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孟良崮战役中国解放军伤亡人数是多少?
- 2、孟良崮战役牺牲了多少人?
- 3、孟良崮战役中国军死多少人?
- 4、内战时期国军74师被歼灭,围攻的解放军到底有多大伤亡
- 5、孟良崮战役国共双方各牺牲多少人?
- 6、在孟良崮战役中,三野损失了多少人马?
- 7、孟良崮战役真实情况
- 8、孟良崮战役国军伤亡多少人
- 9、孟良崮战役共军歼灭了74师多少人
孟良崮战役中国解放军伤亡人数是多少?
孟良崮战役双方伤亡人数为:
一、解放军
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的《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
二、国民党
孟良崮战,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及附属第83师一个团,共计32680人,其中俘虏19680人。
扩展资料:
孟良崮战役的经过:
1947年5月11~13日,整编第74师在整编第83,第25师掩护下自垛庄北进至黄鹿寨、旧寨、野猪旺等地,被第9纵队击退,随后占领杨家寨、佛山角、马牧池等地,准备14日攻占坦埠。
5月14日10时,张灵甫得知天马山,马牧池、磊石山等地失守后,预感到有被围歼的危险,即仓促向盂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组织一部兵力进行反击。
5月15日晨,整74师被围困于孟良崮为核心的几个山头上,主要是520、东西540、600、610高地,及芦山、雕窝等地。13时,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多路突击,整编第74师竭力顽抗。
5月16日16时半战斗结束时,华东野战军发现敌电台在活动,粟裕命令第4、第8、第9纵队对孟良崮、雕窝间的山谷进行搜索。至18时,共搜出匿敌7000余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牺牲了多少人?
伤亡人数:据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的《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
此役,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及附属第83师一个团,共计32680人,其中俘虏19680人。
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 师这一“王牌”军被毁,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使我军由弱转强,使全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败局的基础。
扩展资料:1946年7月25日,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指挥部南越陇海路到达淮北。那段日子,大雨倾盆,连日不停,部队冒雨涉水,步履艰难。
7月13日至8月3日,粟裕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指挥华中野战军依托内线作战,三战三捷——奇袭宣(家堡)泰(州)、如皋东南运动战、海安运动防御战。宣泰战斗先发制人,歼灭敌整编八十三师两个团以上共3000多人。
激战如皋东南,歼敌3个整编师各一部共1万余人,生俘6000多人;海安运动防御战,以伤亡200多人的微小代价,杀伤敌人3000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良崮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揭秘孟良崮战役起源:解放军泗县失利避打桂军
孟良崮战役中国军死多少人?
此役,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及附属第83师一个团,共计32680人,其中俘虏19680人。
据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的《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
扩展资料
孟良崮战役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从其战线中央割歼进攻主力的范例。此役的胜利,不仅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军队,也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重点攻击部署。
他们不得不对战役计划作新的调整。重新发起的攻势已没有了初期的强劲势头,又由于华东我军纷纷向内线出击,寻求决战的时机丧失,7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在态势上已处不利之势,结束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 师这一“王牌”军被毁,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使我军由弱转强,使全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败局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良崮战役
内战时期国军74师被歼灭,围攻的解放军到底有多大伤亡
根据楼主描述,此战役为孟良崮战役。
此战役参战双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国民党军徐州司令部下辖部队。
本次战役中:
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及整编83师19旅57团被歼灭,共计32680人,其中俘虏19680人。
解放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
此战役始于1947年5月11日,结束于1947年5月16日。是围歼精锐,阻敌增援典型战例。基本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挫其士气,乱其部署,意义重大。
战役图例
内战时期国军74师被歼灭,围攻的解放军到底有多大伤亡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第74师被完全消灭。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军32680人,其中俘敌19680人,毙敌13000人,华东野战军伤亡1.2万余人,解放军阵亡2700多人,伤10000余人(包括阻援伤亡),
孟良崮战役
时间:1947年五月
参战方:我党代表华东野战军,国党代表整编74师、整编83师19旅57团
双方兵力对比:华东野战军27万人,国党24个师45万人
主要指挥官:我军代表陈毅大元帅、粟裕大将;国军代表74师第五任军长张灵甫
战争结果:我军华东野战军胜利,国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
伤亡情况:解放军伤亡1.2万人,国军伤亡3.2万人
内战时期国军整编74师被歼灭史称孟良崮战役,据资料记载,此役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伤亡约13000余人(牺牲2千余人,负伤9千3百余人)。
1947年5月,陈毅、粟裕指挥的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勇猛攻击,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另歼灭整编第83、第25、65、83、48、11师各一部,合计歼灭32676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
根据当年华东野战军的战报,在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阵亡2043人,负伤9300人,加上其他减员,共计伤亡12189人。另外还有一个数据。
1952年,山东省当地政府在孟良崮山脚下建立了一座烈士陵园,收集安埋了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2859名烈士。截止到现在,烈士陵园共查到了2700余名烈士的姓名。粟裕大将逝世后,也将一部分骨灰撒放在了烈士陵园里。著名影片《红日》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在当年可谓是脍炙人口,创作者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等人正是在孟良崮烈士陵园里找到了灵感,你一句我一句地搭出了歌词。歌曲完成后,又找了上海歌剧院歌唱演员任桂珍来演唱,在影片公映后立即红遍了全国。2007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卫星上搭载了31首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名列之首,响彻太空。
另外说一下74师为什么覆灭的几件事。
整编74师虽然装备先进,但由于上了孟良崮,不得不将很多重型火器抛在山下。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其中不包括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在74师开进沂蒙山区时,由于只开辟了一条狭窄的急造军路,大型车辆过不去,因此张灵甫下令将大部分车辆留在了垛庄,全师辎重改用骡马驮运。另外师属美式榴弹炮营和战车连等重兵器单位也无法开进山区作战,放在垛庄又不安全,故令它们直接回了临沂。后来74师不得不退上孟良崮时,主要将山炮、战防炮和重迫击炮等火器销毁扔在山下。
这样一来,74师带上山的就剩下些轻重机枪、轻迫击炮、长短枪、火箭筒等火器,战斗力已大打折扣。而且作战期间连续多日天气干旱,骄阳如火,孟良崮山上的泉眼干涸了,唯一的池塘也落到了华野部队手中,导致74师不但喝不上水,连靠水降温的重机枪也哑了火,这就更降低了火力密度。即使如此,华野部队仍付出了军民阵亡近3千人,负伤9300人的巨大代价,可见这一战是何等激烈!
另外74师也不存在“阵亡过万”的事。这一战华东野战军歼敌3万2千多人,但战报中明确指出其中含有阻击整编25师、83师、第7军等战斗的战果,不只是74师。而74师在进攻坦埠前经过临蒙公路战斗,又有一部分直属单位没有带出来,并不满员,大约在2万5千多左右。孟良战役中华野共俘虏74师1万9千多人,也就是说74师这一战的战斗伤亡是6千多人。
孟良崮战役国共双方各牺牲多少人?
参战双方兵力对比是这样的,共产党华东野战军27万人,国民党24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
战后双方伤亡人数对比解放军伤亡1.2万人,国民党军伤亡3.2万人;
国民党整编74师全军覆没。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此役,华东野战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密集前进的态势下!从战线中央割歼其精锐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这一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鲁中决战”计划,对挫败其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
据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的《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
在孟良崮战役中,三野损失了多少人马?
你只能得到国军伤亡的比较准确的数据。至于我党的数据。统计局很好的继承了这一传统。只能从个方推测出大概伤亡。或者三野战史资料完全解密才会知道到底损失了多少军队。
一九四七年五月举行的孟良崮战役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顿挫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暂时转入守势。
但是,为什么军委于五月二十二日来电指出:“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从电文上看,解放军在孟良崮一定是受了不小的损失的,但具体的损失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孟良崮战役这场内战中的重大战役研究已经很多了,但对于解放军伤亡数字,我所能看到的公开出版物均众口一词:1万2千余,其中伤9300多,亡2000 多,其他减员800多。而与参战的5个纵队16个师相比较,似乎并没有一般想象的那般“惨烈”。特别是对照国军的损失数字,俘19000余,毙伤 13000余(含阻援6000),那么,自下而上仰攻,武器又远不及74师的解放军,伤亡竟少于74师!
况且,俘19000人里大有问题,被俘的19000人中有没有受伤的?难道都是好端端的被俘不成?如果考虑到被俘人员中的伤员,那么官方公布的解放军伤亡数字更显得是在造假。
官方数据:孟良崮战役的结果,解放军共歼灭32000多国民党军,其中毙伤13000多人,俘虏19000多人。战役中解放军方面也损失很大,共损失12000多人,其中牺牲6000余人。
估计可能损失不止这些,因为孟良崮后,三野一直吃败仗,吃了5、6个,搞得叶王陶对粟大将的指挥能力发生怀疑......
毙伤13000人,俘虏19676人,合计歼灭32676人,华东野战军阵亡2043人,负伤9300人,加上其他减员,共计伤亡12189人,.---------刘统>
最有意思的是一纵,无论过去的20军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初稿还是后来的二十集团军军史,都绝口不提孟良崮歼敌数字。因为一纵打得苦、伤亡大,缴获最少,恐怕是有点面子心理。20军军史初稿里面在最后的战绩统计表中甚至在孟良崮战役一栏中加入了宁阳战斗打八十四师的战绩。所以一纵的战绩最不清楚,只有“孟良崮战役后各纵队汇报记录”(《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里的俘敌539人可供参考。一纵伤2044人,亡671人,其它233人,总计2948名(一纵统计误算为2945名)。
四纵战绩据23军军史,共计7900余人。其中俘敌5300人(据“孟良崮战役后各纵队汇报记录”(《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四纵伤亡共2000名(同上)。
八纵据26集团军军史,是7000余人。“孟良崮战役后各纵队汇报记录”(《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中,注明俘敌4500人内含83师一个营,因此可知统计的歼敌数字中是包括了83师一部的。八纵伤亡总计1050人(同上)。
六纵数字也不清楚,24集团军军史以及24集团军简史中均称歼敌5700余人,俘敌2000人,但六纵的总结里是俘敌3500人。可能分列的部分有错误或颠倒。六纵伤亡1000人,战斗及非战斗减员总计2700人(“孟良崮战役后各纵队汇报记录”(《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
九纵,27集团军史和战后总结的数字是一致的,毙伤3780人,俘虏3001人。总计6781人。九纵伤亡计4000人,加非战斗减员共5000人(同上)。
加一加,攻击部队一共歼敌的数字(除一纵的毙伤数以外)是26839人。其中应该包括部分阻援的战果以及歼灭83师一部的战果。
其它各纵所知情况如下:
七纵歼敌约700人,伤亡647人(19师381人,同上)。
二纵的歼敌数字未见记载,21军军史中也没有记录。查该纵所属三个师的师史,四师全歼83师19旅57团一个营,毙伤俘敌380人,己方伤亡不详(61师师史);五师阻击毙俘敌800余人,己方伤亡200余人(62师师史);六师阻击杀伤、消耗敌200余人,己方伤亡不详(63师师史)。
三纵方面情况不详。
加上阻援部分,可以计算的歼敌数字总计28919人,我方伤亡(不含非战斗减员)11845人。作为对比,国民党军声称此役“匪军伤亡当在八万人左右”,其自己所承认的伤亡数字为“亡官一七一七员,亡兵一一二五三名,伤官一三九二员,伤兵七四七九名,失踪官一六七员,失踪士兵三三一五名”(“蒙阴东南地区战役战斗详报”,《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及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孟良崮战役》中均有该材料),合计伤亡失踪官兵25323人。
从以上数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是实际上双方在这一战斗的具体损失上都是一样的。即,都人为减少自己的损失数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那个年代里,这是攸关军心的事情。而且作为孟良崮本身来说,伤亡多少不是一个问题,那怕是5个纵队全部打光也在所不惜。因为作为华野的最大的敌人---整编74师来说,消灭它,就是整个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三野)全歼整编74师和83师一个团,加上阻击援军作战,共毙伤敌13000人,俘虏19676人,合计歼灭32676人。我军阵亡2043人,负伤9300人,加上其他减员,共计伤亡12189人。双方总损失比大约为3:1。对国军来说是一场空前的惨败。有人说这一仗打下来华野伤亡12000,74师伤亡13000,双方伤亡大体相当,74师能在华野5个纵队的围攻下还能打出将近1:1的伤亡比实在不易,74师战斗力很强啊。乍一看13000:12000,确实如此,可实际上这个结论完全错误,漏洞百出。首先,华野的伤亡全是74师造成的吗?肯定不是,华野的伤亡包括阻援的伤亡,把华野的伤亡全算在74师头上,是把83师、25师、5军等部队都当成看客。第二,74师在孟良崮被消灭多少,74师为3旅6团制整编师编制人数大约在26000左右,在孟良崮被全歼,全部损失。孟良崮战役华野的战果共32000人,减掉74师的26000人,阻援的战果是6000人。第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往往被忽视,那就是歼灭战的胜利方统计战果的时候有个伤俘不累计的原则,什么叫伤俘不累计?那就是抓到的俘虏如果是受伤的统计的时候就只算俘虏,而不会在伤敌里面再计算。就好比一个74师的士兵作战英勇顽强,最后受伤被俘。很显然华野统计战果只会把这个士兵算在战俘里,不可能说在俘虏里算一次,因为这个俘虏是受伤,所以在伤敌多少里面再算一次。74师编制人数大约在26000左右,在孟良崮被全歼,全部损失。很显然,我军在阻击援军作战中不会抓到多少俘虏,所以俘虏的19676人基本就是74师的。所以,74师26000人中被俘19000人以上,至于这被俘的19000人里面多少是受伤的,多少是没受伤的,这就不清楚了,剩下的不到7000人除极少数逃脱外基本上阵亡了,因为歼灭战的失败方的人员如果不能突出包围圈就只有阵亡和被俘两种选择。损失又分为永久性损失和非永久性损失,所谓永久性损失即为纯损失、不可恢复损失,比较双方的永久性损失更有意义。国军方面,74师的26000人不是阵亡就是被俘,全部为永久性损失,而援军伤亡的6000人中多少人阵亡不清楚,非歼灭战中阵亡与受伤的一般比例为1:2——1:3,再加上少数重伤而不能重返战场者,国军的援军伤亡的6000人中永久性损失大约为2000人左右。总计国军的32000总损失中永久性损失大约为28000人。共军方面,永久性损失为阵亡2043人,再加上少量失踪和受伤的9300人中少数重伤而不能重返战场者,总计共军的12000总损失中永久性损失大约为3000人。双方永久性损失比大约为9:1。这里面可以看出包围敌人形成歼灭战对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比较歼灭战双方伤亡比的时候不能忽略胜利方统计战果的时候有个伤俘不累计的原则。先看74师的顽强性,74师的26000人中被俘19000人以上,被俘率超过70%,说明74师战斗的顽强性不够。当然被俘不代表就不顽强,因为战争中也有失去抵抗能力而被俘的。但总的来说,一支部队被消灭后的被俘人数比例大致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顽强性。比如二战时的日本军队,确实顽强,在8.15之前被俘者很少,占被消灭人数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像八路军的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人,却没有抓到一个俘虏.所以,74师在覆灭时的顽强性有点对不起五大主力的称号。再看74师的战斗力,华野说是上了5个纵队,可实际上1、6、8纵都要抽出部分兵力阻援,5个纵队用于进攻的兵力约10万人,兵力对比为4:1。而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依托易守难攻的地形抵抗4倍之敌只坚持了3天,也只能算一般。总的来说,74师确实比一般国军具备更强的战斗力,但也不宜过于夸大。而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覆灭的时候表现出顽强性尚且如此,可见国军的总体顽强性、士气确实不怎么样。
孟良崮战役真实情况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以下是关于孟良崮战役的真实情况:
1. 背景:自全国抗战以来,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屡屡受挫,但仍然占据着大量战略要地和交通线。为了打通华北、华中联系,切断中国军队的战略补给线,日军集结重兵进攻山东解放区。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军决定发起孟良崮战役,以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阻遏其攻势。
2. 经过:在战役准备阶段,我军进行了充分的侦察和情报分析工作,掌握了敌人的行军路线和部署情况。随后,我军实施了突然袭击,迅速占领了制高点一线阵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我军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手段,不断变换阵位和攻击方向,成功迷惑了敌人。最终,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形成合围之势,将其彻底击溃。
3. 特点:孟良崮战役具有山地作战的特点。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军采用了多种战术手段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例如,利用山间小路进行穿插迂回;利用地形掩护进行远程打击等。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术手段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4. 影响:孟良崮战役的全胜不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和民心士气。这场战役的成功证明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和人民力量的不可战胜性。它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斗争史上的一次辉煌篇章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总之,孟良崮战役真实情况是一次山地运动歼灭战的全过程展示。通过充分准备、灵活机动的战术手段以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等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全面胜利。
孟良崮战役国军伤亡多少人
国民党派出的大约四十五万人的军队,一共有三万多人伤亡,其中被俘虏的有将近两万人,在战争中死亡的有一万三千人。其中国民党还有一个更巨大的损失,国民党军队总指挥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牺牲了,因为他的决策出现了失误,导致被围困在一个死胡同里面,被共产党军队成功围剿了,因为张灵甫等人的二次反抗导致他在此次围剿中丢掉了性命,这对于国民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共产党军队在孟良崮战役伤亡其实也非常严重,共产党派出的兵力有将近二十七万, 主要是华东野战军,不包括当地的民兵,一共有将近两千人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受伤的有将近九千三百人。通过对双方伤亡情况进行对比,在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伤亡情况要远远高于共产党军队的伤亡情况。
孟良崮战役共军歼灭了74师多少人
孟良崮战役共军歼灭了74师约3.2万人,人数组成如下:
1、74师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由原七十四军整编而成。
2、74师师长张灵甫,黄埔四期,抗日期间战攻卓著,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整编后的74师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受美国顾问训练,时称国民党部队五大主力之首。
3、孟良崮战役后,清点人数的时候,司令部根据战报判断还有几千人没有统计到,后来在一山窝里发现了约7000人的残兵。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孟良崮战役 共歼灭国民党军32680人,其中俘敌19680人,毙敌13000人
《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东南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一次山地进攻战役。
同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华东野战军决心寻机歼灭进犯的国民党军,但除于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1个整编师外,由于国民党军行动谨慎而未获战机。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国民党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遵照这一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所部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担任右翼进攻之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相邻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企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北攻沂水,策应整74师作战。华东野战军原拟首先集中兵力,截歼孤立、暴露之国民党军右翼第7军及整48师,11日晚获悉处于中间战线之整74师冒进,便于就近集中主力加以割歼,当即改变决心,首先歼灭该师。第2、第3、第7、第10纵队分别钳制和阻击河阳、新泰、莱芜地区的国民党军第7军、整编第11师、第5军等部,使其不能向整74师靠拢,而集中主力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实施中央突破和断其退路,歼灭整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至13日,整74师先后占领杨家寨、马牧池等地。当晚,华东野战军担任迂回穿插任务的第1、第8纵队,分由整74师的两翼寻隙向纵深楔进。第1纵队第3师攻占曹庄及其以北高地,构成对蒙阴整65师的正面阻击。该纵队主力则攻占黄斗顶山、天马山、界牌等要点,切断整74师与整25师的联系。第8纵队攻占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点,切断了整74师与整83师的联系,一部占领孟良崮东南之横山、老猫窝。与此同时,第4、第9纵队从正面发起攻击,占领黄鹿寨、佛山、马牧池、隋家店一线。第6纵队从鲁南铜石急速北进,于14日晨抵达观上、白埠地区。整74师在其外围各要点失守后,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收缩;华东野战军随即加速进攻。第4、第9纵队经彻夜猛攻,进至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第6纵队在第1纵队一部协同下,于15日拂晓攻占垛庄,切断整74师的退路;第8纵队攻占万泉山,同第1、第6纵队打通联系,形成对整74师的四面包围。整74师被围后,蒋介石一面命令该师固守待援,一面严令整编第11、第65、第25、第83师以及第7军、第84师等部,迅速向整74师靠拢,企图在蒙阴、青舵寺地区合击华东野战军主力。此时,向孟良崮增援的10个师多数只距离孟良崮一至两天行程,情况十分紧急。华东野战军严令阻援部队坚决阻住援军,主攻部队经调整部署后,定于15日下午发起总攻。
盂良崮主峰向西北连接两个540高地,西北端为520高地;其东南为芦山,东为雕窝,东西长约10公里,向北岗峦起伏直抵汶河,向南4公里为临(沂)蒙(防)公路,该山区山峰陡峭,多悬崖绝壁,山上无水,草木甚少。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在向南突围未遂后,即以第58旅扼守主峰、芦山、雕窝高地;以第5l旅扼守520与两个540高地;第57旅位于两旅之间的570(史称600)高地:师指挥所位于东540高地,企图凭险固守,并致电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求援。蒋介石认为此乃与华东野战军决战的良机,遂令张灵甫率部固守,并令空军空投粮弹,同时令整编第25、第83师等10个整编(军)向孟良崮增援。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为迅速歼灭整74师,于当日13时调整部署后,即令部队发起总攻。第9纵队一部在炮火支援下,于16日8时攻占雕窝。第4纵队一部于攻占330、高地后,首先楔入520高地与西540高地之间,切断守军退路,连续打退守军4次反击,与第1、第9纵队各一部于午夜占领520高地,歼守军大部,其余部撤向540高地。各部继向西540高地发起攻击。第4纵队一部攀登陡峭山坡,从侧后插上西540高峰,突然向守军发起攻击,守军急速向东540高地溃退。张灵甫被迫率指挥所转至570高地;—16日拂晓,整编第74师以1个连至1个团兵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西540高地进行连续反击,第4纵队坚守部队伤亡较大,在十分危急之际,第1、第4纵队各一部赶到,将敌击溃。第9纵队向东540高地攻击的部队遭守军优势兵力的反击,攻击受挫。期间第8、第6纵队于歼敌一部后,正向芦山攻击前进。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整74师伤亡惨重,伤员、勤杂人员、骡马、辎重满山遍野,阵地已逞混乱。国民党空军投下的大批粮弹,多为解放军所获。蒋介石严令督援的8个师又2个旅,于16日上午开始向孟良崮山区靠拢,又为解放军的阻援部队所阻击。此时,第9纵队继续以一部兵力由正北和东北向东540高地攻击,一部向570高地和孟良崮主峰攻击。13时,第4纵队主力附山炮5门,向东攻击540高地,第6纵队一部亦由南向东540高地攻击,战至14时,攻占该高地,守军第51旅大部被歼。第8纵队和第6纵队一部于13时攻占芦山,歼守军第58旅3000余人。在解放军的猛攻下,整74师余部被迫收缩于孟良崮、570高地及其间的凹地,隐蔽进行整顿和组织顽抗。第4、第6、第8、第9纵队合力总攻,战至17时,将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全部歼灭,师长张灵甫被击毙。与此同时,第10纵队逼近莱芜,阻击第5军;第3纵队于新泰至蒙阴公路上,阻击整编第11师;第2、第7纵队在青舵寺阻击整编第48师、第83师,歼其一个团;鲁南、滨海地方武装逼近临沂,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各阻援部队均达成阻击目的,有力地保障了主攻部队歼灭整74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