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军最厉害的将军排名,评选国民党十大元帅及十大将军?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7 22:19:12 浏览6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民国将领排名

1、张自忠。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同时也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将领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最后张自忠为了洗刷这件耻辱,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证明自己的清白,是真正的悲剧英雄。2、李宗仁。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3、杜聿明。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对手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4、孙立人。新一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败仗。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5、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据说是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此战使日军106师团几遭灭顶之灾,日本俘虏说,如果国军再推进100米,他们师团长就只能剖腹了;如果不是日军的强力空袭和大量的物资甚至军官的空投,使国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106师团肯定得被全歼。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主政湖南期间,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和抗战需要,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就是力图使湖南人民安居、安业、安心,“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食、足兵、足智。并依此实施所谓“六政”建设。

求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将领军事实战能力前十名总排名。

20个凑不起来
1、林彪
2、粟裕
3、白崇禧
4、傅作义
5、刘伯承
7、王耀武
8、杜聿明
9、徐向前
10、黄伯韬
11、陈赓
12、薛岳
13、李宗仁

战将:
1、陈明仁
2、王近山
3、许世友
4、徐海东
5、胡琏
6、张灵甫
7、
大错特错!这么多士兵和将领,都是中国人,军事能力差不多。国军失败只能国共两党军队最高领导人的综合能力(主要军事、政事能力、用人能力、治理能力)、道德品质、思想抱负的差别,以及两党政治追求、对待人民的态度决定的。蒋介石的军事能力不如毛泽东,政治能力、用人能力、治理能力也不如毛泽东,道德品质也不如毛泽东,思想抱负也不如毛泽东(毛是要解放全人类而蒋只想通过强国富民换取个人声誉和利益),这就导致领导人悬差太大。两个党军政治追求,国军为了国家与三民主义,因而不顾人民死活;而共军为了从解放中国人民到解放全人类,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所以,只要了解国共两党两军,民心就必然倾向共军而反对国军。这又导致国军失道寡助。共军是一条巨龙带领一群狮子去战斗,而国军就是一只狐狸率领一群狮子在战斗。同样是一群狮子,领头不同,战斗力就不同了,胜败就不同了。
1、白崇禧2、林彪3、胡琏4、粟裕5、傅作义6、彭德怀7、张灵甫8、孙立人9、徐向前10、陈赓
第一名林彪毫无疑问。
第二名可能有人觉得是白崇禧,但我觉得是杜聿明。
第三位白崇禧。
第四位傅作义。
第五位刘伯承。
第六位陈毅。
第七位彭德怀。
第八位郑洞国。
第九位聂荣臻。
第十位陈赓。

中国开国十大将军

中国开国十大将军1、粟裕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抗日先驱,在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役中歼灭日军400余人,作战能力极高,自后来的车桥战役中,更是歼灭众多日伪军,是中国十大开国将军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十大著名军事统帅。2、徐海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麻起义中,成功保卫了陕北根据地,在町店战斗中更是歼灭了日军近千人,在土地革命期间,更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3、黄克诚是十大开国将军第三位,在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攻占了永兴县城,在抗战期间才加长沙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同徐海东一起参加有机战争,为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4、陈赓原名陈庶康,他弃笔从军,在抗战期间,多次歼灭日军百余人,在1950年参加细长战役歼灭了敌人,守住了西昌了。是中国十大开国将军之一。5、谭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之一,是中国十大将军,在1927年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手下的秘书,后随毛泽东下井冈山,取得了首站长岭寨,三打龙岩城,攻占上杭的接触战绩,是开国十大上将之一。6、萧劲光于19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积极防御的战术,指挥依托黄河天险和野战工事,多次挫败日军对黄河的进攻,保证了边区和中共中央的安全,是十大开国将军之一。7、张云逸在抗日时期,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等重大战役,粉碎了诸多敌军的扫荡,巩固了皖东根据地,更是为以后反击国民党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8、罗瑞卿是中国十大开国将军之一,在1942年,在太行山附近于日军周璇,粉碎了日军的额“铁壁合围”,也在众多战争中取得巨大的胜利。9、王树声在抗日期间参加了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历任团长师长,指挥官等众多官职,有勇有谋,战绩显赫,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军的建立留下来不可磨灭的战绩。10、许光达在十大开国战将中排名第十位,在抗日期间,发表了很多国防抗日文章。为国军的抗日经验,军事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942年开展抗日有机过程中,摧毁了日军的多处军据点,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中国十大元帅中国十大元帅分别是: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罗荣桓、陈毅、贺龙、刘伯承、林彪、彭德怀、朱德。1、叶剑英: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2、聂荣臻:聂荣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3、徐向前:徐向前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4、罗荣桓:罗荣桓,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5、陈毅:陈毅,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6、贺龙: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7、刘伯承:刘伯承,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8、林彪:林彪出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9、彭德怀:彭德怀,男,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0、朱德:朱德,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接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开国十大将军排名开国十大大将排序依序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每位大将授勋均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粟裕,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2、徐海东,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1902年10月1日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4、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5、谭政,原名谭世铭,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开国大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给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十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领导人,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开国大将,已全部辞世。肖劲光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扩展资料开国十大将授予军衔决议:1955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的决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按照军衔冠词规定,十名大将中,有大将七人。海军大将一人,公安军大将一人,装甲兵大将一人。1957年公安军撤销后,为大将八人,海军大将一人,装甲兵大将一人。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设有空军大将军衔,但无人获空军大将军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国大将中国十大上将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们是: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诚、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扩展资料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截至2019年09月30日,尚有1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第一位逝世的是贺炳炎,终年47岁。最后一位逝世的是吕正操,享年106岁。上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其中最年长者为陶峙岳,时年63岁;最年轻的是肖华,当时39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将帅57位开国上将排名57位开国上将1955年中国开国上将排名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诚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锺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57位开国上将贺炳炎李克农甘泗淇刘亚楼赖传珠赵尔陆杨至成阎红彦郭天民李天佑李涛谢富治陈伯钧陈明仁彭绍辉苏振华周士第邓华王建安陈奇涵傅秋涛杨勇黄永胜王新亭周纯全肖华许世友韩先楚唐亮李志民乌兰夫陶峙岳朱良才董其武韦国清傅钟钟期光宋时轮刘震王震陈再道李达王宏坤周恒杨得志李聚奎陈士榘王平

当年国民党将军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薛岳的级别顺序

1.张学良,1928年--1937年,海陆空副总司令,东北司令。
2.何应钦,黄埔系仅次于蒋的二号人物。
1924年,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
1929年,海陆空参谋长。
1933年,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6年,暂代总司令。
1944年,陆军总司令。
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1950年,任蒋介石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
3.李宗仁,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桂系首领,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军阀。
1929年,与蒋分裂,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4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汉中行营主任。
194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
1948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
1949年初,代总统。
1949年底,逃亡美国。
1954年,蒋罢免其副总统。
1965年,回国。
4.薛岳,
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
1935年,代理黔省主席。
1939年,代理第9战区司令。
1945年,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9年,广东省政府主席。
分析:
张学良,一个地方军,基本上没什么贡献,蒋是想收编他而已,但西安事变成了共的救星,因此名声远扬。
何应钦,地位很高,黄埔系的二号人物。
李宗仁,属于地方军,蒋即怕他又用他。
薛岳,一个将领,有较大贡献。
按照不同形式,个人看法的排序:
按军事实力排(即权力):李宗仁,何应钦,张学良,薛岳
按与蒋亲近排:何应钦,薛岳,张学良,李宗仁
按共排:张学良,李宗仁,薛岳,何应钦
按国民贡献排(个人看法):李宗仁,薛岳,何应钦,张学良
1.张学良,1928年--1937年,海陆空副总司令,东北司令。
2.何应钦,黄埔系仅次于蒋的二号人物。
1924年,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
1929年,海陆空参谋长。
1933年,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6年,暂代总司令。
1944年,陆军总司令。
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1950年,任蒋介石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
3.李宗仁,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桂系首领,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军阀。
1929年,与蒋分裂,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4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汉中行营主任。
194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
1948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
1949年初,代总统。
1949年底,逃亡美国。
1954年,蒋罢免其副总统。
1965年,回国。
4.薛岳,
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
1935年,代理黔省主席。
1939年,代理第9战区司令。
1945年,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9年,广东省政府主席。
分析:
张学良,一个地方军,基本上没什么贡献,蒋是想收编他而已,但西安事变成了共的救星,因此名声远扬。
何应钦,地位很高,黄埔系的二号人物。
李宗仁,属于地方军,蒋即怕他又用他。
薛岳,一个将领,有较大贡献。
按照不同形式,个人看法的排序:
按军事实力排(即权力):李宗仁,何应钦,张学良,薛岳
按与蒋亲近排:何应钦,薛岳,张学良,李宗仁
按共排:张学良,李宗仁,薛岳,何应钦
按国民贡献排(个人看法):李宗仁,薛岳,何应钦,张学良
1】、李宗仁 中华民国{代总统};
2】、张学良 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3】、何应钦 中华民国国防部长;
4】、薛 岳 中华民国徐州绥署主任。
这怎么排啊?
张学良 李宗仁 何应钦 薛岳
前俩是军阀 后俩是高级将领
但是后来 李宗仁 张学良都失势了。 在台湾 何应钦 牛一点
一,李宗仁(代总统)
二,何应钦(国防部长)
三,张学良(三军副总司令)
四,薛岳(陆军总司令)
四位的级别按照职务排名是:
1、李宗仁,中华民国代总统。
2、张学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3、何应钦,中华民国国防部长。
4、薛岳,中华民国徐州绥署主任。
四位中,李宗仁是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是四位中权利级别最大的。张学良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何应钦任国防部长,也曾担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薛岳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先后给了薛岳几个虚衔,两蒋父子固然执礼甚恭,但并不授予实权,所以薛岳的权利级别是四位中最小的。
扩展资料
促成国共二次合作-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各方态度:
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国民党亲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共产党: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
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促进事件和平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宗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学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应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岳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都有谁上榜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有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军军长杜聿明,新38师师长孙立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第74军军长王耀武,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日军侵华期间,他们不畏生死,杀敌雪耻、百般血战、锻造钢军、血洒疆场、扬我国威、勇敢参加重大正面战役,转战大江南北,以澎湃的卫国情操,灵便的战术运用,为祖国立下赫赫战果,让后人膜拜。
1、张自忠
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 (同时也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张自忠将军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但蒋介石通过各种渠道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十余万百姓啜泣流泪,蒋介石抚棺大恸。从此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就摆上了张将军的遗像,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2、李宗仁
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
3、杜聿明
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对手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
4、孙立人
新一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
5、薛岳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据说是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此战使日军106师团几遭灭顶之灾,日本俘虏说,如果国军再推进100米,他们师团长就只能剖腹了;如果不是日军的强力空袭和大量的物资甚至军官的空投,使国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106师团肯定得被全歼。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主政湖南期间,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和抗战需要,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就是力图使湖南人民安居、安业、安心,“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食、足兵、足智。并依此实施所谓“六政”建设。
6、卫立煌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19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
7、傅作义
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19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19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军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
8、戴安澜
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远征军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
9、王耀武
第74军军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王耀武在军界以长袖善舞着称,投入大量金钱运动关系,而为后人所议论,但是少有人注意王耀武的财源多来自其私人企业。
事实上王氏在金钱上相当明理,也塑造了第74军的优良风气。在最艰苦的时代,王氏允许部队长吃长夫缺,明白规定团长20名,营长10名,连长5名,排长1名(独立排排长2名)。长夫缺每名是15元,在吃缺后部队需用民夫时再临时征用并且给予酬谢,但严禁威迫强抓民夫。部队长严禁吃空额,所以第74军永远兵力完整。王耀武非常照顾官兵的一般生活,在第74军特支费中拨款成立子弟学校,一切免费。
在江西安福、广西兴安购买田地,让年老伤残官兵开垦,两年后自给自足。垦殖工作由原第170团团长扈国珍负伤退役后专责主持,成效甚佳。部队在驻地集训时准接眷属,但由军部统一派车船输送。后方办事处按月发给眷属食米以及军官薪饷之半数。在战斗结束后,对本军伤兵也是能呵护备致。此外在军中成立互助会,官兵按级别每月扣薪1%-5%,凡有婚丧喜庆之用,可以申请补助。在整补编训时,垦田 农场种植蔬菜水果,开荒 蓄牧场养鸡鸭养猪鱼,由军中剩余经费作为开办费用,改善副食。1943年冯玉祥巡视该师,对该师的生活条件表示嘉勉。这些措施深受第74军官兵的拥戴。
王耀武在军中以长袖善舞着称,所谓刀切豆腐面面光者也。早年任补1旅旅长时,在南昌行营中拉拢了政训处处长邓文仪及行营参谋处第1科科长萧家栋,邓之妻弟黄寿卿转往补1旅任第1团第1营营长,萧之胞弟萧家梁则获委为旅驻南昌通讯处主任。在第51师时代,对重庆行营主任俞济时也多有打点,对戴笠更是全力周旋。1942年夏,第74军调浙途经江山,王氏特派副官处处长向戴母问安。在第74军驻衡山期间 军统南岳干训班主任胡靖安 常来王军处应酬打秋风,王耀武决无吝色。所以王耀武在军界得到多方关照。在讲究人情的国军之中,王耀武在人际关系上的深厚基础应是第74军能够成为王牌军的侧面因素之一。
10、赵登禹
(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

开国十大将军排名顺序排名(中国十大将军的姓名)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粟裕、徐海东、陈赓、罗瑞卿、黄克诚、肖劲光、谭政、张云逸、王树声、许光达等十位开国将领被授予大将军衔。我们知道,无论是十大元帅,还是十大大将,他们的名单组成,更多的是考虑的资历高低,以及维持每个系统的平衡性,军事能力反而是次要的。但是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确实都是杰出的开国将领,他的有的擅长军事,有的擅长政工,都在各个领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如果单说军事水平,十大大将最强的是谁呢?笔者就从十大大将的军事生涯出发,给他们的军事能力做个排名吧。第十位:罗瑞卿。罗瑞卿将军的革命生涯中,主要负责政工和保卫中央的工作,做过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红四军,是朱毛会师后成立的人民军队的首个军一级番号,在人民军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罗瑞卿能够做到红四军政委,充分说明了他的级别和贡献。他在建国后被授予大将军衔,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因为罗瑞卿很少担任军事指挥官,所以只能排在这个位置。第九位:谭政。谭政是我军的政工楷模,他自秋收起义时期即参加革命,资历也是非常老的,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谭政做过红一师政治部主任、红12军政治部主任、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可以说谭政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政工的一生,谭政,就是人民军队中政工的代言人。谭政的政治工作能力非常杰出,军事指挥却并非其所长,所以排在第九位。第八位:王树声。王树声的资历也是非常老的,他大革命时期即入了党,参加过黄麻起义,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是鄂豫皖苏区的开创者之一。王树声在抗战胜利后担任过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劳苦功高,资历非常深,但是单纯说军事指挥能力,王树声在十大大将中只能排第八位。第七位:张云逸。张云逸参加过辛亥革命,资历是十大大将中最老的。张云逸红军时期做过红七军军长、抗战时期做过新四军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则是华野参谋长。张云逸在军队中的地位一直非常高,但要说指挥打仗,表现的机会并不算太多,排在第七位基本合情合理。第六位:肖劲光。肖劲光大将是政工双优的将领,他的资历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在十大大将中仅次于张云逸。早在大革命时期,肖劲光就担任过北伐军的师党代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五军团政委、红29军军长,无论是做政治工作,还是指挥打仗,肖劲光都是非常出色的。肖劲光最大的贡献当数解放战争时期,坚守临江的事迹了。当时在非常恶劣的形势下,肖劲光力排众议,坚守临江孤城,最终为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反攻赢得了时间,古有张巡死守睢阳,一城锁住大唐的江淮,今有肖劲光坚守临江,一座孤城锁住了东三省,古今之名将,相似之处何其多也。第五位:黄克诚。黄克诚也是军政双优的干部,作为政工出身的将领,黄克诚不仅有着非常高的军事素养,而且有着超然的战略眼光。在抗战胜利后,他提出的进军东北的战略方针,可以说为中国革命打开了胜利之门。第四位:许光达。许光达应该算是120师以及西北野战军的第一名将了。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时,在反扫荡斗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在解放战争时期,许光达作为一野仅有的两个兵团司令之一,也是彭老总最为倚重的名将了。第三位:徐海东。徐海东因为身体原因,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基本没什么战绩,但他在红军时期的战绩,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了。红军时期徐海东与程子华指挥的红25军长征,先后在独树镇、庾家河重创国军,建立过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一支抵达陕北的长征队伍。抵达陕北后,徐海东担任红15军军团长期间,指挥过山城堡战役、榆林桥战役等胜仗,整个红军时期,徐海东身经百战,几乎没有败绩,堪称是红军中的一位杰出将领。开国大将陈赓曾经说过: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曾经做过徐海东同志的领导,可见徐海东杰出的军事能力。排名第一、第二的两位没有任何悬念,肯定是粟裕、陈赓两位军事家级别的名将。在十大大将中,粟裕和陈赓的军事能力,是元帅级别的。在解放战争中,粟裕长期指挥华野与敌人作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而陈赓在解放战争中也是长期独当一面,太岳纵队的一系列战事,在我军的战史上是单独成章的。可以说,陈赓、粟裕,都是人民军队中的元帅之才。

评选国民党十大元帅及十大将军?

如果要按照能力排列,国军十三大将帅是(不含孙中山时期的将军):1.白崇禧;2.薛岳;3.赵家骧(青年后劲派);4.胡琏;5.何应钦;6.陈明仁;7.王耀武;8.张灵甫;9.孙立人;10.杜聿明;11.卫立煌;12.蒋介石。
其实按资力及战功分应该这样分,十大元帅:何应钦、冯玉祥、杜聿明、白崇禧、阎西山、陈诚、张治中、卫立煌、傅作义、薛岳。十大将军:孙立人、王耀武、胡琏、刘峙、顾祝同、汤恩伯、黄伯涛、周希汉、桂永清、廖耀湘
十大将军。
1.胡琏。
2.傅作义。
3.廖耀湘。
4.黄百韬。
5.杜聿明。
6.卫立煌。
7.黄维。
8.胡宗南。
9李宗仁。
10.白崇禧。
十大将军。
1.胡琏,解放战争时期,他所指挥的11师(由18军整编而来)他率领的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的任务,哪里有难便被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46年10月章逢集大战,中野主力近6万人(3、6、7纵),三个纵队围攻整11师32团一个团五天五夜,最后打成平手,中野伤亡四五千人, 11师32团伤亡2700余人(32团本不想撤退,因一营营长牛镇江擅自带两个连突围撤走,才不得不带余部撤走,战斗连头带尾总共5天。32团一个团能够面对十倍以上解放军人海般猛攻,奋战5天,坚守章缝集3天3夜,重创对手,最后安然撤退,保存了500多人的骨干,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属罕见;解放战争后期,指挥了古宁头战役。
2.傅作义,以善守而享誉军界,抗日战争时期,指挥长城、绥远抗战。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3.廖耀湘,被誉为“丛林虎”。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抗日战争时期,曾率部远征缅甸。
4.黄百韬, 黄百韬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在战场上进则争先,退亦谨慎,打起仗来凶狠顽强,悍不畏死。虽然是杂牌出身,却对蒋介石死心塌地,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战场上,无论是在卖命的忠诚程度,还是在战绩上,他都是首屈一指的。
5.杜聿明,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
6.卫立煌,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国共内战中,任东北剿总司令。
7.黄维,抗日战争时期,率部与日军血战罗店。淮海战役中,因指挥失当,以至于第12兵团10几万人被我人民解放军全歼,所以排名靠后。
8.胡宗南,名震一时的“西北王”。
9李宗仁。
10.白崇禧。

中国十大开国上将排名 开国上将谁最厉害

授衔上将排名:




张宗逊
李克农


许世友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这种排名出了军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资历,通俗可称地位,出身。
上将有十大的说法吗?只知道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上将里面我认为还是许世友最厉害,根正苗红,活的也久,功劳也大
开国上将有57位,排名第一的为许世友,杨成武、杨得志、杨勇、陈联锡、陈赓、肖华、叶飞、周士弟……

国民党最能打的十位大将

张自忠:
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在对日反包围战斗中身中7弹
李宗仁:
曾参加北伐战争。
抗日时期,指挥徐海会战,其中就有台儿庄。后参加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
1969年 1月30日 因肺炎在北京逝世。(关于他的死有争议,在他死之前涉入“梅花党案”,他被迫交出所谓“名单”,后他的秘书著书称他是被“革命群众”毒死。
杜聿明:
抗日期间指挥昆仑关战役,重创日军
1981年5月7日,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孙立人:
1937年率税警总团第四团参加淞沪抗战,重创日军
参加入缅作战,打赢仁安羌之战
1945年1月27日,他率领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中,终年90岁
薛岳:
参加淞沪会战
指挥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土肥原师团
薛岳指挥部队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敌106师团
指导第九战区各部进行反扫荡作战,先后取得陈山船埠、九岭、奉新等战役的胜利,收复通城、武宁等县城。
指挥上高会战。参加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
1998年5月3日,薛岳去逝,享年102岁
卫立煌:
指挥忻口战役并取得大捷
1944年滇西大反攻,在腾冲击败日军
1960年1月17日零时四十分在北京病世
傅作义:
领导绥远抗战
平型关大捷
1940年,奇袭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三战役
1974年 4月19日,傅作义在北京医院病逝
戴安澜:
参加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
入缅作战中,参加东瓜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
1941年4月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张灵甫:
参加淞沪保卫战,打死打伤日军800余人
1938年,反击日寇,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取得德安大捷
解放战争:1947年5月16日,74师全线崩溃。张灵甫饮弹自尽。
王耀武:
参加第二次北伐
参加八·一三上海抗战,重创日军
参加南京保卫战
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3万余人
上高会战中,指挥74军消灭了锦河南岸的日军
参加浙赣会战
参加鄂西战役
亲自指挥湘西雪峰山战役
在解放战争受重创
1968年7月,病逝于北京
我认为国民党最能打的将领只有三个。孙立人—远征军,方先觉—衡阳保卫战,陈明仁勉强算第三个—四平保卫战。李宗仁,薛岳,王耀武等中规中矩。杜聿明之流就废柴了。
何应钦、冯玉祥、白崇禧 、阎锡山、陈诚、张治中、胡宗南、傅作义、薛岳、李宗仁。
国民党十位大将的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何应钦: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
2、冯玉祥: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冯基善,安徽巢县(今巢湖)人。西北军领导人。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参与领导辛亥滦州起义,任北方军政府总参谋长。
3、白崇禧:白崇禧(1893年—1966年),字健生,广西临桂县人,回族,阿拉伯名“乌默尔”。毕业于保定军校,属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地位仅次于李宗仁,与李宗仁合称“李白”。系陆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
4、阎锡山: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山西陆军监督、新军标统,参加反清活动。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
5、陈诚:陈诚(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辞修,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
6、张治中: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7、胡宗南:胡宗南(1896~1962)别名琴斋,字寿山,曾化名秦东昌,汉族,浙江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人。陆军一级上将,黄埔系一期生,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
8、傅作义: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万荣县)人,中国现代军事家,国民革命军将领,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9、薛岳: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时有抗日“战神”之称,陆军一级上将。先后任贵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主席、国大代表等职,国民革命军将领,军事家。
10、李宗仁: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著名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