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獾,猪獾子是保护动物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5 07:47:41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猪獾的拼音

猪獾的拼音 zhū huān
猪獾
释义 哺乳动物,背部淡黑色或灰色,四肢棕黑色,头部有一条白色纵纹,颈、喉、耳朵和尾部白色。也叫沙獾。
猪獾
猪獾(学名:Arctonyx collaris),别称沙獾,山獾,是鼬科、猪獾属的哺乳动物。猪獾体型粗壮,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四肢粗短,头大颈粗,耳小眼也小,尾短,其整个身体呈现黑白两色混杂,背毛黑褐色,胸、腹部两侧颜色同背色,中间为黑褐色。四肢色同腹色。尾毛长,白色。猪獾是杂食性动物,喜欢穴居,在夜间活动,有冬眠习性,发情、交配于4~9月,每胎产2~4仔。猪獾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猪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猪獾是几级保护动物

猪獾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所有哺乳动物都应该受到保护,但是对于一些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物种,需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猪獾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森林地区,由于其生境破坏和非法捕猎等因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猪獾(学名:Mellivoracapensis)是一种哺乳动物,属于食肉目鼬科猪獾属。猪獾体长约60厘米,体重约5-15千克,尾长20-30厘米,毛色灰褐色或棕红色,腹部白色。

什么是猪獾?

猪獾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猪獾子指的是猪獾,是鼬科、猪獾属的哺乳动物,别称沙獾,山獾。猪獾,是江西省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习性的特点:
猪獾是杂食性动物,喜欢穴居,在夜间活动,有冬眠习性,发情、交配于4~9月,每胎产2~4仔。猪獾栖息于高、中低山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草丛、平原、丘陵等环境中,一般选择天然岩石裂缝、树洞作为栖息位点。
獾的四肢又粗又强壮,脚趾前生长强而粗的长爪,爪子和前脚趾一样长。獾的体重可达15千克,体长50厘米,尾长10厘米。身体肥壮,头小,长得嘴尖、眼小、耳短、脖子短、尾巴短。獾的鼻头有发达鼻垫,类似猪的鼻子。

猪獾子是几级保护动物

猪獾子是二级保护动物。根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录中显示,猪獾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猪獾子指的是猪獾,是鼬科、猪獾属的哺乳动物,别称沙獾,山獾。

狗獾和猪獾的区别

外形不同、性格不同。根据查询有来医生网显示。1、外形不同:狗獾比小狗更肥,像狗,而猪獾的鼻垫和上唇间裸露,吻鼻部狭长而圆,更像猪鼻子。2、性格不同:狗獾性情凶猛,但不主动攻击家畜和人。猪獾性格暴戾。

猪獾如何饲养

  猪獾是鼬科猪獾属的中型哺乳动物;是杂食性动物。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猪獾的 饲养 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猪獾的饲养管理技术
  猪獾(Arctonyx collaris)是鼬科猪獾属的中型哺乳动物;是杂食性动物,在夜间活动,主要以植株、水果、根和动物的肉为食。猪獾头骨颅形较狭长,略平直。猪獾主要分布于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与獾相似,身体略小,前爪则更大,利于捕食。背毛棕黑色,颈背有一条短宽的白色纵纹;两颊在眼下各有一样污白色条纹。

  猪獾又叫沙獾,体长62~74厘米,尾长9~22厘米,体重6625~7500克。鼻吻狭长而圆,吻端与猪鼻酷似。鼻垫与上唇间裸露无毛。眼小。耳短圆。四肢短粗有力,脚底趾间具毛,但掌垫明显裸露,趾垫5个。后脚掌裸露部位不达脚跟处。爪长而弯曲,前脚爪强大锐利。尾较长,基部粗壮,向末端逐渐变细。

  它的通体黑褐色,体背两侧及臀部杂有灰白色。吻浅棕色。颊部黑褐色条纹自吻端通过眼间延伸到耳后,与颈背黑褐色毛汇合。从前额到额顶中央,有一条短宽的白色条纹,其长短因个体变异而多有差异,有的个体向后继续延伸直达颈背。两颊在眼下各具一条污白色条纹,但不达到上唇边缘。耳背及耳下缘棕黑色,耳上缘白色。下颌及喉白色,与四周黑褐色区域明显隔离而形成白斑,此斑向后延伸直达颈背并汇合,使颈背显白色。自颈背到臀部为淡褐色,四肢黑褐色,腹部浅褐色。针毛粗长挺拔,毛尖棕黑,基部污灰色。臀部针毛最长,分三色,毛尖的1/5段为污白色,中段1/5为棕黑色,基部3/5为污白色。尾毛较长,全白色。[1]

  头骨颅形较狭长,略平直。头骨粗厚坚实,骨缝愈合紧密。鼻骨狭长,眶前区向前下方较倾斜,眶前孔特大。腭骨两侧缘向外略微膨胀。腭骨沿中线稍凹陷,向后延伸达关节窝水平线处,最末端的钩状突宽而平直,呈翼状。下颌髁突明显高出下齿列水平。听泡扁平而内陷。

  牙齿的齿式为:3·1·3·1/3·1·3·2=34。上门齿排成马蹄状,外侧一对宽大,咀嚼面长而侧扁,比第二对门齿约长二倍。犬齿粗大锋利,外侧后缘略向内收缩;与门齿间隔较大,为咬合时容纳下犬齿的位置,前臼齿发育不健全,特别是第一对前臼齿极小而退化,第二前臼齿与第一前臼齿相近,前臼齿齿冠依次而大,第三枚单齿峰,第四前臼齿为裂齿,呈三角形,外侧原尖强大,后尖较低,后内缘有一小齿突。臼齿近似菱形,具一圆形后叶,外侧前尖和后尖较发达,后侧的两个小齿尖形成低而狭窄的嵴,内侧基部为一半圆形跟座。第一对下前臼齿仅为一不明显的小瘤。第二对下前臼齿和第三对下前臼齿的齿尖发达。下臼齿发展为裂齿,下原尖和下后尖几在同一线上,下前尖低,后跟座盆状,边缘具5个小的齿突。第二下臼齿近似圆形,前内缘低平,后缘具3个明显的齿突。
  猪獾的生活习性
  全身浅棕色或黑棕色,另杂以白色;喉及尾白色;鼻尖至颈背有一白色纵纹,从嘴角到头后各 有一道短白纹。从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都有栖居,生活习性与狗獾相似穴居,住岩洞或掘洞而居,性凶猛, 叫声似猪。视觉差,嗅觉发达。夜行性。食性杂,尤喜食动物性食物,包括蚯蚓、青蛙、蜥蜴、泥鳅、黄鳝、蝼蛄、 天牛和鼠类等,也食植物性食物,有时盗食农作物玉米、小麦、白薯和花生等。有冬眠习性。 立春 前后发情,怀孕 期3 个月左右,于4~5 月产仔,每胎2~4 仔。 獾油治烫伤,对痔和胃溃疡有一定疗效。

  夜行性

  性情凶猛。当受到敌害时,常将前脚低俯,发出凶残的吼声,吼声似猪,同时能挺立前半身以牙和利爪作猛烈的回击。能在水中 游泳 。视觉差,但嗅觉灵敏,找寻食物时常抬头以鼻嗅闻,或以鼻翻掘泥土。

  有冬眠习性。通常在10月下旬开始冬眠,冬眠之前大量进食,使体内脂肪增加。入蛰后有时也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出洞口晒太阳。次年3月开始出洞活动。

  杂食性

  主要以蚯蚓、青蛙、蜥蜴、泥鳅、黄鳝、甲壳动物、昆虫、蜈蚣、小鸟和鼠类等动物,也吃玉米、小麦、土豆、花生等农作物。

  早春发情交配

  受精卵有滞育现象,于翌年春季3—4月间产仔。每胎产3一4仔,哺乳期为3个月。幼仔2岁达到性成熟。寿命大约为10年。狗獾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加以控制。但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猪獾的人工养殖
  场圈建设

  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安静,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在环境较僻静的地方建一个15~20平方米的园地,周围用石头或水泥砖砌2米高的围墙。墙内用石头做成假山,假山周围垒砌若干个洞穴,洞穴上端要严实,以防漏水。洞内放些柔软的干草或树叶等,圈舍面积、假山大小及洞穴数量的多少视饲养獾数量而定。内设食盆、饮水器,由于獾生活能力强,不需严格保暖,只需防风雪、雨淋和太阳直晒,舍上加盖棚盖即可。

  饲养饲料

  獾是杂食性动物。植物性饲料有:花生、大豆、玉米、谷子、瓜干、各种薯类及瓜果、蔬菜等;动物性饲料有:各种畜禽肉、青蛙、鼠类、昆虫等。在饲料来源的选择上,应根据当地实际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适当添加动物性饲料,在满足营养需要的前提下,五谷杂粮,食品加工下脚料,都可作为獾的口粮原料,价格越便宜越好。在饲喂时,最好将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合理搭配使用。在獾的非配种期要以碳水化合物饲料为主,适当配些蛋白质饲料即可。但在入冬前要增加蛋白质饲料的次数,使獾的躯体达到较好的肥度,以利其安全过冬。当獾进入配种期时,因公、母獾性欲冲动,交配体力消耗大,蛋白质饲料应占饲料的40%,碳水化合物饲料应占50%,蔬菜占10%,还应补充一点麦芽、酵母、维生素之类。母獾进入妊娠期后,营养质量应提高,蛋白质饲料增加到50%左右,而且还要做到新鲜和多样化,以保证胎儿在体内的生长发育和母獾的身体健康。
  猪獾的科学饲喂
  做到"三定":一定时。每天喂1次,一般为下午6~8时;二定量。随日龄变化而变化,成獾每日喂300克左右;三定水。供足清洁水,让獾自由饮水。

  配种繁殖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母獾在1岁左右,公獾在1.5岁左右即达到性成熟。每年繁殖一次,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交配,第二年3~4月产仔,妊娠期210~240天,每胎产仔3~4只,仔獾初生重15克,体长13厘米,尾长3厘米。初生仔獾被毛呈白色,33~38日龄睁开眼睛,与母獾在洞穴里同居3~4月,到秋季幼獾基本长大,体型与母獾相同。

  加强对仔獾的饲养

  主要把好"四关":一是温度关。仔獾出生一般在4月,虽然已进初夏,但北方天气与仔獾要求的温度不适应,因此,要保持产仔箱内温度达到25℃~30℃;二是母乳关。由于仔獾靠母乳生长发育,而且仔獾生长又快,为此,一定要增加母獾的日粮营养水平,动物性饲料最达达到50%~55%,以避免母獾叼仔吃仔现象的发生;四是分群关。仔獾生长快,初生时全身无毛,6日龄体重达60克左右,10日龄达100克,14日龄达135克,60日龄可独立生活,因此,仔獾60日龄与母獾分开饲养。

  严格管理及防疫

猪獾子是几级保护动物

猪獾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地区,包括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中国等国家。生活于山地、丘陵、荒野、森林、草丛和岩石间,居洞穴或掘洞而居,昼伏夜出,以根、茎、果实、昆虫、鸟卵、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尽管猪獾子的数目在某些地区相当稳定,但在其他地区却正在下降。在许多栖息地,如亚洲的越南和老挝,它们被作为药用动物或食用动物而遭到猎杀,这使得它们受到了威胁。此外,它们也因皮毛和腺分泌物的价值而受到捕猎和采集的威胁。因此,猪獾子在全球范围内被列为近危物种。为了保护猪獾子,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它们遭受过度捕猎和采集,并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二级。猪獾是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单中,法律规定是不可以食用和猎杀二级保护动物的,如果违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猪獾猎杀一只就会判刑。所以猪獾子是二级保护动物。猪獾是指猪獾,是黄鼠狼科和猪獾的哺乳动物,又称沙獾和山獾。猪獾体型粗壮,四肢粗短,吻鼻子裸露,像猪拱嘴一样突出。

猪獾子是保护动物吗?

猪獾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猪獾是鼬科猪獾属的中型哺乳动物。体长可达70厘米,毛褐色,身体粗壮,喉部白色,面部有两条黑色的条纹。
猪獾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及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区,与獾相似,身体略小,前爪则更大,利于捕食。猪獾是杂食性动物,在夜间活动,主要以植株、水果、根和动物的肉为食。
生活习性
猪獾喜欢穴居,在荒丘、路旁、田埂等处挖掘洞穴,也侵占其他兽类的洞穴。洞穴的结构比较简单,洞口一般有1~2个,多设在阳坡山势陡峭或茅草繁密之处。洞内1米深处常为直洞,也有长达8~9米的直洞。整个洞穴显得清洁干燥。卧处常铺以干草。

猪獾子是几级保护动物判几年

野生猪獾子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食用野生猪獾子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杀害野生猪獾子后食用,还将构成犯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量刑标准:1、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综上所述,野生猪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猪獾捕杀一只就能判刑,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非法狩猎罪】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狗獾和猪獾的区别有哪些?

一、外形不同
1、猪獾:猪獾体型粗壮,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四肢粗短,头大颈粗,耳小眼也小,尾短,其整个身体呈现黑白两色混杂,背毛黑褐色,胸、腹部两侧颜色同背色,中间为黑褐色。四肢色同腹色。尾毛长,白色。
2、狗獾:狗獾在鼬科中体形较大,肥壮,颈部粗短,四肢短健,尾短,体背褐色与白色或乳黄色混杂,四肢内侧黑棕色或淡棕色。
二、科目不同
1、猪獾:裂脚亚目
2、狗獾:犬形亚目
三、分布地区不同
1、猪獾:分布于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阿萨姆邦)、印度尼西亚(来华朝贡)、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泰国、越南。
在中国遍布各省、区,尤其以南方更多。
2、狗獾: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摩尔多瓦。
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
中国从内蒙、东北、华北直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贵州和甘肃等省均有分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猪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