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李春风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4 06:42:00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桃花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全文?

这是黄庭坚《寄黄几复》中的一联。原诗为: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
[集评]:
宋.张耒:“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王直方诗话》)
近.陈衍:“次句语妙,化臭腐为神奇也。三四句为此老最合时宜语,五六则狂奴故态矣。”(《宋诗精华录》)
今.程千帆:“这篇诗前半写昔日之交情,今天的怀想;后半称赞黄几复不但清贫好学,而且干练有为,然而垂暮之年,还只在海滨作一县令。怜才之意,不平之鸣,都于言外见之。”(《古诗今选》)
今.霍松林:“温庭筠《商山早行》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不用一动词,而早行境界全出,此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确有见地。...总之,此诗善用典实,内蕴丰富,以故为新,拗折波峭,很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宋诗鉴赏辞典》)
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全诗为: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此时黄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
主旨赏析:
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思:(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此句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北宋黄庭坚诗《寄黄几复》中的一句:全诗如下: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释】   (1)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2)“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3)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4)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5)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赏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黄几复是黄庭坚故交,但两人长久不见面了.此时黄庭坚相念黄几复,明知书信难达,还是无限激情地回忆了当年相聚时佳酒助兴下的良辰美景,所以说是“桃李春风一杯酒”,其少年情怀,春风得意,可见一斑. 但是下句则为另一番情景:江湖飘泊,又有萧萧夜雨,而且掐指算来,独对孤灯已有十年了.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两句诗在当时就很受人赏识,《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奇就奇在以寻常语表现了不寻常的人事经历和感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和感慨. 诗人这样的遣词入诗,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真的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思:(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此句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北宋黄庭坚诗《寄黄几复》中的一句:全诗如下: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释】   (1)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2)“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3)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4)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5)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赏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黄几复是黄庭坚故交,但两人长久不见面了.此时黄庭坚相念黄几复,明知书信难达,还是无限激情地回忆了当年相聚时佳酒助兴下的良辰美景,所以说是“桃李春风一杯酒”,其少年情怀,春风得意,可见一斑. 但是下句则为另一番情景:江湖飘泊,又有萧萧夜雨,而且掐指算来,独对孤灯已有十年了.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两句诗在当时就很受人赏识,《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奇就奇在以寻常语表现了不寻常的人事经历和感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和感慨. 诗人这样的遣词入诗,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真的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是什么意思

  解释: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出自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编》。
《寄黄几复》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古人回忆往事都这么文艺?今天的喜文乐见带您去看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思:(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此句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北宋黄庭坚诗《寄黄几复》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释】
  (1)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2)“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3)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4)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5)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赏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黄几复是黄庭坚故交,但两人长久不见面了.此时黄庭坚相念黄几复,明知书信难达,还是无限激情地回忆了当年相聚时佳酒助兴下的良辰美景,所以说是“桃李春风一杯酒”,其少年情怀,春风得意,可见一斑.
但是下句则为另一番情景:江湖飘泊,又有萧萧夜雨,而且掐指算来,独对孤灯已有十年了.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两句诗在当时就很受人赏识,《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奇就奇在以寻常语表现了不寻常的人事经历和感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和感慨.
诗人这样的遣词入诗,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真的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思:(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此句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北宋黄庭坚诗《寄黄几复》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啥意思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思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桃李的意思是桃花和李花;江湖的意思是泛指四方各地。
该句出自《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
原文是: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黄几复原文及翻译

《寄黄几复》原文: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瘁溪藤。
《寄黄几复》翻译: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堂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你治理国家就像三折肱的良医一样,不需要去请求别人的经验。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瘁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缘深林里的青藤。
《寄黄几复》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两位朋友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
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

桃李春风一杯酒全诗

桃李春风一杯酒全诗如下:
出处:
《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原诗: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诗歌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作者在今山东地方任职,黄几复在今广东地方任职,所以诗句用“北海”、“南海”表示。两人是少年时的朋友,于今已许多年不见面了,想念是人之常情,不过这首诗并不是只抒发怀念朋友的感情的,还有更深一层的对现实的不满和牢骚包含其中。
首联就有妙思,由于两地遥远,因此假想大雁也推辞带信,因为根据习惯大雁只飞到衡山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了,可见有天涯海角之远的意思。
颔联被同时代的诗人张耒称为“奇语”,奇在全由名词性结构组成,没有谓语部分。这样的组合意象集中,而且在此处显得情深韵长。上句说曾在京城相聚,难忘欢乐;下句说分别太久,思念常在。情感尽含在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的形象之中了。
颈联称赞朋友的清廉和才能,用治病技术高超来比喻其行政也能驾轻就熟,这一联是黄庭坚诗歌理论应用的例证。他曾说过“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的话,“持家”一句连用了五个仄声字,这是违犯格律的,但为了表达的需要,违犯格律他也不在乎了。
尾联虚想朋友鬓发斑白,但还在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既表示钦佩,又表示担忧,因为朋友所处之地是瘴气很多的地方,连猴子都因此而哭泣。对朋友的不被重用,当然也对自己的沉沦下僚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原文_翻译及赏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代·黄庭坚《寄黄几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思念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鉴赏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意谓: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寄雁传书”,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谢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王若虚批评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滹南诗话》卷下)类似“剽窃”的情况当然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上面所讲的诗句,可算成功的例子。
“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张耒称为“奇语”,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可惜的是何以“奇”,“奇”在何处,他没有讲。其实,正是黄庭坚这样遣词入诗,才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熙宁九年(1076年)“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其实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像: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晚唐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真切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欧阳修有意学习,在《送张至秘校归庄》诗里写了“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一联,终觉其在范围之内,他自己也不满意(参看《诗话总龟》、《存余堂诗话》)。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像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同时这两句诗,还是相互对照的。两句诗除各自表现的情景之外,还从相互对照中显示出许多东西。第一、下句所写,分明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那么,上句所写,自然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相会”,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对照中表现出来。第二、“江湖”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春风”一词,也另有含意。孟郊《登科后》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下句对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同学究出身”,把酒欢会;情,则洋溢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
“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并非偶然。
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黄庭坚在《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里也说范仲淹“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像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但比较而言,他的学习偏重形式技巧方面。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而杜甫的杰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穷年忧黎元”的 *** ,艺术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诗的语言,也丰富多彩,元稹就赞赏“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的一面。当然,杜甫的不少律诗,也是讲究用典的;黄庭坚把这一点推到极端,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其流弊是生硬晦涩,妨碍了真情实感的生动表达。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这首《寄黄几复》,就可以说是“无一字无来处”。但并不觉晦涩;有的地方,还由于活用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而取《左传》《史记》《汉书》中的散文语言入诗,又给近体诗带来苍劲古朴的风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此时黄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
叹流年、又成虚度。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当年紫禁菸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杨柳春风一杯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黄庭坚的名句,是什么意思?整诗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出自:
《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2.白话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3.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此时黄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编》。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什么意思?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1.出处:
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2.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3.赏析:
两句诗除各自表现的情景之外,还从相互对照中显示出许多东西。第一、下句所写,分明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那么,上句所写,自然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相会”,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对照中表现出来。第二、“江湖”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
4.黄庭坚介绍: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意思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此诗出自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寄黄几复》,全诗为: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见 一作:想得)
译文为: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桃里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思应该是时光过得很快,相逢于江湖
《寄黄几复》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古人回忆往事都这么文艺?今天的喜文乐见带您去看看!
意思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出处:《寄黄几复》
原文:
《寄黄几复》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 :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扩展资料:
《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
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
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赏析:
黄庭坚与黄几复少年交游,情谊深厚。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
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赞。「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
「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
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出处:《寄黄几复》
原文:
《寄黄几复》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 :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此时黄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思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此句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原文
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寄黄几复》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意思: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出处:宋代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原文: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扩展资料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
此时黄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寄黄几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