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6 21:36:24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珠三角和长三角有什么区别?

珠三角是指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长三角是指上海及江苏、浙江、安徽的全部区域。
一、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区,明清时期称为广州府。范围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东经112°45 '-113°50'、北纬21°31'-23°10',是由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在珠江口河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型三角洲,内有1/5的面积为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和残丘。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正式定为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区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北纬32°34′至29°20′,东经115°46’至123°25′,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冲积平原。涉及三省一市共26个市,土地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2.2%。
简介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已在2010年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如今,珠三角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正携手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珠三角指的是哪三个地方

珠三角是指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明清时期称为广州府,范围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
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兴盛之地,珠三角9市总面积55368.7平方公里,占比广东省国土面积不到1/3,集聚了国内经济第一大省53.35%的人口、79.67%的经济总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气候特点
珠三角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是相对闭合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三江汇合、八口分流”的独特地形地貌。
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年日照为2000小时,四季分布比较均匀。年平均气温21.4-22.4℃,其中封开、德庆、广宁、怀集、鹤山、惠东、博罗平均温度较低,深圳、珠海平均温度较高。
年平均降雨量1600-2300毫米,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集中在4-9月。冬季盛行偏北风,天气干燥。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风,高温多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大概讲一下要标注在地图上的位置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珠江入海口。。西为澳门,东为香港。
长江三角洲在长江入海口?,上海崇明岛那里
1、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2010年指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两省一市。2019年,范围扩大至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省一市。。区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2、珠江三角洲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明清时期称为广州府,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兴盛之地,范围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九个城市。
扩展资料:
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东经112°45'-113°50'、北纬21°31'-23°10',是由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在珠江口河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型三角洲。
内有1/5的面积为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和残丘。西部、北部和东部则是丘陵山地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南部海岸线长达1059公里,岛屿众多,珠江分八大口出海,形成相对闭合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三江汇合、八口分流”的独特地形地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江三角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城市

在地理区域概念上,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九个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经济区域概念上,珠江三角洲主要指的是广东的九个市。
珠江三角洲(Pearl River Delta)既是地理区域,也是经济区域,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区。新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珠海、中山、江门、阳江由9+6融合发展的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洲,有“南海明珠”之称。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位置和范围:广义的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香港、澳门。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濒临南海,为珠江出口处。它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的端洲区、鼎湖区、高要市和四会市,面积4.16万平方千米,人口2300多万,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
2.自然特征:珠江三角洲是由北江、西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合成的复合三角洲,狭义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发育在海湾内的丘陵性三角洲,海拔50米左右,即面积约为1.1万平方千米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其间山丘散布,河道纵横,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生长季长,可一年三熟。春季阴雨连绵,夏季高温湿热,夏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四季变化明显。河流汛期在4~9月。
3.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的20多年这个区域已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全面转变成工业社会,成为我国著名的4大工业基地之一,该区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与长江三角洲并称中国经济两大发动机。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业群。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地理孕育了机会,历史创造了机会,政治催生了机会。①独特的地理优势:这里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毗邻港澳,有天然海道良港,对外贸易方便。②优越的人缘优势:这里是全国较大的侨乡之一,在港澳台和海外的侨胞达10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利于招商引资。③较强的互补性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资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成本过高,市场容量小;澳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发展空间狭小;珠江三角洲的自然、人力资源丰富,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吸引了内地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加上其经济的幅射作用,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④经济后发展优势:与港澳和发达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属于后发展地区。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翻了几番,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和产业条件及对外开放整体化经济结构。⑤人才和技术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近年来,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占全国专利总数的50%左右,其中80%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但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我国政府实行了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使得珠江三角洲的工业超速增长,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区域均衡战略取代了过去的非均衡梯度战略,各种矛盾和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①技术应用型人才缺乏导致经济发展质量偏低。尽管相对其他地区而言,珠江三角洲区域具有人力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但从经济发展来看,还存在着劳动者素质偏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
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技术改造迟缓。用于技术改造和高科技研究开发的资金投资严重不足。这种投资状况不利于企业技术改造,更不利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在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层次上运行。③人才分布不合理,使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矛盾。三类产业中人才比例大约为1:8:7,由此导致其产业结构总体失调,比例失衡。一方面,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技术开发和应用人才过少,影响其健康发展,削弱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作为优质产业,因缺少技术应用和开发型人才,导致产业含量不高,发展速度迟缓。于是,出现了一种“双约束”效应。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④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较差,生态平衡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由于过分偏重经济增长和眼前效益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高增长变成了以牺牲子孙后代生存条件为代价的低效益增长。⑤技术开发水平落后,产品技术含量偏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差。据有关资料显示,珠江三角洲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0%左右,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到45%,前者只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43%和38%,后者只及发达国家的56%~75%。
4.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除了近些年由于工业生产发展导致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外,由于交通及石油开采引发的珠江口石油污染,以及珠江口的赤潮现象引人注目。夏秋季台风登陆造成的狂风、暴雨危害极大。受人类活动对珠江三角洲上游来水来沙的影响以及三角洲河道的快速改变,洪水威胁也越来越大。
5.基塘农业:①生态循环的过程: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料费用
A.利用水患严重的低洼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B.塘中养鱼,基堤以塘泥为肥料种植作物。C.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如此塘基互养,形成良性“水陆互养”。②俗谚: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③分类:以基堤栽种的作物不同而分: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及果基鱼塘。④农业:土地利用精密,可生产稻米,蚕丝,甘蔗,水果,花卉,鱼虾。⑤工业:因上述的原料供应无缺,故农产加工业发达。⑥景观的变迁:因经济特区的设立工业、城镇的发展,许多鱼塘已填土作为工厂及住宅,土地利用正在转型中。
6.城镇化和民工流:经济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人口的城镇化,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已达7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形成了连片的城市群,人口和产业高度聚集,经济幅射能力极强,形成“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及港、澳(共9个省,两个特别行政区),城镇化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是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是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是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实现共享;④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⑤是建立和完善区域内的协调合作机制。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流,对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都有巨大影响。
7.历史与政治科热点:近年来涉及本区的历史考点主要有:秦朝灵渠的开通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明朝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清朝时期的虎门硝烟及太平天国的兴起。近年来涉及本区的政治考点主要有: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今年实施的“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珠江流域位于北纬21°31′—26°49′、东径102°14′—115°53′之间。流域北起南岭,南至云雾、云开、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山脉;东起莲花山,西至乌蒙山山脉。地处滇、黔、桂、粤、湘、赣等6个省区,其二级支流左江的上游在越南境内。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在国内部分为44.2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4.6%。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长度和流域面积均居全国第四位。
地理位置:
呈倒置三角形,底边是西起三水市、广州市东到石龙为止的一线,顶点在崖门湾。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冲积层薄,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广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门以东、虎门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输沙量达8000多万吨,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区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米,成为中国重点围垦区之一。
气候温度:
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最热的7月均温28℃以上。6~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 ,天气最热。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这里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高温多雨,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珠江三角洲气候的南亚热带性表现在四季不明,三冬无雪,树木长青,田野常绿,霜不杀青。据竺可桢在《特候学》一书中称,热带为“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地方,他认为五岭以南,即入热带。但珠江三角洲在亚热带范围之内。
扩展资料:
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性: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珠三角9市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已建成世界级城市群。2016年珠三角9市共吸纳37.33万高校毕业生就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为什么叫珠三角 珠江冲刷形成的水网平原
后这个区域形成城市,再而形成一个经济圈,故称珠三角

问题二:珠三角和长三角是什么意思,怎么区分的?每个角管什么地方? 兄弟,这个问题太弱了,您该补习一下中国地理了。做为国人不懂本国的地理要被笑掉大牙的。话虽难听了点,但希望你能接受建议。
珠三角:珠江入海前流经的区域,主要是广东东南部,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
现在又提出了泛珠三角概念:基本上包场了整个广东省。
长三角:长江入海前流经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及上海,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湖州。
如果有泛长三角的话那就应该涵盖到苏北、安徽和浙南地区了。
对了,他们不是行政区,不管任何地方,只是对某部分区域的统称。

问题三:狭义的珠江三角洲是什么意思? 最狭义,就是珠三角沿岸,广州,中山,珠海,东莞,深圳,佛山勉强沾边
官方的珠三角:上面六市,加上沾不上边的江门,肇庆,惠州,并称珠三角九市
事实上澳门和香港地理上比江门,肇庆,惠州更加属于珠三角,不过还是要和广东区分,所以珠三角一般不算香港和澳门
一般人们叫的珠三角就是指那九个城市,并没有狭义广义,所谓的泛珠三角是指广东加上华南西南数省,这个指经济合作区域,可能以珠三角为主导吧,这只是个构想,实际上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远比预想的小得多

问题四:范珠三角是什么意思 初二地理书上有

问题五:珠三角包括哪些地方? 如果要说“泛珠三角洲”,还牵扯到另外两个概念范畴,因为它们是有机的一体,不可以割裂开来,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面有非常大的关联和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一)“小珠三角”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7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二)“大珠三角”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三)“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泛珠三角洲”有着非常深远的经济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升该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尽管泛珠三角面积仅占全国的1/5,但在地域上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中国,人口及经济总量更占到了全国的1/3,因此该地区的经济整合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六:广东珠三角城市请问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是指哪些城市 珠三角地区包括了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等九个市。大珠三角地区包括了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等九个市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问题七:珠三角地区指哪里 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包括广州、深圳 、佛山 、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个城市,加上深汕特别合作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封建文化最早开放的地区,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三个洲?

分类: 社会/文化
解析:

1.位置和范围:广义的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香港、澳门。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濒临南海,为珠江出口处。它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的端洲区、鼎湖区、高要市和四会市,面积4.16万平方千米,人口2300多万,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
2.自然特征:珠江三角洲是由北江、西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合成的复合三角洲,狭义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发育在海湾内的丘陵性三角洲,海拔50米左右,即面积约为1.1万平方千米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其间山丘散布,河道纵横,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生长季长,可一年三熟。春季阴雨连绵,夏季高温湿热,夏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四季变化明显。河流汛期在4~9月。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地区?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地区?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7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 “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一)“大珠三角”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二)“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地方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包括广东省惠州(仅包括惠州市区、惠阳、惠东、博罗)、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佛山、江门、肇庆(仅包括肇庆市区、高要、四会)九个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三角洲的东部的地区如深圳、东莞、广州较早发展。研究中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江口的东西部(最快于2017年落成启用),预计可以带动西部的发展。 参见: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城市?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包括:惠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以上属广东省),香港,澳门,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三角洲的东部的地区如深圳、东莞、广州较早发展。研究中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江口的东西部,预计可以带动西部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惠州、东莞、珠海、江门、肇庆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大珠三角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共12个地区。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思想文化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另外两个是长三角、环渤海),有"南海明珠"之称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一)“小珠三角”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7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二)“大珠三角”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三)“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些范围 什么是长三角?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三重意义的概念。 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工业经济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城市经济概念:就是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7个市组成的都市群。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什么是珠三角? 1994年11月,广东省进行了一次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由副省长主持,省计委牵头进行研究和论证,在全国率先提出“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并在实体上进行发展规划,划定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江门七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 什么是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九加二”。 泛珠三角九省区的面积为中国的五分之一,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区域在中国占据重要位置。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三个洲? 1.位置和范围:广义的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香港、澳门。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濒临南海,为珠江出口处。它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的端洲区、鼎湖区、高要市和四会市,面积4.16万平方千米,人口2300多万,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 2.自然特征:珠江三角洲是由北江、西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合成的复合三角洲,狭义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发育在海湾内的丘陵性三角洲,海拔50米左右,即面积约为1.1万平方千米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其间山丘散布,河道纵横,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生长季长,可一年三熟。春季阴雨连绵,夏季高温湿热,夏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四季变化明显。河流汛期在4~9月。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包括哪些城市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 泛珠江三角洲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江西、贵州、四川、福建以及港澳两个特区,占全国面积1/5、GDP的1/3、人口1/3强
珠江三角洲具体是指哪些地区?包括哪些城市?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小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6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大珠江三角洲地区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珠江三角洲包括那些城市? 珠江三角洲地理范围包括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及东莞等7个市的全部或一部分。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城市?

珠江三角洲包含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惠州9个城市。
泛珠江三角洲概念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概念(即知名的“9+2”经济地区概念)是2003年7月在国内正式提出来。泛珠江三角地区包含了中国华南、东南和西南的九个省份及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是: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江三角地区覆盖了中国1/5的国土面积和占1/3的人口。2004年泛珠江三角地区GDP达到6353.6亿美元。
扩展资料
地理环境:
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

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

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
1、广州:
广州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五羊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2、深圳: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3、珠海:
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濒临南海,陆地面积1725平方千米,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千米。
珠三角区的文化特色:
1、粤语:珠江三角洲是汉族广府民系最重要的聚居地,故大部分地区通行粤语,珠三角粤语可分为广府片、四邑片和莞宝片。
2、广府文化: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广府民系分布的地域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封建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
3、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4、舞狮: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