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基础知识,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4 01:23:49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化学基础知识点

汽车尾气中的单氧化碳可以用来重复去燃烧,农业上人口与农田`之矛盾曰:(农业发展栽种粮稼[)与[(农村人口搬迁并变至城镇化)且(耕地田区缩小)]]之间的矛盾。农业粮稼发展与农村中人口(搬迁、变城镇化、使田地缩小))之间有矛盾。当困户穷人被脱贫了,不仅会使穷人多财,也使老板多挣钱。
有些人群的身份证号中的出生日期是为农历的。云南的清真食堂不仅是为了照顾本当地生居的回族人,也是给由外地迁转来的回族人用餐。
抚北路的好哥俩小便利店与聂耳东路的????楷楷便利小店经常没??????人来过。跑步口号为:积极顽强,奋发向上,超越理想,斗志昂扬。挑战自我,冲破限极,未至终点,永不放弃。设塔大道以北的市区叫作溚北区,其道以南的地区称作溚南区,北城改为北溪区。“艹氵雷””字,包含了苗雷潘`字,地理可分为太空学,陆地学,地底学,地形学,板块学,写黑板会被擦,楼侧安滑轮组。
降雨跟气流的运动与太阳黑子有关系。M1=[(V1+V2)(N×M2)--(M2×V2]/V1,c溶浓=(m\M)//(m液/1000p/),p=NM//(Vm×n×Nv),3.13968968。氢能源汽车可在氢料箱中加入硫磺Sll,小品:摁按扭开灯去搜另一盏灯按扭,拧钥匙开门去搜另一扇门钥匙。操行分更|注重于\(偏倾向于)|习惯,不多偏向素养品德。
空气相对分子质量:[(78%V/Vm)×28+(21%V/Vm)×32+(0.032%V/Vm)×44]//[(78%V/Vm)+21%V/Vm+0.032%V/Vm]…。将垃圾箱旁边的空地默认为是回收站,
高二化学科学习\难溶物溶解度,弱酸电拆离子,CbO2合成淀粉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初三化学课本后附录中也讲到CbO2与水都将其原子拆开并组合成葡萄糖。手机设置中的屏幕固定既可以指固定当前屏幕的画面,也可以指不让屏幕内的画面转动。
  学好化学,就必修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化学基础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基础知识点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化学基础知识点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化学基础知识点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化学基础知识点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化学基础知识点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 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 (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 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27、过滤操作中有“三*”:(1)漏斗下端紧*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5、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6、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
   化学基础知识点六、化学实验反应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元素氢氯钠钾银,二价元素氧钙锌钡镁,三价金属元素铝和铁;
  可变化合价也不难,二,四碳硅,三五氮磷,二,四,六硫全齐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正氧负氢,正一负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统共一百斤)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多少快慢)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氧化还原剂还原性,失氧还原氧化剂氧化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7、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18、氢气还原氧化铜
  先通氢,再点灯,物质变红,就撤灯;降至室温再停氢
  酒精灯“迟到早退”,氢气“早来晚走”
  “包公静坐水晶房,清风拂面喜洋洋,突然烈火从地起,包公变成关云长,云长即令退烈火,只留清风吹暖房。”

化学的基础知识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CaCO3+ HCl—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 O2—
  甲醇燃烧CH3OH+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H2+ 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 O2—(氧气充足)C+ 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 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①与水反应: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CO2+Ca(OH)2—(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CaCO3+ 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是置换反应)
  7、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酸、碱、盐)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许多知识点不能单纯靠死记硬背得来,而是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 总结 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就锻炼了自己的思考。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常见物质的颜色
常见物质的状态
常见物质的气味
常见的有毒物质
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 B型 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 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 其它 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
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考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重点总结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大全
★ 高中化学入门必备基础知识
★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记忆口诀整理
★ 高考化学重要基础知识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高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重点
  一、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二、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
  一、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二、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拓展:
  化学的基本要领:熟练记忆+实际操作,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要将熟练记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金属反应优先顺序,化学反应条件,沉淀或气体条件等概念记住,化学学起来才会轻松些。
  即:要熟记前18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特点,以及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分子量,以提高解题速度。
  对化学物的化学性质应以理解掌握为主,特别要熟悉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全面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能设计一些典型实验。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
  (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
  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
  (—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
  光
  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
  —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
  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
  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
  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
  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5、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2)从乙烯制聚乙烯(3)乙烯使溴水褪色(4)从乙醇制乙烯(5)从乙醛制乙醇(6)从乙酸制乙酸乙酯(7)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
  (8)油脂的硬化(9)从乙烯制乙醇(10)从乙醛制乙酸
  46、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48、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Na2SO4、(NH4)2SO4
  49、写出下列通式:(1)烷;(2)烯;(3)炔
  俗名总结:
  序号物质俗名序号物质俗名
  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1Na2CO3纯碱、苏打
  2乙炔:电石气12NaHCO3小苏打
  3乙醇:酒精13CuSO4?5H2O胆矾、蓝矾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蚁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l:食盐19KAl(SO4)2?12H2O明矾
  10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20CO2固体干冰
  实验部分: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2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二、有机合成材料
  (1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2)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3)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的为羊毛线;无气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为合成纤维线。
  三、“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四、开发新型材料
  1、新型材料开发的方向: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2、新型材料: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隐身材料、复合材料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3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甲烷:
  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
  乙烯:
  C2H5OH →(浓H2SO4,170℃)→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乙炔:
  CaC2+ 2H2O→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乙醇:
  CH2=CH2+ H2O→(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放大量热
  含碳的质量分数越高,火焰越明亮,黑烟越多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酸性KMnO4氧化溴水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烷:取代
  CH4+ Cl2→(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意:
  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烯:
  1、加成
  CH2=CH2+ Br2→ CH2BrCH2Br
  CH2=CH2+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H2→(催化剂,加热) → CH3CH3乙烷
  CH2=CH2+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一定条件) → [-CH2-CH2-]n(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炔:
  基本同烯......
  苯:1.1、取代(溴)
  C6H6+ Br2→(Fe或FeBr3)→C6H6-Br+ HBr
  注:V苯:V溴=4:1
  长导管:冷凝回流导气、防倒吸NaOH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C6H6+ HNO3→(浓H2SO4,60℃)→C6H6-NO2+ H2O
  注: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再加苯
  50℃-60℃【水浴】温度计插入烧杯
  除混酸:NaOH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难溶苦杏仁味毒
  1.3、取代——磺化(浓硫酸)
  C6H6+ H2SO4(浓) →(70-80度)→C6H6-SO3H + H2O
  2、加成
  C6H6+ 3H2→(Ni,加热)→C12H12(环己烷)
  醇:
  1、置换(活泼金属)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H2↑
  2、消去(分子内脱水)
  C2H5OH →(浓H2SO4,170℃)→CH2=CH2↑+H2O
  3、取代(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浓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乙醚)+ H2O
  (乙醚:无色无毒易挥发液体麻醉剂)
  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Cu,加热)→ 2CH3CHO(乙醛) + 2H2O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浸入乙醇后变红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浓H2SO4,加热)→ CH3COOC2H5+ H2O
  (乙酸乙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注:【酸脱羟基醇脱氢】(同位素示踪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浓硫酸:催化脱水吸水
  饱和Na2CO3:1、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利于分层
  2、除掉乙酸,避免乙酸干扰乙酸乙酯的气味
  3、吸收挥发出的乙醇
  饱和碳酸钠不能换成氢氧化钠,否则会造成酯的水解
  卤代烃:
  1、取代(水解)【NaOH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加热)→ CH3CH2OH + NaX
  注:NaOH作用:中和HBr加快反应速率
  检验X: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观察沉淀
  2、消去【NaOH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加热)→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邻C原子上有H才可消去
  加H加在H多处,脱H脱在H少处(马氏规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电离)
  六、通式
  CnH2n+2烷烃
  CnH2n烯烃/环烷烃
  CnH2n-2炔烃/二烯烃
  CnH2n-6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一元醇/烷基醚
  CnH2nO饱和一元醛/酮
  CnH2n-6O芳香醇/酚
  CnH2nO2羧酸/酯
  七、其他知识点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燃烧公式:
  CxHy + (x+y/4)O2→(点燃)→ x CO2+ y/2 H2O
  CxHyOz+ (x+y/4-z/2)O2→(点燃)→ x CO2+ y/2 H2O
  3.耗氧量:
  等物质的.量(等V):C越多耗氧越多;等质量:C%越高耗氧越少
  4.不饱和度=(C原子数×2+2 – H原子数)/ 2;双键、环= 1,三键= 2,可叠加
  5.工业制烯烃:【裂解】(不是裂化)
  6.医用酒精:75%;工业酒精:95%(含甲醇有毒);无水酒精:99%
  7.甘油:丙三醇
  8.乙酸酸性介于HCl和H2CO3之间;食醋:3%~5%;冰醋酸:纯乙酸【纯净物】
  9.烷基不属于官能团
  八、有机物性质综合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4)制硝基苯(50-60℃)〔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HI、H2S、H2SO3等)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遇溴水褪色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H2S、H2SO3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1)酚:生成某酚纳(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16.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17.有硫酸参与的有机反应:
  (1)浓硫酸做反应物(苯、苯酚的磺化反应)
  (2)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醇脱水制乙烯或制乙醚、苯的硝化反应、酯化反应)
  (3)稀硫酸作催化剂(酯类的水解)
  九、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一、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其它已知条件=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程序
  二、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3.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
  白色沉淀证明有Cl、浅黄色沉淀证明有Br、黄色沉淀证明有I;
  4.醇: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5.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有机物与NaoH反应:有苯酚羧基-COOH
  与Na反应有苯酚羧基-COOH羟基–OH
  钠与醇、苯酚、RCOOH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与醚(ROR′)、酯(RCOOR′)不发生反应。(羧酸与醇、酚可用NaHCO3溶液区别开,羧酸可与NaHCO3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银氨溶液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作用:
  1.羧酸的水溶液:沉淀消失呈蓝色溶液
  2.含醛基的有机物,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3.含羟基的有机物(多元醇)生成绛蓝色溶液
  用溴水鉴别时要注意:有可能是由于溴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发生萃取造成的,而且根据萃取后的分层情况也可以鉴别不同物质。
  常温下,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即α氢原子)时,苯的同系物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又见恒学育已回答。用氢化钠,铝和碱,碘氨齐催化,三氯硅烷、铁和水汽可制氢。〈(和跟稂)]加工法步`ˇ朴芒硝效:渗透吸升,馽丙酮欤酸氧解。
亚硫H2SO3酸(只作还原剂)与用硫酸H2SlO4来酸化过的高锰酸钾KMnO4反应,及H2SO3亚硫酸(作供酸剂和还原剂)与纯净无酸之高锰酸钾KMnO4液反应。间接地渐渐变写为:二氧化硫SlO2与高锰酸钾液发生反应。
可会涉及至的反应:氯气溶于液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次氯酸,分别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
1得次氯酸钙又会和剩下的盐酸反应。如果盐酸量是稀的。还会进一步生成:次氯酸和氯化钙。还有一种可能是。2原先生成的氯化钙和次氯酸钙跟氯溶水中生成的浓盐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还有一种情况,3氯气快速地通入到石灰水中,生成了氯化钙和原氯酸钙。设氯酸钙,又会跟`ˇ氯水中剩余的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
总之,过量的氯气跟石灰浆反应;会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
氯气跟生石灰欤浆反应的步骤也有以下的情况:1氯气先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再来跟干生石灰反应,酸中的氢离子去跟氧原子结合,生成了次氯酸钙及氯化钙考水。2-氯
气先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干生石灰,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之前生成酸中的氢离子跟氢氧根离子相结合,便生成了: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水。
在沿海处????域((含有丰氯化钠)海水被电解之后会生成OgH氢氧化钠、氯气、欤氢气。电解产生成的苛碱钠可以跟:海水中??的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铝.、氯..化.铜反应:产生金属????羟碱沉淀而滤,并从其:提取海水内的金属元????素:及::可除去食卤盐????中的其它氯盐杂质。被电离产生????的氯气与水和氢氧化钠反应又会生成::84次氯酸钠,氯气与海带中的碘化盐反应又可生成????紫碘粒。
电解成之氯气还可给????海水消毒;电成之钠碱还可得到些羟碱沉淀,再提炼出金属。
免费还可以指店内首次去尝试、试穿、品尝!非物质手工技艺类文化遗产包括:乐器制割技术
,挂纸切磨技术。构成离酸的原子共有两个的酸,称为过双酸。杀
菌的原理:胶体汇聚沉淀,让蛋白质变性,细胞质壁分离。
测整楼之高:角边用三角函数,回声侧高距,顶扔坠团测时。
呼吸:丙酮酸Ch3cOCOoh+氢离Hˇˇ+氧气===醋Ch3OcoH酸+水+二氧化碳!
渗透之压吸至瓶水,生活中之现象蕴含着的知识,可写进作文。
每个菜市场都可设有个公交车站点,也就可以直接先ˇ买完菜再`坐车送给亲人啦。本为争论:某象`情`状,现突ˇ见透象知质,又想起咋虑列之此理。
骑车时不装\伞棚。开车时。系号?眼怨袋。防避。泥石流滑坡。瓶子凸。胡静,会聚光。
寺庙里,提倡。节约粮我:为了省。钱、洗碗方便、多享尝美味儿。怎么这屏幕也就向右侧一滑动?里边的草稿箱也就。星空数据,了。
在原本含有二氯化镁、溴化钠和硫酸二钠的 海中的海带在燃烧后。就可会生成碘化盐。海水
中加入氢氧化钡,就可以得到难溶白色沉淀物:氢氧化镁和硫酸钡,并再过滤。在滤液当中,加入(循回环来制备的)Na2Co3碳酸钠。可以生成。碳BaCO3酸钡沉淀。欤及。氯化。之后过滤并通入氯气便生成①液溴Br2、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氯化钠;之后在电解。又可生成。单质Na②钠。和1氯Cl2气。
得产出来的纯净的食盐也可配制为饱和之食盐水。饱和满食盐NaCll水电解得到氢氧③化钠NaOH!,可用来吸收所加入的面纯碱与酸HC∫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可制炭面碱)并又回环地制得④纯碱。氯气稂石灰乳可制得漂白秎。
之前沉淀氢氧化镁再加入(可用生产出了的)盐HCl酸,就得到氯化镁,然后再熔化电解就可得到镁Mg单质和2氯气。
途中有几处都昰可生成氯气(可置卤)。
高新区笫三中校服,背面上深(湖〉蓝`下漆黑侧白的校服,滇缅大道(2家)、盘拓东街、欣都隆城有蒸好吃。民东路金鹰B、交三桥东向、北辰财域均外婆味道。民东金№鹰B座、西山南悦城场有九田家烤。东风北道心堂与龙马迎春便峲店。
新设路线:从老火车站沿№2路及83路公交车线走至交三桥站,并沿2号线地铁线行至南火车站。高速叜路刺桐关西北向处有烟塔,火车轨路恒宇太阳能向南、及东北远处有大型排烟塔。扻金桂路站下车之,南站在28A~27A检票口蹦跳了之白外衣小孩,弞普者黑站出车之牛仔褂小孩。
某些在楼层设的种椬栽养花草的露天平台,当天下雨时,雨水就会浇花草,但若雨量降势过猛,则露栽平台会积了水”甚至外溢,应在平台周围装伸缩栏。
一些电子感应监测型的于水池上的水龙头,有时候也会把自旁边路过的过客亻或放出流下的“水”柱当作是要冲洗的手,而一直出水柱。如南站售票旁厕闪池
在有些餐厅饭馆里,有个自家包之餐桌上的剩余的(壶\罐装饮茶"水”直接
就被服务员当作甭要的、端走倒掉了。如南悦鹰B九田家店?
二氧化碳和氢甲烷;用金属活泼性较强的镁及非金属化性较弱的碘,在高温下,共同地去将二氧化碳和甲烷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碘单质和氨№气,可以齐催化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922__x1ngle1sh5l0ng__516。常用的物化学知识,躲避泥石流追安全逃生,骑着单车不得搭伞,凸透镜聚光引起火,当志愿植树浇水除碳,为安全车上系安全带,因惯性就不得超载。
2304020250732,040220070504,062720070916。温室二氧化碳和氢甲烷;用金属活泼性较强的镁及非金属化性较弱的碘,在高温下
,共同地去将二氧化碳和甲烷催化成:一氧化碳COg和氢Hr2气。
碘Id2单质和氨气可以齐催化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InteChess“象棋"
局走步,e4e5.Bc4c6.Q↗f3。e4.e6,Bb5Bb4.,c4.C5.Nc3Nf6..d4.d6,d5.e×d5c×d5。伯郦兹拉儿松开局
①d4f5,c4N.f6,Nc3.g6,Nf3.Bg7。e4荷兰印度式弃兵局!
1.c4e5,2.Nh3Bc5,3.g3Nc6,4.Nf4f6,5.Bg2Kf7,6.e4a5,7.0--0Ra6,8.d4Nd4.文创城之堤案!
问题的标题下方所x1ngle1sh5l0ng答之内容小字。
呼吸丙酮酸Ch3cOCOoh+氢离Hˇˇ+氧气===醋Ch3OcoH酸+水+二氧化碳!922__0516
渗透之压吸至瓶水,生活中之现象蕴含着的知识,可写进作文。
每个菜市场都可设有个公交车站点,也就可以直接先买完菜再坐车送给亲人啦。本为争论:某象`情`状,现突见透象知质,又想起咋虑列之此理。
骑车时不装\伞棚。开车时。系号?眼怨袋。防避。泥石流滑坡。瓶子凸。胡静,会聚光ˇ。
寺庙里,提倡:节约粮我为了省。钱、洗碗方便、多享尝美味儿。
怎么这屏幕也就向右侧一滑动?里边的草稿箱也就。星空数据,了。
在原本含有二氯化镁、溴化钠和硫酸二钠的 海中的海带(二批工程)在燃烧后。就可会生成碘根化盐。
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钡,就可以得到难溶白色沉淀物:氢氧化镁和硫酸钡,并再过滤。在滤液ˇ当中,加入(循回环来制备的)Na2Co3碳酸钠。可以生成。碳酸钡沉淀。欤及。氯化。之后过滤并通入氯气(氯cl2可与溴罝换、溶水成易恽HrCl)便生成液溴Br2、二氧化碳和氯化NaCl钠。氯化钠;之后在电解。又可生成。单质Na钠。和氯Cl2气。得产出来的纯净的食盐也可配制为饱和之食盐水。
饱和满食盐NaCll水电解得到氢氧化钠NaOH,可用来吸收所加入的面纯碱与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可制炭面碱)并又回环地制得纯碱。沉淀氢氧化镁再加入(可用生产出了的)盐HCl酸,就得到氯化镁,然后再熔化电解就可得到镁Mg单质和氯气。途中有几处都昰可生成Cl2氯气。
某些温室气体住外界排放会导致全球愈暖((温室效应)破坏臭氧。会使得臭氧层O.×..3)分解为氧气,分解时并释放出.数吨倍.热.量,使全球更变得暖热(由解时放热),臭氧层也会以此.被破坏掉,其吸收的紫外线..量就减少了,又会让全球变得更暖。
而臭氧本身也是一种大气致污染气体,也是保温室气体,臭氧O.×.3.其本身也会带来保温室效应。
某时由于大部分的群众人民都按照那一种的方法来做了错事,即使你没有按照那种方
式来干了那般错的事,也会被别人认为你要去做大部分人常干的那种错孬事。
小品:用带甲醛的胶带去粘封为防止具中的甲醛从内散发,摁按扭开灯\去搜另一盏灯按扭,拧钥匙开门\去搜另一扇门钥匙
,带上此展眼镜去找来另一副眼镜。交出搜查之费用钱:去寻找来丢失的钱,连上这种网络后去绑定另条网络,蛋白做的酶来分解蛋白质。
所使用对象与(要防阻止的)或(所要找寻的)对象都昰同一致种。
交通面常会牵址的物化之原理。信函上涂写着稀硫酸、硼酸、柠檬汁、醋羧酸,后烘热。洚瑜ˇ或用酚酞溶液,解密药为苏打水。涂个用硫氰基化钾,解密药为氯化铁。信涂抹淀粉水,解秘药为碘伏。或涂火碱溶液,用酚酞或氯化铁解密。戓用硫酸铬溶液,以氯酸钾解密。溴酸盐涂抺,碘伏来解密。用硅酸钠或氢氧化钡涂抹,用白醋可破密。用稀硫酸涂信纸上,铝粉、硝酸亚铁、氢氧化钡可破密。
流水柱时可见周围的一部分区域无扩水液,是空而干的。水柱周围没水液,干空的。
21.`8.04`ˇ922-x1ngle1sh5l0ngˇ`516。当外界压强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时,气体的体积跟热力学开尔文温度成正比。
成功=自信,专注,试过程中—勇气,认真,努力,勤奋刻苦,试时灵感。
先考虑下人之自身特性如适应性,再去虑其心理、外界因素。配交式统计,配对型统计,组合形、组拼构法统计。一路轨向北,花田错,我们的歌。
突然想起你,我的歌声里,爱的回归线。rising;twice,关键伺,我知道,唐恬词隌彩片,Lettgo,邓掑琴苊白犽、周杰伦一白服男-一粉褂女口侧现排牙。
变错车道而按现道向闯走。过路口中央寀红而又冲开。只想有这些了!Moon;列“月”字: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53)30功名尘与土,8000里路云和月。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7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9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⑽`明阅出天山,苍茫云海间。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3月下柳梢头,人约黄昏后。1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支多1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溇。1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1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2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5游客归来过月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7月出惊山鸟,时来春涧中。2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31月明星稀、乌雀南飞。3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33.缺月一疏挏,漏断初人静。34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塑。35ˇ天下三分明夜,二分无赖是扬州。3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7湖光秋冃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村居〉,《乌衣巷〉;
列出"天”字:
1明月出遥天山,苍茫云关海间。2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流织女星。4七八个星天外,雨三点两山前。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和花别样红。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路上青天。
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⑽`天高云淡、望段南飞雁。1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夜佂人尽望乡。罗隐)〈蜂〉尽,己擎雨盖残。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凊沙白鸟飞回。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7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18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9不敢高声语,巩惊天上人。20飞流直下3000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纯得几回闻。22刘禹锡〈望洞庭〉;2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4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2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8.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9天高连歇云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闻天语殷勤。3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31.西北望,射天狼。3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破
223040202500732,3040220070318,3040220070504。306272007080603号,306272007091603。20060801,20060922;ˇ20070328,20070514。
庙尚—拒配婚可将卵互交,倡节食可多尝味便洗。拒卵交。
俺本昰为争论:某活之象`情`状,本要发那原版稿。现突又见曰例透"象知质,又想起咋虑已列思之此理。做事逻辑条??理;
本来正想要去谈论些社会中的某现象`情状况,刚好又碰见至曰透过现象看本质,昨天其实正悟出了这句道理,刚好也正要去讲。
还有些事情、行为不能仅仅的光去看外在的表面现象;还要去看内在的真实本质。比如看到了有些男女生聚集在一起拉着手,也有可能是他们在追逐打闹、逗着追玩、借抢东西。
看到某个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也有可能内在昰:他要请假,先拿来手机去跟内老师打一个电话。
做事逻辑条理;列举“月”孑欤“天”字。已可推知:态度思想端正、是评为规范班级的必要不先分条件,q→p。氯气跟石灰浆反应所通的速率及剩余氯与水生成的盐酸之浓度。有些制度约定是具有两面性的,有时坏事的某个怀疑的对象、嫌疑人也有可能是不小心干的,而且干过的人也不一定是经常去打闹的人,也不一定是好奇且想要尝试。有些指标分数方面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有些制度约定是具有两面性的,有优有缺,
有时坏事的某个所怀疑的对象、嫌疑人也有可能是不小心地干的,而且干过的人也不一定是经常去打闹的人,也不一定是好奇且想要尝试。有些指标分数之方面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
在规则面前,有时人人也需要不平等对待。有时候被搞的某件坏事,你所认为的嫌疑人有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本来就没有意义,就不应该要做。
认为的糟事之嫌疑人这一次也有可能是突然之间不经意地办的。说在干某件事要想一想这类的规矩,但是规矩也根本就没有啊!有时候一件坏事,有可能这干的人并不是觉得好奇。国家创造展出大型事物主要并不是为了增强自信心。初高中的标ˇ量化操行分应该叫做.:事迹综合之指标分。国家的科技创造并不是主要为了增强国众的自信心。有时提醒要先考虑一下规矩,但这规矩也并没有啊!
有时劝导人家不要这样干、会扣分,但别人也是之前不故意的呀!有些违规行为,其实最主要是其他的一批人引起的。学校里有时会出现阳奉阴违,阴奉阳违的现象。比如,虽然表面上行动倒是已经做到了,但是内心是其他的理由。
当今学校家庭的矛盾如下:
春节时发出的压岁钱太多,学生又不怎么的去用,而产生的矛盾。
量化操行分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品德指标而产生的矛盾,比如某学生,人品差与“因参加运动而赚了操行分将分弥补过来”的矛盾。违纪了但没有捣乱与操行分较低下之间的矛盾。学校的实验探究与材料难以获取之间的矛盾。上自习课与没太多时间问作业之间的矛盾。学生贫困与书费交不起的矛盾。在教育测试平台上大家为了赚够积分各自去看一些视频、与声音网络干扰之间的矛盾。
哲理:对于某一种使用的工具,如果大多数人都是拿这类种工具来做一些坏事,即使你拿的这个工具来做一件好事,也会被他人拒绝。对于某一种状况表现,如果大多数人群的这一种表现都由某一种正在流行的事物导致的,即便你的这个表现并不为其所致,也会被人们误认是该流行体。01.22论有些制度约定是具有两面性的,有优有缺,有时坏事的某个所怀疑的对象、嫌疑人也有可能是不小心地干的,
而且干过的人也不一定是经常去打闹的人,也不一定是好奇且想要尝试。有些指标分数之方面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
在规则面前,有时人人也需要不平等对待。有时候被搞的某件坏事,你所认为的嫌疑人有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本来就没有意义、没啥作用、并没因果关系,就不应该要做。如果有因果关联,那一定就要做!
认为的糟事之嫌疑人这一次也有可能是突然之间不经意地办的。说在干某件事要想一想这类的规矩,但是规矩也根本就没有啊!
有时候一件坏事,有可能这干的人并不是觉得好奇。国家创造展出大型事物主要并不是为了增强自信心。初高中的量化操行分应该叫做.:事迹综合指标分。国家的科技创造并不是主要为了增强国众的自信心。有时提醒要先考虑一下规矩,但这规矩也并没有啊!
有时劝导人家不要这样干、会扣分,但别人也是之前不故意的呀!有些违规行为,其实最主要是其他的一批人引起的。
学校里有时会出现阳奉阴违,阴奉阳违的现象。比如,虽然表面上行动倒是已经做到了,但是内心是其他的理由。
当今学校家庭的矛盾如下:
春节时发出的压岁钱太多,学生又不怎么的去用,而产生的矛盾。
量化操行分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品德指标而产生的矛盾,比如某学生,人品差与“因参加运动而赚了操行分将分弥补过来”的矛盾。违纪了但没有捣乱与操行分较低下之间的矛盾。学校的实验探究与材料难以获取之间的矛盾。
上自习课与没太多时间问作业之间的矛盾。学生贫困与书费交不起的矛盾。在教育测试平台上大家为了赚够积分各自去看一些视频、与声音网络干扰之间的矛盾。
哲理:对于某一种使用的工具,如果大多数人都是拿这类种工具来做一些坏事,即使你拿的这个工具来做一件好事,也会被他人拒绝。
对于某一种状况表现,如果大多数人群的这一种表现都由某一种正在流行的事物导致的,即便你的这个表现并不为其所致,也会被人们误认是该流行体。物理卷子。
老师在去阻止学生做某种行为的时候,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这件事情并没有因果关系、又没作用,根本就不会去做。但有时候可能因为什么样的情况就必须得做。
还说在做某种行为,要考虑一下规矩,但有时规矩根本也没有啊!学校里可能出现阳奉阴违和阴奉阳违的这现象,有些不好的事所怀疑的
对象也有可能是不经意间突然地干的。有些被扣了个人分的事也有很大可能是:突然间不留神地干了的,也较不易地避免。
生活中有些购买东西送给其他的人的这种事,有点不划算。有时询问孬事的所做对象可以不只问一位,亦问论全体。
高中初中里的个人操行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在阻止某些同学来干某一种的行为时,有同学可能会说:这件事还有其他的某做法并没有个什么因果关系、没有什
么作用,并不会去干,而但有些时候可能会因为什么而必须的。
可以将提高班设为a班,平行班设为b班。有时个人的操行分,不能按照班分的扣分来相应地来扣,因为有人也并不是想来拉黑班级。构成离酸的原子共有两个的酸,称为过双酸。
汽车尾气中的单氧化碳可以用来重复去燃烧,农业上人口与农田`之矛盾曰:(农业发展栽种粮稼[)与[(农村人口搬迁并变至城镇化)且(耕地田区缩小)]]之间的矛盾。农业粮稼发展与农村中人口(搬迁、变城镇化、使田地缩小))之间有矛盾。
当困户穷人被脱贫了,不仅会使穷人多财,也使老板多挣钱。还又倡多劳多得。
有些人群的身份证号中的出生日期是为农历的。的清真食堂不仅是为了照顾本当地生居的回族人,也是给由外地迁转来的回族人用餐。
抚仙北路的好哥俩小便利店与聂耳东路的????楷楷便利小店经常没??????人来过。
跑步口号为:积极顽强,奋发向上,超越理想,斗志昂扬。挑战自我,冲破限极,未至终点,永不放弃。设大道以北的市区叫作溚北区,其道以南的地区称作溚南区,北城改为北溪区。
“艹氵雷””字,包含了苗雷潘`字,地理可分为太空学,陆地学,地底学,地形学,板块学,写黑板会被擦,楼侧安滑轮组。降雨跟气流的运动与太阳黑子有关系。
M1=[(V1+V2)(N×M2)--(M2×V2]/V1,c溶浓=(m\M)//(m液/1000p/),p=NM//(Vm×n×Nv),3.13968968。氢能源汽车可在氢料箱中加入硫磺Sll,
小品:摁按扭开灯去搜另一盏灯按扭,拧钥匙开门去搜另一扇门钥匙。操行分更|注重于\(偏倾向于)|习惯,不多偏向素养品德。
空气相对分子质量:[(78%V/Vm)×28+(21%V/Vm)×32+(0.032%V/Vm)×44]//[(78%V/Vm)+21%V/Vm+0.032%V/Vm]。
。将垃圾箱旁边的空地默认为是回收站,高二化学科学习\难溶氷物溶解度,弱酸电解拆离子,
CbO2合成淀粉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初三化学课本后附录中也讲到CbO2与水都将其原子拆开并组合成葡萄糖。
有存个物理、化换学知识原理的生活中常用现象。提高抗寒抗旱能力需要磷PH元素和结合水,新端之
氢燃料汽车的燃氢备箱里边可以装有着:钠铝合金,:凸透镜、白磷、硫磺膏、锆铬锰储氢合金、游离氢气。又现这位冬梅,当黄灯亮的时越过至路中央突然又变了:红灯。要直行走成了转弯车道,直行绿灯亮时只能在转弯之红灯时转弯。
只有高效的 学习 方法 ,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化学 基本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1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2
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H2S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3
一、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二、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4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5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 其它 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化学必备的知识点
★ 高二化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 高二化学基础知识点内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第二章

高中化学入门必备基础知识

  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应该如何学好高中的化学知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将最基本的内容熟悉好,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巩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入门必备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二、金属+酸→盐+H2↑中:
  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三、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四、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 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 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3.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六、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1.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2.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3.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4.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七、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1.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2.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3.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八、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2.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高中化学易混知识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14.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这个单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如:Fe+CuSO4=, Fe+KHSO4=
  1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锰的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NO等
  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
  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烟"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高中化学入门必备基础知识相关 文章 :
1.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2.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3.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4. 高二化学必备的知识点
5.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6. 高三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7. 学好高中化学,重视基础知识
8.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
9. 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整理
10. 化学高三复习所有基础知识点汇总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化学 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化学知识点相关内容推荐↓↓↓ 高一化学 学科必考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2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
(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v=△c/△t
(3)特点
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反应速率常数(K)
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 经验 公式
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 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特点: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3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
(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当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 之间,并采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二化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必备的知识点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笔记归纳
★ 高中化学常见知识大全,答题知识汇总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
★ 高中化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化学必考基础知识大全

高考理综的化学科目常考知识点都有哪些?掌握牢固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高考理综的提分至关重要!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化学必考常考的基础知识,供参考!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 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
② 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 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④ 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 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1.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 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因此要想学习好化学,就要掌握更多的基础化学知识吧!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高一化学 基础知识点 总结 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一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二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四、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

  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三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 方法 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看了高一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的人还看:

1. 高一化学重要笔记整理

2. 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

3. 高一化学苯知识点归纳

4.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与整理

5. 2016高一化学上册重要知识点

6. 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