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大行星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冥王星为什么被“九大行星”除名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5 14:11:20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冥王星为什么被九大行星除名

由于冥王星不满条件“该天体在公转区域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不受轨道上相邻天体的干扰。”,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扩展资料   冥王星被九大行星除名
  冥王星自1930年被发现以来,长期被列入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列。但是从2000年起,在太阳系边缘、海王星外侧的柯伊伯带中不断发现新天体,其个头越来越大,特别是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当时被认为比冥王星更大,因为当时估测的冥王星直径只有约2300公里。
  近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19世纪后,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阳系的“行星”变成了9颗。此后,“九大行星”成为家喻户晓的说法。
  自从80多年前被发现的那天起,冥王星便与“争议”二字联系在了一起。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不过,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大行星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
  1、该天体要绕着恒星公转;
  2、有足够大的质量,要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形状达到近似球形;
  3、该天体在公转区域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不受轨道上相邻天体的干扰。
  冥王星符合前2条,但不符合第3条。它的公转区域越过海王星轨道并明显受其干扰。所以就不能算做大行星了。
  1998年,曾有建议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当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否决。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冥王星简介
  冥王星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冥王星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公里),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光需要5.5小时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被踢出了九大行星,为何冥王星会被除名?

因为它的体积质量都很小,并且运转轨道和其他的也不一样。
因为人类为了保护行星的神圣性,不得不将冥王星开除,否则将来太阳系内能被称为行星的天体就太多了,而被定义为矮行星。
因为在2006年,国际天文学会给出了行星的必备条件,一必须围绕太阳运转,二行星的质量要有一定大的体积,三倍测评的天体周围要没有相似大小或形态的天体。由于在1930发现冥王星时,受条件所限,冥王星比想象中的要小的多,而且冥王星的轨道和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轨道又有点不一样,它更像是海王星的卫星,所以冥王星被踢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
冥王星之所以会被除名,主要是因为他不符合行星的规律,而且很多科学家认为冥王星快要脱离太阳的掌控,他的形状也不完全是球形
主要原因有二:冥王星的体积、质量太小,公转轨道太反常。
冥王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很多人都知道关于它的一些事情,比如:它曾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又在2005年被移除行星范畴;它有一条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不但是椭圆形,甚至还与其他八大行星产生了17度的倾角。现在它的正式名称已不叫冥王星,身份也被分到了矮行星的分类下。
如果我们站在冥王星上看向太阳,就会发现太阳与一颗普通星星没有区别。这是因为冥王星距太阳实在太过遥远,二者相隔50亿公里,从太阳发出的一束光要经过20秒才能到达冥王星。冥王星公转一周需要248年之久,自从1930年发现冥王星至今,它才转了三分之一圈,等待冥王星公转一周也成为人类终其一生都无法完成的目标。
特立独行的冥王星
冥王星相比于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来说是个反差极大的“另类”:冥王星的公转轨道十分反常,因为它的轨道是偏的,它甚至在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起初人们还担心冥王星会与海王星会来个“亲密接触”,但实际上它们二者的轨道路线十分稳定,永远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冥王星的质量还太小了,这也是将冥王星踢出行星序列的最重要原因。科学家在1930年发现冥王星时本以为比地球还大,所以最初将冥王星命名为行星;但经过几十年的观测后发现冥王星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竟然比月球还要小。虽发现了这个错误,但天文联合会并没有当即改正,直至2005年才通过决议,正式将冥王星划出行星序列。
新的发现
2016年美国探测器发现了冥王星的一些高山上竟然是“白雪皑皑”,经科学家调查后认为:这些雪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冥王星的大气中充满了甲烷,在遇到冷空气后降落至山顶;“就像地球中的水蒸气会在高纬度凝结成雾;”科学家这样解释道。
2015年发现了冥王星存在云层,并由美国探测器传回了相关照片。这代表冥王星可能存在大气层,但大气极为稀薄,其地面压强更是只有微帕,当冥王星公转到近日点时,部分大气甚至会散到宇宙中。科学家认为冥王星虽与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些相似之处,可即使加上了“云层”这一有利条件,冥王星也不会恢复至原本的行星身份。
冥王星有五个卫星,其卫星系统与另外八大行星的卫星系统相比太过紧凑。它的冥卫一卡戎的直径甚至都有1200公里,是冥王星直径的一半,质量是冥王星的八分之一。正式因为冥卫一的体积和质量,也被归入和冥王星一样的矮行星范围。
又变小了的冥王星
有趣的是,科学家每次测量冥王星体积时都会计算出比上次更小的结果,并开玩笑称如果再这么下去,过不了几年冥王星就会消失了。他们甚至还画出了关于测量冥王星体积的年份图,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冥王星的体积确实正在慢慢变小。
直至今日天文学家依然没有放弃对冥王星的讨论,科学家称:“我们现在才认识到冥王星是那么的特别,可能就在明天,我们还会看到一个与之前更与众不同的冥王星;我们应该抛弃以前对冥王星的种种看法,因为它在带来持续的惊喜同时,还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加绚烂的世界。

冥王星为什么被踢出了九大行星?

因为冥王星的运行轨道不在黄道平面内,与黄道平面形成17°倾斜角,由于它的轨道与其他八大行星轨道不一样,因此被踢出了行星行列。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冥王星有五个卫星,轨道由内到外为:冥卫一(最大的卫星,直径略大于Pluto的一半)、冥卫五、冥卫二、冥卫四、冥卫三。
冥王星和冥卫一的质心不在其中任何一个天体之内,被非正式看做双矮行星系统。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观测,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扩展资料: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即它的一天,等于6.387地球日,像天王星一样,冥王星在轨道平面的侧着旋转,转轴倾角120度,因此季节性变化非常大。
到了至日(夏至和冬至),它的四分之一表面处于极昼之下,而另一四分之一处于极夜之中,这种不寻常的自转方向的原因已经引起争论。
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表明,这可能由于天体会自转始终的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的方式调整自转方向。这可能意味着天体会改变自转方向,以在赤道附近放置多余的质量,而缺乏质量的区域会趋向两极。

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除出九大行星?

今年8月24日晚上9点20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 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 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 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同时增加谷神星、卡戎星和2003UB313 为二级行星。
概括地说,行星是由灰尘和岩石积聚而成,且有一定直径。因此,第一个标准是,行星必须是球形。但是,许多卫星也大到足以是球形;所以,定义的第二个部分是,行星必须围绕太阳而不是另一颗行星运转。
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回答者:忍者镖 - 初入江湖 二级 12-16 19:40
就是因为个头小啊,受歧视呗
冥王星被“开除”了。
北京时间昨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
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九天,甚至是七年的争论,“一槌”定音,终告段落。
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矮”,道尽冥王星无奈
一个“矮”字,道尽了冥王星的无奈。
其实,自冥王星被人类发现76年来,对它地位的质疑从来没有断过。
远的不说,1999年,冥王星就差一点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电子邮件投票中失去行星的地位。原因是,它与其他八大行星太不同了:一是体积过小,它的质量只有月亮的1/3;二是轨道过于椭圆;三是八星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而冥王星与八星轨道平面倾斜角达17度。这让许多天文学家“耿耿于怀”。
那么,到底行星的定义是什么?
“这届大会为此讨论了9天。”昨日电话里,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黄乘利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见过讨论如此激烈的天文学会议。我17日到达布拉格,而前一天,第一份草案就已提交大会,一听太阳系要扩容到12大行星,现场立即陷入一片混乱。”
16日的只是初步草案,这些天已经不知被更改过多少次,终于在昨晚得以定论:
什么是行星: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星这八颗。而冥王星由于“先天”不足,只有出列了,被划入了“矮行星”。
何谓“矮行星”?矮行星前两点完全相同于行星的定义,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是其轨道附近仍存在其他物体,而且它不是卫星。
而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它们其中将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星云、“海王外天体”、彗星和其他一些小天体。
在昨晚的表决上,天文学家还通过了这样的一个准则:冥王星还被认定为一种新型的“外海王星”天体的代表,比如新近发现的“齐娜”,就属于这样的天体。
“对天体的重新命名反映出当前世界天文学的认识水平。”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天文学的教科书,看来是真的要改写了。
“马铃薯”,不是行星
与冥王星一起被“否定”的,还有从这一次提议草案公布起,就被认为极有可能加入“太阳系大行星”家族的“谷神”、“卡戎”和“齐娜”。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认为,谷神星这次入选,看上去有点突然,其实并不意外。“谷神星,一开始人们认为它是行星,后来又将它降格,但现在看来,这都是科学发展阶段性的表现。”
南京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周礼勇告诉记者:1778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经过确认,向世界宣布了一个如今被称为“波得定则”的规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应该按照一个固定的数列成比例排列。天王星藉此被人们发现,而当1801年天文学家皮亚齐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发现谷神星时,按“波得定则”,被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行星。著名“神童”高斯更用自创方法,一个小时就精确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一举名声大振。
“只是日后天文学家们又陆续在相似轨道上发现了许多类似天体,‘谷神星’才被降格。天文学界采用新的名称‘小行星’(asteroid)为它这样的天体命名。但如此简单归类并不科学。”
林清说:实际上,直径为950公里的谷神星,基本为规则的圆球体,而其他小行星形状是不规则的,像马铃薯。“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这种结构是一般小行星不具有的。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谷神星是一颗原始状态下的初级行星,只是因为木星巨大的引力妨碍它吸引更多的物质而发展成大行星。一份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更认为谷神星的表层25%由淡水构成,其淡水含量比地球还多。根据这些条件,考虑恢复谷神星行星地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卡戎”的加入也是如此。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1978年人类才发现“卡戎”,起初认为它只是冥王星的卫星,最近的研究才发现,“卡戎”与冥王星的关系并不像地球和月球。“地球是月球质量的81倍,而冥王星只有‘卡戎’的10倍,这样的话,冥王星无法让‘卡戎’围着它转,它们更像一对大小兄弟,所以可以把‘卡戎’看作是独立的行星。”
但是,根据这次投票得出的行星标准,在谷神星的周围,还有诸多小天体,它不能满足“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这一条件,因此无法被称作行星,而“卡戎”和“齐娜”也是如此。
回答者:asdw_ZX_ZX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16 19:43
行星应有能力排除其轨道上的星体,而冥王星不能。且冥王星体积太小。
回答者:djs93 - 童生 一级 12-16 19:44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行星定义.看看下面的网址,有具体的说法呢
参考资料:http://news.163.com/06/0825/00/2PB5F7KF000120GU.html
回答者:匿名 12-16 19:47
太小了
回答者:hst970724 - 初入江湖 二级 12-20 18:00
今年8月24日晚上9点20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 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 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 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同时增加谷神星、卡戎星和2003UB313 为二级行星。
概括地说,行星是由灰尘和岩石积聚而成,且有一定直径。因此,第一个标准是,行星必须是球形。但是,许多卫星也大到足以是球形;所以,定义的第二个部分是,行星必须围绕太阳而不是另一颗行星运转。
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就是因为个头小啊,受歧视呗
冥王星被“开除”了。
北京时间昨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经两千余天文学家表决通过———
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九天,甚至是七年的争论,“一槌”定音,终告段落。
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矮”,道尽冥王星无奈
一个“矮”字,道尽了冥王星的无奈。
其实,自冥王星被人类发现76年来,对它地位的质疑从来没有断过。
远的不说,1999年,冥王星就差一点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电子邮件投票中失去行星的地位。原因是,它与其他八大行星太不同了:一是体积过小,它的质量只有月亮的1/3;二是轨道过于椭圆;三是八星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而冥王星与八星轨道平面倾斜角达17度。这让许多天文学家“耿耿于怀”。
那么,到底行星的定义是什么?
“这届大会为此讨论了9天。”昨日电话里,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黄乘利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见过讨论如此激烈的天文学会议。我17日到达布拉格,而前一天,第一份草案就已提交大会,一听太阳系要扩容到12大行星,现场立即陷入一片混乱。”
16日的只是初步草案,这些天已经不知被更改过多少次,终于在昨晚得以定论:
什么是行星: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星这八颗。而冥王星由于“先天”不足,只有出列了,被划入了“矮行星”。
何谓“矮行星”?矮行星前两点完全相同于行星的定义,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是其轨道附近仍存在其他物体,而且它不是卫星。
而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它们其中将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星云、“海王外天体”、彗星和其他一些小天体。
在昨晚的表决上,天文学家还通过了这样的一个准则:冥王星还被认定为一种新型的“外海王星”天体的代表,比如新近发现的“齐娜”,就属于这样的天体。
“对天体的重新命名反映出当前世界天文学的认识水平。”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天文学的教科书,看来是真的要改写了。
“马铃薯”,不是行星
与冥王星一起被“否定”的,还有从这一次提议草案公布起,就被认为极有可能加入“太阳系大行星”家族的“谷神”、“卡戎”和“齐娜”。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林清认为,谷神星这次入选,看上去有点突然,其实并不意外。“谷神星,一开始人们认为它是行星,后来又将它降格,但现在看来,这都是科学发展阶段性的表现。”
南京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周礼勇告诉记者:1778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经过确认,向世界宣布了一个如今被称为“波得定则”的规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应该按照一个固定的数列成比例排列。天王星藉此被人们发现,而当1801年天文学家皮亚齐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发现谷神星时,按“波得定则”,被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行星。著名“神童”高斯更用自创方法,一个小时就精确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一举名声大振。
“只是日后天文学家们又陆续在相似轨道上发现了许多类似天体,‘谷神星’才被降格。天文学界采用新的名称‘小行星’(asteroid)为它这样的天体命名。但如此简单归类并不科学。”
林清说:实际上,直径为950公里的谷神星,基本为规则的圆球体,而其他小行星形状是不规则的,像马铃薯。“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这种结构是一般小行星不具有的。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谷神星是一颗原始状态下的初级行星,只是因为木星巨大的引力妨碍它吸引更多的物质而发展成大行星。一份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更认为谷神星的表层25%由淡水构成,其淡水含量比地球还多。根据这些条件,考虑恢复谷神星行星地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卡戎”的加入也是如此。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顾秋生说,1978年人类才发现“卡戎”,起初认为它只是冥王星的卫星,最近的研究才发现,“卡戎”与冥王星的关系并不像地球和月球。“地球是月球质量的81倍,而冥王星只有‘卡戎’的10倍,这样的话,冥王星无法让‘卡戎’围着它转,它们更像一对大小兄弟,所以可以把‘卡戎’看作是独立的行星。”
但是,根据这次投票得出的行星标准,在谷神星的周围,还有诸多小天体,它不能满足“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这一条件,因此无法被称作行星,而“卡戎”和“齐娜”也是如此。
行星应有能力排除其轨道上的星体,而冥王星不能。且冥王星体积太小。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

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

冥王星是如何被除名的?
最早人们对九大行星的定义是按照距离太阳远近排序的,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冥王星由于距离太遥远,在发现初期,所以人们对它几乎是一无所知。即使是在最大型的天文望远镜中,它也仅仅是一个光点。人们只知道它大约250年绕太阳一周,具估计其大小比地球略小一点。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
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以致最近20年间冥王星离太阳比海王星还近。从发现它到现在,人们只看到它在轨道上走了不到四分之一圈,因此过去对其知之甚少。
而且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即其冰幔特别厚,只有氢、氦、氖可能保持气态,如果上面有大气的话也只能由这三种元素组成。
1978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的冥王星有卫星。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有理由相信,冥王星的实际大小比原来估计的要小的多,它甚至比月球还要小。由于它的质量过小,所以冥王星没有吸引它的卫星围绕着冥王星本身在运转,而是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在围绕着两者中间的一个公共点在运转。
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一颗行星首先要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c)清空了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根据新的行星的定义,冥王星不符合定义二,即它的质量不是足够大;而且它也不符合定义三,因为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当成行星的话,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
所以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和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降级!这样,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而不是原来的九颗。
因此冥王星在发现了76年之后,从太阳系的名单中除去了。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以致最近20年间冥王星离太阳比海王星还近。从发现它到现在,人们只看到它在轨道上走了不到1/4圈,因此过去对其知之甚少。
体积小,是颗矮行星。阎王星这颗行星有一个舞伴
冥王星除名是因为它不契合行星的界说,无法形成流体静力平衡,而且其轨迹还与海王星轨迹穿插,因此也不符合轨迹上其他天体条件。起初由于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而被命名为十大行星,后来经过研究调查,将冥王星除名。
而且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现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
在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之后2016年3月4日,美国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团队最新发现冥王星的顶部也覆盖着皑皑“白雪”。
行星X争议
冥王星一经发现,它的模糊且不好分辨的圆面就使人们怀疑它是罗威尔定义的行星X。在整个20世纪,冥王星的质量估计值都在向下修正。天文学家最初根据其对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影响来计算其质量。1931年,粗略计算得到的冥王星质量大约等于地球的质量,1948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计算,使质量下降到了大约火星的质量。
1976年,夏威夷大学的戴尔·柯雷萨恩克(Dale Cruikshank)、卡尔·皮尔彻(Carl Pilcher)和大卫·莫里森(David Morrison)首次计算了冥王星的反照率,发现与甲烷冰的反射情况相匹配。这意味着冥王星特别反光,鉴于它的大小,因此不会超过地球质量的1%。冥王星的反照率是地球的1.4–1.9倍。
1978年,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一(Charon)的发现,使冥王星的质量首次得以测量,结果大约是地球质量的0.2%,质量太小无法解释天王星轨道的问题。随后寻找替代行星X的尝试都失败了,其中最著名的是罗伯特·萨顿·哈灵顿(Robert Sutton Harrington)的研究。
1992年,迈尔斯·斯坦迪什(Myles Standish)使用了旅行者2号于1989年飞掠海王星时所获得的数据,使得海王星质量的估算值下调了0.5%(与火星质量相当)。根据新的数据重新计算海王星对天王星的引力效应时,与之前计算的差异使得对行星X的需求消失了。
之后,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罗威尔定义的行星X并不存在。罗威尔在1915年对行星X的轨道和位置做出了预测,该预测与冥王星当时的实际轨道及位置相当接近。欧内斯特·布朗(Ernest W. Brown)很快得出结论,冥王星的发现只是个巧合。

冥王星为什么被“九大行星”除名了?

冥王星的直径过小,科学家经过研讨后认为冥王星只能算为矮行星,所以“除名”
因为天文学家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太小了,不容易被人发现
。。
(1)一颗行星1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c)清空了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2)一颗矮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2 ,(c)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d)不是一颗卫星。
(3)其他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3 ,卫星除外,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冥王星只算一个矮行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人当家了!唉,行星也下岗!!唉~~
满意请采纳。

开除行星队伍,踢出太阳系,冥王星为什么会被科学界除名?

科学家的解释说,主要是因为冥王星体积质量小和海王星轨道相交,而且还没有做到清除轨道上的其他小天体,间接说明了其引力不足。
补充一下被除名的始末: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通过决议,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3、该天体须有足够的引力清空其轨道附近区域的天体。
当天下午,在国际天文联合会上,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所以简单来说就是不符合规定了,所以就除名了。
冥王星被降级出名有以下几个原因:
1、很多人认为冥王星体积太小;
2、冥王星曾经是一颗“卫星”,而被围绕的行星则是海王星;
3、冥王星表面覆盖的冰层过多过厚,是一颗冰壳岩石星球;
4、冥王星会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
5、冥王星上的空气含量不足;
6、冥王星的轨道是椭圆型太扁,和其它八颗太阳系行星区别过大。
这些是后来人们发现的,最开始时,人们对冥王星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将它列入了行星,但后来发现它的特点和行星并不契合,所以除名。
太阳系里,一切神奇而未知,从宇宙大爆炸,银河系形成开始,在太阳系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大行星,在冥冥之中,形成了一种规律,绕着太阳这颗耀眼的大火球旋转了几十亿年,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但却不约而同的向同一方向行走着,互不干涉,互不阻扰,犹如一个大家庭。然而,在这太阳系的黑暗深处,
漆黑深处,假如没有光,该怎么发现。冥王星正是如此,在太阳系的漆黑深处缄默沉静了好多年。直到1930年天文学家ClydeTombaugh,总算在这无尽的漆黑中找到了它,往后的76年里,与现在的八大行星在一起,称为九大行星。1930年3月24日,迎来了它的新姓名普鲁托,这归功于一个小女孩命名。依据不同言语的称号,最终综合和谐,形成了咱们现在的称号——冥王星。
惋惜的是,在2006年冥王星被逐出了这个行星体系的大家庭,被降级为“矮行星”。这颗行星在被发现的76年后,再次迎来了孤单。为什么会被开除呢?科学家以为,冥王星并不契合行星的界说。关于行星,有必要满足三个条件:环绕太阳运转、流体静力平衡、清空轨迹上的其他天体。但是,冥王星质量缺乏够大从而形成流体静力平衡,并且,其轨迹与海王星的轨迹穿插不契合第三个条件。
因而,科学家们决议将它降级。被降级的冥王星在与其它天体不同的轨迹,在漆黑中静静的行走。但是,往后的它不再孤单,许许多多的研讨,将会使它成为天文学的焦点,2015年冥王星上“雪山”的发现,2016年低温火山存在可能性的发现,将使这颗久默于漆黑的行星闪亮起来。
有一颗不起眼的、孤独的行星——冥王星。
摘自王爽的奥赛罗太阳系之旅
冥王星是怎么被降级的
国际天文联合会最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对行星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按照新的定义,一颗行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1.它必须直接围绕太阳旋转。这样一来,木卫三、土卫六之类的大型卫星就全都没戏了。
2.它必须达成流体静力学平衡。换句话说,它的质量要足够大,让它的外观能维持球形。
3.它必须能清除自己运动轨道上的所有天体。你不妨理解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天文版本。
显然,冥王星无法满足第三个标准。所以,它就与卡戎星、妊神星、阋神星、、鸟神星、谷神星一起,被划分成了矮行星。这也让它成了历史上第二个被降级的前行星。
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主要由于其质量太小达不到标准。
冥王星并不契合行星的界说。关于行星,有必要满足三个条件:环绕太阳运转、流体静力平衡、清空轨迹上的其他天体。但是,冥王星质量缺乏够大从而形成流体静力平衡,并且,其轨迹与海王星的轨迹穿插不契合第三个条件。
按照这个定义,太阳系的行星数量被正式降为8颗,冥王星离开了行星之列。
冥王星因为质量太小达不到标准被降级除名。
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一颗行星首先要是一个天体,它满足围绕太阳运转,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同时清空了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根据新的行星的定义,冥王星不符合定义二,即它的质量不是足够大;而且它也不符合定义三,因为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当成行星的话,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
所以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和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降级!这样,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而不是原来的九颗。因此冥王星在发现了76年之后,从太阳系的名单中除去了。

冥王星为何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因为在最初发现冥王星的时候,人们估算错了它的质量,从而也将其错误的列入了第九大行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科学家继续对它进行研究,发现它的直径非常的小,所以把划分为矮行星。
因为冥王星后来的运行轨迹脱离了太阳系 ,因此他才会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名
因为它不在九大星系,在九大星系之外,是自己运转的,而且和九大星系不在一个轨道上面,所以就被出名了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在探索整个太阳系到底存在多少个行星的问题,但是人们在2006年的时候选择把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所以整个太阳系就剩了八大行星。
科学家对于行星的定义重新规划发现冥王星不符合行星的定义,因为它有一部分显得和其他的八大行星不一样,对于行星的定义首先是围绕太阳旋转自身形成圆形轨道和太阳是一个平直的状态,冥王星不符合最后一点它和太阳的轨道有17度左右的夹角,它本身也个头比较小,不具备轨道清除星体的能力,因为其他的八大行星身边运行的轨道都比较干净,除了自己的卫星,没有什么其他的天体,但是冥王星附近有很多。
冥王星在太阳系的边缘,就算是他没有被踢出九大行星的时候,他也是最远的一颗行星,因为他的个头非常小,离太阳也非常远,本身的运转和地球之类的都有很大的差异,然后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决定了,让他不能在九大行星之中继续待着,就是他的身边的整个卫星和它的体积差不太多,能达到它的50%~60%,我们要知道一般来说行星的卫星都没有行星的体积那么大,要差很多,比如月球和地球的体积就差了相当大的比例。
科学家在对太阳系进行更加深远的探测,据说有可能发现真正的九大行星,也就是说冥王星之后的行星,因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越靠近太阳的地方,越是明亮,越是远离太阳的地方越是黑暗,所以受制于天文条件的影响,人类没有在冥王星附近发现新的星星,但是人们现在有了技术上的进步,就有可能发现真的第9个行星了。

冥王星为什么被九大行星除名

是因为它不符合国际天文联合会对行星的定义。冥王星虽然绕太阳运行并具有球形结构,但因未能清除其轨道上的其他物体,不符合国际天文联合会对行星的定义。在2006年,该组织更新了行星的定义,要求行星必须能够主宰其轨道区域。冥王星因周围仍有许多类似冥卫的天体,未能满足此标准。因此,冥王星被重新分类为矮行星,不再被视为传统的九大行星之一。这一决定为天文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冥王星依然是一个独特且值得研究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