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什么意思 大意 注释 出处 译文
- 2、如琢如磨成语释义是什么?
-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原文
-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什么意思?
- 5、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
- 6、论语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底什么意思?解释清楚一点哦
- 7、如琢如磨什么意思
- 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什么 出自哪里
- 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哪篇文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什么意思 大意 注释 出处 译文
【名句】如切①如磋②,如琢③如磨④。
【注释】①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②磋:用锉锉平,指加工象牙。③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④磨:用物磨光,指加工石头。
【释义】在治学或加强品德的砥砺方面,要努力研修,就像加工器物一样。
【点评】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不仅治学如此,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这种态度。
参考文献
《诗经·卫风·淇奥》
如琢如磨成语释义是什么?
如琢如磨,拼音为rú zhuó rú mó,出自《诗经·卫风·淇奥》。那么网友们知道如琢如磨成语释义是什么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叫“磨”。
2、 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学习长处,纠正缺点。
以上就是对于如琢如磨成语释义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原文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的意思是:“‘要像对待骨头、象牙、玉器、石头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出自《论语·学而》。
2、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3、翻译:
子贡说:“人虽然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虽然富有,却不傲慢自大。这样的人老师认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但是比不上虽贫穷却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虽富有却又崇尚礼节的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说: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这句话的出处是:先秦·佚名《淇奥》
原文是这样的: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只看文章可能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我们得结合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来解读就比较好理解:
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既然说到这了,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评析一下这篇文章: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论语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之后还要再不断地磨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细细地打磨。
出自:论语学而篇,原文是: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但却不谄媚,富有但不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呢?"孔子说:"这算得上可以了。但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扩展资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
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
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作品出处】
出自《国风·卫风·淇奥》,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九句。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此诗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表现了一种变化,一种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作品原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作品注释】
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奥(yù):河岸弯曲的地方。
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yī)猗:长而美貌。
匪:通"斐",有文采貌。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瑟:仪容庄重。僩(xiàn):神态威严。
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貌。
谖(xuān):忘记。
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
会(kuài)弁(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
箦(jī):通"积",形容茂盛 。
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闻一多《风诗类钞》主张为铜和锡,还说:"古人铸器的青铜,便是铜与锡的合金,所以二者极被他们重视,而且每每连称。"
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
绰:旷达。一说柔和貌。
猗(yǐ):通"倚"。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重(chóng)较,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
戏谑:开玩笑,言谈风趣。
虐:粗暴。一说过分。
【作品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创作背景】
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卫风·淇奥》便是这样一首诗。《左传·昭公二年》曰:"北宫文子赋《淇奥》。"杜预注:"《淇奥》,美武公也》。"《毛诗序》也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卫风·淇奥》这首诗来赞美他。
【作品赏析】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复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名家点评】
孔颖达《毛诗注疏》:"作《淇奥》诗者,美武公之德也。既有文章,又能听臣友之规谏,以礼法自防,故能入相于周为卿士。由此故美之而作是诗也。"
朱熹《诗集传》:"亦武公悔过之作,则其有文章而能听规谏,以礼自防也,可知矣。卫之他君,盖无足以及此者。故序以此诗为美武公。"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一句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中的经典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像玉一样谦虚而又严格要求自己的君子,必须经过不断地琢磨和雕琢才能变得更加完美。
其中,“如切如磋”形容君子必须经过反复琢磨,像切割和打磨玉石一样,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如琢如磨”则形容君子必须经过不断地雕琢和磨砺才能变得更加完美。
这句话表达了对君子品德的赞美和对他们不断追求进步的鼓励,同时也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谦虚、严谨和自我修养等品质。
1.谦谦君子qiān qiān jun1 zǐ :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2.温润如玉wēn rùn rú yù: 一般情况下描述男子的比较多,形容其性格以及带给周围人的感觉。像玉一样。
3.如切如磋rú qiē rú cuō :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4.如琢如磨rú zhuó rú mó :同如切如磋,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的动作。形容文采好,有修养。
1.谦谦君子出处:
《易·谦》: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例子:俺这等~,须不比泛泛庸徒。(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很谦虚的人;褒贬两用词,词性:中性词。
2.温润如玉出处:
《国风·秦风·小戎》: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战国 楚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较为可能。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处:
《诗经·国风·卫风》:
淇奥
瞻彼淇奥(yù),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论语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底什么意思?解释清楚一点哦
加工“骨”,为“切”;
加工“角”,为“磋”;
加工“象牙”,为“琢”;
加工“玉石”,为“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就是“要像对待骨头、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此句出自《论语 学而》:子贡向孔子询问如何处贫处富,孔子以“穷而有志,富而好礼”作答.子贡听到先生的回答,明白了“义之无穷”,便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表达了 一个人应不懈养德.
如琢如磨什么意思
问题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什么意思 原文中意思,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
《孔子》中引申意为:君子叮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原文出自《诗经?国风?卫风》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莹,会弁如星。
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问题二: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什么意思 原文中意思,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
《论语》中引申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原文出自《诗经?国风?卫风》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莹,会弁如星.
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问题三:如切入磋,如琢如磨的含义 加工“骨”,为“切”;
加工“角”,为“磋”;
加工“象牙”,为“琢”;
加工“玉石”,为“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就是“要像对待骨头、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此句出自《论语 学而》:子贡向孔子询问如何处贫处富,孔子以“穷而有志,富而好礼”作答。子贡听到先生的回答,明白了“义之无穷”,便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表达了 一个人应不懈养德。
问题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什么意思? 原文中意思,形容一个君子文采好、有修养
《孔子》中引申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原文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莹,会弁如星。
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问题五: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什么意思 真的希望有一个真正的君子,彼此能够沟通能够切磋,精工细磨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问题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
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问题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意思 【出处】:《论语?学而》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什么 出自哪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出自《国风·卫风·淇奥》,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九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国风·卫风·淇奥》,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九句。
国风·卫风·淇奥的介绍 《国风·卫风·淇奥》是《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为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此诗共有三章,每章九句。
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
全诗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表现了一种变化,一种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它的极为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表现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在此我们列举后世文学中一些相应的内容,比较阅读中,可以看出《诗经》内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于《诗经》的来源,“献诗说”也好,“采诗说”也罢,都体现出这些诗多来自民间,属民间文字范畴,因此《诗经》的内容极富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奠定了后世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基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哪篇文章
原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释义--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注解--有匪君子:有文采的君子。匪通“斐”,有文采;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出处--《国风·卫风·淇奥》。全诗赞美了一个谦谦君子,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修养,到“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升华。
扩展资料作品原文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白话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参考资料:国风·卫风·淇奥-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