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把80岁以上的老人俗称什么
- 2、古时候称80岁老人叫什么?
- 3、80岁的老人怎样形容? (词语)
- 4、中国把80岁以上的老人俗称什么
- 5、有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八九十岁的老人要好的词
- 6、八十岁老人怎么称呼
- 7、老人80岁叫什么
- 8、急问:八十寿辰的别称是什么
- 9、六十称花甲,七十称古稀,八十、九十、一百岁称什么?
中国把80岁以上的老人俗称什么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参考:年岁的别称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时日
襁褓--不满周岁
总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岁至二十岁的少年
束发——指十五岁的男子
及笄(jí) ——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
桃李年华——指二十岁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之年、花甲、平头甲子、下寿、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鲐背——指九十岁
期颐、上寿——指百岁
双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古时候称80岁老人叫什么?
叫:耄
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出自: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扩展资料:寿称具体如下: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杖朝: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十岁
被称作耄耋。出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时,八十九十岁可以成为为耋。在《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意思是说八十岁成为耄。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岁都可以称作耄耋老人。
80岁以上到耄耋之年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古代称: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赤子:初生的婴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幼儿
龆龀:七八岁儿童
黄口/垂鬓:十岁以下儿童
幼学:十岁少年儿童
豆蔻:十三四岁少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破瓜:女子十六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华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耳顺:六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耋:七十至八十岁
耄:八十至九十岁
米寿:八十八岁
白寿:九十九岁
期颐:108岁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九十岁耄耋之年,一百岁期颐之年。
耄耋
话说80岁;称谓朝杖之年、耄耋之年。80至90岁自古还泛称为“耄耋之年”,出自《礼记·曲礼》的“八十九十曰耄”。《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又称为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如果一个人健康状况还过得去,到了90岁也称“鲐背或台背、骀背之年”,意思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尔雅·释诂》;“鲐背,寿也。”也有把8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中寿”,把9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上寿”。
扩展资料:
寿称具体如下: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岁
不惑之年:男子40岁
知命之年:男子50岁
花甲之年:男子60岁
古稀之年:男子70岁
喜寿:男子77岁
杖朝: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80岁的老人怎样形容? (词语)
耄耋之年。
读音:mào dié zhī nián
释义: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出处: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成语故事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mào]:70岁。
77岁:喜寿。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88岁:米寿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耄耋之年
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一般为耄耋之年 (mào dié)
耄耋之年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70岁到80岁]。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中国把80岁以上的老人俗称什么
耄耋音maodie: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80岁-耄耋(音maodie)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参考:年岁的别称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时日。
襁褓--不满周岁。
总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岁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
束发——指十五岁的男子。
及笄(jí) ——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
桃李年华——指二十岁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之年、花甲、平头甲子、下寿、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中寿——指八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到九十岁。
鲐背——指九十岁。
期颐、上寿——指百岁。
双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有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八九十岁的老人要好的词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鹤发童颜
以下是几个可以用来形容八九十岁老人的词语:
1. 古稀: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稀少而古老”,用来形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
2. 耄耋:这个词来自汉语,意为“八十岁的年纪”,形容八九十岁的老人。
3. 长者: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年纪较大的人,也可以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4. 年高德劭:这个词意为“年纪高,品德高尚”,形容八九十岁的老人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平和人生经验。
5. 老寿星:这个词用来形容高寿的老人,特别是指那些长寿而且身体硬朗的老人。
6. 老当益壮:这个词意为“年纪虽老,但志气更加旺盛”,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状态仍然十分旺盛的老人。
八十岁老人怎么称呼
1、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2、耄耋之年,杖乡之年、耆年(60岁) 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 齯齿、鲐背、冻梨、黄发(90岁),
3、另外,「六十岁」有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的说法;「七十岁」又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岁」;期颐之年,则是「百岁」了。
老人80岁叫什么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 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我国古代对人的年龄岁数,有一个别称。如13岁叫“舞勺”,15岁叫“舞象”,20岁叫“冠岁”,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花龄”,50岁称“知命”,60岁称“花甲”、“耳顺”,70岁称“古稀”之年、“从心所欲”,80岁叫“耋”,90岁叫“耄”。称老人叫“耋耄”,100岁叫“期颐”、“龟年”,140岁叫“古稀双庆”。
齯齿.鲐背.冻梨.黄发 幼学之年.10岁 舞勺之年.13岁 志学之年.15岁(单髻.及髻.抓髻.)而立.壮室之年.30岁强仕之年.春秋鼎盛.40岁 艾老.服官政.50岁杖乡之年.耆年.60岁 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 齯齿.鲐背.冻梨.黄发.90岁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华.女子16岁风信之年.花信之年.24岁
古代的80岁叫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幼学之年.10岁 舞勺之年.13岁 志学之年.15岁(单髻.及髻.抓髻.)而立.壮室之年.30岁强仕之年.春秋鼎盛.40岁 艾老.服官政.50岁杖乡之年.耆年.60岁 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
80岁 耄耋之年
叫:耄
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出自: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扩展资料:寿称具体如下: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杖朝: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十岁
急问:八十寿辰的别称是什么
耄耋
八十以上一百以下称为耄耋。八十到九十称为耄,九十以上一百以下称为耋。一百岁称为期颐。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称半百或知命、六十称花甲或耳顺、七十称古稀、八十及九十称耄耋、百岁老人称期颐。
-----------
附:
一、幼儿的代称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 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垂髫、髫年、总角——泛指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童龀(chèn)、黄口——指童年。说文有“男八月生齿,八岁生龀;女七月生齿,八月生龀”之说,可见小孩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龄。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二、少年、儿童的代称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红颜——年轻人的红润容颜。代指少年。唐李白《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处子——未出嫁的女子。
千金——对人家女儿的的敬称,多指未婚者。
三、男子、女子成年的代称
儿女——指青年男女。唐王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束发——男子十五。古男子到十五束发为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大戴礼记使傅)
及笄(jí)——女子十五岁。笄古代妇女束发用的簪子,束发贯之以笄,表示已经到成年。〈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年十五可插笄。〈国语郑语〉:“既笄而孕。”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 金声夙振”(《文选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幼艾——指美貌的青年男女。《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弱冠、初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四、中年的代称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耳顺之年——六十。《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五十岁的人常自称为是“未知之年”。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艾——五十岁,耆——六十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唐刘禹锡《汝州谢上表》:“伏蒙圣泽,救此天灾,疲羸再苏,幼艾同感。”
杖家之年——五十,杖乡之年——六十,杖国之年——七十,杖朝之年——八十。《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五、老年的代称
垂白——白发下垂,形容老年。唐孙樵《与何易于》:“百姓入常赋,有垂老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花甲——六十。干支纪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形成一循环,通称为“六十花甲子。”亦称花甲。”
古稀——七十岁。《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下寿——六十岁,中寿——八十岁,上寿——一百岁《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耋(d?é)——七十、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胜言。”
耄(mào)——八十、九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岁曰期颐。”朱熹释:“周匝之义。”(转过一圈之感。)“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谓当养而已。”即寿高百岁。
黄耇(gòu)——《诗·小雅·南山有台》:“不只君子,遐不黄耇。”朱熹注:“黄老人发黄也。耇,老人面冻梨色,如浮垢也。也作黄发。黄耇也称作元老。
黄发——指年老,也指老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皓首——白头。指老年。汉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丁年:成丁的年龄,即壮年。
台背——《诗·大雅·伟芾》“黄耇台背。”《尔雅·释诂》:“台背、耇、老,寿也。”
耄耋 (mao四声die二声)
耄耋
耄耋
耄耋
六十称花甲,七十称古稀,八十、九十、一百岁称什么?
1、八十、九十称耄耋之年,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2、期頣指100岁的老人,又称人瑞。期頣,期颐经常被误笔为期頣。
扩展资料其他年龄
1、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2-3岁――孩提
3、童年——总角,垂髫
4、8岁(男)——龆年
5、10岁以下――黄口
6、10岁(女)——髻年
7、12岁(女)――金钗之年
8、13—14岁(女)――豆蔻年华
9、13—15岁——舞勺之年
10、15岁(女)——及笄之年
11、15岁(男) ------- 志学之年,束发
12、16岁(女)――碧玉年华
13、15—20岁——舞象之年
14、20岁(男)――弱冠
15、20岁(女)――桃李年华
16、24岁(女)――花蓓(信)年华
17、出嫁——标梅之年
18、30岁(女)――半老徐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頣
百岁称为“期颐”
出处: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因此,一百岁叫做「期颐」。
补充: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称半百或知命、六十称花甲或耳顺、七十称古稀、八十及九十称耄耋、百岁老人称期颐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为耄,九十为耋,一百知天命。
八十、九十称耄耋,一百称期颐
八十及九十称耄耋、百岁老人称期颐。
出处: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因此,一百岁叫做「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古时称百岁为 " 期颐之年 " 。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 " 期颐之年 "。
扩展资料:
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孙希旦 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曲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