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觞走斝的意思,走斝飞觞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8 11:53:13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飞觞走_的意思

走斝飞觞意思是指欢宴畅饮。
走斝飞觞,汉语成语,拼音是zǒu jiǎ fēi shāng。出自《寨儿令·秋日宫词》。
成语注释:斝、觞,酒器。
成语出处:(元)张可久《寨儿令·秋日宫词》:“泛羽流商,走斝飞觞。”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西游记》第三回:“日逐讲文论武,走斝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
近义词:飞觥走斝。
飞觥走斝释义:觥、斝:古代的酒器。指频频传杯送盏。
飞觥走斝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则为你诛夷了俺主公夺了天下,锯的他死尸骸做飞觥走斝。”
飞觥走斝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聚饮。
飞觥走斝近义词:觥筹交错。
造句:
1、此时庄人已将酒菜端上,群雄自是走斝飞觞,放怀痛饮。
2、众人重新欣然归席,群情激昂,酒胆开张,推杯换盏,飞觞走斝,酣畅淋漓,兴会盎然。
3、立旗津国中的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走斝飞觞”。
4、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走斝飞觞”几个大字。
5、小晶不会写成语“走斝飞觞”的最后一个字。
6、小侃写不出成语“走斝飞觞”的拼音。
7、周奶奶给她的小孙子讲了“走斝飞觞”的成语故事。
8、小明用字典查了“走斝飞觞”的意思。
9、华龄老叟青春驻,鳞凤龟龙寿,期颐天赐,走斝飞觞畅饮,祝虾千秋。

走斝飞觞是什么意思

指欢宴畅饮。斝、觞,酒器。 元 张可久 《寨儿令·秋日宫词》曲:“泛羽流商,走斝飞觞,笑语间笙簧。”亦作“ 走斝传觞 ”。《西游记》第三回:“日逐讲文论武,走斝传觞,弦歌吹舞, 成语出处: 元·张可久《寨儿令·秋日宫词》:“泛羽流商,走斝飞觞。” 繁体写法: 走走飞觞 注音: ㄗㄡˇ ㄐㄧㄚˇ ㄈㄟ ㄕㄤ 走斝飞觞的近义词: 走斝飞觥 走斝传觞 见“ 走斝飞觞 ”。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飞觞走斝是什么意思?飞觞走斝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飞觞走斝 fēi shāng zǒu zhē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飞觞走斝】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飞觞走斝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飞觞走斝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犹言飞觥献斝。

百科解释如下:
词 目 飞觞走斝

  发 音 fēi shāng zǒu jiǎ
  释 义 犹言飞觥献斝。指频频传杯。
  出 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591905.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飞觞的意思

拼音fēi shāng
解释:举杯或行觞。 指传杯行酒令。
造句:
1、众人重新欣然归席,群情激昂,酒胆开张,推杯换盏,飞觞走斝,酣畅淋漓,兴会盎然。
2、珠水摇曳,琵琶伴奏,潮音拍和,月下飞觞,水上闻曲,闻者销魂荡魄。
3、这时,她的脑海里不由的想起了有人所说的‘梦觉,一刹那前尘湮灭,陌上初熏,终归,飞觞相望’的苦涩心情。
4、此时庄人已将酒菜端上,群雄自是走斝飞觞,放怀痛饮。

以飞字开头的成语及翻译

飞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泛指飞翔,飞开头的成语有什么呢?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飞字开头成语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学习借鉴。
飞字开头成语
飞蛾投火 飞刍挽粮 飞禽走兽 飞沙扬砾 飞刍挽粒 飞黄腾达 飞沙走石 飞觥献斝 飞升腾实 飞土逐肉 飞遁鸣高 飞檐走脊 飞觞走斝 飞土逐害 飞蛾赴焰 飞苍走黄 飞霜六月 飞觥走斝 飞鹰走马 飞沿走壁 飞阁流丹 飞谋荐谤 飞遁离俗 飞龙在天
以飞开头的成语接龙
飞蛾扑火 → 火树银花 → 花红柳绿 → 绿水青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山清水秀 → 秀水明山 → 山明水秀 → 秀出班行 → 行云流水 →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飞字开头成语意思
1)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2) 飞沙走石: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3) 飞檐走壁: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4) 飞土逐害:抛掷土丸以逐禽兽。
5) 飞鹰走狗: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6) 飞沙走砾: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7) 飞刍挽粟: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8) 飞蛾赴火: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9) 飞鸿印雪: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10) 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11) 飞来横祸:意外的灾祸。
12) 飞蓬随风: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13) 飞谋钓谤: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
14) 飞谋荐谤: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同“飞谋钓谤”。
15) 飞蓬乘风:蓬:蓬草。指蓬草乘风飞转,飘荡不定。比喻人无坚定意志,随情势而改变。同“飞蓬随风”。
16) 飞沙扬砾:形容风势很猛。同“飞沙走砾”。
17) 飞砂扬砾:形容风势很猛。同“飞沙走砾”。
18) 飞砂转石:形容风势狂暴。同“飞沙走石”。
19) 飞砂走石: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20) 飞觞走斝:犹言飞觥献斝。指频频传杯。
21) 飞升腾实:飞:飞扬;腾:上升。指名声和实际都好。
22) 飞鹰走马: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23) 飞禽走兽: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24)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25) 飞蛾赴焰: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26) 飞蛾赴烛: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同“飞蛾赴火”。
27) 飞刍转饷: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28) 飞遁离俗: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29) 飞蛾投火: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30) 飞阁流丹: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31) 飞短流长: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32) 飞遁鸣高: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33) 飞苍走黄: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
34) 飞刍挽粒: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35) 飞刍挽粮: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36) 飞觥献斝:指频频传杯。
37) 飞觥走斝:指宴饮的酒器。
38) 飞鸿踏雪: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同“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39) 飞鸿雪爪: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同“飞鸿印雪”。
40) 飞黄腾踏: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41) 飞龙在天:比喻帝王在位。
42) 飞龙乘云: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
43) 飞鸾翔凤:指英俊才识之士。
44) 飞鸟依人: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45) 飞熊入梦: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46) 飞土逐肉:抛掷土丸以逐禽兽。同“飞土逐害”。
47) 飞文染翰:挥笔疾书。
48) 飞沿走壁: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49) 飞檐走脊: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同“飞檐走壁”。
50) 飞眼传情: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51) 飞殃走祸:意外的灾祸。同“飞来横祸”。
52) 飞扬浮躁:轻浮急躁。
53) 飞鹰奔犬:放出鹰和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同“飞鹰走狗”。
54) 飞鹰走犬:指打猎游荡的生活。同“飞鹰走狗”。
55) 飞珠溅玉: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飞觞的意思飞觞的意思是什么

飞觞的词语解释是:举杯或行觞。指传杯行酒令。飞觞的词语解释是:举杯或行觞。指传杯行酒令。注音是:ㄈㄟㄕㄤ。结构是:飞(独体结构)觞(左右结构)。拼音是:fēishāng。飞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举杯或行觞。引《文选·左思<吴都赋>》:“里_巷饮,飞_举白。”刘良注:“行_疾如飞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唐刘宪《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层轩洞户旦新披,度曲飞_夜不疲。”宋张孝祥《定风波》词:“见_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_。”⒉指传杯行酒令。引《镜花缘》第八二回:“即用本字飞_:或飞上一字,或飞下一字,悉听其便。”二、国语词典喝酒时把杯子传来传去。三、网络解释飞觞飞觞,《文选·左思<吴都赋>》:“里_巷饮,飞觞举白。”刘良注:“行觞疾如飞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唐刘宪《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层轩洞户旦新披,度曲飞觞夜不疲。”宋张孝祥《定风波》词:“见说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觞。”关于飞觞的诗词《斜街寻梦·玉梅花底竞飞觞》《夜坐·醉月飞觞兴未阑》《秋夜对雨·对月飞觞往事休》关于飞觞的诗句高会罢飞觞高会罢飞觞必有能辨之雅燕飞觞关于飞觞的成语走_飞觞称觞举寿一觞一咏最可觞客衔觞赋诗觞酒豆肉走_传觞飞觞走_满天飞称觞上寿关于飞觞的词语走_飞觞滥觞所出曲水流觞觞酒豆肉举觞称庆称觞上寿飞觞走_走_传觞称觞举寿满天飞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飞觞的详细信息

觞的拼音和意思

觞的拼音为shāng。意思是:古代称酒杯:举~相庆。
典故:
羽觞(觞音如“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
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
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
《汉书·孝成班婕姝》:酌羽觞兮消忧。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王羲之《兰亭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词组应用:
佐觞、走斝飞觞、走斝传觞、竹枝觞、周觞、中觞、重觞、御觞玉觞、侑觞、羽觞随波、羽觞、引觞、瑶觞、野觞、燕觞、宴觞、燕羽觞、一觞一咏、行觞、献觞、衔觞、霞觞、寿觞、黍觞、升觞、觞咏、觞客、觞燕、觞豆、觞祝、觞杓、觞行、觞弊、觞滥、觞传、觞醳、觞歌、觞窦、觞酒豆肉、觞宴、觞宾、觞酌、觞觥、觞弦、觞令、觞政、觞杯。
觞令即“酒令”: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觞”是什么意思?


(觞)
shāng
1.古代酒器:举~称贺。~酌。
2.欢饮,进酒:~饮。~咏(饮酒赋诗)。
滥觞 意思是文学的源头
觞 是古代的酒杯。例:引以为流觞曲水(王羲之《兰亭集序》)

文言文里表示走的词

1. “走”在古文里怎么表示 指东向西君说得不错。
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可以用行、步、履、举步如:日行千里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乃自强步:就自己勉强行走。)
如履薄冰 举步轻捷 不能举步 “趋”是急走、快步走的意思。 如果表达的是快走用“趋”。
如:鲤趋而过庭。(古代晚辈不能在长辈跟前慢吞吞地走,所以孔鲤在他父亲孔子面前快步走过庭院。)
至于说“步在古文里头是现在走两步的意思”,用古话说就是“再举足为步”。举足两次在古代为一步,就是说现在的两步在古代称为一步。

但是这个步字是名词,与当动词用的步是两码事。今天还常说“步入会场”,意思是“走进会场”,这个步字是文言动词,由古汉语而来,相当于白话的“走”。
2. 表示走的词语 表示走的词语有:
溜达,闪,遛弯儿,散步,步行,奔,溜,逃,赶,前进,疾步,甩火腿,11路,压马路,踩蚂蚁漫步、散步、蹒跚、游荡、闲逛、溜达、大步流星、踱步等 。行走,前进,散步,漫步,遛弯
走:阪上走丸、奔走呼号、奔走如市、奔走相告、奔走之友
奔走钻营、笔走龙蛇、不胫而走、闯南走北、吃不了兜着走
弛声走誉、驰声走誉、大杖则走、东奔西走、东闯西走
东走西顾、东走西撞、斗鸡走狗、斗鸡走马、斗鸡走犬
贩夫走卒、飞苍走黄、飞觥走斝、飞禽走兽、飞沙走砾
飞沙走石、飞砂走石、飞觞走斝、飞书走檄、飞沿走壁
飞檐走壁、飞檐走脊、飞殃走祸、飞鹰走狗、飞鹰走马
飞鹰走犬、飞针走线、风驰云走、高飞远走、狗走狐淫
骇龙走蛇、横行直走、鸡飞狗走、疾走先得、抗尘走俗
离弦走板、鹿走苏台、落荒而走、逆阪走丸、逆坂走丸
牛童马走、弃车走林、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3. 古文中"走"的意思 含义不是唯一的,要有上下文才能准确的说明。
把所有的都列出来,你参照上下文判断吧。

zǒu
(1)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
同本义
走,趋也。――《说文》
来朝走马。――《诗·大雅·緜》
某将走见。――《仪礼·士相见礼》
险其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期贤》
在位者皆反走辟。――《大戴礼记·诸侯迁庙》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飞沙走砾。――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几欲先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比较容易成功)
(4)
逃跑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史记·田单列传》
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战国策·燕策一》
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史记·项羽本纪》
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
(5)
又如: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6)
往。奔向某地
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淮南子》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唐·杜牧《阿房宫赋》
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晁错《论贵粟疏》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
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走趋(奔往;前往)
(8)
泄漏
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
(9)
又如: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走阳(精泄不止;遗精);走话(说话泄露秘密);走火入魔(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情,而方法又不正确,以致身心受到伤害)
(10)
丧失,失去
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
(11)
又如:走油(旧法用桐油漆饰器物,油饰融褪,称为“走油”);走板(唱歌时不合节拍);走失(丧失;丢去);走泄(放泄,流失)
(12)
步行 如:走班(行走的序列);走差(服役奔走)
(13)
遵循;沿着 如:走群众路线;走水路
(14)
[亲友间] 拜访,访问 如:走娘家;走亲戚
(15)
旅游 如:走遍全国
(16)
[口]∶滚开,离开 如:走吧,你这号人物,在这一带是没有人要的
(17)
改变 如:走作(走样;出错);走了大褶儿(出了大错);走色(变色;褪色);走局,走味(失却原味);走相(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