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涅夫,科涅夫简介 科涅夫元帅生平 科涅夫元帅如何从替补走向前台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4 16:59:17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科涅夫简介 科涅夫元帅生平 科涅夫元帅如何从替补走向前台

  中文名: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外文名: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
  别 名:科涅夫
  国 籍:苏联
  民 族:俄罗斯族

  出生地:洛杰伊诺村
  出生日期:1897年12月28日
  逝世日期:1973年5月21日
  职 业:军事统帅、军事家
  毕业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苏联英雄勋章 (x2)
   列宁勋章 (x2)
   红旗勋章 (x2)
   苏沃洛夫勋章,第1级 (x2)
   库图佐夫勋章,第1级 (x2)
  代表作品:《方面军司令员笔记》、《1945年》
  军 衔:苏联元帅
苏军中最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将军——科涅夫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苏联元帅(1944),军事统帅、军事家。曾经两度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是苏联最高军功奖——胜利勋章的获得者之一。因为率领军队在捷克和蒙古作战过,还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和蒙古英雄称号。生于洛杰伊诺村(今属基洛夫州波多西诺韦茨区)。1916年应征入俄国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开始后参加红军,历任装甲列车政委、步兵旅政委、师政委、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积极参加平叛和对日本干涉军作战。内战后任步兵军政委和师政委。
  1926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1934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任步兵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和军区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任第19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历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2和第1方面军司令,参与组织实施了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等,为解放加里宁、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波兰国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做出重大贡献。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能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突击时机,并能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尤其善于使用和机动坦克装甲力量,使坦克装甲力量的威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科涅夫还重视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重视诸军兵种整体力量的发挥。在解放捷克战斗中,他攻势凌厉、精心指挥,为保留下许多桥梁和教堂等建筑煞费苦心,捷克人因此对他深怀感激,并为他专门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以让后人不忘拯救祖国的英雄。

朱可夫和科涅夫他们有何相似之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有两位非常有名的指挥官,一个名叫朱可夫,另一个叫科涅夫。战后他俩都获得了苏联的政府的表彰,也获得了其他非常多的勋章。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或是不同之处呢?他们在战争期间都获得了卓越的战绩,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朱可夫和科涅夫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出生于贫寒的家庭,但是他们都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另外,他们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朱可夫和科涅夫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比对的对象,很多人都会对其实力进行比较,显然科涅夫稍逊于朱可夫。朱可夫和科涅夫两个人都是苏联的高级军队指挥,其在二战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指挥官的角色。
朱可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科涅夫也是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两个人在战争中相辅相成,共同保卫着国家的安全,并且共同抵御着外敌(德军)。朱可夫和科涅夫都出生于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年幼的时候,家中无比的清寒,但是并没有让朱可夫和科涅夫两个人变得怯懦自卑,而是更加努力地丰富自己。朱可夫和科涅夫两个人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服兵役,然后开始参与了苏联共产党。但是朱可夫显然比科涅夫幸运得多,朱可夫很早就已经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而科涅夫直到中年才遇到伯乐,而后成为栋梁之才。朱可夫和科涅夫两个人也有细微的不同,朱可夫的脾气比较直爽豪迈,而科涅夫的心思则比较缜密,其在为人处世中有着十分鲜明的不同,因而他们两个人的最终归宿也有了很大的区别。
作为苏联著名的军事指挥家,科涅夫成就非常多,其在军事上的成就得到了苏联政府的至上的褒美。在很多的名人传记中,都将科涅夫排在朱可夫之后,足以看出科涅夫在军事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其实科涅夫不仅仅在军事作战上面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其在文学领域也有不小的成就,其文学作品也一度受到人们的追捧。科涅夫成就集中体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涅夫原本是一位小官员,但是因为得到了伯乐的相识,此后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科涅夫在卫国战争中的贡献极为巨大,从俄国和德国两个国家之间交战开始,科涅夫就首先在众多的高级将领中脱颖而出,并且成功地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而后,科涅夫在反攻的阶段,更是如同猛虎一般有着异常惊人的力量,经过多方面的计划和谋划,终于成功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二战结束之后,科涅夫的军事成就仅次于朱可夫,并且得到了苏联政府异常重大的奖赏。科涅夫在文学领域也有不少的造诣,其著作《1945》则集中反映出了战争的残忍以及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科涅夫一生中有很多巨大的成就,其在军事领域中的成就基本上是无人能出其右的,这自然也是源于科涅夫的辛勤努力和反复思索。科涅夫在作战中,用兵十分谨慎,虽然不如朱可夫英勇,但也有其特色。
科涅夫是苏联著名的军事指挥家,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受到了人们高度的赞扬和评价。科涅夫是名至实归的苏联英雄,并且获得了苏联政府颁布的最高荣誉奖,但很多人都认为科涅夫是苏联军事指挥中的名将之殇,这自然与科涅夫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目前,关于科涅夫的评价,很多人都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褒美,认为科涅夫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官员。
曾经有人评价科涅夫,认为科涅夫是仅次于朱可夫的苏联元帅,在众多杰出的高级军事指挥中,科涅夫的地位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其在战争中,能够发挥巨大的能力,帮助苏联转危为安,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最后的胜利。科涅夫在战争中,有着自己十分明确的作战计划,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较为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作战方案。科涅夫十分擅长于大兵团的作战形式,在大规模的较量中,科涅夫大部分都获得了成功,可以说是苏联战争中的一个传奇。苏联很多的人民都对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科涅夫是一个能够挽救国家命运的英雄。
有很多关于科涅夫的评价,其中最多的字眼便是元帅和英雄,能够看出人们对于科涅夫的定义之高。在将士们的眼中,科涅夫是一位有着杰出才能的元帅,而在普通人的眼中,科涅夫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英雄,能够在国破山河的生死存亡之际,肩负起拯救国运的重担。

被世人遗忘的“苏联英雄”科涅夫,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可涅夫的人生的确很传奇,这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成为了整个苏联的英雄。他的科研成果在当时有些已经超越了美国。
科涅夫是苏联时期非常著名的元帅之一,而且科涅夫在其作战的过程中非常英勇,而且后来的人们都将他和朱可夫相提并论。实际上科涅夫的作战能力也的确非常强大。首先科涅夫在一战时期就已经作为炮兵服役,后来成为了一名红军指挥官。在斯摩棱斯克战斗中,科涅夫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其次就是和朱可夫不太一样,科涅夫在后续的作战中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特别是在莫斯科战役中,最后被斯大林临阵换将。最后他率领的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首先科涅夫在一战时期就已经作为炮兵服役,后来成为了一名红军指挥官。在斯摩棱斯克战斗中,科涅夫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苏联军队面对的是德国重兵的进攻。但是科涅夫在这场战斗中,指挥的非常恰当,成功阻止了德国军队的多次攻击。
其次就是和朱可夫不太一样,科涅夫在后续的作战中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特别是在莫斯科战役中,最后被斯大林临阵换将。其实如果打个比方的话,笔者认为朱可夫更适合去处理烂摊子,说白了就是朱可夫能很好的处理逆风局。但是科涅夫适合打顺风局,所以在后期苏联红军取得优势之后,科涅夫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最后他率领的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比如在决定性的库尔斯克大战中,科涅夫麾下的王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被他派遣前往抵挡住曼施坦因的第二装甲军。第二装甲军中包括了第一警卫队装甲师,第二帝国师和第三骷髅师。是排名前三的王牌部队。由于明白自己和德国军队的装甲部队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在作战的时候,第五近卫集团军的所有坦克像疯子一样直接发起冲锋,主动拉近攻击距离,寻找从侧翼打击敌人坦克的机会。虽然最终第五集团军损失惨重,几乎完全失去战斗力,但是也迫使敌人的坦克部队在援军到来之前,没有前进一步。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很多将领都因为背锅而被处决,科涅夫为啥能幸免于难呢?

到1943年初,苏军在二战中几位名将的军衔已经纷纷加星,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第一批封帅,并且都是最高统帅部的成员,罗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也因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优秀表现,双双晋大将军衔,而草原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仍然挂着上将军衔。要知道在战争爆发时,罗科索夫斯基少将还是科涅夫的直接下级,这本身就是科涅夫的耻辱,也说明在战争前期他很不得宠。
(科涅夫元帅)
苏德战争爆发时科涅夫正任西部军区所属的第19集团军中将司令,当陆军元帅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席卷而来时,苏军各部纷纷被合围或崩溃,政治委员出身的科涅夫是鲜有的顽强抵抗者,在斯莫棱斯克地区死战不退,被誉为“永不后退的将军”,自然也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西部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被枪决后,铁木辛哥下沉出任司令员,不久又被调往西南战区接替布琼尼。
于是斯大林1941年9月11日起用科涅夫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同时擢升上将军衔,然而在接下来的莫斯科会战初期战斗中,科涅夫也遭遇大败,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损失惨重,8个集团军被德军合围,其中被俘人员高达673000人,惨败程度甚至超过基辅,后果当然是斯大林大为震怒。说科涅夫是“背锅侠”其实半对半错,当时的苏军高级将领普遍不适应德军的大纵深合围战法,而科涅夫也概莫能外,在兵力部署和战役判断中存在严重失误。
(上将时期)
另外,科涅夫和其他将领一样,在通过专业眼光发现情况不妙时,缺乏独断专行及时撤退的勇气,所谓兵贵神速,战机一旦错过被德军完成合围,那部队的下场也就注定了。当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已经突破侧翼,迂回西方面军身后的征候非常明显时,科涅夫曾经向斯大林汇报了局势的凶险,但是后者在当天没有下达明确的指令,而科涅夫也没有主动指挥撤退,因此,这次战役的大败科涅夫是有相当责任的,不完全是背锅。
领导就是这么个领导,科涅夫如果擅自撤退了,可能也要被追究责任;没有及时撤退从而导致部队几乎全军覆灭,那领导也饶不了他,于是布琼尼(某度上给出的伏罗希洛夫名字有误)和莫洛托夫组成的最高统帅部调查小组进驻西方面军司令部。又赶上罗科索夫斯基差点被俘的消息传来,两个大员气急败坏,准备立马将科涅夫送交军事法庭,在那个当口如果付诸实施,科涅夫真有可能被暴怒下的领导给毙了。
(朱可夫)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即斯大林是准备任命布琼尼接手西部战区的,后者坚持要弄科涅夫,一方面因为那是伏罗希洛夫而不是自己的人,另外一方面是想在上任前“杀人立威”。但是到了10月6日斯大林改变了主意,鉴于北方的战线基本稳定,他又把“救火队员”、时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调了回来,首先派他去西方面军摸情况然后准备接手,毕竟莫斯科的安危更加重要。
布琼尼就这样白来一趟,而朱可夫大将就必须要为自己今后的职务负责了,他虽然也认为科涅夫在前期指挥上不够灵活,没有准确判断出德军的突击方向从而调动部队反突击,但是罪不致死(潜台词是肯定没我高明)。同时也确实需要熟悉西方面军部队和人事的助手,又与其在白俄罗斯军区曾经共事,于是顺水推舟卖了人情,请求斯大林把科涅夫留下来。

科涅夫凭着什么本事在军史上和朱可夫相提并论?

朱可夫后来说:“战争初期,斯大林对科涅夫的态度是不好的,多次撤去他的方面军司令职务。可是后来由于科涅夫指挥草原方面军有方,接二连三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和成功时,斯大林发现科涅夫很会打仗,于是就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斯大林曾将那位指挥了敖德萨、塞尔斯托波尔和高加索英勇保卫战的名将彼得罗夫称作防守将军,而对于科涅夫的评价则是进攻将军。科涅夫在苏军的反攻阶段,出色指挥了一系列大规模进攻战役。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气势和魄力,令后人叫绝。在库尔斯科会战后期,科涅夫受命歼灭被围德军,毙敌55000余人,俘敌18000余人。
  这场大捷使科涅夫得以超越斯大林格勒的英雄罗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继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斯大林之后第4位荣获苏联元帅军衔。
接下来的战役对科涅夫而言可谓势如破竹。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乌克兰战役,甚至后来的与朱可夫双雄竞标攻克柏林的战役无不体现出科涅夫卓越的指挥才能。尤其是科涅夫对于集群炮火的使用更是炉火纯青,后来苏联将火炮称之为“战争之神”!
  谈到科涅夫和朱可夫的矛盾,那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朱可夫元帅是一个杰出的军人,但却是一个最差的上级,他性格中的一个重大缺点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从不知道尊重别人的感觉,他很难容忍部下的不同见解,而在战事不顺时,他往往会迁怒于部下,这表现为他多次毫无理由地对部下甚至包括高级将领进行毫无理由地当众侮辱。两位名将关系的最终破裂当然是在著名的柏林战役中,由于斯大林不公正地偏袒朱可夫,使得科涅夫失去了“柏林征服者”的桂冠,这使得科涅夫对朱可夫的看法坏到了极点。不过,科涅夫的性格品质却极为端正,在46年斯大林向大家出示了有关朱可夫在军队中密谋组织反党组织,阴谋夺取国家权力的“证据”时,是科涅夫仗义执言挽救了朱可夫,但他并没有原谅朱可夫的所作所为,仍没有停止对他表示反感,这至少说明科涅夫不是一个背后捅刀子的小人。他和朱可夫在建军道路上有根本的不同,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政治委员出身。

二战苏联著名将领

(1)朱可夫元帅(Georgi Konstantinovich Zhukov)
从沙皇的军队的一名卑微的骑兵军官上升到苏联军队的元帅,朱可夫以超常的智慧证明了他自己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二战时期,致力于发展西伯利亚集团军团的朱可夫先后在蒙古和欧洲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震慑了日本和德国。朱可夫杰出的军事才能受到了斯大林的赏识,在以后的大清洗运动中幸免于难。
(2)伊旺·高尼夫元帅(Ivan Konev)
伊旺·高尼夫元帅是俄国著名军事将领之一。曾领导了阻击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战役,将其成功地堵在了莫斯科外围,并带领拳头部队攻入德国本土,被公认为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3)罗科索夫斯基元帅(Konstantin K. Rokossovski)
罗科索夫斯基是布尔什维克的早期支持者,后来在大清洗中被捕。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役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干。
(4)崔可夫元帅(Vasily I. Chuikov)
崔可夫是一名年轻的指挥员,他是一个著名的摔跤运动员的儿子,在受命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前,是苏联派驻中国蒋介石政府的军事顾问。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并努力钻研城市巷战战法,崔可夫保住了城市并且最后还参加了进攻柏林的战役。
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巴格拉米扬
朱可夫 柯涅夫 崔可夫
瓦杜丁
科涅夫,苏联元帅、军事统帅、军事家。二战中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苏联陆军野战三驾马车之一。他擅长步炮协同作战,能把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地进攻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他在1943年后打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攻击战。
罗科索夫斯基,苏联元帅、统帅、军事家。二战时期苏联卫国战争中与朱可夫、科涅夫并称为苏联陆军的三驾马车之一。他头脑冷静沉稳、处乱不惊,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逆境时期屡建战功,被后人誉为“逆境英雄”。1945年6月24日,罗科索夫斯基获得了军人生涯的最高荣誉。斯大林命令他指挥了莫斯科红场上的反法西斯德国胜利的阅兵式。
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朱可夫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爱。
华西列夫斯基,苏联杰出的军事家,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总参谋长,斯大林格勒反攻作战的指导者,克里米亚的收复者和加里宁格勒(哥尼斯堡)的解放者,苏联陆军三驾马车外最具有才华的将领,参与指挥、筹划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所有战役。
马利诺夫斯基,苏联国务活动家、军事家、统帅、苏联元帅。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之后,马利诺夫斯基被派至至远东中国东地区。1945年8月,他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最后一支作战部队攻占中国满洲,原先由一支60万强悍大军关东军占领的地方。溥仪成为战犯被押到苏联。
戈沃罗夫,苏联元帅(1944),具有出类拔萃的最强的组织能力,是公认的运用炮兵的大师,成功的组织了坚守列宁格勒及打破德军对该城的包围和封锁,擅长从对方最强点寻找破绽。战后出任防空军司令直至逝世。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1895年2月18日—1970年3月31日),苏联元帅(1940.5),军事家。生于今敖德萨州富尔曼诺夫卡镇。苏联元帅,曾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旅长、师长、骑兵军军长、军区司令等职。 1940年5月起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国防部长)。苏德战争中先后任统帅部大本营主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参与指挥多次重大战役。
库兹涅佐夫,苏联海军总司令,军事家,苏联海军元帅。为了纪念他,1991年服役的俄罗斯航母被命名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库兹涅佐夫曾两次被撤职,1988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重新审视了苏联历史上的冤案,才恢复了他的海军元帅军衔。
戈尔什科夫,苏联海军元帅、军事家。二战中任舰队司令、新罗西斯克防御区副司令、陆军第47集团军代理司令、第56集团军司令,海军多瑙河区舰队司令、黑海舰队分舰队司令,参加了许多战役。
梅列茨科夫,苏联军事领导人、苏联元帅。 他是二战中的北极圈霸主,苏联红军中最擅长筑垒地域的攻防的大师。他在指挥上的谨慎周密和对战局的富有预见性是有口皆碑的。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的政委出身统帅

伊凡·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1897年12月28日(俄历12月15日)出生于基辅区洛杰伊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2岁从地方学校毕业后,因生活所迫成了一位小木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1916年春应征入伍,在俄军西南战线的一个炮兵师里当士官。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军队被解散,科涅夫复员回乡,在家乡参加地方苏维埃,并在1918年初加入苏联共产党,担任当地工农“战斗支队”的政委。时值苏联内战烽火连天,他向军区政委伏龙芝主动请缨,率领他的工农支队开赴东线作战,被任命为第102装甲列车的政委,率领装甲列车执行在敌后骚扰作战的任务。后来又先后担任旅政委和师政委。1922年,他担任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在一代名将乌博列维奇指挥下对盘踞远东的日军作战,将其最后赶出苏联领土。内战结束后,科涅夫先在东部担任一个海岸步兵军的政委,后因红军大规模缩编,他调任莫斯科军区一个步兵师的政委。这期间,他与莫斯科军区司令员伏罗希洛夫有过多次工作接触。伏罗希洛夫对这位年轻师政委的精明干练留下深刻印象。1925年10月,伏罗希洛夫接替逝世的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担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不久后的一次军事工作人员会议上,科涅夫就加强部队纪律和秩序,以及提高战备发表了大胆而有原则性的讲话,使与会者深受触动。伏罗希洛夫称赞他说:“您是一位有战斗能力的军事委员!”并建议他改任军事指挥员。在这位陆海军人民委员的关心下,科涅夫在1926年进了红军军事学院的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班,开始了从一位政工干部向红军指挥员的转变。1927年学习期满后,他回到原来所在师,当时图哈切夫斯基对他这种政工改行当军官的看不上眼,把他降级当了步兵团团长,呆了5年后才升任师长。科涅夫并不满足于在进修班所学到的知识,他向上级申请进红军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这次,他又得到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的帮助,后者下令让他离职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伏罗希洛夫在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期间虽犯有种种错误,思想保守僵化,特别是对红军内的“大清洗”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但他关心年轻的指挥员,对朱可夫和科涅夫这些新一代杰出将领的成长和提拔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科涅夫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学院对他的评语是能胜任军级指挥。从学院毕业后,还是担任师长、直到图哈切夫斯基被枪毙掉,他才当上军长、集团军司令等一系列职务。在科涅夫成长为一位杰出统帅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人起了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苏军的杰出将领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1896—1937)。国内战争中,科涅夫曾经在他的麾下战斗过。内战后,科涅夫在莫斯科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任职期间,乌博列维奇是军区的司令员。这位天才的苏维埃统帅在内战中战功显赫,和平年代也治军有方。他对部队严格要求,特别重视对指挥干部的培养。在他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红军指挥员们,许多人日后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闻名于世的军事统帅,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科涅夫后来多次以崇敬的语气谈到乌博列维奇,称他是战前岁月中苏联的一位最杰出军事家,说在他领导下工作的这段时期,对自己受益匪浅。1939年,科涅夫在联共(布)十八大上成为候补中央委员。1940年,他晋升为中将,被任命为外贝加尔军区司令员,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1941年1月,他又被任命为外高加索军区司令员。

使科涅夫惨败的是哪场战役?

谈到科涅夫和朱可夫的矛盾,那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朱可夫元帅是一个杰出的军人,但却是一个最差的上级,他性格中的一个重大缺点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从不知道尊重别人的感觉,他很难容忍部下的不同见解,而在战事不顺时,他往往会迁怒于部下,这表现为他多次毫无理由地对部下甚至包括高级将领进行毫无理由地当众侮辱。两位名将关系的最终破裂当然是在著名的柏林战役中,由于斯大林不公正地偏袒朱可夫,使得科涅夫失去了“柏林征服者”的桂冠,这使得科涅夫对朱可夫的看法坏到了极点。不过,科涅夫的性格品质却极为端正,在46年斯大林向大家出示了有关朱可夫在军队中密谋组织反党组织,阴谋夺取国家权力的“证据”时,是科涅夫仗义执言挽救了朱可夫,但他并没有原谅朱可夫的所作所为,仍没有停止对他表示反感,这至少说明科涅夫不是一个背后捅刀子的小人。他和朱可夫在建军道路上有根本的不同,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政治委员出身。
  战后,科涅夫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荣获7枚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2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科涅夫元帅先后任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部特种部队独立团团长(相当于御林军统帅)、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等职,从1952年起一直担任苏共中央委员,1973年逝世。这些荣誉和功勋对于一个军人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
科涅夫是苏联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员,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认为科涅夫是唯一一个能与朱可夫匹敌的人物,在苏联红军的高级军事指挥官员之中,只有科涅夫和朱可夫两个人最后并肩一起进攻到了列宁格勒。而科涅夫起初并没有受到重用,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员,因而有很多人都认为科涅夫是名将之殇。科涅夫出生于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民家庭中,从小科涅夫就是进了很多的苦,同时也养成了坚忍刻苦的优良品质。然后在青年时期正式地加入了苏联红军的队伍之中,而后有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并且在军队之中担任着政委一职,可以说在当时的年代中,科涅夫杰出的军事才能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用。之后,科涅夫几经辗转,后来终于得到了乌博列维奇的倚重,此后才慢慢地得以走上军队指挥的道路。
  科涅夫自从开始带兵打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开始正式地爆发了,而此时的科涅夫也开始动用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指挥才干,终于在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科涅夫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名将之殇,主要是因为科涅夫原本是生不逢时的,但是后来也是因为机缘巧合,其过人的才干才得以被人发现,并且也得到了重用。科涅夫的一生都在军旅中度过,其脱变的过程也成为鼓舞人心的不竭动力。
  科涅夫是苏联著名的军事指挥家,其在战场上基本上是所向披靡的,十分擅长运用大兵团作战,但是其也曾经遭受过一场空前的惨败。科涅夫生平中最大的惨败是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包围战中,在这场战役中,科涅夫也遭受了有生之年最大的打击。因而,很多人都无比关心这场惨败的战役究竟是怎样的?科涅夫最大的惨败莫过于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包围战,根据德军方面的报告显示,在这场战斗中,德军总共俘获了多达60万的俄军士兵,如此巨大的损失几乎令苏联危如累卵。而这场惨败的原因,也是源于科涅夫等高级军事指挥官员的决策失误。当时,苏联的军力状况显然是不如德军的,同时苏联的武器装备也远远比不过德军,在这样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之下,科涅夫企图从德军的侧翼进行战略攻击,但是却没有得到援军的帮助,同时,德军的战略路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没有从科涅夫预言的路线进行攻击,因此,这场惨败几乎是在所难免的。
  科涅夫生平经历了这场空前的大惨败,而此后,科涅夫却又再次出现在了战场上面,并且再度指挥苏军,最终使得苏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科涅夫之所以能够在这场惨败之后,再度回到战场上面,主要还是源于朱可夫的帮助,朱可夫认为科涅夫是一位有勇有谋的难得将才,若是因此被杀,难免对于战争不利。从此之后,科涅夫的人生命运也有了一个十分巨大的转变。
科涅夫生平最大一次败走麦城就是西方面军的失败:维亚兹马——布良斯克包围战。这一耻辱令他纠结一生。因为在那一场战役,苏军3个方面军共有8个集团军被德军合围。德军宣称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两大包围圈内共俘获苏军67万3千人。按苏联战后统计至少也有30万。此时莫斯科岌岌可危,苏联被迫将大部分政府机构和各国外交使团撤退到古比雪夫。
  就当时的敌我态势而言,错误在于科涅夫等几位方面军司令的判断出现致命错误。当时,科涅夫的西方方面军共有6个集团军、480辆坦克(其中先进的T一34和KB型坦克只有45辆),实力在当时仅次于苏军西南方面军。他面对的敌人是德军进攻苏联的总兵力的近一半。德军投入中央方向的共有三个坦克集群(第2、第3和第4)和三个野战集团军(第2、第4和第9),占当时苏德战场德军总兵力的1/2和装甲兵力的3/4,共有100余万人、1700辆坦克、960架飞机、1.4万门火炮和迫击炮。其中就包括了海因茨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群,这是德军最精锐的坦克集团军群。

苏联五大元帅实力排名?

?
第一名:朱可夫
他是苏联元帅,是非常卓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朱可夫是在苏德战争期间继斯大林之后,第二位获得这一荣誉的苏联统帅。由于他在苏德战争中的突出贡献,被公认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从而成为仅有的两位四次获得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将军之一,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支持和尊敬。
?
第二名:罗科索夫斯基
他是苏联的元帅、总司令和军事家。二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与朱可夫和科涅夫被称为苏军三驾马车之一。他沉着冷静,遇到困难时沉着冷静,头脑清醒。在逆境之中往往能够逆流而上,屡立战功,因此被后人誉为“逆境英雄”。1945年6月24日,罗科索夫斯基获得了他军事生涯中的最高荣誉。斯大林命令他在莫斯科红场指挥反法西斯德军胜利阅兵。
?
第三名:科涅夫
科涅夫是苏联元帅、军事指挥官和战略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并称为苏联陆军野战三驾马车之一。他擅长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能将强大的炮兵火力与步兵的高速突袭完美结合。1943年后,他发动了一系列经典的进攻性战役。
?
第四名:华西列夫斯基
华西列夫斯基也拥有着非常杰出的军事才华,也是苏联元帅。在二战期间担任苏联的总参谋长,也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反攻阶段的指导者。另外他还收复了克里米亚地区和解放了加里宁格勒,算是苏军三架马车之外最有才华的一位将领。
?
第五名:马利诺夫斯基
马利诺夫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政治、军事家,同时也是苏联元帅。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后,马利诺夫斯基被派往中国远东地区。1945年8月,他率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支苏联作战部队攻占了中国满洲地区,该地区最初由60万人的关东军占领。末代皇帝溥仪成了战犯,被带到苏联。

二战中的苏联将领,朱可夫和科涅夫谁厉害?听别人说科涅夫的战绩要比朱可夫还多。一战到二战都参与到

不。是朱可夫更厉害。朱可夫在二战中参与的战役很多,从头到尾都很出名,而科涅夫是从库尔斯克战役后出名的。朱可夫擅长钳形攻势等,在战术战略上都比科涅夫成功。且科涅夫倔强,善强攻。朱可夫元帅很乐观,无论什么情况都从不生气。就譬如说战后斯大林为了保住他的荣誉,开除了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朱可夫等,科涅夫气了三年后气死而亡。朱可夫乐观的活了五年,而且还写了回忆录才死的。从他们性格方面来说,朱可夫有优势。再从战略战术上说,朱可夫十分细心,我记得朱可夫的一个故事:他当团长那年,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士兵没擦皮鞋,他就把班长叫来:“他怎么没擦鞋?”班长问他“你怎么没擦鞋?”朱可夫呵斥道“我问的是你,你也有责任!”随即,他帮那位士兵擦了一只皮鞋,就那位士兵自己擦另外一只。这个故事的意义概括起来:细节决定成败,即“少了一颗马钉,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 还有,朱可夫很大胆,他会亲临战场,指挥士兵,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还是一个坦克手,炮兵。这样不仅鼓动了士气,还可以随时做出指挥命令。
所以,归结起来,朱可夫比科涅夫厉害。如果你喜欢二战或苏联的话,可以不妨去看看”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一季“里面有很多将朱可夫和科涅夫的,你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记得选我为最佳答案哦!谢了!我在苏联、二战这方面很痴迷的。也很了解。有什么不懂可以来问我,谢谢!