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三顾茅庐的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6 18:42:18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三顾茅庐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100 成语 三顾茅庐 注音 ㄙㄢ ㄍㄨˋ ㄇㄠˊ ㄌㄨˊ 汉语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 指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次,才得见。 ◎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后用「三顾茅庐」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初出茅庐」 典源 ◎1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1>,猥自枉屈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3>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4>。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注解〕(1)卑鄙:地位卑微低贱。 自谦之词。 (2)猥自枉屈:委曲贬低自己的身分。 猥,音ㄨㄟˇ。 (3)咨:音ㄗ,通「咨」,商量、询问。 (4)驱驰:奔走效力。 ◎2《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典故说明 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打着「复兴汉室」名号起兵的刘备,在屯田新野时,从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是个能人,于是前去拜访,一连去了三次,才见到人。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到了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刘备不顾身分,一连三次专程拜访的诚心,终于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替他奔波效力。 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书证 01.南朝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无由两遇。」 02.元.虞集〈折挂令.鸾舆三顾茅庐〉曲:「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 03.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04.《济公传》第二三回:「秦相说:『和尚,你输了一万。 张飞顾庐,三顾茅庐还可以说;敬德吊鱼,鱼哪有腿?』和尚说:『甲鱼不是有四条腿?』」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使用类别】用在「诚心求贤」的表述上。 【例  句】<01>董事长以三顾茅庐的诚心,到处延揽人才。 <02>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莅校任教。 <03>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王先生出马协助。 <04>他这个人恃才傲物,若不是你三顾茅庐,他哪会答应帮助我们。 <05>他已经退隐山林多年,现在想请他重新出马,看来得要三顾茅庐。 <06>老王不忍心拒绝杨经理三顾茅庐的诚意,最后决定到他公司任职。 <07>他是我老板三顾茅庐地求来的人才,听说对改善经营的策略很有一套。 <08>企业经营者应该用三顾茅庐的诚意,向专家虚心请教有关管理方面的意见。 近义词: 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握发吐哺,礼贤下士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草庐三顾,三顾草庐,三谒茅庐,茅庐三顾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什么呢?

三顾茅庐:原意是指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自己。后人用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一、读音:sān gù máolú
二、字词解释:
顾:拜访。
茅庐:草房。
三、寓意: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有求于人,态度一定要真诚,并且要有耐心。
四、用法: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宾语;含褒义,“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三顾茅庐也说三顾草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之句。
2、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顾茅庐的意思

【成语】: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

三顾茅庐成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成语的意思是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成语繁体:三顾茅庐。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又可以称为三顾草庐,出自一个典故,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求到第三次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来比喻一再诚心地邀请有贤能的人。
三顾茅庐又可以称为三顾草庐,出自一个典故,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求到第三次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来比喻一再诚心地邀请有贤能的人。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文学课代表
三顾茅庐
【拼 音】sān gù máo lú
【解 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 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示 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礼贤下士
【反义词】 拒人千里
【灯 谜】 刘备请孔明
【典 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造句: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要想得到人才就必须学刘备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什么?

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
【解释】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成语用法】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多含褒义。
近反义词
【近义词】草庐三顾、三催四请、礼贤下士
【反义词】妄自尊大、拒人千里
礼贤下士
【拼音】[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释】礼贤:对贤德的人以礼相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有才能的人。指有地位的人能够敬重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南朝·粱·洗约《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
【成语用法】“礼贤下士”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形容重视人才,含褒义。
【近义词】爱才若渴、爱才好士、彬彬有礼、吐哺握发、三顾茅庐
【反义词】盛气凌人、傲世轻才、居高临下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ㄙㄢ ㄍㄨˋ ㄇㄠˊ ㄌㄨˊ 汉语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指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一再诚心诚意地邀请别人,或比喻敬重人才。 一作「三顾草庐」。 例句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他一再请你主持业务, 真有 「三顾茅庐」 的意思, 你应助他一臂之力。 我们学校之所以能在教学、研究两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任校长都能以三顾茅庐的诚心与决心,到各地访聘人才。 王先生是考古学的专家,但他很少出来讲学,要请他,非得三顾茅庐不可。 老陈不忍心拒绝王经理三顾茅庐的诚意,最后决定到他的公司任职。 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刘先生出马协助。 老先生身体不大好,您一定要三顾茅庐,显示出诚意,他才可能帮你。 相似词 茅庐三顾,草庐三顾,三顾草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握发吐哺,不耻下问 相反词 轻贤贱士,三请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