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附地菜能吃吗
- 2、古籍中的附地菜简介
- 3、附地菜的吃法
- 4、附地菜怎么做好吃
- 5、请问这是什么菜呀
- 6、附地菜能吃吗
- 7、这是什么野菜啊
- 8、像地菜又没有地菜的味道那是什么菜
- 9、附地菜的食用方法是什么?
- 10、这是什么野菜啊?
附地菜能吃吗
附地菜能吃。
附地菜口感很好。一般在春天时就要采摘它的幼苗了,食用的时候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用来凉拌吃。还有一种吃法就是蒸熟吃,将它和面放在一起,放入调味品并搅拌均匀,蒸熟后食用口感也很棒。
附地菜早春开花,花期甚长。花期3-6月,果实5-7月,成熟落地。秋季或早春出苗。中国西北地区冬生型10月上中旬出苗,11月底进入越冬。第二年春季4月初部分种子出苗,越冬苗恢复生长。5月中下旬开花、结果,6月上中旬种子渐次成熟。兰州春型生4-6月出苗,5-7月营养生长,7-9月开花、结果,8月种子渐次成熟,种子边成熟边落粒。
附地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通常多条丛生,稀单一,密集,铺散,高5-30厘米,基部多分枝,被短糙伏毛。基生叶呈莲座状,有叶柄,叶片匙形,长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或渐狭,两面被糙伏毛,茎上部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无叶柄或具短柄。
花序生茎顶,幼时卷曲,后渐次伸长,长5-20厘米,通常占全茎的1/2-4/5,只在基部具2-3个叶状苞片,其余部分无苞片;花梗短,花后伸长,长3-5毫米,顶端与花萼连接部分变粗呈棒状;花萼裂片卵形,长1-3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蓝色或粉色,筒部甚短,檐部直径1.5-2.5毫米,裂片平展,倒卵形,先端圆钝。
古籍中的附地菜简介
《全国中草药汇编》:附地菜拼音名FùDìCài别名伏地菜来源为紫草科附地菜属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peduncularis(Trev.)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拔取全株,除去杂质,晒干备用。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1~2钱,研粉冲服3~5分。外用适量,捣烂涂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附地菜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1.陶弘景:人家园庭亦有此(鸡肠)草。小儿取挼汁以捋蜘蛛网,至粘,可掇蝉。2.《通志》:鸡肠,似草而小,不辛,《本草》以合于蘩萎共条,故苏恭误谓即蘩萎也。3.《本草纲目》:鸡肠,生下湿地,三月生苗,叶似鹅肠而色微深,茎带紫,中不空,无缕,四月有小茎,开五出小紫花,结小实,中有细子,其苗作蔬,不如鹅肠。苏恭不识,疑为一物,误矣。生嚼涎滑,故可掇蝉。鹅肠生拼音名FùDìCài英文名allgrassofPedunculateTrigonotis别名鸡肠、鸡肠草、地胡椒、搓不死、豆瓣子棵、伏地菜、伏地草、山苦菜、地瓜香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草科植物附地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gonotispeduncularis(Trev.)Benth.exBakeretMore[MyosotisPdluncularisTrev.;M.chinensisDC.]采收和储藏:初夏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附地菜,一年生草本,高530cm。茎基部略呈淡紫色,通常自基部分枝,纤细,直立或斜升,具平伏细毛。单叶互生;下部叶无柄,上部叶具短柄或长柄;叶片匙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5cm,宽520mm,先端圆钝或尖锐,基部宽楔形或渐狭,两面均具糙伏毛。聚伞花序成总状,顶生,幼时卷曲,后渐次伸长,长520cm;花小,通常生于花序后侧;叶状苞片2
详见百科词条:附地菜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04:06 共16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附地菜的吃法
附地菜的吃法如下:1、凉拌:将附地菜的嫩茎切成段状,焯水后捞出放入冷水中泡凉备用,然后加入适量的盐、醋、姜末、蒜末等佐料拌匀即可。2、炒食:将附地菜的叶子切成块状,搭配其它蔬菜和肉类一起快速翻炒,可以增加菜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3、汤品:将附地菜的根茎切片后煮开,加入高汤或鸡汤,煮至附地菜熟软后加入适量的调味剂,如盐、鸡精等,即可做成美味的汤品。4、煨食:将附地菜的根茎与瘦肉、田鸡等材料一起放入锅中煨煮,可以制作成具有滋补作用的美食。
附地菜怎么做好吃
附地菜好吃的做法有:地菜饺子、地菜春卷、地菜蛋汤。
1、地菜饺子
作菜馅用此菜同猪肉或鸡蛋一起包饺子,亦可做混沌,味道鲜美,先将荠菜拾去杂质,用清水洗净切碎,放入盆中加入佐料拌匀,包馅下入沸水锅内煮熟,捞出蘸上调料,即可食用。
2、地菜春卷
肉馅加入调味料,加入一个鸡蛋,拌匀后加入洗净切碎的荠菜,搅拌好备用,摊开春卷皮,放入蛋液中裹上蛋液,炸至两面焦黄,里面熟透可食用。
3、地菜蛋汤
美味清淡,又爽口养胃,先将新鲜荠菜洗净切碎备用,下水入锅烧沸,放油加入荠菜再煮沸,倒入准备好的鸡蛋稍煮片刻,加入佐料即成。
附地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通常多条丛生,稀单一,密集,铺散,高5-30厘米,基部多分枝,被短糙伏毛。基生叶呈莲座状,有叶柄,叶片匙形,长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或渐狭,两面被糙伏毛,茎上部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无叶柄或具短柄。
花序生茎顶,幼时卷曲,后渐次伸长,长5-20厘米,通常占全茎的1/2-4/5,只在基部具2-3个叶状苞片,其余部分无苞片;花梗短,花后伸长,长3-5毫米,顶端与花萼连接部分变粗呈棒状。
花萼裂片卵形,长1-3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蓝色或粉色,筒部甚短,檐部直径1.5-2.5毫米,裂片平展,倒卵形,先端圆钝,喉部附属5,白色或带黄色。
请问这是什么菜呀
附地菜(学名:Trigonotis peduncularis)为紫草科附地菜属的植物,别名“地胡椒”。
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通常自基部分枝,纤细。匙形、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小叶互生,基部狭窄,两面均具平伏粗毛。螺旋聚伞花序,花冠蓝色,花序顶端呈旋卷状。4枚四面体形小坚果。花期5~6月。
分布在亚洲温带、欧洲东部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内蒙古、新疆、江西、福建、云南、东北、甘肃、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230米至4,500米的地区,多生于丘陵草地、平原、田间、林缘或荒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中文学名
附地菜
拉丁学名
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nth. ex Baker et Moore
别 称
鸡肠,鸡肠草,地胡椒、雀扑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紫草科
亚 科
紫草亚科
族
附地菜族
属
附地菜属
附地菜能吃吗
一、是否能吃 附地菜能吃,并且它的口感也很好。一般在春天时就要采摘它的幼苗了,食用的时候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用来凉拌吃。还有一种吃法就是蒸熟吃,将它和面放在一起,放入调味品并搅拌均匀,蒸熟后食用口感也很棒。
二、食疗价值 附地菜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它的茎叶中富含着蛋白质、钙、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等。在被人体吸收之后对健康十分有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止血、健胃、消除肿痛的功效。它很适合胃不好的人群食用。
这是什么野菜啊
附地菜又叫鸡肠,鸡肠草,地胡椒、雀扑拉等,是一种在我国西藏、内蒙古、新疆、江西、福建、云南有大量分布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同时,附地菜也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在遗尿,赤白痢,发背,热肿,手脚麻木等病症都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像地菜又没有地菜的味道那是什么菜
您好,是附地菜。花却能从早春开始一直延续到春天结束甚至入夏了依然盛开,在农村的田野中路旁荒草地和丘陵地区,时常可以看见一种外形酷似茼蒿菜的野菜,开着花冠为蓝色的小花,花期很长基本贯穿整个春天。附地菜是菜,倒是有点牵强,因为附地菜的幼苗才能食用,一旦长老了就影响口感,难以入口了,所以人们通常在春季采摘它的嫩苗嫩叶,进行食用,做法很简单,把附地菜的嫩苗嫩叶清洗干净后用沸水焯烫后,可以凉拌或者炒熟了吃,还有一种不错的吃法就是蒸着吃,把洗干净焯烫过后的附地菜和面食拌在一起,加适量盐巴佐料拌匀,放入笼屉里蒸熟,味道非常清香可口,也有用附地菜炒肉丝的做法,味道也很棒。
附地菜的食用方法是什么?
食用方法如下:
1、止小便利:附地菜一斤,于豆豉汁中煮,调和什羹食之,作粥亦得。(《食医心镜》)
2、治气淋,小腹胀,满闷:石韦(去毛)一两,附地菜一两。上件药,捣碎,煎取一盏半,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3、治热肿:附地菜敷。(《补缺肘后方》)
4、治漆疮瘙痒:附地菜捣涂之。(《肘后方》)
5、治手脚麻木:附地菜二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扩展资料:
功能主治: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1~2钱,研粉冲服3~5分。外用适量,捣烂涂患处。
性状:性状鉴别全草我皱缩成团。湿润展开后,根细长圆锥形。茎1至数条,纤细我分枝,基部淡紫棕色,上部枯绿色,有短糙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椭贺状卵形,长可达2cm,两面有糙毛,茎生叶几无柄,叶片稍小。总太花序细长,可达20cm,可风类白色或蓝色小花,有时具四面体形的小坚果。有青草气,味微苦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附地菜
这是什么野菜啊?
附地菜(学名:Trigonotis peduncularis)别称
鸡肠,鸡肠草,地胡椒、雀扑拉,为紫草科附地菜属的植物,别名"地胡椒"。
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通常自基部分枝,纤细。匙形、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小叶互生,基部狭窄,两面均具平伏粗毛。螺旋聚伞花序,花冠蓝色,花序顶端呈旋卷状。4枚四面体形小坚果。花期5~6月。
花序生茎顶,幼时卷曲,后渐次伸长,长5-20厘米,通常占全茎的1/2-4/5,只在基部具2-3个叶状苞片,其余部分无苞片;花梗短,花后伸长,长3-5毫米,顶端与花萼连接部分变粗呈棒状;花萼裂片卵形,长1-3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蓝色或粉色,筒部甚短,檐部直径1.5-2.5毫米,裂片平展,倒卵形,先端圆钝,喉部附属5,白色或带黄色;花药卵形,长0.3毫米,先端具短尖。小坚果4,斜三棱锥状四面体形,长0.8-1毫米,有短毛或平滑无毛,背面三角状卵形,具3锐棱,腹面的2个侧面近等大而基底面略小,凸起,具短柄,柄长约1毫米,向一侧弯曲。早春开花,花期甚长。
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无臭,味苦。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有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及龟裂状沟纹。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附地菜又叫鸡肠,鸡肠草,地胡椒、雀扑拉等,是一种在我国西藏、内蒙古、新疆、江西、福建、云南有大量分布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同时,附地菜也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在遗尿,赤白痢,发背,热肿,手脚麻木等病症都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路边的野菜不要乱菜,确实有能吃的,也有不能吃的,不能没有常识知识,否则会发生意外,比如有些野菜只能尝鲜,不能过量等
这个野菜:别的地方叫什么名就不清楚!我们这里人叫圆页古之万,它是不可能当采吃的。
没看到他发的图片呢,不知道是什么野菜。如果是有图片,我们可以告诉他那是什么野菜。
这应该是苦菜,可能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如果是苦菜的话,尝一点就是有点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