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明日黄花什么意思?和昨日黄花有什么区别?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4 01:01:51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有区别吗?拜托了各位 谢谢

有区别。\x0d\x0a苏轼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苏轼《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x0d\x0a\x0d\x0a明日黄花最实在不花俏的解释:明天秋风一到, 花朵变黄了,那时侯蝴蝶也因为黄花采不到蜜而发愁.表示对未来前景的担忧.并不强调过去时间.\x0d\x0a\x0d\x0a昨日黄花表示过时的事物或者消息.\x0d\x0a\x0d\x0a你可以造句:某某人过去红得发紫,现在报纸新闻完全没有她的消息,现在她又肥又邋遢,这个人已成昨日黄花,她的辉煌已经是昨日黄花了.----试改替成明日黄花,直觉地对比一下妥不妥\x0d\x0a\x0d\x0a你也可以这样造句:我和她的爱情出了问题,她似乎另有钟情,我们的未来真另人担忧,我们的爱情怕是明日黄花蝶也愁啊!------这里改成昨日黄花也是不妥的.至少读起来很别扭\x0d\x0a\x0d\x0a若用明日黄花来表示过时的事物和消息,那明显是不符逻辑的,十分别扭.用昨日黄花很恰当.符合人的思维习惯.语言没必要那么死板,汉语讲究的就是了灵动.没必要卫道过甚.\x0d\x0a\x0d\x0a佩服第一个改苏轼诗句的人的创造力和勇气!

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是不是一个意思?

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不是一个意思。这两个词语可以理解为类似的概念,都是指过去或将来的事物已经或将会逝去,类似于“昨日已逝”或“明日将逝”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它们可能代表不同的含义。
“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语区别是:“明日黄花”,是成语,而“昨日黄花”不是成语。
1、“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一首诗,是一个成语故事。说的是苏轼与诗友王巩等人在一起过重阳节赏菊饮酒的事。
2、“昨日黄花”这个词的出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使用情况来看,它是借用了“明日黄花”成语引申寓意“过时”的。
“昨日黄花”的乱用
“昨日黄花”这个词语的出现,不仅仅在“明日”和“昨日”的时间概念上乱套了,而且,在“黄花”这个概念上也乱套了,尤其是在使用上,更是令人啼笑皆非,闹出些笑话。
例如,有人问朋友,“昨日黄花”是啥意思?这位朋友不假思索地回答:黄花大闺女!“黄花”竟然成了“黄花大闺女”!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可见,“昨日黄花”是望义生文,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影响。

诗句中是“明日黄花”还是“昨日黄花”?

是“明日黄花”。
明日:指重阳之后的那天(九月十日)。
黄花:菊花。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萎谢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出处: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昨日黄花”是误用。

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是一样的么?

是的。
“昨日黄花”(zuo rì huáng huā)应该是由“明日黄花(míng rì huáng huā)”演变而来的。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东西。语出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向朋友表示: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
宋朝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
而现在有一些人不知道这个典故,常把这个成语改成“昨日黄花”,是语言的一种误用。
出处
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乱造词语是个顽症 再斥“昨日黄花”
张巨龄
文菲准备“退出”,将丈夫和女儿“还”给丽瑾,但是她的友人却坚决反对。于是,文菲便表示这是自己与丽瑾当初约定的——只要丽瑾能够康复,文菲便“退出”。友人一听,急了:
“那,早已是昨日黄花了!”
这是电视连续剧《因为爱你》中的一个情节。
此剧之撰是否有真实性和现实的社会价值,姑且不论,单是文菲友人这个“昨日黄花”,就很有加以指摘的必要。
“黄花”,指菊花。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所以,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不少歌咏重阳,或颂菊花的佳作,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城东寺菊》等,都是。此外,史称“三苏”之一的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也曾写下过相应诗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韵王巩》。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向朋友表示: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所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苏氏名句。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成语),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比如,郭沫若先生在他的《〈沸羹集〉序》中就写道:“这里有些是应景的文章,早已有明日黄花之感”。再比如冰心的《寄小读者·二七》中也有过关于“再经过四次月圆,我又可在母亲怀里,便是小朋友也不必耐心的读我一月前,明日黄花的手书了”的话。
名人大家们深知这个成语有典可查,因而用得准确无误,指的是过时的“应景的文章”,说的是“一月前”的“手书”,便称之“明日黄花”。而“文菲”的友人们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仅凭想当然地以为“明日”尚未到,既然是讲过期的事情,当然得用“昨日”喽。结果,反露了怯。
末了,我要说,“明日黄花”被人用错的事,可谓屡见不鲜,所以早也有人指出过。但是,乱造词语是个顽症,我只好于此“再斥”。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张爱敬)
这个词应该为“明日黄花”而非“昨日黄花”。
这个词是从一个典故得来的。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东西。语出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向朋友表示: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
宋朝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
而现在有一些人不知道这个典故,常把这个成语改成“昨日黄花”,是语言的一种误用。

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区别

“明日黄花”表示的是对明天的期待;“昨日黄花”表示的是对昨日的惋惜。
“明日黄花”是真实存在的,而“昨日黄花”可以看做是一种对“明日黄花”的误用,并不存在这一个词语。
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现在我们相遇得很匆忙,用不着急着分开,不然明天蝴蝶会因黄色的花朵而悲伤。
扩展资料
诗写登高赏菊,把酒赋诗,难得一聚,酒喝醉了也要多看一会儿菊花,不要急忙打算回家。因为今日黄花盛开,明日黄花凋零,时光不再,就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诗人赋蝴蝶以人情。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眼见菊花重阳节后也将憔悴无花可依,不禁犯愁。蝶愁实际是人愁,蝶都知愁人更愁。直说人愁太直露、太扫兴、煞风景。由蝶愁寓人愁,含蓄委婉,诗意更浓。
秋天蝴蝶和菊花关系密切,让蝴蝶寓人愁最合情理。“闻道”四句意思是说,如果在九月九重阳节之后去欣赏菊花,那时金黄的菊花已经枯萎,观赏时也就没什么趣味了。苏轼咏叹“明日黄花蝶也愁”,其实是想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暗示自己就如同那过时的菊花一样。

明日黄花跟昨日黄花的区别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2.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3.也可以表达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的知音知己的深深叹息。
4.出自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5.昨日黄花比喻已经过时的失去意义的事物。
6.现在一般认为“昨日黄花”是由对“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而来,并不存在昨日黄花之说。
7.明日黄花: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8.”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
9.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成语辨析:明日黄花&昨日黄花,二者的不同之处

明日黄花是成语,昨日黄花 不是成语,类似成语是 过时黄花,两者意思差不多。
1、明日黄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
【例句】过时之物,曰~。(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
【英译】outmoded
2、过时黄花
guò shí huáng huā
【解释】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出处】无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明日黄花
【英译】overblown blossoms

明日黄花什么意思?和昨日黄花有什么区别?

明日黄花的意思: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意为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借以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泛指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区别是:明日黄花是个成语,昨日黄花这个词不存在。
读音:míng rì huáng huā
出处:
1、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2、《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没有"昨日黄花"这个词,是"明日黄花"的误用。
拓展资料:
本来汉语中只有“明日黄花”这个成语,但不知从何日起又冒出一个“昨日黄花”来了。“明日黄花”这个成语来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笔下。苏东坡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有云:“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此诗用“明日黄花”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有些写作者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以为“昨日”才是过去时,“昨日黄花”必然是比喻过了时的事物。
“今日”是指九月九日重阳节,赏花的正经日子。过了今日才是明日,花当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鲜艳了。
说成“昨日黄花”缺乏理据了。“昨日”菊花也许尚未盛开,也许尚在作蕾,怎么会成为“过了时的东西”呢? 由此可见,用“昨日黄花”来比喻过时之事物,不但不合此成语的原意。
  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黄花”,指菊花。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所以,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不少歌咏重阳,或颂菊花的佳作,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城东寺菊》等,都是。此外,史称“三苏”之一的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也曾写下过相应诗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韵王巩》。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所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苏氏名句。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成语),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 没有昨日黄花之说。
昨日黄花 是过时的事物的意思
书中“名师会诊”一栏里,几位老师就“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出典,演变,应用和思维特点,作了极明白的论述。末尾编者总结说,“不妨让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共存,自由竞争,让语言自由发展。”其理甚明,本来不需再来多嘴。但是归来仔细一想,似乎还有申论之处。可惜当时囊中羞涩,未能购得该书,现已无法称引各位老师的先见。
让语言自由发展,那还有错儿!反正您也没有办法让它不自由发展。语言是社会的共产,没有人能对它实行独裁。但是,一个人的言语跟语言不是同一回事儿,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使我们说话、作文言之成理,可通,可懂。这个由多数人使用、可以被领会的符合系统便是语言。这里有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它有自身的规则——词法,语法和文法。虽说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但若不顾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甚至违反词法、语法地随手乱用,必将造成一个后果,即在言语上不可通,在意义上不可懂。这无疑是最伟大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在这个穿衣、恋爱都要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苏东坡这首重阳节所作的诗中,“明日黄花”之意甚明,无需注释我们也能理会到是指过了时节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有具体的情景和语境。若这首诗是作在端五节的,便不可解了。可见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因具体的语境而发生新意义,这个新意义离开了那个具体的语境是不能成立的。赋有巧思,又能对语言文字驾驭自如的人,往往能利用具体的语境对一寻常的词汇注入不寻常的意义,使之鲜明,生动,耐人寻味。我们想不到,却能想得懂。对于这种高超的艺术,我们只能表示佩服。“明日黄花”一语,在诗中意义鲜明,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意义,因此不宜作为成语使用。阉割前人的诗句,制作哑谜,几乎是老辈文人的通病,美其名曰“用典”。熟不知这样阉割得来的词语,不是玑珠,而是睾丸。玩弄这样的“睾丸”,乃是古今喜欢“掉书袋”的文人的炫才故伎。我并不反对使用“明日黄花”,只要您用得象苏东坡一样让人可以意会,让人不伤脑筋,就谢天谢地了!凡人说话作文,皆有一定的对象。若您的“明日黄花”是送给苏辙看的,或是送给作过《苏东坡传》的林语堂先生看的,当然不是问题。若是送给我们看的,还需照顾一下我们只受过普及教育的文化水平。典故不妨用,但不宜滥用。我们并不象白居易那样固执,诗文必求老妪能解。试举一例。退避三舍,一个十分常见的成语,不算僻典,似乎可以大用。但如仅言被动的退避,只取退避之意,便可直曰:“退避”。缀以“三舍”,便成蛇足。试想若是出于恐惧的逃亡,虽千里万里避之犹恐不及,又何止于区区的四十五公里呢?因此,只有当暗含“出于前因的,主动的,有限度的”之意时,方与原典贴合,用之,言简意赅,才有意味儿。再如,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中“千夫指”,“孺子牛”,皆有出典,但不知典故的人,也能理解诗意,且不会误解。知道典故的人,则能理解更深。这样使用成语典故,才算是恰当得体。
几位老师对“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主张虽然不同,但都认为“昨日黄花”是由对“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而来,而且认为这种误用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已被广泛的接受。我认为这种合理性很值得推敲,被接受更值得研究。所以会有这种误用,正说明“明日黄花”独立存在时含有逻辑矛盾,也证明“明日黄花”一词不宜作为成语使用。但是,“明日黄花”的失当,不能说明“昨日黄花”的得当。“昨日黄花”也同样含有着逻辑矛盾,语义模糊。因为,逻辑上讲,“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一样,是否过时,要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如果今天还是重阳节,那“昨日黄花”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恰是方兴未艾。如果今天是重阳节的后一日,那“昨日黄花”正是盛开之时。若云“昨日”含有“过去的”,“过时的”意思,所以“昨日黄花”顺理成章,符合思维习惯,则“昨日”二字足矣,何必再曰“黄花”。续此狗尾,不明不白,反生误解。曰:“昨日红花”或“昨日蝗虫”,岂不更好?所以“昨日黄花”的广泛传播,并非由于它的逻辑优势,恰恰是由于传播者的逻辑劣势,“想当然耳”!所以,我的意见是:“昨日黄花”与“明日黄花”同样都是病词,含意模糊,用法也应相当,那就是要用得让人可以意会,不伤脑筋!在这一点上,“昨日黄花”无稽可查,等于自编的黑话,其价值反在“明日黄花”之下。不要轻视一句误语儿,言语混乱是心智混乱的表现。不要总说习惯成自然,不要总说约定俗成,不要美化以讹传讹,不要鼓励想当然的逻辑,不要把常见的现象合理化!语言是一切文化的根,是思维的工具。古代的中国人有高超的辩证法,而逻辑却十分幼稚。这不能不说和汉语的特点有关。汉语词汇的意会性,内涵、外延的不确定性,都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养成。汉语是一种高度优雅的艺术语言,它在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时见拙于西洋文字,但它所能够创造的美妙优雅的意境,是西洋文字无法企及的。我们尊敬它,珍爱它,愿每一位学习汉语的人,怀着虔敬心情,以谦逊态度使用它。
明日黄花,成语,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昨日黄花:多是误解,许多人由于不知明日黄花的意思,或许以为明日黄花是错的,故说成昨日黄花
其实没有"昨日黄花"这个词,都是"明日黄花"的误用!"明日黄花"语出苏东坡的一首诗《九日次韵王巩》中的"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是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苏轼还有首词也提到"明日黄花",《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míng rì huáng huā,释义: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意为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借以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泛指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拓展资料:
①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②《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明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