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舳舻,舳舻的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6 15:50:15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舳舻怎么读

舳舻 - 拼音 zhú lú
释义: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
出处
《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例句
《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
晋 郭璞 《江赋》:“舳舻相属,万里连樯。”
宋·苏轼《前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舳舻的意思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
“舳”、“舻”,二者均为形声字,从舟。“舳”为由声,“舻”的繁体为“艚”,卢声。
“舟”指船。“由”有来源、源头之意。“舟”“由”为“舳”,可理解为船的头部。故“舳”有船头之意,读为“zhú”。“由”又有遵从、遵照之意,一般是下遵从上、后遵从前。“舳”,又可指船身的后部,即船尾。
“卢”可视为“颅”省,意为头部。“舟”“卢”相合为“舻”,即船头之意。
“舳”“舻”合而为“舳舻”,指大船,引申泛指各种船只。
与舳舻有关的成语
1、舳舻千里
拼音:zhú lú qiān lǐ。
解释: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译文:汉武帝率领文武百官在枞阳镇江边上岸,突然发现西南方江面有蛟龙作乱,掀起狂风恶浪,汉武帝亲自挽弓射蛟,他还即兴创作了一首诗,叫《盛唐枞阳之歌》。
用法: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2、舳舻相接
拼音:zhú lú xiāng jiē。
解释:舳:船尾;舻:船头。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多。
出处:唐代魏征《隋书·食货志》:“帝御龙舟,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译文:皇帝在龙形船上,文武官员五品以上的官员在高大有楼的战船上,九品以上的官员在黄蔑船上,船与船彼此相接,达到二百多里。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船多。

舳舻怎么读

舳舻,汉语词汇。拼音:zhúlú。释义: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
出处:
1、《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
2、《辩亡论下》:“虽有锐师百万,启前不过千夫;舳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3、《江赋》:“舳舻相属,万里连樯。”
4、《晋书.卷五四.陆机传》:“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轴舻千里,前驱不过百鉴。”
舳舻造句:
1、旌飘旄舞盔甲亮,舳舻相继戈如墙;江海愿作青史册,记取华夏好儿郎。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他部,以救倒悬也。
4、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
5、仅仅“黄浦江中日舰,共计29艘,自沪至淞,舳舻相接。

舳舻读音是什么

舳舻读音是什么
舳舻拼音
[zhú lú]
[释义]:1.船头和船尾的合称 2.泛指船只 3.指首尾衔接的船只

舳舻怎么读

舳舻读zhúlú。舳舻zhúlú,船头和船尾的合称,解释,船头和船尾的合称,泛指船只,指首尾衔接的船只,例句,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舳舻的造句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旌飘旄舞盔甲亮,舳舻相继戈如墙;江海愿作青史册,记取华夏好儿郎。
那舳舻簸荡,乱杂杂的拥挤不开;阿珠却麾着战舰,横冲直撞,杀将过来。舳舻千里传赤壁,此日江中行画_。其明年为恭宗皇帝德_元年,似道上表出师,旌旗蔽天,舳舻千里,水陆并进。
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昨天那艘浮行于空的巨船,就是擅长机关制造墨家学院的手笔——星空舳舻,并不是之前他所想的什么船类型法宝,星空舳舻也就是墨家学院辅助机关的一种。

舳舻的意思解释

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
造句:
1、599年前,公元1405年的秋天,南京城外的长江码头舳舻相接、云帆高张,一支当时世。
2、昨天那艘浮行于空的巨船,就是擅长机关制造墨家学院的手笔——星空舳舻,并不是之前他所想的什么船类型法宝,星空舳舻也就是墨家学院辅助机关的一种。
3、最后一轮,两个对手相继写对了‘轸怀’、‘踵见’,压力可想而知,最终邢铭劼因没能正确写出“舳舻千里”而遭淘汰。
4、自兹,南北商贾,舳舻络绎,往来不绝,百货骈集,贸迁有无,远迩获利矣。
5、旌飘旄舞盔甲亮,舳舻相继戈如墙;江海愿作青史册,记取华夏好儿郎。

舳舻的拼音

舳舻的拼音是zhú lú。
资料扩展:
舳舻,汉语词汇。拼音:zhú lú,释义: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船或船舶,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动力机组)等动力,
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手段。另外,民用船通常称为船(古称舳舻)、船舶、轮机、舫,军用船称为舰(古称艨艟)、舰艇,小型船称为艇、舢舨、筏或舟,其总称为舰艇或船舶。
轮船(ship)和小艇(boat)的区别通常在于尺寸和航行时间。一个经验法则是,如果一艘船舶能携带另一艘,那么较大的那个就是轮船。不过也有例外:像帆船游艇上面会载一个长2至6米的小艇,两种都不算是轮船。
另外,民用船通常称为船(古称舳舻)、船舶、轮机、舫,军用船称为舰(古称艨艟)、舰艇,小型船称为艇、舢舨、筏或舟,其总称为舰艇或船舶。
船舶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开发的。不论是战时或是平时,都有船舶的出现。世界上有数百万的渔民用渔船捕鱼。战时的海战及海上军事补给都和船有关。
2007年的商船约有35,000艘,货物约有740万吨。2011年时,世界上已约104,304艘有船已取得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出的IMO编别号码。
在历史上,船舶对于地理探索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角色。像中国明朝的郑和将指南针及火药传播到其他地区。
船舶有用像殖民及奴隶贸易等用途,也有用在科学、文化及人道主义上。美洲及欧洲之间的哥伦布大交换是当时世界人口成长的主因之一。航运也使世界的经济成为能源密集的形式。

舳舻的国语词典舳舻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舳舻的国语词典是:船尾和船头,泛指船舰。《文选.郭璞.江赋》:「舳舻相属,万里连樯。」清.邓廷桢〈水龙吟.关河冻合梨云〉词:「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也作「轴舻」。舳舻的国语词典是:船尾和船头,泛指船舰。《文选.郭璞.江赋》:「舳舻相属,万里连樯。」清.邓廷桢〈水龙吟.关河冻合梨云〉词:「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也作「轴舻」。注音是:ㄓㄨ_ㄌㄨ_。结构是:舳(左右结构)舻(左右结构)。拼音是:zhúlú。舳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舳舻zhúlú。(1)船头和船尾的合称。(2)泛指船只。(3)指首尾衔接的船只。二、引证解释⒈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引《汉书·武帝纪》:“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_千里,薄_阳而出。”颜师古注引李斐曰:“舳,船后持_处也。_,船前头刺_处也。言其船多,前后相衔,千里不_也。”晋郭璞《江赋》:“舳_相属,万里连_。”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江__舳_,海雉环楼_。”三、网络解释舳舻舳舻出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宋·苏轼《前赤壁赋》关于舳舻的诗词《颐和园·倘以舳舻资赤壁》《泛_水·早岁南迁恨舳舻》《遇便风·舳舻_隋堤》关于舳舻的诗句狂寇舳舻星斗落舳舻千里长舳舻_隋堤关于舳舻的成语参差不齐不名一钱伯道无儿长夜漫漫不期而然不齿于人不期然而然不为已甚仓皇出逃沉博绝丽关于舳舻的词语仓皇出逃不齿于人舳舻相接伯道无儿不名一钱舳舻相继不期而然草庐三顾舳舻千里成人之美关于舳舻的造句1、其明年为恭宗皇帝德_元年,似道上表出师,旌旗蔽天,舳舻千里,水陆并进。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4、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5、那舳舻簸荡,乱杂杂的拥挤不开;阿珠却麾着战舰,横冲直撞,杀将过来。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舳舻的详细信息

舳舻的意思

舳舻的意思就是: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汉语常见词汇,两个都是舟字旁的汉字,所以是跟船有关的。
舳舻 zhúlú(舳舻)(1) [stem and stern]∶船头和船尾的合称
(2) [boat;ship]∶泛指船只
(3) [a convoy of ships,stem touching stern]∶指首尾衔接的船只
舳舻出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宋·苏轼《前赤壁赋》
相关成语
1、舳舻千里
zhú lú qiān lǐ
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