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师塔前江水东,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师塔前江水东”的全诗文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5 16:55:50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原文_翻译及赏析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唐代·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写景 , 赏花桃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著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译文二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著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鉴赏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山无陵,江水为竭。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前江水东”出自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第五首。
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的意思 诗意

注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4).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 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师塔前江水东”的全诗文是什么?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师塔前江水东”的全诗文是:
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注释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鉴赏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一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五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前江东水,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不会这么I‘贝+飞一句灭心、∴??
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作者:唐·杜甫
扩展资料: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
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师塔前江水东”的全诗文是?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师塔前江水东”的全诗文是:
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注释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鉴赏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江畔独步寻花黄寺塔前江水东.古诗的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是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写的都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句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_百度汉语
[作者] 杜甫
[全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两首。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较常引用的为五、六两首。
原诗: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释义: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释义:
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赏析:
1、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释义: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释义: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释义: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2、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爱之情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一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二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畔独步寻花(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其一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二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是描写景色的。

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是什么?

“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如下: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出处: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爱花、赏花的诗,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首句说,黄师塔高高矗立,江水从塔前滚滚东流。此一静一动之景物,组成画面,尤为壮美。
次句言春光融融,暖气醺醺,令人肢软体困,只好倚着微风,来寄托优雅的情怀。一个“倚”字,着落于“微风”,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了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尤为奇妙。
后二句说,忽见一簇桃花,盛开无主,其深红、浅红相间,你究竟喜爱哪一种,这“开无主”虽给人寂寞之感,但叠用两个“爱”字,极有情致,无疑表达了赏花、爱花的喜悦之情。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全诗文

【诗歌名称】
江畔独步寻花
【创作时代】
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歌名称】
江畔独步寻花
【创作时代】
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师塔前江水东”的全诗文是:
唐代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注释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鉴赏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