵华野心正日趋膨胀,并向清政府提出了领土要求,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臭名昭著的不平等条约。
将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纳入其版图,并在这些地区推行殖民统治,中国东北边疆的人民对此誓不相容,坚决反抗。
东北自古物产丰富,种类繁多,历朝历代均被称之为宝地。所谓“游鱼在水,奇宝在林,珍禽在天,神兽在山”,正是对这一方繁衍万千野生动植物的龙兴宝地真实写照。
自清兵入关后,清政府有别于中原地区的行政制度、管理方式和土地占有形式,在东北分别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 将军和黑龙江将军。这实际是将东北地区设置成“陪都特区”,将这片珍稀的土地资源专供清朝贵族享用。
沙皇俄国原本是欧洲国家,与中国相距万里之遥。自16世纪后期,它就跨过欧亚交界线,逐步向西伯利亚一带扩张,进而将边境线延伸到中国的北方边缘,并伺机侵占中国领土。
大清早期,政府尚有能力遏制沙俄的入侵。康熙年间,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中俄边境百年之久的平静。
经过了百年的闭关锁国,曾经的帝国逐渐走向没落,与世界强国的距离已渐行渐远。到了19世纪50年代,腐朽的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打击下,毫无还手之力,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瓜分的市场,成为帝国主义饕餮觊觎和不断争夺的殖民地。
此中,最为穷凶极恶的是沙皇俄国,鸦片战争以来,接连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臭名昭著的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推行“黄俄罗斯”殖民统治计划,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头号敌人。
全中国民众的极度愤慨,东北边疆的人民对其更是誓不相容,坚决反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不共戴天的"罗刹":清朝东北各族边民抗击沙俄侵略
中国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被迫签定了哪些丧国辱权的条约,内容具体?
圆明园毁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一、中俄《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3、原属大清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大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二、中英《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附有专条。主要内容:
1、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
8、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三、中法《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27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共四十二款。另订《和约章程补遗》六款。主要内容:
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
2、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
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
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
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
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百万两。
四、中俄《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共十二款。主要内容:
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
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五、中美《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于一八五九年八月十六日在直隶北塘交换批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共三十款。主要内容:
1、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
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六、中英《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约文中英文共10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1、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
2、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3、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4、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
5、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
6、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
七、中法《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法国于1860年10月25日签订条约,法国代表为葛罗男爵。约文中法文共27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1、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
2、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
3、中文条约第七款明定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无此条;
4、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
八、中俄《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俄国于1860年11月14日签订条约,俄国代表为伊格那提耶夫伯爵。约文中俄文共43页。
在英法联军之役快将完结时,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逼清政府签署这条约。
当时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负责一切善后工作的奕?求和心切,就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条文主要内容为:
1、清朝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
3、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
4、俄国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瑷珲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俄历一八五八年五月十六日,瑷珲。
希望对你有帮助
1858年5月28日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沙俄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1858年(咸丰八年)1月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会议采纳了穆拉维约夫关于继续向黑龙江“移民”并与清政府举行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谈判的意见。会后沙俄政府即通知清政府说,穆拉维约夫已受命谈判中俄边界问题,如果中国希望了结“黑龙江问题”,可以与他会商。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对清政府极为不利。穆拉维约夫便乘机率领俄国哥萨克军队直逼瑷珲城下。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22日,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奕山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这次谈判争论很激烈。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第二天答复。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第二次谈判,中方代表爱绅泰断然拒绝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并将“条约草案”退给俄方代表彼罗夫斯基。由于俄方无理取闹,谈判无结果。穆拉维约夫急不可耐,再次亲自出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条约的最后文本”,强迫奕山签字,并恫吓说:“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当夜俄国兵船鸣枪放炮。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终于屈服,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城和约》,又称《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是什么
《瑷珲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掠夺中国东北领土的条约。又称《中俄瑷珲和约》。
图片
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沙俄多次派兵入侵黑龙江上中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咸丰八年四月( 1858年5月 ),乘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威胁北京之际,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H.H.穆拉维约夫率领兵船驶至瑷珲(今黑龙江爱辉),向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宣称以黑龙江为边界 。双方交涉时,俄国兵船以武力相威胁。四月十六日( 5月28日),奕山被迫与穆拉维约夫签订《瑷珲条约》。该约共三款。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仅在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乌苏哩江(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哩江,此后亦准俄国行船,别国不得航行。该约使中国领土完整与主权蒙受重大损害。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 》,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
《瑷珲条约》是哪年签订的?
1858年5月28日(四月十六日),奕山被迫与穆拉维约夫签订《瑷珲条约》。该约共三款。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仅在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此后亦准俄国行船,别国不得航行。该约使中国领土完整与主权蒙受重大损害。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但至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实际认可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领土会归还吗
《瑷珲条约》领土不会归还。
瑷珲条约割让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原因是苏联扶持下成立,无力收回。实力问题,苏联国力大盛,割让领土大面积成片。条约问题,香港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新界99年租期,英国归还香港岛。瑷珲条约是割让,不存在主动归还一说。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正如恩格斯所说,俄罗斯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签约背景
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历代沙皇俄国政府的一贯图谋。鸦片战争之后,俄国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动。
1849年至1853年,俄国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俄国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在俄国蛮横无理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终于屈服,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城和约》,又称《瑷珲条约》。中俄《瑷珲条约》是俄国迫使中国签订的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条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瑷珲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