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畑俊六的介绍
- 2、烟俊六是个什么人物?
- 3、二战日军司令官多田骏和畑俊六谁的军衔高?
- 4、畑俊六的人物评价
- 5、畑俊六的主要成就
- 6、畑俊六元帅和永野修身元帅为什么不出名?
- 7、二战时有三人担任过侵华日军总司令,前期是谁?中期是畑俊六,后期是冈村宁次,前期是梅津美治郎吗?
- 8、为什么对于中国人,冈村宁次远比畑俊六出名?
- 9、武汉保卫战
- 10、抗战时期日本陆军部最高指挥官是谁
畑俊六的介绍
畑俊六(1879-1962),日本战犯。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33年后历任日军第十四师团师团长,日本航空本部长,日本台湾军司令官,内阁教育总监等职。1938年调任上海日军总司令、华中日军司令官,曾指挥日军侵犯武汉。1939年任内阁陆军大臣。1941年再次来华,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官,负责全面指挥侵华战争。1944年晋升元帅。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捕,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因病假释,后病死。
烟俊六是个什么人物?
烟俊六,任军事参议官,陆军大臣,担任了三四年中国派遣军司令官,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主要干将。 本村兵太郎,曾任关东军参谋长,陆军省次官,军事参议官,侵缅日军司令官,是日本侵略战争的主要干将。
畑(tián)俊六,1879.7.26-1962.5.10,旧日/本帝/国最后一个受封元帅的陆/军大将,1910年日本陆大22期首席毕业。从炮/兵团长干到炮/兵总监。二二六事变后任台/湾军/司/令官。教育总监。1938年任华中日/军司/令/官,指挥攻占武汉的作战。1939年任陆/军大臣,以辞职方式导致了三国同盟的签订。1941年任侵/华日/军总/司/令,策划浙赣会战和一号作/战,是欠人中/国人民血/债最多的日/本大/将之一。1944年6月获元/帅称号,1945年4月任驻日/本广/岛的第2总军/司/令,从原/子/弹下逃/生,力主停/战。他的战/时日/记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原始史料。
引自《百度百科》——畑俊六。
二战日军司令官多田骏和畑俊六谁的军衔高?
多田骏(ただ はやお,1882.2.24-1948.12.16),宫城县人,仙台藩士多田继长子。日本陆军大学25期生。旧日本帝.国的陆军大将。中.日战争开始不久后任参谋部次长,后历任陆大校长、第3集.团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日本战败后作为甲级战犯被.捕,在判定其“无罪”释放前夕病死监狱中。
畑俊六(1879-1962),日本战犯。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33年后历任日军第十四师团师团长,日本航空本部.长,日本台.湾军司令官,教育总监等职。1938年调任上.海日军总司令、华中.日军司令官,曾指挥日军侵犯武汉。1939年任内阁陆军大臣。1941年再次来华,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官,负责全面指挥侵华战争。1944年获得元.帅称号。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捕,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因病假释,后病死。
从军衔上说,两个人一样,都是大将
但请看,多田俊是在华北方面军司令长官任上提升为大将,随后回国,改任军事参议官,随后转入预备役
这说明,他的大将军衔属于安慰奖
畑俊六可是当过参谋总长的主,终战的时候还是现役。如果日本不投降,很可能成为元帅大将
畑俊六大,畑俊六是元帅,多田骏是大将。
1、多田骏
多田骏是日本宫城县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41年7月7日晋升陆军大将。中日战争开始不久后任参谋部次长,后历任陆大校长、第3集团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2、畑俊六
畑俊六是日本东京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8年调任上海日军总司令、华中日军司令官,曾指挥日军侵犯武汉。1939年任内阁陆军大臣。1941年再次来华,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官,负责全面指挥侵华战争。1944年获得元帅称号。
扩展资料:
战前的日本陆军陆军大将位于官吏的最高级,与日本首相和枢秘院的议长同等级。从中将向大将晋级法律上源于「陆军武官晋级令」,初期的武官晋级条件是以屡次征战功绩显著的人,不过,因为日俄战争以后很少打仗,所以晋级条件就变成了关键军务的经历。
所谓的关键军务是指除了作为陆军三长官的陆军大臣、参谋总长、教育总监以外,航空总监、陆军次官、参谋次长、筑城本部长和技术本部长等的本部长。
军司令官、师长、警备司令官、造兵厂长官。晋级的原则是根据停年原则,任满5年以上的中将按顺序向天皇提出上奏审议。
不过这个内部守则的6年到1941年(昭和16年)10月被打破。这是为了因为东条英机年数不满5年(于1936年底升升中将)却晋级大将的。按规定筱冢义男中将应该先被晋级大将,但是以后筱冢却没有被晋升。
至于1914年毕业的栗林忠道为什么只升中将两年就被晋升大将了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在硫磺岛与美军作战期间,日军大本营误以为其已战死,追晋其为陆军大将。实际上他是被“追晋”9天后才死的。
大将的退休年龄被定为65岁,如果65岁之前成为元帅,则是终身现役的。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的1944年时就任了内阁总理大臣的小矶国昭,因为在1938年时变成预备役,以后虽然担任拓务大臣和朝鲜总督。但是是完全不明白大战的战况。
就任首相以后也只知道大概,他为了解战况而设置了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几乎不起作用,小矶不是大本营的成员,也没有资格参加天皇主持的大本营御前会议。
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从中将的战死者接连发生了的事,从武功显著2年以上由天皇亲任的部队主官中根据陆海军的协议,使之晋级向大将就成为内部守则了。根据这个内部守有7名中将晋升。栗林忠道虽然年限不足,但是根据昭和天皇特旨晋级了。
日本帝国陆军从建立到灭亡总共有1200名陆军中将,但升任陆军大将的仅仅是134名。其中17名有元帅的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田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畑俊六
畑俊六的人物评价
畑俊六,旧日本帝国最后一个受封元帅的陆军大将。1910年日本陆大22期首席毕业。从炮兵团长干到炮兵总监。二·二六事件后任台湾军团司令官、陆军教育总监。1938年任华中日军司令官,指挥攻占武汉的作战。1939年任陆军大臣,以辞职方式导致了三国同盟的签订。1941年任侵华日军总司令,策划浙赣会战和一号作战,是欠人中国人民血债最多的日本大将之一。畑俊六是日本国内力主停战派。他的战时日记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原始史料。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5:6的一票之差(5票是赞成死刑,6票是赞成无期徒刑)正式宣布对畑俊六判处无期徒刑。
畑俊六的主要成就
1896年9月,17岁的畑俊六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生性聪明的他以第三名的成绩从陆幼毕业,随后进入野战炮兵部队第一联队。同年12月,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同期生中有杉山元,小矶国昭等。次年以同期660名学生中第二名的成绩毕业,正式开始他的军人生涯。1901年,畑俊六被晋升为炮兵少尉。191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大学校。1944年(昭和19年)6月2日,被任命陆军元帅。1938年,任华中日军司令官,指挥攻占武汉的作战。经过3个月的激战,畑俊六所率南北两路日军突破50个中国军的拦截,占领武汉。1939年,任陆军大臣,以辞职方式导致了三国同盟的签订。1941年,任侵华日军总司令,策划浙赣会战和一号作战。畑俊六拟定了一个由北而南、全面进攻的计划。第一期作战由华北方面军发动攻击,打通平汉铁路,同时歼灭国军于河南的主力(主要为汤恩伯部)。第二期作战由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攻击衡阳,摧毁国军第九战区主力。第三期作战由第6方面军与华南第23军配合,由广州北上,以打通粤汉铁路为目标。并与前述第11军会师。第四期作战于打通平汉、粤汉线之后,再出兵攻占广西和越南的通路。
畑俊六元帅和永野修身元帅为什么不出名?
首先, 元帅是荣誉称号,不是军衔。
其次,畑俊六主要是因为虽然仗打得多,但是出彩的不多,没有精彩的战例。永野修身比较出名,因为那个“疲劳大将”的段子而出名的。因为没有前线的战例,后方的决策也是下面参谋的事情,所以不怎么出名。
二战时有三人担任过侵华日军总司令,前期是谁?中期是畑俊六,后期是冈村宁次,前期是梅津美治郎吗?
西尾寿造:1939年9月12日~
畑俊六:1941年3月1日~
冈村宁次:1944年11月23日~
1939年9月日本大本营为了巩固其在中国占领区的统治、统一调配兵,以及便于对国民政府施行政治谋略,命令组成"中国派遣军",以西尾寿造为总司令、板垣征四郎为总参谋长,设总司令部于南京,同时撤销华中派遣军。中国派遣军统辖华北方面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二十一军及第三飞行集团等,共有二十三个师团又十七个旅团,兵力八十五万。
不是梅津美治郎,他是关东军司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前期西尾寿造,中期是畑俊六,后期是冈村宁次
为什么对于中国人,冈村宁次远比畑俊六出名?
1.冈村是实际战术指挥官,如武汉会站是冈村主要打的,还有豫湘桂后期也算做冈村指挥的(你如果很了解那段历史的话就知道部下不太听话)。
2.畑俊六实话实说能力一般般,来中国后发动的长沙宜昌鄂西等等一大堆会战略眼光不怎么样,损兵折将,夺了几个大城市又守不住(不能完全怪他有的是军部设计的),打的比较好的豫湘桂他其实吧还是个傀儡,没办法命好,部下能打回国当元帅去了(日本真能打的山本死了才当的元帅,看看日本那几个饭桶元帅杉三元,畑俊六,永野修身一个比一个蠢,真正能打的全不是元帅)。
3.冈村受降是他,历史性事件人物吗被大众记住了呗,还有晚年来中国被党国用了还是挺戏剧性的4冈村这人文化素质比较高,喜欢中国的很多东西,武汉没有乱杀人都是原因吧。(我可没说畑俊六文化素质不高,我记得他也是陆大军刀组的吧,但这人谈不上中国通和不滥杀无辜)。
武汉保卫战
武汉保卫战
武汉保卫战的保卫目的
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南京失守后,武汉里成了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的中心。
武汉保卫战的战斗过程
日本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而支配整个中国.1938年6月后,中日双方在武汉外围展开大战.日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畑俊六为总指挥,分兵5路进犯,另派波田支队及海军陆战队协同海军第3舰队沿长江西上。
我军为保卫武汉,由第9战区司令陈诚指挥,依托幕阜山,九宫山,庐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依托大别山,富金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并在马当,湖口,武穴和田家镇等江防要塞设防.
1938年6月11日,日军溯长江西上,进攻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6日,日军攻陷九江,我军第29军团退守庐山两侧,全歼日军第145联队.10月上旬,薛岳兵团又歼敌4个联队,挫败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
在长江以南,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北地带,皖西及豫东南等各战场,我军官兵英勇抵抗,在马当,瑞昌,万家岭,马头镇,田家镇,固始等战斗中,将士浴血奋战.但,由于我方单纯防御,逐次使用兵力,防线一再被攻破.我军于10月25日撤出武汉.
武汉保卫战的影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战线大到皖,豫,赣,鄂4省数千里地,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是抗战中任何战役所不能比拟的.会战后,日军由于战线延长,兵力与资源不足,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抗战时期日本陆军部最高指挥官是谁
肛门有刺
冈村宁次 或者筱冢义男
按日本宪法的规定,日本三军的最高统帅是日王裕仁。
全面抗战时历任日军陆军大臣是:杉山元、板垣征四郞、畑俊六、东条英机、杉山元、阿南惟几、东久迩宫稔彦王、下村定。其中杉山元前后两次在三届内阁中出任陆相,其在林铣十郞内阁中第一次出任陆相,林铣内阁倒台后,继续在继任的近卫文麿内阁担任陆相,在这届任期内挑起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最后的两个陆相东久迩宫稔彦王、下村定则是因为投降时的陆相阿南惟几自杀而被推出来负责善后的。
而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之间担任日本陆相的分别是:宇垣一成、南次郞、荒木贞夫、林铣一郎、川岛义之、寺内寿一、中村孝太郞。
日军历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分别是:西尾寿造、畑俊六、冈村宁次,其中畑俊六任期最长,从1941年3月1日至1944年11月23日止,欠中国人的血债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