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大陆上不让谈胡适,大陆是怎么评价胡适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6 08:26:05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大陆是怎么评价胡适的

胡适以前在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中国大陆的教材过去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但近几年来的研究都倾向於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在意识形态上,近些年来对胡适的负面评价也已经很少。
鲁迅的著作在台湾被一律禁止。至少两代人,在台湾读鲁迅,是准政治行为,有政治危险。不过现在好多了。

为什么胡适从我们小学到中学语文教材上只字未提

这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约着文化的传播~~ 胡适在早期对文化的贡献的确很大,但是他后期反对共产主义 就因为这个而遭到冷落,同样很多作家一样,比如鲁迅的哥哥 周作人 无论是文学创作 ,还是对新文化的影响都堪称大家,但是一样不是没被提到么? 因为他后期政治倾向有问题!
回答:
原因有二:
1、政治至上;
2、面子至重。
别无其他,认定你政治有问题,学术水准再高也不承认。我姓驼,名为鸟,你拿我怎样?你想怎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有胡适的文章《我的母亲》写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以及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好的文章。
楼上回答得。。。。不过建议楼上以后回答这种问题的时候先申明拒绝抓捕
你们太有勇气,太有骨气了!我支持你们!
顶顶!~\(≥▽≤)/~

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

其实很简单,就胡适本身处境来讲,发表此演说时,他早已不是五四时期那个光芒万丈的新文化运动健将,也不再是临危受命的驻美大使,经过梦想破灭、异国寓居,胡适早已身心具疲。
大陆方面,对胡适的缺席审批如火如荼。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8大本《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约200万字。 大陆批胡运动达到高峰。
同时,台湾方面,独 裁成性的蒋介石自然难容胡适的自由主义,蒋氏看中的只是胡适海内外的巨大声望,才虚与委蛇,把他当作民主、自由的“花瓶”装装门面而已。 蒋经国纠集警备司令部,清剿胡适的“毒素思想”。
而《自由中国》这份胡适倾注心血的倡导言论自由的刊物,又频频遭当局干涉。
胡适一介书生能干什么呢?
他只能希望统治者能像他一样大度,希望对手能像他一样容忍异见。
只能如此。发表《容忍与自由》。

胡适为什么被批判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胡适主张研究一些琐碎的具体问题,而放弃对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同时认为《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应“注重学术思想文艺的改造,声明唬旦杠秆蕲飞搁时功江不谈政治”。并且在其主编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攻击和污蔑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稽之谈,于救国无用,所以多次批判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

胡适的道德行为比郭老还差,为什么没人批评胡适?

在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过程中,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胡适在道德水平上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郭老先生的有些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所以我们开始好奇为何胡适在道德水平上也有所差距,却无人抨击他的日常行为的原因。其实更多的还是人们在对于两人的标准认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观念中的胡适更像是在文学方面有重要造诣的政治家,哲学家,会推动我们的社会进程的发展。
而且胡适在对于政治方面其实有着自己明确的看法,而且这种观念是被人们所接受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有助于学者拓宽眼界,真正认识到这个社会的。而且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流传着胡适和鲁迅争论的记载,但是这更多的也是为了自己观点据理力争,而这也表现出了哲学家可贵的精神。
两人其实都对我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胡适和郭老对于我们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能认识到“人无完人”的真正内涵,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过错,我们需要对于这些人身上所体现出的缺点,保持着一种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够推动我们正确的认识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的现状。
如果想要真正的融入一个社会,其实是需要融入这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和重要的思想言论,我们只有让它融入到我的世界观和行为中去,才有可能真正的体会到它的真实内涵。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对于缺点有所暴露,但是这并不影响对一个人的根本判断,我们需要摆正态度去面对。

为什么近代很多文人很多负面评价,比如说胡适是汉奸,说郭沫若无耻啊 ,为什么

首先,胡适严格来说是一名学者。他的政治立场是他得到负面评价的主要原因,还有估计就是与某人的私人恩怨。总之,政治肮脏,权力可怕。愿意的话,多看看客观的历史,开启另外一扇门。听胡适之先生的话,做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文人负面评价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 时代背景:文人的评价往往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例如,在战争时期,文人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评价。一些文人在面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时,可能没有坚定地站在正义和进步的一边,导致其受到负面评价。
2. 个人品德:文人的个人品德和社会行为也会影响他们的评价。例如,一些文人的情感经历、私德不检等行为可能让公众对其产生负面印象。
3. 观念冲突:文人的评价也可能受到与其观念冲突的影响。例如,一些文人可能因为与当时的政治体制或社会观念相悖,而受到负面评价。
4. 偏见和误解: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性,人们可能因为个人偏见和误解而对文人产生负面评价。
总的来说,文人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并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认识文人及其作品。
他就是汉奸,不然救周作人怎么解释,写文章说不反击怎么解释,中国任何事都是看结果的,简单说就是看行不看心。古代是看心不看行结果出了很多悲剧,因为心如何看?还不是上面认为你是什么样你就是什么样。
说胡适是汉奸,在我看来是有依据但有些过分的观点:胡适东三省沦陷时及此前,观点都是非常卑微的建议中国要在日本面前低头,东三省丢就丢了吧,还建议蒋介石实在不行就考虑和谈一下,用东三省来换取剿共的资本(这点蒋介石都恨的牙痒痒,只不过剿共这个甜头太大了才不多说),当时中共对他已经毫无好感(鲁迅甚至直接骂过他日本的汉奸);卢沟桥事变了,蒋介石庐山都确定全国抗战了,他丫的还建议蒋介石和谈,甚至觉得军事亡国都是可以接受的(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的蒋介石恨不得枪决了他),作战会议上还说某文人学者建议和谈,然后参谋长首先跳出来骂汉奸、司法部长(好像是)说要逮捕他,全面抗战开始了,他一直和汪伪政府不清不楚(比如臭名不显的低调俱乐部);但是,大约1938年的时候,胡适已经逐渐选择了主战甚至建议汪精卫回头是岸。蒋介石实在烦他烦的不行了,就把他送到美国当大使了,结果去了美国还真就是学者了,啥救国的事都不好好做,还不如宋美龄做的多(明明胡适和罗斯福是校友),所以,说胡适是汉奸有些过了,但也不能说没依据。一句话:中国最有成就的公知老鼻祖。民国知识分子里,很少见的一位让毛爷爷和委员长一致看不起的人……相比之下,毛爷爷至少还认可他新文化的功劳。委员长则认为他就是人渣败类。但我说的话,胡适是一个文化成就极高、学术成绩一般的书呆子(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却是国学大师)。
郭沫若无耻,我是真正的认可。若是谈才华,中国近代还真的难找出一个能和他比肩的人。但谈文人无傲骨这件事,我总感觉郭沫若是最好的代表(想想闻一多、朱自清)。这么说吧,郭沫若是典型的不挑嘴的海王(看看人家鲁迅,瞅瞅人家胡适!生了八个孩子、还纳了妾的计划生育提出者、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都比郭沫若更专一)!他那一堆烂事,我都写不完,有兴趣的自己百度就好了。民国时候还好,看不太出他在政治上油头无骨;建国以后,各种墙头草行为真的是让人不屑--尤其是对比老舍、矛盾等人。更不要提仗着自己地位压下多数考古学家意见,挖皇陵导致文物损坏严重的事儿(之后还不知悔改还想继续挖其他的皇帝坟头,最后得亏是被周总理英明果断的叫停并明确表示否决才作罢)。要我说,郭沫若除了民族大节上还过的去,其他人品都是人渣中的战斗渣。可就是这个人,才华在近代中国属于一等一,可以说好几个胡适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成绩加在一起,都未必及得上一个郭沫若----天才有的时候就是天才啊。我算是比较熟悉民国那些个学者历史的,我是想不出还有比郭沫若更有才华的来--包括鲁迅(当然,这不排除鲁迅早逝的原因)。冯巩老师小品里说跨行业是不自信呗,郭沫若人家说这个领域玩儿到头了换个玩玩结果还能玩儿出花来的那种。

为什么当初胡适提遭到了批判

毛泽东是胡适的同时代人。在不同时期,对他有过不同的评论。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跟美国记者斯诺会见时,承认五四时期“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并承认胡适和陈独秀取代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了自己心中的“楷模”。当时,毛泽东曾写信给他,希望借 重他的声望振兴湖南的教育,胡适也赞扬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1945年8月,毛泽东“感念旧好”,曾托傅斯年转达对他的问候。 1954年秋,毛泽东发动百万知识分子对胡适政治、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等领域的思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批判。1957年2月16日,毛泽东在颐年堂讲话时,又指出“不能全抹煞”胡适,因为“他对中国的启蒙起了作用”,又说现在不必恢复他的名誉,“到二十一世 纪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吧”。同年3月10日,毛泽东跟朱穆之、舒新城、金仲华、王芸生等新闻出版界人士谈话,指出美国人妄图利用他这种“更加亲美的人”来孤立蒋介石、取代蒋介石,而如果胡适这样的人上台,“那更不好”。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跟龚育之、吴江等哲学工作者谈话,认为蔡元培对《红楼梦》的观点是不对的,胡适的看法“比较对一点”,从而对“新红学派”的历史贡献,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 胡适是一个资产阶级学者,他的政治理想是希望英美式的 国家制度在中国得以实现。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基本上是亲美的资产阶级政府(虽然 它有相当浓厚的封建色彩)。因此,虽然国民党政府有种种弊端,但他认为在当时条件下是 “好政府”,在胡适心目中国民党政府是合法的。自然,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也是合法的。与 其说他投靠国民党政府,还不如说他是忠诚于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他一生中都体现了一 个美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当当局与他的政治理想并不冲突的时候, 他是支持当局的;当当局与他的政治理想发生矛盾时,他成了当局的“诤友”、“诤臣”。 因此,西安事变时,他认为张学良“是毁坏国家民族的力量”,认为“蒋先生如果发生事 故,中国要倒退二十年”!(转引自白吉庵《胡适传》第377页一378页,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蒋介石兵败大陆以后,胡适决定去美,并发表讲话,声称“我要以我的道义力 量,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胡适对共产党也有同情;对国民党 政府是时有激烈抨击的,有时,其激烈程度,也决不在马寅初等人之下。这样的例子可以举 出一大串,我们略举几例。 胡适拥护国民党政权,他支持国民党统一全国,但主张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武力。比如建 立“民意机关”、“国会制度”等办法来达到国家的统一。他说:“现在统一的最大障碍是 在各地割据的局面之上绝没有一个代表全国或全省人民的机关,所以割据分裂的趋势无法挽 回。挽救的方法只有在各割据防区之上建立全省民意机关……只有这一类的民意机关可以领 导民众在法律的轨道内逐渐造成制裁割据军阀的势力。”(胡适:《统一的路》《独立评 论》8号)显然,胡适的话是书生之见,对牛弹琴,但这也可证明,他是反对军阀混战的, 他把希望寄托在“民意与法制”上。为了国家的统一,他曾异想天开地写了一篇文章,主张 把东北让给中国共产党,由他们去试验搞共产主义,试验好后,再行推广。据罗尔纲回忆 说:“这篇论文他写了一个通宵,曾拿给我看过,但不敢用,感到很为难。”胡适的这一思 想和主张,在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一书的59页上,也有反映。三十年代初 期,史沫特莱到北平,曾会见过胡适等人。她在书里回忆说:在一次谈话中,“有一位(指 胡适)对我说,应该拔给共产主义者一个省去实验他们的主张。如果证明切实可行,其他各 省可以仿效”。由此可见,罗尔纲的回忆是确凿不误的。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特区”理论 吧!这样的见解,是蒋介石断然不可接受的,这正说明,胡适虽然拥护蒋介石,但仍保留着 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见解,并不是盲从的。 胡适甚至与蒋介石发生过正面冲突。1958年4月10日,胡适出任“中央研究院”院 长。就职典礼上,蒋介石和“副总统”陈诚都到了。蒋介石在“训辞”中赞扬胡适“个人之 高尚品德”,并号召“发扬‘明礼义,知廉耻’之道德力量”。胡适当面反驳了蒋介石的这 一提法。他说:“刚才总统对我个人的看法不免有点错误,至少,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 的;我们的任务,还不只是讲公德私德;所谓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这不是中国文化所独有 的,所有一切高等文化,一切宗教,一切伦理学说,都是人类共同有的。总统年岁大了,他 说话的分量不免过重了一点,我们要体谅他。我个人认为,我们学术界和中央研究院应做的 工作,还是在学术上。我们要提倡学术。”(根据胡适秘书王志维与陈漱渝的谈话和胡适秘 书胡颂平当时的记录)胡适侃侃而谈时,蒋介石已怫然变色,听众也目瞪口呆。事后,有朋 友规劝胡适,认为他当时的态度有些过分,胡适不接受。

现在中国大陆对民国时代的胡适这个人,官方有什么明确的评价吗?

50年代是战犯 后来教科书说他对新文化运动有功劳
现在官方不做任何评论
对早期的胡适有评价,可晚期的胡适……嘿嘿……
仅仅称呼为5.4.期间新文化运动的缔造者之一,与早年陈独秀,鲁迅那样.
或批之为蒋的御用文人,还算不偏激的评价.

胡适为什么不就在大陆?

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